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發現宗教學校年輕人 更積極面對精神健康問題

疫症大流行期間,研究發現,基督教學校的教師高度關懷學生,轉介到精神健康輔導中心的學生個案數目比非宗教學校高。

Springtide Research Institute於 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進行研究,訪問了3,139名13至25歲的學生,其中包括313名就讀宗教學校(主要為基督教)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的研究顯示,59%受訪的宗教學校學生表示,他們曾向精神健康顧問尋求幫助,而非宗教學校的學生只有46%曾尋求幫助。另外,宗教學校學生因精神健康問題而住院或用藥的比例也較非宗教學校的學生高。研究也指出,宗教學校的學生更傾向視學校為成年人關心他們的地方。75%受訪宗教學校學生表示學校裡的成年人努力去了解他們,公立學校只有62%的受訪學生如此認為。

俄克拉荷馬州南方拿撒勒大學(Southern Nazarene University,簡稱SNU)輔導中心(Renew Counseling Center)門診治療師Stephen Brand表示,宗教學校的學生在老師鼓勵下,或更願意尋求支援。師生比例較低的學校,學生與老師更能建立個人關係,也較能敞開心扉談論生活中的困難。

SNU輔導中心協調主任Scott Secor指出,過去幾年新冠疫症為人們帶來倍增的困苦和孤獨感。焦慮是年輕人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而他們現今面臨的心理困擾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Brand表示,他在大學接見的學生中,六至七成都受成年後的責任困擾,其餘三至四成的學生正面對濫藥和自殺傾向等問題。來自費城的輔導員Cara Dixon說,自從疫症開始以來,她看到基督教學校在討論精神健康,基督徒群體向她診所轉介的個案也較多,因為基督徒明白他們在這些方面需要幫助。

Springtide的研究指出三種有助解決心理健康需要的素質:促進社交聯繫,傳達可實現的期望,幫助年輕人培養目標感。南加州大學宗教生命學院院長Varun Soni表示:「學生們不再問我該如何生活?他們開始問我,要為何而活?」總的來說,研究發現近七成宗教學校的學生表示他們感到有能力處理生活中的困難,公立學校的學生則只有57%。然而,當詢問學生關於尋找生命意義時,只有17%自稱有宗教信仰的年輕人表示,宗教機構能幫助他們尋找人生的意義。Packard指出,另有16%學生表示,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幫助。他說,宗教機構不能再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正在明白他們的人生目的,除非有人向他們展示。「在基督教群體中,我們不斷傳遞信息,但卻沒有帶領學生發現自我和辨別神對他們生命的心意,我們只是假設一切在過程中會自然發生。」

Brand 說,許多SNU的學生對於治療和信仰能同時為他們帶來幫助而感到驚訝。與輔導員交談往往有助學生擁抱信仰。「治療給予人空間去思索,甚至懷疑他們所相信的,也讓他們有選擇信仰的機會。」

禱告:願賜平安和盼望的神觸摸每個憂傷不安的心靈,斷開一切捆鎖,得著釋放和自由。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2年7月2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慶典 呼召年輕人獻身

由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簡稱北部大會)主辦的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學馬借/帶門徒/傳福音」慶典晚會/青年獻身會,於3月5日晚上在台北和平籃球館舉行。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研究智庫林鴻信牧師,以「我願意」為題證道。馬偕年輕時回應神的呼召,從「我願意」開始來到台灣,學台語,把台灣當成自己的家鄉,在醫療宣教、傳福音、神學教育,有很大的貢獻和影響。馬偕把神呼召去的家鄉看得很重要,我們應反思「神呼召你的家鄉在哪裡?」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會中身著醫師袍,帶領市政團隊向防疫英雄致敬

林鴻信引用約翰福音15章13-14節:「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這段經文談到,做朋友是心甘情願,能為朋友捨命是最大的犧牲,是完全付出、不計代價,這也是耶穌對我們的愛。「耶穌是我們的朋友,祂也邀請我們做祂的朋友,遵行耶穌所吩咐的。」馬偕就是來台灣尋找耶穌基督所要尋找的朋友。與耶穌做朋友,就是與耶穌一同喜樂、一同受苦,一起背十字架。當年馬偕來台灣非常困難,因馬偕是一個人,不是一個團隊。馬偕來了台幾個月後就有人信主,就請學生邀人來,開始做神學教育,為未來預備同工。

馬偕有三個故鄉,父母的故鄉在蘇格蘭,自己出生的故鄉在加拿大,他的呼召故鄉在福爾摩沙。福爾摩沙對馬偕是非常遙遠的地方,但是馬偕回應呼召「哪裡是他的呼召,哪裡就是他的家」。他提到,我們的一生中,常會受到父母的期待、自己的意願和神的呼召所影響。我們很容易為別人而活,受到眾人聲音的影響;另外是為自己活,當我們想到都是「我」時,眼界就變小。但若我們為神而活,開始看神喜悅的,會追求神看為好的,眼界就會被打開。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會中特別身著醫師袍,帶領市政團隊向防疫英雄致敬。他在致詞時讚揚馬偕是台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他景仰的對象。他說,馬偕博士在1872年來到台灣後,為這塊土地奉獻了一生,對台灣的現代教育與醫療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

馬偕宣教故事戲劇

柯文哲也表示,熱愛神學、科學與醫學的馬偕,除了宣教以外,來台不久就成立了「滬尾偕醫館」,為所有貧困的病人提供治療服務,並建立了台灣第一家西式醫院,也就是現在馬偕醫院的前身。馬偕博士在幾十年間,替齲齒病人拔了2萬多顆牙齒、也幫助偏鄉貧苦病人,這種精神可以說是醫者的最佳典範。此外,馬偕也成立牛津學堂,教授自然與社會科學,對推動台灣的現代化教育功不可沒。最後,他希望大家在紀念馬偕的同時,也為守衛我們的前線醫護人員鼓掌與致敬。

北大會議副議長周信榮牧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馬偕在台灣近30年,開60間教會,為4000人施洗,現今北部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延續下來,有270多間教會以及6個機構,包括馬偕紀念醫院、馬偕醫學院、真理大學、淡江中學、台灣神學院、馬偕專校等,都是因著馬偕建立而逐漸擴大,對北部台灣帶來極大祝福。這次活動為喚起教會追隨馬偕宣教腳蹤,愛台灣、愛百姓、愛傳福音,特別希望能呼召150位年輕人,全然奉獻給神、服事神。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國度觀點】神的軍隊將顯現

「當你掌權的日子(或譯行軍的日子),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或譯以聖潔為妝飾),甘心犧牲自己;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或譯你少年時光耀如清晨甘露)。」(詩篇110:3)

香港正踏入一個新的時代,詩篇110篇3節的預言將要成就。經文提到神掌權的日子,神的子民會如一支軍隊般顯現,當中包括不同年紀的人,而年青人將是最特顯的一群,這支軍隊會帶著三個特質:

第一、以聖潔的妝飾為衣:他們不單會在性方面持守貞潔,在婚姻上保持忠誠,還會主動分別自己,向神討厭的事情劃清界線。他們會常常渴慕下載神的意念和情感,跟隨聖靈去回應身邊發生的事和遇見的人。以真理成為他們行事為人的準繩,聖潔將成為他們的記號。他們就是詩篇24篇所描述登耶和華聖山的族類,渴望尋見主面的世代,像施洗約翰為耶穌預備道路。

第二、甘心犧牲自己:他們不是因著偉大的異象投身神國,乃是被基督犧牲的愛喚醒和激動!除了神兒女和忠心僕人的身份,他們會驚覺自己是基督的新婦。以弗所書提到基督是教會(妻子)的丈夫,祂愛教會甚至願意押上自己去把教會贖回。這軍隊將帶著極大的感激、以愛為旗,且甘心樂意的為著神國押上所有。

第三、多如清晨的甘露:我們將進入哈該書和希伯來書提到的「震動」的日子,黑暗和光明將會發生激烈的對抗,黑暗會前所未有的顯露甚至掌權!然而清晨前常常都是最黑暗的時間,卻又像一個母腹正在孕育生命。我相信清晨很快會出現,黎明時我們會驚覺四周充滿了散發光芒的露珠,神的眾子將在不同地方顯現,並且剛強行事。

阿摩司書和瑪拉基書分別預言大衛的帳幕將會被重建起來,而父親和兒女的心會彼此轉向。我相信這支軍隊是在敬拜、禱告和家的氣氛中被孕育出來的!


王大維
孵化箱事工同工
國度家庭教會青年群體負責人
青少年禱告之家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