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普查分區研究 走進社區 活出使命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下稱「教新」)出版之《2014香港教會普查》為教會發展策略提供參考,而最近教新更將結果整理及分析成分區研究報告,於月初舉行之「走進社區的堂會──教會普查分區研究(2016年版)」交流會中,向教牧及機構同工分享。教新總幹事胡志偉牧師相信,透過認識所屬區域的特點,可協助堂會制定適切的使命對策,接觸社區。

尋問社區服事界線

教新執行幹事梁國全提出,教會是使命群體,要與外面世界連結。這不單是教牧或宣教士的責任,而是所有基督徒的職責。「教會須要尋問自己在社區的服事界線在哪裡。」他建議當堂會審視與社區的關係時,可以從以下6條問題開始:一、會眾對現時外展事工有何看法;二、外展事工是否太多或重覆;三、社區有何需要;四、有沒有機構可合作;五、如何鼓勵會眾參與;六、如何使每一個人都有份。他指出,一間教會只須半年,就足以走遍所座落的整個區域。「我們要在現實中尋找理想,好像耶穌在人群中動了慈心。」唯有「落區」印證,對社區的理解才會具體和「不離地」。

教新同工劉梓濠首先講解中西區。該區堂會歷史久遠,500人以上堂會比例較多。因人口老化,中西區未來人口會減少,但教會的人口老化問題將比其所在地區更嚴重。至2024年,中西區的總撫養比率為全港第2高,在職人士壓力將更大。雖然中西區入息為全港最高,但貧富差距卻是全港第2高,草根階層容易被忽視,然而區堂會在社關、扶貧及新來港事工方面亦有相當進展。

建立長期同行關係

其後,香港西區潮語浸信會(西潮浸)堂主任蔡宗正牧師分享他們的社區服事。從過往經驗中,他們歸納出3個重點:一、要去到社區當中;二、要建立長期關係;三、目標要清晰,就是傳福音。首先,他們與堅尼地城一間有名的酒家建立長期的同行關係,甚至連一般人認為不可能信主的廚房部員工也有突破。另外,他們也有採訪安老院。「我們不是想這些老人家做會友,而是想他們信主,這是人生最後一站最重要的。」西潮浸亦到展能中心舉辦活動,後來也舉辦了「平安夜福音晚宴」,邀請他們到堂會中,結果多人決志信主。最後,由於西潮浸在港大附近,他們最近開放場地讓內地生上廣東話班,找機會與他們分享福音。蔡指出,西潮浸參與的嘉年華中,最多人排隊的攤位竟然是傳福音的攤位,所以教會要去,不要再等待。

教新同工接著解說深水埗區的社區數據。深水埗的堂會在商住兩用樓宇的比率為全港最高。過去5年崇拜人數跌幅較大,女性會眾佔會眾64%,為全港第2高。會眾的年齡分佈比社區人口年輕。住戶入息為全港最低,貧富差距較細。未來5年將會有至少3萬人入住該區新建成的公屋。該區堂會積極服事社區,但崇拜人數並無明顯改善。

教會應設立社區幹事

中華基督教會長沙灣基道堂主任鄧達强牧師表示,他們在最近十多年才想到要做社區工作。「教會不要困在四面牆內,要真正走入社區。」當時,基道堂設立了社區部,與禧福協會一同展開在順寧道街市的事工,另外一位姊妹也在所住屋邨建立了聚會點,開拓無牆教會。鄧建議:「教會應設立社區幹事職位。」基道堂社區幹事陳志慈指,教會曾與社區飯堂、安老院及託管中心合作,他們亦與區內學校開辦家長事工及學生小組,在周末為區內兒童辦英文班。陳舉出幾項有效走進社區的方法,包括在祈禱會動員,邀請會眾繪畫社區地圖,舉辦節日活動,又以祝福行動去到社區當中。她強調,祈禱求問神很重要,又要持續穩定地接觸人,並要安排跟進。

(左起:劉梓濠、梁國全、蔡宗正、鄧達强、胡志偉)
(左起:劉梓濠、梁國全、蔡宗正、鄧達强、胡志偉)

禱告等候神開門

在問答環節上,有與會者問到怎樣可以打破堂會觀。蔡牧師回應說:「不要大聲疾呼,要禱告及嘗試實行。」教會起初可能不習慣,但嘗試一兩次之後,執事和會眾漸漸習慣和改變,牧師也要多宣傳所做的社區工作。弟兄姊妹若有心志,但教牧不支持或資源不足時,要禱告等候神的帶領和開門。很多社區工作不須要太多花費或人手,弟兄姊妹可嘗試帶頭,等待教會遮蓋。另外有人問及若教會沒有地區工作的專業,憑什麼做社區工作。鄧則回應說,教會要做的是建立長期的社區關係網,向「和睦之城」的目標進發,這須要有定時定點的委身。胡志偉牧師表示,教會可以從人群、地區、興趣、工業及族裔等分類去發現社區的服事對象。面對傳福音和社區需要的拉鋸,蔡牧師認為:「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法只有神的拯救。」

教新已完成18區分區研究報告及網上電子版,協助各區教會制定合適的社區策略。

(記者林暐皓報道)

 

【Kingdom LIFE】Go Kids 放下恐懼 釋放孩子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孩子是神賜給父母的屬靈產業基督徒父母都希望按著神的心意去養育下一代無奈在香港現時社會的教育氛圍下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父母失去神所賜予的教導能力來自聖士提芬會的Esther Chu決定向「贏在起跑線」的教養方法說不為兒子開設自家學堂而因著她的堅持神開始祝福這個事工更多家庭被召聚一起決心為孩子一個營造自由快樂的成長空間

自家學堂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Esther本身在聖士提芬會負責青少年事工,幫助那些有毒癮、情緒或家庭問題的青少年走回正軌。Esther發現這些青少年每個都有特別的才華,只不過現時香港的教育方法未必適合他們。於是Esther會用創意的方法去教導他們,例如用Rap「饒舌」的方法教中文等等。後來Esther有了小朋友,才發現香港的填鴨式教學從幼稚園已開始,如果想拒絕這種教育,就要讀學費高昂且位置偏僻的學校。我發現自己工作的地方所有幼稚園可以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做而且我也有教學經驗於是我有一個想法不如自己教小朋友吧!當時機構裡有4個同工的小朋友是同齡的,4個媽媽決定開始「不上幼稚園」的自家學堂。

Go Kids要成為世上的光

在自家學堂的兩年裡,Esther大兒子的「上學時間」過得快樂又充實。他最喜歡媽媽的「教學」,這令到Esther也覺得好快樂,因為她擁有的第一個「粉絲」就是自己的兒子。「兩年後我的小兒子出世了我希望自家學堂能延續下去於是我開始了一個類似play group的社群就改名叫『Go Kids』意思是希望所有小朋友都能自由快樂地成長勇敢向著自己的夢想奔跑

而同一時間,Esther開設了「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的臉書專頁,開始撰寫有關兒童教育的文章,目的是讓更多人知道,0-6歲小朋友應該多玩多探索,而不是去參加很多興趣班,過早讀書識字其實對他們的成長並沒有好處。這個專頁一出現就大受關注,Esther歸因於現時的教育氛圍對小朋友及家長均造成巨大壓力。Esther記得有一次寫文章談到,不理解香港為何需要3、4個人才能照顧好1個小朋友,現時很多人失去作為父母應有的能力。之後這篇文章在網上產生很大的迴響,有人贊同也有人批評,接近10萬人看過這篇文章。「那一刻我心裡覺得好忐忑。我反問自己在做什麼?其實我可以正常照顧自己的小朋友,而不需要受到那麽多人注意。」但那天Esther靜下來祈禱時,神就對她說,Go Kids可以作光,去照亮那些未找到出路的父母。之後我就明白這是神的心意也是我應該去做的而不是去在意別人的評論所以我沒有刻意去開始Go Kids而是人很自然地渴慕這個地方我知道這是神的意思讓這件事發生也是我的榮耀.

敢於與眾不同

Esther認為,對於「不讀幼稚園」這個決定,香港父母最難突破的是自身的恐懼,懼怕別人的看法,懼怕教育失敗。而對Esther來說,當初20多年前決定來聖士提芬會服事青少年,剛開始時甚至沒有「人工」,身邊很多人質疑她的決定甚至認為她根本不是在工作,但都因著抓住神的呼召而繼續堅持。「當我經歷過這種反對之後,對於今日我怎麼教養小朋友,別人的看法對我影響已經不大了。」而很多香港的父母,除了考慮小朋友的前途之外,還有就是在意別人的看法,因此在教養小朋友的過程中隱藏了很多的恐懼。我覺得這是一個難關香港父母要經過的他們需要找到自己的信念而堅持去行。

追隨呼召實現夢想

關於夢想,Esther相信神對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呼召,每個人一生都要去尋找那條屬於自己的道路,而夢想是令人有熱情並且渴慕快跑追尋的。當然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有時可能需要人退後一步,甚至放下一些堅持。Esther在中學時有很多夢想,例如想做護士、社工、演藝、老師和作家等等。但中學畢業後Esther成為了一名導遊,之後因著聽見神的呼召,辭去做了4年的導遊工作而全時間在聖士提芬會服事青少年。

「青少年的服務工作我已經做了20多年,在我的生命裡發生了很多奇妙的事情!雖然我不是護士,我可以藉著神的能力醫治人的心靈;我不是社工,但所做的工作比社工還廣泛;我不是教師,但我教一班別人不看好的孩子去尋找夢想。今年我出版了《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這本書,而最近我們完成了《追龍》這套話劇……如果我當初不是跟從神的呼召去事奉我一定完成不了這麼多事情我為神的呼召放下穩定的工作神就幫助我實現了所有的夢想還擁有很好的家庭兩個兒子同心事奉的丈夫一切的豐盛都是從神而來而且超過我當初所想所求

個人簡介Esther Chu於聖士提芬會負責青少年輔導工作為了兩愛兒不需追逐起跑線過簡單快樂童年而決定開始自家學堂更成立關懷家庭的社群Go Kids並出版著作《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

(記者莫嵐報道)

[國度觀點] 為特首選舉禱告的首要重點

2017年將至,未來一年對香港有重大影響的事件,莫過於下屆特首選舉。神做事的法則,其一是透過設立領袖治理社群,將祝福帶給整個社群,所以為一個城市的政治首長禱告,是信徒祝福城市的屬靈方法。現時選舉名單眾說紛紜,社會上存著不同的猜測,謠傳四起,信徒應如何為特首選舉禱告?

首先要理解,在聖經中,神沒有說祂必定選立基督徒為城市的首長,事實上,祂可以揀選任何人做任何事,包括非信徒。但有些信徒會有假設,以為基督徒出任首長,才合乎神的旨意,又或是,只要是基督徒出任首長,才會有合乎神心意的管治,城市也會越來越好。這假設簡化對事情的看法,在因果關係中忽略了很多因素,例如,稱為「基督徒」並不表示「跟隨基督」,即使是跟隨基督徒的門徒,生命可能仍在不成熟的階段,對真理的認識亦然。除非領受「某人是神的揀選」的特別感動,否則不應因上述的假設而祈求某位基督徒候選人勝出,這只是人意,而非尋求神的心意。

雖然對候選人的認識是重要的,包括施政理念、道德操守、倫理價值等,但禱告的焦點其實不應是在「候選人」上,而是在神對城市的心意上。此時此刻,在未來,神對香港有什麼旨意?神要如何轉化這土地?怎樣的城市改變才是符合神的心意?神對城市的計劃永遠比特首人選重要,雖然後者對前者有重大影響,但城市轉化的禱告視野要超越個人層面,以宏觀的國度視野,守望我們的城市!

屬靈偉人因壓力犯錯 李亞敦﹕定時安靜休息

著有《神的將領》及《為何魔鬼不要你方言禱告?》等共78本書的教師羅伯茲‧李亞敦博士(Dr. Roberts Liardon)近半來走訪亞洲各國,十二月初再次來到香港。在國度事奉中心、以琳書房及新曙光事工合辦的「神國將領——你也可以成為歷史改革者」復興特會中分享了幾篇特別的信息,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聚會在12月8至9日於葵芳復興教會舉行。李亞敦博士首先介紹他最新被翻譯成中文的著作《神的將領III》,內容一些醫治佈道家的事跡。他研究了許多復興家的生平,發現偉大的人都會犯錯,但在神裡面總有第二次機會。

其後李亞敦博士拿出一個枕頭,點出講題:「耶穌有一個枕頭!」這個題目源於他周遊各國到許多地方講道時,常被人問及兩個問題:一、為何神的將領會犯錯?二、為何醫治佈道家會患病死去?他提到在馬可福音四章,耶穌平靜風浪的經文中,第38節寫道:「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他,說:『老師!我們快沒命了,你不管嗎?』」李亞敦博士說:「你們也許沒有留意耶穌有個枕頭!」教會內充滿著太疲累的人,這正是仇敵喜歡的。他又指出:「亞洲人都有很好的工作道德,卻沒有休息的道德。」當人違反身體自然法則就會生病。他認為很多復興家本可多活十年,但卻因為過勞而早逝。「當人的意志疲累時,就不能堅持所作的決定,也會容許一些正常情況下不能容許的事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偉人會犯錯。」他提醒人不能常常在壓力下生活。

神應許會給我們新的身體、心思、靈魂和每早晨新的憐憫。李亞敦博士年輕時曾跟隨一位牧者學習,向他求教怎樣成為一個偉大的佈道家。那人的回答令他很驚訝:「Book your holiday first and don’t change the date!(先預訂你的假期,無論如何都不改期!)」神沒有要求我們耗盡自己和家庭去工作。他曾經非常忙碌,假期由兩星期變成一星期,再減至5天,到後來他甚至發現下次假期竟是兩年後。有一段日子,他住在美國加州,距離美麗的海灘、動人的夕陽只有十分鐘的車程,但他從來未去過。聖靈提醒他說:「你有多久沒有欣賞美景,讓自己休息?」他建議大家每年計劃三類休假,一是屬靈假期,要安靜領受神的心意;二是和家人享受的假期;三是做你所享受的事的時間。

 

李亞敦博士亦分享了「神的開心樂園餐」這信息。他發現好些人得不著神的應許,是因為不了解神的「套餐」,於是只吃了一部分。「明明你可以兩腳行路,卻選擇單腳跳。」聖經中有許多「套餐」的例子。首先是恩典和真理(約1:17):恩典幫助我們活出真理。耶穌傳道又教導,醫治又釋放(太4:23),兩面都要著重。另外,當我們相信的時候也要說話(林後4:13),因為我們所說的會反映所信的。身體健壯也和靈魂興盛同樣重要(約三 1:2), 神既醫治人,也希望人擁有健康。同樣,神也期望我們方言和悟性並用來禱告﹙林前14:14﹚。因為兩者並用才是最好的配搭。

李亞敦博士鼓勵大家每天大聲方言禱告,不要覺得羞恥。他表示,方言也是一種語言,通過長期的運用,可以演變成複雜的語言,所以不會停在牙牙學語的單字。

(記者林暐皓報道)

如何與青少年談性? 牧者﹕關心先於教導

日前,在台灣的社群平台上流傳一影片,台南校園有一男一女青少年疑似在學校公然發生性行為。事實上,諸如此類的影片近年在各地都層出不窮。如何教育青少年「健康的性」,且能自然的和他們談論?有多年諮商輔導經驗的台南真理堂師母李念蒨接受台灣國度復興專訪時表示,父母、教會需在平時就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讓溝通、瞭解與陪伴在教導以先。她呼籲,教導青少年「性教育」,不能只是提「安全的性」,而是要以「全人教育」的起點出發。

李表示,全人教育的角度談性教育,教導重點不是在「性知識」,而是在教導與性有關的價值以及將價值實踐所需的生活技能,會包含珍愛自己和尊重他人的愛的教育。健康的親密關係都在表達彼此的愛、關懷與善意,青少年處在一個自我認同的發展階段,對於第二性徵發育與性別差異的意識浮現,這階段是處於性探索階段,提供他們學會維護與實踐自己的價值觀,採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是在性教育中更為重要的。令人憂心的是,時下教育只教導「安全的性」,而忽略除了生理之外,心理、情感層面應如何彼此溝通、尊重、負責任的重要課題。

如何在「性別教育」主題中教導青少年,李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平時身為家長、教會輔導應該常常關心孩子的生活事務,讓他們明白自己是以愛為出發點,如此一來若是碰到任何議題,就可以有良好的溝通管道;針對比較隱私的性議題,可試著採取態度開放、同理接納與不預設立場,耐性地協助他們一起面對。其次,必須要訓練孩子學習作判斷、有思辨的能力。可以提出想法和孩子一同分析、討論。身為師母的角色,她進一步建議,教會可扮演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橋樑,共同守護下一代在健康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報道)

緬甸葛福臨佈道會 9000人決志

隨著葛福臨(Franklin Graham)佈道團在緬甸首都仰光舉行「愛、喜樂與平安的福音節慶」(Yangon Love Joy Peace Festival)結束,當地基督徒驚奇地看見神回應他們禱告的方式。這次特會至少帶領9,000名成人和兒童決志。

緬甸基督徒早就知道,處在信徒人數極少的國家,他們必須仰望神,才得以生存、獲指引,並在宣教上結果子。過去17個月以來,他們禱告越發迫切。去年6月,他們開始每個月聚集,為葛福臨的福音節慶禱告。

緬甸自從這幾年在非軍事政府的領導下,民眾越發有自由之後,基督徒也開始以新的方式,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緬甸基督徒已經鼓勵信徒投入建設國家,不只透過傳福音,也透過參與各層面的生活,讓緬甸同胞知道他們的見證。

許多緬甸人回應新生命的呼召。在連續三天的這次特會中,共有超過17萬人聆聽福音,超過7,600人決志。

(取材自Charisma News,2016年11月,台灣國度復興報Asenath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幫助教會使用各種方式佈道,帶領更多緬甸人信主。

以色列大火摧毀大片森林 30年才能完全恢復

以色列專家哀嘆,在11月中發生並持續兩個星期的火災,樹林遭嚴重蹂躪,可能需要長達30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

火焰燒燬了數以百計的房屋(主要在海法和耶路撒冷地區),也摧毀了大片森林,包括整個自然保護區。目前估計,超過35,000英畝的森林被摧毀,許多野生動物也遭殃。耶路撒冷區自然和公園管理局的負責人Uri Naveh說:「雖然一些狐狸、鬣狗和其他動物設法逃避火災,其他動物沒有這麼幸運。例如蛇和龜都被燒死了。」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2016年12月,Israel Today)

禱告: 為以色列再植樹代禱。(賽41:19)

波蘭總統宣認基督是波蘭君王

11月19日,波蘭的天主教多位主教在總統安傑伊.杜達及眾多信徒面前,正式承認耶穌基督是波蘭的君王,並呼求祂治理他們的國家、人民及七山領袖。

在克拉科夫的神聖憐憫教堂的儀式上, 他們宣告說:「主耶穌基督,我們的神、救主及永活的王,宇宙之王,我們在祢面前屈膝。我們承認祢管治波蘭和我們的國民。我們以大的信心和愛,敬拜祢的權柄和榮耀,我們呼喊:基督統管我們!」

誓詞節錄:「在我們心裡,我們的家庭、學校、大學及整個波蘭,基督統管我們!基督是我們的君王,我們承諾會持續敬拜祢,傳揚祢的榮耀!要行使祢的旨意,保護我們的良心!要守護家庭的神聖和孩子的基督教育!萬王之王,萬主萬主!我們把波蘭人民和領導人交給祢,使他們根據祢的律法行使他們的權力。」

雖然11月20日是天主教禮儀日曆中的基督君王的慶典,但這次儀式起源於20世紀初一名護士羅莎莉婭.澤爾科娃﹙Rosalia Zelkova﹚從神領受的啟示:「耶和華說祂要以特定的方式成為波蘭君王,不僅是在人的心中,而這將在將來的戰爭中令波蘭得救。」以往這個想法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持,直到近年天主教徒和神職人員對此熱心起來。

「我們的主在社會中執掌王權絕對是必要的真理和教條。」神父保羅.麥當勞﹙Fr. Paul McDonald﹚說。

(來源:CNS News,2016年11月2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將列國賜我們為基業,宣告世上的君王要存敬畏的心事奉耶和華 (詩2)。

越南宗教法 疑非保障自由

在東南亞國協議員、人權和宗教團體猛轟越南的宗教信仰法遠低於國際人權標準之際,越南國會11月18日還是通過宗教信仰法。越南人權委員執行長陳廣武(Vo Tran Nhat)4月時就向《世界守望監測組織》(World Watch Monitor)分析說,該法稍後的版本旨在「壓迫與控制」宗教。

天亞新聞社(UCA News)報道,越南政府表示,越南這個社會主義國家首次通過的宗教法將充分有利於管理宗教事務。但人權團體與東南亞國協的國會議員卻擔心該法只會限制,而不是保障宗教自由。

該法在長久的草擬期間即飽受批評。今年稍早有50個民間團體,包括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全球基督徒團結陣線(Christian Solidary Worldwide),也與東南亞國協國會議員組織(ASEAN Parliamentarians)加入聲援的行列,譴責越南這項長達九章的法律草案。

在該法通過前,這些團體和立法者就寫公開信給越南政府,拒斥該法規定宗教團體必須註冊,並獲政府批准,方能舉行宗教活動。信中譴責該法「過度干預宗教組織的內務」,且用詞「含糊」,若穿鑿附會,恐讓宗教團體或個人落入違法陷阱。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另發表聲明,列舉該法條文無從捉摸的例子,譬如:禁止使用宗教破壞「社會安全」、「國家團結」及「公眾秩序」等。

國營的「越南之聲」(Voice of Vietnam)廣播電台卻說:「宗教界賢達告訴國會,通過該法是越南宗教政策的轉捩點,將鼓舞信徒提振宗教價值和愛國心,並抗拒敵對勢力蓄意破壞社會主義的舉動。」

專門服事全球被壓迫基督徒的「敞開之門」(Open Doors)分析家慕勒(Thomas Muller)指出,這項法律將使越南基督教團體動輒得咎。越南早在2016年就已被敞開之門在世界觀察名單(2016 World Watch List)中,列為第20名迫害基督徒的國家。他預料,越南教會將越來越難註冊及自由從事信仰活動。他說,該法的外國一詞,定義太廣泛,可能讓越南政府獨斷地解釋及採取行動。

(取材自World Watch Monitor,2016年12月13日,台灣國度復興報Icula編譯報道)

禱告:為越南宗教信仰真實有自由禱告。

埃及教會遭轟炸 近年傷亡最嚴重

埃及一間科普特教堂在崇拜期間發生爆炸,至少25人死亡,49人受傷。 這是最近針對少數宗教群體的最致命攻擊之一,尚未有人對襲擊承認責任。

「當牧師叫我們準備禱告時,爆炸就發生。」一位爆炸時在教堂裡的人說。「屍橫遍野,有人身首異處!」另一名會眾在搜索他的妻子時說。

炸彈在教堂左側上午9:45左右爆炸。大多數婦女和兒童恐已罹難,因為傳統要求他們與男人分開坐。有人用手機拍下了混亂的場景。牆被炸穿,窗戶粉碎,血跡遍地。

伊斯蘭武裝分子過去曾針對基督徒,包括2011年1月1日在亞歷山大市轟炸一間教堂,導致21人死亡。

埃及總統塞西宣布了全國哀悼三天。「埃及人感到的傷痛不會白費,我們會堅決地追捕和審判任何煽動、促進、參與或執行這可怕的罪行的人。」總統在聲明中說。

(來源:CBN News,2016年11月12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澆灌聖靈在埃及,叫門徒放膽講論神的道,並大有能力見證主耶穌復活。

宣教中國2030會議宣告: 15年內中國差出二萬名宣教士

過千名中國的牧者及教會領袖9月底聚集韓國濟洲島,出席第二屆「宣教中國2030會議」,宣告中國在2030年前差派出二萬名跨文化宣教士。

「宣教中國2030會議」起源於2013年在首爾的亞洲教會領袖論壇,2015年在香港舉行第一屆會議。

今年的主題「和平之子」來自馬太福音五章9節:「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召集人周牧師歡迎來自中國七大區域的參加者,他們正好代表中國七個軍區,說明「耶和華的宣教大軍已經預備好」。

大會主席金明日牧師致辭,他指出宣教不僅是主耶穌的命令,也是中國教會回應神百年來的託付。承接上屆會議,這次會議探討五大議題:宣教理論、宣教導向教會的建造、國內少數族群宣教、海外華人事工,以及跨文化及海外宣教。

濟洲島聖安教會主任牧師柳政吉在開幕時講道,以「和平之子」為題。他指出,在充滿腐敗和衝突的世界裡,只有耶穌基督能帶來真正的和平。世界福音聯盟的全球大使布萊恩·斯蒂勒(Brian Stiller)其後報告全球基督教增長情況。

(來源:WEA News,2016年11月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差派超過二萬名華人出去收祂的莊稼。

為什麼藝術可作為教會的情感教育? -【文化守望者】專欄

藝術是有關對真善美的追求,也離不開情感這重要元素,沒表達情感的,沒觸摸別人情感的,便算不上是藝術作品。藝術可以成為情感教育,在創作過程中感知內心的情感世界,培養對真善美的感受力。

很可惜,情感世界是今天我們基督徒所忽略的,愛是最大的誡命,但沒有真實情感的「愛」,是很容易假裝出來的。噓寒問暖,探訪病患者,代禱服侍,甚至醫治趕鬼,都可以是沒有情感的外在行為。而在信仰上最大的失落,莫過於對神作出沒有情感的回應,祈禱、讀經、事奉,即使還未成為例行公事,也可能不過是「順從命令」的宗教行為,以換取我們一直以為還未得到的天父兒女的身分。

我這看法不是沒有根據的。在弟兄姊妹禱告後,服侍後,甚至為神創作藝術後,我問他們有什麼感受,回答不是感受,而是「命令」,例如:「神要我更多親近祂」,「神要我放下一切跟從祂」,「神要我更多禱告等候」。這些「神要」都是好的,但感受呢?內心有什麼情感呢?啞口無言!神造的是沒有感受的人嗎?

過去,我們談呼召,談神的引導、神的心意,若然提到自己的感覺、熱情、喜好,好像不夠屬靈。有一種設想,滲入情感,就會滲入人的意思,那就不純正,神的意思豈能滲入人的意思呢。於是情感被排拒於教會門外,但人不可能沒有情感,這違反神造人的設計。我們在信仰上壓抑情感,只會導致情感沒經歷聖化,有些人變得冷漠,對神只有機械式的順從;有些人則永遠處於掙扎狀態,理智與情感在屬靈成長中失衡發展,長期不協調,在這種狀態下,很難辨識神的引導。

腦神經科學研究發現,大腦情感區受損,可以導致人無法作出簡單的生活決定,本來以為是純粹理性的決定,原來沒那麼簡單,其實涉及情感。我們都會說,基督徒如果只是不停聽道、讀經,而沒行動,大腦越來越大,四肢仍然瘦小。但加上情感的缺失,只是一部分的大腦越來越大,樣子更加怪異。藝術能作為情感教育,所以當藝術進入教會,就可以造就健康信徒,讓心理得平衡發展,邁向全人康盛。


文@黃少芬

從天上而來的暗號 -【蹤跡】專欄

上期的主題「從天上而來的強心針」提到有一次,醫治室下載得來的只有三個英文字母的知識言語:NPC。果然不出神所預料,一位患了NPC(鼻咽癌)的人在一小時內就出現在醫治室,其後更得到完全的康復。很多讀者都嘖嘖稱奇,覺得不可思議。有些人更把這文章發送給患了重病的親人,以作激勵,讓他們醫治的盼望得以重燃。其實,透過知識言語帶來各類的神蹟醫治,在我們的事奉學校和醫治室是常見的事,但我必須強調,這都不在乎人的功勞,也不是我們團隊擁有過人的恩賜或能力去接收從聖靈而來的下載。我要歌頌的是天父上帝永遠不停息的慈愛。那些來自聖靈的啟示,是為了顯明神要人得醫治的心意。每次我們把求醫治的訪客帶到報告板前説﹕「看哪!天父多愛你,祂預知你今天會來,把你的病況都寫在這上面呢!」當事人頓時有遇見了神的感覺,被神濃濃的慈愛擁抱著,在這相遇的一刻,醫治的神蹟便隨著而來。

年青人余靖住在加拿大滿地可,十二年前他才十四歲,練武術時不慎受傷,以致右手腕的尺骨(Ulna bone)斷裂了,同時也嚴重扭傷了肌腱,從此右手腕和手指持續地痛了足有十二年之久!修讀設計的他經常要繪圖,但右腕的劇痛令他不能畫下去。多年來他遍訪中西名醫,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脊醫、跌打、物理治療、按摩……但都沒帶來任何的改善,疼痛依然。為此他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也屢受挫折。最近的八個月,右手腕的情況更是惡化了,痛得寫字、刷牙、拿筷子吃東西都不行,更遑論是彈結他和素描繪畫這等愛好。

余靖來港旅遊住進朋友家。朋友媽媽說早上會去一趟醫治室,邀他一同前去。余靖不太知道是什麼一回事,當晚就登上 禱告醫治室的網頁看個明白,發現我們會在報告板上列出神要醫治的各種病症,他就輕聲説﹕「神啊!明天請給我一個暗號吧,你就讓他們把我的病況寫在報告板上!」

第二天早上,年輕又健碩的余靖踏進醫治室,,眼前的報告板上寫著:「右手腕痛」。他先是呆了一下,跟著整個人彎下身來緊抱著頭,久久未能平伏。從天上而來的暗號,帶來與神相遇的一刻,多少年的委屈,屢醫無効的挫敗感都全淹沒在天父濃厚的慈愛裡。醫治室團隊只作了一個很簡短的禱告,這纏繞了余靖十多年的痛楚瞬間完全地消失掉。接著,他花了半個鐘去測試右手腕的每一個角度和動作,並執著鉛筆不斷地素描繪畫,捧著結他去彈唱。這都是以前不能作的,現在竟然是沒丁點兒的痛!為了確定已得醫治,他還特地用這曾經廢了的右手去托起一座巨大的揚聲器。余靖喃喃地說﹕「不再痛! 太奇妙了!」

有些人說:「耶和華離棄了我,我的主忘記了我!」主問:「一個母親豈能忘記抱在她胸前哺乳的嬰孩,而不去憐憫她親生的孩子?即使她可能忘記,主說:我也不會忘記你。看哪! 我已經把你刻在我的掌上。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對你的慈愛永續不息。」(以49:15-16,耶31:1)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成也男人、敗也男人 -【國度角度】專欄

男人是神的形像和榮耀(林前11:7 中)。神將自己的形象、樣式、榮耀及天國的管治大任都交付給男人,這是極大的信任,可惜男人卻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叫仇敵大得褻瀆神的機會。但神從始至終沒有改變過祂原先的計劃,從來沒有放棄過男人,直至幫助男人得以完全反敗為勝!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能制服必然得勝,被制服必然失敗。亞當最大的失敗不是吃了女人給他的禁果,乃是逃避承擔罪的後果,且「永不悔改,死不認錯」,結果被罪所俘虜。當神警誡亞當的大兒子該隱說:罪的權勢(仇敵)必戀慕你,你卻要起來制服罪(仇敵)。可惜該隱並沒有聽從神的警戒奮起制服罪,竟繼承了父親「永不悔改,死不認錯」的死性,而去擁抱罪,反被罪所制服,結果成為魔鬼的兒子(約一3:12),更成為人類歷史中第一位謀殺犯。本應是「征服者」,卻成為「被制服者」,真是情何以堪!

最近有機會服事一群男人,他們坦然承認在情慾的綑綁中屢戰屢敗,如喪家犬一樣抬不起頭來。我深表同情,也不怕撕破面,分享了受洗前我在情慾綑鎖中痛苦掙扎,哭求主拯救的經歷,以及如何藉聖靈大能得以制服並得勝心魔,重獲自由,並從懦弱退縮內向的性格轉化成為剛強戰士的心路歷程。他們大得鼓勵,且同心奮起向仇敵宣告:你來一次我們打一次,直到完全被滅絕為止。我不會迷信「恩膏與權抦」乃單從被按手即可無條件獲得,永遠不會失去,卻深信「恩膏與權柄」乃是從屢敗屢戰,永不言敗,越戰越勇,至終學會在爭戰中得勝再得勝而獲得。我更深信唯有那得勝的,才能幫助別人得勝;先勝過自己的罪,才能幫助別人得勝罪。

「聖民」終必成為「勝民」

沒錯,男人曾使神的心破碎,神也曾後悔造人在地上,但祂卻沒有放棄過男人,反在每一個黑暗世代中,為自己留下不向仇敵屈膝的關鍵少數之「餘民」,因祂最終的計劃是要使祂的聖民在基督裡得以反敗為勝,使「聖民」最終成為「勝民」。至終弟兄必不枉神的託付,靠著主得勝仇敵(啟12:11)。

弟兄們,我們必須抱著一種「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與罪惡的權勢決一死戰的決心。我們要奮起向魔鬼宣戰:不是你死就是你亡!大衛是聖經中唯一被神稱為合神心意的男人,更是一個真正的戰土。我很欣賞大衛如此向仇敵宣告:我要追趕我的仇敵,並要追上他們,不將他們滅絕,我總不歸回。我要打傷他們,使他們不能起來;他們必倒在我的腳下。(詩18:37-38)難怪大衛在面對巨大的敵人如哥利亞仍毫無畏懼,因他早己在上戰場前先學會戰勝了自己,繼而戰勝獅子與熊。

弟兄們,你欲在真正的戰場上得勝,務必先學會去征服你生命裡頭的獅子與熊,追趕、追上、不將牠們滅絕,誓不歸回。男人,神已給你應許及命定:牠必戀慕你,你卻要制服牠!(創4:7)弟兄們請緊記,你每次的失敗,都是神的羞辱,同樣你每次的得勝,都在活出神的形象,彰顯神的榮耀。


文@何寶生

禮俗難免? -【愛有道】專欄

結婚大日子對年輕人是最緊張和興奮的,但籌備的過程卻不是無驚無險。令他們感到煩惱的和最容易引至衝突的,其一是要滿足雙方家長及長輩的繁文縟節。就是最開明的長輩,總會對禮俗傳統有所執著,要求大至如何宴請親朋戚友,小至穿戴什麼衣飾,足夠惹起爭議。更難達至共識的是不同的信仰禮儀,例如要否祭祖,敬茶需要下跪嗎?

不想喜事變成僵局,事前必須了解長輩各人的想法,意思不是要全數滿足他們的要求,而是掌握足夠的資料,再思考如何回應。就以「過大禮」為例,若等到雙方長輩會面時才討論,出現爭執的話,局面難以收拾,親家隨時反臉變冤家。好像國家元首會面之前,外交部早已作好斡旋,鎂光燈下進行的儀式才會順利。

不過,預備結婚的當事人,可要小心調整自己的心理,既要站在自己父母尊長的一方跟對方作出要求,也要顧及未婚夫/妻的感受,大家要共同面對難處,而不是強對方所難,婚前不能同心,婚後更難同行。

至於不同信仰的儀節問題,若事前談不攏,更要小心面對婚禮當日被迫就範的情況。兩人應就可能出現的局面,預備應對的方法,就是受到辱罵,總不要以惡報惡;溫柔地堅持或婉拒,總比情緒化的回應佳。

長輩最需要的是關心與尊重,這在平常相處的日子,可以多點表達,建立了更親密的關係,讓他們更了解未來女婿/新婦的行事為人,尤其是不同的信仰價值,更要多點日子相處,才能理解和接納,放下成見。

縱使婚禮的過程中,或有不順遂的情境,亦只是一天的不愉快事件,不要長久放在心上,影響以後的生活。


文@徐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