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與媽媽的頭髮 -【火煉的使徒】專欄

《火煉的使徒》不是寫出來的,是經歷出來的。它不只是文字的記載,更是血與淚的見證;不是人的記憶,而是天使的記錄;不是個人的功業,而是華人歸主團隊的見證。它是一本神在中國的聖靈行傳。我是一個山民、一名乞丐、一位牧人,沒有文化,我是哭著寫成這本書,中間無數的故事情節彷如昨天剛剛發生一樣, 動心、動魂、動靈、動人。

1951年,我出生於河南省方城縣一個窮困潦倒的家庭。我的父親是木匠,靠手藝養活一家人。1956年,我隨父母一同出去討飯,每天風裡來雨裡去,走遍數十家,爲討兩碗粥填飽肚腹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一直到1958年大躍進時期,每村都是大鍋飯,不准一家一戶再做飯,我們才終止了乞討生涯。1960年2月,在中國鋪天蓋地而來的大饑荒中,父親活活餓死了,瞪著眼看著我、姐姐和妹妹,含淚而去。那時我們全村有250人,卻只有一個伙房,經常7、8天,甚至10來天才做一頓飯。每人每頓飯只有二兩八錢麵,幾乎接近死亡邊緣。

媽媽每天晚上照例對我說:「孩子,媽媽脫下的鞋,明天不一定再穿了。媽媽若是死了,你可要堅強,堅持去地裡挖野草吃,多活一天就是全家的希望。你是我們家唯一的根,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度過這場劫難。」我的童年每天都在這種痛苦、饑餓及恐懼中度過。今天回憶起來仍有幾分的痛苦和辛酸湧上心頭。

村上的老鼠都被捉光吃光,樹皮也被啃光了。這時政府開始急救解決,先解散集體食堂,並分給農民少量自留地,以補助農民的生活。人們開始有救了,但我們家裡還是沒有一分錢,幾個月也吃不到鹽。媽媽無奈之下剪了自己的頭髮,拿到商店換了二兩鹽。我和姐姐、妹妹幾個月來終於可以吃頓有鹽味的飯了。鹽是吃了,媽媽的頭髮卻成爲村人的記憶,路人的笑談,兒子內心終生的遺憾。

1963年3月11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我們村裡的長老,是我家族中一位至親,也是村人眼中的神人,是村中第一粒麥子。他德高望重,爲人極其謙卑,村人都敬重他。那天他把我叫到跟前,語重心長地說:「我的孫子啊,你已經12歲了,也是該開竅的時候了。有一件關乎你永生的大事,我不能不傳給你,就是有一位朋友名叫耶稣,祂是那無罪的,爲擔當你罪,替你而死……」他講完後,我表示願意接受耶穌爲我個人的救主。他見聖靈已經進入我心中,又引導我一個奇特的讀經法, 讓我讀以賽亞書53章2-6節,把「我們」二字改爲「榮亮」。

讀後我就大哭,深深感到我的罪孽深重,和主擔當我罪後的輕省。我是一個罪人,耶穌卻爲我而死,祂的大愛深深感動了我。從那時起,我得救了。直到今天,我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打擊,從來都沒有懷疑過我的信仰,也沒有一天停止向神呼求。信主後,我在長老那裡聚會了幾個月。除了星期天,有時候晚上也聚會。長老就是傳道人,不斷爲我們講解聖經,提升我們的靈命。我信仰的根基就是那時候扎下的,雖然當時年紀還小,但都明白。

母親在窮苦生活的迫使下,爲保全孩子們的性命,決定改嫁一個普通農民張氏,我也因此從姓孫改爲姓張。1963年冬天,我隨母親遷居至本縣的拐河鎮七峰山,在海拔761公尺的高山上深居,開始了一生中最難忘的放羊生涯。那時候,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山上發出響亮的鞭聲。我牧養近40隻羊,它們之間常常發生碰撞,使得我每天都得去應對和處理羊群中的衝突與對峙,認識掌羊的習性,以及所吃的草的品種。怎知這成了我日後牧養神的羊群的一個必要經歷, 我深知我不只是在牧羊,更是在接受神對我的裝備和訓練。


火煉的使徒專欄介紹:張榮亮是中國教會最黑暗時期的福音拓荒者,其創辦的華人歸主教會(前稱方城教會)是中國五大家庭教會之一,他走過如同在爐火中行走的歲月,也見證了中國家庭教會從火中出來的血淚史。本專欄節錄自其自傳——《火煉的使徒》。

 

 

中國兩代相認-【回家的旅程】專欄

戴冕恩牧師成為屬靈父親的過程並不容易,和大部分父親一樣,他經歷了一個從「教練」轉化到「父親」的真實掙扎。2012年,戴冕恩靈裡覺得,呼喚中國父老站出來的時候到了,就決定前往中國,招聚中國五大家的領袖和下一代一起尋求主。

去中國的前一週,聖靈在加拿大啟動了一次特殊聚集。三天的聚集將結束時,一位加拿大父老突然站起來說:「我們要認出大衛是加拿大的父親。」大家都以爲美,可是戴冕恩自己卻非常掙扎。經歷了許多試煉,背叛和破碎,對戴冕恩來說,作父親意味著太多的責任,他寧可作一個好教練。當教練只要把技巧教出來,作父親卻要把心掏出來。但這次神沒有放過他,戴冕恩聽到神說:「再好的教練只能訓練出優秀的學徒,只有父親才能生出兒子。如果不作父親,你就不會生出屬靈孩子來。你看到遍地都是孤兒嗎?」那個瞬間,他的心被主說服了。加拿大家人深深地尊榮他,祝福他和感謝他,一起按手爲他禱告,將爲父的心從他的內心呼喚出來。加拿大給中國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剛剛生出來的父親,被差遣到中國!

經歷了七轉八轉地換乘不同交通工具,他們終於到達目的地。從一家餐館吃完簡餐出來後,戴冕恩忽然很得意地對同行的人說:「歡迎你來到中國!」同行的中國姊妹看著這個笑嘻嘻的埃及人,不服氣地說:「你為什麼這樣說,我才是中國人啊。」戴冕恩說,「我歡迎你來到中國,因為我比你更愛中國。你愛中國是不得已的,因為生下來就是中國人。而我愛中國,是因為主把祂的愛給了我!」戴冕恩真的把自己看成中國的兒子,他全心融進來了,聖靈除了給他爲父的心,也給他一顆愛中國的心。

在那3天的聚會中,當下一代的領袖尊榮父老們爲父母時,他們不能接受,因為沒有直接帶領這些下一代信主。他們很多人長時間在監獄裡,怎麼可能傳福音?此外,這些孩子跟著加拿大的父老同行至此,得著很多幫助,怎麼又成了中國父老的孩子?

然而,這些似乎沒有直接關係的下一代,真誠地對中國父老說:「在你們出現以前,我們好像無父的孩子。主藉著加拿大的父老養育我們,也教導我們特別尊榮中國的父老,等候你們的出現!你們是父老,不是因為你們的功用,而是你們的位分!你們在監獄裡的禱告,神垂聽了!我們藉著各樣的途徑信了主,都是因為你們在靈裡生了我們。無論如何,我們認出你們就是這片土地的父親!」下一代大聲呼喚爸爸,又跪下來用淚水給這些飽經風霜的父老們洗腳。聖靈大大澆灌施恩懇求的靈,大家抱成一團,哭成一片。父老們看見下一代如此尊榮他們,十分感動!這些馳騁疆場的將軍們,在神的同在中脫下軍裝,流著淚謙卑地分享自己的軟弱:

「這些年來,因為信仰的緣故,一直被追捕甚至下到監獄,已經沒了人的尊嚴,但這一次感覺到人的尊嚴恢復了。」「我們只會作將軍,不會作父親。我頂多就是一個『孤父』。因我們上一代父老很早就進到監獄,我自己也沒有經歷過父親的愛!很感恩看到下一代願意和我們在一起!」「我們自己也是屬靈的『孤兒』,自己也是摸著爬著跌跌撞撞走過來的。沒有人教導我們怎麼帶領下一代。我們到底還是『農民傳道人』啊!」

是的,他們沒有學過神學,但是神親自引導他們建立教會,帶領門徒,彰顯神蹟奇事!他們擁有豐盛的屬靈產業,懷揣著父輩們傳遞的中國的呼召,就是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天父會賜給中國很大的復興,祂迫切地要修復兩代之間的失聯,讓這復興的火種傳遞下去。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中國的臥談會-【回家的旅程】專欄

中國的回家旅程,是從13個人的關鍵少數聚集開始。戴冕恩、趙仲權牧師在香港幾位父老的陪同下前往武漢,有兩天半的時間,他們與中國領袖在一起。戴冕恩回憶當時的聚集:

當我想專心聽別人說話時,我習慣的坐姿就是舒適地滑進椅子裡!我們會面交談,一個接一個,一場接一場,我渴望聽到他們的心聲,所以不斷請他們分享。沒想到,我們第一次很隨意的聚會方式震驚了中國領袖。第2天晚上,弟兄們實在受不了了,他們一直聊到凌晨3點,發了一頓牢騷,覺得這樣的聚會毫無意義。 第二天,主對我說:「今天早晨敬拜後,洗他們的腳。」我問主爲什麼祂只說:「你洗他們的腳。」 

弟兄們本來要發表一夜深談的「誠實話」就在他們發言之前,還好我及時順服主,分享了主給的感動,結果所有人都哭了!「你是西方人,你不會洗我們的腳!」但是我們洗了他們的腳,靈界裡突然發生了變化。 人心被神的愛融化了,那天靈裡有重大的突破,大家心心相印!

2006年10月這次聚會,正如前面戴冕恩所回憶的,父老們並不是要做什麼事工,而是要真正認識這群家人,聆聽他們分享心中的渴望。很多人帶著筆記本,要領受海外名講員的新鮮信息,居然沒有記下什麼。況且戴冕恩還斜靠在沙發上!過去在電視上,台上見到的大講員,現在在自己眼前斜臥在沙發上,這真要習慣一陣子呢!他們還要大家「敞開心,分享心」,這可是從來沒有聽過的!這個聚集很不正式,不只是座談會,而是「臥談」會!但3天過後,他們漸漸明白這正是中國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識的傳遞和灌輸,而是更多親密的相交和關係。原來天父這次差遣來的,不是兩位能說的老師,而是兩位能聽的父親。漸漸地,大家從心裡稱他們爲「趙爸」和「戴爸」。

過去來中國的國際講員大多就是來講道和培訓,但是趙仲權與戴冕恩兩位父親帶著神的託付,一次次進入中國,不是辦特會,不是當講員,而是願意花很多時間與中國的屬靈兒女相交,同行和聆聽,尋求神的心意,分享從加拿大開始的家人同行旅程。他們雖是父親,但看自己還是「代父」的角色。一方面,是天父的代父,這些孩子是他們的榮耀和喜樂,但至終是屬於天父的產業。另一方面,是當地父老出現之前的代父。他們極其尊重當地的權柄,看重當地父老站在位上。其實每次去一個地方,他們關注的不是人多人少,而是有沒有父老出現。當一個地方的父老被認出來,並願意站出來,那地就有盼望了,因為孤兒的靈必會出去。他們感受到,時候到了,需要呼喚出中國的父親。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2021客家禱告祭壇 原客漢禱告合一同行

「客家興起,不用害怕,因主永遠與你同在」。3月7日下午,來自94個跨宗派教會及機構的400位傳道人及信徒,齊聚在中壢靈糧堂舉行2021「客家禱告祭壇」,眾人用客家語齊唱《客家興起》,宣告「只要客家族群還有人沒有聽聞過福音,宣教傳福音的行動就不會停歇」,客家教會要跟國、閩、原住民的眾教會更多連結,為主興起發光,傳揚主名到四海。

今年客家禱告祭壇的主題為「愛火重燃、靈火焚燒」。客家福音協會總幹事白美月牧師表示,莫忘主耶穌託付教會和祂的百姓「傳福音給萬民聽」以及「凡事倚靠聖靈帶領」的宣告。因著客家福音協會推動「客家教會十年倍加運動」,台灣的客家族群信主比例從2015年的0.3%,倍增到現今的0.6%。

客家家人為原民家人祝禱

白美月本身是布農族原住民,因著嫁給客籍溫宏敦牧師而致力推動客家福音運動。她説,只要客家庄還有人未聽聞福音,客家宣教協會就會繼續踏著宣教、為主贏得客家靈魂及實踐普世宣教使命前進。

《客家興起》創作者、客家福音協會董事劉志忠律師表示,客家興起不單是講客家語的族群,我們在這世界上都是客旅,在主裡都是一家人,所以客家興起,其實就是提醒每個教會和基督徒,我們都是連於一個基督身體的教會,要合一同行。

「原客要同行,原客會復興。」客家福音協會余慶榮牧師說,去年客家禱告祭壇在竹東的聚集,首度有原住民牧者參與,100多位原客牧者不單在兩天一夜的聚集中有很好的交流,現在原住民、客家及漢人的傳道人也已經成立了22個復興禱告小組(RPG),有60多人參與。這群組的人很多彼此並不認識,但是能夠像家人一樣在RPG小組中兩三個人同心合意禱告。

原客漢一同禱告

余慶榮說,客家興起是為了跟眾教會一同站立,客家教會雖然微小,但可以祝福台灣的長子、原住民的教會和牧者。他哽咽說起一段客委會拍攝的廣告,客家人為著過去對原住民的欺壓及剝削表示歉意,所以客家的教會先與原住民的教會彼此和解,同行走在一起,這是很有宣示意義的。而原客的同行,就可以帶出華語及台語族群的教會與信徒的合一同行。

靈糧全球使徒性網路主席周神助牧師、客家福音神學院溫永生牧師以及新竹峨嵋教會范秉添牧師代表客家家人為原住民禱告,求神把合一的靈不單放在原住民及客家族群,也放在原漢客的族群當中。余慶榮說,客家禱告祭壇舉辦的3月7日這一天,代表原客漢三合一,對齊神的完美(3代表原客漢、7代表神)。泰雅族的賴安淋牧師及李保盛牧師也代表原住民接納客家牧者,李保盛牧師說,原客漢在主裡就是一家人。

一同禱告

周神助引用使徒行傳一章14節祝福與會者,基督徒不單只是一起禱告,更要同心合意恆切禱告。周神助分享,他的外祖父鍾亞妹是客家福音的先驅,一百多年前就在客家庄撒下福音的種子,他還記得在2002年,加拿大的戴冕恩牧師推動回家運動,開啟原客漢同行,他印象深刻的是當時聚會結束時,一位客家老姊妹抓住戴冕恩牧師的手,哽咽地說,我們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周神助指出,原客漢同心合意恆切禱告的推動是沒完沒了的旅程,耶穌在世三年半的時間,門徒互爭誰為大,連坐在耶穌的左邊還是右邊都要爭個沒完。但到了使徒行傳的年代,門徒卻能放下爭競,兩三個人就能聚在一起恆切禱告,關鍵就是門徒看見耶穌願意捨命為世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且門徒願意與基督同釘十字架,這就是聖靈的工作。而復興禱告小組(RPG)就是原客漢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一同禱告的操練。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與以色列連結的歷史基礎 -【選民系列】專欄

外邦信徒與以色列的連結除了聖經、神學以及宣教基礎外,還有歷史基礎。基督教信仰是有其猶太根源的,教會和猶太人一直有互動,因為兩者都是神的子民。當外邦信徒加入以色列並成為亞伯拉罕的屬靈子孫時,教會和以色列便形成了一個整體。

有了這個整體的觀念,以色列的歷史跟中國是有關係的。公元前第10世紀,所羅門王去世後,以色列開始衰落。當他的兒子羅波安繼位不久,王國分裂為南北兩個國家。北部的國家稱為以色列,由十個支派組成。南部的國家稱為猶大,由兩個支派組成,仍然由大衛王的後裔統治。在東面的亞述帝國於公元前第8世紀入侵以色列,亞述王撒縵以色於公元前722年攻取了撒馬利亞,北國以色列不復存在。公元前586年,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進軍猶大,攻占了耶路撒冷,摧毀了第一聖殿。亡國的結果是人民淪為俘虜,被流放到巴比倫。經過幾代流亡,一些猶太人去到中國。

研究中國猶太人歷史的陳瑞貞說:「關於猶太人在中國最早又真實的記錄是在公元718年。但是在開封老猶太會堂的三座碑文中,有兩座記錄了在開封的猶太人,將其抵達日期稱為漢朝和周朝。」周朝從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持續了大約八百年,而漢朝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持續了四百多年。

另一方面,一位名叫多馬·托倫斯(Thomas Torrance)的蘇格蘭人在1938年發現,中國西部的羌人「有可能來自以色列的十個失落的支派」。他稱羌族人為「這些華西的猶太人」,並稱山上的城鎮為「典型的猶太村莊」。如果開封的記錄和托倫斯的研究是正確的話,那麼古代的以色列人可能是在亞述和羅馬帝國滅了以色列國之下來到中國的。如此,選民與中國之間的聯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十世紀。

巴比倫人之後,猶太人分別被波斯人和希臘人統治。當希臘人離開時,猶太人短暫享受了約一百年的哈斯莫斯獨立時期(公元前142年至65年),然後以色列被羅馬帝國占領。猶太人多次企圖掙脫羅馬人的轄制,在大起義期間(公元66-73年),提多將軍率領的羅馬軍隊燒毀了第二聖殿。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指出,第二聖殿被毀的日期與巴比倫人摧毀第一聖殿的日期相同。叛亂一直持續,羅馬皇帝哈德良鎮壓起義,屠殺超過一百萬猶太人。在公元135年,他將耶路撒冷更名為愛利亞˙加碧多連那(Aelia Capitolina),並將以色列地更名為敘利亞巴勒斯坦那(Syria Palestina)。猶太人大部分被驅離出其土地,並散佈在世界其他地方。

以色列人來到了古代中國,現在的中國人也訪問了以色列。以賽亞宣告:「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原文作希尼)來」(賽49:12)。希伯來語Sinim(希尼)的意思是中國。中國和以色列在歷史上是聯繫在一起的,如今相互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 彌賽亞領袖亞設·因崔特(Asher Intrater)表示,華人基督徒之所以來以色列,是因為他們對耶穌的信仰,並由此帶來了對以色列的愛。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獻給無名的傳道者 邊雲波安息主懷「因信仍舊說話」

旅世93載的邊雲波弟兄於2018年2月14日下午5時33分在中國寧波安息主懷。

生於1925年三月12日的邊雲波,於1945年在重慶中央大學教育系就讀時,立志獻身成為傳道人。1948年,23歲中國年輕人邊雲波,受著神的感動,一口氣寫下600行長詩,紀念在偏鄉宣教的無名傳道者。他寫下《獻給無名的傳道者》這首敘事詩後,即遠赴雲南邊疆向少數民族傳福音、建立教會,並在雲南聖經學院任教。邊雲波一生留下大量文字的創作,《獻給無名的傳道者》至今仍廣為流傳,激勵了許多基督徒在困境中重新站立,也提醒今天教會及信徒善用文化媒介傳福音的重要性。對於死亡,邊雲波曾以「仰望新耶路撒冷—更美的家鄉」為題分享:「我們信主的人在地上,都是客旅、寄居的,這世界並非家鄉,有一天我們要離開世界,就像是搬家,搬到更好的地方,就是樂園。」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17年曾以《獻給無名的傳道者》演出敘事劇。機構總幹事林治平受訪時表示,他是在大學時代接觸到這首詩,當時這首詩在台灣引起相當大的討論及傳頌,不僅是他,包括查大衛、饒孝楫、李秀全、張培士及周神助等眾多台灣牧者的獻身,都受到這首詩的影響。中華華人普世差傳會總幹事馬康偉牧師受訪表示,他參加第二屆青年宣教大會時,聽到這首詩深受感動。後來邊雲波弟兄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就毅然投身邊疆宣教,這對他後來投身事奉有非常大的影響。

2003年,時年79歲的邊雲波在病榻上寫下了《最後的旅程》這首長詩,提到他獻身宣教逾70載,當中還因信仰被捕入獄幾十年,即使身處最艱苦的環境,甚至在文革時期被扣上「反革命份子」入獄接受勞改,直到1987年才獲得平反,但他仍然數算上帝的恩典繼續前行,也期許宣教的棒子能夠「一棒接一棒」傳下去。

(基督教論壇報記者梁敬彥報道)

宣教中國2030會議宣告: 15年內中國差出二萬名宣教士

過千名中國的牧者及教會領袖9月底聚集韓國濟洲島,出席第二屆「宣教中國2030會議」,宣告中國在2030年前差派出二萬名跨文化宣教士。

「宣教中國2030會議」起源於2013年在首爾的亞洲教會領袖論壇,2015年在香港舉行第一屆會議。

今年的主題「和平之子」來自馬太福音五章9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召集人周牧師歡迎來自中國七大區域的參加者,他們正好代表中國七個軍區,說明「耶和華的宣教大軍已經預備好」。

大會主席金明日牧師致辭,他指出宣教不僅是主耶穌的命令,也是中國教會回應神百年來的託付。承接上屆會議,這次會議探討五大議題:宣教理論、宣教導向教會的建造、國內少數族群宣教、海外華人事工,以及跨文化及海外宣教。

濟洲島聖安教會主任牧師柳政吉在開幕時講道,以「和平之子」為題。他指出,在充滿腐敗和衝突的世界裡,只有耶穌基督能帶來真正的和平。世界福音聯盟的全球大使布萊恩·斯蒂勒(Brian Stiller)其後報告全球基督教增長情況。

(來源:WEA News,2016年11月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差派超過二萬名華人出去收祂的莊稼。

[國度觀點] 聖經的文學價值應受肯定

最近有內地網民抗議北京語文課本選用聖經內容,擔心學童被宗教洗腦,言論在網絡世界激起千尺浪,引發教育與宗教應否分離的爭論。但也有人認為不必要反對課本節錄聖經內容,因為聖經本身確實是文學作品,能提昇語文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反對課本採用聖經內容者,以此規定為理據,認為有關做法違反國家法例。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作出回應時表示,十多年前編寫該課本時,決定加入西方神話故事,故採用聖經內容;但在2015年年底修訂課本時,已經決定刪除有關內容,所以不會出現在今年秋季開始使用的修訂課本上。

據了解,《北京語文課改教材第13冊》(七年級課本)選用的聖經內容,為創世記一章記載神在六日內創造大地,以及二章中有關第七日為聖日(特別的日子),編選在標題為〈上帝創造宇宙〉的部分。課本有採用中國神話如「女媧造人」,而西方神話則選用創世記經文,目的讓學生認識中西方的神話傳說,擴闊視野。雖然課本採用宗教文獻,卻不帶有宗教目的,而是促進文化的認識,因此並不違反國家法例,反對者的論據顯然站不住腳。

對於基督徒,聖經是真理,並非神話傳說,故此從「神話」課文中被刪除,也不用感到惋惜。但另一方面,可以從文學角度來看,聖經被公認為文學瑰寶,有其優秀的文學價值,被選用在語文課本上,合情合理。事實上,上述提到的語文課本所節錄的創世記內容,引用自《世界文學名著選錄》,聖經內容被選用在語文課本,因其獨特的文學價值,而非宗教性。聖經用詞優美,蘊含各種文學創作的典範,當為文學作品閱讀,並不會侵犯聖經權威,卻讓人的心靈得到美的滋潤。

內地兒童事工挑戰大 欠教師 欠資源

福音證主協會與旺角浸信會於3月2日舉行神州情季禱會,主題為「內地兒童事工的實況和需要」,闡述在國內當兒童主日學老師的挑戰。

講員胡老師指出,內地不同地區面對不同挑戰。對於貧困地區及農村,最大的挑戰就是缺乏資源及教師;教材欠缺,老師亦缺乏訓練。此外,留守兒童情況普遍,他們一般很自卑,心靈上有很大需要。相對貧困地區而言,一般鄉鎮的兒童主日學有較完善的行政架構。可是,資源及有經驗的教師仍很缺乏。至於富裕城市,雖然資源充足,卻不是沒有挑戰,其一挑戰是學生太多,並且背景參差,有來自富裕家庭,也有民工家庭。另外,中學灌輸進化論,導致主日學學生升中學後有很高的流失率

另一位講員是在國內服事了逾十年的白老師。她特別指出全人關懷的重要。主日學老師不僅傳遞聖經知識,也教導學生把信仰融入實際生活,及以信仰面對不同人生階段。另外,白老師提到他們正組織主日學團隊,培訓將來可培訓他人的老師,並建立地區網絡,促進彼此交流。最後,她提到內地的主日學培訓教材仍很缺乏,香港可以成為重要的渠道

(記者陳細細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