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城寨特輯:天國使者潘靈卓 以愛圍城 罪惡城寨建家

近期上映的港產片《九龍城寨之圍城》票房取得極好成績,適逢今年也是九龍城寨完成清拆30週年,有關城寨的故事一時成為城中熱話。城寨,是一個最黑暗的罪惡之城,同時也是最能彰顯神救贖大能的地方,於50多年前孤身飄洋過海來港直到今日的宣教士——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暱稱潘小姐),曾在城寨全身心委身服事25年以上,使悔改得救、戒毒、逢凶化吉的神蹟奇事在城寨中發生,甚至影響香港一個世代。當年她與團隊高舉聖靈工作,對最底層的邊緣人士實踐耶穌的愛,為他們建家同行的服事模式今日仍然值得我們去探討及學習。

潘靈卓的宣教歷程

•  1966年,年僅22歲潘靈卓,用盡所有積蓄買了一張去得最遠的最廉價船票,在神的引領下於香港下船。當時她無住所、無朋友、無工作及回程船票,只有100元足夠3天花費。
•  潘靈卓最初在九龍城寨的小學教書,後來為了服事那些失學、初入黑社會的青少年,用自己的工資以及閒餘時間開辦青年中心,帶領很多吸毒者信耶穌,經歷無痛戒毒成功的神蹟。
•  1973年,她開放自己的家接待吸毒者居住,又為他們尋找學校和工作,甚至為他們上庭作證,幫助他們脫離黑社會和毒品的控制,成為新造的人。
•  1981年,她所創辦的聖士提反會陸續獲得政府借出地方供戒毒者康復之用。從最初在九龍城寨附近租一個地方幫幾個人戒毒,發展到25年(1991年)以來,港九新界有6個地方,幫助100多人戒毒,有露宿者之家,以及100多位義工。
•  1985-1996年期間,幸福營成立,成為社會邊緣人士學習重返社會生活之所。「幸福營」的聚會充滿神蹟,每逢星期日下午,成百上千的人從各處前來聚會。律師、銀行家、政府官員與吸毒者和黑幫頭目平起平坐,同來敬拜耶穌。
•  1997年,聖士提反會獲政府給予沙田山區的土地,開辦「城門之源」,至今仍然繼續服事有需要的窮困和邊緣人士。
•  在2000-2013年之間,差派隊工分別前往亞洲及印度次大陸開設新人屋,讓有癮癖的人能遇見耶穌、戒除毒癮。
九龍城寨於1994年4月完成清拆,2024年正值清拆完成的30週年

 

*************************************************

近期上畫的大熱港產片《九龍城寨圍城》的導演接受訪問時提及, 前期他為電影進行預備工作時,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看了一個在城寨服事的修女的見證 。片段中他所說的修女實際上就是潘靈卓。

「最打動我的是一本書《追龍》,講述一個外國的修女,進入城寨服事的經歷,影響了很多毒販。而林家棟給我介紹的其中一個叔父,就是被這個修女改造過。他講了很多城寨的生活給我聽,慢慢感覺到城寨和我們想象的很不一樣。」

**********************************************

潘靈卓的服事模式

完全倚靠聖靈工作

潘靈卓帶著宣教的使命來港,同時也在香港經歷聖靈充滿,領受方言,以及學習在服事中運用聖靈恩賜。她指出,以前禱告之先,她早決定了自己要為神做什麼,然後不過求神祝福自己;現在她用神賜的語言禱告,只求神藉著她實現祂的旨意,所以事奉大有果效。她每天花15分鐘用方言禱告,一個半月後,不尋常的事情開始發生:聽她講福音的人逐一信主,她的廣東話水平又不知怎的突飛猛進……後來她明白是什麼改變了:她現在傳福音的對象,都是想認識耶穌的人。

青年中心的很多孩子剛信主就能用方言禱告,唱靈歌,甚至有孩子能夠將方言以英文翻譯出來,並且引用聖經經文,而事實上他們不懂英文,也看不懂聖經。「我們聚會時也會鼓勵孩子跟其他人分享屬靈恩賜,好讓孩子知道行使屬靈恩賜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彼此建立。」

許多癮君子來找潘靈卓幫助自己戒毒。潘靈卓總是向他們傳講福音,讓他們請求神幫助他們脫離毒癮。「要是來戒毒的人不肯信主,不肯禱告,就一定忍受不了脫癮痛楚。」奇妙的是,許多人開口以方言禱告,脫癮症狀就會消失,幾乎沒有任何痛苦就能戒毒成功。

「其實我沒有想過幫人戒毒,我在這裡的目標是讓人得到耶穌的愛。很多人信耶穌之後,他們本來有吸毒的問題,我覺得沒有理由認識耶穌,還繼續食白粉,不如讓耶穌幫你戒毒。」她又強調,有時也要走過很多路,因為戒白粉是容易的,但是一個人的心改變,沒有這麼容易。

九龍寨城公園,於1995年12月22日開放,公園的設計以清初江南園林為藍本,配以八個主題保留及紀念昔日九龍城寨的故事。而貫穿這些主題之中,就屹立著四塊太湖石,以紀念五位曾為城寨居民作出貢獻的傳道人。上圖是命名為潘靈卓峰的太湖石。

*******************************

2016年,潘靈卓來港服事50週年之際,她接受專訪時談到對廣東話敬拜的領受。

「1994年,在拆除城寨之前一日,我們進行了24小時的敬拜禱告。」潘靈卓可以說是現代廣東話詩歌敬拜的先驅,60-70年代,她帶領會眾用廣東話翻譯的現代詩歌敬拜耶穌。「我們可以說是香港第一個在聚會中運用聖靈恩賜的群體。1968年開始,每個星期都有很多人來到我家,接受聖靈,講方言,領受啟示,為人禱告,然後唱靈歌。也差不多從那時開始,我們翻譯英國、美國的詩歌,別人就感覺很不一樣。老人青年都喜歡帶朋友來,坐在地上,一邊敬拜一邊祈禱。」                                                                                                                           ***************************************

為城寨人建家

隨著信主的黑幫分子和癮君子越來越多,為了幫助他們遠離原來的罪惡環境,並且在信仰裡站穩根基,繼續在基督裡成長,潘靈卓決定在城寨附近的龍崗道租房子,並且開放自己的家接待這些初信城寨人入住。後來他們的家從「一屋」擴展到「三屋」,他們期望想來戒毒的人住滿一年,過起有規律的生活:每天早起禱告,煮飯和做家務,研讀聖經,接受裝備,有時間就會在附近向人傳福音。很多人從家舍出來後,都擺脫過去的捆綁,重新開始基督徒的新生活,有不少人更領受呼召及異象,奉獻自己為主所用,廟街牧師「Sam叔」就是其中一位。

廟街牧師Sam叔(右二)當年信主後入住潘靈卓家,參與福音戒毒

**************************************************

廟街行傳——延續聖靈的工作

Sam叔(黎振滿牧師)自小吸毒,成為警察後更變本加厲,貪污吸毒販毒,無惡不作,後來因貪污、行劫等罪行入獄三次,進戒毒所五次。第五次戒毒時,他在潘靈卓帶領的福音聚會中信主。離開戒毒所後,他住進潘靈卓的家,進行福音戒毒。經歷戒毒重新吸毒的幾番掙扎,當他都想放棄自己時,潘靈卓始終沒有放棄,以天父無條件的愛歡迎他回家,Sam叔經歷了現實版的浪子回家。後來他領受神的呼召,要去廟街傳揚福音,潘靈卓差派他進入廟街,透過敬拜讚美,權能佈道,帶領很多廟街人信主,使人經歷病得醫治,趕鬼釋放,並且建立教會,服事貧窮人,繼續書寫屬於廟街的聖靈行傳。

**************************************************

只去不回

潘靈卓指出,耶穌在馬太福音28章18-20節的大使命中提到,你們要「去」(go),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耶穌沒有說,去然後回來,而是去,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去了之後要回頭。」

60-70年代,每年都有不少宣教士來香港服事,他們在台上唱聖詩,在電視大講耶穌的愛,然後乘飛機回家去。或者有些人來城寨服事一段時間,拍下一些讓外國人震驚的照片,因為在城寨工作過而出名。對城寨人來說,這些來來去去的宣教士雖然為他們人籌到不少錢,但是他們來一兩年就回家過舒適的生活,城寨人卻只能困在這個貧民窟。當潘靈卓在城寨服事了4年,黑幫分子也暗中監察了她4年。有一日,她的青年中心遭到破壞,城寨黑幫竟然懲罰了搗亂的人,還派手下來保護青年中心。

一位黑幫「大佬」曾這樣說:「我們不理你中心的地方是大是小,你提供的活動是什麼……這些事跟我們沒有關係……我們看重的是,這個人究竟是否真的關心我們?你在城寨已經有4年了,我們覺得也許你真是說得出做得到的人。」

潘靈卓非常重視廣東話敬拜

行動實踐愛

除了傳講福音,潘靈卓也踏實地以行動幫助城寨人解決問題,去彰顯耶穌的愛,例如申請學校、尋找工作、辦理出生證書和受洗證書等,她會與普通人一樣,花一整天時間在學校門口輪候入學申請表;也會依循正式申請手續,與他們一起在政府大樓外排隊等候接見去申請出生證明書。當一些得不到好處的「米飯基督徒」離去後,留下來的人都是真心追求屬靈事物的人。他們知道真的沒有什麼「海外教會」差派潘靈卓來後,但她用行動表明耶穌的愛,就開始相信耶穌的真實。

2016年11月25-27日,聖士提芬會在九龍寨城公園豎立帳幕慶賀潘靈卓來港50年。慶典透過五十個小時不停敬拜,單單尊崇耶穌。

切合城寨人生活模式的牧養

城寨的孩子生活毫無規律可言,兼且日夜顛倒,他們可以一連幾天不回家,然後倒在朋友家,白粉窟,樓梯間等地方蒙頭大睡兩日兩夜。有時候舉辦的活動,參與的人數可能很少,不是他們不喜歡參與,而是有心無力。

城寨工作看似刺激又浪漫,常有很多人要來當義工,可是很少可以在潘靈卓的青年中心逗留一個月以上,因為很多義工眼見自己搞的活動反應冷淡,很快就會失望而去。「我青年中心需要的,不是只愛策劃活動的心盛義工,而是真心愛顧孩子的主內同工。」潘靈卓在城寨也開始晨昏顛倒的生活,理論上日間睡覺,夜晚去尋找或照顧城寨的孩子,然而事實上,日間也總有事情等著她去辦,例如上中文課、上法庭、探監等。

城寨孩子生活環境擠擁,一家幾口人擠在一個房間生活,如果要求他們每天早起安靜靈修禱告,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當他們信主後領受方言,就能夠隨時隨地去向神禱告,沒有人覺得奇怪或攔阻。

******************************************

從城寨小子到金三角的宣教

穆宣差傳機構「晨光使團」總幹事林鏡初牧師,80-90年代初曾在泰北宣教8年,他在訪問中提及在九龍城寨長大的經歷。「我們家住在城寨中心,隔壁就是賭檔,周圍都是吸毒的人。在如此環境下的耳濡目染,我染上了賭博的陋習。」林牧師小學時加入童黨,常打架滋事,好不容易從小學畢業,他成為了一名裁縫學徒,卻為賭癮所累,幾乎每月一出糧當晚就已經輸光。後來他經歷一場大病後信主,當他一接受耶穌,就毫無難度戒掉賭博。神學畢業後,他與太太回應神呼召踏上宣教道路,前往「金三角」——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生產基地宣教,助人戒毒。「正因為過去在城寨的生活經驗,我對癮君子司空見慣,不懼怕與他們接觸,也能與他們溝通,明白他們的需要。」神將林牧師過去生命的黑暗經歷,轉化為對其他黑暗中掙扎的人的祝福。

************************************************

參考資料:

  1. 《追龍》,潘靈卓、桂爾克著,高士出版
  2. 2022年無線電視《新聞掏寶》節目
  3. 2016年「敬拜風動新聞」——城寨50小時敬拜專訪真·城寨英雄潘靈卓
  4. 《廟街行傳》,黎振滿,國度事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