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人啟發在港發佈 聚焦內地福音禾場

香港啟發於3月2日假播道會港福堂(港福堂)舉行《華人啟發》發佈會,分享了有關《華人啟發》如何在香港應用,以及在港內地人士的福音需要。當日共有超過100人與會,大會邀請了港福堂主任牧師林誠信牧師、香港福音盛會總幹事陳一華牧師、旺角宣道堂陳淑娟牧師、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北角堂主任及華人基督教聯會主席陳德昌牧師成為主禮嘉賓。

香港啟發總幹事劉恩琪

香港啟發總幹事劉恩琪分享,「香港以普通話為母語的人越來越多,根據不同的數據顯示,全港有150萬人來自內地,數目非常之大,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推算,2047年可能增至250萬。在這個環境下,我們要把握機遇向他們傳福音。」劉恩琪指出,在港內地人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職業專才,另一類是基層家庭。疫情時,教會積極回應社會需要,向基層家庭派送物資,建立關係,但物資派送了,關係也建立了,問題是如何收割,讓這些家庭認識耶穌?這也是很多教會所面對的狀況。

陳淑娟牧師一直參與社福工作,探索如何帶領社區的人信主。她一開始使用啟發親子教育課程,教導婦女管教孩子,想不到有80人來參加。由於目的是傳福音,陳接著辦啟發課程,然後再邀請信主的婦女成為組長,負責下一梯次的啟發課程。陳見證短時間內教會舉辧了很多場啟發課程 ,而信主也超過7成。同時,教會也會開辦功課輔班、英文班或興趣班等來吸引孩子參與,然後邀請孩子的母親參與啟發。

港福堂的林明才傳道分享到在港內地人士與香港人福音觀點上的差異,「有別於香港人講求快捷,由於大部分國內人士為無神論者,看重唯物主義,傳福音時要一層層去講解,讓他們明白福音背後的整套理念,而《華人啟發》正好做到這一點,使他們覺得很有共鳴。再加上影片由國內人士擔任主演,且在中國城巿如上海、北京取景,疫情期間他們無法返鄉,分外有親切感。」

(KRT訊)

 

 

[國度觀點] 在神所定的疆界憑信心站立

近年香港不少人因為種種原因考慮或選擇移民,包括對香港的前景、政治局勢又或下一代的教育等等失去信心。根據香港保安局過去十年的「港人移民估算數字」,每年都有6千至9千名港人移民離開香港。香港的基督徒作為天國的子民,除考慮社會現實因素,更應該認清神的心意,無論神帶領我們到何處,都應帶著盼望治理腳掌所踏之地。

移民並非現今世代的新現象,聖經中亞伯拉罕憑著信心離開家鄉,摩西帶著召命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耶穌基督更是先來到人的世界,又將我們遷入祂的國度。既然神預先定準了人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17:26),基督徒就應帶著信心,領受使徒性的差派去到任何地方,深知主必與我們同去,使我們與萬民有別(出33:16)。然而,當下瀰漫在香港人當中的卻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及擔憂,期望在新的國家尋找「更美好的生活」。聖經提醒我們,凡不是出於信心的都是罪(羅14:23),我們若要離開本地,總要帶著「神必與我同在」信心,盼望著走進昌盛。若未事先認清神給我們的疆界,只是出於恐懼當前的困難而逃避,實在不是信心的表現。

對於有領受要留在香港的人,應培養一份逆境翻盤的鬥志,在人看來沒有出路的環境中興起發光。當人認為沒有盼望、找不到定位的時刻,天國子民不能認同世界的聲音。當我們認同了仇敵,我們所發出的言語將帶來捆綁與咒詛。在投訴、不會感恩、推卸責任、審判別人等惡習橫行的社會中,我們必須把自己從這些不抱有盼望的文化中分別出來。在這個華人興起的季節,站在神所安排的門戶,現在就是得地為業的最佳時機!讓我們認同神所賜的恩賜與夢想,宣告一切都會變得美好:透過營商讓財富轉移至神的國度、看見復興在香港眾教會、以嶄新的方式傳福音、奪回教育下一代的權柄、預備宣教的一代、恢復神所設立的家庭模式、設立合神心意的政府官員等等⋯⋯這些既是我們從神領受的名分,神會恩待我們將它們都拉到地上來。「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舉,卻因邪惡人的口就傾覆。」(箴11:11)或去或留,我們都要成為那地的祝福。

[國度觀點] 善待香港的寄居者

居者無其屋是香港的嚴重民生問題。房屋是為居住需要而設,當目的扭曲,而成為投機者的生財之路,生活空間就不斷被壓縮,陷入居者無其屋的苦況。當大眾感到不公義,社會怎能和諧呢?當人感到自身利益被侵奪,就容易將矛頭指向其他人,結果造成更大的分裂。

社會有些言論認為,新移民人數不斷增加,而這些「外來者」正搶奪公屋資源,那原本是屬於港人的福利。雖然新來港人士居住公屋的比例很大,但戶主其實是港人,新來港住戶來港是為與家人團聚,自然會與港人家人同住。「新移民搶奪公屋」不是事實,因為公屋編配政策規定,雖然新來港人士可以申請公屋,但到輪候編號到分配階段時,輪候家庭必須最少一半家庭成員居港滿七年,才有資格分配公屋,否則申請會被凍結。「新移民搶奪公屋」只是一種偏見。住滿七年,還被視為外來者,這則是一種主觀看法。

聖經有善待寄居者的觀念。來港未滿七年的新移民不算是有永久居留權的港人,從這方面看,最初的七年內,他們是「寄居者」。對寄居者的善待,即對新移民的善待,不該包括偏見、歧視、惡言,反之卻要關注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適應和融入新的環境。港人也是新移民的後代,應當「知道寄居者的心情」(出23:9,《和合本修訂版》)。

然而,善待寄居者的聖經觀念並不充許「文化入侵」。在舊約時代,寄居者住在以色列人中間,必須順從以色列的信仰和文化。寄居者來自外邦,都可能有拜異教的背境,若果他們來以色列寄居時,散播異教文化,或是違反摩西律法,那就會影響以色列的屬靈光景。神對以色列有特別的命定,要她成為世界的光。以色列人善待寄居者的同時,也藉著神的話語和行出神的話語,領寄居者也進入他們的命定。可惜後來以色列君王因容讓外邦異教文化入侵,導致亡國。

神對香港也有特別的命定,香港教會不僅要善待新移民,也得藉著神的話語和行出神的話語,領他們進入他們的命定——神安置他們在香港的心意。

新福異象分享會 以愛燃亮生命

新福事工協會(新福)於7月14日晚上舉辦了題為「燃續」的異象分享會,簡介各項事工的狀況和需要,其中有尼泊爾女孩及新來港婦女分享生命的見證。

新福透過新來港人士及扶貧事工、少數族裔事工,關懷來自中國內地及東南亞的新移民。異象分享會上,一個尼泊爾女孩指出「剛到香港,因為語言不通,找不到學校。最後,在機構的幫助下,她找到了學校,亦參加了中文班及音樂興趣班,認識到一些年齡相約的南亞裔朋友,組成了樂隊SOUL SISTER。」當晚,她與樂隊,即席表演了一首尼泊爾歌曲。

表演過後同工Mavis亦分享了服侍的心路歷程。「幫助他們不一定是給予物質,而是在他們無助的時候,與他們同行、愛他們,看到他們的成長,看到有自信地表演,我覺得很欣慰。」

新福不僅重視與新來港人士同行渡過低谷,而且著重培訓、建立他們的生命,然後鼓勵他們回饋社會,服侍社群。婦女阿雲分享了她面對家暴、離婚及一人獨力撫養兩個兒子的經歷,基督信仰、教會如何幫助她走過低谷的見證。後來她參加了新福的波亞斯學員培訓計劃,接受生命成長及事奉技巧的訓練,然後去服侍其他人,用自己的經歷和見證去激勵其他新移民婦女,與她們同行,更會每天四點半起床為姊妹祈禱。她由被服侍到服侍他人,生命展現出更多的光彩和自信。

 「手晴家」是新福於2011成立的社會企業,目的是為生活在困乏中,卻礙於照顧子女而無法外出工作的新來港婦女,創造具彈性工作時間及可在家進行的工種,讓她們在照顧家庭的同時,賺取收入幫補家計。

當晚,「手晴家」委員鄺綺雯分享:「我的正職是在一家商業公司的會計部門擔任管理層的工作,最初看到手晴家嚴重入不敷支的情況,有點接受不了。然而,看到婦女從工作中重拾自信,看到同工對婦女生命成長的重視,也看到了手晴家最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最後,總幹事梁友東牧師講述了新福的異象和方向,就是要成為火,為混亂無盼望的社會,帶來光、溫暖和動力,繼續「關懷弱小,燃亮生命」。

(特約記者李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