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勇氣 -【愛有道】專欄

孩提的記憶猶新,每次犯錯,爸爸總不問情由,先來頓「藤條炆豬肉」,之後還一定要他認錯才罷休。漸漸,他對這「刑罰」不再懼怕,皮肉的痛苦感覺也減輕了,性格卻變得更剛烈,口裡認錯,心中的不忿卻日增。

他長大了,沒有痛恨老爸,因為明白了當年爸爸不懂管教之道,以為杖責就是嚴父,這傳統的教子方式是唯一的,好孩子的標準就是「聽教聽話」,父母擁有「藤條」,是「家法」,也代表了無上的權力。「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錯永遠是孩子。

他沒有繼承父親的傳統,以「家法」懲治孩子,但流著父親威嚴的血液,與及倔強的性格,時常跟少年孩子不咬絃,甚至起衝突。父親放不下面子身段,孩子不肯含冤受屈,大家各有堅持,難分難解。誰都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但認錯,說「對不起」是雙方都不願意就範的事。

幸好衝突不過是生活的小插曲,家人之間不會反目成仇,彼此的關愛與尊重依然。他還經常笑稱這孩子最像他,就是「硬性子」,孩子也承認自己的脾性有著父親的遺傳。

多觀察孩子,自然認識自己更多,你的長處弱點都在他的性格行為中展現了。不要說生了個逆子令自己激氣,倒要擁抱這個孩子,他就是你的反照。

如果說寬恕別人需要勇氣,接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氣。接納自己是上一代教導的「成品」,並不完美,下一代在你的手中成長,也總有你的影子。

接納自己與孩子的軟弱,不必偽裝剛強來維持自尊,不需要聽對方一句「對不起」才能肯定自己是對的。如果你已跳出上一代管教的迷思,相信孩子的成長路會不一樣。

文@徐惠儀

成功的爸爸 -【愛有道】專欄

老人家突然過世,散住各國的兒孫都盡力放下俗務去奔喪,向長輩作最後的致

兄妹為撰寫父親的生平簡史而促膝夜談,由父母的成長、邂逅、結婚生子、工作變遷、移民生活到自己的兒時往事,笑中有淚。

他生於澳門的一個富裕家庭,可惜父親吸鴉片和賭錢散盡家財,幸得賢良的母親含辛如苦養大他和三個弟妹,各人長大都懂得自食其力,不怨天由人。他在一家公司當司機,竟獲得貌美的僱主千金垂青,甘心下嫁窮小子。他沒有受外家的蔭庇,獨自到香港謀生養活五個子女。兄弟記憶猶新的是爸爸新年回家,會帶他們去吃一頓「西餐」,其實不過是茶餐廳美食。更深刻的是例行的家教,男孩子一字排開,給「家法侍候」,理由是一定有頑皮的事情令媽媽操心。

一家人分隔兩地生活一段日子,深感團聚的需要,決定舉家移居小島,那管只能擠在一間只能容下一張雙層床的房間,大家至今仍津津樂道那段頭頂著兄弟的腳而睡的親密關係。

兒子在喪禮上對親友講自己對爸爸的感言:「我爸爸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個平凡的人,甚至是忠誠得近乎固執,沒有留下財富給子孫,但在我的心中,他是個稱職而成功的父親。他盡最大的努力供養家庭,他示範了堅毅不屈的品格,教曉我們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任。今天我們亦承傳了他的美德,建立家庭,做個盡責的爸爸,一代又一代的把這美好的傳統傳承下去。」

這個很熟悉的上一代故事,他們都走過艱辛的歲月,別以為他們沒有甚麼成就,每一個兒孫都是他們的驕人建樹,尊敬長輩就是尊重自己,為孩子立好榜樣。”

文@徐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