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 沒有敬畏 就只有邪惡的包容

麥當娜的「心叛逆」演唱會在香港舉行前,有禱告呼籲信息在本地信徒圈子中廣傳,有的指演唱會充滿褻瀆神和淫穢的內容,亦有指麥當娜是撒旦教祭司,演唱會實際上是向撒旦的獻祭,目標是屬靈上污染香港。在高舉包容為最高真理的世俗社會,這類信息(即使性質是教內消息分享)自然引來抨擊,主要的反對者卻也是基督徒。

與此同時,有一篇批評政府容許演唱會在港舉行的文章,以建立包容社會和宗教仇恨為論據,卻沒遭受相同的對待。由此可見,符合社會大眾思維的言論較容易被接納。雖然包容是世俗思想的核心價值,但真實的包容並不抵觸基督教信仰,在敬畏神的大前提下,包容是一種道德情操,相反在不敬畏神的社會,包容會造就邪惡的擴張。

「心叛逆」演唱會的一些構思設計有褻瀆基督教的意圖,也有淫穢的強烈意識,這是不爭的事實。基督徒基於信仰理由反對演唱會舉行,合情合理,也有權要求自身信仰獲得應有的尊重,只是在公共空間發言時,不應對沒有根據的事情作出過度揣測。相反,任由別人用惡言惡行攻擊自己的信仰,沒有恰當的表達,卻自以為擁有包容、開明、平等精神,這才是荒謬的事情。容許惡意攻擊的存在,就不會有真正的包容。

有基督徒認為網上的反對信息顯露內心的不安,對黑暗權勢有所恐懼,但神高於撒旦,所以基督徒不必理會演唱會,應該單單專注於神的話語、傳福音等正面的事情。的而且確,有些基督徒可能因恐懼而傳遞有關信息,但批評不代表是來自沒有信心的不安。敬畏神的情感除仁慈、憐憫外,也有對邪惡的恨惡,忌邪的心會對神所恨惡的事情產生不安,敬虔的不安不是沒有信心的恐懼,反而是引領人追求公義的聖潔情感。但在受理性主義和世俗包容思想影響的社會,基督徒也失去對宗教情感的分辨。

以社會包容的角度剖析麥當娜演唱會,說服力很高,也是社會容易接受的做法。但基督徒以宗教信仰為論點,在公共空間對演唱會提出合乎聖經、合情合理的批評,也有建立真正包容社會的作用。

初三教會大巡遊 宣告耶穌在香港掌權

年初二凌晨旺角發生的騷亂,令人心惶惶, 2月10日年初三新曙光事工聯同本港多個教會團體舉行「耶穌愛香港 – 教會大巡遊」,透過敬拜祈禱及行走禱告,宣告耶穌在香港掌權。

年初三早上10時,500多名來自20多個教會群體的信徒聚集在旺角麥花臣室內場館一起敬拜神。聚會開始的時候,教牧團隊帶領全會眾下跪,為香港對神的叛逆認罪禱告,並為香港呼求神的介入,宣告神仍然在香港作王。

接著,「號‧角隊」以吹角的方式為慶典揭幕,宣告神已經得勝。吹角完畢,新曙光教會的菲律賓籍姊妹敬拜隊帶領眾人投入熱烈的敬拜,接下來由三隊敬拜隊帶領會眾持續兩小時的敬拜和禱告。Cantonhym帶領會眾以廣東話詩歌敬拜,國度事奉中心由青年人帶領會眾進入更深的敬拜,期間他們的禱告領袖禱告,求聖靈帶領教會進入禱告爭戰,回應神的心意多於回應社會的期望;又宣告神對香港的命定和祝福,邀請會眾一起呼求神的心意臨到香港,大部分的會眾都熱烈開口回應。最後由真實的敬拜(Authentic Worship)頌唱聖經經文,並有跳舞隊加入。

敬拜期間,多次有牧者及代禱者提及歷代志下七章14節為香港禱告:「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謙卑自己,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他們代表香港認罪悔改,又鼓勵會眾以禁食禱告等方法提升屬靈爭戰的強度。最後他們宣告香港要成為蒙福的城市。

敬拜到下午1時左右結束,其後大會安排「七座山」的領袖為每個界別禱告,包括藝術、家庭及教育等。(本期P.4-5有關於「七座山」的說明)

由於曾發生騷亂,大會在早上獲警方通知,很大可能要取消巡遊。因此,本來在慶典完結後活動就要結束。可是經過大會與警方溝通後,警方最後批准巡遊。

眾人一同領聖餐後,巡遊就在下午2時後出發,由旺角起步,沿著彌敦道前行,經過佐敦道,最後到達尖沙咀鐘樓。多個參與團體帶著中英文標語,穿上不同隊伍、行業或民族的服飾,高舉獅子旗和其他各類的旗幟。巡遊時,他們不時向途人以不同語言高呼「主耶穌愛你」。

眾人最後圍繞「耶穌愛香港,教會大巡遊;行走禱告,祝福臨到」的橫額,一起禱告並由牧師祝福。活動約下午5時結束。

(記者林暐皓報道)

 

宗教迫害促使 天主教與東正教歷史破冰

天主教與東正教決裂一千年後,首次雙方有最高領導人會面,並共同呼籲全球所有基督徒積極回應中東、北非基督徒受打壓的情況。

天主教與東正教的歷史破冰在今年2月12日發生,當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古巴首都機場,與東正教全俄羅斯及莫斯科牧首基里爾會面,其間互相擁抱親吻。事後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積極面對當前的世界危機,包括中東及北非基督徒受打壓的嚴峻情況。同時呼籲所有基督徒迫切禱告,不容爆發世界大戰。

二千年的教會歷史出現過為數不少的重大分裂,鮮有復和的發生,今次兩大教派最高領導人的會面具有歷史意義。自從東西方教會在1054年因主權問題和神學歧異而決裂後,一千年以來就只有1964年出現過天主教教宗保祿六世與東正教君士坦丁堡普世教牧的一次會面,但基里爾現時領導在全球有二億六千萬信眾的俄羅斯東正教才是最強大的東正教,因此古巴機場的會面有重大歷史意義。

近年中東和北非基督徒的宗教迫害問題,被認為是雙方急切尋求關係復和的主因。俄羅斯東正教發言人Vladimir Legoida表示:「雖然俄羅斯正教與羅馬天主教之間仍有很多未曾解決的問題,但因為中東基督徒面臨屠殺危機,我們需要迫切聯手保護他們。」他指出,中東和北非基督徒大逃亡是全球的災難。不少研究指出,極端伊斯蘭主義是今日教會的最大威脅,單單在2015年,全球有逾7,000基督徒因宗教信仰遇害,數字在近年間急速上升。

方濟各與基里爾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個教會因為歷史問題,對信仰的理解和表達,罪的問題,以及人性軟弱,而帶來失去合一的痛苦,盼望今次會面能恢復合一,如基督所禱告(約十七21)的樣式。一方面要共同努力見證基督福音,另一方面回應近代世界的挑戰,而首要注視的是基督徒遭受迫害的問題。在許多的中東和非洲國家,基督徒家園和教堂被毁,家族遭滅絕,因此呼籲關注敍利亞、伊拉克和其他中東國家基督徒的大規模逃亡情況。

今次會面有宗教上的意義,但傳媒揣測也有政治因素,認為俄羅斯政府在背後牽針引線。現時俄羅斯支持敍利亞世俗化政府對抗反政府的極端伊斯蘭教組織,而兩個教會的聯合聲明會有利於俄羅斯的軍事介入。在前蘇聯時代,東正教一直受到共產政權的打壓,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執政時期,東正教與政府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教會曾表示支持政府派軍介入敍利亞內戰。

聯合聲明的最後一段,以向聖母馬利亞禱告為結束,其中有呼求她的憐憫和保護,又祈求她的代禱,讓敬仰她的人能重新團結。天主教與東正教同樣有向聖母禱告的傳統,認為在天上的聖母在神與人之間有代禱的角色。

[su_table]

聯合聲明內容概要

合一見證 天主教與東正教有共同的傳福音使命,彼此不是競爭者,而是弟兄,呼籲兩教會所有的信徒彼此和睦。
中東及北非基督徒危機 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阻止暴力和恐怖主義擴增,並向受害人口和境外難民提供大規模人道救援。
宗教自由受威脅 關注許多受世俗主義影響的國家,某些政治力量受到世俗主義思潮主導,導致基督徒的宗教自由逐漸受到限制,也迫使基督徒在公共生活領域中被邊緣化。
社會財富不均 發展中國家的消費主義導致地球資源被剝削,造成財富不均。教會有守護受苦人群的公義召命。
婚姻與家庭 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間的忠誠的愛,而另類的結合形式違反聖經傳統教導,卻被提高至婚姻的的層次。
維護生命 關注墮胎問題,以及操控人類生育的生育科技,呼籲尊重生命尊嚴,生育計劃不能違反創造主的心意。

[/su_table]

天主教與東正教分歧與差異

天主教 東正教
聖靈論 聖靈來自聖父和聖子 聖靈只來自聖父
煉獄觀 天堂和地獄之間有「煉獄」 沒有煉獄
聖母論 馬利亞無原罪 沒有原罪觀,相信馬利亞有犯罪的可能,但她選擇不犯罪。
神學特色 理性思辯 神秘主義,強調奧秘
崇拜語言 拉丁語及本地語言 希臘語及本地語言

 

 

(記者王妍綜合媒體報道)

國度1分鐘(1) – 七山策略

+按圖放大

 

常常聽說「轉化七大山頭」,究竟在說什麼,今期的「國度1分鐘」會與大家探討「七山策略」題目。

「七山策略」(7 Mountain Strategy)

「七山策略」(7 Mountain Strategy)是基督徒按照神國的價值觀 帶來社會整體轉化的策略。透過改變影響社會文化最重要的七大領域 去轉化城市國家。當中「七大山頭」就是那七大領域。倡導者相信,當「七大山頭」基督徒能夠興起,發揮影響力,甚至成為領袖,就可以改變社會。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賽二2)

這「七大山頭」分別是

  1. Art & Entertainment 娛樂
  2. Business 商界
  3. Church 宗教
  4. Distribution 媒體
  5. Education 教育
  6. Family 家庭
  7. Government 政府

「七山策略」的起源與發展過程

1975年 – 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Bill Bright)與青年使命團(YWAM)創辦人康寧漢(Loren Cunningham)分別從主領受內容相近的「七座山的啓示」。七座山代表社會裡最有影響力的七大領域,而神的應許是「得這眾山就得列國」。

80年代後 – 多位知名教會領袖推動「七座山」策略,最廣為人知的有彼得‧魏格納博士(C. Peter Wagner)的社會轉化策略,主張基督徒必須在七座山佔有具影響力的領導地位,才能改變社會文化。

  • 人要重拾神創造天地萬物時賜給人「管治全地」的命令
  • 大使命是叫「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萬民是all nations,就是列國的意思)

在談論策略以先,我們要知道兩個重點:

  1. 「七山策略」不是神學,而是一種影響社會文化的策略
  2. 聖經中沒有這個字眼,也沒有明確談及這個策略,就好像「以細胞小組作擴展教會策略」一樣

另外「七山策略」不是表示基督徒要統治世界而是基督徒要在愛和憐憫中服侍,活出耶穌的榜樣。聖經指出教會在7山作鹽作光,並要使萬民都作主的門徒。

翟辛蒂(Cindy Jacobs)提及七山的應用策略

Art & Entertainment 藝術及娛樂
透過藝術及娛樂文化向對傳統佈道方式不感興趣的人群傳講天國的福音。

Business 商界
商界領袖要有誠信品格,並使用神給予的財富改變社會。

Church 宗教
教會應該對社會每個領域都有大的影響力,不要只著重帶人返教會。

Distribution & Media媒體
有恩賜和呼召的基督徒媒體人在業界中樹立美好榜樣。

Education 教育
神的真理及天國價值觀要帶入教育制度。

Family 家庭
父母為家庭設立屬神的秩序,醫治婚姻和關係上的破口,為子女建立與世界不同的道德標準。

Government 政府
由公義的政治領袖主管政府各部門,將帶來正面的改變。

國度編輯部制

加爾文的美食主義 -【好食有道】專欄

雖然福音派教會不是改革宗的支流,但追溯歷史源頭,信仰的啟蒙確是離不開16世紀宗教改革的影響。聽聞現時本港有些教會正密鑼緊鼓籌備明年(2017)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慶祝,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將抨擊教會弊端的「95條論綱」釘在威登堡教堂門外,隨即掀動一場激動人心但又充滿血腥的革命。五百年過去了,有了時間的距離,才會更清楚看出真相。明年的慶祝活動相信會反思當年宗教改革家的神學,或帶來新的詮釋,而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加爾文對教會藝術的「真」觀點,除此之外,便是他對飲飲食食的看法。

加爾文面容嚴肅,經常禁食閉門寫作,加上英國清教徒深受他的神學影響,總的來說,給人的印象是一位生活刻板、毫無情趣的神學家。但他在《基督教要義》裡,對基督徒的享樂卻提出過聖經教導。他認為神為人類創造食物,不僅是滿足身體需要,也是為了給我們觀感和味道的歡悅。身為神學家,當然少不了聖經的根據,他以詩篇一零四篇15節支持他的論點:「又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所以我們不應只重視食物的實用價值,更要懂得享受,這才是屬靈啊。因為所有美物的受造目的是為引導我們認識它們的創造主,對祂產生感恩之情

美國著名長老會牧師凱勒(Tim Keller)曾在其著作中引用加爾文的觀點,提醒人要欣賞受造世界,不要只重視事物的功用價值,有時候要停止工作,全心敬拜讚美神,享受勞碌得來的美物(包括美食),否則不能經驗到生活的意義。可惜西方文化信奉實用主義,追求效率,不會欣賞日常的美好事情。其實,華人教會文化也一樣,太重視效率和功能,在安息日,崇拜過後有一連串的工作會議,學習和服侍都集中在這一天進行,忙得不可開交。這些活動本身不是不好,但若然繁忙使我們錯失了享受神的機會,那就仍然遠離我們受造目的。猶太人在這方面比我們聰明,安息日提早下班,與家人朋友享受豐富晚餐,心裡懷著感恩之情度過愉快的一天


文@黃少芬

更大的勇氣 -【愛有道】專欄

孩提的記憶猶新,每次犯錯,爸爸總不問情由,先來頓「藤條炆豬肉」,之後還一定要他認錯才罷休。漸漸,他對這「刑罰」不再懼怕,皮肉的痛苦感覺也減輕了,性格卻變得更剛烈,口裡認錯,心中的不忿卻日增。

他長大了,沒有痛恨老爸,因為明白了當年爸爸不懂管教之道,以為杖責就是嚴父,這傳統的教子方式是唯一的,好孩子的標準就是「聽教聽話」,父母擁有「藤條」,是「家法」,也代表了無上的權力。「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錯永遠是孩子。

他沒有繼承父親的傳統,以「家法」懲治孩子,但流著父親威嚴的血液,與及倔強的性格,時常跟少年孩子不咬絃,甚至起衝突。父親放不下面子身段,孩子不肯含冤受屈,大家各有堅持,難分難解。誰都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但認錯,說「對不起」是雙方都不願意就範的事。

幸好衝突不過是生活的小插曲,家人之間不會反目成仇,彼此的關愛與尊重依然。他還經常笑稱這孩子最像他,就是「硬性子」,孩子也承認自己的脾性有著父親的遺傳。

多觀察孩子,自然認識自己更多,你的長處弱點都在他的性格行為中展現了。不要說生了個逆子令自己激氣,倒要擁抱這個孩子,他就是你的反照。

如果說寬恕別人需要勇氣,接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氣。接納自己是上一代教導的「成品」,並不完美,下一代在你的手中成長,也總有你的影子。

接納自己與孩子的軟弱,不必偽裝剛強來維持自尊,不需要聽對方一句「對不起」才能肯定自己是對的。如果你已跳出上一代管教的迷思,相信孩子的成長路會不一樣。

文@徐惠儀

第一重奏:最浪漫的耶穌 -【藝術•敬拜•宣教】專欄

人為愛而活,有誰能滿足人類靈魂深處被愛的渴求?熱戀中的男女,情意綿綿,情人節精心為愛人表達濃情厚意。但大家是否知道情人節(Valentine’s Day)的由來嗎?公元3世紀,古羅馬帝國由暴君哥迪斯二世(Claudius II)統治,戰事不斷,由於要徵召大批國民前往戰場,而頒令宣告結婚違法!主教華倫泰(Valentine)為了捍衛所有人的愛情,暗地裡為情侣舉行婚禮,卻在2月14日被行刑賜死。因此Valentine’s Day是紀念一位捍衛國民愛情的英雄,他的死是一種犧牲的愛。

身為神的兒女,你曾否禱告問神「世間上最浪漫的愛情是怎樣的」?神給我一個異象,在靈裡「看見」主耶穌用十字架流下的寶血染紅了玫瑰花,並化身為一朵代表完美愛情、真愛的玫瑰,為犧牲的愛而綻放。眾水不能熄滅愛情(雅八7),愛情的玫瑰在風浪中屹立不動搖。馨香的愛吸引萬千蝴蝶,翩翩起舞,在愛的旋轉中。我「聽見」主耶穌說,祂是最懂我們、愛我們、珍惜我們的主。愛情的玫瑰,為犧牲的愛而綻放。

神希望祂的孩子在經歷世間的愛情前,先經歷主耶穌的愛情。「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雅歌一2)世界的愛情反射主的愛情,好像月亮反射太陽的光。


文@Esther Praise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讓「愛與和平」重新佔領香港人的心 -【國度角度】專欄

沒有改革,就沒有進步,這是永恆不變的定律。改革需要無比的勇氣,去撇棄過往的落後與迂腐,更需要堅毅的決心擁抱更崇高的理想,創建美好的將來。但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改革若只是空有崇高的理想及形式主義,人心卻沒有相應改革,沒有更加高尚的品格,改革即使成功,也必因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以失敗告終。

自從「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一個以非常崇高的理想作為號召的民主運動開始至今,「愛與和平」的前提及目標一直成為空話,被學生及激進民主派所否定與唾棄。民主運動發展至今,不但背離了最初「愛與和平」的崇高理想,而且反諷地不斷被學生、激進民主派、本士派等一波又一波所「騎刧」。「變革」變成激進暴力的「本土民主前線」下,年初一晚策動旺角發生的所謂「魚蛋革命」。「愛與和平」變革成「仇恨、敵對、侮罵、血腥暴力」的反政府港獨暴亂,暴力鏡頭在新聞媒體中不停地反覆報道,無奈地也佔據了香港人的心靈,使原本春節祥和之氣氛盡失。無論你站在哪一方,「戾氣」始終佔領了香港人的心,久久不能揮去。

自九七回歸以後,整個民主運動的發展,不論民主派、激進民主派及本士派,都打著相同的旗號:「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及本土文化」,究竟過去160多年,歷代香港人艱苦經營出來的「香港核心價值及本土文化」,是一直「被維護」或是「被摧毀」呢?真值得我們深思。耶穌教導我們辨證最好的方法:憑果子認樹,因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太七17)。

因著信,我本是一個對天國要降臨在地上的超級樂觀者,但眼見香港政府面對年青一代歇斯底里式的反動,似乎一籌莫展,我們的下一代,更朝向日趨激烈以暴易暴的方向發展,政府必然也會以暴制暴的方式制衡,可預計終必以流血收場,以雙輸的結局告終,屆時誰將會是坐收漁人之利的贏家?值得我們深思。我的心真是焦急萬分!在這十字路口,危急關頭,教會在此又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猶太人一直等候一位強而有力的彌賽亞的來到,去推翻羅馬強大的政權,幫助以色列復國,然而主耶穌的柔和謙卑的進路,不但使法利賽人完全失望,更面對這羅馬政府及宗教系統的雙重迫害,主耶穌卻一錘定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暴易暴,絕非可取的進路,因為這進路最終只會是雙輸。以暴易暴的方式,他朝有日必然也會被更強大的暴力所反制,落入無止境的鬥爭之中!

主耶穌卻向門徒、天父的兒女們,提出一個革命性的觀念: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43-45)。

「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十二35)建立神的國不單是一個崇高的理想,天父同時要求祂的兒女,要讓愛與和平永遠佔領我們的心,因為天國不在乎外面的政治制度,乃在乎人心的取向,神的國就在你們心中(路十七21)。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革命!


文@何寶生

印度基督徒賤民起革命 爭取平等公民權

印度天主教、新教及正教教會正聯合策劃大型遊行,為賤民爭取平等公民權利。是次遊行將於3月10日在新德里進行,預計會有20,000人參與,主要為基督徒賤民。

「賤民」(Dalit)是指在印度社會中「被踐踏」及「不可接觸」的一群。他們在社會上受嚴重歧視,許多職業受到限制,沒有政治權利及經濟地位。印度約2,500萬名基督徒中,至少有一半是賤民出身。

印度法例限制賤民接受教育及參與政府工作的權利,因此這次遊行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爭取平等公民權利。發起單位宣言「我們有道德責任去對抗不公義。這將會是由印度基督徒賤民發起,有史以來其中一個最大的革命。」

印度全國有29個州政府,其中12個州政府贊成聯邦政府於福利及社會權利上平等對待不同宗教的公民。可是,聯邦政府擔心若給予基督徒賤民同等權利,將會導致大量印度教賤民改變信仰。

(來源: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2016年2月,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基督徒賤民能成功爭取同等公民權利

古巴撰寫世界公禱日崇拜禮文

全球逾170個國家參與的世界公禱日崇拜,今年將於3月5日舉行,本港亦於當日下午3時在九龍白布街11號聖公會諸聖座堂有崇拜聚會,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和世界公禱日(香港)籌委會主辦。今年的主題為「接待一個小孩就是接待我」,由陳謳明主教講道,而古巴負責撰寫是次崇拜的禮文。

 

古巴近來成為基督教新聞的焦點。今年2月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就是在古巴首都機場,與東正教全俄羅斯及莫斯科牧首基里爾有歷史性的會面。古巴禁制聖經自由出版40多年後,去年終於解除禁令,復興的盼望似乎不遠,然而教會遭受逼迫的情況卻沒停止。

 

國際無聲者之友消息指,古巴教會自本年年頭不斷遭到逼迫。位於東古巴的以馬內利教會(Emanuel Church),於2月5日被政府強行清拆,當中約200名領袖及會友被拘捕,其間受到暴力對待。另外,主任牧師Alain Toledano的個人住宅也被清拆。事實上,這不是古巴近日首宗教會被清拆事件。在1月8日,兩間分別位於Camaguey及Las Tunas省的教會也被清拆。Alain Toledano牧師表示,他以前的堂會於2007年亦被清拆,當時會友人數約700人。

 

(陳細細綜合報道)

 

 

二千信徒聯署 關注顧約瑟牧師事件

前杭州市基督教崇一堂主任顧約瑟牧師被免職一事,本港有50多名教會領袖發起聯署,表達對事件的憂心與關注。現時有逾二千人參與聯署。

該聯署聲明表示,有關事件相信是與浙江省強拆十架事件有關,因顧牧師曾向當局表達反對意見,認為做法嚴重破壞政教關係。自此之後,當局開始對崇一堂帳目作全面審查,認為有藉經濟罪行之名打壓異己之嫌。

今年1月29日,杭州市兩會及浙江省兩會發表通告,指顧牧師涉嫌挪用資金,故對他進行刑事偵查。聯署聲明,呼籲當局按公正司法程序,保障顧牧師及其代表律師基本權利。

顧牧師曾任杭州基督教協會會長、浙江省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自2005年出任杭州崇一堂主任牧師,該教堂是杭州市內最大的教堂。

 

 

聯合國發行同性戀及跨性別郵票

聯合國於2月4日發行了一套以「同性戀」和「跨性別」為主題的郵票,六枚郵票的主題包括:女同性戀者親吻、男同性戀者親吻、同性戀家庭(兩個同性戀者和幼童)、同性戀者「出櫃」、象徵變性的人形蝴蝶,以及表達普及化的一群不同性別的人。

不同組織正發起聯署,反對聯合國藉發行這套郵票向世界推動它的性議程。有批評指,聯合國單方面決定推動同性戀者及跨性別者的「性權」,冒犯了很多國家,亦抵觸了大多數成員國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法律。

是次郵票發行由聯合國人權事務辦公室的「自由及平等」項目所資助,此項目是聯合國全球性的公眾教育活動,積極提倡保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LGBT)的權利。

(2016年2月,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聯合國停止印製這批郵票

香港首次反墮胎40天守望行動

為維護未出生的生命,及向教會及大眾宣揚反墮胎的信息,「維護生命40天」首次在香港及亞洲區舉行。該運動於2月10日至3月20日這40天內,招聚基督徒、天主教徒及任何重視生命的人為墮胎問題守望。參加者通過禁食禱告,求神制止墮胎情況,並在墮胎中心門外和平守望,以及向社會大眾傳播正確的生命訊息。

 

運動已開展兩周,已經有十多間教會表示支持,並有約30名基督徒和天主教徒加入。行動發起人祖華安(Joe Woodard))每天早上8時至晚上8時,帶領參加者在灣仔修頓中心家庭計劃指導會門外安靜地進行守望。他們禁食禱告,並提供禱告默想資料給參加者閱讀。他們相信當信徒撕裂心腸禱告,加上禁食親近神,可以搖動神的手,醫治這片土地。

 

守望期間,他們不會叫口號,也不會阻礙任何人進入灣仔修頓中心。參加者需要簽署和平約章,承諾不以暴力的方式去回應墮胎問題。公開的靜默守望表達腹中胎兒的無聲呼喚。

 

2月20日,大會在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舉行分享會,與參加者分享外國的經驗。到目前為止,已有32個國家、607個社區參與過這個運動,共拯救了一萬多個胎兒的性命。本次運動聯同全球23國家、273城市一同進行。在會中,「喜樂生命」及「基督徒維護生命聯盟」分享香港的墮胎問題的嚴重性,並鼓勵教會參與回應。

 

「喜樂生命」的發言人分享近期有一些商業機構,雖然沒有宗教背景,卻願意運用他們的專業去提倡社會關注墮胎問題,這已經顯示神正在社會中作工。另一名參加者表示,數年前他們發現很難去推動社會去關注和回應墮胎問題,特別是當中涉及醫療、社會政策和法律的部分,在無可奈何下只好禱告仰望神。2012年,神奇蹟地讓當時每年提供數千宗墮胎手術的港中醫院結業。她相信這次40天的禱告,將同樣帶來超過人所能達到的突破。

 

(記者林暐皓報道)

波蘭教會呼籲信仰回歸猶太根源

二次大戰時,波蘭是最多猶太人葬身集中營的國家,幾十年來國民對歷史污點保持沈默,但奇妙的轉變開始發生,今年1月教會在華沙舉行遊行支持以色列,呼籲信仰回歸猶太根源。

1月10日,數百名來自波蘭各地的基督徒,到達華沙參與「支持以色列大巡遊」。事後主辦單位發現Facebook專頁和YouTube頻道被反猶言論洗版,但沒有被嚇阻,現正準備今年7月再次舉行支持以色列大遊行,將邀請以色列和德國的友好參與。

波蘭牧者Edward Ćwierz對Breaking Israel News表示,十年前沒聽聞有過這類的集會,他對波蘭基督徒與猶太人的關係改善有樂觀的看法。「過去的25年,我們見到很大的改變,尤其是福音派基督徒,他們的信仰正回歸猶太根源。這是一個過程,而效果明顯可見。」

Ćwierz相信神在重建以色列,為彌賽亞的再來作預備,而現今神給波蘭第二次機會與以色列並肩站立。

(2016年2月19日,王妍編譯報道)

 禱告:更多波蘭教會認識神對以色列子民的盟約

「新哭牆」迎合非正統派猶太人禱告需要

以色列政府決定設立新的哭牆,作為非正統派猶太人的禱告區域。

耶路撒冷舊城區的哭牆(Western Wall)是猶太教的重要聖地,長期由正統派拉比管治,保守的禱告規條,例如男女分隔,一直以來遭到改革派和思想開放的猶太人抨擊。為此,自1980年起,他們不斷爭取要用自己的形式在哭牆前禱告。經過多年的商議,以色列政府終允許這項要求,把聖殿山南面的部分牆壁劃分給非正統派猶太人作禱告之用。

新的哭牆名為「Azarat Yisrael」,位於聖殿山南邊山腳的考古公園內。政府亦將會在該處興建廣場,並設獨立入口,讓非正統派猶太人有屬於他們的禱告空間。

正統派猶太拉比當然對此決定十分不滿,但無奈妥協,形容這是邪惡程度較輕的選擇,若然爭執惡化,恐怕會破壞哭牆的聖潔。

(來源:Israel Today,2016年2月9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新的禱告區域成為猶太人蒙福的地方

惠頓前教授與校方達成和解 分道揚鑣

 

《USA Today》報道,較早前在社交網站表示「基督徒與穆斯林所信的是同一位神」之美國基督教學府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前歷史系教授Larycia Hawkins已與校方達成和解,同意離職,但雙方協議內容保密。

延伸閱讀:  主張「基督徒與穆斯林信同一位神」 美基督教大學教授被開除

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引述惠頓學院院長對Hawkins的教學工作和社區服務表示感謝,以及Hawkins對學院的讚賞。

 

Hawkins自去年12月發表有關言論後,已被校方安排休假。Hawkins表示她對自己的言論並無後悔,因她相信基督教與穆斯林都有同一根源,都是信同一位神。

LifeWay Research做了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的福音派信徒認為穆斯林與基督教所信的不是同一位神,但仍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相信兩個宗教所信的是同一位神。

(2016年2月9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面對後現代思潮的挑戰,基督教學校持守正確的神觀。

 

 

為香港求平安獻祭和行區祈禱

每年一次的初三教會大巡遊,今年是第三屆,過往人數約七八百人,今年參加巡遊人數超過千人,一切都是出於神的安排和計劃。

一如過往兩年,我們在半年前已向警方申請,起點定於旺角麥花臣場館,我們要預早訂場,亦花上不少費用(過去用長沙灣球場則不用花費),原意是希望在出發巡遊之先可以有四小時,獻上琴與爐新年敬拜讚美祭給我們的主。想不到,在出發前旺角發生了騷亂,促使及催化更多教會弟兄姊妹參加聚會和巡遊,哈利路亞!

在2016年2月8日晚上,旺角開始有騷亂,有些警察被參與騷亂的市民圍攻,事件到年初二天亮才平息。年初二早上,我正前往祈禱中心祈禱,行經旺角一些街道,滿目瘡痍,其中一條街道亂石橫飛,甚至有鋪地磚頭及交通路牌被掘起,有些地方及公物被人縱火燒焦,數條街道被封,許多警察仍在戒備。心想,大件事,後來才知道旺角事件。

那時,我正思考為何在我們的初三大巡遊前夕發生這樣的事,跟我們的聚會有何關係?警方封路戒備會不會影響翌日的大巡遊?心裡立時有了答案,這豈不更需要呼籲人一起為旺角、香港祈禱嗎?我們租用旺角麥花臣場館,豈不是為了所發生的事來聚集禱告嗎?

為了這負擔,我跟一班在過去數年同心推動香港復興的教牧聯絡,將原來的琴與爐敬拜讚美祭改為「為城市求平安」,並立即向眾教會、信徒作緊急呼籲,呼籲人來到城市的中心地帶認罪、禱告,尋求主的面。

年初三當日,打從10時許開始,我們有不住的敬拜和禱告,並邀得七山代表一起禱告。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我們認罪、禱告、獻上嘴唇的祭;第二,我們用聖餐與地立約,將旺角主權交給萬軍之耶和華我們的神;第三,我們用耶利哥式行區爭戰禱告,由旺角巡遊至尖沙咀鐘樓,每行經油尖旺各點,我們用角聲、歌聲和祈禱聲為各區發聲。

當天我們經歷了兩大神蹟。首先,當日早上,在警方勸告下,我們並不確定能否進行巡遊,但當眾教牧、信徒在麥花臣場館同心跪下認罪禱告,即得到警方協調,可以照原定路線進行,哈利路亞!其次就是天氣,早上曾有一場頗大的雨,但當我們開始獻祭時,天朗氣清。到出隊巡遊時,陽光不猛烈,也沒下雨,剛剛適合兩小時的巡遊,都是天父的眷顧。

在當天早上我們一群代禱者祈禱、讀經,領受了香港有押沙龍的靈,因他的反叛、僭越皇位、淫亂和刀劍,正是旺角的十足寫照;深信神是使用我們這次巡遊和獻祭的禱告,針對旺角所發生的事,並敗壞那惡者在旺角所播下的邪惡種子。阿們。

文◎石建華 新曙光教會主任牧師

2016全球領袖高峰會

「全球領袖高峰會」由美國芝加哥柳溪社區教會主任牧師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所發起。他深信唯有啟發、鼓勵和裝備基督徒領袖去建立有能力的教會,才可以贖回和醫治整個社會。今年第21屆的高峰會在接近900個城市舉行,並預計有26萬名領袖被激勵。香港的會議已於一月底在香港灣仔葡萄藤教會舉行,播放多位世界級講員的精彩演說及舉行本地論壇。

領袖在困難和失敗中誕生 真正的領導在於關愛別人

海波斯牧師在首晚的視像演講中分享「領袖的無形資產」。他指出除了一般關於領導力的方法和技巧,最有效率的領袖往往有一些無形特質是不易察覺。第一種無形資產是毅力,就是不間斷的熱情和忍耐。有毅力的人知道前進是艱難的,但卻有信心克服各種障礙。想培養毅力,必須讓自己經歷困難、挑戰極限,並下定決心要完成它。每次越過一個障礙,毅力就會提高;相反,毅力的敵人就是讓自己安舒。另一個提升毅力的方法是接受額外的任務,強迫自己展現毅力。
第二種無形資產是自我醒察,看到自己的童年經歷或價值觀對今天行動的影響。每個人都有盲點,這些都是自己所看不見的,但別人卻看得清楚。要發現盲點,必須請身邊的人給你坦誠的回應,指出你的問題。第三種無形資產是隨機應變,也就是高的學習力。海波斯牧師指出領袖常常要面對不知怎麼辦的情況,但學習力強的人會立即開始想解決辦法。可是,若要學懂隨機應變,就要處於困惑和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強迫自己屢敗屢戰,直到成功為止。因此,資深領袖可以分派下屬處理困難的問題,很快就可以發現誰的學習力高,並培養他成為接班人。
第四種無形資產是自我犧牲的愛。他引用大衛於(撒下23:15-17)的事跡,由他從前帶領四百名烏合之眾,到當時有三名勇士願意為他冒生命的危險,去說明自我犧牲的愛如何建立團隊。領袖要刻意去關心、服事、啟發所領導的人,並且提名為他們禱告。異象不是領導的核心,自我犧牲的愛才是。領袖若有所有的才能,「卻沒有愛」(林前13章),團隊就不會持久。你有真誠的關愛你所領導的人嗎?
最後一種資產,是找到個人和機構「真正看重的意義」,一個能持續激勵你去全力以赴的動力。 若只為模糊的意義或是別人的意義而活,人生就浪費了。當人找到「真正看重的意義」,毅力就會提升,也會著手處理自己的盲點,並且也會隨機應變和為身邊的人自我犧牲,因為那個意義太重要了。

Pixar工作室的鼓勵失敗文化
下一個環節是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的訪問。他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共同創辦人和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 (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總裁。首先,他指出人與人之間是通過「故事」來溝通的,好的故事能夠連繫人的情感,並影響世界。在說故事的過程中越有真實感,越容易觸動人。
他分享工作室中一個「智囊團」的運作,為他們的創作提出回饋。。這種客觀的對話文化防止他們的創作迷失方向。此外,他認為失敗不一定是負面的。人被教導: 失敗代表我們不夠聰明,應該受罰。可是,卡特姆認為失敗是必要的,能讓人學習。當一個群體建立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人更早更快失敗而不受罰,反而有助成長。他特別提到他接手迪士尼動畫的經歷︰一個機構只需要4小時去列出基本原則,但卻要4年去活出成為機構文化。

第二天早上由世界級管理學大師、暢銷作家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演講,挑戰參加者成為卓越的領袖。他首先指出,卓越的領袖都是非常謙卑的,但卻有緊定的意力。他能激勵他人為著一個偉大的使命,而不是領袖本身,全力付出,並產生一種崇高並持久的鬥心。領袖要為團隊注入一個偉大的使命,而不是透過權力、階級去強迫。他綜合多年的研究,發現領導力是「當人可以自由拒絕跟隨,卻仍然選擇跟隨」和「讓人想做必須要做的事的藝術」。
柯林斯說,卓越的領袖大多都是成長出來的,他們跟隨各自「大膽又艱難的目標」去強化他們的領導力。當中他們經歷失敗,卻視之為令他們更強的成長機會。因此,成功的另一面不是失敗,而是成長。同時,領袖要在團隊建立一種「幫助別人成功,才算成功」的文化。以上使命、成長及共同成功就能創造有意義的人生。每個人都需要尋找他熱切心愛的目標,他為此而生的原因及維生辦法,而這三個領域的交匯點將成為個人的力量泉源,那份不能熄滅的熱情令人不會放棄。柯林斯分享,當我們不把人生是看成一局牌,而是很多局牌,就不會輕易放棄。
他又指出,沒有卓越的基層團隊,就沒有卓越的領袖。他們不是關注自己的職業發展,而是關注他們負責的團隊,使他們成為勁旅。有這種以人為先的領袖,下屬就不會讓領袖和團隊失敗。柯林斯在結尾時問︰「人生的重點在於人。領袖要如何讓別人的生命,因你而更好?」

接下來是麗茲‧懷斯曼(Liz Wiseman)談及「新手智慧」,說明學習比經驗重要。她是一位策略執行和領導力顧問,也出版暢銷書。她先邀請參加者回憶大家還是新手的日子,是不斷的學習讓大家支撐過那一段時間。雖然經驗有許多好處,但缺乏經驗卻迫使人加快腳步。
新手的狀態帶來以下益處︰由於新手本身沒有想法,這迫使他們會向外求助。新手通常步步為營,卻會隨時尋求回饋意見。新手因為不知道挑戰有多艱難,反而會更願意嘗試。新手辦事效率高,因為他們拼命想學習。新手能夠見機行事,隨機應變。這些新手的心態能夠為團隊帶來許多的益處。
懷斯曼又用一條橡膠圈去演示領袖如何鼓勵「新手」。當橡膠圈拉得很緊,挑戰難度太大,別人容易放棄。相反如果橡膠圈不緊,沒有挑戰性,也不能激發「新手」進步。當拉扯的力量適當,那個人就會變回一個「新手」,努力求變。然而,到了這個時候,如果對方在掙扎,領袖要去幫助他;相反如果他已經駕輕就熟,領袖要預備給他另一個挑戰。這種安逸與過量的平衡要小心把握。
然而作為一個有經驗的人,如果再次成為「新手」,懷斯曼有以下建議︰當一切順利的時候,丟掉舊的方式;當你知道所有的答案,嘗試問新的問題;當別人說你已經很好,要承認自己還有許多不知道;當工作開始沉悶,是時候和新人合作。成長停滯的跡象都是在一切順利的時候出現,這時要尋回「新手」的心態,找回動力。當人落在什麼都不知道又困乏的光境,也是尋求神的最佳時機。

(記者林暐皓報道)

韓國回家聚集:拆毀圍牆 打破孤兒的靈

一直以來,韓國教會不論在會眾及派出的宣教士數目上,都是亞洲的領頭者。在今次韓國聚集中,韓國牧者不諱道出其成功背後的生命枯竭,分享如何被神破碎,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挪去孤兒的靈。

繼去年10月德國全球聚集後,韓國回家聚集剛於1月19日至22日在南韓斧山舉行,來自列國的家人專程前往與韓國站立,將合一的祝福帶進韓國,再一次見證神在末後的日子使多代復和,重建基督裡的大家庭,就是天國的軍隊。聚集首晚,戴冕恩牧師即指出,合一的基督肢體就是神的聖殿,而分裂的國度將不能站立。如果教會不順服,神的工作就會停下來,但在祂所定日子滿足的時候,人們願意跟隨的心就會突然被興起。神能成就不可能的事,因為祂就是以話語創造萬有的。我們不要只望著自己及教會的境況,而是要仰望神的話。

在破碎中重建

日本家人為韓國帶來見證,闡述神如何在日本成就不可能的事。從2014年在沖繩舉行首次回家聚集至今約兩年間,神透過這列國大家庭,把日本「孤兒的靈」踢走,並在日本彰顯了三大神蹟﹕第一,日本從詛咒之中被釋放出來,日本家人為他們敬拜天王,以及曾逼迫韓國教會認罪,偶像的權勢被粉碎了;第二,日本教會之間的牆被拆下來,不同宗派包括五旬宗、福音派的牧者彼此相愛;第三,日本能參與在神國末後的軍隊中,將復興由東方帶到西方。「這一切在兩年前都是不可能的﹗」

一名韓國牧者隨後分享「孤兒的靈」如何影響韓國教會,指權威性人格一直在韓國人的信念中根深柢固,兒子們在父親面前總是不能站立,而教會愈是努力作工,弟兄姊妹的家庭就愈破碎,無論牧者本身或是會眾的心都變得剛硬。牧者總高高在上,跟會眾保持距離,認為若是太過透明,就會帶來傷害。「這其實是撒旦的謊言﹗」在參與回家聚集後,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對孩子及會眾所做的一切都是錯的,於是在神面前悔改,放下一向持守的信念,嘗試以妻子及孩子們的角度去想,甚至因此而痛哭流淚。後來,他更在教會周年慶典上向會眾認罪,請他們原諒自己以往沒有真誠地愛他們。其間一名年長姊妹被聖靈充滿,激動地說出從神而來的話﹕「我等了這一天30年了﹗」自此之後,牧者每天都破碎自己,教會的屬靈氣氛都轉化過來。

兩代復和 廢棄「孤兒的靈」

有韓國女牧者稱,看見神要將新的角色交給新一代領袖,故此自己的心亦開始牽掛著這些年青人。「我想要成為一位神喜悅的母親﹗」她認為,母親要保護孩子,最厲害的武器就是帶淚的祈禱,因為孩子們最安全就是停留在神的同在中。韓國教會年青一代的領袖接著亦上台分享,表示明白牧者們的成長背景對他們的影響,而在他們的屬靈覆蓋下,不會再感到害怕。「原來最佳的避難所,就是在母腹之中。在那裡,所有傷害都可以被醫治﹗」年青人同心宣告,無論他們犯了什麼錯,也會相信父母仍然疼愛他們。

台灣父老周神助稱,從前他到韓國考察,被其教會的增長速度所震驚,但同時留意到韓國教會之間存在爭勝的氣氛,每間教會都渴望成為「第一」。他承認自己以往亦曾只著眼教會的成功,後來卻從想「做第一」到渴望整個台灣的教會「成為一」。他指出,孤兒心態往往不止存在於年青一代,老一輩同樣受它影響,因為「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現」。神為他去除「孤兒的靈」,並跟他分享策略,指示他要尊榮台灣的「長子」,就是一向被視為弱勢的原住民。過去十年,台灣教會經歷合一,人數增長竟比以往140年都多﹗

從德國而來的恩膏

聚集上的每次敬拜,家人們都更加投入、熱烈。直至第三天下午,台下家人排成隊伍,彼此牽手跳舞,許多領袖、孩子們都上台與舞蹈隊共舞。當中國家人打鼓的時候,有人看見異象,就是韓國像個嬰兒般誕生,象徵耶穌的主權已建立在韓國。有台灣原住民領袖分享她的異象,表示看見成千上萬的天使已預備好,特別是代表德國的天使,要將慕尼黑聚集的恩膏帶來韓國,而天使們更宣告﹕「天上已預備好了,地上預備好了嗎?」

遠道從德國而來的家人隨後上台,宣告要把西德、東德再次統一的恩膏帶來韓國,並送上象徵這恩典的金色種子。他們相信,東、西德的統一全是神的恩典,並不是人做了些什麼。仇敵在德國及韓國做了同樣的事,但神卻有能力拆毀那牆。作為「為父的」國家,德國會為北韓祈禱,叫阻隔韓國的牆都拆下來。今次他們來到斧山,正是聽到神清晰的吩咐,要來見證祂在韓國的工作。全場家人於是發出勝利的呼喊,宣告這一切都要成就。當晚,列國領袖在台上把混和了的鹽沾在舌頭上,表示願意立約在基督裡成為家人,不再被孤兒與分離的心態影響。韓國在新季節中,也要行在神的計劃之中。家人們又同心領受聖餐,表明這家正是基督的身體。

基督身體將要顯現

聚集最後一天,當敬拜進到深處之時,眾家人竭力呼喊,宣告2016年不止是南韓、北韓要被震動,且神正在準備基督的新婦。大會又邀請來自越南的家人站台,接受韓國家人為60、70年代戰事道歉。原來當年韓軍殺害越南人,造成不少傷痛。當下在場韓國人都跪下來,向越南家人認罪。越南家人接受他們的道歉,並宣告一切詛咒都要被折斷,而韓國亦不需再為此承擔恥辱。

神的主權被彰顯,而有祂同在的大家庭,就是一支強大的軍隊。戴冕恩稱,現已不是東方肢體要興起西方的時候,而是一同興起、聯結的時候。基督的身體將要顯現,祂所建立的大家庭將無所懼怕,基至要攻入仇敵的營地。「時間已經不多,我們要聯合起來。」因此,今年11月將會再次在以色列舉行列國的聚集。

(記者陳淑安報道)

ISIS暴行應驗啟示錄 聚焦耶穌 為受困者祈禱

T283 01 isislogog

去年十一月發生的巴黎恐擊震驚全球,伊斯蘭國(ISIS)及恐怖襲擊頓時成為國際焦點。我們每天從新聞及網路接收這些殘暴的新聞後,除了感到痛心和難過外,又可以如何面對?

影音使團於1月23及24日舉辦兩場 「中東亂局!誰主明天?生命反思大會」,由吳宗文牧師主講,從聖經及歷史角度探討相關問題,並由以勒基金總幹事陳歐陽桂芬女士分享代禱的方向及帶領祈禱。

啟示錄第5印呈現

T283 01 ISIS Photo 1吳宗文談到伊斯蘭國擁有多年歷史,但從正式宣布「立國」至今不足2年,卻已成功引起全球關注。伊斯蘭國的殘暴程度為歷史罕見,有報道指就連阿爾蓋達也因此而跟他們劃清界線。

他表示,伊斯蘭國的興起與末世有關。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及啟示錄所說的獸,代表敵基督的出現,有解經家指這是暫時存在的情況,也就是指伊斯蘭國的出現。他又解釋,今天由於影片資訊的發達,啟示錄二十章4節所指的第5印已在世人眼前呈現:「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英文聖經的用字是「beheaded」(斬首),正好與伊斯蘭國把基督徒斬首的事件非常吻合。但信徒需以信心面對,因為接下來的第6印是羔羊的憤怒,基督耶穌因着殉道者、受苦者而發出憤怒,前所未見的災禍和混亂將會出現。

在9‧11恐襲後的一個祈禱會上,主席的一句話令吳宗文印象難忘:「今天我們在這裡証明了一件事,就是愛比仇恨更有力量。」信徒可以支持相關宣教事工,或在安全情況下參與短宣,並當以儆醒禱告的心,為困苦者禱告守望,留心觀看歷史的發展,以信心等候神的作為。他指出,昔日有絲綢之路,今天則有一帶一路,神在中國與中東必有其心意。今天的猶太人仍等待他們的彌賽亞,穆斯林仍等待他們的未後聖者,若福音要重返耶路撒冷,華人可成為福音使者的角色,為福音鋪平道路。

禱告焦點是耶穌而非仇敵

T283 01 ISIS Photo 2陳歐陽桂芬鼓勵會眾,在接收殘暴的新聞後,若把焦點放在艱難上,便看不到耶穌,我們要學習以簡單的祈禱,邀請並相信耶穌將會介入事情,「聖靈叫世人(包括非信徒)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我們不懂如何為困境中的人祈禱時,聖靈卻可以叫人認識神。」她教導會眾以「數手指」來控制內心的負面感覺,就是以5隻手指為限,當消極的說話跑出來時,讓自己數着手指只說4句,到第5句必須回歸神那裡,提醒自己以正面的、神的話語來祈禱。

她從四個方面帶領會眾代禱,首先是祈求耶穌就近恐襲的受害者,讓困境中的人看到神的盼望。為無辜被殺和受辱的信徒祈禱時,可祈求主親自就近這群陷於困苦中的信徒,又求聖靈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給他們。她以詩篇十章作禱讀宣告,「惡人為何輕慢神,心裡說:你必不追究?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為要以手施行報應……為要給孤兒和受欺壓的人伸冤,使強橫的人不再威嚇他們。」第二,她帶領會眾為殉道者家屬禱告,以十字架上的犧牲作為禱告的重心,求主安慰、醫治並堅固家屬的心,又求主興起中東基督徒為殉道者家屬代禱。耶穌不是受害者,乃是得勝者,因為祂內心沒有仇恨或灰心,只有平安和信心。

第三,為中東的教會代禱,祈求教會把焦點集中在神的話語上,而並非被環境所掌控。她帶領會眾為教會爭戰,宣告敵基督的靈要離開中東眾教會,求神把箭射出,使仇敵四散,求神伸手把中東眾教會從大水中拉上來。第四,為全球響起「救命之聲」而代禱。經濟動盪、世紀病毒及恐怖主義等等的問題,好像遇難的人發出的救命呼聲,信徒當祈求主伸出施恩的手來幫助。同樣地,每逢看到負面新聞時,我們可隨時隨地用簡單的一句話來祈禱,宣告耶穌的能力介入問題,而並非只關注仇敵的工作。

(記者陶恩然報道)

T283 01 ISIS Photo3
曾探訪伊拉克難民營的Yvette博士(中)及其女兒Jacqueline(左)出席聚會分享探訪難民營的經歷,會眾一起舉手為他們祈禱。

(相關訪問可參看本報第276期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