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將遷移監獄 進行重要考古挖掘

以色列文物局(IAA)於3月24日宣佈將遷移米吉多(Meggido)監獄,以進行考古挖掘,讓藏在監獄下的古老馬賽克和教堂遺址得以重新曝光,並發展為旅遊景點。

以色列監獄管理局、米吉多地區委員會和以色列文物局等人於早前參觀米吉多監獄

2004-2008年間,米吉多監獄正預備擴建時,以色列考古學家Yotam Tepper博士帶領團隊在監獄掘出基督教建築結構及三幅希臘文的馬賽克,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三世紀,考古學家認為那是最古老的教堂遺址。據以色列文物局網站指出,該建築被認為是早期基督教教堂,位於Kfar Othnai的古老猶太村落,當代文本中也有記載。其中西翼的禮堂被稱為最古老的基督教祈禱所。考古人員在村莊旁邊還發現了古羅馬第六鐵臂軍團(Legio VI Ferrata)營地的遺跡。

一名囚犯在清潔從監獄教堂遺址掘出的馬賽克

在建築內發現的三幅希臘文馬賽克,其中一幅提到一位為鋪設教堂地板捐獻的軍官,另一幅則是為了紀念四位婦女,還有一幅寫著「敬愛神的婦女,為紀念耶穌基督而獻上的一張桌子。」在一個鋪有馬賽克地板的長方形大廳裡,還發現了其他馬賽克裝飾,包括標準的幾何圖案和一個魚圖案的圓形裝飾。Tepper博士的挖掘工作還揭示了羅馬和拜占庭時期的日常生活,又證明附近的羅馬軍隊士兵是這個古代基督教社群的成員。他於以色列文物局網站的報告指出:「我們在這裡發現一個早期基督教社群的考古證據,其成員還包括羅馬軍官,該社群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之前已開始活動。」

以色列監獄管理局局長Hezi Markowitz、米吉多地區委員會和以色列文物局人員於早前參觀米吉多監獄,為監獄搬遷和重新挖掘遺址作準備。據以色列文物局Facebook專頁公佈,新一輪挖掘工作或會在6月開始。

禱告:願考古發現更多揭示神與人同行的歷史,以及先賢尊崇神的蹤跡。

(來源:Times of Israel,2022年3月28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考古發現陶壺碎片 刻有基甸別名耶路巴力 

考古人員在以色列中南部發現三塊陶壺碎片,上面寫有士師基甸的別名「耶路巴力」,是首次在聖經以外,於以色列當地出土的文物中發現這個名字的記載。

陶壺碎片上寫有耶路巴力的名字

碎片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兩位教授Yosef Garfinkel和Sa‘ar Ganor領導的團隊,在特拉奇什(Tel Lachish)西面4公里的考古遺址Khirbet a-Ra‘i土層中掘出,年代約為主前1100年(亦即士師年代)。研究人員相信,陶壺容量約一公升,可能曾用作盛載油、香薰或藥物。陶壺上以墨水寫上相信是陶壺主人的名字,經美國銘刻學學者鑑定,碎片上寫有五個相對完整的希伯來語字母yod、resh、bet、ayin和lamed,以及其他字母的殘餘部分,因而拼出耶路巴力的名字。

以色列文物局表示:「士師年代流傳下來的銘文極為罕見,而在以色列國內的考古發現中更近乎聞所未聞。之前發現的銘文包含若干無法串連的字母,今次是首次在聖經以外的考古發現中出現耶路巴力的名字。」Garfinkel和Ganor則表示,從地理位置看,這個銘文所指的耶路巴力不一定是聖經中記載的基甸,但尚未可排除陶壺屬於士師基甸本人的可能,耶路巴力似乎是士師年代常見的名字。以往耶路巴力只在聖經士師年代的記載中出現,如今相同的名字除見於聖經,也見於考古地點的銘文中,顯示記憶得以保留並代代相傳。今次發現亦有助理解希伯來字母書寫系統由迦南時期過渡至以色列時期的傳播方法。

根據聖經記載,士師基甸蒙神呼召,拆毀他父親為外邦神祇巴力所築的壇,又砍下壇旁的亞舍拉柱像,因而被時人稱為耶路巴力,意思是:「他拆毀了巴力的壇,讓巴力與他爭辯吧。」(士6:32)

禱告:願神祝福考古發掘和研究,領人更多看見神和祂話語的真實。

(來源:Friends of the 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網站和All Israel News,2021年7月12日,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以色列考古發現希律王時代硬幣

以色列考古學家在耶路撒冷古城發現一枚罕見的銀幣,相信曾在希律王統治時期用作繳付聖殿稅。

大衛塔博物館考古人員在進行文物保護工程時,發現一個早在1980年代出土,後來遺失了的古文物箱子,在其中發現了這枚稱為推羅舍客勒(Tyre shekel)的銀幣。

在耶路撒冷古城發現的推羅舍客勒銀幣

博物館館長Eilat Lieber受訪時表示,這枚罕見硬幣的發現,為耶穌與兑換銀錢的人對話的歷史提供了進一步證據。「福音書告訴我們,耶穌到訪耶路撒冷 ,並與兌換銀錢的人交談 ,如今我們有了這段歷史的考古證據。」四福音書記載,耶穌潔淨聖殿時指責商人和兌換銀錢的人使聖殿變成「賊窩」(馬太、馬可及路加福音)或「買賣的地方」(約翰福音)。

歷史學家和神學家認為,大衞塔是耶路撒冷古城雅法門(Jaffa Gate)入口附近的一座古城堡,也是希律王的宫殿,顯然是耶穌受審的地方。Lieber指出,此銀幣的發現把大衞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接起來。「在為城堡未來所作的工程期間,我們找到了過去的證據 ,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分。基督徒可以看到歷史故事和福音書如何活現在耶路撒冷地。」

該硬幣是在第二聖殿時期,於黎巴嫩的推羅古城生產,相信是朝聖者前往聖殿過逾越節、五旬節或住棚節時所使用。據《耶路撒冷郵報》報導,推羅硬幣從公元前125年開始鑄造直至公元66年,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爆發起義,而耶路撒冷在公元70年被羅馬軍攻陷。博物館將在明年的新展覽中展示該硬幣。

禱告:願考古發現領人更多認識聖經的真實。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1年4月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考古發現公元五世紀銘文 刻有「耶穌,馬利亞所生」

以色列文物局 (IAA) 在耶斯列谷(Jezreel Valley)的泰貝(et-Taiyiba)發現石刻銘文,以希臘文字寫著「耶穌,馬利亞所生」。

石刻銘文在一幢宏偉建築的門框上發現,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紀末拜占庭或伊斯蘭早期。泰貝村將要鋪設新道路,根據以色列法律,在任何建築項目開展前必須先進行挖掘工作。挖掘項目由考古主任Tzachi Lang和Kojan Haku帶領,邀請了當地社區的學生和居民參與,藉此提高人們對考古和國家遺產的興趣。

發現石刻銘文的建築鋪有幾何設計的馬賽克地板。

文物局考古學家Yardenna Alexandre受訪時說:「開始挖掘工作之前,我們不知道該抱有什麼期待,但我們知道這曾是遺跡出土的地方。當我們挖出銘文時,我們知道我們發現了一座教堂。」考古主任從該建築物發掘出兩個房間,均鋪有幾何設計的馬賽克地板。

在耶斯列谷掘出的銘文,以希臘文字寫著「耶穌,馬利亞所生」。

希伯來大學考古學部研究員Leah Di-Segni博士解讀銘文時指出,銘文是在教會立下基石時刻上,全文為:「基督,馬利亞所生。此為最敬畏神和虔誠的狄奧多西(Theodosius) 主教及困苦的多馬(Thomas)從根基所建立……任何進入此殿的人都應為他們禱告。」他亦指出,「基督,馬利亞所生」一語為當時各式石刻與文件中常用之問候語,而當時教會也會在殿門刻上此語以歡迎和祝福進殿的人,因此可以推斷這座建築原是一座教堂。文物局的Walid Atrash博士表示,「這是泰貝村建有拜占庭教堂的第一個實證,證實當地曾有基督教活動。」

至於銘文中提及的建造者狄奧多西,是第一批基督教主教之一。作為區域大主教,他的管轄中心位處當時的重心城市貝特謝安(Bet She’an),正是泰貝所屬之城市。

禱告:願考古發現引領人更認識神與人同行的歷史。

(來源:Bridges For Peace,2021年1月22日,Eason Pun編譯報導。)

 

 

考古發掘3200年前士師時期迦南要塞

以色列考古學家掘出具3200年歷史的迦南要塞,遺址歷史可追溯至士師記時期,現開放供公眾參觀。

出土的要塞座落於以色列基布茲社區(Kibbutz)加隆(Galon)附近,面積約324平方米,四角均建有守望台,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世紀,並於「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士18:1)的士師時期使用。

要塞面積約18米X 18米,四角均建有守望台。

以色列文物局考古學家Saar Ganor和Itamar Weissbein在新聞發佈中表示:「該要塞能讓我們一窺士師記所描繪的地緣政治真相,那時迦南人、以色列人及非利士人互相爭戰。要塞建於戰略性的位置,從那裡可以看到沿著古伯林河(Guvrin)的主要道路──連接沿海平原和猶太平原的道路。」神命令以色列要佔領全地,但據士師記1章28-29節說,以色列人「叫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走。」

要塞的入口處保留了由一塊約3噸重的巨型岩石開拓的門檻,裡面有一個鋪滿石板及有多條石柱豎立的庭院。在庭院兩旁的房間裡發現了幾百個陶器,有些還很完整,其中包括可能曾用於宗教儀式的碗和杯子,還有一些仿照埃及風格製造的碗。」

遺址發現具3200年歷史的陶器

要塞現正開放予遊客參觀,猶太國家基金會(Jewish National Fund)南部社區和森林部門主任Talila Lifshitz表示,該要塞「讓人能一瞥以色列歷史上一個相對鮮為人知的時期之故事,成為旅客遊覽和體驗的新景點。」

禱告:求神使用考古學家的發掘,賜下恩寵,祝福研究參與者能經歷及見證神。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0年8月25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以色列公開2000年前「朝聖之路」 據信耶穌也走過

以色列在上月底開放一條逾兩千年歷史的古道。這條修建於第二聖殿時期的大道不僅是羅馬時代通往耶路撒冷的主要幹道,除猶太學者及宗教領袖以外,據信連耶穌也走過這條路,是考古學研究上極為重大的發現。

耶路撒冷大衛城基金會於6月30日,為一條具2000年歷史的「朝聖之路」(Pilgrimage Road)舉行開幕儀式。以色列總理夫人莎拉·內塔尼亞胡(Sara Netanyahu)、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丹尼·丹儂(Danny Danon)、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大衛·佛里曼(David Friedman)和美國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以及川普的中東和平談判特別代表傑森·格林布雷特(Jason Greenblatt)均有出席。

以色列首次發現這條朝聖之路是於2004年。當時它還被隱藏在馬鈴薯田下,直至地下水管爆裂才偶然被當地人民發現。當年,耶路撒冷東南部的錫勒萬(Silwan)村落發生污水管爆裂,維修人員隨即前往修理,同行的還有大衛城基金會和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考古學家。維修期間,考古學家意外發現一段又長又寬的石階,而這些石階竟是通往基督教遺址──西羅亞池(Shiloah Pool)的所在。根據聖經所記載,這是大約主前五、六百年,希西家王時期,為了防備外族人的侵略所挖的水池。約翰福音中提及,耶穌在這裡治癒了一名生來瞎眼的男子。

在古道中發現的小瓶(照片來源:Kobi Harati, City of David)

隨後考古學家繼續挖掘,竟被他們在地底下發現一條神秘古道──朝聖之路。他們深信,這條大道就是聖經裡所說,每年數百萬猶太人前往耶路撒冷第二聖殿守三大節期(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向神獻祭時所要走的路。而經過六年的挖掘,「朝聖之路」至目前為止已挖出350公尺。

「大衛城基金會」(City of David Foundation,CDF)副主席多倫·斯皮爾曼(Doron Spielman)形容:「這地方是猶太民族的心臟,如同流經血管的血液一般。」

他認為,古時有許多知名的猶太學者、領袖,包括耶穌在內,都會在西羅亞池潔淨身子之後,再從這條路進入第二聖殿。今日的參觀者將能夠沿著古老的街道,遵循古代的朝聖者的腳步「觸摸歷史」。

大衛·佛里曼則於開幕典禮上表示,這條保存完好古道使聖經歷史恢復生機。人們可以想像耶穌和其他偉大的聖經人物,走過這條路的情景。我們從聖經中知道耶穌造訪過聖殿的記錄,所以你真的可以在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發現中,讓自己完全沉浸在古代歷史裡。

朝聖之路沿途發現的戒指,證明居住這裡的人經濟條件良好。(照片來源:Kobi Harati, City of David)

弗里德曼在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也表示,「如今我們得知耶穌走過這條路;我們也知道這個歷史遺址保存良好,因此請你抓緊機會前來一窺究竟。」

(資料來源:IBTimes、The Jerusalem Post、Fox News、cityofdavid.org.il,基督教論壇報曾雪瀅綜合報導)

禱告:願更多的歷史遺跡被發掘,人能從歷史中認識聖經和耶穌的真實。

 

研究發現人類基因可追溯至一對父母 現今所有物種同一時期出現

美國和瑞士的科學家今年五月有驚人發現:今天的人類都是同一對父親和母親的後代,他們在10萬到20萬年前活在地上。而其他9成的動物物種的祖先都在差不多相同的時期開始出現並繁衍。該發現挑戰了進化論認為物種由簡單生物進化而成的說法,與聖經的創造觀吻合。

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的馬克・斯托克爾(Mark Stoeckle)聯同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的戴維・塞勒(David Thaler)組成的專家團隊進行基因研究,他們分析了來自10萬個不同物種的500萬隻動物的線粒體基因序列。線粒體基因好像「基因條形碼」,由雌性代代相傳下去,每次繁殖時都會出現誤差。通過測量累積誤差,條形碼之間的模糊或多樣性,科學家能夠推斷出時間的流逝。結果顯示,今天所有動物物種的百分之九十都來自約10萬年前的父母。

塞勒博士說:「專家們分析發現人類中的遺傳變異較低,這是由於我們最近十萬年才從一個小群體擴展而來的,其中一個母親的序列成為所有現代人類線粒體序列的起源。」

根據進化生物學家的說法,物種在數百萬年間逐漸發展。斯托克爾和塞勒則發現大約10萬年前發生了一件創造事件,衍生了全新有別於過往紀元的物種。物種並非數百萬年間漸進而出現,各種物種屬於非常獨特、廣泛分離的基因族群,正切合聖經所描「各從其類」的描述。

遺傳變異在同一物種的兩個個體之間線粒體基因序列差異,不會隨種群大小而增加。斯托克爾說:「有人可能會認為,由於人類數量眾多,地理分佈廣泛,可能會產生比其他動物有更大的基因多樣性。人類的基因多樣性並不是特別大,在人類重視個體和群體差異的時代,我們更應花時間研究人類之間,以及與其他物種之間的相似之處。」

(來源:Fox News英國每日鏡報,2018年11月24及25日,Human Evolution期刊2018年5月號,Vasco Lam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人類及萬物都是神所創造的真理在世上廣傳。

科學家認實聖經對所多瑪的描述為真

一項美國科學研究證實,在數千年前一個從天降下的大災難摧毀了死海附近一帶地區。

在11月中舉行的美國東方研究所年會上,來自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聖三一西南大學(Trinity Southwest University)的考古學家Phillip Silvia匯報成果。他們的團隊在約旦河及死海一帶的五個大據點進行開挖研究,他指當中的谷中戈爾地區(Middle Ghor) 曾是肥沃農地,至少2,500年都有人居住,但在大約3,700年前突然被某大災禍移平,當時約有40,000至65,000人因而被滅絕。

研究顯示,該區120個小遺址有被強大的熱力和狂風摧毀的痕跡,在塔哈曼古城(Tall el-Hammam,即舊時的所多瑪)發現大量微小的球狀礦物顆粒,在現場亦發現一些陶瓷碎片,陶瓷表面被熔化成玻璃,當中含有經歷過極之熾熱的溫度(或許與太陽表面的溫度一樣)才會形成的鋯石晶體,這個災難性的事件令當地600年來再也無人居住。

學者們曾經推敲各種導致這場災禍的成因,他們最近發現有些與100年前在俄羅斯發生的通古斯隕石大爆炸很相似的痕跡。1908年6月30日上午,一個小隕石在離地3-6英里的上空大爆炸,把俄羅斯西伯利亞770平方里的森林夷為平地。科學家估計威力相當於1,500萬噸級的核武器,是37年後的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威力的1,000倍。

Silvia又發現證據,顯示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沸騰的死海鹽水推到曾經肥沃的農田上。這些科學解釋清楚地反映了聖經中對這兩個罪惡之城遭到破壞的描述:「當時,耶和華就使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以及城中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創世記19:24-25)

學者總結:「這場災禍不只毀壞塔哈曼古城,還波及鄰近地區(即蛾摩拉和平原的其他城市),種種跡象看來最有可能是行星大爆炸所導致。」

有份參與研究的Steven Collins博士撰文指:「因著覆蓋其城市的一層灰燼,證明了它是一個被從天而降的烈火所消滅的地方。」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8年11月23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讓我們敬畏神,祂是公義審判者。

出埃及記奇事或與火山爆發有關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團隊發表報告,通過仔細研究樹木標本年輪的碳-14含量和利用新擬的每年放射性碳校準曲線,將古希臘錫拉島(Thera)大規模火山爆發的時間定在主前16世紀。研究團隊相信,此舉有助確定其他許多歷史文物和事件的時間。

學者對錫拉島火山爆發的確切時間一直有不同見解。科學家以碳-14定年法對當代有機物的檢測顯示,火山應在主前17世紀末爆發,但根據考古資料,該宗天災應該在主前1650至1500年發生。

過去一直有人主張錫拉島火山爆發與出埃及記有關,甚至猜測該次爆發可能引發海嘯令一些海洋分開,產生遠至埃及均可用肉眼見到的火柱,或令大氣出現影響氣候的重大轉變而觸發瘟疫。被問及是次研究能否證實出埃及記所記載事件的發生時間,負責領導今次研究的亞利桑那大學樹輪年代學助理教授Charlotte Pearson博士表示,她沒有資格回答這方面的問題,但不斷改善紀年框架對研究古文明非常重要。

通過確認錫拉島火山爆發的時間,考古人員可以鑑定和校正在其他錫拉島火山石所及之地的文物的確實時間,並定出一連串歷史事件的確實時間,例如巴比倫王朝的終結和赫人的興衰期,以及埃及第18王朝創立者雅赫摩斯(Ahmose)的年代。這名開創埃及新王國時代的法老王曾記錄一場重大的氣候災難,包括大爆發、地震和黑暗,有研究人員認為他記載的正是錫拉島火山爆發。

(來源:The Times of Israel,2018年8月23日,文奴編譯報導)

禱告:祝福考古工作印證聖經中的事跡。

抹大拉馬利亞真實身分初露端倪

聖經老師普遍猜測,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名妓女,但考古學新發現卻提出另一看法,她不僅不是妓女,反而是有影響力的富裕婦人。

在聖經裡,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朋友。她在耶穌的生命 和事工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約福音書記載,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可16:9;路8:2)。她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太27:55,56;約19:25),耶穌被安葬時也在場(太27:61),也是第一個遇見復活後的耶穌的人(可16:1-11)。

以色列古物管理局(IAA)的考古學家在加利利海岸邊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1世紀猶太會堂,以及一個被認為是抹大拉馬利亞的故鄉城鎮「抺大拉」(Magdala)。考古挖掘發現,當中有繁榮的市場,魚類工廠,猶太人儀式浴池和古老港口的一部分。那城鎮是一個富裕的城鎮,而當時只有具影響力、富裕和有名的人才會以其名成為城鎮的名稱。

其次,抹大拉研究所(Magdalena Institute)所長Jennifer Ristine表示,根據路加福音8章2-3節:「……幾個婦女……又有希律的管家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抹大拉的馬利亞能夠和上流社會的婦女交往,也能夠供給耶穌和門徒需要,作為一個妓女的可能性不大。她補充說:「因為有像抹大拉的馬利亞這樣的婦女幫助耶穌的事工,耶穌的信息被傳揚了二千年。」她將著書講述該城鎮的構造。

這個一世紀猶太會堂和抹大拉馬利亞的故鄉於2017年錄得13萬名訪客到訪,是加利利海北岸的重要景點。

(來源:CBN Magdalena Institute,2018年3月19及26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更多的考古發現幫助我們認識聖經。

死海古卷發現獨特曆法 一年364天為完美循環

從事聖經研究的Eshbal Ratson博士和Jonathan Ben-Dov教授解讀昆蘭古卷最後兩卷之一,發現古代沙漠猶太教派所用的獨特曆法和不同的節期。

新發現的曆法中,一年共有364日。研究人員指出,傳統猶太教沿用陰曆,很多時候需要人為的決定作出日子的調整。他們必須觀看星星和月亮,並報告他們的觀察,最後由有權威的拉比決定新月和閏年的應用。相比之下,364天的日曆是完美的,因為這個數字可以被4和7整除,所以特殊的節期總是在同一天。這就避免了比如在安息日與節期在同一天的煩惱。該曆法是不變的,彷彿體現了這個社區的成員對完美和聖潔的信念。

每個季節的更替對該教派來說都是一個節期,稱為Tekufah,希伯來文意思為「循環」或「時期」。另外他們慶祝新酒和新油的節期,這不是聖經中指定的節期,也不是傳統拉比猶太教的節期。新麥、新酒和新油節都與五旬節有關。新麥節是在逾越節後第一個安息日的50天後,與五旬節同日。再過50天是新酒節,可以收割葡萄,之後再過50天就是新油節。

(來源:Fox News海法大學傳訊部,2018年1月23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死海古卷學者有美好的研究結果。

考古發現:迦南人可能是黎巴嫩人的祖先

根據7月27日刊於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科學家在黎巴嫩南部城市西頓(Sidon,又名賽達)發現3,700多年前的古代迦南人的遺體。提取其基因測試時,發現竟然與現代黎巴嫩人口的基因有九成相似,意味著大多數黎巴嫩人是迦南人。

文章作者之一,遺傳學家泰勒.史密斯(Chris Tyler-Smith)說:「現代黎巴嫩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迦南地區或是一個基因上相同的人口。他們百分之九十的基因都是由迦南人組成的。」然而,他指出遺傳基因與文化不同,文化可以發生重大的變化。

黎巴嫩人通常被認為是阿拉伯人,但他們的真正根源可能是來自遠古時期就居住在該地區的迦南人。聖經提到他們與其他族群居於以色列的土地,一直崇拜偶像,參與小孩獻祭和淫亂的宗教儀式。神給迦南人400年的時間,直到「他們的罪惡滿盈」(創十五16),神命令以色列人把他們「滅絕淨盡」(申二十17-18)。雖然以色列人佔領了他們大片土地,並且贏得了許多戰鬥,但是許多迦南人繼續生活在以色列人當中。(書十六10、十七12-13,士三5)

(來源:One For Israel,2017年8月22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考古學幫助人們更認識聖經。

「馬加丹石」首次公開展示 重現早期基督徒與猶太人歷史

被認為是以色列最重要的考古發現的「馬加丹石」(Magdala Stone),將在梵蒂岡首次公開展出。馬加丹中心認為,該石頭側面刻劃了第二聖殿的拱道,背面刻劃至聖所。

以色列古物管理局(IAA)的考古學家在加利利海岸邊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一世紀猶太會堂和一個被認為是抹大拉馬利亞的故鄉城鎮。有人甚至推測耶穌曾經拜訪該猶太會堂或參加崇拜。2009年,「馬加丹石」就在這個遺址出土。它被認為是現代以色列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重塑對主後一世紀猶太人生活、早期基督教和耶路撒冷第二聖殿的學術認識。這塊石頭被稱為「基督徒與猶太人的交匯點」。

石頭上描繪了金燈台,令考古學家非常激動興奮。他們認為這是第二聖殿金燈台最古老的雕刻形象,也是第一個在猶太宗教環境中發現的金燈台圖像。

石頭上描繪了金燈台
石頭上描繪了金燈台(相片來源:以色列古物管理局(IAA))

「馬加丹石」由現時至7月底在梵蒂岡博物館與羅馬猶太人博物館的「金燈台:崇拜、歷史和傳奇」聯合展覽中展出。展覽透過約130件展品描述金燈台的故事。世界各地的20多個博物館將他們的作品借給是次展覽,包括巴黎羅浮宮,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和維也納的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該展覽還會展示關於羅馬將軍提多在公元七十年圍困耶路撒冷期間,從第二聖殿奪走的實體黃金燈臺的位置研究。

magdala2
背面刻劃至聖所

(來源:猶大通訊社(JNS),2017年5月22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更多關於第二聖殿的文物被發現,以助考證聖經歷史。

考古文物證明「巴別塔」存在

一位古巴比倫歷史專家表示,最近才公諸於世的一塊公元前6世紀的巴比倫石版,為聖經的巴別塔提供歷史證據。

該石版在一百年前已經出土,但一直為私人收藏,到最近才進行研究。倫敦大學的安德魯.喬治博士(Dr. Andrew George)翻譯石版上的古老文字,證明石版上刻畫的是巴比倫神廟的塔型建築物,樓高七層,具有美索不達米亞風格。在塔旁邊的人是美索不達米亞最著名的統治者尼布甲尼撒王二世。文字詳細描述了巴比倫國王建造該塔的事實:「我為了建造這座建築而動員了從地中海到波斯灣,居住在遙遠的地方的人民。」喬治博士認為:「聖經中眾多語言的說法跟石版提及眾多人民建造塔樓的描述吻合(創十一7)。」

考古學家普遍認為神塔的遺址在巴比倫古城,就是巴基斯坦以南約80英里,稱為阿爾卡斯爾的地方。在公元前612年,尼布甲尼撒二世重建該城市,並定為首都。

喬治博士對媒體表示,他是歷史學者,不是用宗教角度看此事,但相信該文物所顯示的是真實的建築物,而該圖畫的靈感來自聖經。他又認為科學與聖經之間沒有矛盾,科學與宗教之間的鴻溝在考古的領域裡開始逐漸消失。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7年5月8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讓考古發現繼續證明聖經的真實。

死海銅卷揭示聖物埋藏位置

1952年在昆蘭附近地區發現的死海古卷,其中的「銅卷」一直是考古之謎。銅卷比其他古卷更晚寫成,其中列出64個地點和相應數量的黃金和白銀。調查員巴菲爾德(Jim Barfield)認為銅卷是一個藏寶圖,指向消失的聖殿物品收藏地點。

2007年,巴菲爾德在昆蘭尋找與銅卷中線索匹配的廢墟,其中銅卷描述「階梯,40肘長,向東」。巴菲爾德確實找到相應的階梯。他還發現一個水池的遺址,正好是40肘長,完全符合該描述。他之後會見了以色列古物管理局(IAA)及資深考古學家Yuval Peleg,但沒有政府的許可,他不能在昆蘭進行挖掘。

巴菲爾德從他認為是洞穴入口處拿了一小塊石頭作化驗。實驗室確認,樣本是人造砂漿。這結果符合第二世紀的希臘文著作「馬加比二書」中2章5節的描述,「耶利米來了,發現了一個洞穴,他帶來了帳篷,約櫃和香壇。然後他密封了洞穴入口。」

然而,以色列古物管理局仍拒絕任何調查昆蘭地區的申請。儘管沮喪,巴菲爾德了解他們的立場:「如果我們找到有價值的東西,馬上會有人搶奪。約旦將宣稱昆蘭是他們的土地,巴勒斯坦會聲稱他們在猶太人以先就來到,所以這些聖殿物品屬於他們。埃及也會聲稱是那是猶太人出埃及時拿走的金銀。以色列政府不容它們出土,其實是為保護它們。」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7年3月28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死海銅卷的秘密在適當的時候被揭開,加深人們對聖經的認識。

以色列掘出文物 三分之一關於古代基督徒

以色列文物局人員表示,過去20年蒐集所得的文物,大大增加對耶穌時代生活方式的了解,今人已能夠鉅細無遺地把當代人的出生、起居飲食、外遊地點,以至死亡方式重現出來。


s200_gideon-avni
文物局考古部門主管Gideon Avni

以色列是世上其中一個文物挖掘工作非常蓬勃的地方。文物局考古部門主管Gideon Avni簡介當地近年進行的文物工作時表示,該局每年從300個考古遺址接收約4萬件新品,目前保管的文物超過100萬件,其中三分之一與古代基督徒有關。

文物局於3月19日罕有地開放位於貝特謝梅什、佔地5千平方米的倉庫供傳媒參觀。倉庫保存的文物包括花瓶、食器、酒醡、珠寶和石棺等。其中一件文物是加利利海邊的猶太會堂遺址出土的長方型石塊,上面刻有關於第二聖殿的描繪,考古學家相信耶穌或曾在這個會堂講道。

821f6f4a2bb22118126f89f98b5dd75bad285836
加利利海邊的猶太會堂遺址出土的長方型石塊,上面刻有關於第二聖殿的描繪,考古學家相信耶穌或曾在這個會堂講道。

另一件文物是一塊腳踝骨的複製品,正品現存於耶路撒冷。那塊踝骨被釘子刺透,釘的兩端有木屑,考古學家相信死者是被釘在十架上,而雙腳是釘在十架的兩旁,與傳統基督教畫作所描繪的不同。他們相信,耶穌當年亦是以此方式被釘死。

 

通過文物研究,歷史學家如今能夠想像耶穌時代城市和鄉村的面貌,以及計算出當時來往各地之間所需的時間。Avni形容:「過去20年,我們在了解耶穌和當時的人的生活方面取得長足進展。每個星期都有新文物出土,讓我們更了解那個時代。」

(來源:美聯社和法新社,2017年3月19和20日,Ronald Cheung編譯報道)

禱告:以色列考古工作幫助人認識聖經。

發現第12個死海古卷洞穴 60年來最大突破

考古學家稱在約旦河西岸昆蘭地區發現第12個死海古卷洞穴,但未有在洞內發現新的古卷,相信裡面原有的古卷已遭盜去。

考古隊在昆蘭以西懸崖一個山洞深處,發現曾經用來盛載古卷的容器和蓋,這些容器藏於類似壁龕的凹槽內,大部分已經破碎,裡面的皮卷全失。洞內還發現鐵製的鶴嘴鋤頭,相信是盜挖文物者於上世紀50年代留下。

其他在洞內發現的文物,還包括一塊在容器裡預備作書寫用途的空白羊皮卷、包裹書卷的布、綑綁書卷用的繩子、處理過的皮(原屬古卷一部分)等。洞內亦有燧石和箭頭,顯示早在銅石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在此活動。

領導考古隊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考古學院學者Oren Gutfeld博士形容,今次是60年來最令人興奮的發現,程度僅次於發現新的死海古卷。他說:「以往我們認為死海古卷只是存放在昆蘭11個洞穴裡,但現在這個洞穴肯定是第12個。」是次發現為研究昆蘭和死海古卷的考古學家提供重要的新證據。

死海古卷是在1947年由一名年輕的貝都因牧人在在昆蘭地區放牧時意外發現的。迄今發現的古卷或古卷碎片來自900多份手稿,內容包括希伯來文聖經和其他經典,成書日期估計可追溯至主前3世紀至主後1世紀,歷史較其他聖經手稿早一千年,是非常重要的文物發現。

(來源: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網站、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死海古卷數碼化圖書館,2017年2月,Ronald Cheung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賜恩給以色列考古工作。

中國考古新發現 骸骨歷史接近挪亞時代

One News Now報道指,中國考古學家近日在黃河谷發現古代兒童骸骨,他們生前疑似被巨大的洪水所圍困。骸骨歷史被鑑定為主前二千年,這正是科學家及歷史學家認為洪水毀滅全地的挪亞時代。

著名的聖經科學家肯咸(Ken Ham)表示,不管是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澳洲原住民或中國人,世界各地的古文明民族都有古代洪水的傳說。特別是在中國的傳說中,提到一個淹沒全地的洪水,並且有一個人物與這洪水有關

然而,不少科學家及傳媒卻否認那淹沒孩童的洪水是聖經創世記的洪水。肯咸指出:「全球各地都有洪水的沈積層,代表全球性的洪水曾經發生。他們看不到這個事實,是因他們被教導那是數百萬年前的事。」他認為當人不願意承認屬靈的真理,會對明白科學事實產生阻礙。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6年8月8日,林暐皓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打開科學家的眼睛看到屬靈的真理可以幫助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