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1分鐘(78) – 中國近代復興浪潮

+按圖放大

一、東北大復興(1908-1909年)

背景

1900 年,義和團事件挑起國人仇外情緒,到處追殺洋人洩忿,宣教士也不放過。而中國基督徒表現出不屈不撓的殉道精神,改變了社會人士對教會以至宣教士的看法,很多人開始對教會和基督徒產生好感。

推動者:古約翰(Jonathan Goforth,1859-1936)
古約翰
目睹韓國復興

1888年,古約翰由加拿大長老教會差派來華宣教。1907年,古約翰到訪韓國,親眼目睹韓國教會大復興。回程時,他路經東北,拜訪了多間教會,在講道中分享韓國大復興的情況,引起了東北教會強烈的反應。

聖靈叫人饒恕

應當地教會邀請,古約翰於1908 年 2 月,再次到東北主領聚會。他在瀋陽以撒迦利亞書4章6節:「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靠神的靈方能成事」講道,在場超過800人認罪並信服神。在義和團之亂期間,基督徒大受逼迫,那些倖存者暗地裡藏著仇人的名單,常常想找機會報仇。在聚會中,聖靈大大作工,叫信徒認罪,並願意饒恕仇人。

復興之火蔓延

復興的火燃燒到中國的西南部,長老教會五年內有1,300人受洗。而根據中國內地會的報告,由1900至1910年,該會牧養的基督徒,從8557人增加至23,000人。

二、山東大復興(1931-1932)

背景

1922年,中國出現了「非基督教同盟運動」,全面攻擊基督教。1925年,「五三十慘案」發生,引起抵制外國貨的行動和全國示威。教會因此受到牽連,教堂被霸佔,傳道人被毆打,甚至有信徒被殺。1927年「南京動亂事件」發生,英美領事館被侵佔,教堂遭佔據,很多宣教士被迫撤退到沿岸城市。

推動者:孟瑪麗(Marie Monsen,1878-1962
孟瑪麗
同心禱告

1901年,孟瑪麗由挪威路德會差派到河南宣教。在1927年的宣教士大撤退中,孟瑪麗與三位決定留守的女宣教士從神領受詩篇68篇11節:「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於是開始為婦女信徒禱告守望,並開始婦女查經班聚會。

異教婦女認罪

在第4天的查經班中,他們特別為非信徒婦女上堂,共有16人在場。當時講到「殺嬰罪」時,突然有一位婦女驚訝地說:「難道我們不能隨意地對待我們的孩子嗎?」那次聚會,除兩位外,其餘異教婦女全都撲倒認罪。

大復興爆發

復興期間,本來三十幾人聚會的鄉村小教堂,十幾天就差不多有一百人信主。之後,單單孟瑪麗的牧區就有超過3000人歸信基督,掀起復興的序幕。

三、中國大復興(1931-1037)

山東大復興與當時的伯特利佈道團及不同的教會運動,匯流成為中國的大復興,為當時動盪的教會帶來莫大的振奮力量。

1931 年 2 月,計志文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伯特利佈道團」,主要成員有李道榮、林景康、聶子英、時約翰和宋尚節。計志文和宋尚節一起擔任主要講員。 在四年中,佈道團旅行五萬哩,足跡遍及全國 133 個城市,舉行了 3389 場聚會,組成了近2000隊佈道隊,向 50 萬人傳福音,其中約 5 萬人決志信主,帶動中國教會的復興。

伯特利佈道團(左一宋尚節,右二計志文)

四、復興發生的4個關鍵

謙卑悔改

謙卑始於意識到自己的冷淡和背離,並且願意來到神面前自我省察和真誠地悔改。

禱告

歷史上所有的復興都是在禱告中誕生的,禱告帶來神榮耀的降臨。

聖潔的器皿

當人願意脫離卑賤,分別為聖,成為貴重的器皿,神就會使用他們帶來復興。

願意付上代價的心

即使面臨試煉、迫害和孤獨,仍然願意為主擺上一切的決心。

資料來源:GOOD TV官方網站;真理報官方網站;豐盛恩典網站;《復興更待何時》,邵貴恩,以琳書房出版

 

 

教會走進人群 榮耀君王在掌權

神的國在來臨中
「免於被擄的恐懼,同為這城求平安」祈禱運動,由香港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教牧關懷團和香港基督徒社關團契發起,動員基督徒由6月10至12日一連三天為香港禱告守望。

領會者以敬拜禱告開始聚會

12日的早禱會在金鐘政府總部門外舉行,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以啟示錄1章4-6節分享信息,在看似是非顛倒、價值扭曲、惡人亨通之時,我們容易質疑神,懷疑真理和正直是否仍然存在,但使徒約翰的經歷可以作為借鑑。約翰和第一世紀教會所身處的,正是所謂的「羅馬太平」盛世,是以軍事力量、謊言、權謀勾結的造神世代,當權者要求所有人包括信徒向其下跪,妥協似乎是識時務的選擇。但約翰提醒信徒:「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

邢福增指出,「以後永在」也可譯為「在來臨中」。在黑暗世代中,我們所信的神和祂的國度「在來臨中」,信徒要讓世人看見,在這個世界以外有另一套價值,另一個更真實、以神為中心的國度。外在環境難以改變,但我們的內心不能被改變。活於極權世代,仍要相信神同在。最後,他呼籲信徒要尋問以什麼東西來界定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基督信仰一直拒絕與黑暗為伍,參與謊言。我們的盼望不在現世,而在主裡。沒有一個政權能夠長久,面對強權我們可能會脆弱,但我們要保守己心,脆弱者仍有打不倒的意志與堅持,榮耀歸主。早禱會以會眾同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作結。

維護和尊重生命
12日晚禱會由於金鐘遭到封鎖,改於循道衛理香港堂舉辦,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龔立人博士以「生命的上主」為題分享,基督徒應該追隨生命的神,去維護生命,尊重生命,並且活出生命的尊嚴。

許多年青人參與晚禱會,為香港禱告
龔立人博士

龔立人以使徒行傳13章12-16節指出,當時彼得嘗試回答很多人對於一個瘸腿的人可以行走的質疑。彼得說出,我們相信的主是一位生命的主。復活的耶穌不止見證他的無辜,更宣告那些以暴力和死亡去威脅踐行公義的人的做法,最終是會失敗的。龔立人又指出,當基督徒認信,必須信從神勝於信從人,就是要跟隨祂,維護生命,尊重生命,並且活出生命的尊嚴。要求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可能是基於面臨誣告的恐懼,但基督徒更應該基於追隨生命的神,活出對他人的承擔,表現於非暴力的對抗,並在暴力可能發生的地方盡可能減少暴力的發生。在衝突發生的地方,愛和平勝於暴力的教會要在這裡,不能退出,因為生命的神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沒有不站出來的選擇,也沒有不委身於維護生命和尊重生命的選擇。

12日當日,有不少位於示威區的教會和機構,例如循道衛理教會香港堂,開放給予遊行示威人士入內休息,以及為傷者提供醫療和急救。

教會開放給予遊行示威人士入內休息,以及為傷者提供醫療及急救

宣告耶穌在這裡
相關主辦單位亦於6月16日下午4-5點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同為這城求平安、黑夜盡頭主發光」公禱會。陳恩明牧師首先指出,今日我們希望能讓人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因為人需要見到耶穌。

參與公禱會的信徒坐滿了遮打花園

陳提到,在使徒行傳4章2-4節,使徒在五旬節之後繼續傳講耶穌基督,吸引了5千男丁信主。面對城裡長官文士的質問。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今日殘疾人怎麼得痊愈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的名。陳指出,被欺壓的人,有殘疾的人能夠再次站立,這不是教會和跟從耶穌基督的人一向所作的嗎?當我們所作的有美好的成果時,我們只能說是因為耶穌。「有人叫嚷:『叫你們的耶穌來見我』,耶穌就在這裡。若不是我們的耶穌來了,一個未悔改的人可能會以暴制暴。因為耶穌在這裡,今日面對暴力,我們也毫無懼怕,也沒有仇恨,只希望執法者心裡有良善,合法合理去行事。」

陳恩明牧師帶領會眾宣告:「耶穌就在這裡。」

接著,在4章13節提到:「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陳強調,讓我們的教會成為一個讓人看見就知道我們是跟過耶穌的,有耶穌香氣和樣式的群體。「我希望從今天開始,因著我們生活的見證,人會看見我們不是獨善其身的,只為自己某些道德信仰議題發聲,而是凡有受欺壓的人,都見到有基督徒站在他們當中。」

陳又談到,當他得知,那些抗爭中的年青人需要有人陪伴,於是他去到示威現場關心年青人。他們見到牧師來到,都覺得很開心。「我看見一個中四的學生用粗口罵警察,我叫他停止,他竟然聽話收口了。我們要求主保存和更新我們,從我們生命看見流露出來的憐憫和醫治,讓他們無話可說。」

陳最後指出門徒在4章24-30節的禱告,是今日我們教會需要學習的,讓聖靈藉著這個禱告對我們說話。讓香港信徒成為大放膽量講神的道,一面伸出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耶穌的名行出來的神的僕人。

(記者文奴、莫嵐報導)

 

 

美國荷里活製片人 推動打擊反墮胎法運動

荷里活製片人兼投資者彼得彻寧(Peter Chernin)啓動了打擊佐治亞州反墮胎法的運動,籌集數百萬美元,並呼籲其他媒體巨頭加入行列。

彻寧於5月底發出一封電郵,寫道:「我正在發起一項運動,希望籌集1,500萬美元捐款,以資助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的法律支出,為要打擊國家反墮胎工作。」據《紐約時報》報導,這封電郵已發送給各大電影公司的高層人員,以及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Jeff Bezos)、蘋果總裁庫克(Tim Cook)和電視監製及編劇萊梅斯(Shonda Rhimes)等。彻寧目前已籌得100萬美元,他認為自己「有道德責任去採取即時行動」。

基督教頭條 (Christian Headlines)早前報導,佐治亞州在最近幾週對墮胎政策施加重壓,並於5月7日簽署了該國其中一條最嚴格的捍衛生命權(pro-life)法案。如果該法案於2020年1月生效,將禁止孕婦在檢測到胎兒心跳後墮胎。

因著佐治亞州給予影視製作公司巨額稅收減免,這法案成了荷里活自由優先事項的焦點。美國編劇工會(The Writer’s Guild of America)威脅要抵制,迪士尼和華納媒體考慮撤資,Netflix已表示支持A.C.L.U.。

然而,製作公司可能難以承受所帶來的財政壓力。《紐約時報》報導指:「其實不少電影工作室的主管正暗自擔心,若就這議案持反對立場,會大大影響票房收入,因為國内有很多人反對墮胎。」該州向影視製作公司提供20%的減免稅額,如把佐治亞州電影委員會(Georgia Film Commission)的會徽放進片尾名單,更有額外10%的減免。

縱然這些影視工作室反對這法案,迪士尼和Netflix仍然繼續在一些禁止墮胎、威脅人權的國家進行拍攝。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很多美國人也注意到這個矛盾:迪士尼似乎更擔心在美國州份—一個以民主方式通過法律的地方進行拍攝,多於在中國—一個使用面部識別軟件來監控其人口的國家營運主題公園和銷售電影……」

一些曾在加州、紐約、南韓和尼日利亞取景拍攝的電影,也到了佐治亞州拍攝和製作。《行屍》(The Walking Dead)和一些漫威(Marvel)的超級英雄電影都是在該州拍攝的。如果荷里活進行抵制,將有近9.2萬個工作崗位受到影響。

為了避免對數千名佐治亞州居民帶來損害,彻寧選擇不抵制該州。他說:「大多數工人都反對這項立法,解僱他們不是一個公正的做法。而只針對佐治亞州採取行動,對這全國性的戰役是過於狹隘的回應,離棄和孤立我們不認同的部分地區,這做法於我而言是危險的。」

彻寧的公司曾製作多部著名電影,如《大娛樂家》(The Greatest Showman)、《NASA無名英雌》(Hidden Figures)和《猿人爭霸戰:猩凶崛起》等(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9年6月5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讓合祂心意的政策得以推行,粉碎仇敵一切的攻擊。

 

 

 

英國教堂數目超酒吧但仍下降 五旬宗成抗跌主力

在酒吧林立的英國,教堂的數目已經超越酒吧數目,但主要是由於酒吧數目下降所致。

國家教堂信託基金(National Churches Trust)本年4月委託顧問Brierley Consultancy進行的研究顯示,英國教堂數目有4.03萬座,較3.9萬家酒吧多。酒吧與教堂向來是英國社區中不可或缺的建築物,但由於飲酒的人減少,英國每日有約3家酒吧結業,過去十年來有超過1.1萬家結業,酒吧數目已減少近四分之一。

英國教堂數目其實亦正在減少,只是酒吧消失的速度更快而已。英國的教會會眾人口,由1930年的1 060萬銳減一半至2013年的540萬。其中英國聖公會、羅馬天主教和長老會的會眾人數,在過去短短5年內大減16%,3個宗派的信徒人數佔所有教會會眾6成。

不過,部分五旬宗色彩濃厚的教會(包括黑人教會、Hillsong等)的崇拜出席人數急升,稍為緩和整體教堂數目的跌勢。Brierley Consultancy的負責人Peter Brierley表示,新移民是英國教會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倫敦是增長的重地。在2005至2012年間,倫敦教會的崇拜人數增長16%至72萬人次,教會以每周兩所的速度增長,而該市人口則在過去10年內增長100萬至800萬,市內教會以50多種語言進行崇拜,非英語崇拜佔所有崇拜數目14%。

許多以非英語進行崇拜的教會均屬天主教,也有一些以黑人為主的教會。這些黑人會友的家族在上世紀中由加勒比海遠渡而來,受當時的白人主流教會所摒棄,並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與其他來自西非的宗派結合。以尼日利亞為基地的基督教救贖會,是英國最大的五旬宗教會,在當地有超過800所堂會,他們在倫敦布蘭特的Jesus House for All the Nations教會有4千名會眾,並以建立「10分鐘步程教會」為口號。

另一個增長迅速的五旬宗教會是來自澳洲的Hillsong教會,他們每個星期日在劇院林立的倫敦西區租用自治領劇院(Dominion Theatre)作聚會點,5千名會眾中有7成為25歲以下,會眾人數之多令教會需要租用第二個劇院。Hillsong亦開始在其他城市聚會。

Peter Brierley表示,除了五旬宗,其他宗派亦有發展迅速或聚會人數較多的教會,包括聚會人數數以千計的聖公會布朗普頓聖三一堂、朗豪坊諸聖堂和聖海倫主教門教堂。此外,一些由未受訓練的平信徒在鄉村會堂或學校開辦的「散亂式」教會,也嶄露頭角,有調查顯示這些教會在英國有超過3千所,在本年的聚會人數有約10.3萬,佔所有上教會的人口的2.4%。他認為,雖然教會佔整體人口數字正在萎縮,目前只有5%人口上教會,到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4%,但教會增長確然正在發生。

(資料來源:Christianity TodayMetro,2019年5月28日及4月16日,文奴編譯報道)

禱告:願主興起英國的教會,在異教徒和無神論者日益增加之際能夠逆流發光,成為失喪心靈尋着真理的地方。

 

 

莫斯科設立 第一個大屠殺紀念碑

6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了在莫斯科猶太博物館和寬容中心(Moscow’s Jewish Museum and Tolerance Center)舉行的大屠殺紀念碑揭幕儀式,有人認為這是莫斯科第一座大屠殺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描繪了人們用手拉開屏門的情景,為了紀念在二戰期間的猶太抵抗運動戰士。STMEGI association of Mountain Jews主席German Zakharyayev 上周在接受《莫斯科維奇》雜誌訪問時表示:「儘管大屠殺的受害者約有一半是我國公民,但莫斯科一直沒有設立大屠殺紀念碑。」

紀念碑為了紀念在二戰期間的猶太抵抗運動戰士。(圖片來源:The Moscow Times)

他承認,在大屠殺期間,莫斯科確實有設立猶太人救世主的半身像,也有猶太反法西斯委員會的牌匾,但從來沒有建立著名的紀念碑,能與柏林、華沙或布達佩斯等地的紀念碑相比。過去蘇聯當局亦很少在文學作品和紀念碑中確認大屠殺的細節,一般只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蘇聯公民」。

普京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去年共同出席紀念碑奠基儀式。普京在6月4日猶太博物館和寬容中心為紀念碑揭幕時稱大屠殺是「最大的悲劇」之一,也是 「歷史上最不尋常的篇章」。

博物館信託基金委員會主席維克托.韋克斯伯格(Viktor Vekselberg)資助建設這座紀念碑,費用約27萬6千美元。他說當時他父親全家都被關押在家鄉,位於現時的烏克蘭Drohobych 附近的一個貧民區。「最終僅我父親生存下來,全因他早些時候逃出去加入了民兵。」他稱紀念碑的建成是一個見證「象徵性分水嶺」的里程碑。

(資料來源:JTA,2019年6月4日,Connie Li編譯報導)

禱告:願主憐憫醫治猶太人從歷史傷痛中得釋放,帶來關係的復和。

 

 

神叫萬事互相效力

因著修訂逃犯條例而引發的爭論,以及政府和警方的爭議性處理手法,激起廣大市民連續兩次走上街頭抗議。相較於數年前因雨傘運動的政見對立而造成社會撕裂,這次的反修例迴響相當廣泛,不少父母,年長者都站出來以行動反對,信徒群體也不例外,從站在最前線保護年青人,現場發起唱聖詩,到舉辦祈禱會,處處有基督徒身影。不少未信者開始改變過去對信徒的看法,甚至很多離開教會,或者曾決志的基督教圈子的「邊緣人士」,也重新思考信仰……這是一個不但在教會群體,也在城市中發生的極大扭轉,超乎人的想像和祈求!

當牧者和信徒願意為下一代,為這個城市而站立,他們不用言語攻擊,不用武力抗爭,不煽動他人,他們只是默默地在現場祈禱,靜坐,高唱「Hallelujah」,然而人確實從他們這些行為看到基督的良善和美好。這不就是將天國彰顯於地上的寫照嗎?有牧師談到,這段時間他很驚訝有年青人想聽牧師講道,於是他親自去到示威區與他們同行。所有的戶外祈禱會,唱詩歌行為,牧者的講道,不就是將教會延伸到人群之中嗎?正如昔日耶穌如何走進人群中去醫病,趕鬼,餵飽五千人,今日教會在動盪之時,正正是跟隨著耶穌的腳踪,走入人群中牧養他們。

恰克•皮爾斯曾在2016年向香港發出預言:「香港要成為榮耀轉移的門戶,未來10年,香港會出現很多爭議,因為神要使用香港為祂在鄰國將要作的事設立一個新的範式。」這樣的轉變正在發生,藉著一場普遍性的運動,很多年青人從讀書返工,吃喝玩樂的日常焦點轉移至尋求公義,真理,以及人生意義的更高層次追求。如同過去多年落入土中,掩埋在黑暗裡的種子,正在醞釀發芽破土。信徒就如同田地的農夫,需要小心照料,為這些新生命的誕生作預備。這是一個新世代的耶穌門徒,教會或信徒群體應以全新的眼光和方式去培育和牧養。如同使徒行傳17章,當保羅在雅典,以「未識之神」作為切入點向人傳講耶穌一樣,願神向香港眾教會說話,得著從天而來的智慧和策略,放下過去的想法、傳統和自我限制,跟隨耶穌所作的,去牧養這個新世代興起的年青人。

 

 

「使徒性的火焰」 宣告神話語,操練靈裡看見,來釋放命定

薇茉雅牧師是美國機構「new day destiny centers」創辦人,並在尼泊爾等國家建立了宣教機構「蒙台梭利幼兒園」(Montessori),致力制止兒童權益剝削和性交易等行為。 在6月14-16日,薇茉雅首次受邀來港於「使徒性的火焰」特會中分享信息,教導信徒如何透過認清身分,宣告神的話語,以及操練靈裡的看見去進入命定和呼召。

榮耀的君王在香港掌權
在14日晚的聚會中,薇茉雅分享,現在香港正進入一個關鍵的時候,近期的遊行示威活動中,有很大部分的年青人參與其中。香港的下一代已經被震動,神正在做新的工作。她以詩篇24章9節指出,「眾城門要抬起頭來,榮耀的王將要進來。」香港是港口,也是城門。過去因著神揀選了港口,使香港是早期宣教士的中心。一個地方豐盛,是因為過去神的僕人撒下的種子。她帶領會眾發出宣告「香港,你的城門要再一次打開,榮耀的王將要進來。榮耀的君王要在香港掌權。」

認識神裡的身分
在15日晚的聚會中,薇茉雅以耶利米書1章4-13節,耶利米蒙選召的過程,分享信徒進入命定的4個關鍵步驟。「在耶利米1章,我們可以看到神是如何操練耶利米進入命定。」神在創造宇宙之前已經認識我們,因此,進入命定的第一步,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身分。神是我們的創造主,我們來到世界,帶著神的命定和旨意。在第4節中,「耶和華的話臨到我」,神的呼召透過話語出現在耶利米的生命。在第5節中,「我已分別你為聖」,神不管你的背景,你從哪裡來,神已經將你從世界中分別出來。薇茉雅指出,在神說出耶利米「先知」命定之前,神先肯定耶利米的身分。很多人熱心追求先知、使徒和牧師的職分,這些職分都是神給予的,但最重要的是先知道我們真正的身分。當耶利米知道自己的身分,神才說,「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

改變我們的話語
然而在第6節,當耶利米聽到神的話,他首先反應是:「我是年幼的」。很多時候我們接受先知性預言,聽的當下覺得很興奮鼓舞,但我們魂裡面有些未被更新的思想會阻攔我們持續相信。在第7節,神對耶利米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一個人的命定是從神的話語呼召出來的。進入命定的第二步,是要改變我們的話語。

我們不能常常將自己的缺點和弱點掛在嘴邊,神讓我們做的事情是超過我們能力所能做到的,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完全依靠神的能力。第9節,神伸手按耶利米的口,去膏抹他。今日,神也同樣要膏抹我們的口,因為「生死在舌頭的權下」。一件事情發生之前,是先從我們的話語發生,我們要看見將來,一定要先從嘴裡宣告出來,負面的事情也是如此,所以要謹慎我們的話語。言語能建造人,也能破碎人,仇敵就是用話語去控告,使教會分裂,使人受傷,不能進入命定。

靈裡的看見
進入命定的第3步,是要在靈裡看見。在10節至13節,神對耶利米説:「看哪⋯」並問耶利米「看見什麼?」神在操練耶利米,要在靈裡看見。同樣,今天神在問我們,你看見什麼?你看見你的未來了嗎?在靈裡,神要操練我們看見。

耶利米第一次看見的,是靜止的畫面(一根杏樹枝),還沒有任何的動態。第二次看到的,是動態的(看見一個燒開的鍋,從北而傾),而且還有方向—北面,越來越具體。薇茉雅強調,啓示性的恩賜剛開啟的時候,神讓我們看見的東西,可能只是一朵花,一支筆,但神會繼續操練我們,剛開始看到的畫面不是很清楚,也不明白,但要繼續看,那朵花、那支筆就會動起來,變成動畫。

薇茉雅最後指出,過去她進行先知性的教導,信徒的恩賜可以在兩個小時裡開啓,能發預言和看異象,但一個人的生命,要花很多時間建造,關鍵在於你多重視與神的關係,有多順服。所以,當我們改變心思意念,順服神的話語,去不斷操練靈裡的看見和生命,我們就能很快進入神所應許的命定。

(記者何雲深報導)

 

2019聖靈降臨日 眾教會齊聚同心敬拜

6月9日聖靈降臨日,由台灣亞洲基督教會、中正區聯禱會舉辦的「五旬節合一敬拜禱告會」在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基督徒一起為台灣祝福禱告,約2,000多人參加。

瓦特牧師接著率領原住民敬拜團領多首詩歌

會中,台灣亞洲基督教會瓦特牧師表示,期望每一位與會者都能接受聖靈的澆灌,成為時時刻被主使用的器皿。他又提到,特別需要為台灣的家庭接續禱告,不要放棄,當困難來臨時,應在信仰中更合一、敬拜及禱告,並為主活出美好的見證。

台北南區榮美基督教會游福源牧師證道說,合一的關鍵就是我們雖不同,但能確切的彼此相愛。這樣的秘訣,可以應用在夫妻、親子、教會弟兄姊妹的關係中。因為合一永遠是彼此相愛、包容及代禱。游福源還請與會者彼此牽起旁邊人的手,以心靈和誠實禱告,為對方祝福1分鐘。

在降旗典禮時,由大衛會幕禱告中心(TOD)章啟明長老帶領與會者為國家中的家庭、經濟、社會及職場領域興起發光禱告,並在降旗過程齊唱〈國歌〉。此外,亦有多位牧者皆分享信息,強調主愛的重要,並勉勵要相信神是信實的、有能力的,祂要在人的國中掌王權。不論在任何地方禱告,主必在天上垂聽,只要你開口禱告,神就與你同在。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廿三)先知性的禱告與得勝-【無限商機】專欄

我所學到的國度原則,經常是透過寶貴的神的僕人而來的,他們皆在我人生中的關鍵時刻與我同行。基爾・斯約堡(Kjell Sjoberg)就是其中一位,對我的生命有著極大的影響。

基爾是國際代禱者瑞典分支的領袖,我們的首次相遇是在70年代早期,一場於斯德哥爾摩舉辦的代禱特會上。特會接近尾聲的時候,與會者分成許多不同的小組,涵蓋了範圍廣泛的主題。其中一個主題是「世界經濟」,雖然這組吸引極少人前來,但我卻來了。在為世界經濟代禱時,有人走到我身邊低聲說:「你選擇了世界經濟,是吧?」「是的。」我安靜地回答。

這人是基爾・斯約堡,而這就是我們延續數年友誼的開始。我們有幾次一同到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前蘇聯、中國及日本旅行,主將世界財經中心放在我們的心裡,使我們在禱告和代求上為主所用。有許多數個月後成就的深刻工作,都是這些禱告之旅帶來的直接結果。

因著基爾,我了解到耶穌聖名的能力與權柄。我看見了一個真理,就是萬膝都要跪拜,萬口都要承認耶穌基督是主。我們想像這發生在天上是很容易的事,但看見它在地上困難的狀況中發生,又是另外一回事!然而我們卻看見那樣的情形發生了許多回,下述的事例說明了這個奇妙真理的實際發生。

共濟會(Free Masonry)掩藏在黑暗中已有相當長的世紀,而基爾在禱告中進入一個地位,使他得以在這個影響絕大部分世界企業及銀行業的特定領域,展開屬靈的爭戰。他花了大量時間研究這項主題,完全相信這個秘密組織造成了無數人的可怕網羅,瑞典的皇室家族亦遭魚池之殃。國王的叔父是「總導師」(Grand Master),而他是王位的下一位繼承人。貝蒂爾王子(Prince Bertil)備受敬重,但他對共濟會會員的忠誠度受到質疑。

基爾集結了數名教會領袖,他們搭乘一艘船外出到斯德哥爾摩群島上。他們待了三天,禱告尋求主在這個議題上的心意。共濟會的黑暗面該如何在基督的光中被揭露呢?最後,他們全到了斯德哥爾摩共濟會總部的門前,奉耶穌的名宣告,祂揭開黑暗的權柄要立在那地方。

幾天之後,共濟會總部旁邊的一塊施工空地發生意外爆炸,正好在共濟會的建築物上炸開了一個洞。共濟會會友有一個房間叫做「死亡室」(Chamber of Death),專門用來執行他們的宗教儀式。炸藥在這個房間炸開一個洞,工人們十分震驚於裡頭所暴露的一切,紛紛奔回家中取來相機,拍下他們所看到的景象。

他們的相片顯示,這個房間有上百塊人骨和骷髗頭。350年來頭一遭,共濟會的另一面終於曝光了!由於媒體爭相報導該事件,照片播放至全國各地,公眾的強烈抗議迫使共濟會會員作出回應。他們如此行了,但傷害卻也已造成。因著耶穌聖名的權柄,掩藏於黑暗中的行徑被揭發出來了。

哥林多後書10章3-6節充分地解釋了這個原則:「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並且我已經預備好了,等你們十分順服的時候,要責罰那一切不順服的人。」

我們的順服,與耶穌基督的權柄在我們言行中彰顯之間,有著直接的關係。倘若我們活在不順服之中,我們的言語就毫無效力,但若是行在順服裡,憑著信心倚靠聖靈行事,那麼在耶穌的聖名裡就有權柄。

在基爾・斯約堡牧師的喪禮上,神宣告了這場爭戰的最後勝利。瑞典最大的日報「每日新聞報」(Dagens Nyheter)的頭條上寫著:「國王拒絕共濟會會友的邀請成為他們的總導師。」這是第一場有人們不由自主地鼓掌的喪禮。彷彿是主在微笑並對祂已逝的僕人說:「這是我要賞賜給你的!」


文@剛納‧歐森

(節錄自《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作者是國際基督徒商會(ICCC)的創辦人及主席,也是一位企業家。他以神國原則在職場中服侍,並經歷神在生活中的超自然帶領。)

按此購買《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

 

合而為一-【復興以色列】專欄

萬物都源自天父的心與祂對我們的愛。神想創造一個家,有按祂形像所造的真兒女(創1:26)。人按照神的形像受造時,必定已有屬天的樣式,耶穌就是典範。神的大愛很奇妙,不僅渴望我們以受造之物的身份來敬拜祂,更期望我們與祂是家人的關係,與神的性情有份(彼後1:4),以致與祂合而為一(約17:21-23)。

聖經的其中一個啟示高峰是耶穌為我們完成命定禱告:「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17:21-23)

耶穌禱告我們可以與神合而為一,這樣我們將有屬天的榮耀,成為完全,像耶穌那樣經歷神的愛。與神聯合、屬天的榮耀、屬靈的完全、與父的親密,全包含在一個禱告裡。這禱告同時是全球教會豐滿的關鍵:與神合而為一、眾信徒在愛裡合一、藉著聖靈得榮耀和成聖,以及福音最後遍傳世界。

當我們擁有柔軟的心和敏銳的良心,便會在種種的境遇中尋求這種親密與順服的對齊。在任何群體中,絕大多數人都只尋求他們自己的益處。那種自我為中心的態度,限制並阻止群體本來可能有的更大成就。如果他們可以有更多的合作與團結的話,更大的益處總是可以獲得的。對齊是一種秩序,允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並發揮作用,結出果子。

約翰福音17章的禱告和羅馬書11章橄欖樹的比喻是相連的:全球教會的不同部分就如不同樹的枝子被接在同一棵橄欖樹上。這個接上帶來合一,因為所有樹枝都被接上到同一棵樹上。

神告訴亞伯拉罕,他將成為「多國的父」(創17:4)。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就是他要從萬國中領養屬靈兒女,並且成為他們的祝福。我們作為彌賽亞猶太信徒「餘民」,就是被召去跟隨亞伯拉罕的腳步,成為所有相信耶穌的屬靈弟兄姊妹的祝福。為了能「領養」其他國家,我們需要擴大自己的愛心(林後6:12,7:2)。

全球教會(Ecclesia)可被視為由「眾多家庭」組成的一個「家」,而以色列餘民應當是這個家裡的長兄。長兄或長子的角色就是將延伸的家庭聯合為一。當彌賽亞猶太信徒能領受約翰福音17章關於合一的禱告,全球教會就能領受其命定,接上羅馬書11章所指的橄欖樹。我們需要培養一顆彼此服事與互相扶持的心,如此就能一同擴展耶穌的國度。


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是以色列彌賽亞信徒群體的使徒領袖,創辦「復興以色列事工(Revive Israel Ministries)」,另外在耶路撒冷「耶穌之愛教會」及「復興列國(Tikkun International)」擔任監督職責,最近出版新書《與神對齊》。

按此購買新書《與神對齊》

 

創世記有內在矛盾嗎?-【創造問答】專欄

問:創世記第2章中記錄的創造順序似乎與第1章中矛盾,根據第2章(219),動物好像是在亞當之後(27)創造的。聖經會不會自相矛盾?

答:在神創造亞當之後,創造夏娃之前,創世記2章19節記有「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表面看來,這似乎在說陸棲動物和飛鳥的創造在時間上處於亞當和夏娃之間。第1章記述了亞當和夏娃都是在動物、飛鳥之後被創造的(創世記1:23-25)。但是猶太學者顯然並不認為這裡存在任何衝突。因為在希伯來文中,一個動詞的準確時態是由上下文決定的。從第1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動物和鳥都是在亞當之前被創造,所以猶太學者已經明白了在「耶和華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這句話中的「造」(創世記2:19)是曾經創造,或者已經創造。如果我們按照以下方式翻譯第19節,「耶和華神已經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這樣與創世記第1章的衝突就完全不存在了。

引起這一問題的另一個原因,是人將創世記第1章和第2章視為對同一事件的兩份記載。很明顯第2章不是對創世記的「另一版本」的記述,因為第2章沒有提到天地、大氣、海洋、陸地、太陽、海洋生物等的創造。第2章僅僅提到了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中生活所直接相關的東西。第1章可以理解為神視角的創造,是一幅大圖畫,是對整個事件的概括。第2章更多是從人的視角出發,觀察了對人更為重要的部分。

創世記的寫作與許多歷史記載相似,首先是一段對事件的概括或總結,以此引出最重要的事件,接下來是詳細敘述,詳述的開頭又對相關事件加以複述並添加一些細節。創世記第1章的「整體圖像」明顯著重於事件的順序,這些事件都是按照時間順序記錄的,按照第一日、第二日、有早上,有晚上等。創世記第2章的側重點則不在於時間順序。因為是複述,所以事件不一定按照時間順序,敘述次序會為了突出重點而有所調整。比如說,動物是19節中提及的,在創造亞當之後,因為亞當是在被創造後才被領到動物面前,並不是說動物的創造是在亞當之後。

然而,對這段經文的權威解釋應該屬於主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19章4-5節,關於婚姻的論題,「耶穌回答說: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

請注意,在這同一句話中,耶穌指著創世記第1章(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和創世記第2章(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他將兩章的內容如此結合使用,明顯沒有將這兩章當成獨立的、自相矛盾的記錄。

(詳細回答可見:https://www.creation.hk/tc/genesis-contradictions/


「創造問答」為常見的關於創造的問題提供解答,分享最新的創造科學資訊,見證聖經是創造者真實可靠的話語。歡迎電郵發問ask@creation.hk,或瀏覽香港創造科學資源事工網站

 

 

「同為這城求平安」公禱會 陳恩明牧師:「耶穌就在這裡」

參與公禱會的信徒坐滿了遮打花園

「同為這城求平安、黑夜盡頭主發光」公禱會於6月16日下午4-5點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陳恩明牧師首先指出,今日我們希望能讓人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因為人需要見到耶穌。

陳以使徒行傳4章向與會者分享,使徒在五旬節之後所行的事蹟。在使徒行傳4章2-4節,使徒在五旬節之後繼續傳講耶穌基督,吸引了5千男丁信主。面對城裡長官文士的質問。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今日殘疾人怎麼得痊愈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的名。陳指出,被欺壓的人,有殘疾的人能夠再次站立,這不是教會和跟從耶穌基督的人一向所作的嗎?當我們所作的有美好的成果時,我們只能說是因為耶穌。「有人叫嚷:『叫你們的耶穌來見我』,耶穌就在這裡。若不是我們的耶穌來了,一個未悔改的人可能會以暴制暴。因為耶穌在這裡,今日面對暴力,我們也毫無懼怕,也沒有仇恨,只希望執法者心裡有良善,合法合理去行事。」

陳恩明牧師帶領會眾宣告:「耶穌就在這裡。」

接著,在4章13節提到:「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陳強調,讓我們的教會成為一個讓人看見就知道我們是跟過耶穌的,有耶穌香氣和樣式的群體。「我希望從今天開始,因著我們生活的見證,人會看見我們不是獨善其身的,只為自己某些道德信仰議題發聲,而是凡有受欺壓的人,都見到有基督徒站在他們當中。」

陳又談到,當他得知,那些抗爭中的年青人需要有人陪伴,於是他去到示威現場關心年青人。他們見到牧師來到,都覺得很開心。「我看見一個中四的學生用粗口罵警察,我叫他停止,他竟然聽話收口了。我們要求主保存和更新我們,從我們生命看見流露出來的憐憫和醫治,讓他們無話可說。」

陳最後指出門徒在4章24-30節的禱告,是今日我們教會需要學習的,讓聖靈藉著這個禱告對我們說話。讓香港信徒成為大放膽量講神的道,一面伸出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耶穌的名行出來的神的僕人。「唯有耶穌基督能為一個破碎的社會帶來悔改的恩典,沒有悔改沒有和睦,讓我們在神的愛裡,按著真理彼此相愛彼此赦免,香港仍然要成為一個基督馨香之氣傳揚全世界的美麗港口。」

(記者莫嵐報導)

 

 

612循道衛理晚禱會 「跟隨耶穌,維護和尊重生命」

6月12日,香港民眾發起大規模遊行示威,位於示威區的循道衛理教會香港堂等教會,開放給予遊行示威人士入內休息,以及為傷者提供醫療和急救。

教會開放給予遊行示威人士入內休息,以及為傷者提供醫療及急救
龔立人博士

香港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教牧關懷團和香港基督徒社關團契發起「免於被擄的恐懼,同為這城求平安」祈禱運動,亦於循道衛理香港堂舉辦晚禱會,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龔立人博士以「生命的上主」為題,向參與者分享,基督徒應該追隨生命的神,去維護生命,尊重生命,並且活出生命的尊嚴。

龔立人以使徒行傳13章12-16節分享,當時彼得嘗試回答很多人對於一個瘸腿的人可以行走的質疑。彼得說出,我們相信的主是一位生命的主。雖然耶穌遭暴力殺害,但神叫他從死人中復活,因為神的主不容許生命被侵犯。復活的耶穌不止見證他的無辜,更宣告那些以暴力和死亡去威脅踐行公義的人的做法,最終是會失敗的。生命的主以耶穌復活,向眾生宣告,祂是生命的神,並且以行動使生來瘸腿的人可以行走。

許多年青人參與晚禱會,為香港禱告
讓香港可見神的光

龔立人又指出,當基督徒認信必須信從神勝於信從人,就是要跟隨祂,維護生命,尊重生命,並且活出生命的尊嚴。要求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可能是基於面臨誣告的恐懼,但基督徒更應該基於追隨生命的神,活出對他人的承擔,愛和平勝於武力,表現於非暴力的對抗,並在暴力可能發生的地方去減少暴力會發生的可能性。在衝突可能發生的地方,愛和平勝於暴力的教會要在這裡,不能退出,因為生命的神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沒有不站出來的選擇,也沒有不委身於維護生命和尊重生命的選擇。

眾多信徒湧入循道衛理香港堂參與晚禱會,坐滿所有座位

(記者何雲深報導)

 

 

「為這城求平安」金鐘祈禱會 邢福增:「神的國度在來臨中」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呼籲信徒,效法使徒約翰在亂世中持守靈性獨立,追求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香港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教牧關懷團和香港基督徒社關團契發起「免於被擄的恐懼,同為這城求平安」祈禱運動,並於添馬政府總部外舉行集會,動員基督徒由6月10至12日一連三天為香港禱告。

領會者以敬拜禱告開始聚會

在12日早上舉行的早禱會中,數以百計參與的市民聚集於政府總部門外,領會者以敬拜禱告開始聚會,邢福增以啟示錄1章4-6節分享信息,在看似城市沉淪、是非顛倒、價值扭曲、惡人亨通、義人受害之時,我們容易質疑神,懷疑真理、正直和公義是否仍然存在,但使徒約翰的經歷可以作為借鑑。

邢福增提醒,約翰和第一世紀教會所身處的,正是所謂「羅馬太平」的盛世,是以軍事力量、謊言、權謀勾結的造神世代,當權者要求所有人包括信徒向其下跪,妥協似乎是識時務的選擇。但約翰提醒信徒:「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今在的神與昔在的神不能割裂,即使當下對神的信心動搖,我們仍要緊記自己昔日經歷過神的實在。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

邢福增指出,「以後永在」也可譯為「在來臨中」。在黑暗世代中,我們所信的神和祂的國度「在來臨中」,信徒要讓世人看見,在這個世界以外有另一套價值,另一個更真實、以神為中心的國度。外在環境難以改變,但我們的內心不能被改變。活於極權世代,仍要相信神同在。最後,他在結尾呼籲我們要問自己生活的方向為何,以什麼東西來界定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基督信仰一直拒絕「裝睡」,拒絕與黑暗為伍,參與謊言。我們的盼望不在現世,而在主裡。沒有一個政權能夠長久,面對強權我們可能會脆弱,但我們要保守己心,脆弱者仍有打不倒的意志與堅持,榮耀歸主。早禱會以會眾同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作結。
(記者文奴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