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基督精兵獎 劉達芳博士獲終身事奉獎

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第十四屆基督精兵獎暨30周年崇拜於2022年12月2日晚上六時假盈峯全人發展中心禮堂順利舉行。當晚大會向服事年期達50週年的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博士頒發壓軸獎項 ——「終身事奉獎」,以表揚她事奉的委身和努力。

成為一個寬大的人

劉達芳博士在會中致辭時分享,香港教會需要恢復和堅持彼此欣賞和鼓勵的文化。她指出,神是寬大的神,所以該隱殺了人,神給他活路;神寬容人,在我們犯罪後給我們時間悔改。正如羅馬書2章4-6節所說,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神不與我們敵對。神既然是寬大的神,同樣喜歡我們作寬大的人。憐憫別人的,神也憐憫對他。

劉達芳博士在會中致辭

劉又分享,事奉50年的一個重要秘訣是作一個寬大的人。明白人人都是軟弱的,都會犯錯,所以我們今天希望彼此提醒,以慈悲為懷,盡量放別人一馬。這段時間在基督教圈子中出現網上欺凌,叫人說話很小心,不然就變成眾矢之的。「我們需要改變這個文化,彼此鼓勵欣賞,一個寬大的人容易饒恕,盡量去體諒別人的處境,幫人找理由饒恕他七十個七次。如果我們寬大,就不會這麼快下判斷,給別人悔改的時間,讓他再次證明自己對神的愛。寬大的人容易與人相處,雖然滿身是箭,但將箭拔出來,再親近別人的時候,就好像冬天的棉衣一樣,讓人很舒服。世界就變得更美好。」

擇善固執 服事貧窮人

大會場刊刊登了劉達芳博士關於此次獲獎所撰寫的文章——《事奉50年來:擇善固執》。劉在文中提及,自己自小就很有主見,小學老師在成績表說,「聰明伶俐、可造之才也,惟主觀頗強,盼能擇善而固執之。」在劉21歲時,神藉著約伯記22章24-30節,呼召她放下對生物的興趣與研究,拒絕國家衛生局讀生物博士的四年奬學金,以祂為珍寶。後來神的愛指向香港的貧窮人,劉在25歲的時候,離開在美國的家人,隻身回到香港,努力去接近工廠勞工。當時的製衣廠和電子廠的工作都單調無聊、充滿剝削與欺凌,最重要的是人的尊嚴被踐踏。「在那惡劣的環境中,空氣污染,機器聲震耳欲聾,但讚美的詩歌,從內心裊裊升起,因為神的愛,一次又一次充滿我。」

母親的影響

劉達芳博士對基層的委身,開始時不是出於神學的理解,乃是出於感情上的牽動,媽媽的榜樣叫她明白體貼的愛、肯定的愛、珍惜的愛是如何的。

小時候,劉家裡請了兩個鐘點傭人,幾天來一次做家務,一個洗衣,一個燙衣。洗衣的那位常被丈夫打。每次她向媽哭訴,媽總是陪她哭。後來她在留產所生孩子,媽在門外陪著;她在產房哭喊,媽在外面落淚。燙衣服的那位有四個孩子,每次她來幫忙,媽總是先忙好一陣子,準備吃的給孩子們。來了之後,傭人燙衣服,媽就給她看孩子。教會有信徒住在徙置區,雖然媽有嚴重膝痛,還是走上七層樓去探望他們。「今天我固執於基層福音,可以說是她給我的屬靈遺產,是她種下『人人都尊貴』的價值觀,是她影響我去愛受傷的貧窮人。她沒有講什麼基層福音神學和理念,卻是活出神愛的福音來。」

父親的遺傳

1970-80年代,香港比較少教會關心基層,劉為基層的需要吶喊,很少人理睬,也引來不少誤會及批評。劉任職工業福音團契時,有牧者寫信給在美國的爸爸(劉翼凌先生)告狀:你女兒加入了左派組織了。在中神的時候,劉帶學生到廟街派單張,有牧者毀謗,扭曲劉帶神學生看脫衣舞。「我要擇善固執,因此要求自己不懼怕和不在乎人的誤會與排斥。這特性是父親的遺傳及培養出來的,他生於清朝,小學時論革命,大學時參與非基督教運動。爸爸沒有教我要賢良淑德,他教我忠於自己的召命,不要為討好別人而妥協。我成為一個死不悔改的理想主義者,是拜父親的基因及教養所賜。」

蘇恩佩的鼓勵

劉於大學三年班的時候訪港,見到新建的20層公屋把人像雞塞在菜市場的籠內一樣。在七層的徒置區,兒童被迫入黑社會,過上賣白粉的日子。大窩口的山邊,「道友」漫山都是,這一切叫劉非常震撼。及至劉讀神學的時候,看到蘇恩佩的文章描寫教會漠視這一切,只顧享受屬靈的盛宴。看罷,劉開始每天晚上夢到香港貧窮人的情況,在夢中哭醒。這些感情的牽動,最終帶動她回香港做基層工作。

在外地延展基層工作

劉分享,現今香港基層工作略有規模,是時候開展外地的基層事工,把神在香港施的恩惠,繁殖在世界各地。禧福所舉辦的短宣包括禱告宣教團、服侍窮人團,事工拓展團,務要推動更多華人長期出去做跨文化的事奉。事主五十年,喜見後輩出現,無論在禧福同工同學中,或是眾教會機構中,有好些清心愛主的,他們在內在生命的操練,或是超自然能力的彰顯,都緊密與聖靈同工。他們又因愛神的心熾熱,委身貧窮人,不怕艱難,不輕易言敗,向著標杆直跑。

(KRT訊)

 

第14屆基督精兵獎 97位同工董事獲獎 打破紀錄

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第十四屆基督精兵獎暨30周年崇拜於2022年12月2日晚上六時假盈峯全人發展中心禮堂順利舉行。 當晚有97位來自18間福音機構的同工和董事獲得大會頒發的各個獎項,打破以往各屆的人數紀錄。今年大會亦增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忠心事奉獎,以肯定各同工在機構服事的忠心。

三十年忠心事奉獎得獎者

 

劉達芳博士獲頒終身事奉獎(Michael Chan 攝)

當晚大會亦頒發「生命事奉獎」與各機構提名的董事,以肯定各人長期的服事委身,得獎人包括關啟文博士、李煥華牧師、梁名遠弟兄、羅錦庭傳道、林均堂弟兄、李炳光牧師、胡平凡長老,以及曾錫華牧師。當晚大會更向服事年期達50週年的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博士頒發壓軸獎項 ——「終身事奉獎」,以表揚她在禧福協會事奉的努力。

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主席蔡志森致辭

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主席蔡志森以「作個無愧於大時代的小尖兵」為題,指出過去幾年香港經歷巨變,在人心不安、社會不穩的大時代,勉勵眾機構同工奮力繼續前行,甚至成為弟兄姊妹、以及身邊未信的市民的鼓勵,成為暗夜裡的一點燭光、波濤之中的一艘救生筏 。當晚大會亦邀請了李炳光牧師上台分享,勵勉在場百多位各基督教機構的同工、董事們。在聚會結束時,全場一起唱「要忠心」,並為各基督精兵獎得主禱告。

(KRT訊)

 

 

 

築福香港25載 彰顯愛與天國文化

禧福協會地盤事工成立25週年,現時每週服事10個地盤;每月接觸約2500人,並透過中午聚會向650人次傳福音。過去多年,為約200名地盤工友洗禮。地盤事工始創人之一蔡少浩弟兄,以及事工主任關志昌傳道接受採訪,談及神如何使用地盤事工建造人的生命,並且轉化地盤文化,高舉神的榮耀。

企業機構教會聯手

蔡少浩弟兄分享了當年他如何跟隨神開展地盤的福音工作。1997年,他的舊公司被收購,3天後他就要離職。當時他未知去向,很奇妙的,一間建築公司老闆邀請蔡做建築部主管。老闆說:「神要我給你一份工作,你雖然不懂建築,但我可以教你,你幫助我傳福音給地盤工友。」蔡對建築界非常陌生,他覺得困難太大,輾轉中,神給他一段經文:「他又領我到寬闊之處;他救拔我,因他喜悅我。」(詩18:19)又有一位姊妹對他說,你猶豫不決,是否想憑著自己的能力和經驗作事,你在神裡的信心去哪裡了?「她的說話如同當頭棒喝,原來我有這麼多的擔憂,是因為我在神裡的信心不足。」憑著信心,蔡踏入建築行業,後來邀請禧福協會加入,就打開了地盤事工的大門,藉著禧福去招募同工和義工,連結教會去祝福地盤工友。

轉化地盤文化

同工及工友一同在西沙地盤繪製壁畫

去年年底剛接任禧福地盤事工主任的關志昌傳道,以希伯來書3章指出,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榮。「我們看到香港有很多漂亮的建築,但常常忘記建造的人。我們將尊榮放在建築物上,但我們從來沒有尊榮建造的那群人。我相信神要我進入地盤,去尊榮那些工友。」他亦分享了地盤事工多元化的服事模式:每當有新地盤開工,地盤事工都會舉行敬拜禱告啟動禮,宣告神的看顧與保守;每週定期舉辦午餐聚會,牧養小組和茶樓崇拜,將神的愛和關懷帶入工友群體;差派已經適應教會生活的信主工友到本地教會繼續接受牧養;舉辦不同興趣班,鼓勵工友發揮恩賜,取替不良嗜好和習慣。而每次進入新地盤服事,地盤事工的同工首先會行區祈禱,進行靈裡的鬆土工作,然後以派發物資,禱告醫治等方式去關心工友。「在服事中,我見證很多病得醫治的神蹟發生,使工友親身經歷神的真實祝福。」

關又分享,地盤深受傳統宗教文化影響,他們會拜魯班和土地公等,加上在一個充滿危險的環境中工作,所以他們拜偶像求保佑和平安的情況很常見。地盤事工在那裡正正就是讓他們看見新的圖畫,讓他們明白真正的平安從何而來。他指出,轉化地盤的迷信文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一是靠著聖靈的禱告,讓他們經歷到耶穌的大能可以改變他們。例如身體的病痛,心裡的憂慮,神真的能夠幫助他們得釋放。第二,與他們同行。每個星期,無論信與未信的人,都歡迎參與午餐聚會。「2006年,我第一次進入地盤服事,當我接近那些工友,想與他們聊天。他們會用粗口趕我走。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基督徒叫人信耶穌,是要叫他們戒菸戒酒戒賭,戒掉所有的習慣,然而這些已經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但每個星期即使他們用粗口趕我們走,我們還是繼續和他們打招呼。他們就會好奇,為何我們還會繼續關心他們。我想這就讓他們看到耶穌的愛,不是他們日常那種拜偶像的方式。耶穌的愛是常常與人在一起。」最後是家人的接納,能幫助工友更實在地經歷耶穌無條件的愛。

地盤夏天非常炎熱,工友們收到涼茶和雪糕都感到非常開心

這些關愛和行動慢慢讓工人看到,耶穌不再是抽象和高高在上的,而是道成肉身來到他們中間,去轉化地盤的文化。「現在我們去地盤派飯,工友會反過來叫我們謝飯禱告,以前工友是不會這樣做的,20年過去,這種愛和經歷在慢慢積聚。」

實地培訓地盤牧者

在海灘為工友洗禮

回望地盤事工的發展,關認為,這幾年,神正在建造業動工。社會運動和疫情等原因,令很多年青人進入建築業,這是神的預備。「大多數年青人是兼職的,這令他們有更多空間接受裝備和尋求神。」長遠來說,如果地盤工人自己成為地盤裡的牧者和領袖,他們就可以去服事自己的群體。因此從幾年前開始,地盤事工已經在裝備信主的工友進入帶職事奉。「最近有一位地盤工友,是我們的門徒,他的太太患有癌症,他為太太祈禱,現在太太的癌症得到醫治。我看到,這不再是我們的工作,我們只是一個媒介,而神所做的工作精彩到難以用言語形容。」地盤事工在新一年亦希望透過新媒體的方式,向地盤工人傳遞生活化的真理教導,讓他們在信仰和工作之間的拉力中,學習做一個基督徒,解決他們心中的問題,並且繼續相信耶穌還是愛他們。」

(記者何雲深報導)

 

 

八福齊匯佐敦 共享耶穌盛宴

116日,在佐敦道八福匯的外牆上,出現了一幅覆蓋17層大廈的巨型壁畫——《耶穌盛宴》,畫中不同種族、階層和年紀的人同與耶穌坐席,享受祂擺設的筵席。當日,禧福協會與其他合作夥伴,眾牧者一同為壁畫舉辦了奉獻禮,在廟街宣告耶穌的王權。

 

與耶穌共享筵席

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博士

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博士在奉獻禮中談及,早在10年前,神已經對他們說,佐敦是一個宣教起飛點,祂要賜廟街一棟大樓給禧福及其他伙伴,不同膚色、階層、職業的人會來這裡分享神的筵席。「八福匯不只是基督教大樓,福音大樓,而是一棟宣教大樓。」

2018年12月10日,禧福同工在禱告中領受大樓外牆要有一幅壁畫,展示八福匯的精神與祝福。「廟街有各色各類的人,黑社會,賭徒,性工作者,拾荒者等。當他們走到這裡,覺得很絕望,沒有能力活下去時,抬頭仰望,可以看到來自耶穌的盼望。」壁畫所承載的信息,能超越語言,悟性和人的學歷的限制,直接進入人心。

八福匯每個主日都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尼以及菲律賓等族裔的人在這裡聚會。「這幅畫現在已經實現了一半,是神自己做的。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神仍然會繼續這個夢想,八福匯將有一個地方,不同的人可以和睦共處,一同享受神的筵席。」

成就心中的夢想

壁畫家Janice分享,劉博士在2018年12月打電話給她的牧師,問是否認識人畫壁畫。「其實在牧師接到劉博士電話前一週,我曾與她見面,分享到自己的夢想:如果有一幅與神一起創作的壁畫在街上展示,人可以不用走進教會就能經歷神。這也是為何我一直堅持畫壁畫,這是我放在心中5年的夢想。」

牧師告訴Janice,這個壁畫項目應該是你的,不會是第二個人了。「我剛開始以為是一層樓的外牆,已經覺得很開心,後來知道是整棟大廈的外牆,我嚇了一跳。可以說,這是全香港最大的壁畫。」

壁畫家Janice

關於畫壁畫的夢想,Janice分享,其實源自5年前她和神的一次對話。神問Janice,你的夢想是什麼?Janice回答,我的夢想不就是服事你嗎?你叫我做什麼,我便做什麼,已經覺得很滿足。當時神對Janice說,不是,我不是想要一個奴僕,而是朋友。如果你的心正確,我想做你想做的事情。「原來神想知道我想做什麼,然後我開始想大些,我想用自己的藝術去啟發社會。」

去年2月,Janice還未有頭緒如何畫這幅壁畫,她去了台灣參加一個特會。當她一進入會場,就在靈裡見到這幅圖畫:一張十字架型的長枱,不同年紀、膚色和文化的人坐在一起食飯。「我一看到這幅畫,就知道這是神要我畫的壁畫,我馬上把它抄下來。」當劉博士在6月再次找Janice時,香港剛剛爆發社會運動,她告訴Janice,想要一幅合一主題的畫。Janice把2月領受的畫的初稿給她看,劉博士非常感動,知道這是來自神的圖畫。

動員更多人參與神的工作

項目籌款負責人林樹洪弟兄

本次的壁畫項目,除了禧福同工和壁畫家,神還感動了不同的人參與其中,林樹洪弟兄是項目籌款的負責人,神透過他的參與,不但為項目籌募足夠的經費,也令更多人認識八福匯的異象,參與神的計劃。

林分享,2017年的某一日他在巴士中看到旅發局的節目,內容是介紹香港其他宗教的景點,心裡有感動,神要在香港設立一個屬於主耶穌的地標。而在去年一個偶然機會,他與一位弟兄分享這個異象,發現那位弟兄的女朋友就是壁畫家Janice,正在畫八福匯的這幅壁畫。

後在10月18日八福匯的奉獻禮中,林認識了劉博士,並受邀參與壁畫項目的會議。「劉博士和我分享,這個項目需要籌款20萬,她挑戰我去負責籌款。剛開始時我是沒有信心的,後來我越想越開心,原來幾年前的感動,神已經預備好要使用我。我雖然不懂畫畫,也不懂裝修,但我會籌款,所以神就在這個位置上使用我。」

林又說:「劉博士也對我說過,神不是叫你捐錢,而是透過這件事去經歷神,也讓更多人能參與。所以整個過程我都是很開心地和人分享,而不是在意他們是否奉獻。」

*********************************************************************

畫中每個與耶穌同枱食飯的人物,都是神親自啟示的。例如右上角一個光頭的小朋友,是Janice教會的一個4歲小妹妹。她2年前發現患上癌症,直到現在還在與病魔搏鬥中。神感動Janice把她畫上去,是宣告她是屬於耶穌的。她的父母知道後,覺得很開心,這是一個從神來的鼓勵。*********************************************************************

 

(記者莫嵐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