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女演講者平台 匯聚女性聲音 促進跨代同行

德語女演講者平台Speakerinnen於9月啟動,旨在協助教會和基督教組織尋找女性講者。截至9月底,平台已有超過100位德語國家的女演講者和60個組織與教會註冊。

平台發起人Evi Rodemann是德國神學家,也是一位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在受訪時表示:「我聽過太多人說找不到合適的女性講者,這或許只是人們的想法。事實上,基督教界有很多出色的男女被呼召服事和作帶領,我們需要一個平台,讓女性能被看見和受邀請。」

Rodemann說他們打算在6至9個月後作一次調查,看平台是否有助建立連結,透過匯聚女性的聲音促進聚會講台性別平等,他們更想看到相互分享和師友同行,上一代的女性指導和支持年輕一輩。幾個月前,Rodemann發起了「LeadNow」項目,一項幫助興起歐洲年青一代的領袖,並與上一代同行的跨代領導計劃。在此背景下,一項為期10個月的師友計劃She Leads也同時展開,現時有19位女性參與。他們計劃明年在德國北部和南部兩個地點舉行,並開始與德國學園傳道會合作。

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學園傳道會負責人Andreas Boppart表示:「團結有一種神聖的力量,我們往往不使用這力量,更確切來說,我們的系統經常阻擋它。世界需要男女一同站立,團結在一起,因此,興起女性在管理團隊和舞台上的聲音,讓她們被看見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平台能為此運動注入力量。」

被問到德國教會對平台和計劃的反應時,Rodemann說:「我們在今年4月與歐洲以至全球約60位領袖一起啟動LeadNow,我們沒有受到任何批評,卻被大家的愛與支持震撼,一些宣教和青年事工機構向我們建議合作的途徑。我們禱告,希望平台繼續成長,看到這些機會出現實在是奇妙,是我們沒有計劃,也無法計劃的。」

平台受到男性和女性歡迎,因為女性覺得投放在她們身上的資源跟男性有一定的差距,而男性則因為想支持女性,卻不知道可以從何入手。Rodemann補充說:「我們的焦點不是爭取性別平等,而是成為一個平台,讓具恩賜的女性被看見,得以發揮。我們需要男士來支持,否則這只會流於女性服事女性,無法走得更遠。」

禱告:願神使用平台,讓女性能按恩賜站於當站的位置,建立基督的身體。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1年9月30日,Amy Fong編譯報導。)

 

 

基研智庫黃金十年對談直播 跨代歡喜同行

基督教研究智庫(簡稱基研智庫)黃金十年對談直播,於7月1日邀請世界華福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以「跨代同行!真的可行?」為題,與台灣神學院林鴻信老師暢談跨代同行所遭遇的困難,以及如何回應。

林認為自己所處的戰後嬰兒潮,其實跟董所處的千禧年世代,雖然很貼近,卻有很大的差異,同行不易。董說,世代差異首先是存在於時代背景差異所帶來的文化差異,戰後嬰兒潮的台灣,充滿無限可能,很多東西必須從零開始;千禧年世代則在穩定的社會成長,社會及經濟發展已截然不同。其次,兩代之間存在不同的權力結構,兩代得承認這樣的權力結構,才能學習同行。第三,世界局勢變化莫測,讓世代很容易在自我中心的罪性裡,自認比其他世代的人更公義。

以亞伯拉罕跟他兒子以撒同行為例,董說,從今天的角度看,亞伯拉罕顯然不是個好爸爸,傳承怎麼是把兒子當祭物呢?但若以不同的眼光,看待神在亞伯拉罕家族所做的事,重點不在於產業的傳承,而是因著亞伯拉罕的信心,當以撒跟亞伯拉罕同行時,親身經歷神的信實。

交棒的藝術

「我們這一代人要自我節制和交棒很困難。」林認為,我們常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問題,不僅看不見問題,即使看到問題,也不願意承認。摩西跟約書亞兩代同行的可貴,在於摩西懂得適度放手。

跨代同行真的不容易。董說,交棒給大衛的掃羅充滿嫉妒和不願意。猶大背叛耶穌後自盡,十一門徒在耶穌升天後,為繼續往前走,搖籤搖出馬提亞替代猶大,但在使徒行傳,把神的福音傳到外邦人的其實是保羅,而不是馬提亞。由此可見,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努力就能決定結果,而是由神掌權,傳承有時候也不是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而是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我們應敞開心胸接納神的作為。

「千禧世代往往過於驕傲,成為跨代同行的攔阻。」董認為千禧世代因著出國留學、旅遊機會多,往往帶著優越感看上一代,縱使上一代的論述能力更強,仍看不起上一代。千禧世代若能謙卑下來,承認自己看法的有限,就能從不同世代看見自己眼中的樑木,而不光是看見別人眼中的刺。另外,跨代同行還需要彼此的信任,成長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受到權柄的傷害,以致當我們帶著受害者心態面對權柄,往往因為不信任就無法真誠以待。若是各自堅持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封閉不接受別人觀點,對話通常僅是互表立場,唯有存謙卑的心,認知自己的有限,藉由對話修正自己的看法,彼此才會信任。

代與代傳承不是取代

「代與代傳承不是取代,也不代表一代人就退出競賽場,只是轉換所扮演的角色。」董說,成為華福候任總幹事後,如履薄冰,很恐懼,沒有足夠的安全感,還好現任總幹事陳世欽牧師帶著團隊跟同工,陪伴他看見共同的使命,回應使命跟策略。因著服事接觸到下一代年輕領袖,年輕人的想法真的讓人開了眼界,也讓他意識到自己擁有權柄,懂得適時放手,讓下一代有發揮空間。

雖然對教會合一有很深的負擔,董說他往往被潑冷水、被壓抑。「你若沒有資源,別人不會跟你合一,一定要先有資源,別人才可能跟你合一。然而合一是聖靈所賜,人真的不能做什麼,是耶穌基督成就合一,唯有承認彼此的差異,才能看到基督肢體的豐富。」直到他道碩畢業,在教會服事,讀到佈道家葛培理的自傳,葛培理寫到一生的呼召就是傳福音,不論做什麼決定,總會回到原點思想,若對傳福音有益就去做,葛培理的論點讓他很感動,也讓他確認「教會合一」就是他的呼召。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