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VOL03(四) 從事工到安息之所

關於安息的地方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

自從有伊甸園之後,神一直想在人間尋找安息的地方,一個與人相交之地。曠野的會幕和所羅門的聖殿都是神偉大計劃的影兒,至高的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房屋,而是住在活石所建成的殿宇,靠基督聯絡得合適。(弗2:19-22)哈該曾對這個「後來」的殿──耶穌基督的教會發出預言,他說這個殿的榮耀必大過所羅門的殿的榮耀(該2:9)。

關於香港如何為神預備安息之所,馬指出,現在香港進入一個新的季節,香港這個家要建立真關係——真兒子與父母的關係。唯有這個彼此信任和對齊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在上面建築神要我們建築的偉大工程。

第一,建立真誠關係,不一定透過聚會建立,也可透過生活。在香港,這樣反而是最難的,我們參與3個小時的聚會,可能比較容易,但是一起生活,其實比較困難。第二,一個家儘量不要有這麼多的牆將彼此分開。我們每個領袖都帶著一群年輕人,但我們組成一個家,所有人都是一起同行,這些圍牆需要拿走。第三,動機要回到最單純,就是為神預備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一同尋求神,看看如何預備自己去達成這個心願。因著我們這樣尋求,神會不斷降下新的啟示。我們預備好,神就會揭開面紗,我們就會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做。第四,亞洲發展得很快,在過去的日子,神很大使用華人,我們經歷了這麼多艱難的事情和震動,我覺得在未來數年,神給我們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讓我們與亞洲其他國家同行,支持他們,我們就會更深發現香港的身分,以及再次建立彼此間的緊密結連。

 

 

【國度觀點】VOL03(三) 從真兒子,到真父親

在回家這個旅程,馬一直與戴冕恩走得很近,但馬認為他們不過是弟兄和好友,而馬承諾與戴冕恩同行,幫助他達成他從神領受的異象,如同大衛的勇士一樣。

「我對戴爸的承諾,就是我會盡我的力量去幫助他,例如7次香港回家,10次國內同行。當2019年完成第7次香港回家聚集,我認為神給我的天國任務,對戴爸的承諾已經完成了。但對於香港的這個家,卻是另外一件事,需要我的心去擁抱和明白。」

「我不覺得有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例如舉辦了香港回家後,有一群弟兄姊妹組成香港這個家,那麼我就應該做父親的角色,與他們同行,很多人期望我自然有這個角色。但我知道,如果心未轉向,只是因著別人的期望,我很難站在這個位置。我的心有一部分是冰凍的,直到去年從溫哥華回來後,我的心開始解凍,我首先認出戴冕恩是爸爸。當我做真兒子的時候,我又可以做真爸爸了,這是對我來說一個很特別的經歷。」

為了此次韓國回家,我們香港舉行了一次預備會,其實一直以來我很少參加港家的聚集,但是這次我很想有這樣的聚會。當我去到現場,很多年青人走過來對我說,看到你出現我很感動。年青人這樣說,我也很感動,這就是心的改變,現在我來,不是因為別人的期望。一直以來我沒有站在位置上,現在我覺得這些都是神給香港的屬靈兒女,我們不可以任由他們流散,應該要成家,我發現我也可以是其中一個爸爸。

馬又分享,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要下一代完成我們完成不了的夢想,而是與下一代釐清他們的夢想是否來自神。如果是來自神,就應該給予他們極大的自由,以及幫助他們完成神在他們生命的夢想。

 

 

【國度觀點】VOL03(二)馬健明牧師:「真兒子是一個心的狀態」

2023年2月,因著馬健明牧師在韓國回家聚集中曾分享他的生命轉變,在接受本報專訪中,他指出,真兒子是一個心的狀態,不是外表、行為、稱呼和位置的表達。在路加福音15章中,大兒子雖然常常與父親一起,但他不是真兒子,因為他不明白爸爸的心;小兒子離開爸爸,浪費資財,當他去到一個絕境,他想起爸爸,覺醒自己是兒子,然後回到爸爸那裡。因此不是距離遠或近的問題,而是心的狀態的轉變。真兒子明白爸爸的心,然後選擇與他對齊,好像以利亞和以利沙一樣。為何這麼多人與爸爸的關係不好,也是選擇的問題,當他更加體會爸爸的心,然後選擇去擁抱和接納他,愛他,這就是真兒子。

「對我來說,一直以來,我不是很懂如何做兒子,因為我是孤兒。我不會叫戴冕恩和趙仲權為爸爸,不是因為他們不是,而是我的心未預備好,我未覺醒,直到我被醫治。」

去年馬在溫哥華逗留了半年,本來溫哥華是他不想回去的地方,因為12年前,他在溫哥華時,是與教會關係最惡劣,衝突最大的時候,也是他的姐姐離開的時候。「但這一次,我被趙爸的家醫治了,不再是在聚會中認識他們,教會的弟兄姊妹很欣賞我們過去的付出,主動去尊榮和愛我們。趙爸趙媽當我們是兒女,為我們做飯,過年還給我們大利是,這就是做家人。」當馬的心被醫治,他再看家人同行,就很不一樣,他指出,這不是香港的家的問題,而是他的心是否預備好的問題。

我的改變是一個覺醒,當時我在韓國聚集的台上並沒有計劃叫戴冕恩為爸爸,但當我的心改變,口講什麼不是最重要,所以很自然地在聖靈的帶領之下,我公開稱呼他為爸爸。

 

 

【國度觀點】VOL03(一)馬健明牧師——回家旅程中的生命轉變

在2023韓國回家聚會中,香港馬健明牧師分享了回家同行22年的心路歷程,以及近期他的心的回轉,領受真兒子的身分。過去10多年,香港一共舉辦了7次回家聚集,馬笑說,回家聚集是一個為資深牧師帶來「麻煩」的運動。他在一間福音派教會牧會許多年,教會發展不錯,正在不斷增長,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直到22年前,馬認識了戴冕恩(David Demian),他的生命經歷了很大的翻轉。

戴冕恩帶我們參與聚會,但是沒有講員,沒有筆記。我問他,有什麼指引可以跟著去做嗎?他說沒有,我們會分辨聖靈所做的事情。我在這方面一無所知,我的教會不會講聖靈,祂只會透過聖經說話。有一晚,當我送戴冕恩去機場,等待登機的時間,我們去喝咖啡,他看著我的眼睛說:「主對你很生氣。」我不想神對我生氣,我想逃走,不想站在神要我站的位置。那晚以後,因為害怕,我說好,去吧。但我心裡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聚集,我都覺得非常沒有效率,不斷敬拜,跳舞,做先知性行動,有什麼用?但經歷了20多年的旅程,我現在可以說,有極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神使用回家的聚集,幾乎打開每個國家的門。回家核心價值就是對聖靈的完全順服。很多次,戴冕恩問我,你有什麼分辨。聖靈跟你說什麼?我是福音派牧師,我很少聽到聖靈的聲音。他不斷問我,一年、兩年、五年。我都說沒有。他還是不斷問我。後來我就明白了,他在門訓我,所有的分辨時間,都是訓練時間,所有的聚集,都是門訓時間。神使用他去門訓列國,為神預備一個安息之所。之前我不明白,但是我的心很渴望,我不單渴望復興,而是神停留不再離開。我在回家旅程中學習到很多,這是心的旅程,神轉化我的心,從實心變肉心。我哭了很多次,因為我遇見耶穌,聽到聖靈在我耳邊說話。我過去懂的理論都不能滿足我,但是神的親密能滿足我心,與列國家人連結能滿足我的心。當我的心回轉,與戴冕恩和趙仲權對齊,我們能夠繼承他們從神領受的產業,並且傳給下一代。

許多年前,我遇見戴冕恩,我以為他是天使,因為我不明白他說什麼,他看起來很純潔,後來我發現他有妻子和兒女,他與我一樣有弱點,我覺得他是我的弟兄。直到最近,我發現他不是我的弟兄,他是我的父親。我才明白,如果沒有他,我不會成為現在的我,我可能還是福音派的牧師,有很好的教會,但永不會遇到這麼好的列國家人,以及滿足天父的心,為神預備安息之所。如果你讓我再次選擇,我會說,希望能夠更早遇見他們,能夠更早開始這個旅程。

 

 

【國度觀點】喚出香港真兒子

韓國回家突破世代圍牆

「2023韓國回家聚集」於2月14-16日在首爾舉行,香港有近100人出席,連同其他地區華人代表,與南北韓一同站立。聚集中,神與韓國再次立訂婚盟,韓國要成為基督的新婦,與神對齊成為一。神亦在韓國不同世代中打破圍牆,成就合一。韓國文化中有強烈的階級觀念,以致年青人無法自由表達自己,勇敢追隨神。韓國牧者主動認罪悔改,願意敞開心與年青世代同行,下一代亦表示,不再躲藏在父母背後,而是與為父為母的站立,並且承諾絕不會離開他們,直到末了。他們一同宣告,韓國的家在聖靈裡重生成為一。

韓國牧者與兒子兩代台上牽手站立

得著真兒子的身分

在聚會中,香港馬健明牧師分享了回家同行22年的心路歷程,以及近期他的心的回轉,領受真兒子的身分。過去10多年,香港一共舉辦了7次回家聚集,馬笑說,回家聚集是一個為資深牧師帶來「麻煩」的運動。他在一間福音派教會牧會許多年,教會發展不錯,正在不斷增長,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直到22年前,馬認識了戴冕恩(David Demian),他的生命經歷了很大的翻轉。

戴冕恩帶我們參與聚會,但是沒有講員,沒有筆記。我問他,有什麼指引可以跟著去做嗎?他說沒有,我們會分辨聖靈所做的事情。我在這方面一無所知,我的教會不會講聖靈,祂只會透過聖經說話。有一晚,當我送戴冕恩去機場,等待登機的時間,我們去喝咖啡,他看著我的眼睛說:「主對你很生氣。」我不想神對我生氣,我想逃走,不想站在神要我站的位置。那晚以後,因為害怕,我說好,去吧。但我心裡有很多問題,所有的聚集,我都覺得非常沒有效率,不斷敬拜,跳舞,做先知性行動,有什麼用?但經歷了20多年的旅程,我現在可以說,有極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神使用回家的聚集,幾乎打開每個國家的門。回家核心價值就是對聖靈的完全順服。很多次,戴冕恩問我,你有什麼分辨。聖靈跟你說什麼?我是福音派牧師,我很少聽到聖靈的聲音。他不斷問我,一年、兩年、五年。我都說沒有。他還是不斷問我。後來我就明白了,他在門訓我,所有的分辨時間,都是訓練時間,所有的聚集,都是門訓時間。神使用他去門訓列國,為神預備一個安息之所。之前我不明白,但是我的心很渴望,我不單渴望復興,而是神停留不再離開。我在回家旅程中學習到很多,這是心的旅程,神轉化我的心,從石心變肉心。我哭了很多次,因為我遇見耶穌,聽到聖靈在我耳邊說話。我過去懂的理論都不能滿足我,但是神的親密能滿足我心,與列國家人連結能滿足我的心。當我的心回轉,與戴冕恩和趙仲權對齊,我們能夠繼承他們從神領受的產業,並且傳給下一代。

韓國回家聚集上馬牧師與列國父老互相尊榮
許多年前,我遇見戴冕恩,我以為他是天使,因為我不明白他說什麼,他看起來很純潔,後來我發現他有妻子和兒女,他與我一樣有弱點,我覺得他是我的弟兄。直到最近,我發現他不是我的弟兄,他是我的父親。我才明白,如果沒有他,我不會成為現在的我,我可能還是福音派的牧師,有很好的教會,但永不會遇到這麼好的列國家人,以及滿足天父的心,為神預備安息之所。如果你讓我再次選擇,我會說,希望能夠更早遇見他們,能夠更早開始這個旅程。

從牧師到兒子

馬健明牧師在受訪中分享,真兒子是一個心的狀態,不是外表、行為、稱呼和位置的表達。在路加福音15章中,大兒子雖然常常與父親一起,但他不是真兒子,因為他不明白爸爸的心;小兒子離開爸爸,浪費資財,當他去到一個絕境,他想起爸爸,覺醒自己是兒子,然後回到爸爸那裡。因此不是距離遠或近的問題,而是心的狀態的轉變。真兒子明白爸爸的心,然後選擇與他對齊,好像以利亞和以利沙一樣。為何這麼多人與爸爸的關係不好,也是選擇的問題,當他更加體會爸爸的心,然後選擇去擁抱和接納他,愛他,這就是真兒子。

「對我來說,一直以來,我不是很懂如何做兒子,因為我是孤兒。我不會叫戴冕恩和趙仲權為爸爸,不是因為他們不是,而是我的心未預備好,我未覺醒,直到我被醫治。」

去年馬在溫哥華逗留了半年,本來溫哥華是他不想回去的地方,因為12年前,他在溫哥華時,是與教會關係最惡劣,衝突最大的時候,也是他的姐姐離開的時候。「但這一次,我被趙爸的家醫治了,不再是在聚會中認識他們,教會的弟兄姊妹很欣賞我們過去的付出,主動去尊榮和愛我們。趙爸趙媽當我們是兒女,為我們做飯,過年還給我們大利是,這就是做家人。」當馬的心被醫治,他再看家人同行,就很不一樣,他指出,這不是香港的家的問題,而是他的心是否預備好的問題。

我的改變是一個覺醒,當時我在韓國聚集的台上並沒有計劃叫戴冕恩為爸爸,但當我的心改變,口講什麼不是最重要,所以很自然地在聖靈的帶領之下,我公開稱呼他為爸爸。

擁抱下一代,成為父親

香港馬健明牧師

在回家這個旅程,馬一直與戴冕恩走得很近,但馬認為他們不過是弟兄和好友,而馬承諾與戴冕恩同行,幫助他達成他從神領受的異象,如同大衛的勇士一樣。

「我對戴爸的承諾,就是我會盡我的力量去幫助他,例如7次香港回家,10次國內同行。當2019年完成第7次香港回家聚集,我認為神給我的天國任務,對戴爸的承諾已經完成了。但對於香港的這個家,卻是另外一件事,需要我的心去擁抱和明白。」

「我不覺得有些東西是理所當然的,例如舉辦了香港回家後,有一群弟兄姊妹組成香港這個家,那麼我就應該做父親的角色,與他們同行,很多人期望我自然有這個角色。但我知道,如果心未轉向,只是因著別人的期望,我很難站在這個位置。我的心有一部分是冰凍的,直到去年從溫哥華回來後,我的心開始解凍,我首先認出戴冕恩是爸爸。當我做真兒子的時候,我又可以做真爸爸了,這是對我來說一個很特別的經歷。」

為了此次韓國回家,我們香港舉行了一次預備會,其實一直以來我很少參加港家的聚集,但是這次我很想有這樣的聚會。當我去到現場,很多年青人走過來對我說,看到你出現我很感動。年青人這樣說,我也很感動,這就是心的改變,現在我來,不是因為別人的期望。一直以來我沒有站在位置上,現在我覺得這些都是神給香港的屬靈兒女,我們不可以任由他們流散,應該要成家,我發現我也可以是其中一個爸爸。

馬又分享,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要下一代完成我們完成不了的夢想,而是與下一代釐清他們的夢想是否來自神。如果是來自神,就應該給予他們極大的自由,以及幫助他們完成神在他們生命的夢想。

 

從事工到安息之所

關於安息的地方

「耶和華如此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

自從有伊甸園之後,神一直想在人間尋找安息的地方,一個與人相交之地。曠野的會幕和所羅門的聖殿都是神偉大計劃的影兒,至高的神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房屋,而是住在活石所建成的殿宇,靠基督聯絡得合適。(弗2:19-22)哈該曾對這個「後來」的殿──耶穌基督的教會發出預言,他說這個殿的榮耀必大過所羅門的殿的榮耀(該2:9)。


關於香港如何為神預備安息之所,馬指出,現在香港進入一個新的季節,香港這個家要建立真關係——真兒子與父母的關係。唯有這個彼此信任和對齊的關係,能夠幫助我們在上面建築神要我們建築的偉大工程。

第一,建立真誠關係,不一定透過聚會建立,也可透過生活。在香港,這樣反而是最難的,我們參與3個小時的聚會,可能比較容易,但是一起生活,其實比較困難。第二,一個家儘量不要有這麼多的牆將彼此分開。我們每個領袖都帶著一群年輕人,但我們組成一個家,所有人都是一起同行,這些圍牆需要拿走。第三,動機要回到最單純,就是為神預備一個安息的地方。我們一同尋求神,看看如何預備自己去達成這個心願。因著我們這樣尋求,神會不斷降下新的啟示。我們預備好,神就會揭開面紗,我們就會知道下一步應該如何做。第四,亞洲發展得很快,在過去的日子,神很大使用華人,我們經歷了這麼多艱難的事情和震動,我覺得在未來數年,神給我們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讓我們與亞洲其他國家同行,支持他們,我們就會更深發現香港的身分,以及再次建立彼此間的緊密結連。

 

(撰文:莫嵐)

 

 

【國度觀點】退而不休的終生事奉

年長一代的華人吃苦耐勞,工作認真勤勉,這種工作文化在華人教會中亦是一大特色,許多牧者辛勤牧會多年,直到臨近退休,才會考慮尋找合適的接棒人。許多牧者進入退休階段後,因為過去的身分建立在牧會的職事上,退休後對身分的定位感到迷失和恐懼。香港教會應該如何看待牧者退休後的角色轉變?退而不休的觀念又應該如何在基督身體中運作?2022年踏入40週年的錫安教會,在數年前也順利完成主任牧師的交棒,今期國度觀點專訪了創辦牧師趙仲權,談及有關屬靈領袖如何扶助下一代接棒,以及終生事奉,多代同行的關鍵。

(撰文:莫嵐)

香港牧者領袖在任現況

根據教新2019年香港教會普查結果,全港華語堂會共1305間,當中有148間堂會沒有堂主任,有217間表示其堂主任是60歲以上。另外有307間表示其堂主任已有退休的計劃。

根據政府統計處8月11日公布最新本港人口統計,在移民潮下,本港淨遷移數字自2019年底起錄得負數,離港人數持續上升。2021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的離港人次再創高峰,錄得1997年有紀錄以來最高離港人次,達11.3萬。教新總幹事梁國全傳道指出,移民潮影響了教會原訂的領袖傳承計劃,有教會堂主任和接棒者均選擇離港,最後催化堂會興起第二線領袖,他鼓勵教會要支持年輕同工或女教牧擔任要職。

根據以上數字推測,未來數年,在全港1,305間教會中,將有40%的教會面臨交棒考慮,同時有11%的教會需要尋找合適的牧者領袖。如何選擇和興起合適的接棒人,將是香港教會未來的一大重要議題與挑戰。

聖經中關於服事人員供職的論述

對於利未人的服事原則和職能,聖經中並沒有提到退休的概念,而是按照工作要求,體力和經驗,轉換不同的服事崗位。

民數記8章23-26節,「從二十五歲以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到了五十歲要停工退任,不再辦事,只要在會幕裡,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不再辦事了。」

利未人滿五十歲後,便要停止處理與會幕有關的體力勞動,退下來的利未人仍然擁有參與社群的角色,並且可以留在會幕幫助新一代的利未人,承擔看守會幕的工作。

聖經中亦指出,長者生命中所累積的智慧能夠扶持和幫助下一代興起。長者能夠站立在不同位置,以不同方式繼續服事神國,年長的世代有使命,亦有能力去傳承下一代,使神國的工作能夠延續和擴張。

詩篇71篇18節:「神啊,我到年老發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 


華人牧長扶助新生代接棒

被神膏立和認出

Caleb牧師

大約5、6年前,趙仲權牧師正式將錫安教會主任牧師的職分交給兒子趙士敬(Caleb)牧師,以及屬靈下一代張適慧(Rebecca)牧師接任。

關於教會交棒的過程,趙仲權指出,神已經預備了教會,在祂所設立的時間裡,認出這些被選召的人。因此,他們首先被神任命,而不是被人按立的。當時整間教會分別出3天來禁食禱告,然後有三位先知向即將接棒的牧者發預言,教會亦有一個長老團向他們釋放屬靈的祝福,然後由大家認可的使徒戴冕恩牧師啟動按立禮。「因為教會建立在使徒性和預言的根基之上,先知和使徒為將來的季節按立領袖,然後我看見神的恩膏臨到他們。因此,別人不只是認出Caleb和Rebecca是我們的兒女,而是神在這時刻揀選和按立的牧者。在他們周圍的所有人都認出他們。這些都是被膏立的特質。」

「交棒不是時刻,而是一個旅程;交棒不是儀式,而是一個生活方式;交棒不是選擇,而是末世神必然的心意;交棒不是交棒,是一起同跑。」

尊榮神所設立的權柄

交棒成就後,教會父老亦尊榮接棒的下一代在地方教會帶領的角色。戴冕恩牧師亦說,雖然他在列國中有服事,但是在地方教會中,他尊榮Caleb和Rebecca帶領的角色,也祝福他們承接一切過去父老所擁有的。「不是因為他們是教會領袖的兒女,而是在靈裡認出,他們是有這一份。」

在Caleb還小的時候,神就跟趙仲權牧師的太太May說,你在撫養將來的神國將領。May常常在外面如此介紹Caleb:「這是我的牧師,他不只是我兒子。」她現在最喜歡的牧師就是自己的兒子Caleb,她不但自己會用心去聽Caleb的講道,還會向其他人推介他的講道。

曉林牧師

錫安教會曉林牧師說:「媽媽May從內心深處欣賞自己的下一代,這是很多父母不一定有的胸懷。」曉林也坦言,在教會交棒的初期,她亦經歷生命的轉化,以致能夠順服神在教會設立的權柄,同時看到父老對下一代的尊榮。「我跟上一代比較熟,交棒以後,我還是習慣去找趙爸。『爸爸,這件事情我有這個想法。』他說:『不,現在你去問Caleb牧師。』」

「趙仲權牧師沒有越過已經設立的權柄,但是我不習慣,我還要禱告連結。這迫使我必須攻破自己對Caleb的不熟悉,必須認出他是我的牧師。本來我服他是因為他是牧師的兒子,但現在他是我的牧師。這是我裡面的轉化,而這個轉化需要長輩的榜樣,當他這麼謙卑去服事下一代,我就要問我自己,我的牧師到底是誰。」


終生事奉  永不言退

趙仲權牧師交棒後,亦進入新層次的服侍,成為列國的父親

兩代同行 彼此成全

關於牧者退休與身分定位,趙仲權又指出,家庭是永遠不會退休的,只是不同代的人站立的位置有所不同。父母會一直陪著孩子,幾代人同行往前走。因此,錫安教會沒有退休的觀點,上一代非常保護下一代,知道在一個成熟的,下一代可以顯在人前的時候,上一代會成全神在這個時刻所做的。而且教會不只是他們兩代領袖的同行,而是整個家集體的同行。

有一段時間,趙仲權牧師在列國中有太多服事,有時候回來教會參與崇拜就靜靜的坐在後面,結束後就開心的與大家擁抱。

在服事同跑的道路上,趙仲權牧師曾對兒子Caleb說過,遇到高牆,我會盡全力把你們扛過去,你們就繼續向前跑,爸爸累了,可以留在這邊。當時Caleb如何回應,不,爸爸,我會招聚孩子們,一起把你抬過來,一起同跑。

「有父有子的同跑,就成全了瑪拉基書4章6節,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這是神國的必然,如果沒有這個成全,就沒有辦法向前走。」

趙仲權牧師在崇拜結束後,開心的與大家擁抱

天上的爸爸仍在說話

趙仲權牧師有三位屬靈爸爸,即使他們已經不在地上,他仍然常常提起他們。「因為為父為母不是看得見的,而是靈裡認人,我是有父親的,哪怕他是在永恆之中做父親。」可以說,這三位爸爸到現在都還沒有退休,還在說話,因著兒子的緣故,他們依然在向我們這個世代說話,在為趙仲權牧師禱告。曉林分享,「如果教會有這樣的文化就很安全,因為我們都在永恆裡面,我們要像耶穌,帶很多兒子進入榮耀。」

很多事奉神的人,覺得他們的上一代走了就是不能再見了,如果我們仍然看我們的屬靈父親還與我們同在,這是其中一條鑰匙,彰顯出幾代同行的恩膏,破除領袖交棒後對於自己身分和定位的恐懼,以及被棄絕的咒詛。

貝博志牧師(Bob Birch)

趙仲權牧師的屬靈父親之一,貝博志牧師(Bob Birch)的最後10年,是為了趙仲權和戴冕恩這兩個兒子而活的。在他彌留之際,雖不知道趙仲權在哪裡,他對太太說:「Gideon(趙仲權)會來看我。」他那時在重症病房已經不吃不喝8天了。不久後,趙仲權果然從馬來西亞趕回來了。昏迷中的父親聽到久盼的兒子的聲音,竟然抽動起來!

趙仲權緊握貝牧師的手說:「貝牧師,你是這個世代的西緬,主應許你,在回天家前會看到末世的復興。我相信現在這個復興的嬰孩即將出生了。如果你同意就握我的手。」昏迷中的他,竟然握了趙仲權的手兩次。趙仲權知道他靈裡完全清醒。


香港的新皮袋

在過去幾年,五旬節聖潔會的幾間堂會都經歷交棒,而且接任人都是比較年青的牧者,其中擁有112年歷史的香港五旬節聖潔會筲箕灣堂,於今年8月1日正式完成主任牧者的交棒,服事了教會33年的簡劍發牧師,退下前線,正式任命教會漁民第三代,青年傳道胡凱澄(阿澄),成為教會的主任傳道。當時簡劍發牧師與教會的核心領袖團隊,一同透過集體聆聽向神尋求啟示,最後經過多方面的印證,以及考察,認定阿澄為下任接棒候選人。2018年,阿澄還是二十多歲的年青人,經過4年多的預備,她成為教會主任牧者。

 

 

【國度觀點】呼出香港命定的時刻

神對香港有獨特的命定。自回歸25年以來,香港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開埠以來的發展優勢,在經濟、民生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穩步發展,成為中國通往世界,世界連結中國的門戶與橋樑。香港的命定與中國的命定息息相關,而香港的興起不是只為了自己,在世界的發展急速轉變的當下,香港亦需站立在自己的位置而主動迎向改變,作為香港信徒群體,無論立足任何領域,都應該為著香港領受策略,抓住先機,同心帶領香港更深走進命定。 

回歸耶路撒冷的命定

梁燕城博士在專訪中指出,當我們去看香港的命定,其實離不開中國的命定。聖經中有一個預言指向中國,就是以賽亞書49章12節:「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來。」「秦國」的希伯來文「synym」 ,直到今天,以色列人還是用這個詞來代表中國。有關「秦國」這個預言,指出末後大戰之後,相信是中國人來到以色列,支持重建耶路撒冷,祝福以色列的。中國的興起有神的計劃,當世界敵基督文化的興起,其龐大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勢力正在將家庭、人性和屬神的價值觀破壞,只有中國的興起,擁有足夠的的國力去敵擋這種文化。另一方面,中國誕生最單純的基督徒。中國過去經歷特別的處境,讓基督教很多爭論的東西都消失了,中國基督徒在這個特殊處境回到只有聖靈和聖經,令使徒時代教會在中國出現,中國教會和信徒的生命力令人很震撼。因此中國本身的政治經歷力量,加上單純的基督徒,以及中國文化本身對人性價值的肯定,這些因素的交匯,使中國在末世的興起是特別的。

香港是一個祝福中國的地方。回歸之後,香港成為中國與西方溝通和匯流的中心(Hub),香港教會一定要回到本身召命,不要成為政治利用的勢力,而是祝福人的愛的力量。教會的核心在乎生命是否與聖靈有關,不在乎政治採取何種立場,經過大震動的香港,在未來的日子信徒應用愛來重建香港,也在香港重建靈性的力量。在大灣區興起,香港與中國融合的過程中,讓香港信徒繼續將美善、慈愛和祝福帶給中國,在末後的日子一同祝福以色列,迎接耶穌的再來。

列國華人合一的搖籃

回家聚集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在香港舉辦第一次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香港如同亞洲的母腹和橋樑,在2010-2019年的10年間,舉辦了七次大型回家聚集,把各地華人連在一起,生出了「五胞胎」(中,港,台,澳和海外)的華人身體。香港應該站立華人母腹的位置,成為列國華人匯聚合一,交流共融的平台,幫助海內外華人的連結,推動華人在列國的服事與宣教。 

2019香港回家現場

香港的位置以及未來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九個內地城市。「大灣區」的概念於2015年3月首次在國務院的文件「一帶一路」中提出。大灣區是繼美國紐約都會區、美國三藩市灣區和日本東京都市圈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2021年生產總值突破1.9萬億美元,總人口已經超過8600萬。大灣區是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且具有一個帶動全中國經濟與文化復甦的功能。

香港於大灣區中有其獨特定位: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並為灣區提供相關服務,同時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大灣區亦有助香港經濟多元發展,特別是在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方面。香港的大學學府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科研團隊,與鄰近的深圳合作,能夠大力推進科創產業的發展,能夠為香港的年青一代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中外文化薈萃與交流的橋樑

香港以多元文化薈萃為特色。在國家規劃中,香港將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致力將西九文化區打造成為大灣區的文化樞紐。2022年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現中國國寶和歷史文化,有利於傳播中華優秀文化;2021年開幕的M+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具規模的視覺藝術博物館之一,展現現代與當代視覺文化,使香港文化藝術展覽和表演共冶一爐,以及推動中西文化的交流。

一帶一路的連結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於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投資近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其範圍涵蓋中國歷史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行經的國家與地區。近年來,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著力建立「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機制,夯實互聯互通基礎,建立國際劇院、博物館、藝術節、圖書館和美術館聯盟等,以及開展「一帶一路」文化貿易與投資重點項目征集活動,培育了一批重點文化企業和文化項目,推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和交流合作。

一帶一路資訊圖(圖片取自HKET)

香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亦站立在連結海島國家的位置,「一帶一路」的文化發展,令香港教會得以中國文化與藝術為信仰的載體,從文化產業的領域去接觸「一帶一路」的國家與地區,推動華人宣教的工作。

香港甲骨文現代畫展  文化藝術啟動信仰傳遞

有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基督徒領袖看到香港在大灣區與一帶一路角色所帶來的宣教機遇,計劃透過文畫展覽方式,展示中國文化與信仰之關係。2022年10月20-26日,「古今相傳,跨越時空」文畫展在香港產業創新中心舉辦,主要展覽了30幅由甲骨文所啟發的現代畫。展覽主要由基督教組織策劃,並得到眾多非基督教組織及企業支持,他們期望透過文字與藝術相結合的形式,在文化領域中將信仰的價值觀傳遞到大灣區,甚至是一帶一路的國家。

張志輝博士為甲骨文書畫作解說

世界文化藝術聯合總會張志輝博士在開幕禮中提出「一帶一路,文以載道」,提倡以圖像的方式教導其他國家和文化的人學習中文。當他們用自己的言語解說字根意義,與字根有關的字體就有了串珠式的意義,以此方式就能更快掌握中文的學習。「文字的根源貫通信仰,沒有信仰的人能從中找到解答,有信仰的人就感到更踏實。因為先有圖畫,後有文字,再有經文。」他分享到一幅關於甲骨文數字「二」的作品時說道:「按著聖經經文的解說,就是天上的水與地下的水分開,中間就有空氣。這幅畫命名為『二層喜氣』。」

蘇祖耀博士在開幕禮中發表演講

主辦單位香港家庭優先慈善基金的蘇祖耀博士提出,「希望打造香港成為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藉此提倡「中文字母」,又透過文畫展帶出傳承與創新的概念。」

 

關於香港的先知性預言

2002年,美國雷克·喬納(Rick Joyner)︰「台灣變成一艘商船,船身有破損,水流將它帶進一個港口(香港)得著修復,變得更大更堅固,很快駛回大海時,船後有兩條粗纜繩,把中國大陸帶到開放的海洋中。」

2015年,加拿大戴冕恩(David Demian):「香港被神揀選成為『母腹』,讓人們來到當中『受孕』,就是懷有種子,經歷『生產的痛』,從而生出全世界都期待看見的東西。」神就可以在末後用香港來為中國作「生產」準備。

2017年,國際先知翟辛蒂(Cindy Jacobs):「神要將一個不尋常的合一的運動帶來香港。我看見你們發出的禱告會編織成一個巨大的捕魚網,並驅使我們這位豐盛的神在香港撒下這個豐收的網。我還看見一幅很美麗的絲綢從天上垂下來。當大家合一時,不但喪失的被尋回得救,神的榮耀要覆蓋香港,許多教會將會經歷神蹟奇事。」

 

 

2018年,美國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香港是釋放突破和開啟亞洲的門戶。一個新的運動正啟動,在華人中快速形成,新一批的神國領袖要興起,舊的營壘都要倒塌,香港就是神在亞洲下一個運動的門戶。」

2020年,印度克安通(Anton Cruz):「神會給香港五年,興起一萬個年輕人大力禱告神。2040年,香港會有大復興,全球的人要來到香港尋求神。宣教大軍要到阿拉伯回教國家,大批猶太人要因為香港的宣教隊得救。年青人起來大大宣教、帶著恩膏施行奇蹟醫治,用媒體影響列國。」

參考資料:香港地方誌中心網站、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維基百科、國度禱告網

 

 

【國度觀點】屬天屬地的權柄

在位70年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9月8日下午安祥辭世,享耆壽96歲。英女王的一生,可謂活現了君王應有的典範,直到離世前兩天,仍在履行公務。正如她21歲時在南非的演說,畢生為人民服務,神會幫助她實現誓言。最近有作家撰文透露女王與親近友人之間的對話,女王說:「我希望耶穌能在我有生之年再來。」當被問到原因時,她回答:「因為我想將我的王冠放在祂的腳下。」經歷漫長的君主生涯到晚年仍然願意摘下冠冕,這表明她非常清楚自己的王位與身分,都是從天上的神授權而來。回到70年前,英國是歐洲唯一仍保留加冕禮的王室,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由大主教為君王膏抹,代表從神而來的揀選與權柄。君王,也被稱為神的受膏者。

世人渴望看到有形的王,當人不認識神的時候,他們相信人的能力勝過一切,希望選出賢能的人成為君王治理他們,甚至自立為王,欲與神同等。聖經也記載了以色列人要求撒母耳為他們立王,像列國一樣。(撒上8:5)掃羅成為第一位被膏抹的以色列王,後來卻因懼怕人民多於敬畏神,導致失去王位,也喪失性命。而女王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愛戴,也維持了大英國協的合一,與她明白自己的身分,認識神的次序,以及至高無上的掌權不無關係。本報今期中間資訊圖是關於神國度運作的原則,今日英女王的離世是對我們的一個提醒,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促使我們去反思屬天與屬地權柄的關係,以及我們作為神國子民應該如何擁戴國度的君王,祂才是唯一配得我們全心全意順服的主,連地上君王也不例外。「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侍奉他。」(詩72:11)

地上的受膏者是天上受膏者的影像,70年滿了是一個記號,宣告今日人的心要被喚醒,神子民回轉歸向天上的真正受膏者的時候已到。每個神的兒女,都是被膏立在神所預定的領域,與耶穌基督一同執政掌權。讓英女王的話成為我們的提醒,學習放下自己的冠冕在耶穌的腳前,以神的話語與啟示成為我們的生命謙卑順服的指引,不再以人的能力去事奉神,征服世界,而是行出屬神膏抹者應有的典範,學習耶穌這位謙卑的君王,以愛去得著和改變世界。

 

【國度觀點】 新型態港式娛樂文化

8月5-6日,全球華人線上訪韓聖會在20多個國家、350間教會進行直播,許多參與的信徒都表示非常懷念當年親身訪韓的奇妙經歷。在過去的數十年間,韓國興起的禱告與宣教運動,為亞洲帶來巨大影響。凡曾參與過訪韓的人,無不被韓國的禱告文化點燃。而韓式潮流之風從20多年前吹起,席捲華人地區,至今仍然影響著各地娛樂行業。今日,當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大國崛起的背後,我們又應如何為中華文化站立,展現出天國影響力?

在網絡媒體飛速發展的時代,國家與地區之間的角力不再侷限於經濟及軍事等領域,「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尤其是藝術及娛樂行業對年青人的滲透和影響不容忽視。很多人認為,藝術娛樂領域是一片硬土,不容易讓福音的種子發芽生根結果。最近發生的MIRROR演唱會嚴重事故,引起全港轟動與關注,其中受傷最嚴重的舞者阿Mo,其父親是李盛林牧師。事故發生以來,多方信徒發起禱告鏈守望,就連大眾媒體都轉載禱告的行動及禱文。我們相信神已經在震動這個領域,打破娛樂行業與信仰之間的高牆,使聖靈的工作真正進入其中,帶來更新。

香港電影在整個華人地區佔有一席之位,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亦是中國電影的早期開拓者之一,本身就是一名基督徒。而港產片亦是香港文化輸出的重要渠道,以及港式文化象徵。在2010-2011年間,神曾在娛樂圈帶來一個小型復興,不少藝人信主,並開始使天國文化在過去年間滲透到行業之中,也為娛樂圈帶來一些改變。

過去數年,神正在改變教會的體質,在香港不同山頭和領域鬆土,興起職場祭司為神站立,職場宣教的大軍迅速冒起,在人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撒種收割,為神國擴展疆界。正如今期本報頭版報導,神透過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見證,啟發一部電影誕生,並且透過電影的拍攝旅程,提升電影監製人的屬靈生命,點燃他心中對轉化電影行業的渴望。筆者相信,不久將來,這個行業中預備多年的領袖將要匯聚連結,為神在這個行業做新事。新型態的聚集、公司、電影,甚至是跨界別的合作匯流,將會從這個領域而出,贖回一個世代的年青人群體,展現出新世代的港式娛樂文化。

 

 

【國度觀點】 藝術文化之都冒起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7月2日開幕,根據館長吳志華表示,博物館正式開幕13日,已有超過6萬人次入場,8月份的門票已售出超過9成。而鄰近的M+博物館於約4個月的實際開館期內,錄得100萬入場人次,達到該館全年的營運目標。誰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呢,藝術文化成為未來發展的熱門領域,而且也受到普羅大眾的歡迎。「香港將被建成為一個中外藝術文化之都。」這可是本屆新任特首就職致辭內容。

神從一本造出萬族,華夏悠悠五千年歷史,展示出神所創造的這個民族的獨特魅力。在中國經濟以及教會發展並軌起飛的時刻,華夏民族應該追溯根源,贖回我們文化中神原本所創造的美好。

本報今期中間資訊圖從漢字與古籍的角度,探討先古的華夏民族對神的認識。儒釋道作為大中華地區傳統文化和宗教基礎,其實早在其形成或傳入中國之前,已知的先秦(秦代以前的歷史)時期古籍中,就記載了人與「天」、「天命」以及「上帝」有關的論述。當然大量關於夏商周文化的典籍已消失於歷史長河,令人不禁惋惜未能進一步探討華夏先民的信仰情況。但從已知的材料,仍可窺見神與華夏先祖同行的蹤跡。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地,得以汲取華夏文化之精萃,糅合西方文化之元素,進而併發出新的藝術文化創造力。M+博物館策展人皮力在接受雜誌訪問中亦提出,文化上的一國兩制,令香港仍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條件,追求成為亞洲文化之都,香港有當仁不讓的自我期許。

藝術文化領域的贖回與轉化是神交給我們的使命。因為一切文化的根源都出於神,作為信徒應該站立在管治者身分,去管理神所交給我們的文化產業,破除文化藝術領域中的偶像勢力,汲取以及融合中西文化中的精華。透過創作彰顯神之美和榮耀的藝術作品,吸引人走進神,去思考生命意義和永恆價值。例如在中東中亞地區不少國家,都非常嚮往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中國語文和文化學系相繼在各國大學中成立。在文化藝術將會更深入滲透社會的未來,藝術文化亦能成為宣教以及福音的載體,肩負傳揚文化,以及吸引人去就近神,追尋生命答案的任務。

 

 

【國度觀點】 願地上管治與天上對齊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5週年,也是第六屆行政長官任命的日子,國家主席習近平赴港出席就職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從屬靈層面來看,香港經歷一系列震動後,神已經在香港信徒群體中釋放新的發展策略、啟動新的發展方向。這與其講話所提出的香港治理方針,有所對應之處,反映出神至高的掌管,使地上政府去回應神的政府,成就祂的旨意。

神在香港教會中興起新皮袋,Ekklesia的治理能力正在提升。七山的信徒領袖將會匯聚,連結成為神在職場的管治團隊,以實際行動貫徹天國價值觀,維護神權柄在各個領域的全面運作。Ekklesia將會成為具管治能力的職場領袖訓練基地,提升基督身體的國際視野,從大局和長遠需要出發了積極在香港各領域發揮影響力。

發揮連結與橋樑角色。在神的眼中,香港在華人地區中佔有特殊位置,條件優良,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香港信徒應抓住神為華人地區發展所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與神的計劃對齊,尋求與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信徒群體更多連結,尋求與世界各地的信徒群體合作與同行,釋放出獨屬香港的創造力和活力。

切實地落實愛神愛人的誡命。疫情使許多教會機構主動走到社區派發物資,發起關懷行動。未來的日子,教會應更多進入社區,去擁抱和接納弱勢社群。除了物質的幫助,更應該從心出發去愛教會以外的群體,關心他們的身心靈需要,與他們同行,讓他們知道教會是真心歡迎他們進入,成為基督身體的一份子。

建立合一的家。自2019年華夏回家聚集宣告「成為一」,建家的呼聲就在香港的信徒群體中從未止息。家和萬事興,經歷了過去數年的風雨擾嚷,香港信徒無論出自任何宗派和立場,無論出自哪一世代,都開始渴望從過去的撕裂中走出,尋求靈裡的合一,都應成為家中的一員。

除此以外,香港新一代年青人正在興起。青年人的未來,則是神國的未來,教會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神在香港和列國的發展大勢,在他們面對學業、就業、置業的困難中,與他們同行,為他們追尋夢想,回應呼召創造更多機會,喚醒香港青年投身到建設神榮耀國度的復興浪潮。

 

 

【國度觀點】宣教是一種生活方式

過去三年,香港移民數字屢創新高,據統計,已有超過10萬港人移居他國,英國、澳洲、台灣最受歡迎,同一時間,因疫情緣故,最近也有不少內地同胞來港暫住或定居。人口的進入或移出,為香港以及海外華人教會帶來機遇和挑戰,也為福音的傳播帶來流動和反思,宣教或許不再是犧牲一切的受苦決定,更多的是成為信徒在地上落實信仰的生活方式。

從1940年代領受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異象以來,中國教會在艱難環境中鍛鍊了堅韌的信心,以及甘願受苦的心志。在最近的10多年裡,中國教會快速成長,走在前面去回應神賦予華人興起列國,承接宣教最後一棒的使命。神給予華人在福音最難觸及的地區有特別的恩寵,從許多宣教士的見證分享中得知,華人在穆斯林國家頗受歡迎,華人既為當地帶來經濟的祝福,也因為文化上的相近,穆斯林非常願意與華人信徒建立關係。例如有些在中亞國家營商的華人信徒,當地人看見丈夫疼愛妻子兒女,家庭和睦,就被這些華人家庭的文化吸引,主動請教經營婚姻家庭的意見,華人信徒就能很自然地分享見證,邀請他們禱告,認識耶穌。又有些信徒專門聘請當地的年青人工作,甚至資助其大學學費,年青人自然願意學習他們的生活方式,認識信仰。

在宣教的路上,香港教會需要認出中國教會的帶領位置,謙卑自己,站立在兒子的位置跟隨帶領。在香港過去幾年經歷震動的日子,中國教會晝夜不息地為香港教會和年青人代禱守望,並且一直在等候香港教會的回應,認出中國教會是與我們一脈相連的身分。

華夏五胞胎,在合一中各自有不同的位置和角色。香港是一個充滿機動性的城市,擁有糅合中西文化的特質,以及語言和創新能力等優勢,香港的年青信徒也沒有過去香港教會的包袱。當香港教會願意擁抱中國教會,決心拆毀中間的隔閡,那種復和的愛和合一,能夠激發香港教會領受屬天的愛,去回應宣教使命,去愛那些我們不熟悉,甚至會敵對我們的族群。不再停留在過去所認知的受苦受累的宣教模式,更新香港教會對宣教的回應方式,與神賜給華人的恩寵對齊,使福音能夠在生活中自然地流露出來。香港年青信徒必然能夠在整個華人的宣教運動中,發揮獨有的恩賜,爆發巨大影響力。

 

 

【國度觀點】 再思五旬節

今年進入五旬節的日子恰好是6月4日,引發許多人的反思及禱告,現在是完全交托歷史包袱的時刻,以致能更深尋求神復興華人的作為。五旬節是聖經的三大節期之一,當年摩西在五旬節的西奈山領受妥拉,這也是一個領受豐收的日子。耶穌從死裡復活後,與門徒講論神國,又吩咐他們等候聖靈的洗。在五旬節當天,120人在馬可樓聚集,忽然聖靈降臨,這些人成為聖靈澆灌的初熟果子,開啟了新約教會的時代。

這群初代信徒,領受從聖靈而來的智慧和能力,也真實活出盟約的關係。使徒行傳2章提及,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又賣了田產、家產,照各人所需而用,並且家中一同用飯,擘餅,讚美神。經文中特別用到「同心合意」來形容他們的聚集,若不是因著聖靈所賜下的關係,相信沒有任何群體能夠如此委身彼此。這是初期家庭教會的運作情況,也是群體合一的最好寫照。

2019年以來,香港教會經歷了巨大的轉變,甚至是停頓,有些人在如此的震動中,開始去醞釀和摸索新的教會聚集模式,以及如何在末後的世代活出真實的信徒盟約生命。本報今期頭版採訪了兩位年青牧者,在過去兩年間,他們願意跟隨聖靈的帶領,領受教會轉型的新方向,進入一種新的聚集型態。這既是新的探索,同時也是仿效使徒行傳時代的信徒群體,在香港現時的環境中,實在地活出真實跟隨耶穌,慷慨愛鄰舍的天國文化。

當初代教會願意如此委身聚集和生活,不但得著神的喜悅,也得著眾民的喜愛,主天天將得救的人數加添給他們。在末後的震動之中,我們知道不再是單打獨鬥的時刻,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是神對神國子民的心意,也是我們打贏末後這場仗的最大武器。聖靈澆灌,除了向我們賜下屬天的能力,也使我們與神對齊,並且渴慕基督身體彼此聯絡合宜。當我們委身彼此去活出這種立約的關係,神會親自成就大事,人也會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中,看到與世界相反的出路,人會親自被如此的生活模式吸引主動尋求神。同時,也因為靈裡合一,不同群體更能明白各自的位置和呼召,以致能夠在盟約中呈現出多面向的天國文化,欣賞彼此的不同,支持彼此的服事,珍惜彼此的扶持。

 

 

【國度觀點】秦國大軍興起的水流

剛剛結束的美國堪薩斯城杜魯門之地舉辦的「The Flood」特會,吸引了超過7萬人匯聚參與,為以色列禱告,並透過線上直播方式傳到世界各地。國際禱告殿畢邁可指出,此運動正應驗了40年前鮑伯·瓊斯(Bob Jones)先知性預言:在杜魯門之地為以色列禱告的運動興起,且此異象與「亞洲地區信徒」有密切關聯。鮑伯・瓊斯曾分享主讓他看見的異象:「亞洲有人在稻田中拿著『不插電的小電視』,觀看杜魯門之地的敬拜者代禱者,並一同向神敬拜禱告。」

杜魯門之地位於71號公路的旁邊,這條公路在2012年12月12日,正式更名為I-49(Interstate 49),即49號洲際公路,先知性地指向以賽亞書49章12節關於秦國的經文。最近兩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中國封城不斷,許多信徒無法外出,然而聚集卻沒有停止,透過網上連結而敬拜禱告,收聽關乎神的信息。我們相信,此預言正是指向華人的復興,並且開始一步步成就。

神不但將這個託付交給美國的代禱者,幾乎在同一時期,神也感動台灣的戴義勳牧師,創辦了苗栗禱告山。戴牧師剛於4月底息勞歸主,1975年,他從韓國領受禱告之火,開始發起通宵禱告聚會。1981年,戴牧師從一片荒蕪之地建立苗栗禱告山,並以禱告復興台灣、復興中國、復興華人為目標。40年來,因著他忠心回應神禱告的呼召,祝福了台灣的眾多教會,特別是興起原住民族群,成為許多禱告山的搖籃。

多年來,神在不同國家點燃代禱者的心,忠心為末後華人的興起與復興預備道路。日子滿了,神叫這些的異象與服事在神國中顯露與擴展,並開始匯聚成為一股水流:現在是華人復興,亞洲復興的時刻,華人的興起是要啟動末後的大復興臨到,將福音從地極傳回聖城,帶動列國預備榮耀君王的再來。

神對以色列和末世復興的心意,早已將華人納入祂對全地的計劃中,神正在敦促華人加速興起,投入與列國信徒匯聚合一的運動之中。香港信徒,在這場復興的浪潮中,你看見自己的位置嗎?現在正是放下聚焦彼此的不同,尋求神放在群體中的相同的時刻;從被動的回應,走向主動的領受的時刻,帶動香港投入到末後這場早已命定華人興起的復興洪流之中。

 

 

【國度觀點】 數算俄梅珥的等候

今年的耶穌受難節與逾越節前夕對齊,復活節與初熟節對齊,這舊約的節期正好預表了基督在地上最後一個,也是關鍵的服事,就是捨生成為贖罪祭,救我們逾越死亡,也成為復活初熟的果子,使信衪的人得著永恆的盼望。耶穌復活之後有40天之久向門徒顯現,教導神國的事情,再過10天後,門徒就在五旬節經歷聖靈的澆灌和差遣,開啟了使徒行傳的世代。

這50天被稱為「數算俄梅珥」的日子,是一個信徒領受信息,裝備自己,以致在五旬節得著聖靈能力,使生命轉化爲新皮袋,去承接新酒新油。使徒行傳1-2章記載了門徒生命轉化的歷程:從最初渴望復活後的耶穌復興以色列國的屬地眼光,轉換到看見天國,看見基督的救贖計劃與神國藍圖,以致爆發出屬天的能力,以福音打開人的心門,城市的城門,乃至國家的大門。

彌賽亞信徒領袖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在5月1日向華人分享的信息中提及,耶穌從耶路撒冷升天,將來也要再次從天上降臨,重回聖城,同時,福音從耶路撒冷而出,也將有一天,重回耶路撒冷。神在天上的國度與地上的彰顯是同時存在的,當我們仰望神去成就祂的應許的同時,不要忘記我們個人和群體去投入領受聖靈的更新轉化。接受聖靈的澆灌和能力,使我們能認出自己的位置,以致投入到將天上國度彰顯到地上的使徒性運動。

對於現今基督身體而言,數算俄梅珥的意義在於等候神國的能力臨到,以及使徒性團體被興起而帶來影響力及改變。50天的調整和等候,預備新皮袋去進入個人及群體的五旬節,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旅程,環境太多震動,資訊太多干擾,當初的門徒也問耶穌復興以色列的事、但耶穌說那日子有預定的時間,他們第一優先要務是領受上頭來的能力。我們是否有這樣的眼光,開始專注數算我們的俄梅珥,用信心來迎接等候個人及基督身體豐收的時刻?

復興是有跡可循的,不是複雜或是困難的,是一種專心與渴望的等候與尋求,並不是我們要呈現完美以及努力去做更多的事。我們都感受到復興浪潮已經離我們不遠,香港要進入更深的調整,放開理性的束縛,摘下自傲的冠冕,歡迎聖靈的澆灌與掌管,帶領我們進入一個不再熄滅,直至耶穌再來的復興日子。

 

 

【國度觀點】華人宣教進入新常態

今年的逾越節前夕與耶穌受難日正好重疊,耶穌在兩千多年前的那一夜,宣告了他的身體與血的救贖大能,使「離開為奴生活」的祝福從以色列人流到列國信靠他的人,成就救恩。兩千多年來,福音在世界的流動是西出東歸:從耶路撒冷向西方的歐洲和美洲傳播,到達東方,到達地極,然後華人領受使福音從東方歸回耶路撒冷的異象和命定,並且要帶領兩位哥哥——以實瑪利和以撒回歸父神的家。

「福音傳回耶路撒冷」運動從上世紀40年代興起,後來雖停止在新疆喀什地區,但「宣教的中國」的異象卻是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教會。多年來,華人信徒一直為著這異象禱告守望。2013年,中國教會興起「宣教中國2030」運動(MC 2030),目標是到2030年,中國教會將派遣兩萬名宣教士。但當中國教會在過去數年經歷一系列震動的情況下,我們似乎覺得這個目標有點兒遙遠。然而神興起各樣的難處或震動為要去攪動信徒的心,成就祂的計劃。例如香港的社會運動,迫使最近兩年有數萬港人移民海外;疫情使上海被迫封城,在封城之前也有大量的市民離開上海,去到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神正在使用各樣的方式去打開福音流動的渠道。

今期我報頭版訪問了60年前移民英國的華僑,以及近期移民的港人媒體宣教士,看到神在不同時代都透過新的方式去作工。現在港人移民到達的每個國家,華人教會都成為了他們首先落腳的地點,無論是否信主,他們都願意去到教會尋求幫助,與當地的華人群體連結。英國的華人教會更經歷了4-5倍的人數增長,而且其中三分一是初信或未信的,這是過去多年都未曾見過的景象。人在異鄉,教會成為移民華人的依靠和平安的來源。

神也透過社運與疫情重新去模造事奉者,打破他們過去多年的事奉模式,走出教會的四面牆,有些牧者立志成為雙職事奉者,在教會與職場雙軌並行地服事;有些牧者移民後,轉行從事其他工作,過起修士式的生活,重新與神建立關係,在教會中重新定位;更有些牧者已經領受到神復興的火已經臨近,帶著牧養的年青人,天天出去服事社區,禱告敬拜等候神。神正在向華人全面展開祂末後的宣教藍圖,香港在其中佔據了策略的位置,成為海外華人的祝福,與華人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異象有份。

 

 

【國度觀點】對齊聖曆 記念主工

4月1日黃昏,我們進入了5782年尼散月。定尼散月為正月,是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地後,神曉諭以色列人的第一條誡命。(出12:1-2)神特意在那時那刻頒布新的曆法,是要以色列人「記得」祂在這個月,行出了逾越節的神蹟,祂要求祂的子民要「記住」這是他們得自由的起點,是他們分別出來成為一個國家,成為一支軍隊的開始。

今期復興報中間頁是關於猶太曆12個月的記載與節期。尼散月中的逾越節是一個應許成就的開始,神也透過親自設立的這個節期,彰顯出祂的信實和「記得」。首先,神記住400年前祂對以色列的應許,並且在祂所預備的那一天,祂釋放祂的子民得自由。今日我們領受神對我們城市和國家的命定,其實是許多年前祂已經對我們的先祖許下的應許,神記得祂的每個承諾,並且在祂所預備的時間會去成就。同時,逾越節也是一個記號,來提醒我們,當年祂為以色列民所做的,同樣祂也為每個民族和國家能得著自由而做,祂為馬來西亞而做,為新加坡而做,為中國而做,也為香港而做。同時,逾越節也是進入命定旅程的起跑點,神真正帶領以色列這個民族進入命定,是從逾越節開始。今時今日,當我們去慶祝神的節期的時候,我們不單是為「個人」領受生命的逾越,同時也是為著我們的「城市和國家」,去領受國度性啟示和異象,為著香港進入命定而去到神面前對齊祂做事的時刻和季節。

神揀選了以色列成為彰顯祂作為的模範,透過所立的新約,使我們成為同蒙應許的後嗣,對齊神的節期,能夠幫助我們明白神的應許和命定如何成就在列國身上。神曉諭以色列人:「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一年三次,在耶和華你神所選擇的地方朝見他,卻不可空手朝見。」(申16:16)一年三次朝見神,是以色列人信仰中的重要行動,今日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三個節期的提醒,去調整自己,對齊神的準繩,以致能夠跟著神的計劃前行。逾越節是尋找(Find)命定的開始,五旬節是追逐(Follow)命定的中途站,住棚節是完成(Fullfil)命定的衝刺。在經歷極大震動的現今,讓我們成為一個整體為著香港在節期中領受神作工的時刻,起來為著香港進入命定而爭戰,在完成神命定的旅程中向著標竿直跑。

 

 

【國度觀點】建立屬天的戰情中心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3月20日接受美國媒體訪問,稱已準備好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談判,但他說,倘若任何談判失敗,俄烏戰爭隨時可能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自1945年二戰結束數十年來世界從未像今日般離世界大戰如此之近。

Rick Ridings(Succat Hallel創辦人)於2月21日指出,現在是自二戰而來最重要的代禱時刻,是全球屬靈爭戰的時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之前,當時聖靈在威爾斯、阿蘇撒街以及平壤的復興運動中大大澆灌,美國和歐洲興起大型的學生宣教運動。而仇敵成功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使那些原本要接受差派的學生宣教士被送到了戰場,並死在那裡。隨後在1918到1920年間,西班牙流感席捲全球,造成4000至5000萬人死亡,進一步阻礙了這次大復興的擴展。

一戰時出現的情況,在二戰時卻因著一些代禱戰士的委身而呈現完全不同的結果。被稱為代禱使徒豪威爾所領導的威爾斯聖經學校的禱告運動,成為扭轉局勢的戰情中心,即使在人看來毫無希望的時刻,豪威爾以信心宣告屬天的「戰略情報」,結果著名的鄧寇克大撤退成功撤離了幾乎全部英軍,成為二戰局勢扭轉的關鍵。二戰後的1948年,春雨運動的興起,為世界帶來極大影響。

豪威爾所領導的代禱運動,不單單是為地上看到的和身邊發生的事情而禱告,而是透過不斷的敬拜禱告,直到得著屬神的視野,看見神未來將要成就的事情,成為一個真正的戰情中心。他們真正明白,這並不是一場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現今,在前所未有的末後大復興將要發生之前,仇敵亦企圖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來阻止這場大豐收的降臨。正如今期頭版的信息所提及,仇敵會以各種方式的偽裝,混亂人的視野,使人失去分辨能力,敵友不分,繼而作出屬血氣的選擇與爭戰,為基督身體帶來極大的拆毀。

願神甦醒祂的教會,現在是興起新一波的禱告運動,建立屬天的戰情中心的時刻,願神激動代禱者的心,願站立在戰情中心,不是為著眼睛所見的,腦中所想的,以及政治立場而禱告,而是渴慕尋見神所啟示的心意,抓緊神的權柄,向地上禱告和宣告出神在天上的啟示,去扭轉這場全球性的屬靈爭戰的局勢,透過代禱爭戰來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並使末後的大復興毫無攔阻地在全地啟動。

 

 

【國度觀點】 企業界雙職建造者

自二月中以來,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確診人數屢創新高,令香港各行各業遭受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停擺:超市物資被搜購一空;餐廳銀行隨時停業;巴士一夜之間停駛⋯⋯教會也不例外,不少信徒發現,原來有些過去很看重的事物,並沒有想像中重要;很多項目或活動被迫取消,或會令人惋惜,然而更多的可能是如釋重負。神透過疫情震動和拆毀了不少過去所建造的工程,也讓人回歸簡單和基本,在停頓的時刻,我們不禁要尋問,什麼是不可或缺的?什麼才是神想要建造的?

本報今期中間資訊圖亦提及耶穌的君王治理與祭司敬拜的雙重身分,今日,神也興起祂子民承接耶穌基督的恩膏,既是敬拜與獻祭的祭司,也得著屬天的權柄去治理和建造這城。頭版報導中的受訪基督徒企業家,正是在商業領域實踐職場即是禾場的使命,公司既是營利的工具,也是實踐使命的場所。

「拆毀有時,建造有時。」當一切屬人的工程被拆毀後,正是重新建造屬神工程的開始。因為神才擁有香港,乃至地上每個城市的設計藍圖。頹垣敗瓦中,神就是要尋得一群子民,能從屬天的眼光看見未來不一樣的香港,是一個充滿無限創造性的城市。這群子民就是神所委派的建造者,也是新一代的祭司群體,從各個山頭和領域中冒起,他們肩負雙重或多重的身分,既是祭司,也是建造神所命定工程的人,將實際地將天國轉化爲地上的彰顯。

當年尼希米因聽見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毀,城門遭火焚燒,他毅然起來,帶領一群以色列子民重建城牆。當時以色列的敵人同謀要攻擊和阻止他們的建造工程。「從那日起⋯⋯修造城牆的,扛擡材料的,都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尼4:15-17)在特別日子,神吩咐這群猶大的民如此行,以致能完成建造,為耶路撒冷的復興作預備。

香港是一個晝夜不息的國際金融中心與自由貿易港,神必定興起這個領域的雙職祭司,擊打拜瑪門的偶像崇拜,在地上既能透過營商彰顯天國豐盛,亦能帶動人心的轉化與歸向神。筆者相信,各個領域的建造工程起飛的時間已到,新型態的教會,基督新的商業模式,不同群體的屬靈的家,敬拜的祭壇與禱告殿將會不斷湧現,使香港建造為一個神所喜悅的安息居所。

 

【國度觀點】勝過苦難的餘民

近日烏俄局勢升溫,2月17日,烏克蘭政府軍與烏東親俄武裝互相指控對方開火,不同的派別間的互相角力,令這個國家處於被侵佔及撕裂的危險邊緣。耶穌曾說,「凡一國自相紛爭,就成為荒場;凡一家自相紛爭,就必敗落。」(路11:17)香港疫情自2月中旬全面爆發以來,社會各處充斥各種聲音,市民對政府防疫措施亦充滿質疑,對於香港的防疫之路如何走下去,不同人士各持己見,教會在停擺的狀態下亦顯得被動與無奈。筆者雖不能測度疫情何時告終,然而根據耶穌所說,凡事一家一國自相紛爭,輸的勢必是我們自己。

今日香港之狀況,不禁令人回想起19年前的沙士戰役。當時全球對非典型肺炎病毒認識不多,香港醫護人員試遍了所有藥物,但患病者病情未見好轉。那時一群基督徒醫護在神面前謙卑禱告,承認對疾病的無知,從那時開始,疫症開始逐漸受控。香港一眾屬靈領袖亦在維園發起52天禱告城牆,推動全港眾多教會機構加入禱告守望,神就在香港動工,贏得了一場美好的勝利,在最後一天,香港疫埠之名除下。

今天我們對冠狀病毒的認識更深,反而帶來更多紛爭與混亂。人人都希望為疫情的完結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然而大多數時候卻是各自為政,互相比較,甚至互相指責,如同各自獻祭的以色列人,結果必不得神的喜悅。姑且勿論香港,神允許如此震動臨到列國至今仍未停息,顯然神仍在察看及煉淨人的心。祂要將屬祂的子民,從自高自大的民中分別出來,興起同心合意的祭司,向神發出同一個聲音敬拜,獻上神所配得的祭。

西番雅書3章9-10節中提及,「那時,我必使萬民用清潔的言語,好求告我耶和華的名,同心合意地侍奉我。祈禱我的,就是我所分散的民,必從古實河外來,給我獻供物。」再一次,神正在招聚祂分散列國的餘民,來參與神國末後的偉大復興。末後的餘民必然是全心敬拜神的祭司,也必然是神國的轉化者與建造者,他們散落在眾民中,又是被神所親自分別出來的。現在正是餘民招聚的時刻,來回應從天上來的聲音,來回歸他們心中所嚮往的錫安,也就是神的國度,按著各人的位置與身分,各就各位,卻又同心合意與神同工建造國度,同享神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