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春祈福會 疫是有情 復興我靈

新春祈福會2021於2月14日透過網上平台舉行,今年的大會主題是「疫是有情 復興我靈」,聚會由鄉村福音使命團發起,今年已經是第十一年舉行。

每年大年初三,市民多有前往廟宇祈福,基督徒更當同心向獨一的神為香港禱告。有見及此,鄉村福音使命團領受異象,提出在每年大年初三舉行新春祈福大會,推動基督教節慶文化,盼望不但能夠召集本地信徒禱告,亦藉此將這「移風易俗」的信息,帶給新界原居民,以及海外華人,願人心能早日回歸神,一同領受神給我們的上好福氣。

聚會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一同吹角開始,鄉村福音使命團會長陳世強博士在致辭中表示,在過去幾百年,香港原居民聚族而居,他們中間保持了很多中國人的美好傳統,例如紀念先人,愛護家庭,尊敬老人,傳承美好的價值觀給下一代等,很值得我們表揚。感謝主,透過鄉村福音使命團的工作,不但將福音傳給香港的原居民,也有機會將原居民家庭系統中的美好價值觀發揚光大。

香港福音盛會總幹事陳一華牧師在信息分享中提及,中國人重視五福臨門,當中包括了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和兒孫滿堂。這些都是好的,不過都是個人的福,地上的福,而我們要得著的是天上的福,是從神所賜的真福。聖經說,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這個真福是要我們與造物主建立一個密切的關係。神是福氣的源頭,當你和祂接駁,你會發現不只是你個人得到真福,你甚至可以與別人分享,令你能夠榮耀神。世界上也沒有人和事物能夠搶走這個真福,因為它已經植根在我們心中,神會將從上而來的力量賜給我們,去勝過世界的各樣苦難。

聚會節目還包括: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楊諦岡醫生的疫情分享及禱告;基督教敬拜會荃灣區帶領敬拜;一眾牧者領袖祝福禱告;讚美操舞蹈表演等。

(記者何雲深報導)

 

 

高雄市浸信會70週年 成就貼近父神心的教會

高雄市基督教浸信會設教七十週年,於2月21日舉行「七十週年慶主日禮拜」,透過馮國順牧師以影片回顧過去的設教歷史和人物,以及細數每一個值得回憶的故事。

坐落於高雄市市中心捷運美麗島站旁的高雄市浸信會,起源於民國39年10月,美南浸信會國外傳道部差派來台灣傳道的柏瑞德、陸愛蓮二位宣教士,租下了中正四路173號民生醫院的二、三樓為臨時會所聚會。民國40年2月18日,教會正式成立,並舉行第一屆浸禮。民國41年8月30日第一棟新堂落成。七十年來在高雄當地牧人無數,翻轉無數家庭,也造就許多的宣教師和牧者,讓福音廣傳。

高雄市浸信會高百克牧師於聚會中分享異象和方向, 他於2019年來到高雄市浸信會。「高雄市浸信會坐落於以孫中山先生與蔣中正先生命名的重要幹道中間又微微偏左的位置,這代表著高雄浸信會是在主耶穌十字架的心臟部位。」高百克牧師看見,這是一間在地理位置上非常貼近父神心意的教會。

高雄市浸信會高百克牧師

高哽咽說道,這裡是主耶穌的心,當我們很愛主,就會如約翰在最後的晚餐時,靠在耶穌的胸膛,向主耶穌撒嬌一樣、聆聽他的心跳,感受主耶穌的心。「當你聽到主的心跳,你會知道他關心什麼,擔心什麼,你會用主的想法和心思,看見主所關心的地方,而主關心的事,是祂所愛的人。『莊稼成熟了』,需要有更多的工人,來收割、帶下復興。」

高向神禱告,求神賜給他教會的異象,神給了他經文以賽亞書58章9-12節。他指出,高雄浸信會是神所應許的教會,我們呼求、禱告,神必應允,但是我們有責任要將我們的心獻給主,教會有責任供應、餵養,看見主所看見的,看到旁人的需要,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

「你們不是我的成就感,也不是我的業績,但是我有一個責任,要讓教會的會友們彼此相愛,在你們的需要、生活和屬靈成長上,使你們健康喜樂。」高表示,只要單純回應神,聖靈就在我們心裡,在回應的過程中,感恩就是讚美,願意無私跟主而走,用發自內心的喜樂見證主。當你把教會的需要、天父爸爸的需要,當成是自己的需要時,就可以愛人如己,使神的心意完全。

高雄浸信會主日禮拜也邀請到浸信會聯會主席黏碧鳳牧師,以「興起發光、活出命定」祝福高雄浸信會,走入神的命定。黏碧鳳牧師表示,浸聯會在1954年創立,至今已72年,教會174間、佈道所61間,總計235間。神的心意是要「教會連在一起」成為極大的軍隊,為主爭戰,得地為業。因此她期待能在教會中與教會肢體連結,也與浸會教會連結,更要與跨教派教會連結。

除此之外浸聯會也列出未來十年內的目標,為拓植100間教會,透過全力推動大學生青年事工,拓展全球華人浸信會差傳宣教,雙向進行。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烈火祭壇禱告會 禱告尋求突破與復興

農曆春節假期過後,新店行道會於2月18日舉行「烈火祭壇禱告會」,主任牧師張光偉帶領與會的上千位弟兄姊妹,俯伏在神面前敬拜讚美;數算神的恩典,將心思意念轉向神,預備進入2月21日開始到4月1日的「40天禁食禱告」。

聚會在敬拜讚美神的氛圍中開始,由張茂松牧師、張光偉牧師輪流為個人渴慕聖靈、教會復興、台海兩岸局勢和地震等方面禱告,接著為弟兄姊妹身體病痛、生意等個人需要按手禱告,呼求聖靈動工,做奇妙的工作。

「主祢大能同在降臨,改變我們,在祢榮光環繞中完全降服,向我們敞開天門,願祢再次降臨!」張光偉帶領與會弟兄姊妹,在聖靈同在中用詩歌敬拜禱告。張光偉說,在敬拜讚美中聖靈提醒他,使徒行傳中馬可樓上的眾聖徒敬拜神,沒有動人的鼓,沒有炫耀的燈光,而是單單渴慕神同在,不懼怕被捉,被逼迫,而是大聲的禱告,被聖靈充滿的恩典大過一切。我們敬拜神同樣不是靠樂器、燈光及LED螢幕,而是預備好渴慕神同在的心。

跟隨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趙鏞基牧師對聖靈的渴慕,新店行道會興起烈火禱告運動,張光偉在會中特別提到於15日舉行安息禮拜的趙師母金聖惠。他思想過去幾年有好幾位神國度將領被接回天家,我們要承接這些屬靈長輩的棒子,向神禱告,「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求神把加倍恩膏澆灌在我們身上,如同歷代眾聖徒一樣,帶來台灣的復興。

最後,張光偉鼓勵與會的弟兄姊妹,參與2月21日開始的40天禁食禱告,戒掉不健康的癮。過去有一位父親很興奮跟他分享,兒子在教會40天禁食禱告期間完全不碰手遊,他以這位學生為榮。若為尋求禱告有突破、經濟有突破、講道有突破,甚至為全台灣教會復興的緣故,付上代價是神所悅納的。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春雨大復興 – 【回家的旅程】專欄

約珥書2章23節說,神要降下秋雨及春雨。一般相信,「秋雨運動」是指1902-1906年發生的五旬節運動,而1948年的加拿大復興被稱為「春雨運動」。當時神復還了聖靈充滿的真理,並有預言說將有大復興。後來兩次世界大戰先後爆發,40年代後期,整個世界滿目瘡痍,基督徒信心亦十分低落。1947年秋天,在加拿大薩斯克徹溫省(Saskatchewan)的北貝特爾福德(North Battlefield)有一間孤兒學校,裡面有一所沙崙聖經學院,一班師生渴望復興臨到,一起禁食祈禱及研經。1948年2月12日,聖靈大大降臨,多人領受了醫治恩赐。一位有口吃毛病的人突然起來,流利地說了一段很長的預言,內容講述一個新的復興現正開始,神將會復還四方面的真理,包括:合一,聖靈恩賜,敬拜讚美和世界宣教,直到主再來。

在那次聚會後,當地有很多人經歷了神蹟醫治,基督徒天天聚會,持續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很多其他地方的基督徒也被吸引而來。當時他們領受了事奉的異象和五重職事的呼召,聖靈不斷澆灌,他們回到自己的地方廣傳福音,建立教會。這復興由加拿大蔓延到美國及世界各地,被稱為「春雨大復興」(The Latter Rain Movement)。

趙仲權牧師在他的論文《論春雨運動有關復還的教誨》中,就論述了1948年的春雨運動對他所居住的城市溫哥華的影響:

春雨大復興從加拿大發起,繼而傳開到世界各地。溫哥華喜訊會領受了這份1948年的復興,成為一個主要的復興中心,忠實地教導和實踐復興的信息超過三十年。聖經學校有100多位學生,來自溫哥華、墨西哥、台灣、烏干達,還有北極。1980年,他們領受祝福以色列的啟示。除了讓「讚美的遠征隊」(praise expeditions)前去安慰歷史悠久的神的子民,他們還奉獻了100萬加幣在加利利為以色列建造了一個集體農場(kibbutz),期望推倒隔在猶太人與非猶太基督徒之間的牆。這些復興都有很強的聖經神學,其中的重點就是復還和恢復。

從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到現在,神的手在一步一步復還希伯來書6章2-3節的真理:因信稱義、水和聖靈的洗禮奠定、按手禮和死人復活等。前三個真理是通過路德會,重洗派和五旬節派來復還,發生在1948年以前。在1948年,按手禮被恢復,人們不再輕忽在眾長老按手時所賜下的恩賜(提前4:14)。

緊接著,神大力恢復讚美和敬拜的真理。當神的百姓敬拜讚美祂的時候,神會真實地降臨,住在他們中間!(詩22:3)神超自然地臨在,釋放預言、醫治、說方言和翻方言等聖靈的工作。1980年教會明白了,最後復還「復活」和「審判」的真理之前,必須先恢復以色列。1981年,藉著以賽亞書40章1節,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於是,喜訊會順服神的吩咐,加入祝福以色列的行列。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至死忠心 永遠不死 – 【出發進行】專欄

紀念坡旅甲殉道的教會。由啟示錄起,士每拿直到今天,仍有教會聚會,足證耶穌的應許永不落空

「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啟2:10-11)在啟示錄的七教會中,少有是主耶穌只有讚賞,而沒有責備的。士每拿教會位於今日土耳其沿海城市伊茲密爾,教會真的如主應許一樣,至死忠心,不死之餘,現時更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城中更建立起廿四小時禱告殿,感謝主!

新約後第一位被詳細記錄的殉道者:坡旅甲主教

在士每拿教會中,也真的流傳著一個至死忠心的見證:公元二世紀時,士每拿教會的坡旅甲(Polycarpus)主教本是使徒約翰的弟子。當時正值羅馬皇帝逼迫基督徒,要他們 「宣誓」,以致辱罵基督才會被釋放。一天,輪到年老的坡旅甲被捉拿,可是坡旅甲寧死不從,回答說:「在我86年的一生中,我忠心事奉主,祂從未虧負過我;我怎能夠褻瀆那拯救我的救主耶穌基督?」

記述兵丁放火燒坡旅甲的畫像

結果可想而知。羅馬兵丁將坡旅甲釘在木樁上,他卻說:「你們大可不必!靠著那位賜我力量忍受烈火的,即使你們不用釘子,我也不畏縮!」結果兵丁只把他綁在刑場上的木柱上。坡旅甲向天父禱告:「父啊,我感謝袮,因為袮把我放在殉道者中間。」禱告一完,兵丁便放火燒他,然而火焰卻形成一個拱門,形狀像風帆一樣,非但不挨近坡旅甲的身上,同時有一陣像獻祭一樣的沒藥馨香氣發出。兵丁見火焰無效,掌刑的人就像當年對付耶穌一樣,用刀刺進他的身體。血湧出來把火焰熄滅了,同時,坡旅甲的靈魂升到樂園去了。

士每拿舊城遺址,現為土耳其沿海城市伊茲密爾
士每拿日落,最美的日落

至死忠心。士每拿教會不單不死,城中更建有一間「坡旅甲教會」。當七教會都已灰飛煙滅,這間不死的教會,直到今日,仍然勇敢地見證基督!

晚上在海港前的時鐘塔,漂亮極了

 

 

 

 

 

 

 


波波Sir,大學社科系老師,尤愛鑽研世界歷史地理。「出発(發)進行」是一日本漢語,意思是指在列車出發時,車長發出的「指差喚呼」。香港人酷愛旅行,在疫情反覆,不能外出的日子,讓我們以相片帶動眼睛旅行,透過遊歷七教會,以信仰反思生命。

 

 

漫天風雪 圍爐取暖(下) – 【逆境中的恩典】專欄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時代,領袖需要團隊圍爐取暖。在我與七位領袖建立的另類抗疫小組中,有組員沒有同行的組群,卻更加重視隱密處,更發展了「煲講道」習慣,抓緊真理繼續前行;也有組員刻意經營不同組群,無論是個人的掙扎迷惘,或是迎向下一代的挑戰,大家彼此吐露心聲,卻不停留於此,最後總是在禱告中得力。

緊緊依傍與神的關係

當現實並非按我們的禱告和懇求發生,甚至每況愈下,有組員從而深刻地反省:若所盼望的,是自己在世都無法見到的,自己依然會信神嗎?仿佛生命在擠壓中才會於信仰上有深層的反思。是的,沒有指望仍要盼望,盼望在於神,而非來自幻變的世界,方能匍匐而行,縱然看不清,仍決定放下自我,觀看神在香港和世界的作為。

雅各書說,明天如何我們不知道,這是一個學習深度謙卑的季節。與其為神圖謀大事不一定可行,不如每天憑信前行,活於當下,做眼前能做而又應該做的事情。有牧者背景的組員就主動先行,不聚焦評論移民的對錯,反而為將移民的肢體主動提供牧養,聆聽、接納和鼓勵他們帶著使命移民,獲得了很好的反應和推廣。

為神預備安息之所

我們的信仰總是偏向講求功能:為人帶來什麼祝福?遍傳後多少人信主?然而,聖經展現的信仰,重視價值多於目標。我們被隔離和限制做事情,或許是要我們再思人生目標——獲得成就,或是親近主就夠?神在地上尋找安息的所在,當人向祂發出渴慕的邀請,神就願意在停留其中。大衛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因為他渴慕為神設立安息之所。(詩132:5)神一直渴望與人同住,主樂意與我們親近,只是我們有發現祂的同在嗎?我們有為祂締造空間嗎?這是一個進入更多安息,為神締造安息的季節。

神聖的混亂

這個時代,混亂和顛覆或許都可以是神聖的!境況就有點像使徒行傳的時代。當時的政局和民生都在權威的統治下,教會和事工都遭到打壓,但神的恩典絲毫沒有離開,甚至是強而有力的同在。聖靈在混亂中,創造了許多契機,帶來屬靈的變革與突破,是聖經中精彩絕妙的一頁。強權反而突顯神的大能大力。

世界奉行理性、計劃、科學和大數據等,一切都是以計算來滿足人要掌控的慾望,但如今連大數據和網上資訊都不一定可靠,甚至將我們蒙蔽在假信息裡。信仰倡議的單純而行反而是時代的必修科。再者,神總是不按理出牌,置身其中的人會感到混亂和懼怕,但也提醒著我們,在混亂的時刻,更要學習放開掌控的習慣,單純地放手,期待恩典的來臨和無法言喻的驚喜。


賴淑芬博士,豐收慈善基金總幹事,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顧問,致力推動關懷中港貧窮人。本專欄藉著經文與見證,清晰指出主是掌管政權、經濟、困境和生死的大主宰。有信德的人自能於種種困局中經歷神的恩典和大能更多資訊請瀏覽領袖生命事工網http://leadersbedoing.net

 

 

緬甸軍事政變 恐加深宗教和種族迫害

緬甸軍方2月1日發動政變,宣佈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並組建國家領導委員會,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 就任主席,有軍方背景的原副總統明穗(Myint Swe)擔任代理總統,引發全國反軍方政變抗議示威浪潮。

敞開的門(Open Doors)在地夥伴Lwin(化名)表示:「軍事統治可能意味著最主要的宗教獲得強化的權力。我們預料軍政府將再次對教會施加限制,縱然不確定限制的範圍如何。」在緬甸,佛教民族主義很強,不斷有迫害基督徒和其他少數宗教人士和種族的事發生。過去曾有數百萬名羅興亞人(Rohingyas)、穆斯林和基督徒因暴力威脅被迫逃往鄰國孟加拉。

緬甸軍方在黎明發動一連串攻擊行動,拘禁了領導人昂山素姬以及其他重要政治人物。除了軍事電視台外,各電視頻道均被封鎖,全國銀行也因手機服務中斷而關閉。緬甸敞開的門同工指出:「隨著軍方掌權和拘禁國家領導人,所有的傳播媒介、電話和互聯網絡全被切斷。我們在境內的聯繫都被切斷了,但我們正盡最大努力,關注緬甸現在的局勢。」Lwin擔心軍方接管將損害財務支援管道。「軍方過去曾使當地貨幣貶值,這情況可能再度發生。如此將使國家的經濟暴跌,銀行關閉則使國外的財務支援無法進來。」

世界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差傳會(WIRI)創辦人兼秘書長魯瑪夫博士受訪時表示,他們有23位負責前線通訊的同工及教育的老師因持有對講機等通訊設備被逮捕。昂山素姬以往力挺克欽邦(Kachin)、克倫族(Karen)和撣族(Shan)等少數民族不受軍隊攻打,並口頭允諾他們可以將物資送到山區,現今軍隊進到邊境,他們必須繞行印度邊境才能把物資送到緬北山區。

敞開之門全球守望名單分析員Julia Bicknell說:「我們正處於關乎緬甸未來的關鍵時刻,當前的危機讓該國的宗教和少數民族最為擔憂,其中包括基督徒,我們需要確保他們沒有被遺忘。」

禱告:求神掌管緬甸政治局勢,祂的慈愛、憐憫、平安、公義臨到緬甸。

(來源:Assist News基督教論壇報,2021年2月4和10日,台灣國度復興報Icula,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異夢中蒙召 踏上原住民宣教之旅

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Caleb Byerly,過去5年於東南亞和太平洋海島區域宣教,向原住民傳講福音。他和太太Gladys接受訪問時表示,一切從異夢開始。

2013年,Caleb做了一個不尋常的夢。「夢中我站在山頂,看到一個族群。我問他們是什麼部族,他們回答說:『Tinananon』,是我從來沒有聽過的名字。然後我看見部族的酋長拿著一個樂器,是一個金色的碗,上面有30條弦線。那一刻我領受了關於這樂器的一切,它的尺寸、製作物料、如何彈奏和調音等。酋長把樂器放到桌上,拿起兩支棒子開始彈奏。當音樂響起,整個部落的人就開始跳舞和敬拜,敬拜的聲音充滿了整個地方,彷彿是天與地的碰撞。」

從夢裡醒來之後,Caleb馬上把夢見的一切記下,包括部族的名字,還仔細描繪樂器的模樣。他嘗試在網上搜尋Tinananon,並向不同的機構打聽,都找不著這個部族的資料。而作為一個樂器工匠,Caleb決定製作在夢裡見到的樂器。「我從沒有如此把木材和金屬放在一起,我在工作室裡不斷地拆東西、敲打,還是摸不透該怎麼弄。我感到很沮喪,可以做的都做了,卻看不到任何進展,我有點想放棄這個夢了。」

Caleb在工作室介紹從夢裡領受後造成的民族樂器Salimbaa

半年過後,Caleb到菲律賓的棉蘭老島(Mindanao)短宣時遇見了Manigos。「我坐在公車上,坐在對面的他一直注視著我。於是我以菲律賓話跟他說話,對話中發現他是基督徒。然後我聽到主對我說:『問他關於Tinananon的事。』」Caleb起初沒有聽從,認為所有的資料搜尋他都做過了。當主再次鼓動他,Caleb開口問:「你認識Tinananon部族嗎。」Manigos瞪大雙眼回答說:「那是我的民族。你是如何認識的?我們住在深山,從來沒有外人來過。」

Caleb邀請Manigos到他的住處,讓他看自己寫有Tinananon名字的日記簿。Manigos開始淚流滿面,跟Caleb說:「先前我在車上一直盯著你,是因為我曾經見過你。現在我知道了,我是在3年前的夢裡見過你。」Manigos生於Tinananon部族,青年時到了島上最大的城市達沃市(Davao),在那裡認識並歸向耶穌。神透過一個夢呼召Manigos回到自己的族群。在夢中,Manigos看到自己回到部落中,把福音傳給自己的族人,而跟他一起服事的,就是Caleb。

Caleb和Manigos都驚嘆神讓他們如此奇妙地相遇。Manigos告訴Caleb更多Tinananon部族的情況。「我們是一個分散的部落,約有10萬人,居於與世隔絕的山脈中,被伊斯蘭戰士訓練營地包圍,是世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之後的幾天,他們一起敬拜禱告, Manigos邀請Caleb到他的部落去。

Caleb、 Gladys和兩個兒子

Caleb回到家後,與太太Gladys一同尋求神的指引。「我們感到這是出於神,祂向我們顯明這一切,相信祂會繼續與我們同在。我再次走進工作室,把我所有的血汗、眼淚和金錢投進製作那樂器。我求主給我智慧與見識,在聖靈和我妻子的幫助下,最終成功地完成夢裡所見的樂器,當我上好弦線,調好音,第一次彈奏時,我聽到跟夢中一樣的聲音。我知道我已經預備好出發!」就在第二天,Caleb帶著樂器乘坐飛機到菲律賓。

禱告:求主差派更多工人,興起少數民族,成為萬國萬民的祝福。

(來源:Assist News,2021年2月15日,Amy Fong編譯報導。)

 

 

德州暴風雪逾四百萬戶斷電 教會成緊急庇護中心

2月13日,美國德薩斯州受暴風雪吹襲,帶來30年以來最嚴寒的天氣,氣溫降至攝氏零下18度,路面積雪結冰無法通行。寒流更令州內多個發電系統癱瘓,逾400萬戶缺電,部份城市供水同時中斷。

總統拜登於15日宣佈德州進入緊急狀態,居民冒着嚴寒在超市門外排隊搶購應急物品。當地教會開放為緊急庇護所,為受影響居民提供臨時住處,供應食物以及其他物資。

教會開放為受影響居民提供臨時住處,供應食物以及其他物資。

位於伯利森(Burleson)的Open Door教會在14日租用兩台發電機以維持教會大樓的電力供應。牧師Troy Brewer受訪時表示:「我們是整個市裡唯一有電力供應的地方。不少居民被困家中,缺水電和食物,我們與吉普車俱樂部合作,把受困的家庭送到這裡。」教會接待了幾百個家庭,有退休人士來幫忙服事,更有醫生和護士前來為人們診治。Brewer牧師指出,神修補了破碎的心靈。「神的能力大大地運行,這個星期我們看到人們得救、得醫治、家庭復和,這是耶穌的大筵席。」

州內不少教會也受到影響,但德州過去遭遇的災難,如2017年颶風哈維,去年新冠肺炎等都幫助了教會迅速應對這次意想不到的寒流侵襲。在基林市(Killeen),Skyline浸信教會的職員在去年上了培訓課程,獲認證為緊急庇護中心。教會在14日下午開始開放,三位執事一直留在教會照應留宿的35名居民。在重災區之一的侯斯頓,西北教會(Northwest Church)主任牧師Steve Bezner說:「我們教會的電力也中斷了一段時間,因此我們是較遲開放的。」教會在16日下午開放當天,就有60名居民前來避寒和充電,教會也為找不到溫暖住處的居民安排酒店住宿。

北美聖公會駐奧斯汀事工主任Christine Warner指出,在奧斯汀近郊至少有五個教會已開放為避寒中心,更指出在職貧窮人傾向尋求教會協助,因他們缺乏家人和朋友在旁幫忙。「在這次災難中,鄰舍之間的關懷比新冠疫情期間有所不同,變得更無畏。鄰居、教會同伴、甚至是陌生人之間互相接送、送上食物、交換生活必需品,還有在彼此的客廳裡留宿。」

Open Door教會社交平台上寫道,「當我們回想過去一個星期所發生的一切,希望你們在災難中看到值得欣喜的事。看到當人們不分種族和背景走在一起,耶穌就在我們中間。看到一個合一的國家,一個關懷國民以及愛神的國家。」

禱告:願教會繼續在社區發光,守護和祝福家庭,帶來合一和盼望。

(來源:CBN NewsChristianity Today,2021年2月20和19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手機遊戲設聖經英雄人物角色 盼傳福音給新世代

「Heroes 2」電子遊戲應用程式計劃於三月發佈,期望在18個月內接觸超過5,000萬人。程式開發人員表示,希望遊戲程式成為把耶穌的信息帶給新世代的工具,向每個遊戲者分享在耶穌裡的自由、醫治和盼望。

「Heroes 2」西班牙語版本推廣主任Vanesa Pizzuto認為,在沉迷虛構的超級英雄的文化中,能以科技方式呈現聖經的真實英雄是重要的。「遊戲玩家不僅可以享受遊戲的樂趣,更可以與從未聽過聖經的朋友分享聖經中的英雄人物。過去當我們想到傳福音時,往往想到要去外地。如今全球有47億智能手機用戶,想像一下,如果每個用戶都從手機直接收到耶穌基督的信息,那將會怎樣呢?」

遊戲將幫助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更了解聖經英雄人物的奇妙故事。

電子遊戲統計數據顯示,10個人中就有4個是電子遊戲用戶。而一項針對網上搜尋的研究顯示,每月全球有超過25萬次關於聖經瑣事、聖經遊戲和聖經測驗等搜尋,比任何其他遊戲類型都多。Pizzuto說:「我們不是要等他們來找我們,而是要效法耶穌,到他們那裡去,以他們的語言和文化接觸他們。」

遊戲程式其中一個最大的特色是「重大問題」,遊戲玩家在研讀聖經後回答不同的問題,神是真實的嗎?當你死後會發生什麼事?神如果是良善的,為什麼我們會受苦?這些都是人們在網上搜尋次數最多的問題。第一代遊戲程式「Heroes」在2013年推出,取得顯著的成績,錄得1千萬分鐘的互動量。新版本具有3D設計,並設有更多角色和不同難度的問題,分數取決於遊戲者回答問題的速度。

用戶可在排名頁面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成績。

遊戲配上由布拉格交響樂團演奏的原聲配樂,還有一個有趣的小丑系統,讓遊戲者策略地使用,其中一個是「耶穌效果」,可以抹去所犯的錯誤,並指引正確的方向。另一個是「拉撒路效果」,讓遊戲者獲得第二次機會。遊戲者更可以通過分享24小時有效的連結,邀請家人和朋友參與挑戰。此外,倘若遊戲者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有專責團隊全天候24小時回應遊戲者的禱告需要,並提供牧養支援。

「Heroes 2」的工作團隊現時有20個人,還有一群義工參與,目標是盡快發佈西班牙語、英語、葡萄牙語和法語版本,期望之後能翻譯成10多種語言。團隊現正邀請對遊戲有興趣的人參與測試和試用。

禱告:求神在科技界興起神國人才,使用科技網絡得著新世代。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1年2月15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新年是神對華人的祝福

農曆新年是中國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雖然今年因疫情關係,親朋戚友之間未能走動拜年,但新年仍然是家庭團圓和互相祝福的重要日子。來自美國的復興華人國際事工及香港基督教復興教會創辦人包德寧(Dennis Balcombe)牧師,來港宣教已經超過四十年,對他們一家三代人來說,早已融入華人文化,一年中最重視的節日就是新年,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傳福音,傳揚神的愛的好時機。

喜愛新年的宣教士家庭

包德寧牧師於1969年蒙召從美國遠赴香港建立教會,服事華人。復興華人國際事工致力服事中國教會,透過策略性地與各地教會和機構建立伙伴關係,共同推動「中國宣教 宣教中國」,為要興起末世的宣教大軍,幫助中國教會完成屬天呼召。

劉沙崙牧師對敬拜充滿熱情

出生於香港的宣教士二代,同樣蒙召要祝福中國的包德寧牧師女兒——劉沙崙牧師談及,她的爸爸很特別,一般宣教士會送自己的孩子去讀國際學校,或者在家教育,而且家裡注重保留本國文化,但爸爸是要拿走這些文化。劉沙崙3歲開始就入讀本地幼稚園,從來沒有讀過國際學校。爸爸在家中有一個規矩——只講中文。爸爸從來沒有和她講過英文,媽媽開始來港時中文不太好會講英文,劉沙崙上學學中文,媽媽也會跟著她一起學,到了弟弟出生,家裡就完全只講中文了。

 

一家人也從來不慶祝感恩節,聖誕節也是很忙碌的事奉,反而很注重過中國新年。與中國人一樣,除夕夜全家人會一起吃團年飯,新年期間很多弟兄姊妹會來家中探訪拜年。過年,爸爸也一定會派利是。劉沙崙笑言:「我的孩子也是靠這些利是存錢的。總之新年是很開心的日子,爸爸也很喜歡行花市,常常叫我們陪他一起去。」

中國文化與神的淵源

包德寧牧師一開始接受訪問就笑説:「『駛乜』講英文,我們是中國人。我一踏足香港,我就是中國人,我永遠都不會回去,很多人走,我也不會走。」

他談到中國文化與神有很深的淵源。中國的新年與逾越節非常相似,除夕夜中國人吃團年飯,而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的一晚會一同吃逾越節晚餐;中國人會在門口貼紅色的對聯和揮春,而以色列人則會在門框門楣塗血。這是神對中國的一般啟示,其實早期的中國人是認識神的。古代中國的祭壇會用羊牛作為祭物,甚至皇帝所寫的詩與聖經也有相似之處。古代學者,也有談到老天,天賜等,中國農村叫老天爺,這是中國人初期對神的認識。

中國人有信佛和拜偶像的習慣。漢代之後,佛教才傳到中國,但很早之前中國人是一神論的。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其實中國人是有根的,這個根是一神論,就是相信神和禱告,而不是拜偶像的。中國人是神的兒女,中國也叫神州,這個地方是神統管的地方。

包又分享,農曆新年,如果教會懂得傳福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過去他去探訪中國的農村,家家戶戶都貼紅色對聯。包問他們為何要這麼做?他們只知道是為了不讓不吉祥的東西進來,以及能夠保護他們,於是包能自然地與他們分享福音。他也說:派利是也是一個很好的行動,可以去祝福人和傳福音。例如大廈的保安,他通常會給200元,他們收到後都很開心,因為他們的工資也不高。有時他會在利是中放福音單張,或者會送一些聖經書籍。

祝福別人的好時機

今年新年亦在疫情中度過,關於社區和基層家庭的關懷,劉沙崙牧師談到,教會的關懷睦鄰中心,最近推出了食物銀行計劃(FOOD BANK),正在服事接近100個家庭。因為疫情令很多家庭失業,關懷的需要很大。中心透過每星期向他們派發食物,讓他們接觸福音,令很多婦女信主,慢慢地他們家中的孩子和丈夫也開始信主。而且很多婦女不只接受幫助,她們也想做義工出一分力。

同工也分享,神真的看顧貧窮人,當他們決定要做食物銀行後,供應就多到不夠地方擺放。除了柴米油鹽之類的生活物資,甚至每個星期都有從果欄送來一車車的水果。他們現在也收到50萬個口罩的捐贈。「這個新年我們會再派多些物資給那些有需要的家庭。」

包德寧亦提到,香港的教會重視商人或有錢人,而疏忽了基層人士的需要。香港是一個富裕的城市,亦是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方之一。教會覺得香港物價很貴,所以總希望多一些有錢人來奉獻教會,但是他們不是這麼容易聽福音。反而在這樣艱難的時刻,我們應該轉向基層的人。而基督徒應該要委身香港,因為這是我們的城市。

最後包德寧牧師向香港教會和中國信徒拜年及祝福: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靈命豐盛,在未來一年愛失喪的靈魂,去傳福音,將你的祝福帶給他們,然後神會更大祝福你們。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 (114) 懶惰——邁向聖潔生活的敵人

當我們重生後,我們裡面的新生命願意努力每天更愛神和事奉神,但是存留的舊我卻想誘導我們過安逸又自私的生活。懶惰是必須透過成聖的過程才能除去的一種惡,它也是屬靈的不潔淨,所以我們要與懶惰爭戰,用聖靈的能力和聖潔恩典的影響力將它連根拔除。

+按圖放大

屬靈的懶惰——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

  • 雖然每天生活忙碌,卻是在固定的行程中過著毫無思考的生活。
  • 被動地生活的人,總為自己的需要才求告神,與神缺乏相交和愛的關係。
  • 越是沒有清晰及正確目標的人,越會以忙碌為藉口,在神面前過懶惰的日子。
  • 屬靈生活只剩下形式,卻沒有內容,最後信仰成為「富有歷史與傳統」的宗教生活。

 

懶惰的本質和根源——偏差的自愛

  • 為了使自己的懶惰正當化而不斷找藉口。
  • 不肯承認自己錯誤的生活態度,認為自己只是忠實地過著想要的生活。
  • 以自我為中心而行動,即使整天忙碌地生活,卻無法帶給自己或別人任何益處。
  • 為自己著想超過為神著想,放棄選擇「達到聖潔生活目標而榮耀神」所帶來的滿足,而選擇屬於自己肉體要求的「就是現在要過更舒適的生活」。
  • 致力於滿足自己肉體需要,沒有餘力到神面前得到充電,得不到屬靈的需求。

 

懶惰的發展

第一階段:不全力以赴

這個階段出現的懶惰是由自愛形成,對任何義務都不會全力以赴,因為不喜歡辛苦和勞累。這是以自己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模式。

第二階段:放棄義務

懶惰繼續發展的原因在於,愛自己的心驅使我們繼續要求更多,自愛的根源實際上是想要與神有同等地位,成為自己的主人。

當信徒放棄自己的義務,雖然能夠過上舒適的生活,但與神之間的關係會被破壞,屬靈的喜樂會煙消雲散。

第三階段:情慾

舒適生活只是懶惰的消極目標,當得到滿足後,懶惰就會追求積極的目標——享樂。

懶惰會破壞信徒內在形成的恩典秩序,懶惰最終使是我們照著肉體的情慾而生活。

 

懶惰的結果

肉體的懶惰:

  • 多吃少運動,身體開始肥胖,產生各種異常

屬靈的懶惰:破壞知、情、意

  • 人的意志力變得異常薄弱,做任何事都無法堅持。
  • 情緒開始腐敗,陷入只為自己著想的罪的慾望中。
  • 知性也被破壞,使人放棄邏輯,一味追求安逸舒適的生活。

資料來源:《懶惰——隱藏在聖潔生活中的敵人》,金南俊著,三一音樂出版社

 

 

 

【國度觀點】 忙碌的懶惰人

勤勞,自古被譽為華夏子孫的傳統美德。然而近年社會文化卻是不斷合理化懶惰的好處,只要上網搜尋「懶惰」二字,首先出現眼前的都是為懶惰護航的文章,「懶者生存」、「懶惰是長命的關鍵」、「懶惰基因」、「省力法則」等等的結論層出不窮。

在後現代文化的影響下,懶惰是對或錯的界限已漸漸模糊,因為人現在不斷高舉自我,否定真理的存在和有價值的傳統。勤奮的人,努力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能得到別人的讚賞;然而懶惰的人,只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享受的生活,似乎也能得到他人的理解甚至羨慕。勤奮或懶惰不再是界定人生充實與否的準則,其背後的核心思想無疑是表達:「我自己的人生,我想怎麼過就怎麼過。」

懶惰既存在於我們日常的生活,然而還有一種懶惰,叫作屬靈的懶惰,對我們生命的威脅比肉體的懶惰更為危險。屬靈懶惰的人,表面可能看不出來,他或許整天忙得團團轉,時間都是不夠用的,甚至在教會有很多的事奉。然而每當真正安靜下來時,卻不知為何而忙碌。屬靈懶惰的核心問題是,我是否走在神的旨意中?

我們的神是看內心的,祂看重的不是我們的手作多作少,祂厭惡屬靈的懶惰。屬靈懶惰的人不願順服神,不願為神所設定的目標而努力,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以各種方式逃避面對神,可能是什麼都不願做,可能把自己搞得很忙,可能沉溺在傷痛中不願康復,他們體貼自己的需要多於體貼神的需要。正如保羅所說,「原來體貼肉體的,就是與神為仇;因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羅8:7)

當人與神面對面,他們就是真實的面對自己,並要作出選擇:究竟是抓住自己看重的,還是放棄自己想要的,去追尋神想要的,並且願意成就神的心意而付代價跟隨。屬靈懶惰的人逃避去作出選擇,是自我為中心彰顯出來的靈裡的惡習。

當我們定意選擇順服聖靈的帶領時,耶穌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只有聖靈的律能救我們脫離肉體的律,掙脫自我中心的捆綁,從裡面帶領我們離開懶惰的光景,不單是屬靈的懶惰,連外在的懶惰也能除去,並且以能殷勤度日,為主付出而欣喜快樂。

 

 

40天曠野馬拉松 突破疫情限制的宣教

如何在疫情下突破疆界限制,接觸和幫助宣教對象成為教會宣教的一個難題。新創宣教機構WIPE INTERNATIONAL(下稱WIPE)於2020年11月感恩節期間,舉辦了名為「40天曠野馬拉松」(下稱「40天」)的遙距宣教體驗,首屆活動更成功吸引了46位參加者,並已於2021年1月31日舉辦慶典分享會。「40天曠野馬拉松」在突破疫情的各種限制下,為對宣教有心志的信徒在封關中提供遙距柬埔寨宣教體驗。

「40天」參加者以組合形式參與,每天為宣教對象祈禱,參與文化宣教體驗活動、接觸宣教對象等。WIPE創辦人Janice表示,希望在猶如馬拉松式的40天歷程中,參加者透過大會設計的活動獲得彷彿去了一次短宣的經驗,同時也能學習為被人口販賣的家庭祈禱,投入到整全的宣教——為他者守望和帶來祝福。

大會為參加者提供了一系列柬埔寨的文化體驗活動,例如學習寫當地的文字、模仿當地民俗衣著等;以網絡科技為助力,使參加者和宣教對象即使分隔兩地,也能建立聯繫和溝通。不少參加者表示,以往因工作、家庭、身體狀況等原因難以出國,是次活動使他們得到短宣的體驗和機會。活動也為當地服務對象籌得生活急需的幫助,使WIPE可在疫情底下仍能繼續支援不同的個案,提供緊急食物援助等。

線上活動截圖

會中宣教火老師(羅兆麟博士)指出,大使命經文應結合馬太福音和約翰福音20章21節,就是看見天父差我們如同祂差耶穌一樣,進到困苦流離的人裡面,進到福音未及的群體之中,去明白他們的需要,去服事他們,這才是耶穌基督給信徒們和教會的差遣。

「40天」是一個短宣,也是一個禱告運動,提醒我們基督徒是活在一個激烈的屬靈爭戰中,很需要每天時刻警醒,熱心禱告。他祝願每一位信徒都能被喚醒作屬神的軍隊,重新操練禱告的能力,養成行使大能禱告的習慣,在生命中經歷主的得勝。

「40天曠野馬拉松」現每半年舉行一次,逢感恩節和復活節,下一屆預計於4月復活節開始接受報名。詳情可到網頁查詢。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

 

 

2021天國文化特會開幕 父與子對齊 活出轉化世代

「奉主的名宣告,天國的保護要臨到台灣和列國,世界各地都要脫離疫病之災,屬天的平安要臨到全地。」2021年天國文化特會於2月2-5日在新店行道會美河堂舉行。

主辦單位Asia for JESUS執行長暨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副執行長周巽光牧師說,每年我們都在經歷世代新舊的更迭和交替,今年聚會的主題為「父與子」,所要傳遞的不只是傳承,更是專注於新皮袋轉化的過程,教會要轉化這個世代,必須要把新酒放在新皮袋中,每個信徒要在你所處的環境中,領受一顆為父的心,從學會做天父的兒子開始,活出有影響力的生命,帶出轉化。

周巽光牧師在天國文化分享

「得地為業是神給教會的託付和使命,但得地為業的關鍵不是任何的策略與方法,而是學習做天父的兒子。」周巽光說,得地為業的過程中會經歷許多張力和衝突,然而神說,「我要終結無父無子的世代。一個革新正在發生、一個轉化的運動正被開啟,為父的心將帶出一種可以齊心同步,世代合一的全新動能,領受從神而來的更新與啟示,看見神成就榮耀的工作在祂的教會及百姓當中。」

「這個時代最恐怖的流行病,不是新冠病毒,而是無父的咒詛和孤兒的靈。」周說,神設定父親賦予我們身份、命定、意義、價值和夢想。去年的青年吶喊特會,他做了一個釣到龍膽石斑的夢,提醒他「按著神給下一代的命定,去成全他們在神的家中,完成天父給他們的夢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為主發光!」

「關於天父的啟示、父親的角色及為父的啟示,對於這個世代的健康和下一代能走進命定,是不可或缺的。」周又以詩篇90篇1節鼓勵大家,世世代代都要成為神的居所,同心建造神榮耀的教會,讓不同的世代,都在神的家中同心合意興旺主工。

青年敬拜團帶領敬拜

應邀在開幕禮拜分享信息的台北101教會主任牧師黃國倫表示,他的父親是醫師,對他這個獨子非常嚴格,因為不忍看自己的兒子吃苦,所以一開始不支持他當傳道人。1999年,因父親罹患肝癌,黃從美國返台。他還記得父親臨終時,在病榻上緊緊握住他的手,努力呼出最後一口氣,用盡僅存的力氣按他的手心三下,告訴他:「孩子,爸爸愛你。」然後就安息了。

黃感謝神透過父親成為他的祝福,無論是能夠到美國去深造,現在能成為傳道人,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要感謝父親的乳養和栽培,現在神恩待他成為四個孩子的父親,這是他最尊貴的身分,感謝神讓他成為一個父親。

由於疫情的關係,國外的講員美國伯特利教會比爾•強生(Bill Johnson)牧師和印尼沙崙玫瑰教會腓力‧曼都法(PhilipMantofa)牧師均無法來台,但以錄影方式分享信息。由於防疫的緣故,大會不開放現場報名,四天的晚會在Asia for JESUS的官方YouTube上直播。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以色列地(二) 選民回歸以色列地 -【選民系列】專欄

以色列的土地問題與神的末日計劃有關,正如預言所揭示,「耶和華如此說:我現在回到錫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稱為誠實的城,萬軍之耶和華的山必稱為聖山。」(亞8:3)沒有以色列地,以色列的恢復就不可能完成。施霖克(M. Basilea Schlink)在談到撒迦利亞的預言時指出:「這意味著神對以色列的計劃轉折的第一階段是與她的土地有關。眾先知的預言十分清楚表明,猶太人恢復和救贖會在以色列地發生,也只有在那裡。」耶穌談到祂第二次降臨時,就告訴門徒說:「他要差遣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太24:31)「祂的選民」就是以色列,而重新聚集的地方是「以色列地」,都是根據這節經文:「我將你們安置在本地。」(結37:14)

當以色列國於1948年成立,全世界的猶太人開始重返以色列地時,這些預言就實現了。1967年六日戰爭中,以色列從約旦奪回了耶路撒冷老城,有人認為這標誌著「外邦人日期」的結束,實現了耶穌第二次降臨之前提到的一個標誌:「他們要倒在刀下,又被擄到各國去。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直到外邦人的日期滿了。」(路21:24)儘管如此,現時耶路撒冷中心的聖殿山仍在阿拉伯穆斯林的控制之下,猶太人無權上去。葉光明(Derek Prince)承認:「但預言尚未完全實現,因為猶太人民沒有控制住。」鑑於耶路撒冷的未來地位存疑,約翰·安東尼(John Anthony)說:「我們正在迅速接近彌賽亞到來的時刻。」教會正在注視著這片土地,特別是耶路撒冷,看末日預言如何實現。

基督教巴勒斯坦主義聲稱,在新約時代,神的國優先於土地,因而否認以色列擁有以色列地的權利,可是巴勒斯坦人卻希望將該片土地據為己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支持兩國解決方案,通過該方案去建立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成為鄰國,以解決當前的中東衝突。這個解決方案實際上是分割以色列地,一旦發生,將引來神的審判。「我要聚集萬民,帶他們下到約沙法谷,在那裡施行審判;因為他們將我的百姓,就是我的產業以色列,分散在列國中,又分取我的地土。」(珥3:2)

施霖克堅稱:「只有以色列,沒有其他人有權擁有這塊土地。」這是符合聖經的,因為尼希米對亞捫人和阿拉伯人這樣說:「你們卻在耶路撒冷無分、無權、無紀念。」(尼2:20)今天,有一百多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以1967年停火線為邊界。以色列承受著國際社會的壓力,要跟隨「兩國解決方案」,這意味著要破壞神與以色列的盟約。與以色列連結的基督徒必須持守聖經立場,叫以色列地不被分割,只由猶太人擁有。

 

 

我信,但信不足,求主幫助 -【國度角度】專欄

面對今次身體上的軟弱,我發覺與之前所經歷的癌症復發真有點不一樣,雖未至於恐懼,但總有不安。事實上,手術後我康復神速,第二天已經出院,第三天已經行走如常。但萬萬沒有想到,一星期後收到的病理報告,竟發現癌細胞影響到其他地方,由於落差太大,於是我心裡一沉!原來我還未預備好去迎接未如所願,突如其來的轉變,信心也會因此而起起落落。而且我也懼怕自己成為一個需要別人去照顧的病人,因為我深知我還有未完的託付和任務。一個軟弱的身體,將會對我未來的事奉帶來極大的拉扯。

無疑我的信心此刻被撼動了,原來神要藉此讓我看清自己真正的屬靈本相,使我不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裡,反而要真真實實去面對內心的不安,安安靜靜地來到父神面前,誠誠實實地表白:「父啊!我信,但信不足,求主幫助!」

天父提醒我,聖經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施洗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約1:29-30)但當約翰下監以後,卻打發人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路7:20)可見當疑惑進入人的心,無論從前如何充滿信心,親口宣講的話都可忘記得一乾二淨了。

因約翰的疑惑,他的服事也正式畫上句號,而耶穌的事奉卻正式開始。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講神國的福音。西門和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可1:14-18)當約翰因下監而生疑惑的同時,彼得與安得烈卻以非理性及超自然的信心,撇下一切去跟從耶穌。但是到耶穌被賣之後,連彼得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在雞叫以先,會三次不認主。(路22:33-34)

天父提醒我,人貴乎自知,不要無知,也不要自欺。天父比我們更清楚知道我們的軟弱,只是我們無知而已!我向父神悔改,我寧可真實地去面對自己的軟弱,而不活在口號式的自信及自欺裡面,因口號在末世一點都不能拯救我們。這讓我更深的明白,父神你信任我,才會將試煉加在我身上。我向天父説:「你可以試煉我,我卻要堅定地相信你,因為我豈敢去試探你!」

末世的患難逼迫,尤如一面照妖鏡,必會照出各人的真情,無人能夠逃避。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但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向萬民作「見證」,末期才會來到(太24:14)。唯有在火的試煉中,以信心活出的見證,才是有血有肉,別人能聽見、看見、和觸摸的活見證,也唯有這樣的生命見證,才能顛覆這個彎曲悖謬的世界。

文@何寶生

 

 

孤兒院長大的多國之父 – 【回家的旅程】專欄

趙仲權牧師,來自香港的加拿大華人牧者,亦是回家聚集背後的推動領袖之一,這位被稱為「多國之父」的眾人屬靈父親,竟然是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

「天父爸爸,我感謝祢!天父爸爸,袮在想什麼?」有一次我參與牧者退修會,有天早上聽到窗外有人說話。我起來一看,原來是趙仲權牧師從窗前經過,他口中不斷地和天父說話。後來才知道這是他從小在孤兒院養成的習慣。

趙仲權牧師的父親趙韶光長老是一位愛主的商人,當神呼召他到孤兒院當院長,他就放下個人事業,服事孤兒院長達21年之久。趙仲權是家中的么兒,他和5個哥哥1個姊姊從小住在孤兒院,和孤兒們一起長大,父母不僅要照顧自己的7個孩子,還要照顧大約500個孤兒。趙仲權牧師開玩笑說,爸媽太忙了,作為親生兒子的他,倒成了孤兒,不知是否因為天父命定他要成為多人的父,容讓他從小就體會孤獨和被離棄的孤兒感受?

無論如何,天父藉著這樣的環境,讓趙仲權牧師緊緊抓住祂,學習與神面對面。直到如今,他已習慣不自覺地與天父說話。因為父母都十分愛主,熱心事奉,他從小就十分敬畏神。十幾歲的時候已是青年團契的領袖,十分渴慕,常常和幾位愛主的夥伴一起尋求主。

1972年炎夏的一天,趙仲權牧師頂著大太陽去釣魚,腿部被烈日灼傷。幾天後,教會舉行「差傳年會」,神差遣一位僕人傳講中國人的命定就是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原來只知道中國有逼迫,而今聽到中國被神揀選在末世要接棒跑最後一程!趙仲權牧師的心深受感動。當晚回家後,幾天前釣魚曬傷的大腿開始脫皮,他不經意地搔癢,不料抓了一片皮下來。他一看嚇了一跳,正是一張中國地圖!主對他說:「中國是你身體的一部分,是你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印證了那天的信息給他的感動,主把對中國的負擔給了他!他就一直想去中國,但是主還沒有為他開門。

到了1974年,主甚至吩咐他要離開香港去加拿大。二十幾歲的他正想為中國大發熱心,不解地問主:「袮呼召我服事中國,為什麼要離開香港呢?主給他兩段經文:創世記12章1-4節和申命記32章10-12節。主對他說:「你要像亞伯拉罕一樣,讓我帶你去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我會看顧你,保護你,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我要親自引導你前面的道路。」主沒有給他更詳盡的指示,他敬畏神,照著主的吩咐,跨出信心的第一步。1975年5月1日,懷揣著對中國的託付和愛,他離開香港,順服主的帶領來到溫哥華。

來到溫哥華後,趙仲權牧師先在一間宣道會教會聚會。後來主帶領他和另外三位領袖一起建立新的分堂。他讀到一本屬靈書籍《早晨九點鐘》,很受激勵,就想去西雅圖拜訪這本書的作者。有人告訴他,其實在溫哥華就有一間很火熱的教會,叫喜訊會(Glad Tidings Temple)。

他以前一直不知道,為什麼神給他中國的負擔,卻帶領他來到加拿大。當他進入喜訊會的第一天,就明白了天父的用心良苦。神帶領他來到海外,來到加拿大,是讓他找到了進入命定的鑰匙,也為日後開始回家的旅程,奠定完備強壯的聖經根基。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訓練成功孩子的秘方 -【天國的孩子】專欄

父母的教養方式,無疑對子女的未來有重要的影響。香港一直存在著「過度管教」問題(Over-parenting),意思是過份介入兒女生活或過份保護。最近有位朋友心裡很矛盾,因疫情期間,校內及課外學習及興趣班被迫減少,她為就讀小二的孩子發展感到憂慮,怕影響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和成功。她反覆思量,是否該為小朋友安排更多線上學習和興趣班?

事實上,作為家長,我們應揣摩孩子的真正需要,明白「生活就是學習」這個定律。雖然坊間提供不同的孩子訓練,其實大多的訓練都可以在家中進行。家庭就是一個小社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責任。一則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格蘭特研究指出,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長後的就業比率為15∶1,犯罪比率是1∶10。越早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越容易成功。

專家分析,如果孩子不懂得做家事,那就代表家長永遠在幫他們處理這些生活日常。若讓他們自己洗碗、打掃、倒垃圾,孩子更能意識到要承擔自己的責任。讓孩子們更多參與到生活環境的建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將來在工作中,他們就能成為與同事合作良好的伙伴,成為上司的好下屬。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在家開創日常親子活動,讓他們參與做早餐來學習自理,例如烤麵包、煎雞蛋和榨果汁等;下午可跟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建立社交能力;週末可帶他們探訪祖父母,學習照顧和尊榮長者。如歌羅西書2章8節提醒我們:「要謹慎,不要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把我們擄去。」

天國的孩子:學習與身邊的人和環境互動,進深的層次是對屬靈環境作出正確的回應。家長應教導孩子要敏銳神和身邊人的需要,拒絕視而不見。路加福音7章32節:「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


Mabel Tai  國度事奉中心事工拓展總監,先後創立了Dreamates青少年和Dreamkidz孩子的社交平台,致力推動下一代活出夢想。

 

 

越南建立首間基督教公共圖書館

經過不同政府部門歷時6個月的審批程序後,越南首間基督教公共圖書館正式啟用。

越南聖經協會執行董事Vu Le表示,新圖書館標誌著越南基督徒合一和基督教的學習中心。「這是越南基督徒第一次同心協力,在這裡一同建立正式的圖書館。」

自2020 年7 月開放以來,圖書館已收藏約5千本書目,包括聖經研究、神學、事工、翻譯和歷史等越南書籍,另還設有一間收藏英文書籍的房間,涵蓋評論以及哲學、社會學和語言等人文學科書籍。圖書館也是全球數碼神學圖書館的訂閱會員,能夠提供高質的宗教研究資料。 Le指出,當地的基督徒沒有其他宗教研究資料庫可以使用。「神學院的圖書館不向公眾開放,而當地教會過去只設有收藏少量書籍的圖書室,書籍類型也不廣泛。對越南的基督徒來說,我們別無選擇。」

越南首間基督教公共圖書館位於胡志明市。

越南的主要宗教是佛教,信徒約佔9,700 萬人口的一成,其中大多為天主教徒。基督教教會必須向政府登記,以取得合法宗教團體的身分。由於聖經協會不是教會,無法成為合法宗教團體,Le團隊以企業方式營運,與教會合作,支持教會的工作。Le 說:「在越南,身為基督徒可以很『複雜』。一方面,宗教迫害是真實的,所有基督教活動都在政治敵對的環境中運作,總有突然被關閉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國家容許我們進行某些活動,如經營聖經協會和開設圖書館。」

圖書館收到不少基督徒捐贈自己收藏的書籍。Le表示,「他們有個人的圖書館,但決定把自己的收藏捐出來,因為這是大家的地方。一位牧師收藏了越南出版過的所有讚美詩集,從1936 年的第一本開始到現在,而他決定把所有的詩集捐給圖書館,讓其他人也可以看得到。」

Le 表示,希望圖書館成為基督徒的學習中心。「我們希望家庭教會的神學生能在這裡獲得學習的資源,教會同工能接觸到更多的聖經和神學材料,也盼望未信者願意更多了解聖經和基督教,更希望看見越南基督徒企業家更多與基督教事工聯繫和合作。」

禱告:願基督身體合一,神所賜的資源匯流,神的祝福更大流出。

(來源:Eternity News,2021年1月12日,Sharon Chow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