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發佈 教內性騷擾經驗研究報告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性別公義促進小組於6月24日發佈《不再沉默—收集教內被性騷擾經驗》研究報告及獻議。小組由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共收集55份有效問卷,其中51%的問卷填寫人表示加害者為教會同工或信徒領袖,35%表示加害者為教友;男(加害)對女(受害)佔85%,其次的是男對男佔11%。受害人被性騷擾的方式依次為「不受歡迎的身體接觸」(33%),「强逼進行性行為」(17%),「引起性聯想的評語、玩笑或提問」(5%)等。55 份問卷中,超過一半受害人表示曾向教牧、相熟教友、社福機構甚至警方求助,並已轉到其他堂會或已沒有再參與教會聚會,仍有三成受害人仍留在原來堂會。

研究報告中亦針對問卷內容及訪談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分析:1、教會架構階級分明又同時關係緊密如家人,使加害者利用其得到信任的地位和關係,對受害人作出涉及性的行為。2、參與教會的人是願意表露脆弱的群體。教會強調群體生活,常鼓勵人表達情感,建立深入的關係。加害者往往就是看準他們的需要,假借「關懷」為名,向他們進行性侵犯。 3、教會的信仰論述被斷章取義使用,例如「寬恕」、「人的回轉」、「神的時間」、「順服」、「等候」等都是訪談中提及的信仰價值,使這些信仰論述成為受害人告發及投訴的障礙。 4、教會的群體文化:和諧合一。教會普遍重視群體的關係,不少受害人因為不願破壞群體關係、體貼別人的感受,而把自己所受的傷害隱藏。5、教會的性別定型。男性受害人的經驗和感受容易被否定及忽視,部份會基於面子或害怕被恥笑而保持沉默,成為更隠藏的一群。6、受害人在尋求幫助時遇到二度傷害。部份支援者對性暴力的誤解或對性的忌諱,容易將性暴力事件歸咎於受害人的行為,甚至為加害者提供解釋以合理化其行為。

最後,報告提到受害人期望教會正視問題、建立機制,不要逃避議題、視而不見。他們認為,認真和重視的態度會令受害人感到被聆聽,並且當教會強調對性暴力零容忍時,也能提醒整個教會群體,包括潛在加害者。

資料來源:《不再沉默—收集教內被性騷擾經驗》研究報告及獻議

國度1分鐘(43) – 性別自主 帶來亂局

+按圖放大

性別豈能自主?
性別承認制度帶來亂局

性別自主 法律上的性別承認 性別承認議題公眾諮詢
是跨性別人士的訴求,認為個人有自由選擇自己的性別,而社會必須配合他們的選擇。 是指個人的性別認同在法律上獲得承認,也反映在身分證文件上。 已在今年6月展開,由政府成立的「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就性別承認議題收集社會意見。諮詢期結束後,將有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為什麼有性別承認諮詢?

2013年5月 2014年1月 2017年6月 2017年12月31日
終審法院就W案裁定,已接受整項性別手術人士有結婚權,因此有必要修訂法例。 政府成立「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小組)跟進終審法院的意見,目的是研究變性人士的法律權利所需要的法例,並作出改革建議。 小組展開公眾諮詢 諮詢結束

諮詢內容

諮詢文件有16個議題,但最重要是回應第1個議題:

應否在香港設立性別承認制度?
✔ 應該 ✘ 不應該
.申請者需符合什麼資格?
.怎樣制定性別承認程序?
諮詢文件提出性別承認的四種參考模式:
自我聲明模式 無須手術模式 規定手術模式 較多限制模式
✘不須接受變性手術

.每個人都可主觀地決定自己的性別  (男人:「我是女人。」在身分證上改男為女。)

✘不須接受變性手術

.提交醫學診斷證明

.須接受變性手術

 

 

.須接受變性手術

.提交醫學診斷證明

.排除已婚人士的申請

反對設立性別承認制度的觀點

本末倒置 現時醫學界認為,性別認同障礙及性別不安是心理病,用立法去認同心理病患者對自己的看法,並強迫整個社會加以認同,是極其荒謬的事。
影響性別觀念教育 立法後,性別觀念教育課程將隨之有改變,家長的教育自由權利也會受損。
侵害良心自由 在法例強制下,即使良心不安或違反信仰,所有人都必須認同非生理性別的性別,等同被迫接受謊言。
侵犯私隱及危害安全 按自己決定的性別進出公共廁所、更衣室、浴室,構成侵犯私隱及危害公眾安全。
變相容許同性婚姻 同性戀者只要改變法律上的性別,就可以另一個性別身分與自己生理性別的人合法結婚。

表達意見刻不容緩

應否為香港設立性別承認制度?

意見書可以用下列方式送達

電郵:iwggr@doj.gov.hk

傳真:39184799

地址: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18號
律政中心東座5樓
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秘書

諮詢期已延長至:2017年12月31日

性別承認公眾諮詢月底完結

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於11月20日召開特別會議,就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於2017年6月發表、關於性別承認的諮詢文件作聽證會,有62個團體及個人代表出席。

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就此發言表示,諮詢文件一開始並沒有先反省現行清晰的男女兩性制度的重要性,其實一個人的性別身份對所有其他與他/她接觸的市民、民間團體、商業機構、醫療機構、公營和政府部門都息息相關和影響深遠,絕對不能輕率地改變。而明光社的立場就是反對訂立性別承認法,關心真正有需要的性別焦躁患者。

早在2013年,香港終審法院《W訴婚姻登記官》案的裁決,讓已完成變性手術的W可享女性的法律地位,與男人合法結婚。W案裡法官曾形容英國的《2004年性別承認法令》(下簡稱「英國性承法」)為「令人信服的模式」,政府的性別承認跨部門工作小組於2017年6月展開有關性別承認的公眾諮詢。諮詢範圍廣闊,內容複雜,而諮詢期至今年12月31日止。

(本報訊)

英國考慮人口普查刪「性別」欄目 原因:冒犯跨性別人士

英國下一次的人口普查將於2021年舉行,國家統計局最近表示,他們建議問卷刪除「性別」欄目,不再要求填寫性別身分,改為自願提供資料。發言人表示,因為這欄目需要填寫生理性別,而不是心理性別,因此對跨性別人士有冒犯性。

外界認為,國家統計局的建議是基於對外來投訴的回應,卻不考慮人口性別比例的不準確判斷將嚴重影響政策發展。

(來源:2017年10月12日,時雨綜合媒體報道)

禱告:性別差異不涉及歧視,英國民眾發聲反對建議。

希臘通過性別轉變法 無需完成變性手術

希臘國會在10月10日通過一項性別轉變法案,容許國民不用完成變性手術或提供醫學證明,僅需法院批准,就可改變身分證明文件的性別。新法例遭希臘正教會強烈反對,稱之為「撒旦的作為」,並要求政府撤回。

新法例生效後,希臘國民只要年滿15歲,沒有婚姻關係,在獲得法院批准後,就可以轉變性別,以兩次為限。

(來源:2017年10月12日,時雨綜合媒體報道)

禱告:求主憐憫希臘,使立法者心意回轉撤回惡法。

如何與青少年談性? 牧者﹕關心先於教導

日前,在台灣的社群平台上流傳一影片,台南校園有一男一女青少年疑似在學校公然發生性行為。事實上,諸如此類的影片近年在各地都層出不窮。如何教育青少年「健康的性」,且能自然的和他們談論?有多年諮商輔導經驗的台南真理堂師母李念蒨接受台灣國度復興專訪時表示,父母、教會需在平時就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讓溝通、瞭解與陪伴在教導以先。她呼籲,教導青少年「性教育」,不能只是提「安全的性」,而是要以「全人教育」的起點出發。

李表示,全人教育的角度談性教育,教導重點不是在「性知識」,而是在教導與性有關的價值以及將價值實踐所需的生活技能,會包含珍愛自己和尊重他人的愛的教育。健康的親密關係都在表達彼此的愛、關懷與善意,青少年處在一個自我認同的發展階段,對於第二性徵發育與性別差異的意識浮現,這階段是處於性探索階段,提供他們學會維護與實踐自己的價值觀,採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是在性教育中更為重要的。令人憂心的是,時下教育只教導「安全的性」,而忽略除了生理之外,心理、情感層面應如何彼此溝通、尊重、負責任的重要課題。

如何在「性別教育」主題中教導青少年,李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平時身為家長、教會輔導應該常常關心孩子的生活事務,讓他們明白自己是以愛為出發點,如此一來若是碰到任何議題,就可以有良好的溝通管道;針對比較隱私的性議題,可試著採取態度開放、同理接納與不預設立場,耐性地協助他們一起面對。其次,必須要訓練孩子學習作判斷、有思辨的能力。可以提出想法和孩子一同分析、討論。身為師母的角色,她進一步建議,教會可扮演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橋樑,共同守護下一代在健康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報道)

台北2萬人圍立法院 反對同性婚姻

台灣「同性婚姻暨收養子女草案」在11月8日通過一讀,觸發「下一代幸福聯盟」11月13日辦「婚姻家庭 全民決定:前哨戰」遞交破萬的陳情書,表達反對草案的立場,但14日,民進黨立委尤美女仍把「同性婚姻暨收養子女草案」排入17日委員會議程審查,因可逕付二、三讀通過,引發堅決反對同性婚姻的台灣眾教會及下一代幸福聯盟串連,屏東、高雄、台南及花蓮、台東等地,漏夜搭遊覽車北上立法院陳情抗議,台灣南高屏跨宗派基督教會聯盟也有300名牧師參與。

「下一代幸福聯盟」發起的「反黑箱、圍立法院護家」活動,11月17日上午七點開始,在立法院與濟南教會旁聚集超過二萬人,手拿「反對黑箱、保護弱勢」標語,隨著舞台上主持人,高聲吶喊,向正在審議的「婚姻平權法案」的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委員,表達抗議,要求停審婚姻平權相關法案。

二萬名反同性婚姻法案的台灣民眾,冒著將近攝氏三十度的高溫及豔陽,身穿白衣,手拿「反對黑箱、保護弱勢」標語。在台北市濟南路與中山南路交叉口的立法院旁,席地而坐,大會高唱改編的「天黑黑」民謠,抗議同性婚姻法案的黑箱作業,也表演砸破黑箱的行動劇,參與隨著舞台上輪番上陣的家長、青年代表及牧師,高喊口號,「反對黑箱、保護弱勢」,表達內心的憤怒。抗議會場旁也有同志運動團體拿著彩色旗及標語反制,在警察隔離下,未釀事端。

「下一代幸福聯盟」訴求,沒開任何公聽會,各方無法表達意見,同性婚姻草案短短九天就要闖關,罔顧民意,且重大的法案竟由委員會13名委員審查決定,根本是黑箱作業。而且現行婚姻制度下,同志朋友的遺產、合葬、探病權及手術同意書等權力,可透過單點修法解決,而不是改變國家永續發展的婚姻家庭制度。

因此,「下一代幸福聯盟」要求立法院退回通過的所有婚姻平權法案,立法院這個會期不要再討論婚姻平權修正案,如果要討論,至少辦三十場公聽會,同時反對黑箱作業,因為政府僅因部分立委或特定團體就修改法律,根本漠視民意,要求對婚姻家庭制度的重大改變,應由全民公投決定。

台南活水基督教會主任牧師陳榮敏說:「台南鄉親多年力挺蔡總統,但這次要推動同性婚姻法,激起台南、高雄及屏東鄉親的反對,請蔡總統要好好三思。我們反對黑箱作業,反對所有程序的不正義,如澎湖博奕就要公投,更何況這牽涉到全國家庭,一定要有公聽會及公投。」台北靈糧堂周神助牧師則說:「全台教會牧師聚集在立法院,表達反對同性婚姻法案立場,相信主會在當中掌權。」下一代幸福聯盟家長代表曾獻瑩說:「政府若強行闖關通過此法案,沒有公聽會,不聽民意,民意會用更大的陳情跟抗議回應;若未來要辦三十場公聽會,一定要讓各縣市民眾參與,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

經過一天的激烈抗爭,於下午六時三十分左右,立院黨團協商結論是在逐條審查前,於接下來的兩週將召開兩場的公聽會。因獲立院回應,參與抗議活動的牧者和群眾跪地禱告和感謝上帝,同時宣布散會。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報道)

美國大學生基督徒團契遭抨擊 要求員工性觀念符合信仰

美國最大福音派大學校園事工之一,美國大學生基督徒團契(Inter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 USA)正在推行一項新政策,要求不同意機構對性觀念立場的員工離職。

InterVarsity 副主席及校園事工總幹事Greg Jao表示:「若員工不同意機構在性別議題上的神學觀,我們要求員工『自我披露』,為要確保InterVarsity提供清晰及一致的信息,引導人明白聖經觀念。」Jao又強調,InterVarsity的立場在其75年的歷史裡都沒有改變,而他們正在完成一項為期18個月的研究工作,闡述其對聖經的解釋及其在性別議題上持守的信仰。

在7月的一封公開信裡,InterVarsity鼓勵那些不同意機構立場的員工在11月11日之前提出通知,以便機構安排離職事宜。InterVarsity在信中解釋:「我們的員工是正直的,如他們不同意機構立場,我們相信他們能以反映他們對學生、學院、使命及同事的愛的方式結束工作。」

針對批評他們沒有允許員工就性別議題持不同信念的基督教團體,Jao回應說:「我不認為這是個小問題。」他補充,InterVarsity 希望員工在性別議題上的教導保持一致,特別是現時許多大學生都關注性身份及性行為等議題。

《時代雜誌》刊登的一篇相關文章,在網上引發大量對InterVaristy的批評,很多是來自持相反立場的基督教團體的。但美南浸信會道德與宗教自由委員會會長羅素•摩爾(Russell Moore)則在臉書上為InterVarsity辯護,指出其政策符合一直以來的基督教教義。「他們不是在實行一項新政策,」他說,「他們正在做的是,澄清一些以前不需要澄清的問題。」

Ed Stetzer博士,驚嘆網民對InterVarsity的怒氣與不滿。他在博客上反問:「為什麼福音派認為他們的同工應該保持主流的福音派信仰會成為一個新聞?」他又警告:「最終每個持守古老傳統觀念的基督教組織都將面臨這樣的時刻。」

(來源:CBN,2016年10月10日,莫嵐編譯報道)

禱告:基督教機構能持守聖經的純正教導

性革命 以自由之名摧毀自由

性革命在短短的半個世紀內就席捲全球,摧毀家庭價值與道德,以爭取自由為名,實質上剝奪人的自由。香港性文化學會和明光社在4月20日邀請德國社會學者顧家碧(Gabriele Kuby)分享對性革命的剖析,公開聚會題為「以自由之名摧毀自由–全球性革命運動的挑戰」。

假借自由平等名義

全球性革命假借自由平等的名義,透過教育、立法、文化傳播等,企圖拆除社會的道德規範。性革命人士主張沒有道德規範的性愛;在人權的前提下,社會大眾必須認同和接納同性戀和多元家庭組合;性別不是天生的,而是個人的選擇,個人身分的識別以社會性別(gender)取代生理性別(sex),在此思潮下,面書(Facebook)提供58種性別身分供人選擇;性教育重視個人獲得歡愉的自由和權利,卻忽略道德與責任。性革命對個人和社會皆造成可怕的後果:人成為性欲的奴隸,失去真正的自由;性別身分變得模糊,失去真實而穩定的身分;家庭結構崩解,生育率亦持續下降,引起社會發展的危機。性革命運動分子同時積極透過爭取立法,懲罰異議人士,消滅反對聲音。

顧家碧指出,這個運動所宣揚的平等,實質上是扼殺男女天生的差異,所提出的歧視問題卻不是真正的關注。她強調自己不是針對個人,卻相信每個人都應有尊嚴的活著,也可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性革命的真正目標是改變社會傳統價值。經過半個世紀的推動,性革命人士以人權為幌子,其影響力已伸展至聯合國和歐盟組織,推動他們所謂的「人權議程」,其中有灌輸錯誤性觀念和宣揚同性戀生活方式的性教育,引進到聯合國成員國的教育系統,倡導從幼稚級就教導有關手淫、性樂趣的知識。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在1948年發布世界人權宣言,本來是好事,因為保障人權不會受侵犯。當年提到結婚的權利,卻沒表示包括同性婚姻,但後來同性結婚卻被界定為人權,這可不是人權!」

顧家碧在60年代曾參與女權運動,對此有深入的認識,她認為偏激的女權運動對性革命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女權主義在歐洲有150年的歷史,本來的目的是爭取平等機會,包括享有良好的教育機會,經濟獨立,擁有投票權。但後來出現偏激的女權運動,領導者通常是女同性戀者。她們的言論充滿對男性的攻擊,建構「男性是侵略者,女性是受害者」的形象,主張女性不再需要男性。另一方面反對母親角色,認為只有擁有工作的女性才受人尊重。這種極端的意識形態滲入社會每一角落,令男性失去重要位置,於是男性從家庭出走,放棄權柄,也不願負起家庭責任,將一切留給女性。顧家碧糾正這種歪曲思想,「男女彼此需要對方,這樣各自才能做好父親和母親的角色,家庭才能穩固。」可悲的是,今日大多數的歐洲家庭,父親都缺席了。

她深入研究性革命,發現這是從上而下的運動,有不同的權力單位在推進,包括聯合國組織和多個國家的政治元首。歐洲有悠久的基督教歷史,而這運動有邪惡的本質,想從基督教的道德規範中掙脫出來,建立自己的自由天堂。她是天主教徒,在信仰中經驗到真正的自由。「我們有神,祂給我們道德規範。神在西乃山上向摩西顯現時,給他十誡,這是對人有益的。但人不要限制,卻要自由,這反帶來問題。」

顧家碧提及在歐洲,公開反對性革命會引來激烈的攻擊,而她也沒例外,去主講公開講座,偶然會遇上抗議示威,有時候還需要保安在場戒備。她舉一例子,柏林有有一個劇院,性革命人士在舞台上放置一些道德立場保守的女性領袖的肖像,並寫上姓名,她也是目標之一。在場人士被鼓動用工具穿破肖像的眼睛,用子彈擊傷肖像的頭部,這明顯是仇恨言論和行為。然而,當顧家碧將他們告上法庭,最後法庭竟然裁判那些人享有表達的自由。反對性革命實是艱鉅的工作,但顧家碧沒有被嚇倒,仍然到世界各地揭穿謊言,在香港行程後,便應天主教神父之邀請,飛到台灣舉行另一次的講座。

教會如何回應?對今天的社會可以傳揚怎樣的好消息?顧家碧表示:「好消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有美好的生命,都可以好好管理自己,但要確保自己不要也陷入這些性的混亂中。首先,我們的生命要有秩序,不混亂,不對色情物品上癮,不犯姦淫,卻要維繫美好的婚姻,盡心看守照顧子女,建立美好的家庭。(面對性革命的挑戰)我們仍有機會的,有美好的人生,才有清晰的異象,這麼就有動力做善工。」

顧家碧簡介

顧家碧出生於德國,大學畢業後在大學工作一年,後來結婚,生育兒女,從事多年翻譯工作。年輕時,跟60年代歐洲知識分子一樣,被性革命運動、馬克斯主義和女權主義吸引。1973年,她獨自到西班牙旅行,展開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的靈性追求,在一次看到日落時,突然有「神是真實」的屬靈經驗。其後有長達20年的宗教探索,涉足東方宗教和新紀元運動,為了經驗神,曾經特意到海島過四天的禁食生活。到90年代,她經歷離婚之痛,鄰居知道她的情況,主動來為她禱告,就在這次之後,她決定成為天主教徒,其後研究全球性革命,為真理作見證。著作《The Global Sexual Revolution: The Destruction of Freedom in the Name of Freedom》已有英文譯本。

805f-289-14

關啟文:這事離我們不遠

浸會大學宗哲系系主任關啟文教授在公開聚會中回應顧家碧的分享時表示,顧家碧親眼目睹歐洲的改變,但這些事情其實「離我們不遠」:在香港,變性婚姻法案通過了,而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歧視的討論仍然在進行中。他指,性革命在香港已嬴了七成的青少年,但他相信當中有幾成還是可以挽回的,而基督徒是有責任抵抗性革命的洪流。在他看來,歐洲和美國似乎「死去」,但我們仍要守住中國這土地。「我們來到時代的轉折點,是否要跟隨西方的價值觀?還是守住中國人的良好社會風氣和家庭價值?」

面對聯合國、歐盟、世衛等龐大的國際組織,反對性革命的人士處於弱勢,但關博士引用艾德蒙•伯克的名言:邪惡勝利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袖手旁觀,「只要你袖手旁觀,這個社會很快就會落在性革命人士手中。」

他指出,很多基督教學校現在還沒推行性教育,避諱不說就當沒事發生,基督教不去做,而同運組織卻積極透過網絡、教材,或在社會服務機構的合作下,推動他們自己的性教育。

「在自由的社會,我們有權維護自己的價值,也要為神的創造真理作見證,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他又說,性文化學會和明光社已有性教育教材,但他們人數很少,工作很艱巨,需要教會信徒的支持。

(記者王希雨報道,內容來自聚會錄音和個人專訪)

 

[國度觀點] 美國「廁所條例」引公眾恐慌

性革命有如一把兩刃的刀,一刃用來顛倒全球的道德倫理,另一刃假借反歧視、平等、人權、博愛之名,誓要改變法例,以剝奪異議者的權益。在性革命分子的積極推動下,美國開始有城市通過法案,允許任何人士可以根據性傾向和主觀認定的社會性別(gender)使用公共廁所,換言之,一個男性只要認為他是女性,不必經過變性手術,就可以進入女廁。「廁所法例」漠視兒童婦女可能遭侵犯的風險,造成公眾恐慌。最近北卡羅萊納州上演一場「廁所爭奪戰」的法政風暴,其中突顯性革命與商業社會之間的協作,以及公民用消費力左右性革命發展

今年2月,北卡州的最大城市夏洛特通過性革命分子倡導的「廁所條案」,然而根據民調,該州的民眾有百分之三十希望州政府介入事件,另有百分之三十希望以公投方式決定,而不是由市政府立法。在有民意基礎下,後來州政府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一項法案禁止「廁所條例」在州內所有城市及地區執行。性革命分子當然怒憤,豈料加州三藩市市長隨即宣布報復措施向北卡州施壓,禁止轄下政府官員到北卡州公幹。幾間跨國大公司陸續表態挺「廁所條例」,PayPal宣布取消在夏洛特的業務擴展,即400個工作機會和三千多萬美元投資告吹,以示不滿。PayPal CEO表示,州政府的舉動令同性戀、跨性別人士的權益不受保護,意思是拒絕他們進入合符自己所選擇的社會性別的廁所,就是違反平等權益。加入此陣營的還有美國航空、蘋果公司、IBM、Facebook、Google、微軟及NBA等。

其後,大型連鎖店Target宣布允許跨性別員工和客戶進入符合他們選擇的社會性別(而非生理性別)的廁所,於是成為第一個採取實質行動支持「廁所條例」的大型企業。Target是全美第二大連鎖零售業。到截稿日為止,有一百萬人參與聯署杯葛Target。

男女分開廁所使用,原本就是基於性別差異和安全意識,何以所謂的平等權益觀念可以推翻現代文明?政府和商企若然希望用行動支持「平權」,在男女廁所之外,可設立不分性別的獨立廁所,為何漠視不認同這種「平權」的人士的需要?性革命在人心中播下的思想種子,生出來的是失去理性的極端瘋狂,黑暗權勢的現象未必能用常理去解釋。相對於美國人口,聲言杯葛Target的一百萬人仍是一個小數目,假如反對聲音沒有強大,那麼可以看出美國的屬靈光景已經進入昏暗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