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香港求平安獻祭和行區祈禱

每年一次的初三教會大巡遊,今年是第三屆,過往人數約七八百人,今年參加巡遊人數超過千人,一切都是出於神的安排和計劃。

一如過往兩年,我們在半年前已向警方申請,起點定於旺角麥花臣場館,我們要預早訂場,亦花上不少費用(過去用長沙灣球場則不用花費),原意是希望在出發巡遊之先可以有四小時,獻上琴與爐新年敬拜讚美祭給我們的主。想不到,在出發前旺角發生了騷亂,促使及催化更多教會弟兄姊妹參加聚會和巡遊,哈利路亞!

在2016年2月8日晚上,旺角開始有騷亂,有些警察被參與騷亂的市民圍攻,事件到年初二天亮才平息。年初二早上,我正前往祈禱中心祈禱,行經旺角一些街道,滿目瘡痍,其中一條街道亂石橫飛,甚至有鋪地磚頭及交通路牌被掘起,有些地方及公物被人縱火燒焦,數條街道被封,許多警察仍在戒備。心想,大件事,後來才知道旺角事件。

那時,我正思考為何在我們的初三大巡遊前夕發生這樣的事,跟我們的聚會有何關係?警方封路戒備會不會影響翌日的大巡遊?心裡立時有了答案,這豈不更需要呼籲人一起為旺角、香港祈禱嗎?我們租用旺角麥花臣場館,豈不是為了所發生的事來聚集禱告嗎?

為了這負擔,我跟一班在過去數年同心推動香港復興的教牧聯絡,將原來的琴與爐敬拜讚美祭改為「為城市求平安」,並立即向眾教會、信徒作緊急呼籲,呼籲人來到城市的中心地帶認罪、禱告,尋求主的面。

年初三當日,打從10時許開始,我們有不住的敬拜和禱告,並邀得七山代表一起禱告。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我們認罪、禱告、獻上嘴唇的祭;第二,我們用聖餐與地立約,將旺角主權交給萬軍之耶和華我們的神;第三,我們用耶利哥式行區爭戰禱告,由旺角巡遊至尖沙咀鐘樓,每行經油尖旺各點,我們用角聲、歌聲和祈禱聲為各區發聲。

當天我們經歷了兩大神蹟。首先,當日早上,在警方勸告下,我們並不確定能否進行巡遊,但當眾教牧、信徒在麥花臣場館同心跪下認罪禱告,即得到警方協調,可以照原定路線進行,哈利路亞!其次就是天氣,早上曾有一場頗大的雨,但當我們開始獻祭時,天朗氣清。到出隊巡遊時,陽光不猛烈,也沒下雨,剛剛適合兩小時的巡遊,都是天父的眷顧。

在當天早上我們一群代禱者祈禱、讀經,領受了香港有押沙龍的靈,因他的反叛、僭越皇位、淫亂和刀劍,正是旺角的十足寫照;深信神是使用我們這次巡遊和獻祭的禱告,針對旺角所發生的事,並敗壞那惡者在旺角所播下的邪惡種子。阿們。

文◎石建華 新曙光教會主任牧師

2016全球領袖高峰會

「全球領袖高峰會」由美國芝加哥柳溪社區教會主任牧師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所發起。他深信唯有啟發、鼓勵和裝備基督徒領袖去建立有能力的教會,才可以贖回和醫治整個社會。今年第21屆的高峰會在接近900個城市舉行,並預計有26萬名領袖被激勵。香港的會議已於一月底在香港灣仔葡萄藤教會舉行,播放多位世界級講員的精彩演說及舉行本地論壇。

領袖在困難和失敗中誕生 真正的領導在於關愛別人

海波斯牧師在首晚的視像演講中分享「領袖的無形資產」。他指出除了一般關於領導力的方法和技巧,最有效率的領袖往往有一些無形特質是不易察覺。第一種無形資產是毅力,就是不間斷的熱情和忍耐。有毅力的人知道前進是艱難的,但卻有信心克服各種障礙。想培養毅力,必須讓自己經歷困難、挑戰極限,並下定決心要完成它。每次越過一個障礙,毅力就會提高;相反,毅力的敵人就是讓自己安舒。另一個提升毅力的方法是接受額外的任務,強迫自己展現毅力。
第二種無形資產是自我醒察,看到自己的童年經歷或價值觀對今天行動的影響。每個人都有盲點,這些都是自己所看不見的,但別人卻看得清楚。要發現盲點,必須請身邊的人給你坦誠的回應,指出你的問題。第三種無形資產是隨機應變,也就是高的學習力。海波斯牧師指出領袖常常要面對不知怎麼辦的情況,但學習力強的人會立即開始想解決辦法。可是,若要學懂隨機應變,就要處於困惑和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強迫自己屢敗屢戰,直到成功為止。因此,資深領袖可以分派下屬處理困難的問題,很快就可以發現誰的學習力高,並培養他成為接班人。
第四種無形資產是自我犧牲的愛。他引用大衛於(撒下23:15-17)的事跡,由他從前帶領四百名烏合之眾,到當時有三名勇士願意為他冒生命的危險,去說明自我犧牲的愛如何建立團隊。領袖要刻意去關心、服事、啟發所領導的人,並且提名為他們禱告。異象不是領導的核心,自我犧牲的愛才是。領袖若有所有的才能,「卻沒有愛」(林前13章),團隊就不會持久。你有真誠的關愛你所領導的人嗎?
最後一種資產,是找到個人和機構「真正看重的意義」,一個能持續激勵你去全力以赴的動力。 若只為模糊的意義或是別人的意義而活,人生就浪費了。當人找到「真正看重的意義」,毅力就會提升,也會著手處理自己的盲點,並且也會隨機應變和為身邊的人自我犧牲,因為那個意義太重要了。

Pixar工作室的鼓勵失敗文化
下一個環節是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的訪問。他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共同創辦人和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 (Walt Disney Animation Studios)總裁。首先,他指出人與人之間是通過「故事」來溝通的,好的故事能夠連繫人的情感,並影響世界。在說故事的過程中越有真實感,越容易觸動人。
他分享工作室中一個「智囊團」的運作,為他們的創作提出回饋。。這種客觀的對話文化防止他們的創作迷失方向。此外,他認為失敗不一定是負面的。人被教導: 失敗代表我們不夠聰明,應該受罰。可是,卡特姆認為失敗是必要的,能讓人學習。當一個群體建立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人更早更快失敗而不受罰,反而有助成長。他特別提到他接手迪士尼動畫的經歷︰一個機構只需要4小時去列出基本原則,但卻要4年去活出成為機構文化。

第二天早上由世界級管理學大師、暢銷作家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演講,挑戰參加者成為卓越的領袖。他首先指出,卓越的領袖都是非常謙卑的,但卻有緊定的意力。他能激勵他人為著一個偉大的使命,而不是領袖本身,全力付出,並產生一種崇高並持久的鬥心。領袖要為團隊注入一個偉大的使命,而不是透過權力、階級去強迫。他綜合多年的研究,發現領導力是「當人可以自由拒絕跟隨,卻仍然選擇跟隨」和「讓人想做必須要做的事的藝術」。
柯林斯說,卓越的領袖大多都是成長出來的,他們跟隨各自「大膽又艱難的目標」去強化他們的領導力。當中他們經歷失敗,卻視之為令他們更強的成長機會。因此,成功的另一面不是失敗,而是成長。同時,領袖要在團隊建立一種「幫助別人成功,才算成功」的文化。以上使命、成長及共同成功就能創造有意義的人生。每個人都需要尋找他熱切心愛的目標,他為此而生的原因及維生辦法,而這三個領域的交匯點將成為個人的力量泉源,那份不能熄滅的熱情令人不會放棄。柯林斯分享,當我們不把人生是看成一局牌,而是很多局牌,就不會輕易放棄。
他又指出,沒有卓越的基層團隊,就沒有卓越的領袖。他們不是關注自己的職業發展,而是關注他們負責的團隊,使他們成為勁旅。有這種以人為先的領袖,下屬就不會讓領袖和團隊失敗。柯林斯在結尾時問︰「人生的重點在於人。領袖要如何讓別人的生命,因你而更好?」

接下來是麗茲‧懷斯曼(Liz Wiseman)談及「新手智慧」,說明學習比經驗重要。她是一位策略執行和領導力顧問,也出版暢銷書。她先邀請參加者回憶大家還是新手的日子,是不斷的學習讓大家支撐過那一段時間。雖然經驗有許多好處,但缺乏經驗卻迫使人加快腳步。
新手的狀態帶來以下益處︰由於新手本身沒有想法,這迫使他們會向外求助。新手通常步步為營,卻會隨時尋求回饋意見。新手因為不知道挑戰有多艱難,反而會更願意嘗試。新手辦事效率高,因為他們拼命想學習。新手能夠見機行事,隨機應變。這些新手的心態能夠為團隊帶來許多的益處。
懷斯曼又用一條橡膠圈去演示領袖如何鼓勵「新手」。當橡膠圈拉得很緊,挑戰難度太大,別人容易放棄。相反如果橡膠圈不緊,沒有挑戰性,也不能激發「新手」進步。當拉扯的力量適當,那個人就會變回一個「新手」,努力求變。然而,到了這個時候,如果對方在掙扎,領袖要去幫助他;相反如果他已經駕輕就熟,領袖要預備給他另一個挑戰。這種安逸與過量的平衡要小心把握。
然而作為一個有經驗的人,如果再次成為「新手」,懷斯曼有以下建議︰當一切順利的時候,丟掉舊的方式;當你知道所有的答案,嘗試問新的問題;當別人說你已經很好,要承認自己還有許多不知道;當工作開始沉悶,是時候和新人合作。成長停滯的跡象都是在一切順利的時候出現,這時要尋回「新手」的心態,找回動力。當人落在什麼都不知道又困乏的光境,也是尋求神的最佳時機。

(記者林暐皓報道)

[國度觀點]神學教育改革需有國度觀的復原

神學教育諮詢會議「塑造新一代傳道人的神學教育」1月中旬在香港舉行,中港台逾百位神學教育工作者赴會,會議不但檢討過去,更提出未來的路線。因應現代華人社會的急劇改變,教內的改革呼聲不絕於耳,議題包括教會發展、敬拜、青少年工作等,神學教育的目標是栽培未來領袖帶領以上事工,故此神學教育的改革能為一切改革建立穩固根基。

任何的改革都必須仍然環繞著恆久不變的使命,既然教會在地上有彰顯神國的使命,隨著國度觀在近代神學界中逐漸受到注視,那麼未來的神學教育必須有國度觀的復原,以致所有的改革都不會離開這重要軸心而各自發展,否則神學教育只會被社會需要一直牽著轉圈子。

神學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人材培育成果未能配合教會發展和需要,二是教會與社會出現嚴重脫節,因此教會未能回應社會需要;後者往往是前者的背後因素,因為會眾也是社會的群眾,他們的需要也反映社會的現況,與時代脫節的事工在教內也就不能產生良好效果。所以神學教育改革實際上是回應時代的需要,真理不變,但如何適切地表達、應用和實踐,則是改革的內容。

社會不斷改變,而未來才圓滿實現的神國卻有永恆性的,沒有國度觀的神學教育,在一波又一波的改革浪潮中,只會是繞著世界而轉。國度觀在神學教育上的復原,不是單指增加一兩個闡述國度觀的聖經或神學科目,不可或缺的是培育有國度視野的神學生,以致未來的牧者眼中不只有自己的堂會,更有牧養城市、國家、全地的心志。國度超越堂會和宗派,國度原則適用於個人生活和社會上所有層面,以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系統,而實踐需要理論基礎和策略,因此各類學科與國度神學的整合也很重要。

全球化發展導致反基督教的勢力更加團結,教會面對末世的挑戰,合一已成為其中一個重要議題。但沒有家的概念,就沒有合一的可能,而國度就是屬靈的家的宏大描述。有國度視野的基督教會,不會因信仰表達的差異而分裂,因此神學教育改革若有國度觀的復原,這將產生持久的合一果效。

十年後以色列人口接近一千萬

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CBS)2015年12月底公佈的人口數據,以色列踏入2016年時有8,462,000名公民,75%以色列人(6,335,000)是猶太人,21%(1,757,000)是阿拉伯人,另外4%是「其他」(包括非阿拉伯裔的基督徒或沒有宗教分類的人)。

據估計,到2025年,以色列將有980萬居民,而到2035年該數字將達到1,140萬。

人口數據顯示,以色列在2015年有176,700名嬰兒出生,74%是猶太人,32%是阿拉伯人。2015年只有44,000名以色列人去世,入境事務處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有2.8萬人移民到以色列,當中25%來自法國,24%來自烏克蘭,而來自俄羅斯的有23%。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2016年1月)

禱告:為海外猶太人回歸祈禱

全球聖公宗制裁美聖公會 原因:同性婚姻立場偏離信仰

全球聖公宗於1月14日舉行會議,由38名大主教參與,會後發表聲明,指美國聖公會(Episcopal Church)去年單方面通過偏離信仰及聖經教導的婚姻立場,決定實施制裁措施,並限制會內事務的參與權,但仍然期望彼此尋求合一。

坎特伯里大主教強調,美聖公會單方面改變婚姻的定義,故決定暫停它的參與權三年,在跨宗教事務上不再具有代表聖公宗的地位,不能委任代表參加內部委員會,不能參與教義及體制事務的決策。美聖公會主教Michael Curry回應表示,在基督裡彼此是一家人,「這決定會為教會內的同性戀信徒帶來更大的傷害……,我們向他們開放,是為了給他們帶來希望。今次這決定會在他們的傷口上灑鹽。」去年美聖公會宣佈承認婚姻不再限於一男一女,個別主教也早已自行決定是否承認及主持同性婚禮。

另一方面,烏干達大主教則提出要求美聖公會必須為其婚姻立場悔改,否則不該允許他們參加聖公宗的會議及活動。他的建議遭否決,引致他於1月12日的聚會舉行期間離場。聖公宗首席主教表示,他們將成立工作小組,讓雙方保持溝通。

(來源:WORLD News Service,2016年1月19日,陳芝華編譯報道)

禱告:教會為不合聖經的婚姻立場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