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運用社群媒體傳福音 贖回年輕人靈魂

屬於通常被稱為「後基督徒世代」(post-Christian generation)的17歲美國少年Elijah Lamb,眼看現代青年不再主動走進教會,於是大膽打破「教會四面牆」,運用熱門的TikTok、IG、YouTube等社群媒體傳播福音,幫助青年世代尋見耶穌。

Elijah以TikTok、IG和YouTube傳福音,引領青年世代認識耶穌。

Elijah的TikTok個人簡介上寫著:「從耶穌裡得到釋放與拯救」,明確表明自己對基督信仰的熱誠。他的TikTok帳號目前有超過66.9萬個粉絲,所發佈的講道視頻累計有1770萬人按讚, IG也有近7萬人追蹤。

Elijah坦言,雖然自己是教會長大的孩子,但過去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星期天的基督徒」,主日跟著家人到教會,但個人與主耶穌並沒有建立親密關係,更別說想要成為一名傳道人。直到一次,祖父母帶他一同到墨西哥宣教旅行,他才真實經歷到生命翻轉。「在那裡,我的生活徹底被改變!」後來,神透過這段旅程,把宣教負擔放在他的心中。

Elijah在一次宣教旅程被神翻轉生命。

儘管內心想要與他人分享耶穌基督的渴望愈來愈強烈,但Elijah不知道自己可以從哪裡開始,因此一直沒有實際行動。就在某一天,忽然「TikTok」這個社群媒體平台從他腦海裡閃過,於是他決定展開「網絡宣教之旅」。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顯示,美國Z世代的「無神論者」比其他國家高出兩倍。目前,TikTok社群媒體平台在美國有1 億用戶,60%是Z世代青年,且活躍度非常高,這也是Elijah選擇使用這個平台與年輕人進行信仰對話的原因,採用Z世代能接受的方式傳遞聖經真理。

特別的是,Elijah並不是用隱晦的方式傳講福音,而是直接以講道的方式分享信仰,有時候還會開直播與網友交流互動。從去年暑假開始,他發佈了捍衞基督信仰相關主題的視頻,獲數百萬人觀看和分享。他如今成為了一名網絡知名的傳道人,會定期舉辦線上聚會講道,牧養許多線上青少年網友,也有人因此認識基督信仰。

Elijah直接以講道的方式分享信仰。

Elijah分享說,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讓跟他年齡差不多的孩子,打破過去對聖經及教會的乏味認知,用他們最熟悉的工具來講解福音,使無論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能受益! 在網絡快速發展的時代下,許多教會領袖都不知道如何傳福音給Z世代,身為同一世代的Elijah決定運用自己最熟悉的網絡平台發揮影響力,贖回更多年輕人的靈魂。

對他而言,這就是網絡宣教。他說:「若不是神為我開啟這扇門,帶我來做這一切事情,現在的我就只是一個在漢堡店工作的年輕人!」他也相信,神的救贖工作不會就此停下。這是一場漫長的戰爭,請持續為所有網絡宣教士禱告,讓每一位Z世代年輕人都能認識耶穌基督!

其實,Elijah這條宣教之路並不孤單。據TikTok統計,目前基督徒使用的主題標籤(Hashtag):#Jesus已達到76億人;#Christian則有64億;#Christian TikTok有4億多人使用;#DefendTheGospel曾有近1.5千萬人使用。

禱告:求主興起神國福音宣講者,贖回年輕人承擔神國任命。

(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embedy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iCDreSM28[/embedyt]

 

 

反墮胎電影北美上映 呼籲尊重生命

美國計劃生育聯合會(Planned Parenthood)最年輕前診所主任艾比(Abby Johnson)於2009年離職著書,述說心路歷程轉變。她的故事改編成電影《Unplanned》(計劃之外,暫譯),由Pure Flix Entertainment發行,3月底在北美逾千所影院公映,3天收益達611萬美元,票房排行榜據第5位。

電影是艾比作為計劃生育主任八年來工作經歷寫照。她在職期間,處理達22萬宗墮胎個案,為無數婦女提供生育選擇方面的諮詢,甚至成為發言人。就在她為深信不疑的事業努力爭取立法的時候,2009年10月,她目睹一個超音波導引的墮胎手術。過程中,懷孕13周的嬰孩奮力掙扎,對抗墮胎手術工具。此事以後,艾比決定不再參與墮胎的工作,並離開了計劃生育聯合會。

離職後,計劃生育聯合會要求她禁聲,不可向媒介透露任何在職期間任何資料。最後甚至對簿公堂。霍氏新聞和有線電視新聞網絡接洽她,想瞭解她的經歷。

艾比說:「從那時起,我一直在發聲,試圖揭露墮胎行業,同時也嘗試醫治那些因墮胎而受傷的人。在過去的九年裡,我與數千名女性交談過,她們在身體上或是情感上都被她們的內疚和羞恥所傷害。她們的故事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經常被忽視,因為每個人都想讓墮胎正常化,說那只是一個醫療程序。然而,奪取人類的生命並不正常,是女性餘生都要負荷的東西。」

Pure Flix Entertainment總裁Michael Scott表示:「將艾比的故事搬上銀幕,讓這麼多人觀賞,顯示墮胎議題對美國非常重要。我們希望支持生命和支持選擇的陣營看了電影後,展開有建設性的對話。」

諷刺的是電影被美國電影協會(MPAA)評為禁制級(Restricted),幾家電視電台拒絕為它播宣傳廣告,而推特網也刪除其電影宣傳頁。

堪薩斯市天主教大主教Joseph Naumann觀看電影後表示,15歲的少女被禁止觀看這電影,但她可在父母不知情下合法進行墮胎。這是極大的諷刺。

美國國務院宣佈將盡最大可能執行「在國際健康援助中捍衛生命」(Protecting Life in Global Health Assistance)法規,保證納稅人金錢不用於支付或促進海外墮胎,並將持續拒絕援助那些「執行或積極推動墮胎作為計劃生育方法」的外國非政府組織。

美國各州近月通過了不同法案,大多數都更嚴格地限制墮胎,但有些州分卻容許妊娠晚期墮胎,反映了美國在墮胎議題上的分歧。

(來源:Assist NewsChristian Newswire 及 Catholic League,2019 年3月29及31日,林國祥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禱告各地都發出捍衛生命和未生嬰孩的權利的聲音,墮胎文化被改變。

[國度觀點] 宣教新路向:匯聚與合一

羅恩·博漢謨(Ron Boehme)所撰寫的《第四波宣教浪潮》(THE FOURTH WAVE),提出近代的宣教浪潮已經到達第四個階段,其中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信徒的高度參與——所有信徒都是宣教士。在今日網絡科技高度滲透的年代,不但人類的溝通方式被改變,人生價值觀也遭受巨大的翻轉,「打卡」、KOL(網絡紅人紅)、Youtuber、電競等網絡用詞已成為日常化詞彙,每個人似乎都有機會成為「名人」,甚至迅速致富。這種屬世的網絡潮流是否也在悄悄影響著屬靈事工的運作?網絡時代既驅動信徒看見媒體宣教的新形態,也令「我能夠」的心態在信徒群體蔓延,尤其使年青人的心分散,機構各自為政,致使大量花費人物財力製作的新媒體資料未能達到應有效果,就淹沒在資訊的汪洋大海之中。

「新媒體興起令宣教變得輕鬆容易了」的思維模式,令眾信徒群體誤以為掌握新媒體,就是掌握了強大的傳福音「武器」。然而這只不過是仇敵施行的又一分離計謀。科技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大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在不斷拉大。個體之間愈加明顯的獨立,令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往往也使心門更難以攻破。博漢謨在提出第四波宣教浪潮時,也提到創新科技與關係佈道等方式同等重要。人心真正需要的,仍然是群體中經歷真實的關係與愛,無論是為未信者,還是主內服事者,預備合一的群體和屬靈的「家」同樣重要。

「我另外有羊……我必須領他們來……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十16)今日人人都能成為宣教士,意味著人人都能參與宣教,建立關係,合成一群,同心聆聽大牧人的聲音,共同成就神的工作。近期,匯聚(Convergence)的呼聲開始在各處的信徒群體中湧現。去年9月,「國際禱告殿」(IHOPKC)及「回家」聚會的歷史性匯聚,彼此成就了神的預言,並誕生新的運動異象。今年1月,禧福協會接手「八福匯」大樓,在佐敦匯聚眾多服事不同群體的機構及教會,為要成就神的「屬靈超級市場」。「EKKLESIA」及職場教會小組的興起,就如同神要聚集一群群的基甸團隊,因著耶和華沙瑪的同在及非凡合一的靈,擊打米甸人如同一人。信徒的合一與匯聚,才能在今日瞬息萬變的時代,發揮協同效應,成就天國事業。

【Kingdom LIFE】《我是王》漫畫家小偉:「我想做一本真正的聖經漫畫版」

看過聖經故事漫畫的讀者,或許對小偉(張文偉)的漫畫作品並不陌生,數年前憑著一股熱情畫出《使徒行傳》漫畫,今日神帶領小偉更深走進神的呼召,以耶穌是王的角度,推出新作《我是王》,用漫畫述說耶穌的故事。

(所有圖片均來自漫畫《我是王》)

早在17歲時,小偉還未進入漫畫圈,曾與神立志:「如果袮讓我成為漫畫家,我就畫一本聖經漫畫。」但當小偉成為了漫畫家,就忘記了這件事,繼續為名氣奮鬥。直到2004年,小偉經歷人生最大低潮,當時香港漫畫圈開始式微,他足足有一年時間找不到工作。但神很好,隔了這麼久還重提小偉過去的立志,當時有一個同事打電話給他,問他是否有興趣畫聖經漫畫。「但當時我覺得這不是我真正的回應呼召。因為這本聖經漫畫的劇本、工序等都不是我去做的。直到2009年,我再度燃起以漫畫服事神的心,就開始自己去畫使徒行傳。」小偉形容,使徒行傳就好像一個熱身,完成後經過一段時間沉澱,他目標要做得更好。後來他更去以色列收集資料,「去以色列之前,我已經畫了部分稿,但回來之後我放棄了那些稿,重新去想怎麼做。最後神感動我以馬太福音為主軸,就是在講耶穌是天國的王,以這個角度去畫。」

現在的年青人可以接觸的事物太多了,而這些事物與神的道越來越遠。以漫畫來說,通常香港年青人看的日本漫畫,當中就有很多其他神或者扭曲的價值觀。「如果我可以透過他們喜愛的媒介去講神的真理,以他們容易接受,富有娛樂性的方式,漫畫可以成為一條鑰匙,引導他們去看聖經。」而小偉也期望透過《我是王》,向年青人傳遞一個信息:「人都是需要跟從的對象,可以是自己的心,尊敬的人或領袖等,但值得我們永遠跟隨的,就是耶穌基督。」當小偉用這個想法去祈禱,神以馬太福音27章11節回應他:「當彼拉多問耶穌,你是猶太人的王嗎?他說,你說的是。」「我是王」這個名字就是從這段經文中出來的。

「我的信念是不刪減任何經文,簡單講,我想做一本真真正正的聖經漫畫版。」為了豐富整個故事背景,小偉還會加入很多舊約預言,詩篇的詩句等內容。有時當小偉完成畫面,但想不到對白時,神往往在最後他的祈禱中,透過聖靈感動,給他一些從來沒有想過的對話,比自己想的更好。有時在很急趕稿的時候,聖靈感動小偉加頁。「其中有一頁講約瑟建造新屋準備迎娶馬利亞,聖靈感動我,在角落畫一塊房角石,正正是代表了基督,給讀者多些思考。」

而在創作《我是王》的過程中,與《使徒行傳》的最大分別是,小偉用很多圖像和畫面去表達。其中施洗約翰最後出場那段最令他印象深刻:「我畫了很多個版本,最後確認的版本有接近40頁沒有對白,我利用一些圖像吸引人留意聖經中舊約的片段,或者神與人對話的場景。而施洗約翰在前面出場中,我都沒有畫清楚他的樣子,直到他被神呼召,成為先知,我才清楚畫出他的樣子,是為了顯示他開始活出呼召的生命。」


 

(記者何雲深報導)

聖經動畫聯合福音聚會 於日本東京接觸二千人

11月初,日本88間教會與當地「生命之道出版事工」合作,在東京舉行年度大型福音聚會Joy Joy Festival。基督徒踴躍邀請朋友及小孩出席,讓他們有機會聽聞福音。聚會有接近二千人參加,當中一半從未加入教會。聚會中有聖經動畫系列Superbook的表演環節,並送出Superbook DVD套裝,有助推動聖經在日本的兒童間傳播。

Superbook 是CBN製作的兒童動畫聖經系列,作為向日本傳福音的工具。動畫已在日本電視上播出兩個月,CBN的日本區域總監譚約翰(John Tan)形容能夠在電視播出是一個神蹟及恩典。「初時當局告訴我們是『不可能的』,多年前日本有邪教在東京進行毒氣襲擊,令人對宗教,包括基督教的意義產生了很多混亂,因此很難讓宗教節目播出。可是,當他們認識到Superbook的動畫及故事確實對孩子們有幫助,他們就讓我們播出。」

生命之道出版事工的區域總監Niimi Sachico亦表示:「人們不知道聖經的整個故事,他們期待每週都能聽到故事。我認為故事對父母和孩子都有益處。他們一起學習並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當地一些教堂,好像東京地平線教會,也在他們的主日學課程中使用聖經動畫系列。地平線教會主日學校Daishi Takita牧師說:「對於日本年輕人和孩子們來說,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他們沒有任何盼望,不知道未來該如何。教會在基督裡卻有真正的盼望,基督徒有必要將真正盼望帶給他們,而Superbook就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孩子們分享他們從Superbook學到的東西。Shiori Saito說:「我從Superbook那裡學到的就是在我做的每一件事上,把耶穌放在第一位。」另一名學生Rintaro Yanashita說:「我喜歡耶穌死在十字架上之後復活的那部分,因為耶穌寬恕我們的罪,並死在十字架上。我邀請朋友到我們家看Superbook。我希望他們告訴他們的母親關於Superbook,使她們可以認識耶穌。」

(來源:CBN,2018年11月9日,Vasco Lam 編譯報導)

禱告:祈求聖經的真理和盼望進到日本許多家庭中。

美團體向耶城猶太人傳福音 數十人歸主

美國團體Jews for Jesus(向猶太人傳講耶穌)五月派出200名職員和義工到耶路撒冷,向當地猶太人傳福音。團體稱在為期4星期的宣教外展中與超過5,000人分享福音,有58人接受耶穌作他們的救主,1,700多人願意進一步認識耶穌,並有超過20萬名當地居民留意該團體的社交網站帖文。

Jews for Jesus過去18年來推動「Behold Your God」(看哪你的神)運動,向世界各大擁有超過2萬5千猶太人口的城市傳講耶穌。行政總監David Brickner表示,今次的宣教工作著重接觸城內不同階層人士,包括大學和經學院學生、藝術家、千禧世代和老年人、癮君子和窮困人口等,甚至是極端正統猶太教徒。同工不單沒有遇到太大的反對聲音,還與居民有許多熱切的交流。「耶穌當日走在耶城街頭,也有來自各階層的人來聽祂講道,由稅吏至乞丐,律法師至富商都有,祂為我們今日和未來的工作樹立了榜樣。」

Jews for Jesus負責以色列事務的監督Dan Sered則指出,很多人知道耶路撒冷不同種族和宗教之間的衝突,但不一定知道耶城是全以色列貧窮率最高的地方,且深受多種社會問題困擾。他們的其中一個策略就是服侍這個城市,並鼓勵其他人效法:「作為耶穌的信徒,我們看見彌賽亞怎樣為他人而活,也希望跟隨祂的腳蹤行。我們餵飽窮人、清潔公園、翻新房屋,藉此彰顯我們所信的、渴望帶來醫治、修補破口,幫助有需要的人的那一位。」

(來源:Kehila NewsJews for Jesus網站,2018年6月7日及4日,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 願主繼續打開猶太人的眼睛,使他們真認識祂,接受耶穌為救主。

讓神的愛在中東、北非看得見

基督教電視及數碼媒體SAT-7於6月4日假宣道會北角堂舉行分享會,並宣布機構的香港代表處於6月正式成立,SAT-7候任首席執行官Rita Elmounayer透過數據及故事分享,幫助香港教會了解中東、北非地區透過媒體進行的福音工作。

神使用本地人傳播好消息

Rita分享,現時在中東及北非地區,有5億6千萬人口,2千萬基督徒群體,其中有4億人可以透過人造衛星收看SAT-7的電視節目。他們的節目全部由中東人自己製作,目的是想透過本地人的教導、見證,甚至面孔,告訴未信者或穆斯林,基督教不是西方人的信仰,耶穌基督也是他們的救主。「如果中東自己人都不能做好傳福音工作,還有什麼人更適合去做呢? 我來自黎巴嫩,在戰爭中長大,我看過人在我眼前被殺死,我在7歲時失去母親。這不是一個特別的故事,當時在黎巴嫩很多家庭都遭遇這些慘劇。當我最初成為基督徒時,我常常想像神回答或解決我所有問題。當然神並沒有這樣做,祂希望我用信心去回應。而祂給我的答案是,我過往的經歷,在今日讓我能夠祝福身邊的人。」

.4億人可以透過人造衛星收看SAT-7的電視節目

在阿爾及利亞,有人邀請SAT-7去拍攝當地信徒的見證。Rita在拍攝前問他們:「你們本來是穆斯林,現在成為信徒,是否害怕別人看到你們的樣子?」他們看著她,彷彿不明白她在說什麼。然後Rita將鏡頭設定只對著前面兩行,如果坐在前兩行的人不想出鏡,可以坐到後面。結果是,沒有人離開,相反,後面的人坐到前兩行中!有個人聽完分享後,走到Rita面前問:「你害怕什麼?」Rita回答,我不是害怕,我是想保護你們。他說:「你是指逼迫?逼迫是我們頭上的冠冕,我們願意每天戴著,請不要將它們拿走。」於是SAT-7就在阿爾及利亞的一間教會中開始了廣播工作,從2003年直到現在。今年,這個教會關閉了,兩個節目監製卻告訴Rita:「不要緊,我們到隔壁重新開一間教會。」這就是中東人在主裡的盼望和信心,也是他們的決心,要在阿拉伯語,波斯語,以及土耳其語中將好消息散播開去。

媒體成為祝福的管道

.Rita Elmounayer

Rita又透過一個11歲女孩和埃及工作室的見證,與會眾分享神透過他們的節目所作的工。6個月之前,有個11歲的伊朗女孩子打電話給他們:「我看過你們的廣播節目中有關耶穌的教導。我看了很多遍,我做了一個決定,就是跟隨耶穌。於是我跟著節目主持去祈禱。現在我知道我是一個基督徒了。」2,3個月後,她又再次來電,說她依然在追看這個節目,節目中的老師說,除非受洗去宣告跟隨神的信心,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她不認識任何教會和牧師,但她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在浴缸中裝滿水,然後奉耶穌基督的名浸下去,為自己施洗。「這就是中東新一代,他們透過媒體的傳播,打開了眼目,明白神的福音和真理。可能神會使用一個11歲的伊朗女孩去散播這個種子,聖靈去親自澆灌這些種子,就算是沒有盼望的地方,聖靈也可以作工,這不是人所能作的事。」

Rita談到,到目前為止,神都非常保守SAT-7的運作,而2002年埃及工作室中發生的事,不但讓他們看見神的保護,也看到神如何祝福他們的事工。當時SAT-7的電視台剛剛誕生,他們買了很多新的器材,然而在某一個夜晚,工作室被人縱火,焚燒後什麼都沒有剩下。但驚訝的事情發生了,那些透過這個頻道被祝福的人,大部分都是婦女,開始敲他們工作室的門。她們摘下耳環給他們,有一位寡婦除下她的結婚戒指,說她不再需要了,也奉獻出來。他們就是用這些婦女奉獻的珠寶重新建立工作室。「這就是我們在逼迫中的喜樂,也是我們繼續持守神的呼召的動力。」

香港代表處的成立

.Rebekah Chan

會中,SAT-7的香港代表處負責人Rebekah Chan分享到,她相信現在正是神的時間,讓SAT-7在香港開始他們的工作。現在他們所作的不只是分享或接受信息,而是向人傳遞神的心意及啟示,使神的愛更多臨到中東這個地區。「今日我站在這裡,是因為看到天父的眼目真的轉向中東這些國家。我在香港長大,從前沒有太多機會聽講中東的事情。但因著神的恩典帶我走出這個情況,從學校第一堂歷史開始,然後到中東地區參與服事。當我認識當地人,我的心被改變了。我曾探訪一個仍然使用亞蘭語的東正教教會,也認識了一位阿拉伯天主教徒等等,與他們的認識,神打開我的眼界,讓我看見中東有一個歷史及屬靈上很重要的角色,如同一幅美麗的圖畫,向我展示從創世記到啟示錄聖經當中的啟示。當你眼目定睛中東時,你會明白神所看到及聽到的,仇敵想拆毀破壞中東,但神對它有一個特別的計劃。」

(記者莫嵐報導)

獻給無名的傳道者 邊雲波安息主懷「因信仍舊說話」

旅世93載的邊雲波弟兄於2018年2月14日下午5時33分在中國寧波安息主懷。

生於1925年三月12日的邊雲波,於1945年在重慶中央大學教育系就讀時,立志獻身成為傳道人。1948年,23歲中國年輕人邊雲波,受著神的感動,一口氣寫下600行長詩,紀念在偏鄉宣教的無名傳道者。他寫下《獻給無名的傳道者》這首敘事詩後,即遠赴雲南邊疆向少數民族傳福音、建立教會,並在雲南聖經學院任教。邊雲波一生留下大量文字的創作,《獻給無名的傳道者》至今仍廣為流傳,激勵了許多基督徒在困境中重新站立,也提醒今天教會及信徒善用文化媒介傳福音的重要性。對於死亡,邊雲波曾以「仰望新耶路撒冷—更美的家鄉」為題分享:「我們信主的人在地上,都是客旅、寄居的,這世界並非家鄉,有一天我們要離開世界,就像是搬家,搬到更好的地方,就是樂園。」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17年曾以《獻給無名的傳道者》演出敘事劇。機構總幹事林治平受訪時表示,他是在大學時代接觸到這首詩,當時這首詩在台灣引起相當大的討論及傳頌,不僅是他,包括查大衛、饒孝楫、李秀全、張培士及周神助等眾多台灣牧者的獻身,都受到這首詩的影響。中華華人普世差傳會總幹事馬康偉牧師受訪表示,他參加第二屆青年宣教大會時,聽到這首詩深受感動。後來邊雲波弟兄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就毅然投身邊疆宣教,這對他後來投身事奉有非常大的影響。

2003年,時年79歲的邊雲波在病榻上寫下了《最後的旅程》這首長詩,提到他獻身宣教逾70載,當中還因信仰被捕入獄幾十年,即使身處最艱苦的環境,甚至在文革時期被扣上「反革命份子」入獄接受勞改,直到1987年才獲得平反,但他仍然數算上帝的恩典繼續前行,也期許宣教的棒子能夠「一棒接一棒」傳下去。

(基督教論壇報記者梁敬彥報道)

中信月刊發起人王永信牧師 安息主懷 享年93歲

大使命中心創辦人、中信月刊發起人王永信牧師於美國時間1月4日早上8點56分安息主懷,享年93歲。

王永信牧師曾在1961年10月在北美成立跨宗派的「中國信徒佈道會」。50多年來不間斷的出版《中信月刊》,藉由文字服事許多信徒。

身為世界華福中心首任總幹事,王永信牧師多年來努力在傳福音事工,2014年他曾在美國創世電視開播典禮中呼籲「媒體宣教」的重要性,「媒體工具多被用來傳達商業、政治,卻鮮少被用來作為傳福音的媒介。」同年,他在洛杉磯靈糧教會的宣教年會中提醒與會者,西方是一個宣教工場,華人必須擔負起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責任。

善用媒體工具傳福音,一直是王永信牧師努力做的事,他曾在2009年於美洲主導第一屆網路宣教論壇。今年1月,由普世佳音和海外校園機構聯合製作,包含王永信牧師在內的十多位牧者及學者共同錄製的網路宣教課程即將推出。王永信牧師雖已90多歲高齡,卻不減他熱切為主傳講的心志,現已息勞歸主,他的宣教熱情與心志將繼續傳承於後代。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綜合報導。圖擷自洛杉磯靈糧教會官方臉書)

創世電視登陸myTV SUPER 2018年1月正式啓播

2017年10月31日,趁著宗教改革500週年紀念日,創世電視與無綫電視舉行簽約儀式,創世電視將於2018年1月成為myTV SUPER其中一條免費24小時頻道,為用戶提供福音連續劇、專題紀錄片、人物見證、敬拜讚美等節目內容,將天國的信息傳遞到全港市民。

儀式由創世電視總監葉家寶啟動,影音使團總幹事袁文輝及無綫電視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善強主持簽約。袁文輝於致辭時說,希望創世電視加盟myTV SUPER後,能讓眾多教牧同工、各行各業的基督徒、甚至藝人,將自己的才華、故事及智慧集合,成為一個集體見證的平台,連續不斷的祝福全港所有市民,榮神益人。「我們選擇馬丁路德改革500週年這一天簽約,是因為馬丁路德提醒了我們要多讀《聖經》。《聖經》是人神對人生命的標準,令我們有智慧知道如何去做神喜悅的事,如何在地上生活得更加好,從而得到最好的祝福。」

葉家寶認為是次合作是一場宣教大革新。「500年前,馬丁路德在德國威登堡的教堂張貼《九十五條論綱》,展開宗教改革運動。今天,創世電視將會正式登陸myTV SUPER,亦代表香港福音事工進入新改革模式。我們期望以網台合一的方式,透過不同的渠道,將普世的福音傳遍香港及全球華人。」

鄭善強在致辭中表示,他十分欣賞創世電視一直以來甚具誠意及精心的製作,相信當創世電視配合myTV SUPER發展的最新技術,定能帶給全港市民更優質的節目內容及傳播果效。「過去15年,創世電視共創作了一萬小時的屬靈節目,透過myTV SUPER,用戶即可隨時觀看,亦令搜尋適合個人的節目更加方便。」出席簽約儀式的嘉賓,還包括了多位香港及台灣的牧者和教會領袖,以及數十位藝人朋友。

(KRT訊)

亞洲基督教議會地區諮詢會議 探索普世合一運動

為籌備亞洲基督教議會(Christian Conference of Asia, CCA)60週年慶典,以及將在10月份舉行的亞洲宣教會議,CCA在7月11至12日舉辦「亞洲基督教議會地區諮詢會議」,了解當前局勢面對的挑戰,探索合一運動的未來。

出席本次會議的機構有普世教會協會(WCC)、天主教的亞洲主教團(FABC)、亞洲福音派聯盟(AEA)、男青年會(YMCA)、女青年會(YWCA)、世界基督徒學生聯會(WSCF)、亞洲基督徒婦女協會(ACWC)、東南亞神學院協會(ATESEA)等,以及CCA的成員,還有歷屆總幹事,共有60人參加。

兩天的會議聚焦普世合一運動、相關神學教育及神僕育成,也探討亞洲當代處境課題,亞洲目前遇到的問題包括「朝鮮半島和菲律賓的衝突與和平」、「伊斯蘭教國家、佛教國家、印度教國家的宗教自由與容忍」、「各國人口遷移與販賣問題」。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說明,亞洲基督徒和教會的處境,除了要面對各種政治、社會和經濟的問題外,往往也是社會中的少數。正如我們時常從大眾傳媒所看到及聽到的新聞,有不少基督徒及教會均受到宗教及民族極端主義的影響,不單只傳福音受到限制,有時候連生命也沒有保障。在亞洲不少國家,成為基督徒就等於可能成為其他人針對的對象,得背負十架跟從主。他們需要其他國家的基督徒的同行與支持,使他們不至孤單無助。CCA等組織的存在,多少也能發揮團結和合作的作用。

蒲牧師也發覺,與成立初期的CCA相比,目前議會組織呈現僵化的狀態,少了最初的雄心壯志,也缺乏能夠振臂高呼的教會領袖,如何繼續保持普世合一運動的能量,讓議會再活化,則是需要克服的挑戰,才能跳脫各種限制,繼續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共同努力。

本次會議與會者的年齡偏高,30歲以下的僅有一、兩位而已,CCA同樣需要跟上傳承的腳步,讓年輕人願意參與是CCA存續上不可或缺的要素。蒲與羅馬尼亞的Ioan Sauca神父對談,提及當代年青人不喜歡組織和架構,改以互聯網及社交媒體互相建立關係;網路串聯在短時間內可以改變社會的面貌和選舉的結果,這也讓人喜愛獨自靈修而不喜歡太有組織性的教會崇拜。科技正改變新一代的面貌,而新一代正改變著他們身處的社會和教會,新世代的普世合一運動面貌也正在發展中。

(台灣國度復興報訊)

《耶穌傳》已有1,500種語言版本

電影《耶穌傳》的出現源於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Bill Bright)的異象,後來由創世紀計劃(The Genesis Project)負責製作不同語言的版本。至今,第1,500種語言的電影版本已經完成。

最新的版本語言為大安薩納語(Daasanach),是居住在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蘇丹部分地區的一個族裔群體的語言。

健力士世界紀錄顯示,《耶穌傳》是歷史上最多人看過的電影。自1979年以來,電影已在超過230個國家播放過,佈道次數有75億次。對世界上許多偏遠地區的人,《耶穌傳》是他們看過的第一部電影。以他們的語言看到耶穌的生命、死亡和復活的故事,帶來強大的影響,超過4.9億人在看完《耶穌傳》後決志。

《耶穌傳》正在推展865任務,希望在2025年前接觸世界上剩餘的865個語言群體。他們各有50,000人以上,共有大約3.23億人沒有聽過耶穌的福音。

(來源:Assist News,2017年3月3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 《耶穌傳》有效地使萬民認識耶穌,作主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