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色列連結的宣教基礎(下)- 【選民系列】專欄

根據大使命,福音適用於每個族群。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羅1:16)。基里沙(Glaser)解釋「先是猶太人」的意思是,猶太人應被視為傳福音的優先對象。他建議要贏取世界,必先贏得神的選民。在救恩方面,不管猶太人或外邦人,神只有一種拯救方式,就是藉著祂的兒子耶穌。

任何相信耶穌是唯一拯救的教會都應努力向猶太人傳福音。神召會視以色列的恢復為末世的標誌,在其1927年會章的《信仰聲言》中表達了對「以色列民族救贖」的期望。早期五旬宗信徒威廉·麥克阿瑟(William MacArthur)認為首先要把福音傳給猶太人。現代彌賽亞猶太信徒認為,向猶太人傳福音是個使命。選民事工(Chosen People Ministries)將保羅「先是猶太人」的說法解釋為:「第一步是與神所揀選的人接觸,『先是』一詞清楚表明,在時間、地點和等級上,猶太人民是傳福音的優先對象。」

神並不偏待人,祂對所有民族的愛是相等的,然而卻有次序,就是以色列在各民族中是有位置的。彌賽亞猶太領袖阿睿·高獅(Ari Sorko-Ram)解釋說,以色列並不比任何其他國家好,但在神救贖和神國建立的計劃中卻有其目的和地位,是與其他國家不同的。保羅說:「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羅11:15)。小華達·凱撒(Walter C. Kaiser Jr.)解釋說:「保羅更藉此指出猶太人被『收納』,不單帶下那說不盡的屬靈祝福,同時亦是萬物結局的開始,歷史的最終一幕須要由猶太人肩負。」

洛桑運動曾承諾向猶太人傳福音,並於1980年開始了向猶太人佈道的諮詢會議。它說:「猶太人福音化直接說明了基督在救恩中的獨特性,即使現在對這信息有文化上的抗拒。」在以色列和海外猶太人中,這種抗拒來自猶太教正統派和超正統派,稱為反宣教士運動,它把基督教視為破壞猶太人的外國宗教。該運動試圖阻止猶太人接受耶穌為彌賽亞,並騷擾彌賽亞猶太信徒。

從法律上講,以色列所有猶太人都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大多數猶太人屬於猶太教,但當猶太人認耶穌為彌賽亞,那麼就不再視為猶太人了。以色列最高法院於1989年根據1950年的《回歸法》,否定了彌賽亞猶太信徒自動成為公民的身份。在信仰上歸依耶穌不僅是宗教問題,而且是跟社會和國家決裂,被視為數典忘祖。

儘管受到歧視,彌賽亞猶太信徒的見證仍然比外邦基督徒有效得多。華人基督徒應該與彌賽亞會眾保持聯繫,支持他們的福音工作,因為他們比外邦信徒更了解文化上的禁忌,並且精通希伯來語。為了在宣教上與以色列建立聯繫,華人基督徒應該與當地的彌賽亞會眾合作,在他們的指導和監督下祈禱,服侍和傳福音。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與以色列連結的宣教基礎(上)- 【選民系列】專欄

外邦信徒與以色列連結繼有聖經及神學基礎外,還有宣教的基礎,這意味著要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傳給猶太人。所有猶太人都是選民,但只有那些相信耶穌的人才能得到救贖。以色列信耶穌的猶太人約瑟·舒霖(Joseph Shulam)說,猶太人「仍然是神的選民,但即使是選民也可以下地獄。選民不等於自動得救。」猶太人與世人一樣需要救恩。儘管目前大多數猶太人還沒有接受耶穌作為他們的救主,但神並沒有拒絕以色列,祂揀選這個民族的目的仍然一樣。以賽亞書49章6節清楚說明神揀選猶太人的主要目的:「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猶太人實現自己命定的關鍵是相信耶穌,事實上在世界各地已有猶太人因著相信耶穌而得救。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今天中。

信耶穌為彌賽亞的猶太人稱為彌賽亞猶太信徒,其人口正在增長中,從1967年的250人增加到2000年的7,000人。據估計,目前全世界有多達50萬猶太人跟隨耶穌。聖經的預言不僅包括以色列復國和海外猶太人的回歸,還包括神子民的屬靈復興(結36:26-28)。保羅提到猶太人的餘民(羅11:5),根據珊朵拉·泰普林斯奇(Sandra Teplinsky)的說法,以色列有這批信主的餘民確保了神會成就這屬靈復興的計劃。邁克爾·希夫曼(Michael Schiffman)說:「彌賽亞猶太信徒是屬靈的以色列,是神的以色列。」保羅也預見到「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11:26)。珊朵拉·泰普林斯奇解釋了「以色列全家」的含義:「對『以色列全家』最好的解釋是指耶穌再來的那一天,公開地呈現出祂的彌賽亞身分,當時活著的猶太領袖代表整個國家呼求祂的名,以色列就要得救。」

「餘民」一詞表示神以祂的名從列國中呼召出一個民族出來,就是以色列本身。尤為重要的,是外邦教會可扮演一個角色,去帶領猶太人承認耶穌為他們的彌賽亞。珊朵拉·泰普林斯奇說:「如果沒有全世界信徒的愛心、代禱和支持,以色列將不會轉向祂並得到拯救。」她這句話重申了外邦基督徒對以色列是責無旁貸的。

向猶太人民傳福音絕非易事。猶太人在歐洲散居的苦難,與那裡的西方教會有很大關係。從十字軍到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再到納粹德國,猶太人在基督徒的手中受盡了極大的苦難。在經歷了迫害、驅逐、帝俄大逼迫和納粹大屠殺之後,他們將十字架視為宰殺的象徵,而非救贖;是仇恨而非愛;是恐怖而非安慰;是死亡而非生命。邁可·布朗(Michael Brown)將歐洲教會兩千年的反猶主義總結為「沾滿鮮血的手」,他呼籲教會悔改。

因此,向猶太人傳福音就是修正錯誤,治癒傷口,復和關係以及表現出愛心以彌補教會對他們的虧欠。處理好過去,是鋪平好道路,叫目前傳福音工作能以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因著亞洲教會沒有迫害猶太人的歷史,亞洲基督徒可能是基督更好的福音使者。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美猶太學者反駁拉比 對新約和福音派信徒的誤解

美國猶太學者,以及電台節目Line of Fire主持Michael Brown博士在本月10日於耶路撒冷郵報(Jerusalem Post)撰文回應他的好友並辯論對手Shumley Boteach拉比先前在報上發表關於基督徒與反猶太主義的言論。

Shumley Boteach提出新約本質上是反猶太主義的。他認為福音派信徒之所以成為猶太人最大的盟友是因為他們不再從字面理解新約。他更指出Michael Brown作為一個相信耶穌的猶太信徒,希望看到自己的猶太同胞擁抱耶穌為彌賽亞,就如同基督徒中間的「一條恐龍」。

Michael表示,無可否認,數百年來一些公開宣稱自己為基督徒的,以新約為自己反猶太人的行為辯解,如最近在加州猶太會堂的槍擊案。他們把猶太人妖魔化和獸化,嘴唇上說著新約的經文,卻以致命的行動來攻擊猶太人。他們斷言猶太人是殺基督的兇手,猶太整個民族是足以被驅逐,甚至被殺。

這段血腥的歷史是無從否定的,然而當他到世界不同地方的分享中提及這些主張時,不少基督徒聽後都很震驚,難以置信的問道:「基督徒怎會仇視猶太人呢?耶穌是猶太人,新約也是猶太人的,而神至今都愛猶太人。」

Michael説:「過去48年,我在不同國家(包括美國)所遇到的福音派信徒,大部分都是親猶太主義的。他們沒有把耶穌的死歸咎於猶太人,反而引用聖經說明神愛世人,甚至差祂的兒子為我們捨命;耶穌是甘願犧牲的;把耶穌釘死的是我們的罪。」他們認為神實現了祂對百姓的應許——恢復祂的子民和地土,這是新約所強化的。

Michael續説:「Shumley認為新約本質上是反猶太主義,原因是新約記載了猶太領袖把耶穌交給羅馬政權並被處死。然而Shumley應該清楚知道猶太教的法典《塔木德經》(Talmud)和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Maimonides)也有這樣明確指出。為何新約因此被指是反猶太主義,而《塔木德經》(Talmud)和邁蒙尼德(Maimonides)卻不是呢?事實上,基督徒是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對我們懷有很大的愛,他們不絕的為我們代求,願耶穌成為我們的彌賽亞。」

因此,Michael並不認為自己如Shumley所説,是基督徒中間「一條恐龍」。相反地,基督徒跟他的心越來越近,更多的愛著猶太人,並相信耶穌是以色列的彌賽亞和世界的救主。

(來源:The Jerusalem Post,2019年8月10日,Amy Fong編譯報道)

禱告:願主化解猶太人和基督徒之間的誤解,興起更多基督徒為猶太人得救禱告和努力。

 

 

(十一)分享天國故事-【家的韻律】專欄

記得在年少時的一次聚會中,對面坐著一位未曾聽聞福音的穆斯林女孩,聚會的負責人知道我來自以色列,覺得讓我與她分享是最好不過。於是,我興奮地坐下來,未幾卻發覺不知從何說起,唯有看著她問道:「那麼,你有那些地方不明白呢?」

自小就在聖經故事的氛圍下成長,我是無法理解,即使有不相信的,為何有人會不知道聖經中的基要信仰。神愛你,並且賜下祂愛子作你罪的贖價。這真理我還以為除了猶太人以外,沒有人生下來是不曉得的。我不是沒有見過父母向別人作見證,只是不曉得如何能做到像他們一樣。他們通常都有一個動人的生命故事,並且與聖經經文配合得天衣無縫,但我還年輕,閱歷少,怎能有這樣感人的見證。

後來,我們為孩子發明了一個簡單的分享見證方法,起名為「講講天國故事」,以訓練他們利用聖經故事對人作見證,及作門徒訓練。「講講天國故事」對孩子來說簡單易明,亦曾在中東地區帶領多個村落歸主。

在講天國故事之前,首先要明白得著人心的爭戰常是透過禱告,而不是滔滔雄辯。其次,分享你的信仰不應止於有人作認罪得救的禱告,就如把孩子生下來並不代表完成了父母的天職。耶穌吩咐我們使人作門徒,所以,當你生下屬靈孩子後,就不要讓他們「自生自滅」,相反地,要預備用禱告守護他們,在他們身上作長時間的栽培。第三,你要尋找那些已信但未作門徒的朋友,好好給他們門徒訓練。

有了這些前設,我們還需要四個步驟:1.  講述聖經故事要如分享真實的歷史事件,不要這樣開始:「相信從前真的有過這事。」2.  請聽完的人向你複述故事,以確保他們真的明白,雖然有點怪怪的,但複述有助他們對故事的枝節記得更清楚。3.  可這樣向對方發問:「這故事讓我們明白神的那一方面?」,並享受其後大家的交談。4.  如果他們回應呼召跟從神,就鼓勵他們找人分享聖經故事吧。

我們用這方法訓練孩子,發現即使最害羞的也能在眾人面前站起來,重複聽過的故事。比起神學論點,故事固然易記得多,你的孩子也能輕鬆的記著一系列的聖經故事,隨時使用。

透過講天國故事,和留意對方的專注程度,你的孩子能辨識神是否在人的心中動工,又或需用更多的禱告為那人爭戰。我們的孩子樂於使用這個方法,唯一不滿的是已對友人講過所有的故事,需要新的故事了。在現今的世代,也有不少人對神有負面的想法,與其空泛的回應「神並不是這樣」,倒不如利用聖經故事陳明你的見解,幫助那人自己作出類似的結論。

聖經的每個故事都讓我們增添對神性情的認識,你可以透過不同的故事來講述「神擁有高深而美善的位格」這真理。即使傷痛的故事,也幫助我們明白神在當中有祂的角色和作為,相信這就是耶穌常用比喻向群眾分享天國真理的原因,當時使用的這個極佳方法,至今仍是良方。


作者Shani Ferguson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以色列彌賽亞信徒敬拜主領,熱衷祈禱及家庭牧養。她和丈夫Kobi在耶路撒冷領導耶穌以色列(Yeshua Israel)以及以色列藝術家啟動」事工,讓以色列藝術家和音樂家聚集,敬拜,培育和擴展恩賜。他們5個孩子現居於耶路撒冷。

合而為一-【復興以色列】專欄

萬物都源自天父的心與祂對我們的愛。神想創造一個家,有按祂形像所造的真兒女(創1:26)。人按照神的形像受造時,必定已有屬天的樣式,耶穌就是典範。神的大愛很奇妙,不僅渴望我們以受造之物的身份來敬拜祂,更期望我們與祂是家人的關係,與神的性情有份(彼後1:4),以致與祂合而為一(約17:21-23)。

聖經的其中一個啟示高峰是耶穌為我們完成命定禱告:「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1-23)

耶穌禱告我們可以與神合而為一,這樣我們將有屬天的榮耀,成為完全,像耶穌那樣經歷神的愛。與神聯合、屬天的榮耀、屬靈的完全、與父的親密,全包含在一個禱告裡。這禱告同時是全球教會豐滿的關鍵:與神合而為一、眾信徒在愛裡合一、藉著聖靈得榮耀和成聖,以及福音最後遍傳世界。

當我們擁有柔軟的心和敏銳的良心,便會在種種的境遇中尋求這種親密與順服的對齊。在任何群體中,絕大多數人都只尋求他們自己的益處。那種自我為中心的態度,限制並阻止群體本來可能有的更大成就。如果他們可以有更多的合作與團結的話,更大的益處總是可以獲得的。對齊是一種秩序,允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並發揮作用,結出果子。

約翰福音17章的禱告和羅馬書11章橄欖樹的比喻是相連的:全球教會的不同部分就如不同樹的枝子被接在同一棵橄欖樹上。這個接上帶來合一,因為所有樹枝都被接上到同一棵樹上。

神告訴亞伯拉罕,他將成為「多國的父」(創17:4)。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就是他要從萬國中領養屬靈兒女,並且成為他們的祝福。我們作為彌賽亞猶太信徒「餘民」,就是被召去跟隨亞伯拉罕的腳步,成為所有相信耶穌的屬靈弟兄姊妹的祝福。為了能「領養」其他國家,我們需要擴大自己的愛心(林後6:12,7:2)。

全球教會(Ecclesia)可被視為由「眾多家庭」組成的一個「家」,而以色列餘民應當是這個家裡的長兄。長兄或長子的角色就是將延伸的家庭聯合為一。當彌賽亞猶太信徒能領受約翰福音17章關於合一的禱告,全球教會就能領受其命定,接上羅馬書11章所指的橄欖樹。我們需要培養一顆彼此服事與互相扶持的心,如此就能一同擴展耶穌的國度。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列國(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按此購買新書《與神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