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 Gaga譴責基督教學校 持守聖經婚姻價值為歧視

美國歌手兼演員Lady Gaga一月中在拉斯維加斯的音樂會中,和應最近主流媒體對基督教私立學校的攻擊,譴責副總統彭斯是基督教「最差勁的代表」。她又聲稱自己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但他們兩夫婦不是,因為他們支持聖經一男一女的婚姻。

Lady Gaga說:「彭斯認為他的妻子在一所禁止LGBTQ(同志文化)的學校工作是可以接受的,你錯了。你說人們不應該歧視基督教;你就是基督徒之中最差勁的代表。我是一個女基督徒,我對基督教的了解是我們不應該存任何偏見,每個人都是受到歡迎的。所以彭斯先生你應感到羞恥。」

自彭斯夫人早前宣布她將在一所支持關於聖經婚姻價值觀的私立基督教學校任教藝術後,Lady Gaga成為攻擊彭斯一家的眾多聲音之一。學校要求學生和教師宣認自己是基督徒,並且會根據基督教信仰行事,即使是在性取向方面。

有批評認為該政策是對LGBTQ社群的公開敵意,但這其實是全國許多基督教學校和學院的共同政策,要求學生過合乎聖經的生活。Lady Gaga將左翼的攻擊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說聖經對婚姻的看法是與「基督教」對立的。

副總統彭斯出來捍衛他的信仰和妻子:「我和我的妻子⋯⋯已經習慣了批評⋯⋯看到大型新聞機構攻擊基督教教育,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冒犯的⋯⋯美國這種對基督教教育的批評應該停止。」

葛福臨牧師亦在臉書回應評論:「作為基督徒,跟隨基督就是遵循神聖言的教導。 聖經清楚地表明,同性戀是一種罪—跟許多其他罪一樣—並且他們都有工價。 我們要靠著祂的話語來過生活。規則由祂制定,不是我們;祂定義什麼是罪,出於祂的愛和憐憫,祂為所有的罪提供了救贖,就是通過悔改和相信祂的兒子,耶穌基督。」

 

(來源:CBN,2019年1月22日,Vasco Lam編譯報導)

禱告:基督教學校繼續為神建立一群分別為聖的下一代。

墨西哥政府擬立法 禁止基督徒幫助同性戀人士

墨西哥政府近日擬修改刑法,涉及進行「反同性戀治療」的人士可能會因而入獄,當地教會呼籲基督徒為新總統針對性別意識形態的政策禱告。

墨西哥新上任總統奧布拉多爾(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所屬的國家復興運動黨(Morena)在國會提出倡議,擬拘禁任何對未成年人執行「反同性戀治療」,以「矯正」其性傾向的人士。

這項倡議由國會議員Temístocles Villanueva主導,他亦是知名的同運活躍份子。若草案通過,刑法將會修改,任何「威脅不認同異性戀者的人之尊嚴、德行及安全」的父母、親人、教師、醫護人員,甚至是傳道人,都會被判處1-3年有期徒刑。刑法第206條也將改為把「性傾向轉換治療」(conversion therapies)視為虐待,因為這是「違反人權,並會造成心理傷害」的做法。此項法例將適用於任何會改變未成年人身份表現形式的治療,包括不會造成身體或心理傷害的治療。

當地基督徒擔憂這一波支持同(雙)性戀和跨性別人士(LGBT)的政策會嚴重限制他們的良心自由、言論自由和宗教自由。

基督教使命中心牧師Gilberto Rocha、基督教跨宗派教會組織牧師Aarón Lara,以及全福音神的教會牧師Julio César Meléndez透過聯合聲明表示:「若有人來到我們的崇拜、聚會中尋求幫助或輔導,我們認為,基於倫理道德和屬靈的責任,以及我們的信仰和職責,我們都應該施予援手。」

代表著墨西哥4,000多間教會的團體表示:「按照新法,我們將因著持守信仰而被判入獄;作父母的將喪失子女的監護權,失去教育他們、引導他們價值觀的能力。」

牧師Aarón Lara組織了生命與家庭禱告運動(Prayer Movement for Life and Family),他說:「回應『阻礙福音傳播』的倡議的方法應該是禱告。」

9月,108個禱告活動在墨西哥29個州舉行,有超過10,000人參與;「天藍浪潮」 (sky-blue wave)活動亦在10月舉行,以抗議國家復興運動黨支持墮胎的計劃。

在今年7月的總統選舉,許多基督徒投票給反墮胎及反同性戀的社會集結黨(Social Encounter Party),這個黨派由基督徒組成的政黨和奧布拉多爾所屬的國家復興運動黨聯盟而成。

有基督徒在選舉時擔心奧布拉多爾的左翼政策可能會把性別意識形態強加於學校和其他社會領域上,而奧布拉多爾在當選後,承諾會尊重「言論和宗教自由」,但如今,墨西哥各地的福音派人士已經對國家復興運動黨宣布的政策表示失望。

(來源:Evangélico Digital,2018年11月8日,Hannah Lo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開墨西哥政府的眼睛,改變政策方向。

跨越公投500萬票門檻 幸福盟全台總動員

距離愛家公投第三階段(11月24日)只剩7週,下一代幸福聯盟(簡稱幸福盟)發出總動員令,期盼全台4,500多間教會表態支持,且將比照「選舉」模式推出一連串造勢活動,於10月20日推全國同步大擺攤。

愛家公投三案,不僅通過中選會第一階段審查,第二階段還以每案近70萬連署人,超越預期35萬份的兩倍。參與其中的寇紹恩牧師(台北基督之家主任牧師)於10月3日表示,如今面對又大又難的第三階段大選綁公投,且要跨越500萬同意票的通過門檻,神給他的感動是:「不要隨便說不,你去禱告!」

「雖然沒有人看好大衛可以打倒巨人歌利亞,但大衛心中有神,倚靠耶和華他就得勝!」寇牧師說。這些日子以來,因著愛家公投的推動,他領受到三件事:一、基督徒的靈魂甦醒。以前教會不碰教會門外的社會議題,但什麼都不碰,如何作光作鹽?如何發揮影響力?鹽巴總放在罐子裡,是不會對菜餚發揮影響力的。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冷漠,冷漠的結果就得承受後果,因著愛家公投的推動,基督徒靈魂甦醒過來,預備好為主爭戰。二、教會的體質改變了,以往內斂著重牧養的教會,搖身一變成為外展型教會,成為耶和華的軍隊。如同以西結書37章所描繪的滿山遍野的枯骨,當骨與骨相連,注入神同在的氣息,就成了耶和華的軍隊。三、看見神做奇妙的工作,促使不同宗派的教會連結,國語跟台語教會,原住民跟漢人教會,放下彼此宗派不同意見,同心合意連結在一起。

距離11月24日大選綁公投投票日,只剩7週左右,幸福盟第一波宣傳主軸是「讓他們都知道」,盼望全台4,500間教會懸掛「愛家公投」布條,表態支持愛家公投。寇牧師說,當初愛家公投連署遇到的最大困難,其實最大比例是不知道愛家公投的意義,也沒聽過多元成家、多元情慾、不當性平教材的嚴重性,因此要讓民眾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才會主動去投票;另外鼓勵上百萬的基督徒,在汽機車上懸掛布條或貼貼紙,表明支持愛家公投的屬靈立場,渴望讓更多人注意到這件事。

在第二波的宣傳,幸福盟發出教會動員令,盼望眾教會牧者加入愛家教會LINE群組,彼此連結。幸福盟已在各地聯禱會大力宣傳推動,目前已逾1,100人加入群組。第三波的宣傳,幸福盟將於10月20日推出全國大擺攤,比照公投連署階段擺攤行動,鼓勵民眾加入各地愛家盟LINE群組,藉由社交媒體分別從社會、教育、法律不同角度,提供愛家公投相關資訊,讓大部分不是基督徒的民眾了解究竟發生什麼事。之後的7週會陸續宣傳愛家公投的活動,不僅鼓勵大家參與公投,還要投對的票、投對的選項。

 

(台灣國度復興報魏麒原報導)

加州參議員撤回 阻止教會幫助同性戀者法案

加州參眾議院通過一法案,禁止教會教導性觀念、禁止改變性傾向的諮商,將任何想改變性傾向的努力都訂為非法行為。面對爭議及教會的反對,提案人參議員駱伊凡(Evan Low)終於8月31日撤回提交法案。

駱伊凡議員提出AB 2943法案時指,該法案將遏止他認為是欺詐的心理諮詢。加州家庭委員會(California Family Council)總幹事凱勒(Jonathan Keller)說:「最令人難過的是該法案試圖限制渴望改變的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及跨性別者(LGBT)有所選擇。6月12日我們曾與數十名脫離LGBT圈子的男男女女到首都華盛頓遊行,向眾人訴說他們的見證、談論他們在基督裡找到的盼望與醫治。他們透過書籍、座談會、各種資源,得著恢復。」數百名加州牧師曾到首府薩克拉門托(Sacramento)反對該法案,擔心它會使教會不得有教導性觀念的聚會、禁止出版談論性觀念的基督教書籍,且不准任何人付錢尋求諮商改變性傾向。

9月2日,駱伊凡發表聲明表示:「我來回奔波數月的時間,和多位牧師、專業輔導,以及前同性戀者會談,他們鼓勵了我。我對未來懷著希望,儘管參眾議院支持法案,但我今年不會送出給州長。」

凱勒感謝駱伊凡的決定,表示:「加州和全國各地信仰人士很深地關心確認LGBT的家人、朋友、鄰居和同事,AB 2943會悲慘地限制我們表達同情與支持他們的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甚至不能向他們傳講耶穌無條件的愛和翻轉生命的信息。我們也要感謝輔導員、事工領袖、牧師,以及曾經是同性戀者勇敢地分享他們的故事,以確保立法過程中這些重要的觀點不被忽略。」

(來源:CBN,2018年9月2日,台灣國度復興報綜合編譯報導)

禱告:為事件在理性溝通與理解中得著合神心意的美好結局感恩。

英國福音派: 中小學性和感情教育 政府權力應受限制

英國自去年起就將小學的「感情教育課」及中學的「感情與性教育課(Relationships and Sex Education,RSE)」這兩門新的課程列為必修。因此英國政府發起公開調查,為要「改善課程並確保學生獲得必備的知識,在現今的世界裡茁壯成長。」教育部的諮詢已將於2月12日結束。

英國福音派聯盟(Evangelical Alliance United Kingdom,EAUK)也由市場研究顧問單位ComRes發起了另一項調查,探討RSE應該有的型態,以及父母在其中應該扮演的角色。

「您認為誰最適合決定小學生應在何時瞭解性傾向和性關係?」這是受訪者要回答的問題之一。有三分之二(佔65%)的成人表示,父母是做決定的最佳人選,另外有相同比例的人(佔66%)則指出政客是最不適宜做決定的人選。

該項調查也顯示了英國有78%的成人支持父母有權預先瞭解RSE教育課程教導的內容。對於「任何校外慈善團體或機構參與指導感情教育之前,學校有責任預先通知家長」這個提議,有80%的人強烈支持或傾向同意。在被問到小學的RSE應涵蓋項目的重要性時,有86%的人認為加入家庭關係是相當或十分重要的,有89%的人表示應該教導友誼,93%的人認為應該教導網路安全須知,而94%的人則認為應教導不該隨意與陌生人接觸(不論是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此外,也有71%的人認為RSE應該尊重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的孩子與家庭。

EAUK總幹事藍杜姆(David Landrum)對此項結果表示意見:「父母親最瞭解自己的孩子,在提到教導感情時,他們無疑是最適合的人選,知道『何時且應該教導什麼』。政府應該接納這項調查結果,不要任意踐踏父母的心意。在教導有關性和感情等敏感議題時,政府和政客的權力應該受限制。」

藍杜姆還表示,「教導孩子與家人和朋友建立穩定的關係,對社會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敦促政府要以此作為感情教育的中心。當地學校也應該與父母密切合作,成為這項教育的基礎。」

(取材自Evangelical Focus,2018年2月,台灣國度復興報Sylvia編譯報道)

禱告:父母關切子女在校學習內容

學童身心靈健康 父母擔關鍵角色

近年學童自殺頻生,中小學生的心理狀態開始受到社會關注,其中家庭對孩子情緒發展的影響,更值得各界深入了解。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在6月底舉行的「代代失傳?父母對子女身心靈的影響」週年研討會上,公佈一項名為「子女對父母參與的觀感及子女自尊感的關係」之研究結果。調查反映近四分一香港中學生覺得自己是失敗者,而父母兩者在教養孩子的角色上,對兒子或女兒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高自尊有助防止自殺

研討會上,有份參與調查的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招雋寧簡介研究結果時表示,自尊感是防止自殺的保護因素,因為高自尊感的人對外界事物較易接納,更容易發揮影響力、有成功感,而低自尊的人則較傾向覺得自己無價值、失敗,甚至會負累他人。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學生隨著年級上升,自我評價降低,每四個中學生之中,就有一個覺得自己像個失敗者。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招雋寧

招指出,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是四種不同的關係,父母二者分別在親子關係中的參與,在孩子眼中會有不同的觀感,且對孩子的自尊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無論對男生或女生來說,母愛都是影響其自尊感的首要因素,亦即母親有否向孩子表達愛護、覺得孩子獨一無二、與孩子見面時特別開心,是影響兒子或女兒自尊感的首要因素。然而,就影響自尊感的第二、三因素而言,男生與女生則各有不同。影響女生自尊感的第二因素是母親花時間投入建立關係,即母親抽空陪伴、談天、關心,第三因素才是父愛,而父親是否花時間投入建立關係對女生的自尊感並不直接相關。影響男生自尊感的第二因素則是父愛,第三因素是父親花時間投入建立關係,而母親是否花時間投入建立關係,對男生的自尊感並不直接相關。

在實際情況中,近七成受訪男生感到父親付出建立關係,而近八成受訪女生感到媽媽付出建立關係。另外,子女對父母參與的觀感,會隨著父母下班回家時間延遲而略跌。調查又顯示,受訪中小學生眼中的家庭關係大致良好,然而若家庭關係中出現彼此憎恨,甚至有打鬥的發生,孩子的自尊感會傾向負面。

同性別家長影響不可取替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陳永浩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陳永浩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陳永浩回應調查結果指,母愛對孩子提升感固然重要,但在建立兒子的自尊感上,父親有不可代替的角色。父親花時間和精神來幫助兒子、抽空談天、陪伴,可以特別建立兒子對自己的評價。而對兒子來說,母親同樣花時間,卻難以取代父親所能發揮的正面影響。同樣地,對女兒來說,母親能發揮的正面影響,是父親所取代不了的。陳特別指出,有些父親不主動參與親子關係,原因是母親太過「攬實」兒子,養成兒子過度依附母親而疏遠父親。母親應該懂得適時放手,讓兒子與父親有單獨相處、玩耍的時刻,以助建立自尊感。

陳又強調,負面說話拆毀性的能量很強,特別是同性別父母的負面表達,破壞自尊感的力度更大。正面表達如「表示接納、喜歡、愛護、關注」,要遠比表達「失望、拒絕、冷漠、否定」為多,子女的自尊感才會更強。他鼓勵父母抽時間陪伴子女,同時注意在家與子女相處時的質素。

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屈偉豪
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屈偉豪

研討會同時邀得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屈偉豪分享「父母如何有智慧地參與子女的生活圈」。他談到父母如何與發育中的異性孩子相處時表示,許多父親面對發育中的女兒時感覺尷尬,因而拒絕女兒親近自己,有可能對女兒的自尊感造成傷害,也有可能令她們更早性開放。其實只要自己心裡正直,同時向女兒提供健康的性教育,教導女兒要立界線,父女之間仍然可以保持親近。至於母親面對發育中的兒子,必須教導他們有正確而清晰的男女身體界線,以免他們受網絡上錯誤的性觀念影響。

給予孩子犯錯空間

除了建立自尊感,相信基督徒父母同樣重視如何幫助子女實踐信仰。研討會上,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歐醒華牧師分享「父母如何與子女一同實踐信仰」時表示,基督徒撫養子女本身都是信仰實踐,而父母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及世界觀。與子女一同實踐信仰,就是一同去體驗信仰的真實,也是一同去考驗自己所信。「如果你常常將子女放在保護罩中,他們是不會體會到信仰的。」

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歐醒華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歐醒華牧師

歐牧師稱,父母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榜樣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強迫子女學像自己,只可自己默默守著信仰,等待子女自發實踐信仰。與子女相處時,要真誠坦白分享,不可只以父母自居,要有認錯的勇氣。同時,父母要看重自己的靈程成長,要追求持續在信仰上突破自己,不是只要求孩子去突破、去成長。當孩子踏入反叛期時,做父母的必須沉得住氣,給予孩子空間「犯錯」,以致他們有空間成長。「沒有自由抉擇的機會,就沒有學習承擔的機會﹗」他強調,對年青人必須有信任。

歐牧師建議基督徒父母實行家庭崇拜,並且需於子女還小的時候就養成這個習慣。在家庭崇拜中,可以為身邊事物祈禱,例如新聞時事或是家族成員的需要,讓孩子透過禱告經歷信仰的真實。他又鼓勵整個家庭進行活動,特別是一起事奉,如參與短宣,從中體驗信仰。

(記者陳淑安報道)

加拿大允撥6.5億元 助全球生育服務 團體轟推動墮胎

加拿大宣布未來三年撥款6.5億加元,資助全球的婦女生育服務,包括性教育、生育保健、家庭計劃和避孕工具。款項亦會用於推動防止性暴力、迫婚和女性割禮,以及促進安全合法墮胎的工作。

總理杜魯多於國際婦女節當日宣布該項撥款計劃,並表示所涉款項是目前該國相關撥款的兩倍。他認為,女性必須享有和男性相同的權利,能選擇何時和與誰人組職家庭,又指加拿大致力打擊不安全墮胎,推動生育權,讓婦女盡展所長。

加拿大保守黨臨時黨魁安布羅斯表示,墮胎在大部分受助國家並不合法,加拿大政府應資助那些獲受助團體和國家支持的保健項目。多倫多總主教郭連斯樞機向身為天主教徒的杜魯多發公開信,不滿他將讓女性墮胎和避孕視為向女性賦權和讓她們發揮自己,並暗指加國有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殖民」之虞。反墮胎團體Campaign Life Coalition譴責計劃,認為斥巨資在全球推動墮胎的做法令人震驚,加國已然成為世界主要的墮胎和絕育出口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兩個月前宣布,重新推行遭前任民主黨政府廢除的「墨西哥城政策」。該政策禁止美國以公帑資助任何提供墮胎相關服務的海外機構,被指對全球女性保健工作造成沉重打擊。有提供避孕和墮胎服務的機構聲稱,削減撥款會在未來四年導致數以百萬計的意外懷孕和墮胎個案,令數以萬計婦女死於非法墮胎。荷蘭隨即宣布成立國際基金,以補美國停止資助所造成的六億美元不敷,並獲加拿大和一些北歐國家倣效或撥款支持。

(來源:加拿大廣播公司、赫芬頓郵報、Life Site和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網站,2017年3月8至10日,Ronald Cheung編譯報道)

禱告:加拿大政府撤回對其他國家提供墮胎資助

如何與青少年談性? 牧者﹕關心先於教導

日前,在台灣的社群平台上流傳一影片,台南校園有一男一女青少年疑似在學校公然發生性行為。事實上,諸如此類的影片近年在各地都層出不窮。如何教育青少年「健康的性」,且能自然的和他們談論?有多年諮商輔導經驗的台南真理堂師母李念蒨接受台灣國度復興專訪時表示,父母、教會需在平時就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讓溝通、瞭解與陪伴在教導以先。她呼籲,教導青少年「性教育」,不能只是提「安全的性」,而是要以「全人教育」的起點出發。

李表示,全人教育的角度談性教育,教導重點不是在「性知識」,而是在教導與性有關的價值以及將價值實踐所需的生活技能,會包含珍愛自己和尊重他人的愛的教育。健康的親密關係都在表達彼此的愛、關懷與善意,青少年處在一個自我認同的發展階段,對於第二性徵發育與性別差異的意識浮現,這階段是處於性探索階段,提供他們學會維護與實踐自己的價值觀,採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更是在性教育中更為重要的。令人憂心的是,時下教育只教導「安全的性」,而忽略除了生理之外,心理、情感層面應如何彼此溝通、尊重、負責任的重要課題。

如何在「性別教育」主題中教導青少年,李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平時身為家長、教會輔導應該常常關心孩子的生活事務,讓他們明白自己是以愛為出發點,如此一來若是碰到任何議題,就可以有良好的溝通管道;針對比較隱私的性議題,可試著採取態度開放、同理接納與不預設立場,耐性地協助他們一起面對。其次,必須要訓練孩子學習作判斷、有思辨的能力。可以提出想法和孩子一同分析、討論。身為師母的角色,她進一步建議,教會可扮演孩子與父母的溝通橋樑,共同守護下一代在健康的教育環境中成長。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