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宣教士 立志向少數民族傳福音

台南聖教會7月4日舉辦「滇緬邊境的布農宣教勇士」專題分享,邀請在中緬邊境山區事奉多年的魯瑪夫‧達瑪畢瑪牧師分享他的生命故事,以及他和團隊在戰火與逼迫下的福音事工。

魯瑪夫出生於花蓮深山布農族的小村落,祖先都是以獵頭建立功名。他指向現場約200名會眾打趣說:「假如福音沒有傳進我的部落,今晚以後,我就要成為頭目了!」這就是很多少數族群的寫照,他們沒有普世價值、不認識耶穌基督,可能正在做著「壞」事,互相爭鬥殺戮,但那些都是他們的文化、信仰與傳統。

魯瑪夫出生貧窮,每天走6小時下山讀書、被家人攔阻去聯考、打工被捅一刀差點見主面,但當中的經歷都讓他有感主恩夠用,且堅定一生一世服事神。當他越深入研究少數族群,就越感到慚愧,尤其是得知邊境山區有5萬少數民族沒有聽過福音,他如被當頭棒喝:「就像我的祖先能夠放棄獵頭傳統一樣,唯有福音能夠真正改變與翻轉他們!」

為此,他走到邊界,向被世界遺忘的少數民族傳揚福音。「他們生病、祈福找巫師巫婆,我對他們說我認識更強大的,幫助他們生病3天就痊癒,禱告後得到豐收,他們就搶著要認識。」魯瑪夫具體說明不認識神的部落就是這種概念,那裡交通不便、資訊不通,即便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邊界到了3月才知道有這個病毒。

魯瑪夫豪邁的笑聲極具感染力,惟當聽過他的生命故事,就深深明白他並不是天生很幸福,也不是現在活得很愜意,而是靠著主常常喜樂:「那位年輕人踩到地雷過世了⋯⋯;對面山頭本來是他們的家園,被攻佔了,只有7成人逃了出來⋯⋯;那些人說要他們放棄信仰⋯⋯」螢幕裡是同工們被強權欺負的畫面,踢肚子、踩頭,這些都是在邊境每天都有可能面對的「日常」。

即便如此,魯瑪夫仍堅守禾場,成立聚會點以後,每每花3至5年時間陪伴與培訓當地人成為基督的精兵,把福音一個一個部落的傳揚出去。他呼籲會眾成為前線事工最棒的後盾,協助禱告與奉獻。年輕人則來回應神的呼召,為主當「兵」,參加6天5夜的跨文化超極限野營門徒訓練,學成後到前線接下福音事工的下一棒:「邊界是關鍵的鑰匙,讓他們認識自己不是敵人眼中卑賤的民族,而是尊貴的、神的兒女!在末世的事奉機會不多了,我們要團結一心完成大使命!」

高敏智牧師在總結時表示,前線的同工正為大使命竭力奔跑,我們也得全力支持,甚至跟著起步奔跑,也要感恩有事奉的機會。他帶領禱告時說:「願我們為主擺上更多、更完全!」高於受訪時談及他對少數民族的宣教觀察。20多年來,台南聖教會去到海外少數民族及台灣本島的原住民部落當中宣教,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神國度的原住民」。然而,在犯罪之後發展出人文世界的文明,例如該隱時代、所多瑪時代,卻依舊有人在那個時代敬畏神。所以,對於少數民族的宣教,就更顯得重要,因為這也和聖經所應許的「東方海島的讚美」相關。

在以賽亞書24章15節提及當列國受審判時,神揀選一群人在東方海島上榮耀耶和華,相信這就是台灣與列島的讚美,也是最純潔的聲音。結合這段經文中的「東方海島」以及「以色列神的名」,高相信,原住民和耶路撒冷的呼召是結合在一起的。

因著和原住民教會的密切連結,高發現原住民普遍較單純,敬拜神的方式非常純真,愛主的心極為熱切。例如第一次聽到魯瑪夫牧師的事工,「一把刀,就可以在山中生存。」不僅求生能力極強,也從他服事的生命看到主的榮耀呼召。因此這天由魯瑪夫牧師分享宣教專題,除了要讓弟兄姊妹更多瞭解少數民族的宣教,也是更進一步使原住民和耶路撒冷的呼召能夠彼此結合。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韻邢、商可瑩台南報導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