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1分鐘(29) – 以撒與以實瑪利-同蒙應許的後代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普通話版影片:

【三國一律系列】以色列、埃及、亞述

以撒與以實瑪利 – 同蒙應許的後代

神正在呼召以撒與以實瑪利的後代一同回到神的家中。
我們普遍認知以撒的後代是以色列人,那麼以實瑪利的後代又是誰呢?

以撒與以實瑪利的對比

以撒 以實瑪利
喜笑 希伯來文意思 神聽見
「我必使你(亞伯拉罕)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創17:6) 神的應許 「至於以實瑪利,我也應允你(亞伯拉罕),我必賜福給他,使他昌盛,極其繁多。他必生十二個族長;我也要使他成為大國。」(創17:20)
1.      後裔極其繁多

2.      國度從你而立

3.      君王從你而出

神的祝福 1.      使他昌盛,極其繁多

2.      生十二個族長

3.      使他成為大國

亞伯拉罕的家庭

亞伯拉罕
基土拉 撒拉 夏甲(埃及人使女)
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書亞 以撒 以實瑪利
以掃 和 雅各

12個兒子:

尼拜約、基達、亞德別、米比衫、米施瑪、度瑪、瑪撒、哈大、提瑪、伊突、拿非施、基底瑪

1個女兒:

瑪哈拉(又名巴實抹)

「亞伯拉罕打發他們離開以撒,往東方去。」
(創25:5)
利亞之子:

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西布倫

辟拉之子:

但、拿弗他利

悉帕之子:

迦得、亞設

拉結之子:

約瑟、便雅憫

神給雅各新名字 – 以色列,其十二兒子的後裔被稱為以色列人,包括今天的猶太人。

「他子孫的住處在他眾弟兄東邊,從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書珥,正在亞述的道上。」
(創25:18)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問題一:所有阿拉伯人都是以實瑪利的後代嗎?

  • 不是。
  • 古時阿拉伯人泛指在阿拉伯半島的多個遊牧民族,以實瑪利只是其中之一。按照創世記,阿拉伯半島的遊牧民族包括閃的後代-約坍-的後代(創10:26-29)、亞伯拉罕與基土拉的子孫(創25:1-4)、以掃的後代(創36:1-19)等。現代阿拉伯人的血統更複雜,在中世紀伊斯蘭教侵略中東和北非後,更多的民族成為阿拉伯人。

問題二:歷史證明穆斯林是以實瑪利的後代 

  • 不是。
  • 有指以實瑪利長子尼拜約是穆罕默德的先祖,但只是傳聞。聖經只說,以實瑪利住在巴蘭的曠野,而母親從埃及地給他娶了一個妻子。(創21:21)。聖經中的以撒瑪利人是遊牧民族和商旅,在西奈、阿拉伯半島等地出沒。第二聖殿時期,猶太人認為阿拉伯人是以實瑪利的後代,國破家亡後散落在亞洲、非洲各地時,將以實瑪利的故事傳給阿拉伯人。後來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聽聞,就認為自己是以實瑪利的後代。(資料參考: “These are the Names of the Sons of Ishmael”,David Al-Gavish,2015年11月7日)

基督徒經濟學者論壇2017 社會創新改變世界

基督徒經濟學者論壇2017於本月初在香港大學舉行,主題為「企業社會責任與社創﹕倫理、聖經及神學透視」,邀得多位經濟學者及神學學者,以學術、歷史、聖經、真實例子去探討企業社會創新的原則及可行性。

營運社企必須倫理操守

王于漸教授
王于漸教授

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先解釋何謂企業及「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在法律監控下不斷延續,有時比人的壽命更長,卻不一定依從社會的道德法規,因而會有「企業社會責任」的討論。他以不同學術觀點闡釋「企業社會責任」,其中Peter Drucker的觀點認為,商業透過分工及市場,將複雜問題簡化,因此牟利的企業效率很高。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難以單靠政府解決,必須學習商業方式去解決,以專門的企業,亦即社會企業去針對性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不可能由一個社會企業去處理,而是需要許多社會企業互相競爭、創新,以最有效的方法去解決。社會企業的收入可以來自收費、捐獻及政府資助。

王教授又指,許多社會企業都有宗教背景,而且透過這些社會企業去傳遞其價值觀。由於社會企業沒有明確的盈利標準,其營運者必須有較高尚的道德倫理操守,否則其監控則非常薄弱。他續說,當前最大的「企業社會責任」討論,就是「全球化」的問題。某些跨國企業到法律較為不完整的國家去做生意,沒有嚴厲法律監管,也許會破壞當地的社區,同時不尊重當地的社會道德倫理。然而,跨國政府組織很難就此達成共識,反而透過宗教領袖之間的對話,對企業或社會企業或者更有約制作用。

基督徒召命乃為愛人

郭偉聯教授
郭偉聯教授

接著,由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助理教授郭偉聯主講「社會創新﹕歷史經驗與神學基礎」。他指出,面對社會困難,人們仍然相信自我創造力,去找出新的出路,而非處於焦慮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出路。雖然宗教給人的感覺總是「有偏執」的,卻總是在社會創新上有幫助。「社會創新的執行,有時會牽涉到價值的改變。」郭教授以約翰‧衛斯理作例子來說明。英國工業革命時代,民間貧窮情況嚴重,衛斯理親身接觸貧窮人後,發現單單「派錢」並不能解決貧窮人需要,於是組織醫療探訪隊,也提供貸款給貧窮人,同時開設職業訓練所,又開辦「一條龍」的學校。

郭總結衛斯理的歷史經驗指,社會創新需要親身接觸有需要的人,不可流於空談。另外,衛斯理是一個有紀律的人。「當你有社會景願,認為必須為此鍥而不捨,這個特性就非常重要。」再者,基督教是傳播的宗教,而衛斯理不斷透過不同媒介向周圍的人發表意見。「他的講道往往不是罵人,而是提議人將錢用得更有價值。」此外,循道會的嚴密組織,也是成功因素之一。同時,社會創新不需要只由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去完成,而是可以由很多組織去互補。許多其他組織亦以循道會的基督教社會主義去延續及發展。最後,衛斯理支持政府、反對革命的保守思想,反映他不會在處理社會問題上單單依靠或埋怨政府,認為個人力量同樣可對社會問題作貢獻。這對今日社會亦有積極意義。

「當我們看衛斯理的例子,發現要幫助社會更好,最重要是知道我們在神面前是自由的主體。」英國神學家Oliver O’Donovan指出,基督徒在困難的社會中,要相信自己有改變的力量,不要灰心,原因是有神的召命。當人有神的召命時,就知道自己對神及其他人有責任。一切的社會創新,如何在經濟體系中做得更好,也是源於「愛」,而愛人就神給基督徒的召命。

問題在於是否「看見」

t313-01-cover-photo-03
葉漢浩教授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助理教授葉漢浩以聖經反思回應企業的社會責任。他指出,新約聖經時代的經濟活動相當活躍,達官貴人佔人口約1.23%,另外就是少數的生意人,其餘大部份人都是合約員工或奴隸,貧富懸殊問題嚴重。路加福音之中耶穌與律法司對話,律法司問我的鄰舍在哪裡,本來這個問題很正常,但當我們知道背景,了解到那時候有97%的人都是貧窮人,便知道那人的問題在於「看不見」,而耶穌也是在回應他「看不見」的問題。「今天我們也一樣,當我們問可以『做些什麼』,其實問題也許不在這裡,而是我們是否『看見』。」

「愛是基督徒由開始到末了的核心價值。」葉漢浩說,「當我們今天講愛,最大問題是沒有場景。我們的愛很個人、很感性。」聖經加拉太書五13:「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在充滿以自己利益為中心的試探中,不可以放縱,要有召命,就是「以愛心互相服侍」,這種愛是有對象的、有他者的,是有呈現與實踐的。「如果今天教會講愛卻只是內聚,便是失去了使命;只傳自由的福音,卻沒提醒信徒是有使命的,便是做漏了。」

葉漢浩又提到「園主的比喻」,指園主給那最後一個進入葡萄園的工人一整天的工資,是違反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則,但卻滿足了最缺乏、最難找工作者的需要。他又舉出腓利門書中的例子,指出保羅付出榮譽的代價,要求弟兄姊妹接納一位奴隸,如同接納他一樣,是與世界不同的新價值。最後,葉總結時提到「已然未然」的神學觀念。「我們明白社會黑暗,仍然站立在黑暗的社會之中。我們不會認為能夠解決在世的黑暗問題,但我們會為在世的黑暗帶來一些改變。」

t313-01-cover-photo-04
黃元山先生

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導師黃元山指,教會最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力量,並不是作為一個組織去做些什麼,而是激勵及裝備每個信徒在身處的職場興起,改變四周的人與事。而要解決社會問題,單是機構組織的力量是不足夠,必須要商界的參與。他以多個外國企業舉例說明,雖然有時候企業是為了賺錢而「裝作」執行社會責任,但只要具有長遠發展的眼光,亦會對社會制度的建設有所貢獻,背後大多帶有道德價值基礎。

(記者陳淑安報道)

【Kingdom LIFE】了解自己 看清對方 慎防戀愛陷阱

5月2日晚,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觸動輔導中心合辦的「信徒交友戀愛陷阱」講座中,胡志偉牧師及程翠雲從實際個案及牧養原則等方面與會眾分享,信徒辨識愛情陷阱的法則,以及牧者應該如何幫助受傷信徒重整生命。

受騙信徒的心路歷程

講座一開始,由程翠雲先從實際接觸的個案,與會眾探討信徒遇到戀愛陷阱後的心理狀況及處理。首先,弟兄姊妹都明白,婚姻需要等候神的預備,無奈在長時間的等待中遇到似乎是進入婚姻的機會,防衛心就會降低。很多信徒雖然清楚聖經的教導,明白界限在哪裡,但人總有軟弱的時刻,尤其當那些姊妹都真心想發展一段關係,就會自己騙自己,反正遲早都會結婚的,然後就越過了那條界線,最終在性上受傷害。在這個過程中,受害的信徒最主要是對自己惱怒。很多信徒被騙受傷後是不敢找牧者傾訴,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年紀不小,如果向牧者哭訴自己被騙,過不了自己的心理關口,覺得很羞愧,不能面對教會牧者。他們因此會更加責怪自己,甚至是離開教會。所以我建議,弟兄姊妹從尋求戀愛的階段,就不要離群,結連同行的守望者,為你禱告守望。

那些受騙的弟兄姊妹敢來求助已經很好。有些人是連求助都不敢,就會陷在自責憤怒的情緒裡,甚至出現抑鬱。弟兄姊妹要記住,被騙是不幸,騙人的才是不堪,所以要回去神那裡,回去你的信仰群體,否則損失更大。而教會的牧者同工接到求助,有一件事要注意,就是不要加重他們羞恥感,以免受騙信徒可能因此離開神,甚至是自殺。除了牧者要為他們的生命祈禱及重建外,也需要尋找專業的輔導幫忙。為何會這麼蒙蔽,被騙得這麼徹底?受騙者的生命可能有些很深層的根源問題,小時候或者經歷過很大的傷害,例如性侵犯之類,卻不會和別人說。他們接受輔導時,有可能會經歷很深層次的醫治釋放後,他們才能徹底重整屬靈生命。牧者需要小心處理這些事情,不要造成受騙信徒的二度、甚至三度的傷害。或許他們在某些教會的教導上做錯了,但在這個情況下不要第一件事就談紀律處分,例如即時停他們的服事,就更會加重他們的傷害。

辨識約會暴力

講座的第二部分,胡志偉牧師從聖經及宏觀的角度與在座牧者分享,在戀愛關係中,如何保護及牧養弟兄姊妹。胡牧師首先強調,作為牧者,弟兄姊妹在性上面的犯罪和軟弱,只是眾多罪中的一種,他不會特別將性方面的罪看得比其他罪嚴重。有些時候,教會教導弟兄姊妹談戀愛,只側重一個方面,就是守住婚前性行為,但沒有教導他們,其實在約會中也有危險。「約會暴力」在今日的美國、香港和台灣等很多地方發生。據統計,有高達5成的高中生曾經遭受約會暴力。在約會當中,對方就已經有所企圖,所以我們要謹慎提防,特別在約會暴力及性侵犯的事件中,很多犯案的人都是身邊人。「如果你不願意和我有性關係,我就自殺」等威脅,又或者要求知道一切生活細節,每樣事情都要過問,都是一種操控,而在耶穌基督裡,真正的愛是有自由,而不是操控。

胡牧師又指出,需要教導弟兄姊妹,即使對方聲稱自己是牧師或基督徒,也不要輕信,需要慎思明辨。就如耶穌所講,「不是每個說奉主名來的人行神蹟、呼求主,我都認識他們。」我們需要有從神來的智慧去分辨。在使徒行傳中,保羅曾說,「你當為自己謹慎,也當為全群謹慎,我知道在我離開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顧惜羊群。」胡牧師在過往的事奉中,也曾遇見從別間教會來的假弟兄專門在團契、教會中「獵食」。有些騙徒也有返教會,會說屬靈術語。彼得後書也提到,末後的日子有假先知及假教師出現,有許多人隨從他們淫蕩的行為,他們因為貪婪,要用捏造的言語在你們身上取得利益。聖經講得很清楚,我們應該怎樣去教導弟兄姊妹學習分辨。即使是談戀愛,也需要身邊有同行、守護的兄弟姊妹。

免墮陷阱的原則

最後,胡牧師還提到了其他3個原則:一、理性思考。「因為他的心怎樣計算,他的為人也是怎樣。」健康的懷疑是需要的,就如你成為「多馬」是沒有問題的。愛情騙子的某些特徵,如凡事過度好人及熱心,例如孝順、愛護動物、顧家、樂於助人之類,好像是天下最好的信徒那種,就需要用理性去了解清楚,他們是否有其他企圖。另外是否有朋友認識對方,也是一個好的了解途徑。二、明白人性。耶利米書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誰能識透呢?人性就是,知道自己容易被人欺騙,清楚自己裡面有哪些的渴求,了解自己的軟弱,於是學習避開那些令自己軟弱的事情,建立界限,堵住生命的破口避免仇敵的攻擊。三、辨識網友,不要接受網友的要求,例如借錢、私下單獨會面及傳送私密照片等。

(記者莫嵐報道)

[國度觀點] 司法機關應避免影響同性婚姻立法

男性高級入境事務主任梁鎮罡,不滿他與同性伴侶不能享有已婚公務員福利,而申請司法覆核,高院法官裁定他勝訴。維護家庭團體對裁判感到失望,認為法官間接承認同性婚姻。日前明光社發起聯署行動,促請政府上訴及檢視法例,以免存有漏洞讓人挑戰傳統婚姻制度。

司法覆核申請人梁於2014年與一名英藉男子在新西蘭註冊結婚。他申請已婚公務員福利時,要求改變婚姻狀況,但公務員事務局以香港法律不承認同性婚姻為由,故也不承認海外的合法結婚,為遵守香港婚姻法,拒絕批准有關申請。

法官判案時表示,公務員福利制度對梁有間接歧視,因為他不可能有香港法律定義下的一男一女婚姻關係,不接受他的婚姻便是歧視其性取向。

梁也對稅務局拒絕他和同性伴侶以夫婦名義報稅提出司法覆核,而法官則判他敗訴,因為《稅務條例》清楚列明婚姻必須獲香港法律承認,根據現時香港婚姻法,妻子必須為已婚女士,因此稅務局認為同性婚姻不是婚姻,法官認為這是正確決定。

公務員事務局和稅務局同樣拒絕承認梁的同性婚姻為有效的婚姻,然而,法官一方面認為,公務員事務局的決定是錯,另一方面卻認為稅務局的決定是對,表面看似矛盾,其實是因為條例存有漏洞。《稅務條例》清楚寫明婚姻必須符合香港法律,即一夫一妻關係,不符合香港法律的婚姻關係,毋須接納為有效的婚姻。而公務員福利制度卻沒有清楚註明,以致存有漏洞,讓法官有空間審視其拒絕承認外國婚姻的動機。

雖然法官認為,同性婚姻的合法性應交由立法者而非法庭決定,但其裁決是間接承認同性婚姻,司法機關應避免影響同性婚姻立法。今次法官的裁判不僅影響公務員的福利制度,也為將來同性戀平權組織爭取同性婚姻合法開綠燈,一旦合法,便順利成章引進性傾向歧視法,這就是同志運動在全球借助立法而剝奪宗教自由的厲害武器。

華人要進入命定 助以撒、以實瑪利和好

四月中旬,國度事奉中心邀請到一位來自以色列的阿拉伯基督徒領袖,分享以實瑪利在末世的命定,以及他們的角色及挑戰。這位父老(不願公開姓名)在以色列建立和幫助40間阿拉伯人教會,100個傳道人,致力興起新一代領袖。

父老首先指出,以實瑪利有神的命定和應許,而不是被神撇棄的。他到穆斯林國家服事和培訓領袖,發現神正在拯救穆斯林。他說:「穆斯林世界正在瓦解中!神正在呼召以實瑪利回家。因近年的動亂,數千萬人歸向耶穌。」神今天在穆斯林中的工作是歷史性的,甚至有穆斯林國家的皇室人員集體接受耶穌。曾有難民跟父老說:「我們失去所有逃難到這裡,但我們為ISIS感謝神,因為他們令我有機會認識耶穌!」

當穆斯林接受耶穌,他們自動願意擁抱以撒。神要使用以實瑪利為以撒預備道路進入神國,接受基督。以賽亞書19章預言中東整體的復興,父老相信神會先拯救以實瑪利,然後以色列會得救。在末後,阿拉伯基督徒會保護猶太人,並跟他們說:「我們發現了你們的彌賽亞!」

另外,父老亦提到阿拉伯基督徒的角色及挑戰。首先,阿拉伯人普遍有孤兒的靈,但父老卻發現,當他們得救就再沒有掙扎。第二個挑戰是不饒恕。阿拉伯人為猶太人回歸付了代價,就像父老的家人當年也被猶太人奪去財產。終於在近年的回家聚集,猶太人領袖來阿拉伯人面前,確認當年阿拉伯人為他們付了代價;阿拉伯人也認同把猶太人帶回來是神的命定。父老提醒,要與神對猶太人的心意對齊。第三個挑戰是身分的掙扎。當阿拉伯人得救,在基督裡發現身分,這問題就不再存在。第四個,也是最大的困難,就是聖經的詮釋。不少人不按字面解讀神的話,卻按自己痛苦的經驗解讀聖經。他們接受替代神學,認為教會已取代以色列,更每年舉辦替代神學的會議。最後一項挑戰是土地問題。究竟以色列是誰的應許之地?穆斯林以前是透過武力奪取以色列地,但這地不是他們應得的。他們奪取之後更斬了許多樹,使地荒涼。聖經說外邦人佔領耶路撒冷的時間已經結束,我們需要認同。

天父的心希望兩個兒子和好,因此教會要同時為他們禱告。父老認為,華人的任務就是使以撒和以實瑪利和好及進入命定,因為神一直使用外邦人協助和教訓猶太人。華人要跟神對以撒和以實瑪利的心意對齊,而不要作旁觀者。

(記者林暐皓報道)

基督新婦覺醒運動特會 包潔蒂:神渴慕人前來親近

由尼西基金會主辦的基督新婦覺醒運動特會於5月初舉行,邀得包潔蒂師母主講。當天敬拜後,包潔蒂受到聖靈很大感動,淚流滿面地告訴會眾﹕「耶穌很愛我們」。她用一場婚禮當中新郎怎樣以渴慕的眼光來注視步入禮堂的新娘,來比喻耶穌就是那位新郎,而人們就是那位被吸引的新娘。人們都會說要多渴慕神,但其實神更加渴慕我們的親近。

她續說,在暴風雨中要尋求神、注視神,像彼得在水上行走時必須注視耶穌,注視風浪便會沉下去。末後的日子會有很多令人恐懼的事會發生,特別當人看到新聞報導有關伊斯蘭國將要向全世界發動恐怖襲擊,會感到驚恐。但耶穌說不要懼怕,不要只注視黑暗的事,應更加思念天上的事,因為神要在這些事上有很多恩典,雖然中東有不少黑暗的事發生,卻有不少恐怖分子成為基督徒。

包潔蒂又分享不久前的一個異夢,夢中她獨自一人在草地上跪下,環境似是在香港,被黑暗籠罩,並且見到有恐怖分子到來,令她感到很驚惶。但神說要讚美祂,於是她便開口唱歌讚美,忽然她感到並非只有她一人,而是有很多基督徒跟她一起唱歌讚美。然後有一個穿著恐怖分子裝束的人向她走來,讓她以為自己將要被殺,怎知這位恐怖分子走來擁抱著她,並將頭罩除去。那是一位很俊美的年青人,他漂亮的眼中充滿淚水。她憶述,那夢境真的很真實,後來她問神是什麼意思,神告訴她要將所有恐怖分子都成為基督徒,神也很愛這些恐怖分子。自此之後,她就更急於常常親近神。

她特別提醒會眾,要尋找隱密處與神相交,雖然在香港很難找到隱密處,但可以求神幫我們找到這塊隱密之處,而只要人渴慕神就會找到。「隱密處很重要,是我們的保障,是我們四面的盾牌。即使在黑暗中也不會受到影響,我們反而會影響黑暗。」我們既是耶穌的新娘,也是祂的精兵,而新娘是指我們與耶穌的關係。如果我們不去親近神就會容易跌倒,經常親近神就可跨過患難。人不可靠自己的力量,一切也要倚靠耶穌。她建議信徒讀詩篇第27及91篇作為每天親近神的功課。

(特約記者張綺薇報道)

港公務員外國註冊同性婚姻 法院判可獲已婚福利

香港高等法院於上月裁定,公務員在外國註冊結婚的同性伴侶,可享與異性夫婦同等福利。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判決間接承認同性婚姻,影響深遠,社會各界必須高度關注,並促請政府盡快就判決提出上訴。

案件申請人梁鎮罡現職入境事務主任,2014年在新西蘭與同性伴侶註冊結婚。公務員事務局因其同性婚姻不獲香港承認,拒絕將其婚姻狀況改成已婚,亦不向其伴侶提供公務員家人的醫療和牙醫福利。另外,梁亦曾嘗試在報稅時與同性伴侶以配偶身份共同申報,但稅局指他與伴侶的關係不符合《稅務條例》中「婚姻」的定義,拒絕替二人共同評稅,梁於是向公務員事務局及稅局提出訴訟。

法官在判詞中指,公務員事務局因申請人的性傾向而不承認其外國註冊之婚姻,因而不給予有關福利,違反了《基本法》和《人權法》下人人平等的原則,故判申請人此部分覆核勝訴。至於二人共同申報稅項的覆核部份,法官則指稅局對《稅務條例》中「婚姻」一詞的定義無錯,故裁定申請人此部分覆核敗訴。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認為,法官判詞雖然強調只是處理歧視問題而非同性婚姻問題,但將「配偶」定義包括同性伴侶,亦是簡接承認同性婚姻。「將外國有效的同性婚姻,帶到香港承認,邏輯上已是承認同性婚姻。」在公務員條例中將同性婚姻包括在婚姻之中,絕對會產生示範作用。與此同時,法官承認《稅務條例》中「婚姻」是一夫一妻的定義,其判決只會令市民感到無所適從。

他指,此判決影響深遠,提醒市民大眾留心,並促請政府提出上訴,同時要求政府全面檢討各項條例,防止出現任何漏洞,以致不乎合香港現行婚姻法例的做法有機可承。政府有責任令不同條例彼此呼應,不應出現互相矛盾的情況。

(記者楊晏暉報道)

死海銅卷揭示聖物埋藏位置

1952年在昆蘭附近地區發現的死海古卷,其中的「銅卷」一直是考古之謎。銅卷比其他古卷更晚寫成,其中列出64個地點和相應數量的黃金和白銀。調查員巴菲爾德(Jim Barfield)認為銅卷是一個藏寶圖,指向消失的聖殿物品收藏地點。

2007年,巴菲爾德在昆蘭尋找與銅卷中線索匹配的廢墟,其中銅卷描述「階梯,40肘長,向東」。巴菲爾德確實找到相應的階梯。他還發現一個水池的遺址,正好是40肘長,完全符合該描述。他之後會見了以色列古物管理局(IAA)及資深考古學家Yuval Peleg,但沒有政府的許可,他不能在昆蘭進行挖掘。

巴菲爾德從他認為是洞穴入口處拿了一小塊石頭作化驗。實驗室確認,樣本是人造砂漿。這結果符合第二世紀的希臘文著作「馬加比二書」中2章5節的描述,「耶利米來了,發現了一個洞穴,他帶來了帳篷,約櫃和香壇。然後他密封了洞穴入口。」

然而,以色列古物管理局仍拒絕任何調查昆蘭地區的申請。儘管沮喪,巴菲爾德了解他們的立場:「如果我們找到有價值的東西,馬上會有人搶奪。約旦將宣稱昆蘭是他們的土地,巴勒斯坦會聲稱他們在猶太人以先就來到,所以這些聖殿物品屬於他們。埃及也會聲稱是那是猶太人出埃及時拿走的金銀。以色列政府不容它們出土,其實是為保護它們。」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7年3月28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死海銅卷的秘密在適當的時候被揭開,加深人們對聖經的認識。

美研究:牧者缺乏影響力

今時今日,美國牧者雖不至於令人討厭,但也不為人所重視。美國研究機構巴納(Barna Group)發現,當地成年人中,對牧者評價非常正面和負面的人,各佔約四分之一;另外,有四分之一人認為,牧者對他們所處城市或地區的影響力不甚了了。

佩柏戴恩大學委託巴納於2015年進行研究,並於今年發表名為《The State of Pastors》的報告。該研究訪問了900名基督教資深牧者,並在網上訪問過千名來自50個州分的成年人,結果發現,許多牧者感到自己在社會、社區,甚至教會內都欠缺影響力,在政治和公義等議題上,國民對牧者的信任程度正在下跌。

不過,雖然較多國民認為牧者在美國的影響力不大,但仍有近五分之一受訪者認為牧者有龐大的影響力。研究又發現,三分之二受訪者認為神職人員起碼在某程度上對社會有利,如果要受訪者評價一位有私交的牧者,近三分之二人會給予非常正面的評價。近半受訪者承認,親身接觸教會領袖的經驗,比傳媒描繪的神職人員印象較佳。美國國民仍然渴望教會能在人際關係、種族和解與社區服務需求等議題上給予指引。

(來源:Barna Group,2017年3月16日,Ronald Cheung編譯報道)

禱告:各教會的牧者都能在社區裡發揮有如光和鹽的影響力。

南非農場舉行歷年最大型禱告會 尋求國家轉化

4月22日,估計近二百萬人(其中170萬透過網絡渠道)參加南非一個農場舉行的禱告會,主題是「時候到了」,召集人是著名的農夫傳道人、《像土豆的信心》作者安格斯.布坎(Angus Buchan)。

布坎眼見國內的屬靈和社會政治衰落,於是在南非的Bloemfontein以北的農場舉行,當地歷史上最大型的禱告聚會。人群從各地湧至,分別坐公車、踏單車、乘直昇機、乘私人飛機而來。由於人數眾多,聚會延遲一個半小時才開始。雖然沒有電視直播、廣告和新聞報導,但是全國各地的基督徒都從社交媒體中留意聚會最新情況。

人數眾多
參加人數眾多

布坎說:「我們厭倦了人們操縱法律。我們要呼籲耶和華為我們所愛的南非帶來正義,和平和希望。」

聚會中布坎禱告說:「我祈求南非會成為按字面接受神話語的國家。我們拒絕不道德、婚前性行為、色情和吸毒、種族歧視、謀殺和強姦。」他又說:「我們請求主恢復家庭、婚姻和親子關係。我們尊重老人、窮人、富人及所有的人。我們說唯有耶穌基督是神,是拯救。我們不會服侍其他的神。請原諒我們妥協國家,家庭和未來。從今天開始,我們承諾不惜一切代價為真理和正義站立。神說了,我們相信,那就解決了!」

(來源:ASSIST News,2017年4月25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南非在社會各層面上出現轉化。

俄羅斯僅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實質支持分割耶路撒冷

俄羅斯外交部在耶路撒冷統一五十周年時發表聲明,宣布認同「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而「東耶路撒冷」則為未來巴勒斯坦國首都。

該聲名刊登在俄羅斯外交部網站上。聲明首先提出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近三年來沒有進行政治談判,當地局勢一直在惡化。之後表示,莫斯科重申支持「兩國解決方案」,認為是符合與俄羅斯友好關係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民的利益,以及該地區和國際社會其他國家利益。莫斯科重申支持聯合國的解決以巴問題的原則。

此聲明發出後,俄羅斯成為第一個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國家,但沒計劃遷移大使館到耶路撒冷。目前在耶路撒冷只有一個大使館 – 耶路撒冷國際基督徒大使館(ICEJ)。根據1948年聯合國的分割計劃,七個國家和梵蒂岡都在耶路撒冷設立巴勒斯坦的大使館,卻沒有在西耶路撒冷建立以色列大使館。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7年4月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列國按聖經根據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

雅加達基督徒省長敗選 褻瀆可蘭經判罰入獄2年

雅加達省長、華裔基督徒鍾萬學,欲尋求連任,但敗給穆斯林候選人。在大選前,他被控褻瀆可蘭經,而落敗後的第二日,檢察當局嘗試撤銷了檢控,但不獲法院接納。檢方曾建議鍾萬學緩刑2年,但法庭裁定褻瀆罪成,判罰入獄2年。代表鍾萬學的律師表示會上訴。

去年11月,鍾萬學在演講中表示,可蘭經沒有禁止穆斯林投票給非穆斯林候選人,節錄說話經刻意剪接後,上載到網站,以此指控他褻瀆可蘭經。印尼最大的伊斯蘭組織領導人本月初表示,褻瀆指控是「完全為了操控選舉」。

自鍾萬學被控褻瀆罪以來,穆斯林候選人Anies Baswedan獲得越來越多穆斯林支持,鍾萬學在最後一輪的投票中輸給了Baswedan。

鍾萬學敢言果斷,憑著廉潔形象,於2014年出任雅各達省長,是印尼歷史上首次有華人及基督徒出任如此高階官職。他上任後,推動一連串改革,相信也因此觸怒利益受損的有勢力人士,結果穆斯林群眾被煽動上街抗議鍾萬學褻瀆可蘭經。雅加達媒體認為今次是歷年來最兩極化的選舉,而國際媒體視之為測試印尼當局對宗教的寬容程度。

(來源:雅加達郵報,2017年4月21日及5月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願神在印尼政府中興起公義的官員,讓鍾萬學獲得公平的審訊。

西非牧師發現706卡鑽石 無私奉獻給國家

今年5月香港將舉行全球第十大鑽石的拍賣,而最近一名西非牧師徒手發掘出一顆僅比它輕20卡的巨鑽,卻無私奉獻給國家,希望能解決貧窮問題。

西非塞拉利昂(Sierra Leone)東部的Emmanuel Momoh牧師在礦山工作時,發掘出一顆706卡(克拉)的鑽石。美國鑽石專家Paul Zimnisky認為該鑽石可能會排在全球「第十至第十五大鑽石之列」,但肯定是塞拉利昂歷年來發現的第二大鑽石。

t313_03-sierra-2
.可能是全球第十至第十五大的鑽石

 

Momoh本身也是持有效政府許可證的自僱礦工,在科諾地區的非正規採礦區發掘鑽石。一般鑽石由大型商業採礦公司開採大量的金伯利岩礦石,並用先進的設備進行處理,而使用基本的工具或雙手篩選泥土而開採到這樣大的鑽石非常不尋常。

雖然Momoh有權獲得鑽石的未來銷售收益,但他選擇交給政府,希望收益有助於推動這個貧困國家的發展。他說:「我相信政府可以做更多的工作,特別是在國家面臨經濟挑戰的時候。」他看見自己的地區在接近30年的停電日子後,道路建設和電力供應開始改善。

政府發聲明感謝Momoh沒有將鑽石走私出境,這是當地常見的罪行。該鑽石被鎖在首都中央銀行金庫,等待官方估值,以及證明並未資助暴力衝突。然後,將以透明的投標程序在塞拉利昂出售。塞拉利昂總統鼓勵國民以牧師為榜樣,他說:「這是神的禮物,如果任何人試圖做一些犯罪行為,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7年3月1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神所賜的財富被用作改善人民生活。

聖經繪畫有逾千年歷史 -【文化守望者】專欄

我從來都不會在聖經上寫字或劃線,若增添什麼,好像會損壞一本神聖之書,實不忍心。但自從在網上看到有人在聖經上繪畫,就蠢蠢欲動,好想打破自己的規範,試試這新奇有趣的靈修活動。(但我仍需要一點時間突破自己的心理關口,OK?)後來在一個聖經文物展覽中,方發現聖經繪畫原來是古老基督教的傳統,有逾千年的歷史。

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現正舉行《輝煌的啟示(貳)》展覽,展品有11至18世紀的亞美尼亞及格魯吉亞基督宗教手稿,包括聖經手抄本、祈禱書捲軸、福音書彩繪手抄本等。宗教與藝術的融合,並非新鮮事,歐洲有數目不菲的中世紀教會畫作、雕刻及建築。但對於亞美尼亞,相信大家都感到陌生,記憶中,我在神學院讀教會歷史時,好像沒聽過亞美尼亞教會的事跡。直到十年前我走進耶路撒冷舊城的亞美尼亞區,好奇心的驅使下,參觀他們的博物館,才知道亞美尼亞是史上第一個基督教國家(比羅馬帝國早),而在20世紀慘遭鄂圖曼帝國(土耳其前身)的滅族大屠殺,150萬人喪生。亞美尼亞的歷史充滿憂患,今天國家仍然存在,位於歐亞的交界處,與土耳其接近。但大屠殺後,流散外地人口遠多於國民人口。

其他古老中東教會也有宗教藝術,但亞美尼亞對聖經的藝術裝飾特別講究,手抄本加入大量圖畫。亞美尼亞對聖經(非聖像)的重視非比尋常,一位修士在5世紀創造了亞美尼亞文字後,他們隨後就翻譯希臘文和叙利亞文聖經,迫不及待要有自己人民能夠閱讀的整本聖經。他們會親吻聖經,對著聖經敬拜,戰士又會帶同聖經上戰場,好像護身聖物。當然這產生偶像化的爭論,亞美尼亞教會否認他們將聖經及宗教藝術品偶像化,更為此有辯護的神學,大家有興趣不妨研究一下,相信會豐富我們對基督教藝術的認識。

亞美尼亞的國旗由紅、藍和橙三種顏色構成,設計簡單,但每一種色彩都代表他們的渴想。紅色代表亞美尼亞高原(傳聞發現挪亞方舟的亞拉臘山的所在處),這是亞美尼亞人的發源地,代表他們為信仰和生存繼續奮鬥;藍色代表天空,表達人民對和平的渴求;橙色代表亞美尼亞的創意天分和勤勞性情。如果你參觀《輝煌的啟示(貳)》展覽,便會發現展品的圖畫經常出現紅藍兩色,橙色則不是主色,但卻有耀目的金色,猜猜這代表什麼吧。展覽在6月初就完結,不要錯過!


文@黃少芬

三位一體的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同工?-【請教拉比】專欄

耶穌從創世之初就參與了神所做的一切的說法是否正確?舉例說明,當神用獸皮為亞當與夏娃做衣服時,耶穌是否也參與了這項工作?三位一體的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同工的?

拉比回答:

在這裡我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耶穌從何時參與了關於地球與人類的創造?答案在約翰福音的第一章1至5節陳述得非常清楚:「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然後,第10節說:「他在世界,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第14節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身子的榮光。」

創世紀一章1-2節上:「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在希伯來文中,這裡暗示天父創造了地球所有元素,但是地球那時候還沒有任何特別的形狀,事實上地球那時是一個極黑暗的區域(一個巨大黑暗的深坑),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接下來的經文說﹕「神的靈(就是聖靈)運行在水面上(就是運行在深淵上)。」這裡已指出神的位格另一部分。

神只有一位,然而神具有多個位格。神是誰,是比我們三維空間的存在寬廣得多的。第一節經文使用術語「艾羅欣」(Elohim)來稱呼神,艾羅欣是單指只有天父神本身。他創造出所有被造物的元素,但是他們沒有任何形體且不被組合在一起。神的靈盤旋在水與淵源之上出現。然後祂說「要有光」。他不是創造這光,但是他說「光到這裡來」這光就出現了,並且它是好的。在約翰福音將「這光就是這道」和「道成了肉身(耶穌)」相對應。他們都是相同的一個。那時神把這光(耶穌)與黑暗(毒蛇/撒旦)分開。

所以,我們看到耶穌從起初就作為道與光來參與其中。從第六節及以下的經文,天父發出命令而聖靈與道履行命令。當道(耶穌)與聖靈的工作完工之後,神認可並說這是好的。如果神指示的工作沒有完成,那麼第二天神就不說話。可是在第三天神也說了兩次「這是好的」,因為第二天與第三天的兩個命令都已被執行完成了。這是為期五天的創造模式。第六天神說,我們按照我們的形象造人。這裡清楚的聲明:人類的創造是神完整位格的傑作和努力。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在起初,耶穌作為道與光的角色出現並充分參與創造。


文@Ari Sorko-Ram (作者是以色列彌賽亞猶太人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精於教導聖經)

夢是神的愛語 -【夢解碼】專欄

夢對你來說是什麼?一般而言,夢的定義是「在睡眠中經過腦海的一連串的影像、思想或是情緒;抑或是醒著時不由自主地出現的幻象。」可是,在神的話語中,夢是神用來跟祂的兒女溝通的一種方法。

使徒行傳二17﹕「少年人會見異象,老年人會作異夢。」科學家還未能證明為何人在晚上會做夢。神喜歡在我們睡眠時跟我們說話,那時候我們完全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慾望。這是否很有趣呢?

很多人對夢有誤解。他們認為夢並不重要,更有人會選擇完全不理會它們。驚訝的是,很多基督徒對神給他們的夢,也有同樣的態度。他們認為只有大祭司、牧師或教會的長老才會有啟示性的夢,他們也選擇這樣解讀聖經中神的話語,就看不出但以理只是一個普通人。

讓我重新調較你對夢的錯誤觀念。我是個作夢者。在我認識神之前,我總是作惡夢,例如被某人追趕、總是逃跑、與人打架或吵架,有時更會在睡夢中踢腳。可以說,我是一個粗暴的睡眠者。受浸之後,我學會禱告,而我最初的祈禱就是求神把祂的夢給我,而不要惡夢。接著如何發生?我的所有惡夢、暴力的夢都停止。然而那個時候,我不理解是什麼緣故,因為我還未接受解夢的教導。(我是個執業會計師,在教會中並無任何服事。)

後來,我的靈命在神裡面慢慢成長,開始意識到神透過夢跟我說話。第一個令我醒覺的夢,就是我夢見自己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兩個月之後,我懷孕了,而且那是個女孩。那次之後,我學會藉聖靈的幫助去分辨,解讀神給我的每一個夢。在過去多年與神同行的路上,夢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

我的夢大部份都是跟我說話的,是關於我的,並關於我在屬靈成長中所需要改正的地方。漸漸地,當我進入與神更深的關係,我發現神開始以啟示性的夢跟我說話,告訴我關於我所屬教會的問題。不同的階段,我學習到透過聖靈的指引,以及神的話語,去分辨及明白我自己的夢。現在,神向我啟示的大部份夢,都是關於我所參與的事工。

有些夢很有象徵意義,也可直接解釋。學習怎樣解釋夢裡出現的數字、象徵標記,是我的靈命歷程中的一部份。我必須在這裡說明,如果你是教會中的領袖,而你夢見你的牧者或是其他跟你合作的領袖,並不代表那夢是指向那些人,反而九成都是指向作夢者自己。那些出現在你夢中的人,是標誌著你屬靈特質中的錯誤,或是某些神想向你啟示的問題。

我曾遇過很多人,聲稱他們的靈命很成熟,可是令我驚訝的卻是,他們分享的夢及其解讀,都是將夢中人物的問題作直接解讀,認為神是對這些人有所啟示,而沒有看見神其實是向他們本人說話的。

留意你日常的夢,因為我們每天的睡眠循環中,可以作多達七個夢。如果你說,你不能記起你的夢,你可以在睡前禱告,求神幫你。不要讓仇敵偷走神給你的夢。

為什麼夢是神對我們表達愛的言語?不論是惡夢、夢魘或是正常的夢,神都是透過夢去讓我們知道自己屬靈生命中那些地方需要注意並且改正,以致仇敵不能在我們生命中佔上風。

如果你讀過我早前寫關於夢魘的文章,便會知道神會透過夢魘向我們啟示,生命中有那些門向仇敵開了,以致恐懼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知道,不是神給你那些恐懼,而是透過那些夢,可以找出隱藏的黑暗地方,就可以有機會在那些方面接受屬靈的釋放及潔淨。

我必須說,所有榮耀都歸於神。你要學習留心神給你的夢,尋求聖靈幫助去解讀。我們也歡迎你將你的夢境內容傳送到我們的網站,接受合乎聖經的解讀。

約翰福音三3﹕「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不能看見神的國。」讓你在屬靈旅程中,得著心思意念的更新。


文@Mary Chu(火石7解夢中心負責人)
譯@Ann Chan

敢於相信 -【Joyce Meyer】專欄

父親於83歲高齡歸主,雖然多年來我都以為「他這個人永不會改變的」,但我為他的禱告並沒有停下來,感謝神,他終於改變了,並且可以說是脫胎換骨。

更新改變指的是由內至外的徹底改變,當我們成為重生的信徒,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說我們「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當聖靈臨到我們,祂就開始在我們裡面作工,更新我們的心思、意志和情感,叫我們變得一天比一天更像耶穌。當我們在靈裡成長,聖靈在我們心內動了的善工,就能透過我們的行事為人彰顯出來,成為神作為的見證。

可惜的是,人總是不相信自己能徹底改變,且以為別人也是如此。事實上,只有神是永不改變 (來十三8),祂更渴望我們敢於相信,祂「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

問題是,你期望神為你作甚麼?或許你正經歷艱難,想到你的孩子不能改變,婚姻不會改善,體重持久不下,又或很想找到更好的工作,或是能以還清所有債務。但耶利米書二十九章11節說,神為我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祂為你設定了美好的計劃,以致你能敢於相信,祂能醫治你任何一處的傷痛,助你面對每一個的困難。現在就開始吧,期望神為你做得更多,遠超過你的所求所想。

要得著神所想你得著的,關鍵在於效法祂的想法。羅馬書十二章2節教導我們要心意更新而變化,要過體貼聖靈的生活,我們需要在以下幾方面改變我們的想法﹕一、對神的想法。認識神的性情是多麼重要。祂不是輕易發怒的神,也不是嚴苛、強硬、尖酸、壓逼的神,祂是恩慈、和善,叫人輕省的神。(太十一30)神愛你,若你此刻明白祂有多愛你,你就能心存盼望,相信生命中需要改變的都能得著改變。二、對自己的想法。若你不喜歡自己,你在生命的每一方面將會甚為艱難。不要追求完美,沒有完全人,無論我們做的是甚麼,我們總會找到不足——我們禱告不足、讀經不夠、工作未盡全力,但神曾對我的內心說話,祂說﹕「喬依絲,你永遠是不足的,但我卻是足夠有餘。」因此,耶穌來了﹗只要相信,你在基督裡已得以稱義,並能靠著祂凡事都能作。(林後五21,約十五5,腓四13)三、對生命中的試煉與痛苦的想法。哈巴谷書三章19節說,神是我們的力量,祂要幫助我們「穩行在高處」,雅各書一章2-4節又鼓勵我們「在百般的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乃是神的作為,要叫我們「成全完備,毫無缺乏」。四、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的想法——我們容易讓別人的行為和說話影響自己,感到「如果你不喜歡我,我就糟糕了」,但事實是,若我們在乎討人的喜悅過於討神的喜悅,我們就不能照著神造我們的心意而活,並作祂呼召我們要作的事。(加一10)

透過讀經,你能從中認識神真正的性情及祂的心是多麼愛你。敢於相信,在你生命中並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祂不能改變的,包括你自己!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部分時間的關係 -【愛有道】專欄

偶爾關注一下時下年輕人流行的「潮語」,有一個「PTGF/BF」,是部分時間女朋友/男朋友的簡稱,這些關係的特徵是以金錢來換取「服務」,不論是一般男女朋友的「拍拖」活動,如逛街、吃飯、看電影,甚至是性行為。

就道德價值判斷,這些美其名為「朋友」的關係,實質是一種交易而已,但對於急於賺取「快錢」的年輕男女,似乎認為「明買明賣」的關係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算不是講明的臨時關係,有些男女朋友亦不明文地存在著條件式的經濟支援關係。

我們或會慨嘆世風日下,年輕人不懂潔身自愛,或譴責那些利用金錢去誘惑無知少男少女的人。卻仍要更深去反省現今世代人與人的關係已漸漸變質,就是親密的關係,不時受到物質條件的限制而被扭曲。例如,好些戀人未能踏上婚姻之路,也有已婚夫婦上班時各自住在父母的家,原因是沒有能力購置物業,但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做假日夫妻,到酒店去「開房」;無論是無名有實,有名無實的關係,都是部分時間的關係。

還有表面完整的家庭,父母為孩子的將來努力打拼,為賺取多一點而多做一份工,每天加班,與家人的關係也只能淪為部分時間的關係。難怪有妻子埋怨丈夫跟公司的同事是家人,相處的時間,一起吃飯的次數比她多;也有孩子一個星期都見不到爸媽的面,因為早上起床上學時,爸媽未醒來,晚上爸媽回家,他已上床睡覺。

我們不能脫離現實的物質需要而活,卻要在面臨選擇的時候,謹守著一條防線,那是神創造人時,給予人的尊嚴,不能以金錢去交換;真正愛的關係不能以金錢去建立。


文@徐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