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暴行應驗啟示錄 聚焦耶穌 為受困者祈禱

T283 01 isislogog

去年十一月發生的巴黎恐擊震驚全球,伊斯蘭國(ISIS)及恐怖襲擊頓時成為國際焦點。我們每天從新聞及網路接收這些殘暴的新聞後,除了感到痛心和難過外,又可以如何面對?

影音使團於1月23及24日舉辦兩場 「中東亂局!誰主明天?生命反思大會」,由吳宗文牧師主講,從聖經及歷史角度探討相關問題,並由以勒基金總幹事陳歐陽桂芬女士分享代禱的方向及帶領祈禱。

啟示錄第5印呈現

T283 01 ISIS Photo 1吳宗文談到伊斯蘭國擁有多年歷史,但從正式宣布「立國」至今不足2年,卻已成功引起全球關注。伊斯蘭國的殘暴程度為歷史罕見,有報道指就連阿爾蓋達也因此而跟他們劃清界線。

他表示,伊斯蘭國的興起與末世有關。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及啟示錄所說的獸,代表敵基督的出現,有解經家指這是暫時存在的情況,也就是指伊斯蘭國的出現。他又解釋,今天由於影片資訊的發達,啟示錄二十章4節所指的第5印已在世人眼前呈現:「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神之道被斬者的靈魂……」英文聖經的用字是「beheaded」(斬首),正好與伊斯蘭國把基督徒斬首的事件非常吻合。但信徒需以信心面對,因為接下來的第6印是羔羊的憤怒,基督耶穌因着殉道者、受苦者而發出憤怒,前所未見的災禍和混亂將會出現。

在9‧11恐襲後的一個祈禱會上,主席的一句話令吳宗文印象難忘:「今天我們在這裡証明了一件事,就是愛比仇恨更有力量。」信徒可以支持相關宣教事工,或在安全情況下參與短宣,並當以儆醒禱告的心,為困苦者禱告守望,留心觀看歷史的發展,以信心等候神的作為。他指出,昔日有絲綢之路,今天則有一帶一路,神在中國與中東必有其心意。今天的猶太人仍等待他們的彌賽亞,穆斯林仍等待他們的未後聖者,若福音要重返耶路撒冷,華人可成為福音使者的角色,為福音鋪平道路。

禱告焦點是耶穌而非仇敵

T283 01 ISIS Photo 2陳歐陽桂芬鼓勵會眾,在接收殘暴的新聞後,若把焦點放在艱難上,便看不到耶穌,我們要學習以簡單的祈禱,邀請並相信耶穌將會介入事情,「聖靈叫世人(包括非信徒)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我們不懂如何為困境中的人祈禱時,聖靈卻可以叫人認識神。」她教導會眾以「數手指」來控制內心的負面感覺,就是以5隻手指為限,當消極的說話跑出來時,讓自己數着手指只說4句,到第5句必須回歸神那裡,提醒自己以正面的、神的話語來祈禱。

她從四個方面帶領會眾代禱,首先是祈求耶穌就近恐襲的受害者,讓困境中的人看到神的盼望。為無辜被殺和受辱的信徒祈禱時,可祈求主親自就近這群陷於困苦中的信徒,又求聖靈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給他們。她以詩篇十章作禱讀宣告,「惡人為何輕慢神,心裡說:你必不追究?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為要以手施行報應……為要給孤兒和受欺壓的人伸冤,使強橫的人不再威嚇他們。」第二,她帶領會眾為殉道者家屬禱告,以十字架上的犧牲作為禱告的重心,求主安慰、醫治並堅固家屬的心,又求主興起中東基督徒為殉道者家屬代禱。耶穌不是受害者,乃是得勝者,因為祂內心沒有仇恨或灰心,只有平安和信心。

第三,為中東的教會代禱,祈求教會把焦點集中在神的話語上,而並非被環境所掌控。她帶領會眾為教會爭戰,宣告敵基督的靈要離開中東眾教會,求神把箭射出,使仇敵四散,求神伸手把中東眾教會從大水中拉上來。第四,為全球響起「救命之聲」而代禱。經濟動盪、世紀病毒及恐怖主義等等的問題,好像遇難的人發出的救命呼聲,信徒當祈求主伸出施恩的手來幫助。同樣地,每逢看到負面新聞時,我們可隨時隨地用簡單的一句話來祈禱,宣告耶穌的能力介入問題,而並非只關注仇敵的工作。

(記者陶恩然報道)

T283 01 ISIS Photo3
曾探訪伊拉克難民營的Yvette博士(中)及其女兒Jacqueline(左)出席聚會分享探訪難民營的經歷,會眾一起舉手為他們祈禱。

(相關訪問可參看本報第276期P.8)

廿一世紀聖樂事奉 羅炳良﹕聖詩助教會更長進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聖樂促進組」於一月中舉辦「昌明聖詩,繼往開來﹕任重道遠的廿一世紀的教牧與聖樂家」講座,邀得前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及音樂系教授羅炳良博士主講,百多人出席,思考音樂人、牧者、作詞人在聖樂事奉上的職責。

羅首先指出,成年人唱聖詩由,是將真理、心中相信的神學唱出來,而對兒童來說,詩歌是他們成長的養料。我們每次唱詩的時候,是信條的宣告。「我們希望可以瞥視永恆的光,驚愕之餘,在失樂園,亦即這個世界,流露欣羨讚嘆感恩,這是詞人應有的態度及功夫。亦要選擇有先知悟性的詩詞,這是牧者的工作。然後再配合有為父心懷的教牧,去編織天上的異象,成為弟兄姊妹的人生目的及意義,而『編織』則是音樂人的責任。」

他指,聖詩在流行及傳統的風格之爭,只不過是旋律與變奏之分而已,用於不同的場合之上,配合歌詞來編排樂章,牽動會眾的思緒,那是音樂人的工作。在填詞方面,有關於應以詩詞還是散文入詞的爭論,而羅則認為散文一語道破意思,沒有想像空間,而詩詞是濃縮了的語言、美化的文字,在解碼過程中可以有更多默想的機會。如果詩詞當中有象徵,可以將概念轉化,破解人生的奧秘。美化的文字,亦可以給予人主觀的感受。

「詞人要明白先知及教牧的角色,熟悉聖詩學、詩學,以及具備教牧神學、文化神學之基本能力,並認識崇拜學。」詞人應令信徒「不做小孩子」,能欣賞神按自己形象創造人的創意。教牧則要具有分析聖詩的能力,除教牧學之外,亦要有深厚的崇拜學,因為他們要選擇聖詩,也要牧養教會,包括司敬拜、聖樂的群體,同時要建立禮拜事奉。至於音樂人,亦應懂得分析聖詩、以音繪畫,並具作曲配器的基本能力。音樂人或是聖樂牧師的責任是務求活化聖詩,給予意義,道成「肉身」進入文化。

羅以多首聖詩為例,探討廿一世紀教會音樂牧師領導的音樂事奉內涵,包括﹕以歌詞及樂章編排繪畫詩歌的畫意;以語句重複的口號、神學的闡述建立詩歌的「格」及「情」;選擇內容成熟的詩歌來鼓勵弟兄姊妹用心唱、梳理教牧目標,並幫助會眾成為成熟長進的身體。他鼓勵教牧重視聖樂的服侍,甚至考慮聘請「音樂牧師」。「如果現在你的教會不唱聖詩、不作聖詩,十年後你的教會有何長進呢?」

(記者陳淑安報道)

學者:反以色列與反猶太人相同

Israel National News網站報道,以色列新聞專欄作家Manfred Gerstenfeld博士出版最新著作《The War of a Million Cuts》,並舉行了研討會,討論國際間的反以色列運動。該書指反以色列、反猶太教及反猶太人三者原是相同的,其核心意思均認為猶大人是絕對邪惡。

作者談到,絕對邪惡的意思在過去幾十年起了變化。羅馬天主教認為,猶太人殺害耶穌是最邪惡和難以接受的罪。納粹視猶太人為近似人類的動物,情況如不少穆斯林視猶太人是猿和豬那樣。他又指,有40%的歐洲人認為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就如納粹的種族滅絕主義那樣。他曾就此問題向以色列政府高層反映,但他們卻有意迴避。因此,他寫成新書揭示問題,並認為唯一的應對方法,是成立與自衛隊及情報局聯繫的公關宣傳組織,估計所需資金每年高達2.5億,一般民間組織難以承擔,因此必須由政府負責,可惜現時政府內並未有專人處理問題。

Gerstenfeld指以色列政府不但不理解國際間對以色列的種種攻擊,也沒有從經驗中學習如何應對反以色列運動。不少人仍然相信「杯葛、抵制與制裁以色列運動」(BDS)是以色列要面對的最大問題,但他認為真正的問題是國際輿論把以色列「納粹化」(Nazification)。

(2016年1月6日,陳芝華編譯報道)

禱告:以色列政府正視相關問題

近一萬西歐猶太人去年回歸 創歷史新高

「Behold Israel」網站報道,2015年從西歐國家回歸以色列的猶太裔人數創新高,反映歐洲的反猶主義的趨勢上升

數字顯示,有9,880人於去年回歸以色列,其中8,000人來自法國,逾800人來自英國,其餘有來自意大利及比利時。Jewish Agency for Israel主席Natan Sharansky表示,不少來自歐洲的以色列新移民感到歐洲不再是他們的家,歐洲各國應該正視問題。與此同時,以色列成為歐洲猶太人的首個移民地點,反映以色列的生活及價值觀備受認同。

(2016年1月16日,陳芝華編譯報道)

禱告:西歐政府正視反猶主義趨勢上升

為何饒恕要「七十個七次」? -【請教拉比】專欄

為何饒恕要「七十個七次」?

拉比回答:

在馬太福音十八章22節,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這節經文是講寬恕,然而寬恕常被人誤解,許多人原諒別人,是為使別人有所改變。彼得問,饒恕人幾多次呢?彼得的預設答案是七次,意味著只給予七次的恩典,如果他繼續犯罪,將不再饒恕他。

耶穌回答卻是「七十個七次」,即是490次,難以想像一個人可以對同一個人犯同樣的罪行饒恕490次。這使我們明白寬恕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們的行為,而是我們不要因著他們的行為而受捆綁。

如果我們不原諒,我們則背負著那些冒犯或傷害我們人的罪孽,如此把自己鎖在同樣的監獄裡,因為我們緊握他們罪孽的鑰匙(或把柄)。當我們饒恕,我們釋放他們並將手中的鑰匙交給神,讓祂按著自己的公義審判。


T270 05 Rabbi_capped

文@Ari Sorko-Ram (作者是以色列彌賽亞猶太人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精於教導聖經)

遍地築壇敬拜的異象

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民間信仰喜歡把神請回家,他們在家中設立香案,禮佛朝拜。但基督徒卻常把全地的主關在教堂裡,每週見一面。這種現象實在與神永恆的心意相距甚遠,啟示錄21:3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神渴望與我們建立同在而親密的關係。

多年前,來自台灣的陳逸豪牧師及其LilyTunes團隊從神領受了「遍地築壇」的異象,為的就是要滿足天父的心,恢復神在每個信徒生活中當得的榮耀。如同亞伯拉罕所到之處就築壇獻祭,基督徒敬拜的祭壇也應該隨信徒生活的足跡而遍地建立。無論家庭、職場、或教會,隨時隨地隨事隨在,都該成為我們築壇獻祭之處、敬拜主名之所、與主連結之地。

基督徒的敬拜並非建造在行禮如儀上,而是內裡深處與神連結的真實,此時詩歌就扮演了關鍵的輔助角色。詩歌雖非真實敬拜的必要條件,但藉著旋律與歌詞的相輔相成,在一次又一次反覆深入的思想與吟唱中,逐漸放下重擔倒空自己,連於聖靈降服於神,踏入敬拜水流的深處,經歷與神同在的真實。

不過,若音樂或樂手的資源缺乏,詩歌敬拜的果效就往往難以深入。許多人使用CD或網路影片敬拜,期能藉此提升音樂資源不足時的敬拜深度,但無論是跟著CD或網路影片唱詩,敬拜者都必須被動配合音樂原有的設計順序,無法隨著需要與心中的感動反覆吟唱或思想特定的歌詞段落。因此使用CD或網路影片敬拜雖能提升音樂品質,卻仍不足。歌的確唱完了,但敬拜總覺得不夠深入。若我們要讓基督徒隨著生活的足跡而遍地築壇敬拜,解決因音樂資源缺乏而令敬拜深度不足的問題就有其必要性了,LilyTunes正是因而孕育出來。

LilyTunes不是另一個音樂出版機構,而是一個用電腦播放詩歌的軟體平台。它為大家取得了許多華語及粵語音樂出版機構詩歌的使用授權,並透過特殊的技術,讓每首詩歌都能配合大家在敬拜中實際的感動與需要,每個段落都能任大家反覆吟唱。無論反覆唱主歌、副歌或甚至最後一句,聖靈怎麼引領,LilyTunes都能配合。從此,敬拜不再被迫配合音樂原有的順序,因為音樂本來就該配合敬拜的需要。

藉著LilyTunes回應「遍地築壇」的異象,渴望減少信徒敬拜生活中,因音樂資源不足而產生的遺憾。願屬神的百姓在遍地都與祂更深的契合,又願祂永恆的心意因我們眾人在遍地毫無保留的敬拜而大得滿足。

(若各位期望更多了解LilyTunes能夠如何幫助大家遍地築壇,歡迎上網到http://www.lilytunes.com,免費下載試用LilyTunes v2.0最新版本)

主張「基督徒與穆斯林信同一位神」 美基督教大學教授被開除

路透社報道,美國知名基督教學府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政治學教授Larycia Hawkins,在社交網站表示基督徒與穆斯林所信的是同一位神,引起關注。大學表示正考慮是否開除Hawkins。

Hawkins配戴穆斯林女性的蓋頭巾,並於12月10日在Facebook寫道:「我們敬拜同一位上帝。」事件惹來不少批評。Hawkins拒絕為她的言論與校方作進一步對話。校方表示,由於她的神學立場與大學的神學信念看似有所違背,故要求她暫時休假,待相關委員會商討後,再決定是否開除她。

Hawkins在個人網頁表示,已於1月4日收到校方電郵,通知正就其職務進行檢討。她準備就事件尋求芝加哥區內教會的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