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國度性轉化的關鍵:先知內室與為父權柄

2023年疫情過後,信徒群體開始恢復聚集,神在韓國、台灣、馬來西亞和香港等地的信徒聚集中,帶下突破與轉化的恩膏,彰顯出祂奇妙的作為。關於國家或城市性轉化的關鍵,讓我們回顧最初回家聚集的團隊運作模式——先知內室與為父權柄的應用,如何推動神同在的降臨,以及轉化的發生。

趙仲權牧師、貝博志夫婦及戴冕恩牧師

先知內室的運作

關於先知內室得勝的啟示,趙仲權牧師指出,在1995年,天父有一個啟示臨到他,就是去建立先知內室,等候神的啟示和行動,才能帶來神同在的臨到,進一步使國家的突破和轉化發生。

1995年7月,天父帶領萬國守望者團隊(Watchman for the Nations)以撒迦利亞10章8節:「我要發嘶聲,聚集他們,因我已經救贖他們」,在加拿大惠斯勒(Whistler)招聚第一次「列國聚集」。「天父不要我們找一些有名氣的牧者帶領聚會,不要人因為他們而來參與,只是一群父老一同等候神,領受天父的心意。這是一個新的突破。」在聚集中,聖靈揭開了教會中的歷史傷痕和分裂,攪動參與者去代禱、悔改和宣告,以及作出先知性行動,以轉變加拿大的屬靈氛圍。

惠斯勒聚集後,天父向趙解釋,如果教會平時不是如此運作,一年一次的大聚會就只是一個表演,而不是實質的尋求。「神要我將教會的所有委員會都取消,只去尋求祂。這對我來說不容易,當時我在讀教會增長學的課程,當中提出要有計劃地建立教會等,但神要我放下,聽祂的說話。」

趙領受,逢星期五教會領袖就在他的家聚集,直到現在,近30年都沒有停止。他的家就是教會的總部,他們使用安提阿教會的模式去敬拜和等候神。現在回家運動去到全球不同國家地區,無論大小聚會,會前會或者會後會,都是使用這個模式去聚集和等候神。聖靈有話語就去做。

「我們與天父立約,我們不會為神採取行動,直等到神向我們說話,所以我們得著從神而來的權柄,因為是聖靈親自作工。這是先知內室的關鍵。」

聖經中的先知內室

在列王紀下13章14-19節,以利沙叫王射箭,以及擊打地,因為約阿施王只擊打地3次,所以以色列人只能贏亞蘭人3次。「天父清楚告訴我們,以色列軍隊的成敗,不但在乎戰場,而是取決於先知內室的行動,無論軍隊多厲害,神說,只能贏3次。這段經文的啟示是整個回家運動先知內室的根基,神的預言和動作能夠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在很多次回家的大型聚集中,他們受感動釋放先知性行動,聚會結束後,整個地區的氛圍都被改變,因為神的同在臨到。」

在新約時代,同樣也有先知性內室的應用例子。使徒行傳13章1-3節,在安提阿教會中,教會長老領袖受聖靈感動,按手在巴拿巴和保羅身上,差派他們出去建立教會。在新約的這個先知內室中,同樣只有少數的人。當時保羅只是教師,還不是使徒,他們等候神的時候,聖靈就說話,然後天父向趙解釋,在整本新約中,除了啟示錄七教會,他所認識的教會全部都是這少數人建立的。祂要的教會就是這個模式。

加拿大的悔改

主透過聚集啟示,教會的分裂和傷痕阻撓加拿大進入命定,而他們需要進一步尋求問題的根源。當時戴冕恩的第七個孩子Benjamin快要出生,突然有一晚,醫生打電話叫他們儘快趕去醫院。醫生說,如果你再晚一點,孩子可能就保不住了。接著他告訴戴冕恩:「從現在開始,我所說的話關乎生死。」戴冕恩意識到主在提醒他們要專心聆聽祂的話。不久後他被請去參加一個聚會,天父說,我召你們來,是想告訴你們,加拿大不能突破的根源問題是反猶主義的心,是歐洲先祖來加拿大建國時帶來的。你若不處理這件事,加拿大不能復興。

當他們在先知內室中進一步尋求,神向他們揭示二戰時加拿大反猶太人的移民政策和相關歷史。1939年6月二戰前夕,一艘載滿九百多名猶太難民的聖路易斯號輪船(St. Louis),為了逃避希特勒的逼迫和追殺,從一個國家漂流到另一個國家,尋求安身之所,但所有國家都因為懼怕希特勒的殘暴,以自身利益為重,不敢接待這艘求救的船。加拿大是他們最後的希望,也成了最後一個拒絕他們的國家。他們帶著絕望、極度的痛苦和無奈返回歐洲,最後船上三分一以上的人死於納粹集中營。

聖路易斯號輪船(St. Louis)

「主指示我們迎接仍然在生的倖存者回加拿大,向他們認罪。我們在全國範圍內呼籲奉獻,最後有20多位倖存者從世界各地來到。」2000年4月10日,教會、原住民和國會代表為當年對猶太人的拒絕,向他們深深認罪。「當我們處理了這件事,國家就有恩寵去處理原住民問題、英法裔的和好等以前解決不了的事情。」

為父的權柄

趙指出,尋求國家或城市的突破與轉化,除了先知內室的運作,另一關鍵是領受神所賜下的為父的權柄,祂喜悅多代的同行和尋求。在列王紀下13章中,當以利沙快要離世,以色列王約阿施來看他,伏在他臉上哭泣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這句話同樣是以利沙在以利亞升天之前領受的。以利沙想得到雙倍的靈的感動,以利亞說,「你所求的難得,雖然如此,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看見我,就必得著。」以利沙看到了,他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戰車馬兵啊!」(王下2:9-12)以利沙不但看到旋風,火車火馬,還有以利亞為父的權柄。以利沙完全得著他的父親以利亞的那一份,成為以色列的國父。

趙又分享,天父賜給他和戴冕恩三位屬靈父親,第一位貝博志(Bob Birch),被稱為加拿大的禱告使徒,1960-70年代的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就是從他的教會開始的,當時很多嬉皮士決志信主,並成為了牧師。第二位韋約翰(John White),與溫約翰(John Wimber)一起將第三波靈恩運動帶到香港。第三位Jim Watt,是1948年春雨運動最年輕的領袖。他們三位帶著趙與戴冕恩一同與神立約:如果我們沒有聽到聖靈說話,我們就不作什麼。「我們伏在三位父親的權柄之下,大約從90年代開始,我們兩代已經開始如此尋求。」

認出城中父老

趙分享,如果天父要向一個國家講說話,祂不會只是單獨向一兩個人說,如此就沒有集體的權柄。天父向他啟示,每當他們去到一個國家,就先找到為父的牧者,認出國家中的父親。「誰有為父的心,我們去探訪他們。過程中,我們認出一些人的服事是大過他們的教會的,有國度胸懷的。我又求問天父,有多少人的事工有這個份量,能夠門訓列國?天父說,祂給回家團隊一個託付,去到每個國家就召來那些父親,與他們一同尋求主,一起同行。」

這些城中的父老,就是神眼中關鍵的少數,當他們願意謙卑自己去聆聽和順服神,神就會啟示祂的策略,並且啟動神國的降臨,國家的突破與轉化。

俯伏在神面前,直到神釋放祂的說話

「我們不會自己主導,除非聽到神的聲音,因為別人會看著我們,知道我們是自己做事,還是神帶著我們做事;這個權柄是自己虛構的,還是神賦予的。」就如同使徒行傳15章28節中保羅所說,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聖靈與我們」,表明他們得著從神而來的集體權柄。在將來日子,信徒群體很需要集體權柄,不要在人為的架構中限制自己,而是讓聖靈完全的主導。

喚出中國的父親

在20多年前,神就向戴冕恩啟示,「在我的身體中,有一群不懼怕逼迫與死亡的餘民,他們就是華人,在釋放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進入末後命定的事情上,他們將會扮演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自2006年起,帶著神的託付,趙仲權與戴冕恩一次次進入中國,與一群關鍵的少數同行,尋求神的心意,一同呼喚中國的父親站立其位。

第一位被點將出來的父親,是張榮亮牧師(亮爸)。他是中國教會最黑暗時期的福音拓荒者,他所創辦的華人歸主教會,是中國五大家庭教會之一。他於1971年至2011年間六次進出監獄,度過共十六年鐵窗生涯。每次出獄就繼續熱心傳道,推動了河南大復興。可以說,在中國下一代無父的哀哭中,中國的父親被聖靈催生出來,以下是張榮亮的分享:

2011年10月,當時我剛出獄不久。武漢和廣州的兩位牧者領袖邀請我去武漢,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事,但心中很歡喜。到了他們的家,那裡的人十分熱情,都稱我為亮爸。 趙仲權牧師說,這些年我們不在家,他作了中國的代理爸爸,現在我們從獄中出來,中國應該有自己土生土長的爸爸,讓在十字架道路上一起哭過笑過的人來帶領中國。他讓我來作爸爸的代表。我感覺這個任務好大啊!這麼大一個國家,讓我這個山裡放羊的老農民來作國家的父親,我感到不配不稱職。

結果他們都圍上來,要我作中國的爸爸!他們一直哭和求告神,他們的眼淚和迫切實在感動了我!路得姊妹說:「我們都是你養的,都是你生的。」我心裡想,不對呀,我沒有來過武漢,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他們解釋:「傳福音給我們的人,不是你就是你的團隊,不是你的團隊就是你團隊差派的人,不是差派的人就是受團隊影響的人。總之,我們要稱你為爸爸!」 那個時候我的心受不了了!我自己的羊群,團隊裡的人還有拒絕和背叛我的。這群人沒有見過我,反而說是我生的。我被吸引和感化了,在神的感召之下,我默認了。

(撰文:莫嵐)

 

 

【國度觀點】VOL04(四)香港興起讚美的世代 與東方海島及東門列國站立

香港作為華人身體的一部分,亦站立在東方海島的位置,神正在本地興起新的敬拜群體,看見神對華人和東方海島的心意,並且願意透過行動回應神的呼召。

起源於1948年的春雨運動亦強調敬拜讚美在末後的重要位置。根據詩篇102篇,在末後的曰子裡,有一個將要誕生的世代,不用經歷肉體上的死亡,那個世代的記號是讃美。

「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將來受造的民要讚美耶和華。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要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
(詩篇 102:18-21)

香港擁有華人以及東方海島的雙重身分,在過去的幾年,神開始喚醒和招聚年青一代的敬拜群體,站立其位回應神。在8天的東門列國匯聚中,香港群體負責統籌和收集各國信徒的新歌,在聚會中釋放讚美的聲音,而香港年青人也從神領受啟示,創作了數首與末後神復興以實瑪利、重返東門、使徒性運動有關的新歌。

香港年青敬拜及敬拜者Moses Lee分享,從2020年疫情期間,有父老與年青人一同領受,要在香港築起祭壇,點燃香港信徒全然委身神的熱情。經過3年的持續行動,每逢週一清晨,有來自香港各教會群體的領袖和年青人聚集香港禱告匯敬拜禱告。週一的早禱會成為了一個連結不同世代,不同群體,甚至接待不同國家信徒的平台。同時,過去兩年,每逢佛誕假期舉辦的「High Place High Praise」敬拜禱告聚會,香港敬拜者亦連結了台灣、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島國的信徒,突破地域的限制,一同向神獻上至高的敬拜。

 

 

【國度觀點】VOL04 (三)華人進入命定 帶動中東復興

華人在中東地區的恩寵

在過去20年,神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家,透過華人教會的影響力,深深帶動這些地區教會的復興,投入回歸耶路撒冷運動。華人有啟動以實瑪利子孫復興的呼召,這些年,神已經將這個啟示更深向華人顯明,現在我們需要有具體行動來落實華人的命定與呼召。以實瑪利子孫的地區非常歡迎華人去經商,帶去華人的文化,與他們分享科技文明,盈利與祝福,讓他們經歷豐盛。「華人一定要有神國兒子的形象,才能突破伊斯蘭國家的客居形象,並要運用天國文化轉化基達和西拉的子孫,成為猶大獅子的成員。」

***************************************************

華人復興運動先鋒——章啟明長老與章郭淑玲師母

為了普世華人教會復興的異象,40多年來,章啟明長老與郭淑玲師母一直持續地回應神的呼召,作為復興運動的先鋒,致力推動華人身體合一,以及明白神在末後對華人的命定。章啟明長老自1975年經歷聖靈充滿後,就承接從加拿大春雨運動的復興異象,為了推動聖靈在華人教會的更新運動,他與有同樣負擔的領袖成立了以琳書房。1988年,他成立了和撒那事奉中心,推動神要復興台灣,復興全球所有華人教會的異象。2000年,「大衛會幕禱告中心」(TOD)成立,由各教會的敬拜者與代禱者,以輪班的敬拜代求事奉,向神獻上琴與金香爐,帶動城市屬靈氣息的改變,進而守望神在華人教會的計劃,推動華人宣教的浪潮。

***************************************************

拆毀民族之間隔絕的牆

章又強調,神正在加速推動各國各族信徒的合一運動。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獨立的文化和意識,人本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盛行,使民族之間形成隔斷的牆。「我們雖然屬於不同族群,但都屬於同一個天國議會。耶穌基督拆毀了不同族群中間隔絕的牆,讓我們成為天國的子民。當我們合而為一,我們在靈界所擁有的能力,就使神的國可以從第三層天降臨到地上。」在4月初的東門列國匯聚中,神在加速各國各族的互動以及資源分配,透過合一敬拜,職場連結和代禱守望的同行形式,一同為每個地區領受異象,幫助彼此進入命定。

興起夜半呼聲與新歌讚美

現在正是興起海島的敬拜,回應神復興計劃的時刻,詩篇24篇也提到,神會興起開路者,向城門呼喊,叫它們抬起頭來。章強調,讚美敬拜與啟示的釋放有莫大關係。20世紀初期,教會群體創作大量福音之歌,讚美神的救恩,後來焦點轉移到享受與神親密關係的敬拜。在末後的時刻,我們將會看到敬拜的浪潮逐漸從西方轉移到東方,特別是海島的國家,未來將有許多新歌從海島國家釋放,充滿啟示和奧秘,宣告基督的掌權,整個亞洲的許多巨人都會被讚美的石頭擊倒。這些在佛教,回教和印度教黑暗系統裡面的國家和族群要抬起頭來,打開城門,歡迎榮耀的君王進來。

 

 

【國度觀點】VOL04 (二) 東方海島發出讚美 啟動末後復興浪潮

2023年逾越節期間,東門列國匯聚舉行了一連8天的網上聚集,主題為「跨越——從金門到東門」,異象經文為以西結書1043章,神的榮耀是從聖殿的東門離開,末後也必從東而來,再次充滿聖殿。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創辦人章啟明長老在聚集中分享了東方海島在末後的關鍵位置,當眾海島發出讚美,榮耀耶和華,就會啟動復興的浪潮,席捲東門列國和中東地區,使神的榮耀回到耶路撒冷,帶動全地進入萬物復興的運動。

當地上荒涼衰殘的時候,神要透過東方海島的復興,帶動席捲全地直至耶路撒冷的復興浪潮。以賽亞書24和42章提到,當東方海島揚聲歡呼歌唱,極大的震動來到全地。 神將在高處懲罰高空眾軍,在地上懲罰地上君王,基達和西拉(以實瑪利的子孫)都會加入讚美的行列,然後耶和華要在錫安作王。「東方海島如同接力賽的第一棒,當海島願意回應神,等候神的訓誨,從東方榮耀耶和華,成為讚美的海島,就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帶動神打開天上門戶,釋放天使去擊打空中掌權者,使地上列國也要作出回應。

2022年,Rick Ridings(SUCCAT HALLE創辦人)曾預言, 東方的海島將有一個極大的海底火山爆發地震,東方海島的復興啟動末世復興運動的時刻來到!結果在2022年1月15日,湯加附近的海底火山大噴發,印證了神給先知的預言,末世的復興將要來到。

19世紀,神透過工業革命使許多大國崛起,當哥倫布和麥哲倫等航海家發現新大陸,很多土地資源為大國展開,並且開通了香料之路、二四大道。而海島的族群就是活在21世紀的麥哲倫、哥倫布,神要將很多的屬靈產業賜給他們。神現在要對東方的海島說,你要有神的眼光,我要興起你,從東方往西方過去,將會發掘非常多屬靈產業,是過去沒有被得著的,但是這個時代,將成為東方海島的產業,神要把列國賜你為基業,地極賜你為田產。

***************************************************

認識東方海島

南太平洋群島:以金門為主,其中包括斐濟、索羅門群島、湯加、印尼和夏威夷群島等,也囊括了南島語系的群島。

西太平洋群島及沿岸國家:「海島」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包括了海岸的國家和百姓,因此中國、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屬於西太平洋區域。

北太平洋的海島:包含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和庫頁島等。

***************************************************

【國度觀點】VOL04(一) 末後萬物復興的徵兆

在今年逾越節的東門列國匯聚中,大衛會幕禱告中心創辦人章啟明長老指出,根據根據以西結書1043章,神的榮耀是從聖殿的東門離開,末後也必從東而來,再次充滿聖殿,而在此之前,世界必會進入萬物復興的時刻。

「神的榮耀從東方照入殿中,也是萬物復興的時刻,現在有些徵兆已經顯明,首先是以色列復國。」末後萬物的復興包括了四大類型:1.以色列國復興,如同火車頭,拉著其他復興運動往前進。2. 教會國度性(Ekklesia)的復興。在末後的日子,神要興起天國議會,不只是恢復群眾和民族,而是天國要降臨,恢復國度的復興運動。3、萬國萬民的復興,神要我們學習擺放天國的優先次序高於國籍之上。當萬國萬民成為天國子民,將來神要把第二層天的所有權柄收回來,給基督的身體管理。4、最後進入萬物都復興,來迎接君王的再來,榮耀重回東門。

***************************************************

全球守望禱告地圖——東門區域

根據以西結書48章30-35節,耶路撒冷東西南北面各有三個門,各城門的名字是以十二個支派的名稱命名。1999年,耶路撒冷萬國祈禱院的湯海士牧師(Tom Hess)從神領受全球守望 (World Wide Watch)的異象,將全球分為12城門的區塊,形成全球24小時的守望禱告的地圖。其中城的東面包括三個門,即約瑟門(伯大尼門)、便雅憫門(金門)和但門(獅子門),東門區域目前約涵蓋了60個國家,34億人口,其中大部分的東方海島也位於此區域。

***************************************************

 

【國度觀點】香港與東方海島發出讃美 神的榮耀從東而來

耶路撒冷的金門

202345-12日為猶太曆5783年逾越節,東門列國匯聚舉行了一連8天的網上聚集,主題為「跨越——從金門到東門」,異象經文為以西結書1043章,神的榮耀是從聖殿的東門離開,末後也必從東而來,再次充滿聖殿。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創辦人章啟明長老在聚集中分享了東方海島在末後的關鍵位置,當眾海島發出讚美,榮耀耶和華,就會啟動復興的浪潮,席捲東門列國和中東地區,使神的榮耀回到耶路撒冷,帶動全地進入萬物復興的運動。

香港作為華人身體的一部分,亦站立在東方海島的位置,神正在本地興起新的敬拜群體,看見神對華人和東方海島的心意,並且願意透過行動回應神的呼召。

神的榮光從東重返聖殿

章啟明長老分享,根據以西結書10和43章,神的榮耀從聖殿的東門離開,末後也必從東而來,再次充滿這殿。「神的榮耀從東方照入殿中,也是萬物復興的時刻,現在有些徵兆已經顯明,首先是以色列復國。」末後萬物的復興包括了四大類型:1.以色列國復興,如同火車頭,拉著其他復興運動往前進。2. 教會國度性(Ekklesia)的復興。在末後的日子,神要興起天國議會,不只是恢復群眾和民族,而是天國要降臨,恢復國度的復興運動。3、萬國萬民的復興,神要我們學習擺放天國的優先次序高於國籍之上。當萬國萬民成為天國子民,將來神要把第二層天的所有權柄收回來,給基督的身體管理。4、最後進入萬物都復興,來迎接君王的再來,榮耀重回東門。

全球守望禱告地圖——東門區域

根據以西結書48章30-35節,耶路撒冷東西南北面各有三個門,各城門的名字是以十二個支派的名稱命名。1999年,耶路撒冷萬國祈禱院的湯海士牧師(Tom Hess)從神領受全球守望 (World Wide Watch)的異象,將全球分為12城門的區塊,形成全球24小時的守望禱告的地圖。其中城的東面包括三個門,即約瑟門(伯大尼門)、便雅憫門(金門)和但門(獅子門),東門區域目前約涵蓋了60個國家,34億人口,其中大部分的東方海島也位於此區域。

 

神要復興萬物,從東方海島復興開始

章指出,當地上荒涼衰殘的時候,神要透過東方海島的復興,帶動席捲全地直至耶路撒冷的復興浪潮。以賽亞書24和42章提到,當東方海島揚聲歡呼歌唱,極大的震動來到全地。  神將在高處懲罰高空眾軍,在地上懲罰地上君王,基達和西拉(以實瑪利的子孫)都會加入讚美的行列,然後耶和華要在錫安作王。「東方海島如同接力賽的第一棒,當海島願意回應神,等候神的訓誨,從東方榮耀耶和華,成為讚美的海島,就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帶動神打開天上門戶,釋放天使去擊打空中掌權者,使地上列國也要作出回應。

2022年,Rick Ridings(SUCCAT HALLE創辦人)曾預言, 東方的海島將有一個極大的海底火山爆發地震,東方海島的復興啟動末世復興運動的時刻來到!結果在2022年1月15日,湯加附近的海底火山大噴發,印證了神給先知的預言,末世的復興將要來到。

19世紀,神透過工業革命使許多大國崛起,當哥倫布和麥哲倫等航海家發現新大陸,很多土地資源為大國展開,並且開通了香料之路、二四大道。而海島的族群就是活在21世紀的麥哲倫、哥倫布,神要將很多的屬靈產業賜給他們。神現在要對東方的海島說,你要有神的眼光,我要興起你,從東方往西方過去,將會發掘非常多屬靈產業,是過去沒有被得著的,但是這個時代,將成為東方海島的產業。「神要把列國賜你為基業,地極賜你為田產。」

認識東方海島

南太平洋群島:以金門為主,其中包括斐濟、索羅門群島、湯加、印尼和夏威夷群島等,也囊括了南島語系的群島。

斐濟原居民

西太平洋群島及沿岸國家:「海島」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包括了海岸的國家和百姓,因此中國、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屬於西太平洋區域。

北太平洋的海島:包含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和庫頁島等。

 

華人在中東地區的恩寵

在過去20年,神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家,透過華人教會的影響力,深深帶動這些地區教會的復興,投入回歸耶路撒冷運動。華人有啟動以實瑪利子孫復興的呼召,這些年,神已經將這個啟示更深向華人顯明,現在我們需要有具體行動來落實華人的命定與呼召。以實瑪利子孫的地區非常歡迎華人去經商,帶去華人的文化,與他們分享科技文明,盈利與祝福,讓他們經歷豐盛。「華人一定要有神國兒子的形象,才能突破伊斯蘭國家的客居形象,並要運用天國文化轉化基達和西拉的子孫,成為猶大獅子的成員。」

華人復興運動先鋒——章啟明長老與章郭淑玲師母

為了普世華人教會復興的異象,40多年來,章啟明長老與郭淑玲師母一直持續地回應神的呼召,作為復興運動的先鋒,致力推動華人身體合一,以及明白神在末後對華人的命定。章啟明長老自1975年經歷聖靈充滿後,就承接從加拿大春雨運動的復興異象,為了推動聖靈在華人教會的更新運動,他與有同樣負擔的領袖成立了以琳書房。

章啟明長老

1988年,他成立了和撒那事奉中心,推動神要復興台灣,復興全球所有華人教會的異象。2000年,「大衛會幕禱告中心」(TOD)成立,由各教會的敬拜者與代禱者,以輪班的敬拜代求事奉,向神獻上琴與金香爐,帶動城市屬靈氣息的改變,進而守望神在華人教會的計劃,推動華人宣教的浪潮。

拆毀民族之間隔絕的牆

章又強調,神正在加速推動各國各族信徒的合一運動。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獨立的文化和意識,人本主義和人文主義的盛行,使民族之間形成隔斷的牆。「我們雖然屬於不同族群,但都屬於同一個天國議會。耶穌基督拆毀了不同族群中間隔絕的牆,讓我們成為天國的子民。當我們合而為一,我們在靈界所擁有的能力,就使神的國可以從第三層天降臨到地上。」在4月初的東門列國匯聚中,神在加速各國各族的互動以及資源分配,透過合一敬拜,職場連結和代禱守望的同行形式,一同為每個地區領受異象,幫助彼此進入命定。

興起夜半呼聲與新歌讚美

現在正是興起海島的敬拜,回應神復興計劃的時刻,詩篇24篇也提到,神會興起開路者,向城門呼喊,叫它們抬起頭來。章強調,讚美敬拜與啟示的釋放有莫大關係。20世紀初期,教會群體創作大量福音之歌,讚美神的救恩,後來焦點轉移到享受與神親密關係的敬拜。在末後的時刻,我們將會看到敬拜的浪潮逐漸從西方轉移到東方,特別是海島的國家,未來將有許多新歌從海島國家釋放,充滿啟示和奧秘,宣告基督的掌權,整個亞洲的許多巨人都會被讚美的石頭擊倒。這些在佛教,回教和印度教黑暗系統裡面的國家和族群要抬起頭來,打開城門,歡迎榮耀的君王進來。

金光籠罩下的香港港口

香港的回應

起源於1948年的春雨運動亦強調敬拜讚美在末後的重要位置。根據詩篇 102 篇,在末後的曰子裡,有一個將要誕生的世代,不用經歷肉體上的死亡,那個世代的記號是讃美。

「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將來受造的民要讚美耶和華。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要垂聽被囚之人的歎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
(詩篇 102:18-21)

 

香港擁有華人以及東方海島的雙重身分,在過去的幾年,神開始喚醒和招聚年青一代的敬拜群體,站立其位回應神。在8天的東門列國匯聚中,香港群體負責統籌和收集各國信徒的新歌,在聚會中釋放讚美的聲音,而香港年青人也從神領受啟示,創作了數首與末後神復興以實瑪利、重返東門、使徒性運動有關的新歌。

香港青年敬拜者

香港年青敬拜及敬拜者Moses Lee分享,從2020年疫情期間,有父老與年青人一同領受,要在香港築起祭壇,點燃香港信徒全然委身神的熱情。經過3年的持續行動,每逢週一清晨,有來自香港各教會群體的領袖和年青人聚集香港禱告匯敬拜禱告。週一的早禱會成為了一個連結不同世代,不同群體,甚至接待不同國家信徒的平台。同時,過去兩年,每逢佛誕假期舉辦的「High Place High Praise」敬拜禱告聚會,香港敬拜者亦連結了台灣、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島國的信徒,突破地域的限制,一同向神獻上至高的敬拜。

 

 

【國度觀點】VOL03(四) 從事工到安息之所

關於安息的地方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

自從有伊甸園之後,神一直想在人間尋找安息的地方,一個與人相交之地。曠野的會幕和所羅門的聖殿都是神偉大計劃的影兒,至高的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房屋,而是住在活石所建成的殿宇,靠基督聯絡得合適。(弗2:19-22)哈該曾對這個「後來」的殿──耶穌基督的教會發出預言,他說這個殿的榮耀必大過所羅門的殿的榮耀(該2:9)。

關於香港如何為神預備安息之所,馬指出,現在香港進入一個新的季節,香港這個家要建立真關係——真兒子與父母的關係。唯有這個彼此信任和對齊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在上面建築神要我們建築的偉大工程。

第一,建立真誠關係,不一定透過聚會建立,也可透過生活。在香港,這樣反而是最難的,我們參與3個小時的聚會,可能比較容易,但是一起生活,其實比較困難。第二,一個家儘量不要有這麼多的牆將彼此分開。我們每個領袖都帶著一群年輕人,但我們組成一個家,所有人都是一起同行,這些圍牆需要拿走。第三,動機要回到最單純,就是為神預備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一同尋求神,看看如何預備自己去達成這個心願。因著我們這樣尋求,神會不斷降下新的啟示。我們預備好,神就會揭開面紗,我們就會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做。第四,亞洲發展得很快,在過去的日子,神很大使用華人,我們經歷了這麼多艱難的事情和震動,我覺得在未來數年,神給我們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讓我們與亞洲其他國家同行,支持他們,我們就會更深發現香港的身分,以及再次建立彼此間的緊密結連。

 

 

【國度觀點】VOL03(三) 從真兒子,到真父親

在回家這個旅程,馬一直與戴冕恩走得很近,但馬認為他們不過是弟兄和好友,而馬承諾與戴冕恩同行,幫助他達成他從神領受的異象,如同大衛的勇士一樣。

「我對戴爸的承諾,就是我會盡我的力量去幫助他,例如7次香港回家,10次國內同行。當2019年完成第7次香港回家聚集,我認為神給我的天國任務,對戴爸的承諾已經完成了。但對於香港的這個家,卻是另外一件事,需要我的心去擁抱和明白。」

「我不覺得有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例如舉辦了香港回家後,有一群弟兄姊妹組成香港這個家,那麼我就應該做父親的角色,與他們同行,很多人期望我自然有這個角色。但我知道,如果心未轉向,只是因著別人的期望,我很難站在這個位置。我的心有一部分是冰凍的,直到去年從溫哥華回來後,我的心開始解凍,我首先認出戴冕恩是爸爸。當我做真兒子的時候,我又可以做真爸爸了,這是對我來說一個很特別的經歷。」

為了此次韓國回家,我們香港舉行了一次預備會,其實一直以來我很少參加港家的聚集,但是這次我很想有這樣的聚會。當我去到現場,很多年青人走過來對我說,看到你出現我很感動。年青人這樣說,我也很感動,這就是心的改變,現在我來,不是因為別人的期望。一直以來我沒有站在位置上,現在我覺得這些都是神給香港的屬靈兒女,我們不可以任由他們流散,應該要成家,我發現我也可以是其中一個爸爸。

馬又分享,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要下一代完成我們完成不了的夢想,而是與下一代釐清他們的夢想是否來自神。如果是來自神,就應該給予他們極大的自由,以及幫助他們完成神在他們生命的夢想。

 

 

【國度觀點】VOL03(二)馬健明牧師:「真兒子是一個心的狀態」

2023年2月,因著馬健明牧師在韓國回家聚集中曾分享他的生命轉變,在接受本報專訪中,他指出,真兒子是一個心的狀態,不是外表、行為、稱呼和位置的表達。在路加福音15章中,大兒子雖然常常與父親一起,但他不是真兒子,因為他不明白爸爸的心;小兒子離開爸爸,浪費資財,當他去到一個絕境,他想起爸爸,覺醒自己是兒子,然後回到爸爸那裡。因此不是距離遠或近的問題,而是心的狀態的轉變。真兒子明白爸爸的心,然後選擇與他對齊,好像以利亞和以利沙一樣。為何這麼多人與爸爸的關係不好,也是選擇的問題,當他更加體會爸爸的心,然後選擇去擁抱和接納他,愛他,這就是真兒子。

「對我來說,一直以來,我不是很懂如何做兒子,因為我是孤兒。我不會叫戴冕恩和趙仲權為爸爸,不是因為他們不是,而是我的心未預備好,我未覺醒,直到我被醫治。」

去年馬在溫哥華逗留了半年,本來溫哥華是他不想回去的地方,因為12年前,他在溫哥華時,是與教會關係最惡劣,衝突最大的時候,也是他的姐姐離開的時候。「但這一次,我被趙爸的家醫治了,不再是在聚會中認識他們,教會的弟兄姊妹很欣賞我們過去的付出,主動去尊榮和愛我們。趙爸趙媽當我們是兒女,為我們做飯,過年還給我們大利是,這就是做家人。」當馬的心被醫治,他再看家人同行,就很不一樣,他指出,這不是香港的家的問題,而是他的心是否預備好的問題。

我的改變是一個覺醒,當時我在韓國聚集的台上並沒有計劃叫戴冕恩為爸爸,但當我的心改變,口講什麼不是最重要,所以很自然地在聖靈的帶領之下,我公開稱呼他為爸爸。

 

 

【國度觀點】VOL03(一)馬健明牧師——回家旅程中的生命轉變

在2023韓國回家聚會中,香港馬健明牧師分享了回家同行22年的心路歷程,以及近期他的心的回轉,領受真兒子的身分。過去10多年,香港一共舉辦了7次回家聚集,馬笑說,回家聚集是一個為資深牧師帶來「麻煩」的運動。他在一間福音派教會牧會許多年,教會發展不錯,正在不斷增長,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直到22年前,馬認識了戴冕恩(David Demian),他的生命經歷了很大的翻轉。

戴冕恩帶我們參與聚會,但是沒有講員,沒有筆記。我問他,有什麼指引可以跟著去做嗎?他說沒有,我們會分辨聖靈所做的事情。我在這方面一無所知,我的教會不會講聖靈,祂只會透過聖經說話。有一晚,當我送戴冕恩去機場,等待登機的時間,我們去喝咖啡,他看著我的眼睛說:「主對你很生氣。」我不想神對我生氣,我想逃走,不想站在神要我站的位置。那晚以後,因為害怕,我說好,去吧。但我心裡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聚集,我都覺得非常沒有效率,不斷敬拜,跳舞,做先知性行動,有什麼用?但經歷了20多年的旅程,我現在可以說,有極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神使用回家的聚集,幾乎打開每個國家的門。回家核心價值就是對聖靈的完全順服。很多次,戴冕恩問我,你有什麼分辨。聖靈跟你說什麼?我是福音派牧師,我很少聽到聖靈的聲音。他不斷問我,一年、兩年、五年。我都說沒有。他還是不斷問我。後來我就明白了,他在門訓我,所有的分辨時間,都是訓練時間,所有的聚集,都是門訓時間。神使用他去門訓列國,為神預備一個安息之所。之前我不明白,但是我的心很渴望,我不單渴望復興,而是神停留不再離開。我在回家旅程中學習到很多,這是心的旅程,神轉化我的心,從實心變肉心。我哭了很多次,因為我遇見耶穌,聽到聖靈在我耳邊說話。我過去懂的理論都不能滿足我,但是神的親密能滿足我心,與列國家人連結能滿足我的心。當我的心回轉,與戴冕恩和趙仲權對齊,我們能夠繼承他們從神領受的產業,並且傳給下一代。

許多年前,我遇見戴冕恩,我以為他是天使,因為我不明白他說什麼,他看起來很純潔,後來我發現他有妻子和兒女,他與我一樣有弱點,我覺得他是我的弟兄。直到最近,我發現他不是我的弟兄,他是我的父親。我才明白,如果沒有他,我不會成為現在的我,我可能還是福音派的牧師,有很好的教會,但永不會遇到這麼好的列國家人,以及滿足天父的心,為神預備安息之所。如果你讓我再次選擇,我會說,希望能夠更早遇見他們,能夠更早開始這個旅程。

 

 

【國度觀點】喚出香港真兒子

韓國回家突破世代圍牆

「2023韓國回家聚集」於2月14-16日在首爾舉行,香港有近100人出席,連同其他地區華人代表,與南北韓一同站立。聚集中,神與韓國再次立訂婚盟,韓國要成為基督的新婦,與神對齊成為一。神亦在韓國不同世代中打破圍牆,成就合一。韓國文化中有強烈的階級觀念,以致年青人無法自由表達自己,勇敢追隨神。韓國牧者主動認罪悔改,願意敞開心與年青世代同行,下一代亦表示,不再躲藏在父母背後,而是與為父為母的站立,並且承諾絕不會離開他們,直到末了。他們一同宣告,韓國的家在聖靈裡重生成為一。

韓國牧者與兒子兩代台上牽手站立

得著真兒子的身分

在聚會中,香港馬健明牧師分享了回家同行22年的心路歷程,以及近期他的心的回轉,領受真兒子的身分。過去10多年,香港一共舉辦了7次回家聚集,馬笑說,回家聚集是一個為資深牧師帶來「麻煩」的運動。他在一間福音派教會牧會許多年,教會發展不錯,正在不斷增長,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直到22年前,馬認識了戴冕恩(David Demian),他的生命經歷了很大的翻轉。

戴冕恩帶我們參與聚會,但是沒有講員,沒有筆記。我問他,有什麼指引可以跟著去做嗎?他說沒有,我們會分辨聖靈所做的事情。我在這方面一無所知,我的教會不會講聖靈,祂只會透過聖經說話。有一晚,當我送戴冕恩去機場,等待登機的時間,我們去喝咖啡,他看著我的眼睛說:「主對你很生氣。」我不想神對我生氣,我想逃走,不想站在神要我站的位置。那晚以後,因為害怕,我說好,去吧。但我心裡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聚集,我都覺得非常沒有效率,不斷敬拜,跳舞,做先知性行動,有什麼用?但經歷了20多年的旅程,我現在可以說,有極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神使用回家的聚集,幾乎打開每個國家的門。回家核心價值就是對聖靈的完全順服。很多次,戴冕恩問我,你有什麼分辨。聖靈跟你說什麼?我是福音派牧師,我很少聽到聖靈的聲音。他不斷問我,一年、兩年、五年。我都說沒有。他還是不斷問我。後來我就明白了,他在門訓我,所有的分辨時間,都是訓練時間,所有的聚集,都是門訓時間。神使用他去門訓列國,為神預備一個安息之所。之前我不明白,但是我的心很渴望,我不單渴望復興,而是神停留不再離開。我在回家旅程中學習到很多,這是心的旅程,神轉化我的心,從石心變肉心。我哭了很多次,因為我遇見耶穌,聽到聖靈在我耳邊說話。我過去懂的理論都不能滿足我,但是神的親密能滿足我心,與列國家人連結能滿足我的心。當我的心回轉,與戴冕恩和趙仲權對齊,我們能夠繼承他們從神領受的產業,並且傳給下一代。

韓國回家聚集上馬牧師與列國父老互相尊榮
許多年前,我遇見戴冕恩,我以為他是天使,因為我不明白他說什麼,他看起來很純潔,後來我發現他有妻子和兒女,他與我一樣有弱點,我覺得他是我的弟兄。直到最近,我發現他不是我的弟兄,他是我的父親。我才明白,如果沒有他,我不會成為現在的我,我可能還是福音派的牧師,有很好的教會,但永不會遇到這麼好的列國家人,以及滿足天父的心,為神預備安息之所。如果你讓我再次選擇,我會說,希望能夠更早遇見他們,能夠更早開始這個旅程。

從牧師到兒子

馬健明牧師在受訪中分享,真兒子是一個心的狀態,不是外表、行為、稱呼和位置的表達。在路加福音15章中,大兒子雖然常常與父親一起,但他不是真兒子,因為他不明白爸爸的心;小兒子離開爸爸,浪費資財,當他去到一個絕境,他想起爸爸,覺醒自己是兒子,然後回到爸爸那裡。因此不是距離遠或近的問題,而是心的狀態的轉變。真兒子明白爸爸的心,然後選擇與他對齊,好像以利亞和以利沙一樣。為何這麼多人與爸爸的關係不好,也是選擇的問題,當他更加體會爸爸的心,然後選擇去擁抱和接納他,愛他,這就是真兒子。

「對我來說,一直以來,我不是很懂如何做兒子,因為我是孤兒。我不會叫戴冕恩和趙仲權為爸爸,不是因為他們不是,而是我的心未預備好,我未覺醒,直到我被醫治。」

去年馬在溫哥華逗留了半年,本來溫哥華是他不想回去的地方,因為12年前,他在溫哥華時,是與教會關係最惡劣,衝突最大的時候,也是他的姐姐離開的時候。「但這一次,我被趙爸的家醫治了,不再是在聚會中認識他們,教會的弟兄姊妹很欣賞我們過去的付出,主動去尊榮和愛我們。趙爸趙媽當我們是兒女,為我們做飯,過年還給我們大利是,這就是做家人。」當馬的心被醫治,他再看家人同行,就很不一樣,他指出,這不是香港的家的問題,而是他的心是否預備好的問題。

我的改變是一個覺醒,當時我在韓國聚集的台上並沒有計劃叫戴冕恩為爸爸,但當我的心改變,口講什麼不是最重要,所以很自然地在聖靈的帶領之下,我公開稱呼他為爸爸。

擁抱下一代,成為父親

香港馬健明牧師

在回家這個旅程,馬一直與戴冕恩走得很近,但馬認為他們不過是弟兄和好友,而馬承諾與戴冕恩同行,幫助他達成他從神領受的異象,如同大衛的勇士一樣。

「我對戴爸的承諾,就是我會盡我的力量去幫助他,例如7次香港回家,10次國內同行。當2019年完成第7次香港回家聚集,我認為神給我的天國任務,對戴爸的承諾已經完成了。但對於香港的這個家,卻是另外一件事,需要我的心去擁抱和明白。」

「我不覺得有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例如舉辦了香港回家後,有一群弟兄姊妹組成香港這個家,那麼我就應該做父親的角色,與他們同行,很多人期望我自然有這個角色。但我知道,如果心未轉向,只是因著別人的期望,我很難站在這個位置。我的心有一部分是冰凍的,直到去年從溫哥華回來後,我的心開始解凍,我首先認出戴冕恩是爸爸。當我做真兒子的時候,我又可以做真爸爸了,這是對我來說一個很特別的經歷。」

為了此次韓國回家,我們香港舉行了一次預備會,其實一直以來我很少參加港家的聚集,但是這次我很想有這樣的聚會。當我去到現場,很多年青人走過來對我說,看到你出現我很感動。年青人這樣說,我也很感動,這就是心的改變,現在我來,不是因為別人的期望。一直以來我沒有站在位置上,現在我覺得這些都是神給香港的屬靈兒女,我們不可以任由他們流散,應該要成家,我發現我也可以是其中一個爸爸。

馬又分享,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要下一代完成我們完成不了的夢想,而是與下一代釐清他們的夢想是否來自神。如果是來自神,就應該給予他們極大的自由,以及幫助他們完成神在他們生命的夢想。

 

從事工到安息之所

關於安息的地方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

自從有伊甸園之後,神一直想在人間尋找安息的地方,一個與人相交之地。曠野的會幕和所羅門的聖殿都是神偉大計劃的影兒,至高的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房屋,而是住在活石所建成的殿宇,靠基督聯絡得合適。(弗2:19-22)哈該曾對這個「後來」的殿──耶穌基督的教會發出預言,他說這個殿的榮耀必大過所羅門的殿的榮耀(該2:9)。


關於香港如何為神預備安息之所,馬指出,現在香港進入一個新的季節,香港這個家要建立真關係——真兒子與父母的關係。唯有這個彼此信任和對齊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在上面建築神要我們建築的偉大工程。

第一,建立真誠關係,不一定透過聚會建立,也可透過生活。在香港,這樣反而是最難的,我們參與3個小時的聚會,可能比較容易,但是一起生活,其實比較困難。第二,一個家儘量不要有這麼多的牆將彼此分開。我們每個領袖都帶著一群年輕人,但我們組成一個家,所有人都是一起同行,這些圍牆需要拿走。第三,動機要回到最單純,就是為神預備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一同尋求神,看看如何預備自己去達成這個心願。因著我們這樣尋求,神會不斷降下新的啟示。我們預備好,神就會揭開面紗,我們就會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做。第四,亞洲發展得很快,在過去的日子,神很大使用華人,我們經歷了這麼多艱難的事情和震動,我覺得在未來數年,神給我們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讓我們與亞洲其他國家同行,支持他們,我們就會更深發現香港的身分,以及再次建立彼此間的緊密結連。

 

(撰文:莫嵐)

 

 

【國度觀點】退而不休的終生事奉

年長一代的華人吃苦耐勞,工作認真勤勉,這種工作文化在華人教會中亦是一大特色,許多牧者辛勤牧會多年,直到臨近退休,才會考慮尋找合適的接棒人。許多牧者進入退休階段後,因為過去的身分建立在牧會的職事上,退休後對身分的定位感到迷失和恐懼。香港教會應該如何看待牧者退休後的角色轉變?退而不休的觀念又應該如何在基督身體中運作?2022年踏入40週年的錫安教會,在數年前也順利完成主任牧師的交棒,今期國度觀點專訪了創辦牧師趙仲權,談及有關屬靈領袖如何扶助下一代接棒,以及終生事奉,多代同行的關鍵。

(撰文:莫嵐)

香港牧者領袖在任現況

根據教新2019年香港教會普查結果,全港華語堂會共1305間,當中有148間堂會沒有堂主任,有217間表示其堂主任是60歲以上。另外有307間表示其堂主任已有退休的計劃。

根據政府統計處8月11日公布最新本港人口統計,在移民潮下,本港淨遷移數字自2019年底起錄得負數,離港人數持續上升。2021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的離港人次再創高峰,錄得1997年有紀錄以來最高離港人次,達11.3萬。教新總幹事梁國全傳道指出,移民潮影響了教會原訂的領袖傳承計劃,有教會堂主任和接棒者均選擇離港,最後催化堂會興起第二線領袖,他鼓勵教會要支持年輕同工或女教牧擔任要職。

根據以上數字推測,未來數年,在全港1,305間教會中,將有40%的教會面臨交棒考慮,同時有11%的教會需要尋找合適的牧者領袖。如何選擇和興起合適的接棒人,將是香港教會未來的一大重要議題與挑戰。

聖經中關於服事人員供職的論述

對於利未人的服事原則和職能,聖經中並沒有提到退休的概念,而是按照工作要求,體力和經驗,轉換不同的服事崗位。

民數記8章23-26節,「從二十五歲以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到了五十歲要停工退任,不再辦事,只要在會幕裡,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不再辦事了。」

利未人滿五十歲後,便要停止處理與會幕有關的體力勞動,退下來的利未人仍然擁有參與社群的角色,並且可以留在會幕幫助新一代的利未人,承擔看守會幕的工作。

聖經中亦指出,長者生命中所累積的智慧能夠扶持和幫助下一代興起。長者能夠站立在不同位置,以不同方式繼續服事神國,年長的世代有使命,亦有能力去傳承下一代,使神國的工作能夠延續和擴張。

詩篇71篇18節:「神啊,我到年老發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 


華人牧長扶助新生代接棒

被神膏立和認出

Caleb牧師

大約5、6年前,趙仲權牧師正式將錫安教會主任牧師的職分交給兒子趙士敬(Caleb)牧師,以及屬靈下一代張適慧(Rebecca)牧師接任。

關於教會交棒的過程,趙仲權指出,神已經預備了教會,在祂所設立的時間裡,認出這些被選召的人。因此,他們首先被神任命,而不是被人按立的。當時整間教會分別出3天來禁食禱告,然後有三位先知向即將接棒的牧者發預言,教會亦有一個長老團向他們釋放屬靈的祝福,然後由大家認可的使徒戴冕恩牧師啟動按立禮。「因為教會建立在使徒性和預言的根基之上,先知和使徒為將來的季節按立領袖,然後我看見神的恩膏臨到他們。因此,別人不只是認出Caleb和Rebecca是我們的兒女,而是神在這時刻揀選和按立的牧者。在他們周圍的所有人都認出他們。這些都是被膏立的特質。」

「交棒不是時刻,而是一個旅程;交棒不是儀式,而是一個生活方式;交棒不是選擇,而是末世神必然的心意;交棒不是交棒,是一起同跑。」

尊榮神所設立的權柄

交棒成就後,教會父老亦尊榮接棒的下一代在地方教會帶領的角色。戴冕恩牧師亦說,雖然他在列國中有服事,但是在地方教會中,他尊榮Caleb和Rebecca帶領的角色,也祝福他們承接一切過去父老所擁有的。「不是因為他們是教會領袖的兒女,而是在靈裡認出,他們是有這一份。」

在Caleb還小的時候,神就跟趙仲權牧師的太太May說,你在撫養將來的神國將領。May常常在外面如此介紹Caleb:「這是我的牧師,他不只是我兒子。」她現在最喜歡的牧師就是自己的兒子Caleb,她不但自己會用心去聽Caleb的講道,還會向其他人推介他的講道。

曉林牧師

錫安教會曉林牧師說:「媽媽May從內心深處欣賞自己的下一代,這是很多父母不一定有的胸懷。」曉林也坦言,在教會交棒的初期,她亦經歷生命的轉化,以致能夠順服神在教會設立的權柄,同時看到父老對下一代的尊榮。「我跟上一代比較熟,交棒以後,我還是習慣去找趙爸。『爸爸,這件事情我有這個想法。』他說:『不,現在你去問Caleb牧師。』」

「趙仲權牧師沒有越過已經設立的權柄,但是我不習慣,我還要禱告連結。這迫使我必須攻破自己對Caleb的不熟悉,必須認出他是我的牧師。本來我服他是因為他是牧師的兒子,但現在他是我的牧師。這是我裡面的轉化,而這個轉化需要長輩的榜樣,當他這麼謙卑去服事下一代,我就要問我自己,我的牧師到底是誰。」


終生事奉  永不言退

趙仲權牧師交棒後,亦進入新層次的服侍,成為列國的父親

兩代同行 彼此成全

關於牧者退休與身分定位,趙仲權又指出,家庭是永遠不會退休的,只是不同代的人站立的位置有所不同。父母會一直陪著孩子,幾代人同行往前走。因此,錫安教會沒有退休的觀點,上一代非常保護下一代,知道在一個成熟的,下一代可以顯在人前的時候,上一代會成全神在這個時刻所做的。而且教會不只是他們兩代領袖的同行,而是整個家集體的同行。

有一段時間,趙仲權牧師在列國中有太多服事,有時候回來教會參與崇拜就靜靜的坐在後面,結束後就開心的與大家擁抱。

在服事同跑的道路上,趙仲權牧師曾對兒子Caleb說過,遇到高牆,我會盡全力把你們扛過去,你們就繼續向前跑,爸爸累了,可以留在這邊。當時Caleb如何回應,不,爸爸,我會招聚孩子們,一起把你抬過來,一起同跑。

「有父有子的同跑,就成全了瑪拉基書4章6節,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這是神國的必然,如果沒有這個成全,就沒有辦法向前走。」

趙仲權牧師在崇拜結束後,開心的與大家擁抱

天上的爸爸仍在說話

趙仲權牧師有三位屬靈爸爸,即使他們已經不在地上,他仍然常常提起他們。「因為為父為母不是看得見的,而是靈裡認人,我是有父親的,哪怕他是在永恆之中做父親。」可以說,這三位爸爸到現在都還沒有退休,還在說話,因著兒子的緣故,他們依然在向我們這個世代說話,在為趙仲權牧師禱告。曉林分享,「如果教會有這樣的文化就很安全,因為我們都在永恆裡面,我們要像耶穌,帶很多兒子進入榮耀。」

很多事奉神的人,覺得他們的上一代走了就是不能再見了,如果我們仍然看我們的屬靈父親還與我們同在,這是其中一條鑰匙,彰顯出幾代同行的恩膏,破除領袖交棒後對於自己身分和定位的恐懼,以及被棄絕的咒詛。

貝博志牧師(Bob Birch)

趙仲權牧師的屬靈父親之一,貝博志牧師(Bob Birch)的最後10年,是為了趙仲權和戴冕恩這兩個兒子而活的。在他彌留之際,雖不知道趙仲權在哪裡,他對太太說:「Gideon(趙仲權)會來看我。」他那時在重症病房已經不吃不喝8天了。不久後,趙仲權果然從馬來西亞趕回來了。昏迷中的父親聽到久盼的兒子的聲音,竟然抽動起來!

趙仲權緊握貝牧師的手說:「貝牧師,你是這個世代的西緬,主應許你,在回天家前會看到末世的復興。我相信現在這個復興的嬰孩即將出生了。如果你同意就握我的手。」昏迷中的他,竟然握了趙仲權的手兩次。趙仲權知道他靈裡完全清醒。


香港的新皮袋

在過去幾年,五旬節聖潔會的幾間堂會都經歷交棒,而且接任人都是比較年青的牧者,其中擁有112年歷史的香港五旬節聖潔會筲箕灣堂,於今年8月1日正式完成主任牧者的交棒,服事了教會33年的簡劍發牧師,退下前線,正式任命教會漁民第三代,青年傳道胡凱澄(阿澄),成為教會的主任傳道。當時簡劍發牧師與教會的核心領袖團隊,一同透過集體聆聽向神尋求啟示,最後經過多方面的印證,以及考察,認定阿澄為下任接棒候選人。2018年,阿澄還是二十多歲的年青人,經過4年多的預備,她成為教會主任牧者。

 

 

【國度觀點】呼出香港命定的時刻

神對香港有獨特的命定。自回歸25年以來,香港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開埠以來的發展優勢,在經濟、民生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穩步發展,成為中國通往世界,世界連結中國的門戶與橋樑。香港的命定與中國的命定息息相關,而香港的興起不是只為了自己,在世界的發展急速轉變的當下,香港亦需站立在自己的位置而主動迎向改變,作為香港信徒群體,無論立足任何領域,都應該為著香港領受策略,抓住先機,同心帶領香港更深走進命定。 

回歸耶路撒冷的命定

梁燕城博士在專訪中指出,當我們去看香港的命定,其實離不開中國的命定。聖經中有一個預言指向中國,就是以賽亞書49章12節:「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來。」「秦國」的希伯來文「synym」 ,直到今天,以色列人還是用這個詞來代表中國。有關「秦國」這個預言,指出末後大戰之後,相信是中國人來到以色列,支持重建耶路撒冷,祝福以色列的。中國的興起有神的計劃,當世界敵基督文化的興起,其龐大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勢力正在將家庭、人性和屬神的價值觀破壞,只有中國的興起,擁有足夠的的國力去敵擋這種文化。另一方面,中國誕生最單純的基督徒。中國過去經歷特別的處境,讓基督教很多爭論的東西都消失了,中國基督徒在這個特殊處境回到只有聖靈和聖經,令使徒時代教會在中國出現,中國教會和信徒的生命力令人很震撼。因此中國本身的政治經歷力量,加上單純的基督徒,以及中國文化本身對人性價值的肯定,這些因素的交匯,使中國在末世的興起是特別的。

香港是一個祝福中國的地方。回歸之後,香港成為中國與西方溝通和匯流的中心(Hub),香港教會一定要回到本身召命,不要成為政治利用的勢力,而是祝福人的愛的力量。教會的核心在乎生命是否與聖靈有關,不在乎政治採取何種立場,經過大震動的香港,在未來的日子信徒應用愛來重建香港,也在香港重建靈性的力量。在大灣區興起,香港與中國融合的過程中,讓香港信徒繼續將美善、慈愛和祝福帶給中國,在末後的日子一同祝福以色列,迎接耶穌的再來。

列國華人合一的搖籃

回家聚集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在香港舉辦第一次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香港如同亞洲的母腹和橋樑,在2010-2019年的10年間,舉辦了七次大型回家聚集,把各地華人連在一起,生出了「五胞胎」(中,港,台,澳和海外)的華人身體。香港應該站立華人母腹的位置,成為列國華人匯聚合一,交流共融的平台,幫助海內外華人的連結,推動華人在列國的服事與宣教。 

2019香港回家現場

香港的位置以及未來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九個內地城市。「大灣區」的概念於2015年3月首次在國務院的文件「一帶一路」中提出。大灣區是繼美國紐約都會區、美國三藩市灣區和日本東京都市圈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2021年生產總值突破1.9萬億美元,總人口已經超過8600萬。大灣區是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且具有一個帶動全中國經濟與文化復甦的功能。

香港於大灣區中有其獨特定位: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並為灣區提供相關服務,同時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大灣區亦有助香港經濟多元發展,特別是在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方面。香港的大學學府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團隊,與鄰近的深圳合作,能夠大力推進科創產業的發展,能夠為香港的年青一代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外文化薈萃與交流的橋樑

香港以多元文化薈萃為特色。在國家規劃中,香港將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致力將西九文化區打造成為大灣區的文化樞紐。2022年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現中國國寶和歷史文化,有利於傳播中華優秀文化;2021年開幕的M+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具規模的視覺藝術博物館之一,展現現代與當代視覺文化,使香港文化藝術展覽和表演共冶一爐,以及推動中西文化的交流。

一帶一路的連結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於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投資近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其範圍涵蓋中國歷史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行經的國家與地區。近年來,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著力建立「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機制,夯實互聯互通基礎,建立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圖書館和美術館聯盟等,以及開展「一帶一路」文化貿易與投資重點項目征集活動,培育了一批重點文化企業和文化項目,推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和交流合作。

一帶一路資訊圖(圖片取自HKET)

香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亦站立在連結海島國家的位置,「一帶一路」的文化發展,令香港教會得以中國文化與藝術為信仰的載體,從文化產業的領域去接觸「一帶一路」的國家與地區,推動華人宣教的工作。

香港甲骨文現代畫展  文化藝術啟動信仰傳遞

有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基督徒領袖看到香港在大灣區與一帶一路角色所帶來的宣教機遇,計劃透過文畫展覽方式,展示中國文化與信仰之關係。2022年10月20-26日,「古今相傳,跨越時空」文畫展在香港產業創新中心舉辦,主要展覽了30幅由甲骨文所啟發的現代畫。展覽主要由基督教組織策劃,並得到眾多非基督教組織及企業支持,他們期望透過文字與藝術相結合的形式,在文化領域中將信仰的價值觀傳遞到大灣區,甚至是一帶一路的國家。

張志輝博士為甲骨文書畫作解說

世界文化藝術聯合總會張志輝博士在開幕禮中提出「一帶一路,文以載道」,提倡以圖像的方式教導其他國家和文化的人學習中文。當他們用自己的言語解說字根意義,與字根有關的字體就有了串珠式的意義,以此方式就能更快掌握中文的學習。「文字的根源貫通信仰,沒有信仰的人能從中找到解答,有信仰的人就感到更踏實。因為先有圖畫,後有文字,再有經文。」他分享到一幅關於甲骨文數字「二」的作品時說道:「按著聖經經文的解說,就是天上的水與地下的水分開,中間就有空氣。這幅畫命名為『二層喜氣』。」

蘇祖耀博士在開幕禮中發表演講

主辦單位香港家庭優先慈善基金的蘇祖耀博士提出,「希望打造香港成為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藉此提倡「中文字母」,又透過文畫展帶出傳承與創新的概念。」

 

關於香港的先知性預言

2002年,美國雷克·喬納(Rick Joyner)︰「台灣變成一艘商船,船身有破損,水流將它帶進一個港口(香港)得著修復,變得更大更堅固,很快駛回大海時,船後有兩條粗纜繩,把中國大陸帶到開放的海洋中。」

2015年,加拿大戴冕恩(David Demian):「香港被神揀選成為『母腹』,讓人們來到當中『受孕』,就是懷有種子,經歷『生產的痛』,從而生出全世界都期待看見的東西。」神就可以在末後用香港來為中國作「生產」準備。

2017年,國際先知翟辛蒂(Cindy Jacobs):「神要將一個不尋常的合一的運動帶來香港。我看見你們發出的禱告會編織成一個巨大的捕魚網,並驅使我們這位豐盛的神在香港撒下這個豐收的網。我還看見一幅很美麗的絲綢從天上垂下來。當大家合一時,不但喪失的被尋回得救,神的榮耀要覆蓋香港,許多教會將會經歷神蹟奇事。」

 

 

2018年,美國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香港是釋放突破和開啟亞洲的門戶。一個新的運動正啟動,在華人中快速形成,新一批的神國領袖要興起,舊的營壘都要倒塌,香港就是神在亞洲下一個運動的門戶。」

2020年,印度克安通(Anton Cruz):「神會給香港五年,興起一萬個年輕人大力禱告神。2040年,香港會有大復興,全球的人要來到香港尋求神。宣教大軍要到阿拉伯回教國家,大批猶太人要因為香港的宣教隊得救。年青人起來大大宣教、帶著恩膏施行奇蹟醫治,用媒體影響列國。」

參考資料:香港地方誌中心網站、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維基百科、國度禱告網

 

 

【國度觀點】屬天屬地的權柄

在位70年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9月8日下午安祥辭世,享耆壽96歲。英女王的一生,可謂活現了君王應有的典範,直到離世前兩天,仍在履行公務。正如她21歲時在南非的演說,畢生為人民服務,神會幫助她實現誓言。最近有作家撰文透露女王與親近友人之間的對話,女王說:「我希望耶穌能在我有生之年再來。」當被問到原因時,她回答:「因為我想將我的王冠放在祂的腳下。」經歷漫長的君主生涯到晚年仍然願意摘下冠冕,這表明她非常清楚自己的王位與身分,都是從天上的神授權而來。回到70年前,英國是歐洲唯一仍保留加冕禮的王室,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由大主教為君王膏抹,代表從神而來的揀選與權柄。君王,也被稱為神的受膏者。

世人渴望看到有形的王,當人不認識神的時候,他們相信人的能力勝過一切,希望選出賢能的人成為君王治理他們,甚至自立為王,欲與神同等。聖經也記載了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王,像列國一樣。(撒上8:5)掃羅成為第一位被膏抹的以色列王,後來卻因懼怕人民多於敬畏神,導致失去王位,也喪失性命。而女王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愛戴,也維持了大英國協的合一,與她明白自己的身分,認識神的次序,以及至高無上的掌權不無關係。本報今期中間資訊圖是關於神國度運作的原則,今日英女王的離世是對我們的一個提醒,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促使我們去反思屬天與屬地權柄的關係,以及我們作為神國子民應該如何擁戴國度的君王,祂才是唯一配得我們全心全意順服的主,連地上君王也不例外。「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侍奉他。」(詩72:11)

地上的受膏者是天上受膏者的影像,70年滿了是一個記號,宣告今日人的心要被喚醒,神子民回轉歸向天上的真正受膏者的時候已到。每個神的兒女,都是被膏立在神所預定的領域,與耶穌基督一同執政掌權。讓英女王的話成為我們的提醒,學習放下自己的冠冕在耶穌的腳前,以神的話語與啟示成為我們的生命謙卑順服的指引,不再以人的能力去事奉神,征服世界,而是行出屬神膏抹者應有的典範,學習耶穌這位謙卑的君王,以愛去得著和改變世界。

 

【國度觀點】 新型態港式娛樂文化

8月5-6日,全球華人線上訪韓聖會在20多個國家、350間教會進行直播,許多參與的信徒都表示非常懷念當年親身訪韓的奇妙經歷。在過去的數十年間,韓國興起的禱告與宣教運動,為亞洲帶來巨大影響。凡曾參與過訪韓的人,無不被韓國的禱告文化點燃。而韓式潮流之風從20多年前吹起,席捲華人地區,至今仍然影響著各地娛樂行業。今日,當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大國崛起的背後,我們又應如何為中華文化站立,展現出天國影響力?

在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國家與地區之間的角力不再侷限於經濟及軍事等領域,「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藝術及娛樂行業對年青人的滲透和影響不容忽視。很多人認為,藝術娛樂領域是一片硬土,不容易讓福音的種子發芽生根結果。最近發生的MIRROR演唱會嚴重事故,引起全港轟動與關注,其中受傷最嚴重的舞者阿Mo,其父親是李盛林牧師。事故發生以來,多方信徒發起禱告鏈守望,就連大眾媒體都轉載禱告的行動及禱文。我們相信神已經在震動這個領域,打破娛樂行業與信仰之間的高牆,使聖靈的工作真正進入其中,帶來更新。

香港電影在整個華人地區佔有一席之位,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亦是中國電影的早期開拓者之一,本身就是一名基督徒。而港產片亦是香港文化輸出的重要渠道,以及港式文化象徵。在2010-2011年間,神曾在娛樂圈帶來一個小型復興,不少藝人信主,並開始使天國文化在過去年間滲透到行業之中,也為娛樂圈帶來一些改變。

過去數年,神正在改變教會的體質,在香港不同山頭和領域鬆土,興起職場祭司為神站立,職場宣教的大軍迅速冒起,在人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撒種收割,為神國擴展疆界。正如今期本報頭版報導,神透過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見證,啟發一部電影誕生,並且透過電影的拍攝旅程,提升電影監製人的屬靈生命,點燃他心中對轉化電影行業的渴望。筆者相信,不久將來,這個行業中預備多年的領袖將要匯聚連結,為神在這個行業做新事。新型態的聚集、公司、電影,甚至是跨界別的合作匯流,將會從這個領域而出,贖回一個世代的年青人群體,展現出新世代的港式娛樂文化。

 

 

【國度觀點】 藝術文化之都冒起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7月2日開幕,根據館長吳志華表示,博物館正式開幕13日,已有超過6萬人次入場,8月份的門票已售出超過9成。而鄰近的M+博物館於約4個月的實際開館期內,錄得100萬入場人次,達到該館全年的營運目標。誰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呢,藝術文化成為未來發展的熱門領域,而且也受到普羅大眾的歡迎。「香港將被建成為一個中外藝術文化之都。」這可是本屆新任特首就職致辭內容。

神從一本造出萬族,華夏悠悠五千年歷史,展示出神所創造的這個民族的獨特魅力。在中國經濟以及教會發展並軌起飛的時刻,華夏民族應該追溯根源,贖回我們文化中神原本所創造的美好。

本報今期中間資訊圖從漢字與古籍的角度,探討先古的華夏民族對神的認識。儒釋道作為大中華地區傳統文化和宗教基礎,其實早在其形成或傳入中國之前,已知的先秦(秦代以前的歷史)時期古籍中,就記載了人與「天」、「天命」以及「上帝」有關的論述。當然大量關於夏商周文化的典籍已消失於歷史長河,令人不禁惋惜未能進一步探討華夏先民的信仰情況。但從已知的材料,仍可窺見神與華夏先祖同行的蹤跡。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地,得以汲取華夏文化之精萃,糅合西方文化之元素,進而併發出新的藝術文化創造力。M+博物館策展人皮力在接受雜誌訪問中亦提出,文化上的一國兩制,令香港仍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條件,追求成為亞洲文化之都,香港有當仁不讓的自我期許。

藝術文化領域的贖回與轉化是神交給我們的使命。因為一切文化的根源都出於神,作為信徒應該站立在管治者身分,去管理神所交給我們的文化產業,破除文化藝術領域中的偶像勢力,汲取以及融合中西文化中的精華。透過創作彰顯神之美和榮耀的藝術作品,吸引人走進神,去思考生命意義和永恆價值。例如在中東中亞地區不少國家,都非常嚮往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中國語文和文化學系相繼在各國大學中成立。在文化藝術將會更深入滲透社會的未來,藝術文化亦能成為宣教以及福音的載體,肩負傳揚文化,以及吸引人去就近神,追尋生命答案的任務。

 

 

【國度觀點】 願地上管治與天上對齊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5週年,也是第六屆行政長官任命的日子,國家主席習近平赴港出席就職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從屬靈層面來看,香港經歷一系列震動後,神已經在香港信徒群體中釋放新的發展策略、啟動新的發展方向。這與其講話所提出的香港治理方針,有所對應之處,反映出神至高的掌管,使地上政府去回應神的政府,成就祂的旨意。

神在香港教會中興起新皮袋,Ekklesia的治理能力正在提升。七山的信徒領袖將會匯聚,連結成為神在職場的管治團隊,以實際行動貫徹天國價值觀,維護神權柄在各個領域的全面運作。Ekklesia將會成為具管治能力的職場領袖訓練基地,提升基督身體的國際視野,從大局和長遠需要出發了積極在香港各領域發揮影響力。

發揮連結與橋樑角色。在神的眼中,香港在華人地區中佔有特殊位置,條件優良,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香港信徒應抓住神為華人地區發展所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與神的計劃對齊,尋求與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信徒群體更多連結,尋求與世界各地的信徒群體合作與同行,釋放出獨屬香港的創造力和活力。

切實地落實愛神愛人的誡命。疫情使許多教會機構主動走到社區派發物資,發起關懷行動。未來的日子,教會應更多進入社區,去擁抱和接納弱勢社群。除了物質的幫助,更應該從心出發去愛教會以外的群體,關心他們的身心靈需要,與他們同行,讓他們知道教會是真心歡迎他們進入,成為基督身體的一份子。

建立合一的家。自2019年華夏回家聚集宣告「成為一」,建家的呼聲就在香港的信徒群體中從未止息。家和萬事興,經歷了過去數年的風雨擾嚷,香港信徒無論出自任何宗派和立場,無論出自哪一世代,都開始渴望從過去的撕裂中走出,尋求靈裡的合一,都應成為家中的一員。

除此以外,香港新一代年青人正在興起。青年人的未來,則是神國的未來,教會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神在香港和列國的發展大勢,在他們面對學業、就業、置業的困難中,與他們同行,為他們追尋夢想,回應呼召創造更多機會,喚醒香港青年投身到建設神榮耀國度的復興浪潮。

 

 

【國度觀點】宣教是一種生活方式

過去三年,香港移民數字屢創新高,據統計,已有超過10萬港人移居他國,英國、澳洲、台灣最受歡迎,同一時間,因疫情緣故,最近也有不少內地同胞來港暫住或定居。人口的進入或移出,為香港以及海外華人教會帶來機遇和挑戰,也為福音的傳播帶來流動和反思,宣教或許不再是犧牲一切的受苦決定,更多的是成為信徒在地上落實信仰的生活方式。

從1940年代領受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異象以來,中國教會在艱難環境中鍛鍊了堅韌的信心,以及甘願受苦的心志。在最近的10多年裡,中國教會快速成長,走在前面去回應神賦予華人興起列國,承接宣教最後一棒的使命。神給予華人在福音最難觸及的地區有特別的恩寵,從許多宣教士的見證分享中得知,華人在穆斯林國家頗受歡迎,華人既為當地帶來經濟的祝福,也因為文化上的相近,穆斯林非常願意與華人信徒建立關係。例如有些在中亞國家營商的華人信徒,當地人看見丈夫疼愛妻子兒女,家庭和睦,就被這些華人家庭的文化吸引,主動請教經營婚姻家庭的意見,華人信徒就能很自然地分享見證,邀請他們禱告,認識耶穌。又有些信徒專門聘請當地的年青人工作,甚至資助其大學學費,年青人自然願意學習他們的生活方式,認識信仰。

在宣教的路上,香港教會需要認出中國教會的帶領位置,謙卑自己,站立在兒子的位置跟隨帶領。在香港過去幾年經歷震動的日子,中國教會晝夜不息地為香港教會和年青人代禱守望,並且一直在等候香港教會的回應,認出中國教會是與我們一脈相連的身分。

華夏五胞胎,在合一中各自有不同的位置和角色。香港是一個充滿機動性的城市,擁有糅合中西文化的特質,以及語言和創新能力等優勢,香港的年青信徒也沒有過去香港教會的包袱。當香港教會願意擁抱中國教會,決心拆毀中間的隔閡,那種復和的愛和合一,能夠激發香港教會領受屬天的愛,去回應宣教使命,去愛那些我們不熟悉,甚至會敵對我們的族群。不再停留在過去所認知的受苦受累的宣教模式,更新香港教會對宣教的回應方式,與神賜給華人的恩寵對齊,使福音能夠在生活中自然地流露出來。香港年青信徒必然能夠在整個華人的宣教運動中,發揮獨有的恩賜,爆發巨大影響力。

 

 

【國度觀點】 再思五旬節

今年進入五旬節的日子恰好是6月4日,引發許多人的反思及禱告,現在是完全交托歷史包袱的時刻,以致能更深尋求神復興華人的作為。五旬節是聖經的三大節期之一,當年摩西在五旬節的西奈山領受妥拉,這也是一個領受豐收的日子。耶穌從死裡復活後,與門徒講論神國,又吩咐他們等候聖靈的洗。在五旬節當天,120人在馬可樓聚集,忽然聖靈降臨,這些人成為聖靈澆灌的初熟果子,開啟了新約教會的時代。

這群初代信徒,領受從聖靈而來的智慧和能力,也真實活出盟約的關係。使徒行傳2章提及,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又賣了田產、家產,照各人所需而用,並且家中一同用飯,擘餅,讚美神。經文中特別用到「同心合意」來形容他們的聚集,若不是因著聖靈所賜下的關係,相信沒有任何群體能夠如此委身彼此。這是初期家庭教會的運作情況,也是群體合一的最好寫照。

2019年以來,香港教會經歷了巨大的轉變,甚至是停頓,有些人在如此的震動中,開始去醞釀和摸索新的教會聚集模式,以及如何在末後的世代活出真實的信徒盟約生命。本報今期頭版採訪了兩位年青牧者,在過去兩年間,他們願意跟隨聖靈的帶領,領受教會轉型的新方向,進入一種新的聚集型態。這既是新的探索,同時也是仿效使徒行傳時代的信徒群體,在香港現時的環境中,實在地活出真實跟隨耶穌,慷慨愛鄰舍的天國文化。

當初代教會願意如此委身聚集和生活,不但得著神的喜悅,也得著眾民的喜愛,主天天將得救的人數加添給他們。在末後的震動之中,我們知道不再是單打獨鬥的時刻,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是神對神國子民的心意,也是我們打贏末後這場仗的最大武器。聖靈澆灌,除了向我們賜下屬天的能力,也使我們與神對齊,並且渴慕基督身體彼此聯絡合宜。當我們委身彼此去活出這種立約的關係,神會親自成就大事,人也會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中,看到與世界相反的出路,人會親自被如此的生活模式吸引主動尋求神。同時,也因為靈裡合一,不同群體更能明白各自的位置和呼召,以致能夠在盟約中呈現出多面向的天國文化,欣賞彼此的不同,支持彼此的服事,珍惜彼此的扶持。

 

 

【國度觀點】秦國大軍興起的水流

剛剛結束的美國堪薩斯城杜魯門之地舉辦的「The Flood」特會,吸引了超過7萬人匯聚參與,為以色列禱告,並透過線上直播方式傳到世界各地。國際禱告殿畢邁可指出,此運動正應驗了40年前鮑伯·瓊斯(Bob Jones)先知性預言:在杜魯門之地為以色列禱告的運動興起,且此異象與「亞洲地區信徒」有密切關聯。鮑伯・瓊斯曾分享主讓他看見的異象:「亞洲有人在稻田中拿著『不插電的小電視』,觀看杜魯門之地的敬拜者代禱者,並一同向神敬拜禱告。」

杜魯門之地位於71號公路的旁邊,這條公路在2012年12月12日,正式更名為I-49(Interstate 49),即49號洲際公路,先知性地指向以賽亞書49章12節關於秦國的經文。最近兩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中國封城不斷,許多信徒無法外出,然而聚集卻沒有停止,透過網上連結而敬拜禱告,收聽關乎神的信息。我們相信,此預言正是指向華人的復興,並且開始一步步成就。

神不但將這個託付交給美國的代禱者,幾乎在同一時期,神也感動台灣的戴義勳牧師,創辦了苗栗禱告山。戴牧師剛於4月底息勞歸主,1975年,他從韓國領受禱告之火,開始發起通宵禱告聚會。1981年,戴牧師從一片荒蕪之地建立苗栗禱告山,並以禱告復興台灣、復興中國、復興華人為目標。40年來,因著他忠心回應神禱告的呼召,祝福了台灣的眾多教會,特別是興起原住民族群,成為許多禱告山的搖籃。

多年來,神在不同國家點燃代禱者的心,忠心為末後華人的興起與復興預備道路。日子滿了,神叫這些的異象與服事在神國中顯露與擴展,並開始匯聚成為一股水流:現在是華人復興,亞洲復興的時刻,華人的興起是要啟動末後的大復興臨到,將福音從地極傳回聖城,帶動列國預備榮耀君王的再來。

神對以色列和末世復興的心意,早已將華人納入祂對全地的計劃中,神正在敦促華人加速興起,投入與列國信徒匯聚合一的運動之中。香港信徒,在這場復興的浪潮中,你看見自己的位置嗎?現在正是放下聚焦彼此的不同,尋求神放在群體中的相同的時刻;從被動的回應,走向主動的領受的時刻,帶動香港投入到末後這場早已命定華人興起的復興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