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信,但信不足,求主幫助 -【國度角度】專欄

面對今次身體上的軟弱,我發覺與之前所經歷的癌症復發真有點不一樣,雖未至於恐懼,但總有不安。事實上,手術後我康復神速,第二天已經出院,第三天已經行走如常。但萬萬沒有想到,一星期後收到的病理報告,竟發現癌細胞影響到其他地方,由於落差太大,於是我心裡一沉!原來我還未預備好去迎接未如所願,突如其來的轉變,信心也會因此而起起落落。而且我也懼怕自己成為一個需要別人去照顧的病人,因為我深知我還有未完的託付和任務。一個軟弱的身體,將會對我未來的事奉帶來極大的拉扯。

無疑我的信心此刻被撼動了,原來神要藉此讓我看清自己真正的屬靈本相,使我不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假象裡,反而要真真實實去面對內心的不安,安安靜靜地來到父神面前,誠誠實實地表白:「父啊!我信,但信不足,求主幫助!」

天父提醒我,聖經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施洗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約1:29-30)但當約翰下監以後,卻打發人去問耶穌: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路7:20)可見當疑惑進入人的心,無論從前如何充滿信心,親口宣講的話都可忘記得一乾二淨了。

因約翰的疑惑,他的服事也正式畫上句號,而耶穌的事奉卻正式開始。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講神國的福音。西門和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可1:14-18)當約翰因下監而生疑惑的同時,彼得與安得烈卻以非理性及超自然的信心,撇下一切去跟從耶穌。但是到耶穌被賣之後,連彼得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在雞叫以先,會三次不認主。(路22:33-34)

天父提醒我,人貴乎自知,不要無知,也不要自欺。天父比我們更清楚知道我們的軟弱,只是我們無知而已!我向父神悔改,我寧可真實地去面對自己的軟弱,而不活在口號式的自信及自欺裡面,因口號在末世一點都不能拯救我們。這讓我更深的明白,父神你信任我,才會將試煉加在我身上。我向天父説:「你可以試煉我,我卻要堅定地相信你,因為我豈敢去試探你!」

末世的患難逼迫,尤如一面照妖鏡,必會照出各人的真情,無人能夠逃避。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但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向萬民作「見證」,末期才會來到(太24:14)。唯有在火的試煉中,以信心活出的見證,才是有血有肉,別人能聽見、看見、和觸摸的活見證,也唯有這樣的生命見證,才能顛覆這個彎曲悖謬的世界。

文@何寶生

 

 

你的信真的救得了你嗎? -【國度角度】專欄

最近我的一些經歷,讓我對人的「信」有很深刻的反醒。當主正要面對被釘,被出賣之關鍵時刻,門徒不單沒有關心體貼主的心情,反倒在此刻起了爭論,大家關心的是他們中間那一個可算為大。主提醒他們:「為大為首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24-27)繼而主特別語重心長地提醒彼得:「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1-32)主耶穌要用禱告為彼得守護的是什麼?叫彼得不至失去什麽?是「信心」,但不至失去什麼「信心」呢?

且看彼得的回應,他不單沒有為此而感恩,反更有「自信」地當著主及一眾門徒面前宣告:「主阿,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33)彼得覺得自己愛不愛主?愛!彼得對自己有沒有信心?信心爆棚!但彼得的「信」能否救他?不能!為什麼?因他的「信」乃基於不可靠的「自信」,而非基於對主「篤信不疑的信」。你現今的「信」又建基於那一種信,這信能否救得了你?

主回應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路22:34)相比之下,主對彼得的認識比彼得,對自我的認識更加透澈,但主居然明知彼得的「不可信」卻乃然「相信」彼得,且將極榮耀的託付交付彼得:「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2)主在復活後向彼得顯現,並沒有責備他,因主體恤彼得的軟弱,曾三次問他:「西門,你愛我麼?」最後彼得回答主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主説:「你餵養我的羊。」(約21:17)古語有云:「一次不忠,百次不用。」相信那不可信的人,這究竟是什麼的「信」,世間能有這樣的信嗎?明知三次會出賣你的人,你還能信嗎?

在末後的末後這日子,試探及試煉必然一併湧來,主藉彼得正提醒我們各人,在患難逼迫磨難的日子來臨,「自我感覺良好的信心」是救不了你的!唯有建基於對主基督「篤信不移的信心」才能救你!經上記著說:「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後:13)說實在的,我們信,因為神先信了我們,全宇宙最偉大的代禱者主耶穌在天上一直為你我代禱,叫我們不至失去的,正是對主「篤信不疑的信心」!這信,彼得最終學會了,正因主對他始終如一的「信」:「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基督這股頑強的愛與信任,才激發起彼得大有膽量及信心,去傳講神國的福音,一天,門徒就添了三千人。


文@何寶生

韓食第一品牌「本粥」創辦人崔福伊 首次來港見證分享會

11月27-28日,影音使團邀請了韓食國際第一品牌「本粥」創辦人崔福伊分享「本粥」品牌及企業的經營秘訣和個人見證,並由以斯拉事奉中心院長張漢業牧師國語傳譯。「本粥」在韓國擁有1700家連鎖店,作為市場上的領航者,擁有韓國「粥」市場最大佔有率,崔福伊曾經歷街頭擺攤,並在環境惡劣的巷子中創立本粥第一家店,她的故事見證了神如何把軟弱變成剛强,從患難中看見恩典的操練。

崔福伊分享,「本粥」成功的秘訣是「軟弱」,因為神能使我們的軟弱變為剛強。接著她詳細向與會者講解了以下3個方面的軟弱:第一個軟弱,粥。粥以前是貧窮的人,生病的人吃的食物,但現在變成了韓國食物代表,而且主要的消費者是年輕人及家庭。過去不起眼的粥,現在變成了國際品牌,是如何發生的?崔福伊指出,是因為他們把粥放在耶穌手上,耶穌使任何放在祂手上的東西都變成神蹟。粥的成功和走向國際,是耶穌的作品和禮物。

第二軟弱,崔福伊本身。崔福伊分享,她現在是企業家宣教士,是神使軟弱的自己成為剛強的人。崔的丈夫在韓國金融風暴中破產欠債,他們被迫在路邊擺攤賣麵包。在困難和痛苦中,神讓崔明白,原來小小的食物,沒有神,也賣不出去,生死禍福都在神手中。「那時我徹底知道財富來自神。我遇到很多貧窮悲慘的人,於是我向神禱告,神啊,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再次站起來,為主作見證。」崔發現學生常常挨餓,於是她做的麵包比別人大一倍,而且很便宜。從經營的角度,崔會因此破產的,但事實上很多人排隊去買她的麵包。這讓崔體會到,雖然人策劃自己道路,唯有神能引導我們。

後來崔開始本粥的生意,她分享,韓國有2萬7千個宣教士,其中很多宣教士沒有得到很好照顧,因此他們想先幫助宣教士,協助宣教士在海外開本粥的店。「我們把粥和便當讓宣教士去賣,供應他們需要,讓店鋪成為福音賣場。」崔又指出,「聽從」是比「順從」更高的屬靈層次。有時順從是出於錯誤的,可能順從自己或者魔鬼的聲音。所以聽清楚神的聲音很重要。經營企業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一切的目的都集中在耶穌身上。當與神面對面,就有能力,策略給我們。一切盼望根基,使命異象都在耶穌身上。「我們常常祈求神的手,我也常這樣,但我們尋求神的面,更得神喜悅。」

第三個軟弱,本粥第一號店。崔指出,本粥的第一家店的所在舖位,之前已經倒閉了4家店,而且地點偏僻,裡面到處是蟑螂。崔來到神面前先以信心定契約。開始時,他們每天賣8到10碗,全家7個人根本不能生存。於是崔和丈夫每天去派傳單,後來有人傳言他們的粥好吃,慢慢多了顧客。當時崔的目標只是每天賣出100碗粥。但到了40,50碗時,她就發現到達極限。因為他們的粥是一碗一碗的熬,每個客人來都得重新做。「我有想過放棄,但我還是嘗試每晚不斷練習,如何趕快做好。7,8個月以後,店裡擠滿了人。後來店裡出現兩條人龍,一條是排隊吃粥,一條是排隊要開店。」

崔後來明白為何神讓他們在最惡劣環境做第一間店。之後加盟的人反映經營環境不好,她就能與他們分享經驗。因為她接受了高難度訓練,是神想透過她幫助別人,所以放她在最困難的地方。「神的訓練中,我合格了。我的手曾燙傷,有痛症,後來明白這也是神訓練的方法。」因著這樣的熬煉,令崔可以去愛自己的員工,她發明了攪拌粥的機器,讓員工少受困難。「神從來不做無意義的事情,祂比我們看得更深更遠。神給我們的一定是最好的,我們一定不要放棄。神不會把祝福裝在不聖潔的器皿中,所以要讓我們這個器皿成為聖潔,分辨什麼是我們要做的,就忠心去做,祝福就直線賜給我們。」

 

(記者何雲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