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出土希西家及瑪拿西時期重要文物

考古學家在距離耶路撒冷古城數英里的地方掘出2,700年前希西家王和瑪拿西王時代的一個重要行政儲存中心遺址。

發掘工作由以色列文物局(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在耶路撒冷阿諾納(Arnona)鄰近地區進行。研究人員發現一個異常巨大、由石壁組成的結構,相信遺址曾為政府行政活動的地方。研究人員在那裡發現120個瓦罐手柄,上面有古代希伯來文蓋章壓印。當中許多都刻有「LMLK」字樣,意思是「屬於國王」,其他則刻有高級官員和其他重要人士的名字。

考古學家指,這是以色列近年出土最多且最重要的一批壓印。有跡象表明,遺址曾為猶大政府用作徵收葡萄酒和橄欖油等農產品稅款、管理和分發糧食、以及管理和積聚剩餘農作物和商品的地方。

瓦罐手柄上的壓印

文物局考古發掘主任Neria Sapir 和Nathan Ben-Ari說:「這遺址可追溯至聖經記載的動盪時代,如希西家作王年間,由亞述西拿基立指揮的入侵佔領行動時期。壓印所顯示有關政府的經濟供應或許與這些事件有關,但遺址挖掘顯示,該址於亞述佔據後依然活躍。此外,這一批壓印表明了稅收制度在被佔領時期依然沒有中斷。

在遺址發現的黏土雕像

研究人員表示,壓印證明在猶大王朝後期,政府曾在大衛城南部活動。考古學家還在遺址發現黏土雕像。Sapir 和 Ben-Air指:「當中一些雕像為婦女、騎馬者或動物形像,一般被視為用以敬拜別神和行邪淫的物件,是聖經記載中猶大王朝一個普遍的現象。」據聖經記載,瑪拿西王推翻了父親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在猶大重新設立敬拜外邦神。

研究人員補充說:「隨著公元前586年猶大亡國、流亡巴比倫,該遺址被廢棄,但似乎於不久後重新恢復了行政活動。在那時期,該地方的政府活動關乎猶大省,他們於公元前538年在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輔助下重返錫安。」

距離耶路撒冷古城數英里發掘希西家王和瑪拿西王時代的政府行政中心

文物局耶路撒冷地區考古學家Yuval Baruch博士表示:「阿諾納考古發現認為這遺址是以色列歷史上其中一個最關鍵時期的重要地點,標示著猶大王朝後期以及覆亡數十年後重返錫安的歷史。遺址連接著很多在耶路撒冷發掘的,與猶大王朝巔峰時期及至其亡國之中央行政系統有關的重要地點。

 

禱告:願神祝福考古發掘和研究,讓人更認識聖經歷史和真理。

(來源:CBN News,2020年7月22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考古發掘1500年前教堂 紀念「光榮殉道者」

以色列考古隊在貝特西蒙斯(Beit Shemesh)附近發掘出一座約一千五百年前興建的宏偉教堂,相信是當年不少基督徒的朝聖地。以色列古物管理局於10月20日透露,這座教堂是拜占庭(Byzantine)皇帝捐獻興建的,以紀念一名神秘的「光榮殉道者」。

考古發掘主任Benjamin Storchan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殉道者的身分未明,但從教堂格外華麗的建築結構和銘文,可看出此人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教堂建於公元543年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統治時期,後來於提比略二世君士坦丁皇帝(Tiberius II Constantine)時加建了禮拜堂。

教堂面積略超過三分一英畝,牆上塗著彩色的壁畫,並以高聳的柱子為裝飾,柱頭非常精緻、華麗。大教堂是一棟長形的建築,分為三部分,包括中央的中殿以及兩側的禮堂,在教堂入口處有一個迎接朝聖者的中庭。庭院內有完好無損的銘文,寫著該教堂是要獻給一位「光榮殉道者」。

在貝特西蒙斯 (Beit Shemesh)的拜占庭時代教堂,有兩條樓梯讓朝聖者往返地下室。 (圖片來源:以色列古物管理局 Asaf Peretz)

然而最令過去和現在的遊客感興趣的,是教堂底下有個完好的地下室。Storchan解釋:「在以色列被發掘的教堂古蹟中,存留著完好的地下室是很少有的。這個地下室是一個地下墓穴,顯然是用來安放殉道者的遺體(遺物)。地下室由平行樓梯連接,一條向下通往密室,另一條往上通往禱告室。這樣可容納大批基督徒朝聖者同時參觀。」

2019年10月在貝特西蒙斯(Beit Shemesh)的拜占庭時代教堂地板上暴露的馬賽克。(以色列古物管理局 Asaf Peretz)

遺址現場還發現色彩鮮豔的馬賽克,圖案除了有水果、花卉、動物群,更有雙翅展開的鷹(拜占庭帝國的象徵),上面還有銘文詳細說明提比略二世君士坦丁皇帝(公元574-582)捐贈支持教堂的擴建。Storchan說:「有許多書面資料證實,皇室資助興建以色列教堂,但鮮有考古證據,如這次發現的註明捐獻的銘文。」

聖經之地博物館(Bible Lands Museum)是這次發掘工作的伙伴,總監Amanda Weiss於聲明中表示:「很榮幸能夠與以色列古物管理局共同發掘這些重要的新發現,讓成千上萬不同年齡、信仰和國籍的參觀者能到此欣賞以色列豐富的文化遺產。」

(來源:《以色列時報》,2019年10月23日,Amy Fong編譯報導)

禱告:願考古發現讓人更認識神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為,以及先賢對神的尊崇。

 

 

以色列考古發現 有關以東王國存在的證據

美國和以色列研究人員發表論文,表示透過研究古近東的冶銅術,發現有關以東王國存在的證據。 

該份題古代技術與間歇改變:查考以東王國在南黎凡特的崛起的研究報告,9月中由加州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亭拿谷中部計劃的研究員發表,藉研究以色列南部阿拉伯谷的冶銅術在古代突飛猛進的發展,發現可能與以東崛起有關的線索。 

過去學者認為,以東王國是神話多於歷史上的真實存在。根據聖經記載,以東是一個在主前10世紀以前便存在的王國,比以色列國歷史更悠久。以東由雅各的哥哥以掃的後裔建立,長久以來都與以色列為敵。論文指出,在亭拿和約旦的費南谷出土的冶銅技術證據,顯示早於主前11世紀,當地已經有一個具主權的政治團體出現。這與聖經所記載的非常吻合,以東崛起的時間較以往的估算早得多。 

研究主筆、特拉維夫大學教授Erez Ben-Yosef向《LiveScience》的記者表示,他們通過研究多個考古遺跡的冶銅礦渣,發現在主前1300至800年,以東人一直逐漸改良冶銅術,在該500年間,阿拉伯谷多個遺址的礦渣銅含量由1.49%緩慢下跌至1.14%,顯示多個產銅地點正由同一政權控制,並依照相同的技術提煉銅。到主前10世紀,各煉銅地點的礦渣銅含量突然大跌至約0.5%顯示冶銅技術突飛猛進,時間與聖經和埃及文獻記載法老王示撒大舉外侵的時段吻合。Ben-Yosef相信,埃及的軍事行動可能成為當時以東人改冶銅術的催化劑。研究團隊希望在今年冬天重返阿拉伯谷,找尋有關聖經中以色列人打敗以東人的證據。 

Ben-Yosef認為,他們的研究除了有助提供有關以東王國崛起的線索外,亦就古代科技演化和科技與社會之間微妙的互動提供重要見解。論文的摘要部分指出:「根據有關結果,我們提出利用『間斷平衡』作為創新的理論模型來探索古代技術發展與社會政治大環境的關係。在研究聖經中以東崛起一事上,這套模型顯示出它或可套用於更廣泛的跨文化情況。」 

來源:The Christian PostLiveScience,2019年9月29日和18日,文奴編譯報導 

禱告:願更多人認識聖經的真實記載,更多真理能透過考古領域的重要發現而彰顯。

 

 

 

考古發現馬賽克畫或揭示 耶穌餵飽五千人的地點

今個月初,根據CBN新聞報道,以色列考古學家發掘了一幅多個世紀前的馬賽克鑲嵌畫,有可能是描寫耶穌餵飽五千人的神蹟。這馬賽克在一所早期基督教教堂的地板發現,可能揭示耶穌行神蹟地點更多資料 。

圖為考古現場發掘的馬賽克鑲嵌畫

馬賽克畫在Antiochia-Hippos的Burnt教堂內發現,當地至少有7座教堂。考古學家相信,這教堂在第七世紀早期被波斯帝國薩珊王朝佔領並焚毀。然而焚燒後的灰燼覆蓋地板,實際幫助保存了彩色的馬賽克畫。

在教堂中殿的馬賽克畫上有六條魚,分大、中、小三條一組,共兩組。魚的旁邊有個籃子,盛着五個餅。

以色列海發大學考古研究所Michael Eisenberg博士是這次考古發掘工作的主管,他表示:「對於畫中的餅和魚的解釋當然可以不同,但不能忽視它跟新約聖經所描述的有相似的地方。例如新約描述到籃子裡的五個餅,或在教堂半圓形殿上的兩條魚在馬賽克畫上都能找到。」

Michael Eisenberg 博士在展示一塊覆蓋地板的屋頂瓦片

這項考古發現引發不同人對五餅二魚神蹟發生地的討論。很多人相信神蹟發生地在加利利湖西北岸的塔布加(Tabgha)的倍增堂(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另一理論卻說神蹟發生在發現馬賽克畫的 Hippos。Eisenberg認為這理論有一定可信性,因為Hippos教堂內的馬賽克畫展示了五個餅,這跟福音書的敘述一致,而在倍增堂裡的只有四個。

Eisenber期望當餘下一成的馬賽克在下一季發掘出來後,可以更清楚整幅圖畫表達的意思。

(來源: Christian Headlines,2019年9月5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

禱告:願更多的古蹟被發掘,向世人展示聖經的真實,五餅二魚的神蹟在今日的世代也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