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版影片:
耶路撒冷回歸50年
「明年在耶路撒冷。」
猶太人在每年的逾越節及贖罪日會彼此說:「明年在耶路撒冷。」,為表達對重建耶路撒冷和聖殿,恢復祭壇儀式的渴想。
耶路撒冷希伯來字義
耶路撒冷Yerushalayim
由 Ir 和 Shalem 兩個希伯來字組成,意思是「平安之城」。
錫安是否耶路撒冷的別稱?
地理位置 | 聖經地理位置上:錫安是指大衛城,後來範圍延伸至聖殿山。 |
今天的以色列:錫安山是指位於舊城之南的一座山,不包括大衛城。 | |
文學用語 | 在聖經裡,錫安比喻為神的居所,或代表耶路撒冷。 |
(資料來源:http://www.biblestudytools.com/dictionary/jerusalem/) | |
![]() |
耶路撒冷近代史
年份 | 事件 |
1517-1917 | 鄂圖曼帝國佔領 |
1800-1900 | 俄國及歐洲出現反猶主義,兩地的猶太人陸續遷居至巴勒斯坦地。 |
1896 | 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赫爾茨出版《猶太國:解決當前猶太人問題的一項嘗試》主張擁有屬於猶太人的國家,否則民族不能長存。 |
1897 | 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在瑞士巴瑟爾(Basel)召開,同時成立「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 |
1917
|
鄂圖曼帝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大敗,英國攻入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地。同年11月英外長貝爾福發表《貝爾福宣言》,表示英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 |
1920
|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基於《貝爾福宣言》,國際聯盟委任英國托管巴勒斯坦地。 |
1920-1948 | 英國托管 |
1947 |
|
1948 |
|
1949 |
|
1967 | 六日戰爭:在埃及威脅下,以色列在6月5日先發制人發動戰爭,其他阿拉伯國也加入。以色列在六日之內戰勝,並成功奪回舊城及其他地區,自此擁有東西耶路撒冷的主權。 |
1980 | 以色列政府訂立「耶路撒冷基本法」,正式確認耶路撒冷為「永遠不可分割的首都」。聯合國表示反對。 |
1988 |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其首都。 |
以色列立場:
- 猶太人與耶路撒冷的歷史淵源,早於伊斯蘭教的出現。
- 巴勒斯坦自治組織在1964年成立時,當時憲章沒有提到耶路撒冷,到以色列奪回耶路撒冷後,才在1968年的憲章上補加耶路撒冷。
- 1948年以色列和約旦在耶路撒冷停火後,雙方軍官在耶路撒冷地圖上用鉛筆畫出不準確的停火線,成為1949年兩國停火協議。
(資料來源:以色列外交部 Israe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
巴勒斯坦立場:
- 要求以色列恢復1967年6月前的邊界,退出東耶路撒冷,將要成立的巴勒斯坦國定都在耶路撒冷。
- 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的聖城
- 在以色列獨立前,穆斯林已世居於耶路撒冷。
- 以色列「強佔」耶路撒冷是不合法的。
國際社會立場:
聯合國 | 反對「耶路撒冷基本法」,不接納以色列在1967年劃出的國家邊界,主張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未來巴勒斯坦國的首都。 | |
歐盟組織 | 支持聯合國方案 | |
天主教 | 傾向支持聯合國方案
早於聯合國的分治方案,1948年,教宗庇護十二世呼籲世界各地信眾促使政府支持國際社會管治耶路撒冷的方案,。(資料來源: H. Eugene Bovis, The Jerusalem Question, Hoover 1971) |
|
反對耶路撒冷分割:
|
2017年十個聯合國成員國反對聯合國分割耶路撒冷的決議:美國、英國、意大利、荷蘭、德國、希臘、烏克蘭、立陶宛、巴拉圭、多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