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打榖場時機 迎接爆炸性神國運動

孵化箱事工延續4月初舉辦的「挪亞的日子」特會,於4月10日分享特別主題信息「危機中的教會:打榖場的時機」,邀請了錫安榮耀國際事工(Glory of Zion)恰克‧皮爾斯博士(Chuck Pierce)主講。

皮爾斯首先指出,現今已進入新時代,他預言未來10年聖靈會用全新的方式運行,鼓勵與會者要成為新皮袋,問自己是否仍停留在上一個季節,還是確保自己預備好,具備與恩賜對齊的能力前進,迎接新一波爆炸性神國運動。皮爾斯說,要進入新時代必須了解逾越節,逾越節關乎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為奴,是透過基督寶血救贖而成就的節日(來9:14)。所以在新的季節裡,聖靈會特別向祂的子民加添能力。

現在也是從「智慧」進入「啟示」的季節,以致神的子民得以站立得住。「逾越」的希伯來文是「pesach」,意思是「越過門檻」,所以逾越節也是我們如何跨進未來的時刻。就希伯來的約而言,基督的犠牲已經叫我們與亞伯拉罕,以及所有應許對齊,並且在我們裡面建立足夠的能力,跨越新一年,得著下一層次的應許,甚至雙倍的恩膏。此外,使徒行傳敍述了另一個逾越,教會要決定是否跨越現況,邁向前進的未來,不再侷限於耶路撒冷的福音工作。

皮爾斯特別強調「打穀場」(Threshing Floor)的啟示,打穀是要把麥子和糠分開,要打破堅固的硬殼,農夫一般在打穀場堆放穀物,用牛或馬踹穀,然後揚起簸,被風吹,麥子便從糠分別出來。

今日我們要看見自己和列國如穀物被堆起,以及篩麥子,如彼得一樣。本來彼得稱耶穌為「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卻想要攔阻耶穌完成神的旨意。皮爾斯認為彼得之所以被耶穌斥責為撒但,是因為彼得以個人情緒和人意,嘗試制止主耶穌成就被父神差派的使命。在新的季節裡,我們的思想情感要與神的心意對齊,透過聖靈的風吹走舊東西,預備好被神使用,成為「快齒打糧的新器具」,在屬於我們的範圍和世代進行收割。

皮爾斯分享了四個屬靈踹穀的方式。第一是保護未來收成的基甸:基甸本想打麥子保護收成,因為懼怕敵人搶奪麥子便躲起來,以致7年欠收,神要他從身處的景況和失敗走出來,不但讓基甸打麥子,還挪開了原來的懼怕和失敗。

第二是贖回產業的路得:路得本是摩押人,她願意與自己的過去分別出來,與拿俄米立約,回以色列拾麥穗維生,後來拿俄米吩咐路得,要淋浴抺油,穿上好的衣服,清理她的過去,放下她的苦工,才去見波阿斯,贖回拿俄米原本失去的產業,並進入打穀場,跨入命定。

第三是取得王權的大衛:大衛除了與敵人爭戰,奪回產業外,還看見了耶布斯人的禾場其實是打穀場,大衛雙眼看見過去那地就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地方,將來就是未來敬拜神的聖殿,所以他願意付上代價,把打縠場買回來。

第四是耶穌。主看重我們的獻上多於為祂作什麼,就如奉獻兩個小錢的窮寡婦。讓我們把果子優先分別出來獻給神,把「打穀」和「收割」兩個概念連上,便會成為「快齒打糧的新器具」,讓收成倍增。

皮爾斯最後總結說,「中國的命定不是要成為巨人,而是神國子民要興起,成為祂能踹打穀子的子民,迎接末世大收割。」孵化箱事工馬健明牧師感謝皮爾斯肯定現時教會的事工,並就皮爾斯所分享的帶領會眾禱告,迎接新一波爆炸性神國運動。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趙錦漢報導)

 

 

猶太人對聖誕興趣大增 以色列基督徒傳揚節日真義

剛過去的聖誕節,以色列各地都有慶祝活動,民眾前所未有地對這個節日感興趣。不少以色列媒體刊登了大量文章和視頻,正面地談論耶穌及其故事。各城的基督徒趁著這個節日傳福音,宣告耶穌是救主,也是一個猶太人。以色列正進入對耶穌態度更積極正面的新時代。

聖誕節對大部分以色列人民來說是正常的工作天。不少正統派的猶太人視慶祝聖誕為偶像崇拜,但隨著以色列人的身分認同感和安全感提升,抗拒情緒開始消退。當地媒體Haaretz的評論指:「耶穌是個典型猶太人……以色列至少應把一些廣場以耶穌來命名。」

Haaretz另有文章報導伯利恆的聖誕慶祝活動,更說:「猶太人愛上了聖誕節。」伯利恆有名的民宿老闆Maoz Inon更表示:「就以色列猶太人參加聖誕節慶祝活動而言,今年絕對是破了紀錄。」伯利恆城掛起了許多聖誕裝飾,舉辦聖誕市集,平安夜更有夜間巡遊及子夜崇拜。

當地耶穌是王教會大膽地宣揚耶穌,在市中心的電視屏幕買下一個月的廣告,以阿拉伯語和英語寫上「耶穌是慶祝的原因」。教會的Saleem Shalash牧師說:「我們要告知本地人和遊客。」他們在聖誕期間積極進行外展工作,派發一千個裝有巧克力及寫上「耶穌是慶祝的原因」的磁鐵的禮物包給兒童。他們亦預備了140個食物包給社會福利署名單中有需要的家庭。Shalash牧師說:「我們希望成為猶太人的光,使他們嫉妒。」耶穌是王教會更會參與伯利恆的夜間巡遊,向途人派發巧克力。

耶路撒冷雅法門附近有教會「為耶穌舉行盛大派對」,邀請市民來教會一同慶祝。他們用巨大的聖誕樹裝飾教會,提供傳統食物、音樂表演,並舉行子夜崇拜,說明慶祝活動背後深刻含義。

(來源:Kehlia News,2018年12月19至1月5日,Vasco Lam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猶太人的心打開,認識聖誕節的意義。

「Hillsong United X Young & Free」 首次在香港舉行敬拜音樂會

6月9日晚上8點,澳洲基督教音樂敬拜樂團「Hillsong United X Young & Free」2018亞洲巡迴於亞洲博覽館舉行。「Hillsong Young & Free」來自Hillsong 教會的年青人事工,他們所創作的歌非常切合時下年青人的喜好,並且反映出他們心中對耶穌來改變人生命的渴慕,樂團2016年的專輯《Youth Revival》曾獲葛萊美獎提名「最佳當代基督教音樂專輯」,最新專輯「III」將在今個月月底發表。樂團主唱Aodhan King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提到,這是他第一次來香港舉行敬拜音樂會,在這次的亞洲巡迴中,他感受到年青人的熱情,對神的渴慕,以及他們已預備好去改變的心。Aodhan又表示,新專輯《III》反映了他們對自我的更深認識,及在過去的4年中,他們的成長,與耶穌更深的關係。在創作過程中,他寫下的正是自己過去所經歷的,以及在當中所看到神的信實與同在。他又強調,無論來自任何文化背景的人,第一重要的是認識耶穌,透過神的說話及敬拜的音樂,看到耶穌為我們所作的是何等的大。另外,現在人更尋求真實與真誠,透過社交媒體,虛假的東西很容易被認出,而他們想成為那些與神有真實關係,友善及愛好和平的人去改變世界,而不是只有嘈吵的音樂。

(記者莫嵐報導)

抹大拉馬利亞真實身分初露端倪

聖經老師普遍猜測,抹大拉的馬利亞是一名妓女,但考古學新發現卻提出另一看法,她不僅不是妓女,反而是有影響力的富裕婦人。

在聖經裡,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朋友。她在耶穌的生命 和事工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約福音書記載,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可16:9;路8:2)。她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太27:55,56;約19:25),耶穌被安葬時也在場(太27:61),也是第一個遇見復活後的耶穌的人(可16:1-11)。

以色列古物管理局(IAA)的考古學家在加利利海岸邊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1世紀猶太會堂,以及一個被認為是抹大拉馬利亞的故鄉城鎮「抺大拉」(Magdala)。考古挖掘發現,當中有繁榮的市場,魚類工廠,猶太人儀式浴池和古老港口的一部分。那城鎮是一個富裕的城鎮,而當時只有具影響力、富裕和有名的人才會以其名成為城鎮的名稱。

其次,抹大拉研究所(Magdalena Institute)所長Jennifer Ristine表示,根據路加福音8章2-3節:「……幾個婦女……又有希律的管家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抹大拉的馬利亞能夠和上流社會的婦女交往,也能夠供給耶穌和門徒需要,作為一個妓女的可能性不大。她補充說:「因為有像抹大拉的馬利亞這樣的婦女幫助耶穌的事工,耶穌的信息被傳揚了二千年。」她將著書講述該城鎮的構造。

這個一世紀猶太會堂和抹大拉馬利亞的故鄉於2017年錄得13萬名訪客到訪,是加利利海北岸的重要景點。

(來源:CBN Magdalena Institute,2018年3月19及26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更多的考古發現幫助我們認識聖經。

首次逾越節獻祭最接近聖殿山

敬虔的猶太教派別說,他們正在接近實現耶路撒冷第三聖殿。最新的證據是由警方授權,逾越節祭祀儀式將在距離第二聖殿曾經存在過的位置約數十米外的地方舉行。

多年來,宗教團體一直按照聖經的提綱舉行公開的逾越節獻祭。但從未獲允許在距離聖殿山很近的地方舉行儀式。穆斯林聲稱聖殿山是他們自己的地方,甚至否認聖殿山對猶太人具有任何宗教或歷史意義。去年,逾越節獻祭在耶路撒冷舊城猶太區附近Hurva會堂的院子裡進行,距聖殿山約450碼。今年,它在位於聖殿山以南山腳下的考古公園Davidson中心舉行,並在阿克薩清真寺正下方。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臉書專頁,內容取材自www.israeltoday.co.il, 2018年3月)

祈禱:猶太人心眼能打開,認得出耶穌是神預備好的祭牲。

以色列電影《一個新靈》題材敏感 見證耶穌 但惹猶太人批評

一套關於耶穌基督信仰的電影《一個新靈》(A New Spirit),在以色列各大電影院上映,最受歡迎的新聞節目也花了13分鐘介紹該電影。但因為該片牽涉對耶穌的信仰,就遭到特別多的批評。

導演Doron Eran表示:「人們說電影很精彩,但對猶太人卻是很大問題。他們會說我是基督徒,背棄了猶太人的身分。當我跟他們說耶穌也是猶太人,他們不喜歡。」

故事記述當地貧窮小鎮幫派成員達姆卡尼(Yacov Damkani)的真人故事。他在70年代逃亡到美國,接受了耶穌作救主,其後回到以色列的街頭傳福音直到今天,特別是向極端正統猶太人傳福音。

Eran亦因著達姆卡尼而認識耶穌,才知道耶穌是個徹頭徹尾的猶太人。「以前以為耶穌是基督徒,卻不知道他是猶太人。」

雖然面對批評,但Eran積極地計劃未來,深深相信電影是改變人最有效的媒介,認為以色列需要多十套關於耶穌的電影。「只要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就有機會從完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這件事。」他認為只要引起人反思就足夠。

(來源:茂滋以色列報告,2018年2月號,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禱告更多猶太人認識耶穌是猶太人,也是彌賽亞。

超自然(二)-【蹤跡】專欄

上期講到訪問我的神學院學員,對超自然事奉這題目份外用心探討。我們可以從四福音細看耶穌在世的事奉模式。祂走遍各城各鄉宣講天國的福音。也同時彰顯了天國的權能,瞎子看見,聾子聽見,啞巴說話,瘸子走路,死人復活,麻瘋病人得潔淨,被壓制的得釋放,窮人聽到福音。福音即是好消息,好消息必需有好事相隨,才算得上是好消息。

主耶穌被提升天前作最後的叮囑:「等候父的應許,必須要受聖的洗,得著能力後,要在耶路撒冷,猶大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人。」聖靈的火在五旬節那天降下落在各門徒身上,他們從此不再一樣。一向快言快語的彼得,站起來講道,果然不同凡響,當天有三千人受洗作門徒。(徒1)

後來門徒就到各地去宣講天國的好消息,同時也示範了天國的權能,主藉著他們的手行了很多神蹟奇事,信主的人越發增加。人們把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墊子上,好讓彼得走過時的身影能落在一些人身上周圍城市的人也帶著患病的和受污靈纏擾的蜂擁而來,也全都得醫治。他探訪呂大的信徒,對一個癱瘓在床八年的以尼雅説:耶穌基督醫好你,他立即應聲而起。那裡的居民看見他的神蹟醫治,都歸向了主。門徒大比大住在相距不遠的約帕,不幸患病死去,停屍在樓上。彼得被邀前去。他對屍體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坐了起來。(徒5, 9)

門徒司提反從上面得到極大的恩典和能力,在民間施行了大奇事和神蹟。腓利到撒馬利亞城宣講基督。群眾一邊聽講天國的好消息,一邊目睹他所行的神蹟,被污靈附著的,污靈大聲喊叫後就出來了,還有許多癱子瘸子都醫好了,為城裏帶來大歡樂。(徒6, 8)

神也藉著保羅的手行了不尋常的神蹟,有人把他身上的手巾和圍巾拿去,放在病人身上,病就好了,邪靈也出來了。一個禮拜天,保羅講道,直到半夜。少年人猶推古坐在窗臺上,沈沈睡著了,從三樓跌下死去。保羅稍停一會兒,下去伏在他身上,把他復活過來,隨即又回到樓上繼續講道談天至天亮。(徒20)保羅坐船往意大利途中遇海難獲救,落在馬耳他島上。天氣很冷又下著雨,島上的居民為他們生火取暖。毒蛇因熱鑽了出來咬住保羅的手。可是保羅把那毒蛇甩在火裡,並沒受傷。當地的人預料他的手會很快腫起來甚至會突然倒斃,然而保羅安然無恙,他們就改説他是個神。島上的首領叫部百流,他父親患痢疾,發熱躺在床上,保羅按手在他身上禱告,使他痊癒了。消息傳開去,島上有病的人也都來了,並且都得了痊癒。(徒28)

天父把復活了的主基督放在我們裡面,聖靈也住在我們裡面,怎可能作一個軟弱無力的門徒!?如經上說:「因為基督怎樣,我們在這世上也怎樣。 」世人在熱切等侯神的眾兒女顯現,以真正的身份站出來,行使我們在世上的權利和義務,把神的國和權能帶到所到之處。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ICA Office: Tel: 2527 2270  (Monday to Friday, 9am to 5:30pm)
The Healing Rooms: Tel: 2102 0964  (Saturdays 10am to 12pm)
Email Address: healing.rooms@icahk.org

超自然(一)-【蹤跡】專欄

班神學院學生約我作了一個訪問。他們對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抱著莫大的好奇心。其中一個主題是:何為超自然事奉? 我的答案很簡單:超自然事奉也就是耶穌在世的事奉模式,有關祂的一切總離不開超自然的,神奇可畏的,不能以常理解䆁的,超乎科學和自然定律的神蹟奇事。

  1. 耶穌的成孕是超自然——馬利亞童女懷孕生子,是神奇的,史無前例。
  2. 聖經是一本超自然的書 ——新舊約共66卷書,作者40多人,有君王如大衛、祭司以斯拉、漁夫、醫生、先知、牧羊人、稅吏…… 跨越60代、1,500年。原文以三種語言寫成,寫在三大洲,一旦匯編成書,卻是前後呼應,融為一體,由始至終都指向同一個人:耶穌基督,同一個信息:神的國。這不是超自然是什麼?
  1. 超自然的,不合常理,甚至是怪誕的故事在經裡多不勝數——耶和華吩咐摩西把杖丟在地上,杖變作蛇,拿起來再變回杖。同一杖伸向紅海,海水兩邊分開,讓過百萬人從乾道走過。再次伸杖,海水復合淹沒敵人的軍隊。他的弟弟亞倫的杖竟能發芽生花苞結熟杏。
    神叫驢子開口說話,問騎在牠背上的主人巴蘭﹕ 我有什麼地方得罪了你?竟然打了我三次?約書亞大敗敵軍,要乘勝追擊,求神把太陽在基遍停住,月亮在亞雅崙停留,太陽果然就停住在天約一日,月亮也不轉動,直到以色列人把敵軍殺個片甲不留。以利亞旱荒中求生存,藏在溪旁,耶和華吩咐鳥鴉早晚給他送上餅和肉。僕人給先知熬湯,有人誤把野瓜放進去令湯裡有致死毒物不能吃,以利沙撒一把麵粉到鍋裡,就沒毒了,衆人喝個痛快。
  1. 耶穌以一個神蹟揭開祂在世的事工——在迦拿婚宴上把162加侖的清水變成佳釀。
  2. 耶穌示範了超自然的生活模式——生來瞎眼的耶穌以唾沫和泥抺一下到池裡一洗便看見了。拉撒路已死了四天,屍體都發臭了,耶穌大呼他名字,他便從墳墓出來了。衪行走在狂風巨浪的海面上,門徒以為見了鬼。耶穌吩附專業漁夫西門把船開到水深處落網,整夜勞碌一無所獲的他照著辦,所得魚獲裝滿整整兩條船。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到處宣講天國的好消息,也同時示範了天國福音的權能,治好各樣疾病和病症,不論是瞎眼啞巴,被鬼附身,癱瘓等全都被祂醫好。其後祂差派門徒出去,吩附説:宣揚天國的好消息,同時要醫治疾病,使死人復活,趕逐邪鬼,潔淨麻瘋病人,祂所做的,信祂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些更大的工作。
  1. 他的死也是超自然的——沒有誰能奪去他的生命,那是祂自己捨棄的。他的死是從創世前已定的救贖計劃,都應驗了經上先知的預言。
  2. 衪的復活和登天更加超自然——祂受害後三天復活,之後四十天曾多次向使徒顯現,然後就離地冉冉上升,讓一朵雲彩把祂接去了。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着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説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主耶穌説完了話,後來被接到天上,坐在神的右邊。門徒出去,到處宣講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可16:17-20)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ICA Office: Tel: 2527 2270  (Monday to Friday, 9am to 5:30pm)
    The Healing Rooms: Tel: 2102 0964  (Saturdays 10am to 12pm)
    Email Address: healing.rooms@icahk.org

調查發現:美國兩成千禧世代猶太人 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

美國研究組織巴納(Barna Group)10月調查發現,美國千禧世代的猶太人(1984年至1999年間出生)當中,21%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28%認為他是拉比或精神領袖,但不是神。另外,42%受訪者會慶祝聖誕節。

巴納網上訪問了600位千禧世代猶太人。該調查是由基督教組織Jews for Jesus所委託,但收集數據、分析和撰寫報告由巴納全權負責。

大部分受訪者認為,一個人可以加入其他信仰的一部分,但仍然是猶太人,三分之一的千禧世代猶太人感到「神渴望與我們建立個人關係」。

根據題為《千禧世代猶太人:塑造美國年輕猶太人的信念和行為》的報告,這群人比其他世代更有可能認為自己是「屬靈的」,也對信仰和靈性的興趣更大。

在史丹福大學教導猶太研究的阿里·凱爾曼教授對某些結果感到驚訝,他接受採訪時說:「這些看起來不像我認識的猶太人。我不願意抹殺這發現,也許這些是我們以前從未了解的猶太人。我們知道宗教正在改變,我們知道身份正在改變,所以為什麼我們期望不同的世代看起來要完全一樣?」

凱爾曼教授承認巴納集團的信譽。他說:「大多數資助美國猶太人的研究也帶著議程,而我在這個界別的經驗令我知道資助這項研究的人沒有干涉。」

Jews for Jesus通訊主任Susan Perlman表示,他們覺得這項調查「非常有希望」。她說:「這是一個屬靈的世代,願意考究耶穌是否彌賽亞的問題。我們所要求的只是一個開放的心靈,去接觸聖經、文化和不同的可能性。」

(來源:CBN,2017年11月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激動教會將福音傳與猶太人。

第4日造太陽、月亮,第1日的「光」又是甚麼?-【請教拉比】專欄

創世紀第一章,在第一天,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第4日造太陽、月亮,第1日的「光」又是甚麼? 

拉比回答:

神的第一條命令是:要有光(或翻譯為:要讓這裏有光)。在創造的場所,祂不是發出命令來創造光,祂是發出命令讓已經存在的光出現在祂面前。

明白我們所說的光是什麼並且誰是光,這一點很重要。約翰福音1章1-4節﹕「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說到約翰,人稱施洗約翰,第七節說:「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耶穌也在約翰福音8:12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我們在約翰福音的這兩處經文中看到,耶穌被稱為世界的光。在創造世界以先,這就是祂聖經名字中的一個。在約翰福音第一章祂被稱為道,之後祂被稱為光。當神說,「要有光」,祂不是在創造像太陽和星星那樣的光,祂是在召喚那一位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耶穌,隨後被稱為道和光。

當祂出現在父神的面前,聖經在創世紀裡說,神看見了光,看光是好的。然後說神把光和暗分開了,那麼暗是什麼呢?因為黑暗已經出現在那裏,如創世紀1:2所說,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和深淵之處。

為了更好的理解黑暗,我們來讀以賽亞書14:12-15,解釋在創造之前是怎樣的,路西弗,天堂裡那個不順服的天使,如何被扔到陰間,也就是深淵,深坑或者黑暗的意思。所以在創始之初,路西弗,在被造之後將要被稱為蛇,在人類墮落之後被稱為撒旦,其實在創世之前就已經在天堂裏因叛逆和不順服被定罪了,一直存在於創造的黑暗中。

創世紀第四節裡說,神把光明(意思是耶穌)和黑暗(意思是蛇,撒旦)分開了。祂稱光為晝,稱暗為夜。然後說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可以看到,在每一天,白天的降臨就是耶穌,夜晚的降臨就是撒旦。

我們應該明白神在這個時刻沒有創造太陽、月亮和星星,那是在創造的第四日完成的。那些第四日創造的東西給我們物理的光和物理的暗。第一日所完成的是屬靈的光明和屬靈的黑暗的分開和區別,發生在任何物理的東西被創造之先。

從一開始兩個國度也被分開和區別了,光明的國度和黑暗的國度。當神創造地球和一切上面的東西,包括人、撒旦、黑暗的統治者被神的聖靈分開,所以神的靈運行在淵面之上,在深坑之上(也就是陰間)。直到神創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裡,就是賜生命的聖靈,人成為有靈的活人,祂才將撒旦從深坑中釋放出來,在創造物中自由活動,這就是我們知道的伊甸園。

現在,我們有兩種光的來源。世界的光,耶穌,也就是道、神的兒子,和來自於太陽、月亮、星星的光,掌管我們物理的白晝和黑夜。我們有兩種黑暗的來源,撒旦所掌管的屬靈的黑暗,和沒有太陽、月亮和星星所導致的物理的黑暗。


文@Ari Sorko-Ram (作者是以色列彌賽亞猶太人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精於教導聖經)

猶太人與外邦人必須合一 亞設.因崔特﹕教會要對齊神

「復興以色列事工」負責人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著有《當號角響起》及《是誰和亞伯拉罕吃午餐?》等書籍,也是彌賽亞猶太人的領袖。他在4月初來港舉辦三天的特會,談論到猶太人和外邦人、恩典與律法等等。

亞設.因崔特首先談到「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這是在歡迎國王耶穌回到耶路撒冷設立祂的國度和政權,認同祂是神、是列國的王,可以審判、爭戰、管轄列國,而不單是救主。「你是否相信耶穌會騎白馬回到耶路撒冷,在那裡管理全地?耶穌不單單與我們親密,更是全地的王。親密跟權柄是一樣重要的。」他說。

另一方面,除非猶太人說「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否則耶穌不會回來(太 23﹕39),為什麼耶穌要訂下這個條件呢?亞設.因崔特說,神與大衛立了約,地上的王權是他們的。耶穌是以大衛的後裔(猶太人)的名義在地上掌權,因此猶太人必須接受耶穌作他們的王,耶穌在等待地上的血緣家庭迎接祂。亞設.因崔特請大家為猶太人禱告,願他們接受耶穌。

另一場聚會亞設.因崔特談到基督身體,特別是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合一。神希望我們與祂成為一(約17),神渴望有人類的家人,以至於祂願意冒險和忍耐。數千年來神的家分裂,國度就敗落,是時候滿足天父的心了。祂希望兒女和睦快樂,祂的家必定包括華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他說:「這是一種彼此順服,教會接上在以色列裡,以色列也進入教會,都被收納成為家人的一部分。」亞設.因崔特代表以色列和在場的弟兄姊妹互相接納成為家人。

第二天亞設.因崔特論到「律法與恩典的五個階梯」。第一層是福音、耶穌和恩典。第二層是絕對的道德律法。第三層是次等的道德律法,一些不致死的罪。第四層次是聖經的預表或比喻,比如割禮、節期、獻祭等等。第五層是文化傳統。他提醒:「福音和道德律法比儀式和傳統重要!愛以色列或猶太文化也不應該弄錯次序。」

亞設.因崔特接著提到「教會要對齊神」。他比喻說:「脊骨不對齊,全身都麻痺。當我們對齊了,基督的身體就能動。」我們要在權柄、秩序、盟約、時間和地點對齊神。當主再來,祂會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出現,我們要配合神。幾項重要的對齊包括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對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復和及使徒先知的復興。當我們向神認罪,就帶來對齊。

(記者林暐皓報道)

《耶穌傳》已有1,500種語言版本

電影《耶穌傳》的出現源於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Bill Bright)的異象,後來由創世紀計劃(The Genesis Project)負責製作不同語言的版本。至今,第1,500種語言的電影版本已經完成。

最新的版本語言為大安薩納語(Daasanach),是居住在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蘇丹部分地區的一個族裔群體的語言。

健力士世界紀錄顯示,《耶穌傳》是歷史上最多人看過的電影。自1979年以來,電影已在超過230個國家播放過,佈道次數有75億次。對世界上許多偏遠地區的人,《耶穌傳》是他們看過的第一部電影。以他們的語言看到耶穌的生命、死亡和復活的故事,帶來強大的影響,超過4.9億人在看完《耶穌傳》後決志。

《耶穌傳》正在推展865任務,希望在2025年前接觸世界上剩餘的865個語言群體。他們各有50,000人以上,共有大約3.23億人沒有聽過耶穌的福音。

(來源:Assist News,2017年3月3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 《耶穌傳》有效地使萬民認識耶穌,作主的門徒。

[國度觀點] 五百年前改教運動的現代意義

500年前的10月31日,馬丁路德將《九十五條論綱》釘在教堂大門上,一場持續數十年的宗教戰爭隨即展開,亦造成教會分裂。500年後的10月31日,世界信義宗聯會與天主教在瑞典透過聯合崇拜紀念改教運動,其間教宗方濟各呼籲兩方信徒修補歷史,承認錯誤,尋求寬恕。

雖然改教運動造成教會分裂,但經過漫長的歷史,從福音傳到天下的成果來看,馬丁路德當年的義憤,以及無數人為真理而作出的犧牲,其劃時代的貢獻得到肯定。分裂似乎無可避免,而今天信義宗與天主教樂意邁向共融,為歷史傷痕的醫治再踏出一步。但除此之外,改教運動對今天的世界還有什麼意義呢?

福音派與改教運動直接衍生的宗派沒有一脈傳承的關係,對五百周年慶祝較為冷淡,但無可置疑,福音派都是這段歷史的受惠者。改教運動所堅持恢復的「因信稱義」真理,將中世紀黑暗時期被捆綁的真理釋放出來,以致任何人單靠基督就能歸正,享有自由走上恩典之路,而不需靠任何中介。時至今日,福音派成為神國裡的一棵大樹,但「因信稱義」是否仍然在生命中產生活潑的屬靈力量,或只是教義?我們如何在後現代社會裡活現與「因信稱義」相稱的生命?

後現代強調個體的自由,若然沒有界線,就變成不受約束的任意妄為。世俗的自由觀念帶來個人權益的無限擴展,出於越軌的欲望,模糊化道德界線,淡化責任,個人成為宇宙的中心,將其他人和事物都成為滿足自己需要的工具,藉以獲得個人的救贖。這種意識形態不但與福音的真意有衝突,而且成為社會結構的摧毀力量。這種世俗的思潮也影響著今天教會的年輕人,「因信稱義」卻是一個及時的提醒:人仍然需要面對自己的罪,但不是靠「自由」稱義,而是因信耶穌基督為救主,而成為基督的奴僕,以致為福音的緣故,甚至寧願放下自己應有的權利。

另一樣衝擊著教會的力量是自戀文化,這以自我為世界中心的心思意念,使會友成為消費者,宗教成為消費品,奉獻成為期待回報的投資,事奉成為自己獲益的工具。「因信稱義」破除一切靠自我得救贖的謊言,指明人不能靠消費而作成得救的功夫,而是相信耶穌基督是恩主,祂所傳承給追隨者的是捨己的精神。

人類文明發展了幾千年,仍無法脫離良心問題,「被稱義」是普世人類的需要,但「靠什麼」則各有看法,卻不是殊途同歸。人類在離開神之後,希望在神以外找出或構思通向「被稱義」的門徑,但聖經告訴世人,只有一條道路是通向永生的,就是耶穌基督。怎樣將「因信」的現代意義帶出來,重新注入生氣,這是當今的挑戰。

 

【Kingdom LIFE】《賓虛》2016 面對面遇見耶穌

荷里活今年繼續推出有基督教信息的電影﹗今次的題材既不是聖經故事,也不是現代生活,而是描述羅馬帝國時代的經典故事——《賓虛》﹗

一代經典重現

提起這部電影,年輕一代也許從未聽過,但50後、60後一輩,卻絕對不會感到陌生,皆因在1959年上映的同名電影,曾是廣受讚賞的一代經典。當年的《賓虛》(英Ben-Hur),副標題「基督故事」(A tale of the Christ)共獲得11項奧斯卡大獎,此項紀錄保持長達40年後才被《鐵達尼號》、《魔戒》追平。2016年推出的《賓虛》與50年代末的經典,故事同樣是改篇自盧‧華萊士(Lew Wallace)1880年出版的同名原著小說。事實上,這個故事自1907年至今已第四次被拍成電影,可見其可觀性確是歷久不衰。

2016年的《賓虛》耗資1億美元製作,於意大利羅馬拍攝。劇情講述與耶穌生於同一年代的猶太裔貴族猶大‧賓虛,被任職羅馬軍官的義兄馬生拉出賣,遭受抄家之災,失去貴族身份,更被流放作奴隸,與家人及妻子以斯帖分離。經過多年在海上的艱苦生活,賓虛在絕境中倖存,在富有酋長的協助下,回到故鄉一心復仇,誓要在寶馬競技中擊敗馬生拉。然而,前後多次面對面遇上耶穌的賓虛,在親眼見證耶穌被釘十架的那刻,生命及家庭都被奇蹟地翻轉……

饒恕代替報復

新版《賓虛》的劇本及信息更貼近原著小說,由憑《被奪走的12年》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約翰‧雷利改編,並由馬克‧伯內特(Mark Burnett)和他的妻子羅馬‧唐尼(Roma Downey)擔任執行製作人。馬克及羅馬就是美國劇集《聖經故事》(The Bible)及電影《上帝之子》(Son of God)的製者人,他們接受JoBlo Movie網站訪問時曾表示,新一代對《賓虛》認識不多,現在是時候讓他們再次接觸到這個偉大的故事。他們指,1959年的經典版本較著重描述「報仇」,而2016年的新版則更多將重點放於復和、饒恕。「我們嘗試更深入探索信仰與盼望的意思,『復仇』並不是出路,只有饒恕才是。今日我們生存的世界是那麼多危險及不穩定,正正是最需要這信息的時候。」

另一個跟1959年版本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耶穌的臉會正面出現在新版之中,與主角有對話。個人生命經驗極大掙扎,且帶有強烈情緒、人性的故事人物,與耶穌面對面「遇見」,被其言行震撼,以致價值觀及人生被改變。這種具體將信息呈現的方式,必定可以令面對每天生活困難、煩憂的觀眾們,容易代入其中,有更深刻的體會。

新版《賓虛》的主角雖非巨星,但當中卻有金像演員摩根‧費曼(Morgan Freeman)的演出。
新版《賓虛》的主角雖非巨星,但當中卻有金像演員摩根‧費曼(Morgan Freeman)的演出。

 

賽馬競技場面震撼

本片俄籍導演提默‧貝克曼比托夫(Timur Bekmambetov)擅長拍攝動作及特技電影。1959年的《賓虛》以其戰駒競技場面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今次重拍,除了用上電腦特技,演員們更會親自騎上32匹馬作實景拍攝,其效果必定更加震撼。

電影已於8月18日上映,美國傳媒基於開映前的預售票房預測,開資龐大的新版《賓虛》有面臨虧蝕的危機,關鍵在於它是否能獲得普遍教會及信徒的支持。

(記者陳淑安報道)

虛擬實境電影重現耶穌生平

秋天製作(Autumn Productions)和VRWERX準備發佈一部講述耶穌的虛擬實境電影,名為Jesus VR – The Story of Christ(耶穌VR-基督生平,暫譯)。這部片長90分鐘的電影將重現耶穌生平的關鍵時刻,包括祂的出生、登山寶訓及釘十架等。

電影有360度的視覺效果,讓觀眾仿如置身其中,能看到四周的情景。製作人舉例說,在水變酒的故事中,觀眾會感到他們正真實地參與婚宴。

當年拍攝《受難曲》的製作人及宗教顧問也會參與今次製作,而拍攝地點亦會在意大利的馬泰拉,與《受難曲》一樣。電影預計會在今年聖誕期間發佈。

(來源: Guardian,2016年6月29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大大使用這部電影帶人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