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發現宗教學校年輕人 更積極面對精神健康問題

疫症大流行期間,研究發現,基督教學校的教師高度關懷學生,轉介到精神健康輔導中心的學生個案數目比非宗教學校高。

Springtide Research Institute於 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進行研究,訪問了3,139名13至25歲的學生,其中包括313名就讀宗教學校(主要為基督教)的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的研究顯示,59%受訪的宗教學校學生表示,他們曾向精神健康顧問尋求幫助,而非宗教學校的學生只有46%曾尋求幫助。另外,宗教學校學生因精神健康問題而住院或用藥的比例也較非宗教學校的學生高。研究也指出,宗教學校的學生更傾向視學校為成年人關心他們的地方。75%受訪宗教學校學生表示學校裡的成年人努力去了解他們,公立學校只有62%的受訪學生如此認為。

俄克拉荷馬州南方拿撒勒大學(Southern Nazarene University,簡稱SNU)輔導中心(Renew Counseling Center)門診治療師Stephen Brand表示,宗教學校的學生在老師鼓勵下,或更願意尋求支援。師生比例較低的學校,學生與老師更能建立個人關係,也較能敞開心扉談論生活中的困難。

SNU輔導中心協調主任Scott Secor指出,過去幾年新冠疫症為人們帶來倍增的困苦和孤獨感。焦慮是年輕人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而他們現今面臨的心理困擾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Brand表示,他在大學接見的學生中,六至七成都受成年後的責任困擾,其餘三至四成的學生正面對濫藥和自殺傾向等問題。來自費城的輔導員Cara Dixon說,自從疫症開始以來,她看到基督教學校在討論精神健康,基督徒群體向她診所轉介的個案也較多,因為基督徒明白他們在這些方面需要幫助。

Springtide的研究指出三種有助解決心理健康需要的素質:促進社交聯繫,傳達可實現的期望,幫助年輕人培養目標感。南加州大學宗教生命學院院長Varun Soni表示:「學生們不再問我該如何生活?他們開始問我,要為何而活?」總的來說,研究發現近七成宗教學校的學生表示他們感到有能力處理生活中的困難,公立學校的學生則只有57%。然而,當詢問學生關於尋找生命意義時,只有17%自稱有宗教信仰的年輕人表示,宗教機構能幫助他們尋找人生的意義。Packard指出,另有16%學生表示,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幫助。他說,宗教機構不能再想當然地認為學生正在明白他們的人生目的,除非有人向他們展示。「在基督教群體中,我們不斷傳遞信息,但卻沒有帶領學生發現自我和辨別神對他們生命的心意,我們只是假設一切在過程中會自然發生。」

Brand 說,許多SNU的學生對於治療和信仰能同時為他們帶來幫助而感到驚訝。與輔導員交談往往有助學生擁抱信仰。「治療給予人空間去思索,甚至懷疑他們所相信的,也讓他們有選擇信仰的機會。」

禱告:願賜平安和盼望的神觸摸每個憂傷不安的心靈,斷開一切捆鎖,得著釋放和自由。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2年7月2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優質時間 -【天國的孩子】專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相處是很微妙的。當一些關係進展不理想時,人很容易歸咎於別人或一些外在原因,可是更多時候,問題可能來自我們自己與人建立關係的方式和優先次序出現了問題。

過去很多父母都抱怨工作忙碌,令他們沒有足夠時間好好和孩子相處。可是最近半年,因疫情停課,不少父母又埋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多了,反而起了不少爭執。彼此能付出長時間相處,這當然是難能可貴。可是更重要的不是相處時間的長短,乃是相處時間的質素。

以我自己為例,由於我對音樂和運動都不擅長,當我帶孩子去參加課外活動時,我常爭取在等候他的時間來完成其他事情。又因為家長不能參與孩子的課堂,放學後的功課時間,更談不上能有好好的溝通,勉強完成當天的温習,已經覺得無可指責。久而久之,我與孩子的關係好像有點疏離。每晚睡前十五分鐘的「心事時間」,變得越來越寶貴,可是心裡仍感到不滿足。

若父母定意要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他們必定能找到大家共同享受的活動和相處時間。我們的轉捩點是在孩子接近五歲時,我發現他特別喜歡看電影,每次看完電影帶給他的喜悅超過其他活動。看電影就成為了我們家的「優質時間」,直至現在他九歲,我們仍然經常討論看什麼電影。每次大家都放下自己忙碌的事情,專注作同一樣的活動,更重要的是活動後,我們會一起討論電影內容,哪一個情節大家最喜歡?哪一部份最感動自己?最喜歡的演員角色等等。

我開始明白,父母應作為孩子的榜樣,將時間的優先次序安排好。我們應經常檢討,自己因什麼而勞碌,我們花時間做什麼,與什麼人在一起。我們是否能成為孩子真正的同行者。孩子需要我們時,我們是否在他身邊。

天國的孩子:學習「用心」做好每件事,「用心」與人建立關係。安排好屬靈生命、家庭和學業的優先次序。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檢視一下,我們每天花在次要事情的時間,比與生命最重要的天父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多嗎?


Mabel Tai  國度事奉中心事工拓展總監,先後創立了Dreamates青少年和Dreamkidz孩子的社交平台,致力推動下一代活出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