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沉溺樹的根 -【栽種生命樹】專欄

「沉溺」,意指人對一種物件或一種行為的慾念不能停止,不能自控,即使不想做,但也停止不了,如此就是進入了一個沉溺的狀態。當我們將沉溺比喻為一棵樹,它的成長受到功能失調的家庭影響,主要有六條粗大的根,根深蒂固地植根在人心靈裡面。

沉溺樹最大的根——羞恥。當生命中對我們有意義的照顧者向我們施虐,我們會感到一種深深的羞恥感。當羞恥感內化後,更會帶來恐懼,導致壓抑,影響自我形象,破壞人倫關係,產生其他負面情緒,破損及扭曲性格,更進一步令我們失去意志力,沒有動力去面對真正的自己,或受傷的我。神的家庭就是幫助我們行在光明中,能夠與神、與人、與己相交。當然,過程中需要有神的話語及聖靈去引導我們。

沉溺樹第二根——恐懼。當羞恥感內化,人容易出現許多恐懼,缺乏信心和動力,不敢嘗試新的事物,不能發揮神為你創造的潛質、能力、恩賜和才幹,不敢踏出去面對人生的挑戰與壓力。恐懼是一種想像,被負面思想和情緒帶動,其實想像的事70-80%不會在現實中發生。人需要懂得肯定自己,愛人愛己,才可以克服羞恥和恐懼。(約壹4:18)

沉溺樹第三根——憤怒。科學表明,人在憤怒的時候,智商只有五歲。憤怒產生的行為非常可怕,而且過後會感到後悔。憤怒不單傷害人際關係,更會傷害自己的健康。我們需要認識思想,情緒及行為之相互關係,不要被憤怒的情緒支配自己的行為反應。憤怒的時候,可以運用情緒智商提出的六秒鐘法則,等候六秒後再做決定,避免情緒過激影響判斷及決策。基督徒可以轉向禱告,容讓自己等一等,待情緒舒緩後再去處理問題。

沉溺樹第四根——憂傷。憂傷是因為在家庭關係和人際相處中受到傷害,例如應該愛自己的人不愛自己,應該親近的人卻侵犯自己。又或者因著成長經歷的挫敗,被離棄,沒有人明白自己,不懂求助,又不能自助,只能抑壓了那傷痛。愈是小時候受的傷,傷痛愈深。心靈憂傷是很深的傷害,令人好痛苦,因此,愈憂傷的人愈需要醫治心靈上的傷。

沉溺樹的第五根——孤單。當人找不到出路,就唯有孤獨地面對處境。羞恥、恐懼、憂傷的心靈好像被監禁一樣,受困者自然感到孤單。孤單的人感到被全世界遺棄,為了減低孤單的感觉,人會抽離自己,拒絕思考,好像進入黑洞一樣,唯有相信沉溺行為能短暫麻醉心靈上的痛苦。選擇哪種沉溺行為,要看成長環境。沉溺行為都是身不由己,這是一個「思想佔據」的狀態,人為了減輕心靈的痛苦,便會是迷了路。

沉溺樹的第六根——遺傳因子,不單是來自基因,更有機會是成長過程中的耳濡目染。因此,身體的健康固然重要,而心靈和情緒的健康同樣需要大眾關注。


「栽種生命樹」專欄介紹:

詩篇1篇將人的生命比喻為一棵樹,壞的根會結出壞果子,好的根會結出好果子,就是神所祝福的生命。本專欄資料由基督教巴拿巴愛心服務團提供,透過一系列的專題文章,剖析生命樹的根、果子以及沈溺行為之間的影響與關係。

「天父的愛」特會 分辨世界與天父的價值觀

2月13日,台灣利河伯使徒中心邀請來自加拿大多倫多機場基督徒團契部學院(SOM)的Peter Jackson牧師,以「天父永恆的愛」為題,分享他與妻子在全球服事走訪貧民窟和監獄的經歷,盼望透過分辨「世界與天父的價值觀」,並許多親身的見證,打開人心中最深的枷鎖,掙脫纏累,使人成為真正「活在耶穌的愛與恩典中」的基督徒。

在我們的生活裡,不認識神的人佔大多數。Peter指出,「不屬神的人心中普遍都有這樣的心態『我做越多,就越有價值』、『我就是我造的,不是神造的。』因此他們越做越多、越做越不夠,慢慢形成一種奴隸心態──「靠自己賺取一切。」但這樣的價值觀不是出於神,而是來自社會及世人,當我們可以分辨這兩者的差別,戳破「魔鬼讓我們與天父隔離的詭計」後,就不需要「賺取」耶穌已經做過的事,因為耶穌已經替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以重價贖回我們了。

Peter說:「1974年,我們去危地馬拉宣教,遇到一個大地震,我們一行4個人走在路上,看到城裡陸續湧進許多難民,估計有10萬人。那些難民擠在貧民窟裡,我們去到他們中間傳福音。有一位帶著孩子的婦人邀請我們去她家,一看真是『家徒四壁』。她有一個酗酒的丈夫和5個待哺的孩子,甚至沒有足夠的糧食可以招待我們。這位婦人在世人眼中絕對是一個窮人,對她的觀感就是買不起任何東西,也過得不快樂。但事實相反,從她眼中看到對人的信任和無限希望。後來這位婦人告訴Peter:「我雖然很窮,但是我所有的就是耶穌。」她才是真正的富人,天父的愛在她身上彰顯無遺。

為什麼人常有失敗的感受?Peter解釋這源自於錯誤的循環:太專注於自己的表現,以致戴了很多面具。但是總會有人比你更傑出,因此產生了挫敗感。「當我們不斷與其他人比較,為得到人的稱許而活時,就會像法利賽人,他們嫉妒耶穌,但耶穌始終如一地愛世上所有人,因著這自信,耶穌不像人一樣落入嫉妒的循環,且不害怕去服事別人。」

Peter勉勵大家要面對心中的秘密,把秘密帶來的羞恥告訴耶穌,不要像監獄囚犯般害怕出獄,害怕自由的世界。「囚犯心裡想:如果人們認識真正的我,就會離開我。但這是不對的,那是出於人、出於魔鬼的詭計,並非出於天父,所以你要明辨謊言、靠耶穌除去你自己因罪帶來的羞恥感,最後不要忘記你是一個被天父愛的人!」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李瑞娟報導)

 

 

【Kingdom LIFE】了解自己 看清對方 慎防戀愛陷阱

5月2日晚,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觸動輔導中心合辦的「信徒交友戀愛陷阱」講座中,胡志偉牧師及程翠雲從實際個案及牧養原則等方面與會眾分享,信徒辨識愛情陷阱的法則,以及牧者應該如何幫助受傷信徒重整生命。

受騙信徒的心路歷程

講座一開始,由程翠雲先從實際接觸的個案,與會眾探討信徒遇到戀愛陷阱後的心理狀況及處理。首先,弟兄姊妹都明白,婚姻需要等候神的預備,無奈在長時間的等待中遇到似乎是進入婚姻的機會,防衛心就會降低。很多信徒雖然清楚聖經的教導,明白界限在哪裡,但人總有軟弱的時刻,尤其當那些姊妹都真心想發展一段關係,就會自己騙自己,反正遲早都會結婚的,然後就越過了那條界線,最終在性上受傷害。在這個過程中,受害的信徒最主要是對自己惱怒。很多信徒被騙受傷後是不敢找牧者傾訴,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年紀不小,如果向牧者哭訴自己被騙,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口,覺得很羞愧,不能面對教會牧者。他們因此會更加責怪自己,甚至是離開教會。所以我建議,弟兄姊妹從尋求戀愛的階段,就不要離群,結連同行的守望者,為你禱告守望。

那些受騙的弟兄姊妹敢來求助已經很好。有些人是連求助都不敢,就會陷在自責憤怒的情緒裡,甚至出現抑鬱。弟兄姊妹要記住,被騙是不幸,騙人的才是不堪,所以要回去神那裡,回去你的信仰群體,否則損失更大。而教會的牧者同工接到求助,有一件事要注意,就是不要加重他們羞恥感,以免受騙信徒可能因此離開神,甚至是自殺。除了牧者要為他們的生命祈禱及重建外,也需要尋找專業的輔導幫忙。為何會這麼蒙蔽,被騙得這麼徹底?受騙者的生命可能有些很深層的根源問題,小時候或者經歷過很大的傷害,例如性侵犯之類,卻不會和別人說。他們接受輔導時,有可能會經歷很深層次的醫治釋放後,他們才能徹底重整屬靈生命。牧者需要小心處理這些事情,不要造成受騙信徒的二度、甚至三度的傷害。或許他們在某些教會的教導上做錯了,但在這個情況下不要第一件事就談紀律處分,例如即時停他們的服事,就更會加重他們的傷害。

辨識約會暴力

講座的第二部分,胡志偉牧師從聖經及宏觀的角度與在座牧者分享,在戀愛關係中,如何保護及牧養弟兄姊妹。胡牧師首先強調,作為牧者,弟兄姊妹在性上面的犯罪和軟弱,只是眾多罪中的一種,他不會特別將性方面的罪看得比其他罪嚴重。有些時候,教會教導弟兄姊妹談戀愛,只側重一個方面,就是守住婚前性行為,但沒有教導他們,其實在約會中也有危險。「約會暴力」在今日的美國、香港和台灣等很多地方發生。據統計,有高達5成的高中生曾經遭受約會暴力。在約會當中,對方就已經有所企圖,所以我們要謹慎提防,特別在約會暴力及性侵犯的事件中,很多犯案的人都是身邊人。「如果你不願意和我有性關係,我就自殺」等威脅,又或者要求知道一切生活細節,每樣事情都要過問,都是一種操控,而在耶穌基督裡,真正的愛是有自由,而不是操控。

胡牧師又指出,需要教導弟兄姊妹,即使對方聲稱自己是牧師或基督徒,也不要輕信,需要慎思明辨。就如耶穌所講,「不是每個說奉主名來的人行神蹟、呼求主,我都認識他們。」我們需要有從神來的智慧去分辨。在使徒行傳中,保羅曾說,「你當為自己謹慎,也當為全群謹慎,我知道在我離開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顧惜羊群。」胡牧師在過往的事奉中,也曾遇見從別間教會來的假弟兄專門在團契、教會中「獵食」。有些騙徒也有返教會,會說屬靈術語。彼得後書也提到,末後的日子有假先知及假教師出現,有許多人隨從他們淫蕩的行為,他們因為貪婪,要用捏造的言語在你們身上取得利益。聖經講得很清楚,我們應該怎樣去教導弟兄姊妹學習分辨。即使是談戀愛,也需要身邊有同行、守護的兄弟姊妹。

免墮陷阱的原則

最後,胡牧師還提到了其他3個原則:一、理性思考。「因為他的心怎樣計算,他的為人也是怎樣。」健康的懷疑是需要的,就如你成為「多馬」是沒有問題的。愛情騙子的某些特徵,如凡事過度好人及熱心,例如孝順、愛護動物、顧家、樂於助人之類,好像是天下最好的信徒那種,就需要用理性去了解清楚,他們是否有其他企圖。另外是否有朋友認識對方,也是一個好的了解途徑。二、明白人性。耶利米書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誰能識透呢?人性就是,知道自己容易被人欺騙,清楚自己裡面有哪些的渴求,了解自己的軟弱,於是學習避開那些令自己軟弱的事情,建立界限,堵住生命的破口避免仇敵的攻擊。三、辨識網友,不要接受網友的要求,例如借錢、私下單獨會面及傳送私密照片等。

(記者莫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