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1分鐘(126) 抗衡世界文化的健康教會

+按圖放大

屬神的人是一群抗衡世界和異教文化的人,由於世界人的習慣和價值觀影響深遠,縱然人接受救恩,沒有放下過去的生活方式,仍然是「屬肉體」的基督徒。教會應起來抗衡世俗文化,按聖經教導門訓信徒,活出天國文化的生活方式。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1)

合一文化  抗衡不合則去的文化

•   世界的文化主張不合則去,整個世代都浸在放棄關係的文化中。惡者把罪介入各種關係中,破壞合一。保羅告訴我們,最能彰顯神偉大智慧和能力的,在於「教會的合一」。

•   「重視關係」的文化抗衡「重視成就」的文化,教會揀選服事者時應看重他們生命品格,看重彼此關係過於事工成敗,以不放棄的愛實踐「教會是神的家」的文化。

•   透過委身教會群體生活,彼此相顧,與其他肢體同甘共苦,來活出「看見人的好」文化,以溝通、認罪和愛求合一。

•   華人基督徒抗衡不懂表達愛的文化,由婚姻和家庭開始,透過彼此欣賞、互相尊重,使兩代之間互相轉向,抗衡兩代對立的文化,。

人人皆祭司文化抗衡菁英文化

•「人人皆祭司」是以神使用普通人為基礎,神常常使用軟弱的人來彰顯祂的偉大。耶穌抗衡精英文化,祂揀選當時被社會輕視的人成為門徒,藉著聖靈的大能更新生命,改變世界。

•牧者的角色是要成全聖徒,以建立人為目標,抗衡以事工為目標的公司文化,成為使信徒得以各盡其職的健康教會。(弗4:11-16)

「精英」文化要求:卓越領袖,做事快、有果效

「人人」文化要求:看重普通人,忠心、同行、不離不棄

•神看重普通人的特點:

1.不看能力,看重信心

2.不看知識,看重順服

3.不看擁有,看重奉獻

4.不看表現,看重忠心

5.不看罪污,看重悔改

向下移動文化抗衡向上移動的文化

•有別於世界強調階級的「向上移動」,聖經中「向下移動」的文化指向基督的虛己。耶穌由「神」放下身分成為當時社會中低下階層的「人」,更放下為「被處死的人」,基督在權力、地位及安全感上向世人虛己,正是抗衡世界文化的表現。

•教會要抗衡「有功效」的文化,很多服事弱勢社群和跨文化宣教,似乎對教會增長功效不大,但當教會為耶穌而做,便是向「有功效」的文化說不。

•「向上移動」的文化強調抓住權力,掌控別人,「向下移動」文化提倡僕人領導,能帶來組織、情感和異象的合一。

給予文化抗衡貪婪文化

•貪婪自私的文化妨礙華人教會實踐聖經的「給予」文化。事實上華人得到歷代各國宣教的好處,但現在華人教會仍待興起更多宣教士,去承接宣教的棒。

•教會要抗衡貪婪文化,就要突破自私和貧窮的心態。當教會願意更多給予,神就會親自傾倒祂的祝福。(路6:38)

•教會應訓練門徒,建立對神積極的信心,因為世界的文化是「經濟先行」,量入為出,而聖經的文化是「異象先行」,量出為入。只要是神要我們做的事,我們就相信神必然供應。

參考資料:《抗衡文化的健康教會》,王天佑著,五股禮拜堂出版

 

 

社區內設立藝術空間 為鄰舍心靈打氣

天梯使團Shine for Hope團隊9月的午間時段在八福匯開設「心靈加油站」,藉著各樣藝術的媒介,為參與者提供休息沉澱的空間、聆聽神對自己的說話。團隊負責人吳文麗傳道(Eva)分享了如何透過多元藝術帶領人重整心靈,親近神,以及用藝術服事社區釋放神的信息和醫治。

Eva與參與者以樂器進行互動,參與者透過樂器呈現出來的聲音特質,沉澱聆聽環節中所經歷的感受。

藉著創作認識自己

今日繁忙的都市,很多人缺乏聆聽自己內心的空間。Eva指出,藝術創作本身已經具有治療性,「心靈加油站」的理念,是讓人有一個空間,像孩子般,自由地做一些沒有任何目標的事情,藉著各種創作,更深認識自己。她解釋,藝術是一種媒介或語言,人可藉此對自己說話。而且創作者在思考的過程中,許多潛意識的事物會浮現出來。當作品製成後,他們能認識自己多一點。

現場有模擬各種聲音的樂器供參與者探索

在「心靈加油站」中,參與者會先進入一個聆聽的空間,跟著聲音導航和音樂,探索自己的內心狀態和感受。過程中,他們可能會有不同感覺浮現出來,然後來到創作空間,透過場地提供的不同創作媒介,例如樂器、手作物料、舞蹈用具和畫具等,參與者在創作中沉澱自己的經歷。

藝術服事社區

 

Eva表示,藝術創作除了具有治療作用,服事者也可以透過在社區中舉行藝術活動而傳福音,帶來社區的轉化。「這些活動更能吸引人停留觀看,甚至參與其中,而且活動的氛圍很舒服,不會一開口就和別人講耶穌。」藝術再配搭弟兄姊妹不同的恩賜,如輔導和禱告等,幫助被服事者分享心中的事情,許多醫治便隨即發生。

有些人會藉視覺藝術的創作表達感受,同時也送給自己一份禮物,記錄自己的經歷。

Eva分享,過去在社區服事中,有一對母子來到他們的乾粉彩攤位,他們掛著一幅畫:媽媽肚子裡連著臍帶的寶寶。由於乾粉彩的顏色可以用手指抹開的,他們鼓勵她一邊抹一邊說出她起初懷孕時對孩子的期望。那位媽媽便拿著小朋友的手指去抹。結果媽媽哭得很厲害,因為她忘記了當初懷著小寶寶的純愛,現在卻帶著很多要求,還經常責備他,但原來自己最想要的就是孩子健康快樂。

相比之前的出隊經驗,Eva認為,以前在外服事社區時,對象多數是街坊和家庭,他們都處於休閒的狀態,服事中能看見很多神蹟醫治。而這次在八福匯室內的午間服事,對象大部份是事奉人員,或者職場信徒,利用午飯的短暫時間來參與。她感覺到他們的疲倦,所以很想給他們一個空間親近神、休息與沉澱,聖靈工作的彰顯方式也有所不同。

發揮藝術恩賜空間

Eva又分享,在休息時,她會嘗試以繪畫藝術配合經文靈修。她指出,一直以來,基督教從來不缺乏藝術,只不過現在變得形式化,弟兄姊妹能自由地用藝術方式表達的機會較少。Eva認為,不同類型的藝術,能幫助不同的弟兄姊妹更深入認識神。有些人以視覺的方式去經歷神;有些人以肢體舞動的方式去經歷神。例如舞蹈,聖經中有擊鼓跳舞讚美神,用肢體去表達敬拜和情感,可以很自由。她亦舉例,有一位姊妹用畫畫創作來進行詩篇靈修,在過程中她認識到自己很害怕犯錯,同時自己亦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詩篇,更明白經文對自己生命的意義。

Eva認為神的手正在作工,祂在不同堂會興起一些渴望以藝術形式去表達的人。如果教會中有弟兄姊妹有這個負擔,又有經驗,她鼓勵教會預留空間讓他們得以發揮恩賜。Eva以自己教會為例,祈禱會設有畫畫攤位釋放祝福。有時候,完成的畫作可以投映出來讓大家看見,配合信息和歌曲的釋放,是很有能力的。當大家經驗過後,知道不是這麼難,甚至很有能力,大家便會多去嘗試。

被服事者得安慰

參與者Sentlex分享:「我很感恩在被服事中收到從神來的信息,這個信息非常吻合自己的生命光景,使我得著安慰的話語。我收兩幅畫的主題都是關於「水」,它們所用的顏色完全一樣。神提醒我不要限制自己,雖然環境有時好似波濤洶湧、有高有低,心害怕沉了下去怎麼辦,但就算沉了下去,神也會看顧,也必在特定的時刻再次使我興起。」

參與者收到「列車」的畫作祝福

一位姊妹在先知性繪畫攤位中收到一幅「列車」的畫。她分享:「父親在數年前因病突然去世,我心中覺得很孤獨,雖然爸爸已經洗禮,但我仍有疑惑,持續問神爸爸到底在哪裡。在父親去世後一週,我夢見父親坐在一架通往天堂的列車,他正在欣賞外面的風景。而今天我收到這幅列車的畫,我知道是神給我的印證,爸爸已經在天堂了,也讓我認識到神知道我的境況,與我同在。」

(記者鍾浩然報導)

 

 

【國度觀點】教會是文化的建造者

近期有一本基督教書籍《抗衡文化的健康教會》出版,作者在其中提出,建立文化是建立健康教會的關鍵。」文化,是由擁有相同生活環境的群體,共同認可及推崇的價值觀和行為的集合。同時,文化也是一直處於融合,演變和革新的過程。無可否認,不少文化在時代巨輪的輾壓下而消失中,而不同文化和科技的互相碰撞,亦時刻催生出新的文化,甚至好與壞的文化從同一個群體中產生。

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迷人之處在於,過去的殖民地歷史令她大量吸納了西方文化的精粹,同時也由於這特殊身分,讓這片土地沒有經歷過內地的文化清洗,得以保留了不少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藝術。例如粵曲文化,感恩文化,勤勞文化,男女平等文化等。同時,一些都市特有的陋習和毛病,例如冷漠文化,享樂文化,自私文化等亦在香港深深扎根。

在神的計劃中,教會本應是天國文化的載體和代言人。當教會未能真正擁抱天國文化,停留在口號式的宣傳,與天國文化對立的次文化就會在群體中增長,並且形成與天國文化抗衡的力量。例如虛假文化的滋長,使教會滿足於形式化的活動,失去真實愛人的能力;教會青少年中間的叛逆文化,致使他們不認同上一代的看法,故意反其道而行,甚至離開教會。光明與黑暗的勢力是相爭的。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太6:24)當教會失去積極推崇天國文化的熱情,就會成為滋生敵擋神文化的溫床。

翟辛蒂(Cindy Jacobs)在其著作《天國•革新》中曾這樣說,「當復興發生時,很多人生命經歷極大的改變,然而若是整體的文化並未改變,隨著社會和文化的影響力再度回來,人的生命很快就會回復過去的光景。」若是要復興和轉化真正在我們的城市中發生,並且是持續發生,我們就要成為被天國文化改變的人,並且成為文化的建造者,推動天國文化入侵地上,改變地上的文化體系。教會應成為文化改革者的訓練基地,差派門徒進入各個領域推動轉化,推動天國文化運動的興起。若是未信群體,都願意擁抱和參與天國文化運動,那麼土壤中的荊棘就能被除去,成為好土去預備迎接神的復興之火。

 

 

英國教會聯手港人辦「友誼節」 歡迎移居者 促進社區融合

過去半年來,有大量香港人移民英國,中秋前夕,英國教會及居英多年的港人於倫敦南部薩頓區(Sutton)的薩頓貝丁頓公園,舉辦了一場「薩頓友誼節」(Sutton Friendship Festival),讓一群初來英國報到的港人,即使身在異鄉也能感受團圓和相聚的溫暖,幫助他們融入社區,帶動交流,促成融合。

不止港人,連薩頓區不少居民也參與其中(圖片來自主辦方FB)

園區偌大的草坪搭建了許多帳篷,走進公園內,港人會聽見熟悉的粵語。現場有樂隊表演,兒童合唱團頌唱廣東話詩歌,義工老師講述關於中秋的故事,帶著小朋友親手做燈籠,甚至還可以品嘗港式奶茶!活動估計有500人參與,除了將近400位港人外,還吸引不少薩頓區居民參與其中,他們藉此機會認識香港文化。

這次活動由薩頓葡萄園教會(Sutton Vineyard Church)、薩頓基督徒中心(Sutton Christian Centre)、「Sutton香港人」臉書群組等團體共同籌劃。還有約100名來自香港的義工、50多名當地教會義工協力促成這次的友誼節。英國聖公會克羅伊登地區喬納森.克拉克主教(Jonathan Clark)和薩頓市長也受邀出席當天活動。

薩頓葡萄園教會在網站上寫到,這個節日是對香港文化的慶祝,也是促進當地居民與新移居港人之間的融合。「我們很樂意看到當地所有國籍的家庭相聚,一同享受樂趣和友誼!」作為籌辦者之一的漢娜.邁爾斯(Hannah Miles)牧師表示,港人的到來沒有被英國媒體廣泛報導,「我們想做些事來歡迎港人,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在身處的地區推動,讓民眾意識到這一點。我們正在積極主動,而非被動地促進這一件事。」

許多參與者在活動中留言(圖片來自主辦方FB)

「我們有實質的做法,可以幫助港人在這裡安頓下來,不僅僅是象徵性的活動」,另一名籌辦者,UKHK組織創始人克里希.坎迪亞宣教士(Krish Kandiah)說。UKHK旨在幫助香港新移民在英國定居,強調這是「教會活出耶穌對普世關懷的好機會」。據悉,目前已達650間英國教會,透過其網站簽署名為《香港就緒》(Hong Kong ready)協議,希望以行動接待香港移民。坎迪亞宣教士也說,友誼節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時刻,有一位參與活動的母親高興地對他說:「看到這麼多香港人聚氣在這裡,我很開心,感覺就像家一樣。」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疫情加速教會轉型 承接屬靈恩膏的時刻已到

在10月1日的「在命定中興起!」(Rise to God’s Destiny)網路復興特會中,大衛會幕禱告中心章啟明長老在會中激勵新加坡教會的弟兄姊妹,持守呼召直到看見命定和復興,成為列國教會的祝福。聚會除了新加坡的弟兄姊妹,還有來自台灣、馬來西亞、杜拜、澳洲、印尼和蒙古等地方的信徒,共1600人參與。

章啟明長老(截取自網絡直播)

特會由新加坡燈塔教會華文聚會和台灣大衛會幕禱告中心合辦。章表示,過去許多人預言「新加坡是亞洲的安提阿」。新加坡是最具使徒性教會的國家和城市,最大的華人教會都集中在新加坡。新加坡教會要從使徒性教會轉為像安提阿教會,成為使徒性中心。《疫後大未來:誰是大贏家?》一書形容,瘟疫像加速器一樣,使所有的東西都快速改變。瘟疫後所有型態都會改變,所有的教會,包括新加坡、台灣、馬來西亞的教會,都要預備新的季節來到。 

章又指出,神正在形成屬靈的熱帶低氣壓,且在使徒先知願意就位時,我們會看見「屬靈的颱風」在亞洲成形。當以利亞被火車火馬接走時,以利沙撿起以利亞的外衣後,神賜予以利亞能力的就轉到以利沙,也啟動超自然的恩膏。因此,當領導層更換時,代表天門打開了,原來跟隨的戰車兵馬,將等候新的屬靈領袖呼召他們開始運作。無論是葛培理、布永康、王永信或大衛鮑森、趙鏞基牧師陸續過世,他們的恩膏,所留下的「外衣」遍滿全地。我們要撿起他們的「外衣」,就像以利沙撿起以利亞外衣打水一樣,能使水分開,使亞洲有一波波的復興來到。

章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現在是你擴張帳幕、張大幔子、放長繩子、堅固橛子的時刻」。過去教會的高牆倒塌,驕傲的靈轉為謙卑,必須建立合一的禱告祭壇,神正在加速作工,新加坡要成為快齒打糧的新器具。領袖要有安全感和新的眼光,領受並啟動神超自然的能力。

田乘田牧師(擷取自網絡直播)

主持特會的新加坡燈塔教會華文聚會田乘田牧師表示,他相信神要啟動每一個人,願我們能看到新加坡和個人的命定,我們要抓住這恩膏領受能力。他也為眾人禱告,愈是艱苦愈是興起的時候。疫情中,在人覺得沒希望時,神要改變我們,也要興起每間教會,為神行大事。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為華人捨命 -【回家的旅程】專欄

「我是否應該取消去耶路撒冷的旅程?」戴冕恩本來要去一個以色列特會當講員,但「911事件」發生了,航班一片混亂,當時一個埃及人這樣問神很正常。「你必須去,因為我要你去見一個人。」主卻對他這樣說。這人是誰呢?在特會中,有人介紹他認識周神助牧師,但他並沒有想到這人就是神要他見的人。周神助牧師後來分享了他們第一次見面的故事:

911事件」發生,戴冕恩牧師不太可能去以色列。而我出發前有颱風要來台灣,也不想離開;到了以色列之後,大颱風臨到台灣,我想提前回去但飛機停飛,所以聽到了戴牧師的信息,似懂非懂的。我不習慣在特會中與講員見面,但一位姊妹卻堅持要我見他。我們談了不到10分鐘,他說年底要來台灣。他來的時候,恰好是全球靈糧堂的同工聚會,我們全體同工都參加了他的聚會。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合一的旅程就這樣開始直到現在,完全是神非比尋常的帶領!

戴冕恩原本只是來台灣釋放神的信息,但到達台灣後,主對他說:「我不需要你的信息,我需要你的心。你願意為華人捨命嗎?」戴冕恩很為難,他心裡面最深的負擔是他自己的族裔阿拉伯人,特別是埃及人,神把他帶到加拿大,已經擴張了他,把愛加拿大和猶太人的心給他了。他無法想像,怎麼還有心力去愛華人呢?主就提醒他,當年台灣的玉里姊妹為加拿大沒日沒夜地禱告時,他曾對主說,有一天加拿大突破了,他一定會去幫助台灣,來報答這個台灣的代禱者。但他還是掙扎,就對主說:「我不是華人。」主很溫柔也很堅持地對他說,你不是趙婆婆的兒子嗎?這下他降服了。神就把祂對華人的命定進一步揭開。

戴冕恩在台北靈糧堂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領袖分享了華人的命定,在場所有人被這個關乎自己命定的信息深深觸動,紛紛走到台前呼求神,痛悔和哭泣。這時主告訴戴冕恩,必有一日,主將招聚祂的華人新婦敬拜尋求祂的面,不僅祝福華人,也要祝福中東和全球的基督身體。那時,神在台灣作成很奇妙的工,兩次巴士環繞台灣全島之旅,所到之處,都有主信實的同在。聖靈在不同城市的各個層面作和好的工作,祂也預備了很多隱藏的代禱者,每當呼召悔改,就蜂擁到台前,為自己和台灣的罪呼天搶地地認罪悔改。

2002年,先知雷克·喬納(Rick Joyner)預言台灣是引航船,當她跟隨聖靈的帶領進入中國的港灣,就會把中國這艘大船帶出來。台灣的確是華人世界屬靈的先鋒,很早就在多方面領受神的心意。台灣也被揀選先接受來自加拿大的回家的種子,家人同行的旅程是從台灣開始的,隨後從台灣流到香港。

神揀選香港成為母腹來孕育回家的種子。2010-2019年間,香港舉辦了7次大型聚集,在靈裡生出亞洲的旅程,後來迅速擴展到全世界。其中一位常在台上作翻譯的香港姊妹徐石瑋坦言:「全世界除了加拿大外,沒有一個地方像香港,在草創期就有這麼密集的大型聚集。目前除了網上的聚集,最大的回家聚集就是在香港發生。很感恩神這樣信任香港,把一次次乳養的機會給了香港。香港是特別為中國家人開的一扇門戶,使中國的旅程生出來,中國大陸又成為全球家人同行的一個推動和接生的力量!雖然一開始香港並不完全明白這個旅程的深度,但靈裡已經領受並接住了球,而且很漂亮地把這個雪球推了出去,愈滾愈大。」這股從加拿大流出的尋求神的清流從台灣流到香港,再流向中國。可以說,回家的異象在加拿大受孕,但走出國門後是在華人中間生產,成長,並走向列國。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難民 移民 居民 國民 -【國度角度】專欄

九七回歸之前,當我出外旅行,我的身分證明是基於英國護照給予我的英國屬土公民的身分,然而在我內心深處,我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乃是在香港出生的中國人,卻對自己是英國屬土公民的身分,在感情上一直無法認同。對我的父母而言,雖然他們在50年代已從廣東順德逃難到香港,但對自己身分的認同卻是以中國廣東順德人為重。而我的兩個兒子卻毫不猶豫只認同自己是道道地地的香港人。97年之後,我們家中三代,都同樣持有香港身分證,都同樣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區護照,但基本上自己的身分認同都沒有什麼改變。但在其他不同的人身上,卻是因人而異,甚至大相徑庭!

有人說,香港本身就是一個由難民建立起來的城市,香港人骨子裡也一直帶著一種揮之不去的難民心態。何以見得?看看我們的上一代,乃逃難來到香港,97年前,因同樣的恐懼,香港再次掀起大量移民潮;2019至今,也因同樣的恐懼,香港再次掀起新一波的移民潮。其實這不難理解,人心中一直嚮往一個公平、公正、公義、安定繁榮,能以安居樂業的國度。當身處的城市、國家並不如理想,必然盼望移民到另一個理想國度,但往往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世上是否真的有一個人心中理想的烏托邦?

先祖亞伯拉罕卻非因逃難,乃因著信,蒙召離開富裕的本族本家,去等候神在地上所建造的城,且承認自己在世上只是客旅和寄居,表明自己心中乃羨慕一個屬天更美的家鄉,是神親手所建的一座城。(來11:8-16)同樣,因著信,主已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他愛子的國裡。( 西1:13 ) 從此,我們的身分認同卻是天上的國民,與亞伯拉罕一同等候心之所繫,那更美的家鄕:基督的國度從天上降臨。 ( 腓3:20 )

這何嘗不是天父心中的嚮往?經上記著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造何等的殿宇?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賽66:1)可見天父心中也一直嚮往在地上找到一個可安息的家鄕,且應許已為我們預備了新天新地,而神的帳幕竟將從天而降,神要與祂天國的子民同住!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21:1-4)這也應驗了歷世神國的子民藉主禱文中的禱告,天國降臨,神的旨意成就於地上。你我既已認定自己是天國子民的身分,主已明説:「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可以放心,因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那無論我們身處何地何方,在世都只是寄居與客旅的身分,只要有主同在,那又何懼之有呢!

文@何寶生

 

 

聯合國紀念德班宣言 34國稱涉反猶杯葛會議

9月22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舉行紀念《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20周年高級別會議,英、美、法、德、澳等34個國家公開杯葛紀念會議,因會議當年標誌反猶太人和反以色列的言行。

世界反種族主義大會第一次會議於2001年8 月 31 日至 9 月 8 日在南非城市德班(Durban)舉行,目標為解決種族主義問題,議題包括革除大西洋彼岸的奴隸制度以及以巴衝突,但很快演變成一場由巴勒斯坦和抵制團體領導的反以色列活動,會上有草案把錫安主義等同種族歧視,美國和以色列代表團退出會議以表反對。此後,聯合國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後續會議,在2009年的會議上,伊朗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應邀作主賓發言,呼籲消滅以色列。

今年初,美國和以色列投票反對批准聯合國 2021 年預算案,以抗議其決定在今年的大會上舉行《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20周年紀念會議,至今有 34個國家公開杯葛大會,反對名單以西方民主國家為主,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加拿大、澳洲、奧地利、新西蘭、荷蘭、波蘭、希臘、匈牙利及哥倫比亞等。

以色列外交部長拉皮德在推特貼文感激這些國家支持,「感謝每一位,投進這目標清晰和成功的外交任務,很久沒見証過如此有力的政治力量,也証明了『所有人都反對以色列』這推測是錯的。」外交部發聲明表示,「原本在德班舉行的會議成了自二戰以來國際上最惡劣的排猶舞台,當中充滿煽動的言論和歧視的措詞,門外還有支持希特拉的遊行。反種族主義會議最終變成鼓吹種族歧視,論壇上發放諷刺猶太人的漫畫,把猶太人描繪成鷹鉤鼻、尖牙滴著鮮血、手握鈔票的形象。抵制猶太人和妖魔化以色列的運動時有發生,以色列都一一克服過來,我們積極與鄰國合作,並會繼續如此行。」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推行民主政制的國家,卻屢遭聯合國譴責,次數遠超過其他涉嫌系統性違反人權的國家,如伊朗、敍利亞、也門、巴基斯坦、北韓和中國。2020年,聯合國共譴責以色列17次,上述六國則共6 次。2006至2016年間,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批評各國的135項決議中,有超過一半(68項)指向以色列。1975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指錫安主義等同種族主義,雖然該決議於1991年正式撤銷,但反猶主義情緒延續至今。

禱告:願列國對齊神所愛慕的,除去爭競,求神堅固以色列,抓緊祂的應許。

(來源:All Israel NewsBridges for Peace,2021年9月23和22日,Asher Chiu編譯報導。)

 

 

緬甸軍方砲擊民居 牧師往救火途中遭槍殺

9 月18日,緬甸軍方在西部欽邦(Chin)的特朗鎮(Thantlang)與反軍政府民兵爆發衝突,期間當地民居遭砲彈攻擊起火,青年牧師Cung Biak Hum在趕往協助教會會友滅火途中,在街上遭軍兵槍殺。

當日Cung得知民居遭到砲擊,會友的房子起火,馬上組織一班青年前往救火。據Cung的朋友透露,他們騎電單車出去,在一個路口遇上軍隊,當時衝突已平息,但軍兵仍向Cung開火。他起初以為Cung能成功逃脫,未料他遭射殺身亡。「因軍兵繼續留守該區,任意向人們開槍,我們在兩個小時後才能從街上取回Cung的屍體。」Cung的胸部和頸部兩處中槍,而那場火最終焚毀約20座建築物,包括不少民居及一棟政府建築。

31歲的Cung是鎮上浸信會教會(Centennial Baptist Church)牧師,他的祖父是教會的第一任牧師。Cung和妻子育有兩個兒子,還有一名孩子預計將於11月出生。Cung深受鎮上居民愛戴,人們稱他為鎮上的驕傲,是一位充滿熱情、積極服務社區的年青領袖。在19日的安息禮拜上,7歲的小兒子看著父親的遺體哭說:「爸爸沒有犯罪,他們為什麼要開槍,為什麼要殺死他?」

Cung Biak Hum牧師是一位熱情和積極服務社區的年青領袖

世界浸信會聯盟(Baptist World Alliance)於20日發表聲明,Cung 牧師遭軍兵射殺身亡,軍兵還拿走了他的手機和手錶,並為奪取他的結婚戒指而切斷了他的手指,呼籲為Cung 牧師之死伸張公義,追究法律責任。欽邦和克欽邦(Kachin)浸信會聯會強烈譴責事件,更指當地的暴力事件,向民居以及教堂發動襲擊和爆炸的事件激增。在特朗鎮,軍政府自 8 月下旬開始襲擊平民,造成3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 10 歲男孩,許多平民受傷。鎮上約 1萬人口幾乎全都逃到鄰近村莊或印度的密索藍邦,現只剩下30 名居民,主要為老人和新冠肺炎患者。一名協助居民逃離的年青人說:「對於牧師遭殘殺和城鎮受襲,我們感到無比痛苦和憤慨,必須盡快將他們驅逐出境。」

軍方砲擊特朗鎮民居,燒毀19座房屋

聯合國緬甸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安德魯斯(Tom Andrews)在推特貼文寫道:「一名浸信會牧師被殺害,欽邦特朗鎮民居被炸毁,這些都是軍政府使緬甸人民每天處於活地獄的最新實例。」他表示,世界要更密切關注緬甸的情況,並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自軍方罷免昂山素姬的民選政府以來,緬甸一直飽受動盪之苦,最初反對執政將領的和平示威,在安全部隊使用武力鎮壓後,於許多地區演變成暴動。據政治犯援助協會(Assistance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Prisoners)資料顯示,自軍政府於2月奪權後,截至10月4日,全國共有1,158名人民遭軍方殺害。協調抵抗缅甸軍政府的地下組織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代理主席Duwa Lashi La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呼籲全國每個村莊、城鎮和城市同時起義。該組織在許多地區設立了「人民防衞隊」,但通常進行小規模的游擊行動。緬甸軍隊是東南亞最大的軍隊之一,以強硬和殘暴見稱。緬甸在「敞開的門 」2021年《全球守望名單》中排名第18。

禱告:求主保護緬甸百姓,作他們的拯救與盾牌,願祂的公義在緬甸彰顯。

(來源:CBN NewsThe Irawwady,2021年9 月22和23日,林國祥和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德語女演講者平台 匯聚女性聲音 促進跨代同行

德語女演講者平台Speakerinnen於9月啟動,旨在協助教會和基督教組織尋找女性講者。截至9月底,平台已有超過100位德語國家的女演講者和60個組織與教會註冊。

平台發起人Evi Rodemann是德國神學家,也是一位富經驗的演講者,她在受訪時表示:「我聽過太多人說找不到合適的女性講者,這或許只是人們的想法。事實上,基督教界有很多出色的男女被呼召服事和作帶領,我們需要一個平台,讓女性能被看見和受邀請。」

Rodemann說他們打算在6至9個月後作一次調查,看平台是否有助建立連結,透過匯聚女性的聲音促進聚會講台性別平等,他們更想看到相互分享和師友同行,上一代的女性指導和支持年輕一輩。幾個月前,Rodemann發起了「LeadNow」項目,一項幫助興起歐洲年青一代的領袖,並與上一代同行的跨代領導計劃。在此背景下,一項為期10個月的師友計劃She Leads也同時展開,現時有19位女性參與。他們計劃明年在德國北部和南部兩個地點舉行,並開始與德國學園傳道會合作。

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學園傳道會負責人Andreas Boppart表示:「團結有一種神聖的力量,我們往往不使用這力量,更確切來說,我們的系統經常阻擋它。世界需要男女一同站立,團結在一起,因此,興起女性在管理團隊和舞台上的聲音,讓她們被看見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平台能為此運動注入力量。」

被問到德國教會對平台和計劃的反應時,Rodemann說:「我們在今年4月與歐洲以至全球約60位領袖一起啟動LeadNow,我們沒有受到任何批評,卻被大家的愛與支持震撼,一些宣教和青年事工機構向我們建議合作的途徑。我們禱告,希望平台繼續成長,看到這些機會出現實在是奇妙,是我們沒有計劃,也無法計劃的。」

平台受到男性和女性歡迎,因為女性覺得投放在她們身上的資源跟男性有一定的差距,而男性則因為想支持女性,卻不知道可以從何入手。Rodemann補充說:「我們的焦點不是爭取性別平等,而是成為一個平台,讓具恩賜的女性被看見,得以發揮。我們需要男士來支持,否則這只會流於女性服事女性,無法走得更遠。」

禱告:願神使用平台,讓女性能按恩賜站於當站的位置,建立基督的身體。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1年9月30日,Amy Fong編譯報導。)

 

 

基督徒藝人匯聚同創作 流行樂壇取佳績

兩年前,一群基督徒藝人單純聚在一起創作並錄製音樂,後來竟成為當代基督教音樂的焦點,並成立了敬拜創作群體Maverick City。

儘管全球在疫情下限聚隔離,Maverick City 卻愈來愈受歡迎,不斷開拓新領域。他們創作忠於自己,也忠於聖經基礎的音樂,觸摸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流行歌手Justin Bieber和Shawn Mendes也曾分享Maverick City的敬拜如何影響他們。

Maverick City由一群基督徒藝人聚集組成,一同創作和錄製音樂

成員Chandler Moore和Naomi Raine最近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能夠與世界分享他們的音樂和對神的熱情是一種福氣。Moore說:「我們有各自的事業,大約在兩年半前開始聚在一起,一起玩,一起寫歌。沒想到的是,我們原本只是單純想聚起來共同創作寫歌,現在卻製作出給全世界聽的音樂,還有機會巡迴演唱。」

Raine分享,看到自己的音樂能讓人對神的話語產生信心,將擔子卸給神,是很大的驚喜。「疫情初期,許多限聚措施實施時,我們發佈的音樂只是給了人盼望。沒有想到,現在有些人在聽到音樂後,決定不要再活在恐懼中,選擇相信神,並捉緊神每一個應許。」其中一首由Raine和Joe Barnes主唱的歌曲「Promises」,在YouTube的觀看次數已達 4,700萬次。

Maverick City Music由Tony Brown和Tribl Records 的行政總裁Jonathan Jay創立。Raine說,Tony和Jonathan看到在當代基督教音樂和福音世界中被邊緣化的人,他們渴望把這些人的聲音帶到中央。「他們看到教會需要有不同的聲音,包括被邊緣化和非主流的,因為教會不是單一的。」

憑藉「Wait On You」、「Jireh」和「Promises」等流行歌曲,Maverick City在基督教和主流音樂世界都取得佳績。曾與Justin Bieber在華盛頓和加州表演的Moore分享為教會寫歌所面對的不同挑戰。「這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你所寫的詞是由教會向神唱的,這是一個很重的責任,要盡情發揮創意,同時不違背神的屬性。在這一環,聖經的角色舉足輕重。」

Maverick City其中一個獨特元素是他們的多樣性。Moore說:「人們在Maverick找到一位藝人以先,他們會先看到一個家。現在神正在使用它來呈現一個合一陣線,一個具多樣性的合一,使不同的種族、膚色、類型走在一起。」今年他們獲得恆星獎(Stella Awards)年度專輯獎和年度新人獎。他們最終的目標是事奉神,讓他們創作的音樂成為黑暗中的亮光。Raine解釋:「這是神的教會,所以我們希望由神來掌管,讓神向之吹氣,我們能為祂所用。」

禱告:求神釋放屬天創意,讓藝人領受使人經歷神的詩歌,讓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充滿人心。

(來源:CBN News,2021年9月23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 唱出好人 好事 好聲音

9月18日,由香港福音盛會、以勒基金、華福中心香港區委會及影音使團創世電視聯合主辦的「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中秋啟動禮順利完成。前香港審計署署長孫德基太平紳士讚揚此大賽:「參與者可透過比賽發掘才華,磨煉信心,使社會和天下華人受益,鼓勵大家積極參賽。」影音使團總幹事袁文輝︰「很多人說現在是末世時代,全球華人都需要平安、喜樂,能夠運用心靈以歌聲讚美,將正面能量呈現,期望每一個年齡層都能夠積極參與,有最多人集體在末世時代作出見證,成為最大力量。」

何寶生傳道

當天眾多歌手和嘉賓演繹在互聯網過千萬點撃率的詩歌,大會又特別邀請到藉詩歌得到醫治的嘉賓分享見證。國度事奉中心總幹事何寶生傳道經歷過五次癌症手術,今年3月發現膀胱癌復發。「過程中我很憂心,我不想下半輩子背著洗腎機,沒有辦法回到以前的樣子。」在最忐忑的時間,一首詩歌陪伴著他。「《全能醫治者》在我的心裡湧現,我一邊唱一邊掉眼淚,宣告我的生命不是在地上醫生的手裡,而是在全宇宙最大的醫生——神的手裡。」

歌手鍾舒漫

歌手鍾舒漫分享自己失聲後的醒悟。2016年她開始唱歌不穩定,越練越呼吸不了。「當時自己感覺萬箭穿心,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後來她明白到自己一直將聲音視作王,甚至比神。「祂告訴我即使沒有聲音和樣子,我一樣有價值,一樣如珠如寶,當我們願意接納神所造的原本的自己,我們的光就會發出來。」

死而復活的女孩芊芊的爸爸Michael

大會亦邀請了死而復活的女孩芊芊的爸爸Michael分享。2017年,芊芊4歲突然沒有心跳,醫療報告指出「血液循環停止了31分鐘後才回復」,但搶救後情況仍然極度危險。「我們在深切治療部教她在心中唱詩歌。第9天,她一康復後就高聲唱,一路唱一路感謝主耶穌。神喜歡我們唱出聲音讚美祂,鼓勵大家有機會就放膽唱出來。」

第一屆「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由中秋啟航,將以半年時間,結連全球華人,藉詩歌祝福自己、他人和世界,成為愛人、愛神的集體見證。參賽表格如下:https://forms.gle/pZJSEgpFtLQihchS6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