電影拍攝經歷神蹟 興起行業信徒為主站立

改編自2010年馬尼拉人質事件電影《槍口下》,於7月21日在香港舉行開鏡儀式,電影監製梁鴻華弟兄(Tony)接受本報訪問,談及電影的創作受到易小玲的生命見證啟發,以及在拍攝過程如何經歷神的信實,並渴望興起更多電影行業基督徒為主站立,成為見證。

見證啟發的電影

梁鴻華(Tony)

關於《槍口下》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Tony分享,很多年前,他們的協會舉辦的電影製作相關課程招收了一名學生,後來得知他原來是馬尼拉人質事件生還者易小玲的兒子。「認識了他媽媽之後,我與她聊過很多次,我覺得她有一個很特別的經歷。」當年在旅遊巴上,易小玲中槍倒地後,眼前出現一片白光,然後有一個人在她背後對她說話。當時她未信耶穌,她問:「你是誰?」他回答:「我是你的神,你要繼續活下去。」然後她就醒過來,看到那槍手拿著槍正向她走過來,她馬上一動不動裝死。她感覺到他跨過自己走到後面,沒有向她開槍,但不斷向地下的屍體掃射。

這件事之後,她就信耶穌了,但下巴中槍後,她一共做了33次手術都不成功。傷口令她不似人形,也無法正常生活,她曾經想過輕生,但在她最軟弱的時候,教會的弟兄姊妹非常接納她。後來有位弟兄幫她聯絡到台灣發明這種手術的醫生。他即將退休了,但最後竟然答應免費為她做手術,還從日本找來兩位徒弟幫忙。第34次手術非常成功,72小時之後,她已經能夠吃漢堡包。後來易小玲還做了10多次小手術,康復後她去不同教會分享見證,而且參與探訪基層,以及宣教服事。

Tony分享,《槍口下》是基於易小玲的故事而改編的,戲中很多角色有刪減,只保留了一些有重大影響的時刻,主要講述女主角經歷人質事件前後的心路歷程,以及遇見神之後,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希望透過這部電影鼓勵大家只要有勇氣,珍惜生命,多麼艱難的日子,靠著神的恩典,都能堅強活下去,過得勝的生活。」易小玲的兒子現在是一名攝影師,亦是基督徒,他參與了香港部分的拍攝工作。

易小玲(左)與戲中女主角合影

拍攝過程經歷神蹟

在拍攝過程中,拍攝團隊曾遇到許多困難,但靠著神一一跨過,並經歷了許多神蹟。「在馬來西亞拍攝期間,我們遇上當地50年來最大的洪水,我們的佈景和道具都被泡爛了。」因為疫情緣故,團隊亦經歷走難般的旅程。「簽證到期的那天,我們仍然未知道要去哪裡,每個地方都要隔離很長時間,但再留下去就會面臨被拘留。」他們之前申請去泰國布吉,那是唯一不用隔離的地方,但簽證申請一直沒有回音,直到那天晚上12點收到通知,他們可以在第二天坐11點的飛機過去。於是他們半夜3點收拾行李,趕到機場做好所有檢驗,及時登機飛去布吉。

當他們以為只是離開兩個星期,誰知道在布吉逗留了差不多3個月才允許回來。「因為走了幾個月,與演員的合約已經過期,之前預付的一半訂金都損失了。在那個時刻,我整個人都散了,對自己也產生質疑。是否我做錯了呢?我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再做,唯有禱告。」在禱告中,神讓Tony有所領受,神沒有離開,雖然人做得不好,神是知道的,但祂不會認為我們活該,而任憑我們死吧。身邊的人也在勸說Tony離開,但他咬緊牙關繼續。後來,神在金錢、演員和資源上都一一供應,使拍攝順利完成。

興起行業的信徒

因為拍攝這部電影,Tony帶著團隊在東南亞幾個國家之間遊走,神也透過這次的旅程激動Tony的心,要在電影行業興起更多為神站立的人。「我儘量想找基督徒演員去演這部電影,但當地基督徒演員真的不多。」Tony坦白分享,作為演員和基督徒,能夠將這兩個身分同時活出來,並且以神的國為先,這才是最難的。我們需要去提供訓練,將天國價值觀告訴演藝行業的人。演藝工作只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神給我們恩賜去彰顯祂的榮耀,我們的紮根有多深,如何看神在我們生命的位置,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開鏡儀式大合影

Tony期望不久將來要在香港舉辦基督徒藝人訓練班。「這個行業太少基督徒聯盟,是有共同目標和方向的。當我們今日去拍一個電影,我們應有神的使命。神已經很清楚告訴我們,作為行業裡的信徒可以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只是人是否願意。我們無論台前幕後的人,應該匯聚連結,建立一個中心,發揮神給予的恩賜,在使命和異象上尋找同路人,然後打這場仗。要締造這樣的環境,不是我一個人可以做到,而是一群人一起去做,成就這件事。」

 

(記者莫嵐報導)

 

 

 

 

【兩代對講】疫情後教會聚集的反思

+按圖放大

 

上一代

距離減緩屬靈成長                         

疫情之後教會主日崇拜轉為網上舉行,個人認為負面影響多於正面。我們在現場與弟兄姊妹一同敬拜能更投入和同心,而網上敬拜令人產生一種距離感,我們很容易變成了觀眾。另外,網上聚會對初信者靈命培育也有影響,初信者很需要教會和眾肢體的牧養和激勵,去建立和堅固他們的屬靈生命,但通過網上方式很難親身支援他們的實質需要。如果初信者因網上的距離而未能投入到信仰群體,疏遠聚會,靈命成長會變得緩慢,就很容易被世界吸引而拉走。

探討分散聚集的可能

我們教會是租用學校禮堂聚會的,在疫情初期學校停課期間,我們改到公園草地崇拜,同時安排網上直播。後來政府收緊限聚令,教會只設網上直播,當時出席人數減少了近一半,大家在家裡崇拜較難全程專注,有些父母也忙於照顧小孩,恢復現場崇拜後大家都馬上回來。團契聚會則較彈性,可以在網上、家庭或外出聚集,所受的影響相對較低。

近年隨著疫情、社會和政治環境變化下,我們對聚集的目的和形式,教會發揮的作用也有所反思,並開始探討微教會或家聚的可能,不再限於教會建築內,而是靈活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聚集。信徒不單靠牧者餵養,而是彼此牧養,一同領受和完成天國使命。

增設聚會點

我們聚會的場地是學校,當學校不開放,聚會就只能轉到網上直播。我認為現場聚集比較理想,弟兄姊妹一起在神的殿裡敬拜,聖靈的同在更大,肢體之間的凝聚感和交流也較強。只透過網上直播敬拜,對靈命有一定影響。而兒童主日學轉到網上,較難察覺小朋友的情緒變化和心靈需要,難以做到面對面的個別關懷。

學校復課後,我們的場地使用受到限制,周一至五不可以在學校聚會。我們從今年年初開始租用一間村屋作聚會點,周末以外的聚會,包括小組、禱告敬拜祭壇、禱告服事等都在那裡進行。一些沒有接種疫苗的弟兄姊妹周日也在那裡參與崇拜。若是將來政策有變化,我們完全無法在學校聚集,也有一個聚會的地方。

 

下一代

網上崇拜參與較被動

我們教會在疫情前已經設有網上直播。疫情期間,當所有聚集都只在網上進行時,我們發現許多長者因不熟悉網絡科技而無法參與,弟兄姊妹馬上去關心和教導他們。網上敬拜和現場很不一樣,大家現場一起敬拜較能全情投入和專注,透過電腦屏幕參與有距離感,參與也變得較被動,同時也缺少了聚會後與弟兄姊妹的交通。平常崇拜後我都會整天在教會,與弟兄姊妹聊天和玩樂,網上崇拜期間很掛念大家。我知道有一些相熟的家庭會到彼此的家裡一起參與網上崇拜,維持面對面的交流與守望。

 

團契方面,疫情期間教會鼓勵大家自發聯繫,以小組形式作更深入的分享,不用等到既定的聚會時間才相聚。而團契改為網上進行反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一些過往因工作不能到教會參與團契的肢體,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在網上參與,他們都很享受這樣與大家見面和聯繫。

愛是突破限制的動力

我認為聚集的方式不是關鍵,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無論是現場,還是網上,只要我們對神渴慕,對身邊的人有愛,就能適應不同的處境和改變。透過直播,人的心都可以被神觸摸,包括未認識神的人。有些我們以前未能觸及的群體,在網上觀看了我們聚會的直播後他們而來到教會,也因此信了主。

 

當我們渴望相聚,不用特定的架構和召集人,我們都可以相聚。教會有一對夫婦,他們自發邀請弟兄姊妹到家中吃飯,後來變成每個星期的聚集。吃飯的同時,我們會一起敬拜、讀經和玩遊戲,當中有兩位弟兄姊妹,大家以前都不太熟悉,因著這樣的相聚,大家的認識多了,他們也感到教會是一個家。

線上線下都能敬拜交通

疫情期間,教會崇拜和小組聚會加添了網上形式的參與,因此,移居了外地的弟兄姊妹也能繼續參與聚集,大家能夠在網上見面,感覺是在一起的。現在崇拜同時維持實體和網上直播,由於現場出席人數有限,需要每星期在網上預先報名,大家都希望能夠在禮堂參與,因此每次報名的情況都很激烈。

 

我是在疫情後信主和加入教會的,從疫情爆發到現在,我認為教會的安排和作出的變動都很好,無論弟兄姊妹是否親身到教會,都能夠繼續敬拜神,與神親近,彼此相交。

受訪對象:Tom、Samuel、Grace、Rita、Vina、許守仁博士

 

 

【國度觀點】 新型態港式娛樂文化

8月5-6日,全球華人線上訪韓聖會在20多個國家、350間教會進行直播,許多參與的信徒都表示非常懷念當年親身訪韓的奇妙經歷。在過去的數十年間,韓國興起的禱告與宣教運動,為亞洲帶來巨大影響。凡曾參與過訪韓的人,無不被韓國的禱告文化點燃。而韓式潮流之風從20多年前吹起,席捲華人地區,至今仍然影響著各地娛樂行業。今日,當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大國崛起的背後,我們又應如何為中華文化站立,展現出天國影響力?

在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國家與地區之間的角力不再侷限於經濟及軍事等領域,「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藝術及娛樂行業對年青人的滲透和影響不容忽視。很多人認為,藝術娛樂領域是一片硬土,不容易讓福音的種子發芽生根結果。最近發生的MIRROR演唱會嚴重事故,引起全港轟動與關注,其中受傷最嚴重的舞者阿Mo,其父親是李盛林牧師。事故發生以來,多方信徒發起禱告鏈守望,就連大眾媒體都轉載禱告的行動及禱文。我們相信神已經在震動這個領域,打破娛樂行業與信仰之間的高牆,使聖靈的工作真正進入其中,帶來更新。

香港電影在整個華人地區佔有一席之位,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亦是中國電影的早期開拓者之一,本身就是一名基督徒。而港產片亦是香港文化輸出的重要渠道,以及港式文化象徵。在2010-2011年間,神曾在娛樂圈帶來一個小型復興,不少藝人信主,並開始使天國文化在過去年間滲透到行業之中,也為娛樂圈帶來一些改變。

過去數年,神正在改變教會的體質,在香港不同山頭和領域鬆土,興起職場祭司為神站立,職場宣教的大軍迅速冒起,在人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撒種收割,為神國擴展疆界。正如今期本報頭版報導,神透過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見證,啟發一部電影誕生,並且透過電影的拍攝旅程,提升電影監製人的屬靈生命,點燃他心中對轉化電影行業的渴望。筆者相信,不久將來,這個行業中預備多年的領袖將要匯聚連結,為神在這個行業做新事。新型態的聚集、公司、電影,甚至是跨界別的合作匯流,將會從這個領域而出,贖回一個世代的年青人群體,展現出新世代的港式娛樂文化。

 

 

路得記電影 傳遞神的世代信息

音樂劇電影《路得記One New Man》,由韓國知名音樂家崔赫牧師編導,從去年9月開拍,6月底前完成大部分拍攝,期待今年底能夠放映。崔赫牧師憑神給予的感動,跨界拍攝音樂劇電影。崔赫說,其實他對以色列事物並不感興趣,直到幾年前,韓國大地教會成立為以色列服務的團體,拜託他製作音樂劇,還到以色列耶路撒冷演出。他返國後,從羅馬書明白神所揀選的以色列為何那麼重要,就開始為以色列禱告,禱告中神感動他,製作這部音樂電影。

路得記拍攝場景之一

崔赫原本以為那只是他個人的想法。因為新冠疫情,不管做什麼事都很難。沒錢沒人,絕對不能著手開始什麼事工,更別說拍電影。只是神一直給他感動,於是克服萬難,電影開拍了。《路得記》拍攝劇組只有六人,包括電影導演崔赫牧師及師母、擔任音樂總監的大兒子、擔任攝影師的小兒子,加上化粧師及一位福音歌手。崔說:「《路得記》完全沒有拍攝基金,神賞賜,我們就走一步,神再賞賜,我們就再走一步。」拍攝過程的每時每刻,他都邊禱告神邊前進。神感動一位在台北牧會牧師和教會一位師母,為電影撒下第一個奉獻的種子。」他看到種子後,就相信這是出於神的旨意,後來每當拍片需要經費,就有美國、韓國、台灣許多素未謀面的人奉獻,迄今仍不知道他們是誰。除了天使奉獻外,崔赫牧師全然擺上,把身邊能賣的都賣了,包括他從韓國帶來的樂器和裝備。

崔赫說,這部電影所要傳遞的信息,其實就在電影片名所寫的《One New Man》。「One New Man」(一個新人)一詞對於很多基督徒來講很陌生,其實這是整本聖經的核心內容。以弗所書2章說,以色列猶太人和外邦人通過耶穌不再分離,成為一個新人,成為一體了。「現在那個時間已經到了!猶太人和外邦教會應該成為一個新人,這是神的心意。」路得記所記載的就是波阿斯接受摩押外邦女子成為一體。原本還有一個比波阿斯更近的親屬,應該繼承路得丈夫家的基業,這位猶太人卻拒絕外邦女子路得。如同現今猶太人中也有人拒絕外邦人,但也有像波阿斯一樣的猶太人,邀請外邦人成為一體,當以色列與外邦教會合而為一時,耶穌就會通過那美麗的景象再降臨到地上。

 

(新聞來源:Good TV新聞中心)

 

 

第二屆全球華人線上訪韓聖會 20多國上萬人同步上線

第二屆全球華人線上訪韓聖會以「在這些年間復興祢的作為」為題,8月5日晚上在詩歌敬拜和禱告中開幕,這次聚集來自韓國、日本、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5000多人合一敬拜,為神國和為下一代的和平和復興禱告。除了線上,全球共350間教會設實體現場直播。

會眾一同敬拜神

「因為耶穌,我很幸福。」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李永勳牧師在影片中首先用國語說道。他致詞時表示,因為疫情無法在韓國梧山里祈禱院舉辦訪韓聖會,改為線上聚會,但他相信如同每年的訪韓聖會一樣,這次的聚會也會「被聖靈大大的充滿」,經歷神蹟,他祈求聖靈的甘霖,能降臨到全球各地的華人教會當中,帶來恢復與復興的工作。

李永勳牧師

8月5日晚上,李永勳牧師分享「聖靈的工作」時表示,教會是因著聖靈的工作開始,因著聖靈的工作成長、復興,也因著聖靈工作,使我們能擔當宣教的工作。他也以外邦人第一個教會──安提阿教會為例,求主讓我們常聆聽聖靈的聲音,成為禁食禱告的人,無論去哪裡都要成為福音見證人,在宣教上全力以赴。李指出,現今的教會有太多會議,主日後忙著開會,開會中反而互相產生懷疑。為了不要相互懷疑,便要多禱告。「教會不是因為開會才復興,多開會不如多禱告。禱告的教會,聖徒才會復興。但願人人成為禱告的人,上班工作前先禱告、學生到學校時先禱告,讓我們所有的事,都以禱告為開始。」他也提到,基督徒最重要的工作是宣教,但願人人成為傳福音的人。宣教不是做不做都可以,乃是要全力以赴,不論是在家庭、職場、學校,基督徒無論在哪裡,都要因使人得救,而成為宣教士。

克安通牧師

6日上午,印度克安通牧師透過線上分享時代信息「對餘民的呼召」。在疫情肆虐期間,克安通一共染疫兩次,都經歷了神超自然的拯救,他更曾在急診室的隔離病房中,身心靈最痛苦的期間,因著呼求神而遇見耶穌。耶穌以長髮醫生的形象進入病房,醫治了他,並同時醫治了22名重症的神職人員。經歷超自然醫治後,克安通一直問神:「為什麼許多的朋友染疫一次就過世了,為什麼他染疫二次還活著,為什麼神存留了他的性命?」神使克安通牧師回憶起他在1986年領受的呼召,就是要拯救世上失喪的孤兒,興起末世禱告大軍,讓這些孩子們都起來禱告、傳福音、發預言,帶來禱告的大能。

「現在是一個轉換的時刻,過去人們總是在注意大教會,以為需要巨型教會才能看見神的榮耀。」克安通表示,但是神要的是一個禱告的世代,「神要興起孩子們在末後世代成為大軍,接下來這幾年都將會成就。」我們將會看見年輕的世代及無父的世代被神興起。許多因為疫情、戰爭而失去家庭的孩子們,天父要親自作他們的父,神要興起他們。

6日晚上,美國矽谷生命河靈糧堂劉彤主任牧師分享「末世復興與福音廣傳」。多次到非洲宣教的劉牧師深深感到現在莊稼不但熟了,且快爛了,傳福音有很大的急迫性,他求神讓我們看見,神在華人當中有許多的資源、裝備,難道不是為了現今的機會?現在也是神給華人教會興起的時機,我們有許多宣教的機會,有「一帶一路」的機會,幫我們福音持續往西進,事實上愈往西都是回教國家,他們對華人友善,也是神給華人的機會。劉提到,神在末後用兩種人,平信徒和華人。華人教會應當是為主興起的世代,祈願我們勇敢在末後憑信心跨出這一步,讓神透過我們,使華人教會成為福音的最後一棒。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當心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站 -【國度角度】專欄

「就算你能奪走我的一切,你也不能奪走我的心,因我的心已獻給了父神。我是祂所愛的兒子,我只要能走出ICU(加護病房),我必會繼續敬拜事奉祂!」這是去年我在加護病房命垂一線時,向恐嚇我的撒但所回敬的話。

想不到新的挑戰這麽快又再重臨,而細想一下,這已經是我18年來第6次面對癌魔挑戰了。感恩父神多年來的熬煉與訓練,使我學會了不再去問:「為什麼不徹底醫治我?我犯了什麼罪,你要如此懲罰我?」我要向天父求問的是:「你這次又要藉著我身體的軟弱向我說什麼話?這事背後祢有何心意?你要藉此在哪方面提升我?」為何我會這樣問,因我深信 「No Pain, No Gain」(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在過去18年,我5次面對癌魔的挑戰,信實的父神不單每次都救我脫離死亡,讓我更深經歷祂,也學會更深信任祂、倚靠祂。所謂患難見真情,藉這些寶貴的生命歷練,我得與父神建立起心連心的親密關係,若與身體所經歷這至暫至輕的苦楚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

今次在求問父神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天父心中的逼切與焦急:主的日子快來了,而教會好像10個童女 ,不論聰明或愚拙,有預備或無預備,卻都沉睡了! 當新郎在想不到的時候到來,竟有一半的童女,趕到主的面前卻被 DQ (取消資格)。當她們驚呼:「主啊,主啊, 給我們開門!」主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太25:11-12)親愛的,不要天真無知,這些呼叫主啊主啊的人,你以為都是非信徒? 那你真是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她們都是「信徒」,卻信得「糊塗」。她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一步之差,功虧一簣,雖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站!弟兄姊妹你可曾想過,你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個?

弟兄姊妹,你可能會問,聰明與愚拙的童女,分別在那裡?關鍵是有否「預備油」。忠心的管家,按時分糧,必蒙福蒙賞賜;又惡又懶,醉酒的惡僕被重重懲治;山羊綿羊要被分開,無私服事的綿羊蒙神賜福,可承受神國,但那明知卻毫無預備,自私又自我的山羊,卻被神咒詛,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

神曾對以色列民說,當訪問古道,那是善道,便行在其間;這樣,你們心裡必得安息。他們卻說,我們不行在期間。我設立守望的人照管你們說,要聽角。他們卻說,我們不聽。(耶6:16-17)結果被趕出應許之地,漂流於世。神對末世教會也曾苦口婆心地一再提醒: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 , 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做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 提後 4:3-5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願與家人共勉!

 

文@何寶生

 

神國降臨(一)從天上到地上 – 【復興以色列】專欄

當我們談到以色列、教會和末世時,要記住:所有這些主題都是次要的,還有一個更大的議題包含著這些主題,那就是神的國度。什麼是神的國度?它是怎麼來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預備神的國度降臨?

讓我們從耶穌的禱告開始 ——它定義了神國的基本特徵:「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 6:10)這個禱告是那麼簡單,但它的意義卻是那麼廣闊。這不僅僅是一個祈求,而是在宣告一個深奧的真理。以下是耶穌定義神國的過程:1. 神的旨意在地上成就;2. 已經在天上;3. 還沒有在地上;4. 將其轉移到地上;5. 順服神的旨意。

當一個人順服神的旨意,神的旨意就在他的生命中成就,神國就已經臨到那個人,他就已經獲得了在神國裡生活的權利。透過耶穌這位唯一的中保所做的,這個人能夠「得救」,而且與神和好。救恩可以被視為神國在個人層面,至少是第一階段的實現。然而,神國還有其他元素,這些元素不僅是個人的,而且是社會的,甚至是全球的——神國涉及全地的改變。

從耶穌的禱告中,我們明白神的旨意是在天上成就,而還沒有在地上成就。然而,這種情況正在改變,神國降臨有一個過程:地上和其中的人都會改變,如同天國。作為耶穌的跟隨者,我們應在這個改變的過程中服事神,擁抱全球轉化的異象。耶穌是那個國度的君王,我們為祂和那個國度的旨意而服事。我們的禱告有助於啟動神國降臨。當然,事奉主不單單是禱告,也包括很多行動:犧牲的愛、傳福音、門徒訓練、善行和建立信徒群體等。耶穌說,神國就像一棵植物在不同階段的成長。從小到大,從內到外,從隱藏到看得見(參太13;可4)。每個階段都是前一個階段的延續。

神國是天上的,也是地上的。「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它涉及在天和地兩個範圍的活現與和諧運作。我們應該同時看到兩個範圍,避免落入過度關注其中一個的陷阱。如果只看到屬天的部分,觀點就會變得過於屬靈。如果只看屬地的部分,觀點往往只關注社會領域而變得過於「人本主義」。正如神創造天和地一樣,神國也有兩個範圍:從屬靈到屬地層面。

一個國度就有一個政府,是一個王的權柄範圍。耶穌是君王、彌賽亞,也是神國政府的統治者。耶穌是那神聖的王。祂自願在愛中犧牲自己來拯救我們。我們必須將祂視為救主和君王。祂是為了成為王而生(約 18:37),而祂的國度即將來臨。耶穌的全球性政府有著愛與公義,將有一天會充滿全地。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一位以色列彌賽亞信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並在「復興全球 (Tikkun Global)」及耶路撒冷「Ahavat Yeshua教會」擔任監督。著作包括《與神對齊》、《所有權柄》、《盟約關係》等。FB事工專頁「復興以色列」

 

為我伸冤的神 -【火煉的使徒】專欄

我在王莊村群眾監督改造一年後,因他們認為對我的改造沒有什麼效果,就另換其他辦法。

當時最底層的人是「黑五類」分子(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沒人權、地位和價值,想打就打,想鬥就鬥,想罵就罵。我們大隊中共有36個自然村,黑五類分子共16人。1973年春,他們把我打入這個行列,我成為第17名黑五類分子。黑五類大多是50歲開外的人,而我卻是他們中間唯一的年輕人。

17位黑五類加上監管我們的積極分子,共有30多人。上面安排給我們的工作是建造一個山區水庫。30多人雖是同在一處吃住,但在生活待遇上卻有天壤之別。我們17個人是世界上最卑賤的,每天都受人督責、看管、修理和管制。我不知道在這個非人待遇的地方要待多久,只有日復一日地等待神的調令,期盼那雲開日出的日子,等候奇蹟發生。

自從調到水庫以後,黑五類隊就成了「旅遊景點」,我則是這個景點的關鍵人物。每天遊人絡繹不絕地湧入,駐足細觀。他們來不是看山,看水,看動物。他們來是要看一個奇怪的人——黑五類青年、癡呆入迷的耶穌門徒張榮亮。每天人來人往,七嘴八舌,有譏笑的、有嘆息的、有驚訝的,也有沉思的……總之他們積極、熱情、認真、不見我不散。

監管人員中,對我最苛刻的要算田義發了。他年輕有為,積極向上,對我的管理非常嚴厲無情。他本應寬待我,因為他的母親也是一位基督徒,但他的內心卻充滿對神及基督徒的仇恨。後來他調到黑五類隊當監管的幹部,為的是專門對付我。他經常不斷地譏笑和謾罵我。

黑五類隊的工作是開山放炮,崩山碎石,截斷山嶺,讓水庫中的山洪從斷嶺處流出。其中最危險的是點炮,若有任何的操作不當或是掉以輕心,就會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場,所以沒人願意去做,結果這工作就推到我身上。

半年以來,所有的炮都是我點的,在神的保佑下,沒有發生任何意外。1973年夏天的一個晚上,聖靈在夢中對我說了一句話:「今天逼迫你的人會死。」我一覺睡到天亮, 醒來後回憶昨晚神的聲音,也不解當中的意思。早餐後,黑五類隊的領導吩咐我去做另外的工作。上班不久,我就聽說田義發要點兩炮,一個大炮,一個小炮。兩炮一起點, 大炮按時響了,小炮卻沒響,大家都以為小炮故障,需要重新再點。這時田義發重回炮場,剛貼近小炮的位置,瞬間「轟」的一聲巨響,田義發被炸上了天。四面八方的人從田間聚攏過來,去收拾殘肢。忽然我想起昨夜神對我說的話。神眞是那「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的神,祂又是那「不讓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的主」。為此我對神益發敬畏,更加地忠誠。

田義發事件發生後,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說田義發逼迫信徒,耶穌發怒了;又有的人說看來張榮亮的神是真的;還有人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些議論被黑五類隊長聽到了, 他害怕報應,也怕死。從那天起,他們對我的看管放寬了很多,並允許我一週回家住兩晚和家人團聚。這兩晚正好是週末,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徹夜不眠,到處傳道聚會。

我連夜跑3個地方參加聚會,天亮還得趕回黑五類駐地,及時出外工作。每週的兩個自由之夜全是這樣使用。不論到哪個村莊,大家都是歡天喜地、精神飽滿,沒有一個人推辭怠慢。夜深了,誰也不肯離散,只恨天亮來得太快。每次聚會結束都是依依難捨,不忍惜別。那時教會有熔爐的熱力,即使丟進去的是廢鐵,出來時也必成為貴重的器皿。

 

 


張榮亮是中國教會最黑暗時期的福音拓荒者,其創辦的華人歸主教會(前稱方城教會)是中國五大家庭教會之一,他走過如同在爐火中行走的歲月,也見證了中國家庭教會從火中出來的血淚史。本專欄節錄自其自傳——《火煉的使徒》。

 

美研究發現宗教學校年輕人 更積極面對精神健康問題

疫症大流行期間,研究發現,基督教學校的教師高度關懷學生,轉介到精神健康輔導中心的學生個案數目比非宗教學校高。

Springtide Research Institute於 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進行研究,訪問了3,139名13至25歲的學生,其中包括313名就讀宗教學校(主要為基督教)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的研究顯示,59%受訪的宗教學校學生表示,他們曾向精神健康顧問尋求幫助,而非宗教學校的學生只有46%曾尋求幫助。另外,宗教學校學生因精神健康問題而住院或用藥的比例也較非宗教學校的學生高。研究也指出,宗教學校的學生更傾向視學校為成年人關心他們的地方。75%受訪宗教學校學生表示學校裡的成年人努力去了解他們,公立學校只有62%的受訪學生如此認為。

俄克拉荷馬州南方拿撒勒大學(Southern Nazarene University,簡稱SNU)輔導中心(Renew Counseling Center)門診治療師Stephen Brand表示,宗教學校的學生在老師鼓勵下,或更願意尋求支援。師生比例較低的學校,學生與老師更能建立個人關係,也較能敞開心扉談論生活中的困難。

SNU輔導中心協調主任Scott Secor指出,過去幾年新冠疫症為人們帶來倍增的困苦和孤獨感。焦慮是年輕人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而他們現今面臨的心理困擾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Brand表示,他在大學接見的學生中,六至七成都受成年後的責任困擾,其餘三至四成的學生正面對濫藥和自殺傾向等問題。來自費城的輔導員Cara Dixon說,自從疫症開始以來,她看到基督教學校在討論精神健康,基督徒群體向她診所轉介的個案也較多,因為基督徒明白他們在這些方面需要幫助。

Springtide的研究指出三種有助解決心理健康需要的素質:促進社交聯繫,傳達可實現的期望,幫助年輕人培養目標感。南加州大學宗教生命學院院長Varun Soni表示:「學生們不再問我該如何生活?他們開始問我,要為何而活?」總的來說,研究發現近七成宗教學校的學生表示他們感到有能力處理生活中的困難,公立學校的學生則只有57%。然而,當詢問學生關於尋找生命意義時,只有17%自稱有宗教信仰的年輕人表示,宗教機構能幫助他們尋找人生的意義。Packard指出,另有16%學生表示,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幫助。他說,宗教機構不能再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正在明白他們的人生目的,除非有人向他們展示。「在基督教群體中,我們不斷傳遞信息,但卻沒有帶領學生發現自我和辨別神對他們生命的心意,我們只是假設一切在過程中會自然發生。」

Brand 說,許多SNU的學生對於治療和信仰能同時為他們帶來幫助而感到驚訝。與輔導員交談往往有助學生擁抱信仰。「治療給予人空間去思索,甚至懷疑他們所相信的,也讓他們有選擇信仰的機會。」

禱告:願賜平安和盼望的神觸摸每個憂傷不安的心靈,斷開一切捆鎖,得著釋放和自由。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2年7月2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農地和房屋被奪選擇饒恕 帶來津巴布韋農業大豐收

Craig Deall的家族農地在20年前被津巴布韋政府沒收,沒有得到任何賠償,但他沒有選擇抗爭或逃跑,而是因著基督信仰,選擇饒恕。這一決定,讓他在得著極多收割。 他最近接受視博恩(CBN News)訪問,分享當中歷程。

Deall靠耕作家族農地養家糊口,但2003年政府突如其來的土地無償徵收政策,讓他們痛失家園。政府的土地改革原意是讓黑人自給農民和歐洲血統的津巴布韋白人獲得更公平的土地分配,但Deall一家最終被迫離開家園,以及自1948年一直經營的農地。

Deall表示:「我們可以選擇抗爭、逃跑,或者饒恕。一些朋友選擇為土地而戰,最終為此喪命。我的朋友大多離開了津巴布韋,這都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一家決定追求第三種選擇,就是饒恕,因這國家已經充斥著苦毒了。」Deall的房屋和農地被十多個家庭接管了,他與家人搬到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Deall後來加入一個志願組織Foundations for Farming,開始向接管了他農地的新地主和其他農民傳授神向組織創始人Brian Oldreive啟示的一種獨特耕作方式。

Deall說:「馬太福音5章40節教導我們,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這意味著如果有人偷了你的農地,你要教他如何耕種。「我們這樣做,不但消除了壓力,更讓我們得著釋放,知道神為我們開路,讓我們可以服事最小的,並將福音帶給他們。」

Deall解釋組織的成立,源於Oldreive帶著孩子般的信心走進叢林,坐在林中求問神如何耕種。然後他看到,大自然中沒有自然反耕法,但卻生長茂密,實質是神餵養和保護土壤的機制。Oldreive回到自己的農地嘗試,不焚燒耕作。雖然他採取與傳統耕作大相逕庭的方式,但產量卻提升了10倍。知道此方法有效,他就開始在更大範圍的土地推廣,但他也知道,神賜下這啟示,不是為了自己,而為了整個非洲的農民,以及貧窮的人民。

免耕農業的成功引起津巴布韋政府的關注,並開始認可和支持該方法。官方估計,2020年當地糧食產量增長了3至4倍,是該國20年來首次經歷糧食盈餘。津巴布韋的主要農作物粟米,用免耕法增加了三倍收成。組織現在於世界各地教授該技術,為要分享福音。Deall表示:「我們所教授的,八成都是我們的心,以農業作為切入點分享福音。」

即使有如此成就,津巴布韋政府從未為他的房屋、土地或教學時間提供任何補償。Deall說:「我們組織有一句話:『我曾經在非洲擁有一幅農地,現在非洲就是我的農地。』」

禱告:願神的眾子興起發光,按神的法則行事,見證神國度的豐盛,在全地榮耀神的名。

(來源:CBN News,2022年7月25日,Sharon Chow編譯報導。)

 

 

世衛新指引即將出爐 或打破性別二元局面

世界衛生組織(下稱「世衛」)上月於官方網站公佈將更新《性別主流化手冊》(Gender Mainstreaming Manual),當中提到「性別存在一個連續光譜,並不只限於男性或女性。」家庭事工組織批評是次行動帶有政治動機,恐造成更多混亂。

手冊於2011年出版,旨在向世界各地的健康管理人員傳授與健康相關行為的性別角色,手冊多年來被廣泛使用及引用。世衛專家指出,組織正根據新的科學證據更新共146頁的手冊,將捨棄傳統的二元方法,強調性與性別的多樣性,期望是次更新能鼓勵大眾改變談論性和性別的方式。

美國家庭與人權中心(Center for Family and Human Rights)研究主任Rebecca Oas說:「人們將可以引用世衛的手冊,表示要跟從專家,用科學方法處理性別議題。」Oas指出,性別畸形焦慮(Gender Dysmorphia)曾一度被列為與變性人有關的精神疾病。世衛於2018年將變性從其精神疾病清單中剔除時,就率先將變性納入主流。「他們一方面說,你沒有問題。另一方面表示,我們可為你提供治療,以手術和荷爾蒙解決不是出於你的問題。」

性別主流化議程的更新,包括改變圍繞性別的關鍵概念。世衛表示,他們希望在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別之外,使性別認同正常化。他們計劃引入課程和團隊建立練習,教導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男性和女性的性別本質上是對變性人的歧視。Oas表示:「這是LGBTQ遊說團努力將他們的議程加插到其他不同議題的方式。當我們一開始談論包容性,就必須先列出人們受壓迫的方式。」

美國基督教組織Focus on the Family生命課題分析員Nicole Hunt表示,世衛這次修訂性別主流化手冊將會觸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這個行動是要威脅在性別議題發聲的人,收窄思考和討論空間。在文化層面,我們也看到施壓的跡象,例如詞典出版機構Merriam-Webster較早前就宣佈修改『女性』(female)一詞的定義為『任何擁有與男性相反的性別認同的人』。」

Oas和Hunt一致認為性別主流化手冊的修訂是基於政治風向,並指出美國政府是世衛最大的捐助者,在過去十年,每年提供2至6億美元捐助。在特朗普總統執政期間,捐助一度被擱置,在拜登總統上台後已經恢復。

修訂版手冊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發佈,Oas和Hunt鼓勵家長瞭解其中的內容。Hunt說:「他們試圖改變關於家庭的論述,基督徒要作好捍衛的準備。我們將看到公眾接納違反聖經的事物,這將影響這片土地的法律,以及我們對憲法的詮釋。」

禱告:求主捆綁擊破仇敵的計謀,除去人心的蒙蔽,認識神創造的心意,恢復屬神的性別觀念。

(來源:CBN News,2022年7月28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