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1分鐘(33) – 安息日 Sabbath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普通話版影片:

安息日(Sabbath)

Shabbat Shalom

猶太人安息日問候語
發音:shah-BAHT shah-LOHM
意思:安息日平安
使用時間:逢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的安息日

聖經裡的「安息」

中文聖經裡總共有195節經文提及「安息」
舊約 124節 新約 71節

聖經中第一個安息日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創二:2-3)

安息日是神賜給人的禮物

「又將我的安息日賜給他們,好在我與他們中間為證據,使他們知道我耶和華是叫他們成為聖的。」(結二十:12)

守安息日是誡命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裏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二十:8-11)

守安息日的應許

  • 在禱告的殿中喜樂
  • 所獻的燔祭和平安祭蒙神悅納
  • 以神為樂
  • 乘駕地的高處,得神的養育。

(參考賽五十六:6-7、賽五十八:13-14)

為什麼要守安息日?

  1. 尊榮神是創造者
  2. 慶祝神的供應
  3. 紀念神的美善
  4. 建造我們的信心
  5. 紀念神的救恩
  6. 預嚐永恆的生命
  7. 釋放神的祝福

(資料來源:羅柏特•海得勒,黃善華、黃胡曉姍譯,《恢復猶太根源》,台灣以琳:2017)

重要原則

停止工作 停止平日及賴以為生的工作(參考利二十三:24-26)
享受神的賜福 羅柏特•海得勒:「安息日不應該是重擔,而是祝福!這是一個享受神,盡量脫離每天的掛心和責任的日子。」

實行建議

原則 猶太人傳統 羅柏特•海得勒說:
劃分一天為安息日
工作六天,守安息日一天。
從星期五日落到
星期六日落
「如何守安息日」比
「哪一日為安息日」更重要
敬拜和禱告 母親燃點蠟燭
父親為家人祝福禱告
到會堂參加敬拜
參加教會崇拜
頌唱詩歌*
活動 享用安息日晚餐
家庭聚會
親朋聚餐、園藝、唱歌、
遠足、休息、散步等等

〔光榮頌〕(Phos Hilaron)

*羅柏特•海得勒建議安息日唱頌的傳統詩歌

永生聖父的神聖光榮,喜悅之光明。

在天上神聖的耶穌基督,當受讚美。

在這日落時分,華燈初上的時刻,我們歌頌聖父、聖子、聖神,

唯一的神。

啊!神之子,生命的賦予者,無論何時,都當受頌揚,

故此全球都光榮你。

學童身心靈健康 父母擔關鍵角色

近年學童自殺頻生,中小學生的心理狀態開始受到社會關注,其中家庭對孩子情緒發展的影響,更值得各界深入了解。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在6月底舉行的「代代失傳?父母對子女身心靈的影響」週年研討會上,公佈一項名為「子女對父母參與的觀感及子女自尊感的關係」之研究結果。調查反映近四分一香港中學生覺得自己是失敗者,而父母兩者在教養孩子的角色上,對兒子或女兒分別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高自尊有助防止自殺

研討會上,有份參與調查的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招雋寧簡介研究結果時表示,自尊感是防止自殺的保護因素,因為高自尊感的人對外界事物較易接納,更容易發揮影響力、有成功感,而低自尊的人則較傾向覺得自己無價值、失敗,甚至會負累他人。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學生隨著年級上升,自我評價降低,每四個中學生之中,就有一個覺得自己像個失敗者。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招雋寧

招指出,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是四種不同的關係,父母二者分別在親子關係中的參與,在孩子眼中會有不同的觀感,且對孩子的自尊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無論對男生或女生來說,母愛都是影響其自尊感的首要因素,亦即母親有否向孩子表達愛護、覺得孩子獨一無二、與孩子見面時特別開心,是影響兒子或女兒自尊感的首要因素。然而,就影響自尊感的第二、三因素而言,男生與女生則各有不同。影響女生自尊感的第二因素是母親花時間投入建立關係,即母親抽空陪伴、談天、關心,第三因素才是父愛,而父親是否花時間投入建立關係對女生的自尊感並不直接相關。影響男生自尊感的第二因素則是父愛,第三因素是父親花時間投入建立關係,而母親是否花時間投入建立關係,對男生的自尊感並不直接相關。

在實際情況中,近七成受訪男生感到父親付出建立關係,而近八成受訪女生感到媽媽付出建立關係。另外,子女對父母參與的觀感,會隨著父母下班回家時間延遲而略跌。調查又顯示,受訪中小學生眼中的家庭關係大致良好,然而若家庭關係中出現彼此憎恨,甚至有打鬥的發生,孩子的自尊感會傾向負面。

同性別家長影響不可取替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陳永浩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陳永浩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陳永浩回應調查結果指,母愛對孩子提升感固然重要,但在建立兒子的自尊感上,父親有不可代替的角色。父親花時間和精神來幫助兒子、抽空談天、陪伴,可以特別建立兒子對自己的評價。而對兒子來說,母親同樣花時間,卻難以取代父親所能發揮的正面影響。同樣地,對女兒來說,母親能發揮的正面影響,是父親所取代不了的。陳特別指出,有些父親不主動參與親子關係,原因是母親太過「攬實」兒子,養成兒子過度依附母親而疏遠父親。母親應該懂得適時放手,讓兒子與父親有單獨相處、玩耍的時刻,以助建立自尊感。

陳又強調,負面說話拆毀性的能量很強,特別是同性別父母的負面表達,破壞自尊感的力度更大。正面表達如「表示接納、喜歡、愛護、關注」,要遠比表達「失望、拒絕、冷漠、否定」為多,子女的自尊感才會更強。他鼓勵父母抽時間陪伴子女,同時注意在家與子女相處時的質素。

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屈偉豪
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屈偉豪

研討會同時邀得伯特利神學院教牧輔導教授屈偉豪分享「父母如何有智慧地參與子女的生活圈」。他談到父母如何與發育中的異性孩子相處時表示,許多父親面對發育中的女兒時感覺尷尬,因而拒絕女兒親近自己,有可能對女兒的自尊感造成傷害,也有可能令她們更早性開放。其實只要自己心裡正直,同時向女兒提供健康的性教育,教導女兒要立界線,父女之間仍然可以保持親近。至於母親面對發育中的兒子,必須教導他們有正確而清晰的男女身體界線,以免他們受網絡上錯誤的性觀念影響。

給予孩子犯錯空間

除了建立自尊感,相信基督徒父母同樣重視如何幫助子女實踐信仰。研討會上,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歐醒華牧師分享「父母如何與子女一同實踐信仰」時表示,基督徒撫養子女本身都是信仰實踐,而父母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及世界觀。與子女一同實踐信仰,就是一同去體驗信仰的真實,也是一同去考驗自己所信。「如果你常常將子女放在保護罩中,他們是不會體會到信仰的。」

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歐醒華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歐醒華牧師

歐牧師稱,父母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榜樣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強迫子女學像自己,只可自己默默守著信仰,等待子女自發實踐信仰。與子女相處時,要真誠坦白分享,不可只以父母自居,要有認錯的勇氣。同時,父母要看重自己的靈程成長,要追求持續在信仰上突破自己,不是只要求孩子去突破、去成長。當孩子踏入反叛期時,做父母的必須沉得住氣,給予孩子空間「犯錯」,以致他們有空間成長。「沒有自由抉擇的機會,就沒有學習承擔的機會﹗」他強調,對年青人必須有信任。

歐牧師建議基督徒父母實行家庭崇拜,並且需於子女還小的時候就養成這個習慣。在家庭崇拜中,可以為身邊事物祈禱,例如新聞時事或是家族成員的需要,讓孩子透過禱告經歷信仰的真實。他又鼓勵整個家庭進行活動,特別是一起事奉,如參與短宣,從中體驗信仰。

(記者陳淑安報道)

【Kingdom LIFE】讚美之泉 我們信 所以我們唱

「每一年,當我們開始製作一首歌,踏出腳步出發到第一場服事,搭上飛機飛往第一場聚會,我們都是帶著一個心態:這可能是我們僅有的一首歌、僅有的一場服事、僅有帶領人到神面前、僅有傳福音的機會。每次我們都擺上最好的服事,最上等的獻給我們的天父,單單因為我們相信這位大有能力的神。」讚美之泉發言人如此說。
今年的異象:「從早晨到夜晚」

今年,讚美之泉領受到發出敬拜聲音以及持續敬拜的重要性。敬拜從個人開始,但不只停留在個人。「我們的聲音帶有能力,個人的敬拜有能力的彰顯。但是,當我們一同發出敬拜、宣告、讚美的聲音時,那聲音的能力是無法測度的!」讚美之泉相信,一群合一的子民、整個教會、城市、國家一起敬拜,是可以帶下極大的祝福。

敬拜帶下極大的祝福。
敬拜帶下極大的祝福。

「不只發出聲音,還要持續敬拜;不只發出聲音,還要常常發出極大的聲音;不只發出極大的聲音,還要有合一的敬拜﹗」讚美之泉第廿二張敬拜專輯名為「從清晨到夜晚」,就是回到呼召的主軸,亦即敬拜的生命。「從早晨到夜晚、從高山到低谷、從曠野到城市,我們一生的年月要時時充滿讚美。」他們相信,與神連結的鑰匙就是「敬拜」。

「我們的信念不變:帶著這個世代老老少少都來敬拜神、讚美神。讓神的百姓都說:神啊,我們一生敬拜祢。」讚美之泉期望讓敬拜化為一首首的詩歌,單單來唱給天父聽。「讓我們每天在神的豐盛恩典中歡欣歌頌,在祂的救恩盼望中,我們的靈魂不住快樂。」

老老少少都來敬拜神
老老少少都來敬拜神

「這樣的信息是需要被傳遞的。」讚美之泉認為,在一個網路資訊氾濫的時代,多媒體影音的製作是關鍵之一。過去八年來,他們在影音製作方面力求進步,希望能製作好的敬拜單元、敬拜MV、生活性節目,以及兒童節目。「雖然不容易,但是我們大膽的跟神求,能有更大的攝影棚和團隊來製作更多屬神的節目。期待有一天,讚美之泉的影音節目可以帶著華人來榮耀神。」

香港兒童敬拜學校  邁進第四年

除了敬拜特會,讚美之泉近年亦在香港舉辦兒童創意敬拜學校,反應熱烈。「榮耀神的生命是從小就要被教導的,這也就是我們期望讚美之泉接下來可以做的。小朋友們從小就被灌輸許多世上的知識和觀念,要是我們沒有好的製作、好的教導、好的音樂,我們的下一代很快就會忘記神的作為、神的大能,結果是失去神的祝福。」

讚美之泉在香港設立創意敬拜學校也已經邁進第四年,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他們看到更多的需要,而小朋友也漸漸長大為青少年,可是他們對神的渴慕不停止。「我們希望能繼續的有少年課程、青年課程。」

香港兒童創意敬拜學校
香港兒童創意敬拜學校

「過去,有教會在器材方面提供支援,但我們相信,若神要我們擴展年齡層,增加課程,我們勢必有場地的需要。所以我們斗膽地跟神求,在香港市中心有個可以容納150~200人的培訓中心和辦公室。」雖然看起來好像不易,但讚美之泉相信,若神允許他們在更多的地方服事,擴充他們的境界,必定會為他們預備,感動弟兄姊妹一同來支持。

孩子的第一首敬拜歌
小朋友的敬拜
小朋友的敬拜

今年的兒童敬拜專輯主題「一閃一閃亮晶晶」,讚美之泉是如何領受的呢?原來「一閃一閃亮晶晶」是幾乎全世界小朋友都知道的一首歌,也有可能是他們學習的第一首歌曲。「每次聽到小朋友唱時,我們多麼盼望,小朋友學習的第一首歌是敬拜的歌曲。想著想著,這首歌的歌詞是在描述神的創造啊,那就把它直接變成敬拜的歌曲吧!」

「小朋友的敬拜是多麼的單純,小時候就知道如何敬拜、如何用神的話語、如何禱告那是多麼棒的事﹗祝福我們的下一代,早早飽得神的慈愛,成為蒙福的一群。」

 

(資訊由讚美之泉提供)

[國度觀點] 剖析新興宗教現象 委員會需增強代表性

日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新興宗教關注事工合辦「辨識真假牧人」公開講座,分別請來深圳和本港的信徒,親身講述受「假牧人」之害的經歷,藉此提醒教會分辨真假牧人,引入「羊」時,也得將「狼」趕走。正如當日講員所說,審查及公開假牧人罪證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主辦機構甘心「自討苦吃」,為眾教會負起守護的責任,誠然可敬。可是也因為吃力不討好,願意介入事件的教會領袖少之又少,造成發言人經常只有兩三人,而受限於各人的神學思想、信仰經歷和教會背景,對剖析新興宗教現象容易陷入偏頗的結論。

雖然是次講座的主題是「假牧人」,並呈現真實個案,但在剖析原因時,不免涉及教會現象。講員在會上表示,根據國外個案,「假牧人」事件多數發生在靈恩背景教會裡,同時慎重地表示這只是文化土壤的問題,因強調個人領受和無從驗證的屬靈經驗,他不是表示靈恩背景教會必然有假牧人。他的觀察並非無理,正正因為靈恩背景教會易生亂象,審視工作就更需要有這些教會的領袖參與,若然缺少他們的視角和觀點,審查工作容易演變成教義之爭卻不自知。因此,有為眾教會守望的審查委員會,應該邀請靈恩背景教會領袖加入,加強代表性,以取得平衡觀點,作出較為客觀結論。

今天香港的教會已變得多元化,靈恩背景教會在福音工作上有相當重要的貢獻,但如其他教會一樣,都可能因有盲點而在真理宣講和教會發展上失去平衡,因此與其他教會在合一裡共同守護神的教會,加強溝通,彼此守望,比起各自進行監察審查,更能做好看守弟兄的工作。

611珍珠復興特會 成全聖徒 轉化城市

6月21-24日,香港611靈糧堂舉辦了「國際教牧及職場領袖復興特會——珍珠」(簡稱珍珠復興特會) ,吸引了來自12個國家地區的144間教會,逾1800位的牧者和肢體參與,一起同心尋求復興的籲匙。其中逾二十位611的核心同工和分堂牧者分享他們如何透過愛的牧養,讓他們的生命從微小沙粒蛻變成珍珠的心路歷程。

主任牧師張恩年在會上分享,教會要成為珍珠,關鍵在成全聖徒,而不是追逐事工。當教會使徒能帶出「五重恩賜」的團隊,透過牧養興起門徒,為神孕育眾多珍珠,他們就能轉化家庭、職場,最終為神得著城市。張牧師又指,很多教會只著重事工,不看重人的生命,以為擴展事工就會帶來教會增長,但其實這是一條死路,因為忽略人的生命,團隊就無法成形。「若焦點在事工,當你離開,你的事工就會過去;但若焦點是人,當你離開,你的異象仍會繼續傳遞,耶穌就是如此。」而很多人以為建立「五重職事」的教會,就是建立五重職事的事工,但其實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和教師是指得著這五種恩賜的人。人才是焦點!因此,使徒要建立的應該是「五重恩賜」的教會。

張牧師又以以弗所書4章11-13節為基礎,指出使徒居「五重恩賜」的首位,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把其他四種恩賜的人帶出來,成全聖徒,就是透過牧養,扶持和修剪門徒的生命,使他們成為珍珠;然後「五重恩賜」的團隊一起又再成全聖徒,使各肢體在不同服侍上各盡其職,在愛中建立自己,建立基督的身體,直到長大成人,有基督的身量。過程就是讓每個人從沙粒蛻變成珍珠,再由珍珠轉化為母蚌,為主孕育更多珍珠的生命。

張牧師進一步分享從神領受轉化城市的策略,他引述創世記1章28節說,神吩咐人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當教會不斷興起門徒,孕育珍珠,有基督身量的人遍滿大地時,大地就會被神轉化。他認為轉化城市的關鍵是教會,因為神視教會為萬有之首,教會的角色要牧養人的生命,建造家庭,然後影響職場,最終就能得著城市。

(資訊由主辦單位提供)

「覺醒•憐憫」會議2017 關注現代人口販賣趨勢

幸福傳聲基金會及852亮光行動合辦的「覺醒•憐憫」會議2017於6月中舉行,關注現代奴役及人口販賣趨勢。

852亮光行動創辦人Matthew Friedman分享他第一次接觸到人口販賣的故事。25年前,當他在尼泊爾擔任公共衛生官員,發現當地很多十二、三歲的小女孩就患有愛滋病,追查之下得知當地常常發生人販騙徒假扮有錢人去到貧窮的村落裡找一些有十二、三歲女孩的家庭,假意要娶他們的女兒為妻。辦好婚禮後,騙徒就會對女孩父母說要帶女孩回首都加德滿都,三個月後回來。其實騙徒將女孩帶到印度賣給當地的妓院,之後取走女孩的嫁妝金器逃之夭夭,繼續以這技倆去騙走其他女孩。很不幸地,這些女孩大多數都未必能夠再次回家,甚至身染頑疾最後死在印度的街頭。

奴役不單止發生在女性身上,男人和小孩子身上也會發生。例如在泰國漁船上,很多男人每天工作至少18小時,兩餐不足,只能吃魚和少量飯,如果生病了就會被棄置大海,要四年後才可回家。即使僥倖回家,由於這四年內沒法與家人聯絡,家中妻子可能已另嫁他人,導致家庭分裂。另外還有一些血汗工場例子,由於用獨特的採摘方法採摘可可豆,很容易受傷失去手指頭,工人要一直採摘到手指頭全都失去,沒法工作為止才能回家。還有在孟加拉曾經打破一個集團,發現他們利用五、六歲的小孩子幫手將有毒的藥水分裝到不同樽裝,因為大人對這些有毒藥水三個月便會出現精神侵害,而小孩子能夠支撐六個月。

在被奴役的4580萬人口當中,現時有25%約一千萬名婦女女孩在性工作中被奴役,另外75%是在做其他奴役工作,亞洲便佔有3000萬名。勞役多數發生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加上政府貪污,更加助長奴役制度幾百年來不斷發生。不過不要以為這些事只發生在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是每個城市都會發現得到。即使在香港,現時也約有26,000勞役人口,一半是性工作者,另一半是家庭傭工。印尼傭工來港前已在自己國家欠下一筆債務,在港的人工基本上全用來還利息,要工作很多年才能完全還清,可悲的是她們自己都不知道已是奴隸,還以為只是碰上了不幸。

奴隸人口增長迅速,去年已有900萬增長,即是每日有25,200名,每小時有1060名,每4秒便多一名奴隸。現時獲救的只有78,000人,相對4580萬的奴役人口只有0.1%。用作營救的基金也不及人口販賣所獲的利益的0.23%,而由販賣人口所得獲利每年超過一兆港元。現時參與對抗人口販賣的志願者約有一萬人,相對50萬名販賣人口壞分子不足2%。若要制止現代勞役及人口販賣繼續發生,首先要防止更多人進入這個奴隸制度。由於受害者因為面子問題而不願說出真相,所以讓很多人繼續受騙步入奴役陷阱。加上法律上有很多複雜的地方,讓能夠真正提出檢控的個案很少,所以很難打擊人販集團。其次是保護獲救的受害人,讓他們有安全的地方居住,教育他們重新建立,再次融入社會。

(特約記者張綺薇報道)

伸延閱讀:國度1分鐘(2) – 人口販賣

伸延閱讀2:打擊現代奴役制度 來自屬靈覺醒

香港福音盛會2017 舉辦女士福音午餐會

「香港福音盛會2017」婦女組於去年10月曾舉辦男士福音午餐會,活動反應理想,籌委小組遂決志今年再接再厲,於6月24日在同一地點舉辦「恩典滿途女士福音午餐會」,對象轉為向未信的女士傳福音,反應同樣熱烈,全場座無虛席,近600人赴會,今次大會更特別與多間服侍基層的福音機構聯絡,邀請未信的婦女出席,讓她們有機會得聞福音。

是次午餐會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嘉賓的見證,喚起大家珍視自己女性的角色,並透過分享神創造的心意,讓大家肯定和欣賞自己,作一個剛強、健康、喜樂的婦女。餐會邀得福音歌手蘇如紅姊妹擔任見證嘉賓,與在場500多位女士分享自己的得救見證,並獻唱兩首由她主唱的福音歌曲。當日許多參加者被蘇姊妹的見證所感動,多人表示願意了解基督信仰,更有家人伴隨著年邁母親即場決志信主,場面温馨。

(資訊由主辦單位提供)

美教會按立跨性別臨時執事

去年選出女同志擔任主教的美國聯合衛理公會(聯衛會),於6月4日按立首名跨性別人士為臨時執事。

該名新任臨時執事巴克萊(M Barclay)生為女子,在北伊利諾伊州大會中獲按立。聯合衛理公會發出新聞稿指,巴克萊是該會首名獲按立為執事的「非按兩性區分的跨性別人士」,要求大家以中性的「他們」(they)作為其代名詞。「他們」目前擔任該會非正式團體「復和事工網絡」(Reconciling Ministries Network)的傳訊總監。該團體倡議不同性傾向和性小眾人士(LGBTQ)全面融入教會生活。聯衛會將於2019年再度審核「他們」的資格,以確立其正式執事身分。

巴克萊表示:「我希望天天佩戴羅馬領,因為由像我這樣的人戴著羅馬領遊走於社會中,能夠帶來一些影響深遠又亟待開拓的牧養機會,特別是在不同性傾向和跨性別人士當中。」

聯衛會的新聞稿表示,就按立跨性別人士一事,該會並無正式立場,但自1984年起,該會的紀律手冊訂明,所有「自稱同性戀並有同性戀行為」的人,不得參選、獲按立或擔任聖職。該會的聖職人員遴選委員會須審核已婚候選人是否終於一男一女締結的婚姻,單身者是否持守獨身。

美國基督教智庫組織The Institute on Religion & Democracy的John Lomperis指責,巴克萊顯然並非真誠關注教會教條或服侍教會,只在乎騎劫教會來推動其政治議題。「心理學家和醫生直到最近仍普遍認為,性別身分障礙是一種精神障礙。我們關愛一些有嚴重精神問題的人,但一個有精神問題的人不應在教會裏擔任領導角色。」

Lomperis表示,聯衛會對婚姻、同性戀和其他議題的取態開始回歸聖經和傳統,教會內仍有少數慣於發聲的激進派正一步一步脫離該會。他又說,這些少數派所在的堂會,聚會人數和登記會友數目均有所下降,顯示一些接受世俗開放主義的教會,會眾正在流失。

(來源:2017年6月5日的聯衛會新聞稿及OneNewsNow.com,文奴編譯)

祈禱:願主幫助教會選出合祂心意的人服侍信徒,並堅立他們。又求主賜智慧,使我們憑牧者的果實辨別他們。

瑞典總理:強制牧師主持同性婚禮

瑞典自從2009年同性婚姻合法化以來,牧師仍可以選擇是否主持同性婚禮。最近,瑞典總理勒夫文表示,任何為瑞典教會工作的牧師,不能拒絕為同性伴侶證婚。

勒夫文認為牧師拒絕為同性伴侶證婚等同於助產士拒絕墮胎。他向瑞典教會報章表示:「我們社會民主黨人努力確保所有的牧師都應該為所有人證婚,包括同性伴侶。如果你是助產士也是如此,你必須進行墮胎,否則你必須找到另一個職業。對於不接受同性婚姻的牧師也是如此。」

勒夫文指的是瑞典的基督教助產士Ellinor Grimmark,因為拒絕參與墮胎,被迫在另一個國家尋找工作。Grimmark已將案件呈交了歐洲人權法院。

對沒有宗教信仰的勒夫文來說,國家教會應該是「開放的民主教會」,認同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權利。任何相愛的人,不管性別如何,都應該擁有相同的婚姻權利。他贊成改變教會法,使為同性婚姻證婚成為一個職務要求。

(來源:CBN,2017年6月23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勒夫文認識聖潔的神,有符合聖經的婚姻觀。

德國議會通過同性婚姻議案

德國議會於6月30日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議案由社會民主黨推動,而德國人很多支持同性婚姻,當總理默克爾在投票前幾天,表示國會議員不必跟從黨路線而投票,加上在野黨的支持,外界已預計議案將獲通過。結果,國會以393票贊成、226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議案。

荷蘭是歐洲首個國家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其後有九個國家跟隨,德國因而面臨合法化的壓力。

(王妍綜合媒體報道,2017年6月30日)

禱告:德國教會發出良知的聲音,向這世代宣講聖潔之道。

以色列新法案 令極端猶太教壟斷改教辦理權 增加回歸障礙

有些猶太人必須經過加入猶太教的正式程序,才能符合回歸條件,而誰有權辦理認可程序,一直是猶太教各派之間的爭論。最近以色列政府部長批准了一項法案,要求國家單單承認極端猶太教派的首席拉比團主持的改教程序,這將使其他猶太教派辦理的改教程序失去合法性,無疑為非極端教派人士的回歸增加障礙。

法案由極端猶太教派政黨主席、內政部長在5月份提出,部長級委員會的大多數成員亦支持,只有國防部長Avigdor Liberman和移民部長Sofia Landwer反對。現在等候在以色列立法會三讀通過。

現時內政部承認國內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改教程序,僅符合人口登記和移民申請,卻仍未能滿足獲取公民身分的要求。但在2016年,最高法院否定首席拉比團和內政部的立場,認為回歸法承認正統拉比法院私下辦理的改教程序。

ITIM主管Seth Farber拉比表示,本來所有備受公認的拉比群體都可以幫助人加入猶太教。但政府現在獲得極端正統派的支持進行立法,非常過分。今天有成千上萬的人不被公認為公民,但要履行所有的公民責任,這是改教制度造成的殘酷限制。

(來源:JTA,2017年6月25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除去阻止以色列人回歸的一切障礙,包括缺乏彈性的法例。

經歷主裡的完全修復 -【Joyce Meyer】專欄

 

我們的神專事修復工作,祂要在信徒生命的每一方面修好無缺,改變我們成為新造的人,正如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所說:「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曾幾何時,我逼切希望能從過往被虐的經歷重新振作起來,以為等到長大,可以離開這個家的時候,就能將苦痛放下,然而,原來我的心靈和思緒才是癥結所在。我需要醫治和修復,才不會讓成長階段的不幸遭遇繼續荼毒自己。

我能有這樣的領悟,乃來自一位到我們教會宣講信息的女士,她分享了被虐後得神醫治的見證。我的丈夫達夫買了她的書給我,但剛開始讀它時已感到悲痛莫名,我將書擲向房間的一角,拒絕再看下去。然而,就在那刻,我清楚聽到聖靈對我說:「喬依絲,是時候了。」神實在為我預備了從未想過的更美生命,祂要重建我的心靈,好能享受這樣的生命。

以賽亞書六十一章7節說:「你們必得加倍的好處,代替所受的羞辱,分中所得的喜樂,必代替所受的凌辱,在境內必得加倍的產業,永遠之樂必歸與你們。」

經文指出的是,不論我們曾作過甚麼、經歷甚麼,神都能徹底的重新建立我們,祂要領我們到更美之地,是沒經過人生的種種崎嶇所不能到達的,祂要因我們所受的患難加倍的賞賜我們!

經文中提及「代替所受的羞辱」,究竟羞辱是甚麼一回事?由於被父親虐待,多年以來我都是個容易感到羞耻的人,我想到一定是自己的問題,父親才會這樣待我。然而,在我們接受耶穌為個人的救主時,祂賜給我們的首份禮物就是稱義,或與神和好(林後五21) ,這是個相當重要的道理,因為仇敵只想我們注視自己的種種問題,因而把焦點放在自己的諸般缺失,這樣下去,我們的問題只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叫我們招架不住。

想想,我們若要修好一套破舊、損毀的沙發,首先要做的就是除掉那舊有的漆面。我們的生命有不少要除掉的東西,這可以是舊有的、不蒙神悅納的思維和態度……又或是不正常的、攔阻你跟從神心意的人際關係。不論是甚麼,你可以這樣禱告:「主啊,求祢除去所有於我無益,和攔阻我與祢同行的東西。為清理我生命要作的事,祢儘管作吧。」

修復過程的下一個工序就是打磨。你生命中曾否遇到那些只會惹你生氣的人? 其實他們就像砂紙,神會使用他們來去掉我們的稜角,好叫我們行事為人,能結出聖靈在我們心裡栽下的各樣美善果子。打磨以後,就有加封蓋印的程序,對信徒而言,我們原是受了聖靈的印記。(弗四30)

完成這一切工序以後,這套沙發仍須定時除塵和擦亮,神在我的生命中就經常作這擦亮的工作。我們與神同行是一生之久的旅程,要使我們更親近祂、更像基督。 因此,當聖靈為罪或其他的犯錯責備我們,我們都當感恩,因為這是祂擦亮我們的時候,好叫我們緊貼神的心意而活,不偏離左右。

不論你正身處這修復過程的哪一階段,今天就定意讓神醫治你,並專心跟從聖靈的帶領,信靠祂,祂必引導你走義路,在生命的各環節裡,使你能靠祂修補缺損,完整無瑕!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家裡的敵人 -【愛有道】專欄

兄弟姊妹為了爭取有限的父母親的照顧與愛,又或是共用一個房間、衣櫥、書桌等,日積月累無法排解的明爭暗鬥情緒,撕裂了彼此的關係。

沒有血緣的家人,例如嫁入門的嫂子,或婚後因種種原因同住的姊/妹夫。不過,衝突最激烈的,當然是婆媳之間。

身為旁觀者或夾在中間的親人,同樣難受,有時甚至變成「出氣袋」;有丈夫因為受不了妻子和母親不斷向他投訴對方,憤而離家,讓這兩個都聲稱愛他的女人明白苦苦相爭的結果,受傷的不只是對方,而是無辜的親人。

兩姊妹自少相爭,長大了仍寸步不讓,姊姊不跟妹妹商議,把供養父母的免稅額據為己有,妹妹向父母投訴,父母為息事寧人,把養老金存到她戶口作安撫。有姑嫂反目,嫂子命令年幼的子女不得與姑姐說話,發現孩子犯禁,即予以責罰,連孩子也遭殃。

化敵為友談何容易,未能解決糾纏不清的心結,也先要學會保護自己的心。

不要因為對方無理的攻擊而變得惡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本以為讓對方嘗到受攻擊或感覺受挫,就會知難而退,可是人性的反應是愈到攻擊反而會加強防衛或還擊,想盡辦法去報復,這只會惹來更多傷害。

然而,也不能一味的啞忍,讓對方得寸進尺,自己感覺愈來愈委屈,不懂如何自處,把怨憤積存於心,終有日會情緒崩潰,不是猛烈攻擊對方,就是自己陷入抑鬱之中。

找個信任的朋友傾訴苦情,以祈禱支援,讓情緒得到宣洩,心靈得到從神而來的安慰,加添面對逆境的心力,轉念間或會尋到一點解決問題的亮光和面對「敵人」的勇氣。


文@徐惠儀

為什麼吃帶血的動物有問題呢?-【請教拉比】專欄

為什麼吃帶血的動物有問題呢?

拉比回答:

利未記17章15節說:「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的,若吃了自然死去或被野獸撕裂的動物,要洗衣服,用水洗澡,必不潔淨到晚上,晚上就潔淨了。但他若不洗衣服,也不洗身,就必擔當他的罪孽。」為什麼吃帶血的動物有問題呢?問題在於動物死了以後,它的生命仍然還在它的血管裡。利未記17章11節說:「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靈魂贖罪;因為可以為靈魂贖罪的是血液。」這個贖罪的先例在創世紀2章17節:「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神要求罪需要活的動物犧牲,祂甚至還提供了第一次的動物獻祭。創世紀3章21節說:「神還為亞當和他的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因為祂愛人類,他樂意通過接受無辜動物的生命來遮蓋人的罪惡,這樣人便可以恢復與神的關係。當一隻無辜動物的鮮血被流到祭壇上時,罪的工價已被付清,聖潔無罪的動物鮮血流向祭壇時,它的生命就已歸還給神了。一個人把那些動物的生命吃進入他的身體裡,而那動物的生命是屬於神的,他就是搶奪屬於神的生命。

我們這裡談論的血是流動在動物血管裡的血,而不是殘留在動物肌肉上的血。所以根據聖經的要求宰殺一隻動物時,動物的血要被流放出來,這樣死掉動物的生命就歸還給造物主,這樣動物處理乾淨後就可以當食物。在猶太人的社區裏,他們有專門監管正確的宰殺動物方式的人,以確保這些動物是潔淨可以當食物的。


文@Ari Sorko-Ram (作者是以色列彌賽亞猶太人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精於教導聖經)

改正的夢 -【夢解碼】專欄

什麼是改正的夢?它是神在夜裡給我們的愛語,你有否聽過這種夢的存在?為什麼我會稱它為改正的夢?我相信,在我們生命中某些時候,我們的慾望會掩蓋神的心意,我們又不能辨認神對我們的心意。這是十分真實的,尤其對那些成為基督徒已久的人來說。

耶利米書29章11節:「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如果你謹慎地正面解讀這節經文,便會真實地明白到神給你的夢是為賜平安的,而不是對你造成任何傷害或屬靈上的損害。我很驚訝地發現,我們服侍許多具有屬靈恩賜的基督徒,有些人不能處理他們自己的屬靈問題、束縛或是根源問題。事實上,你們是否醒覺到,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歌利亞就是我們自己的慾望?

我們接觸過一位參加我們解夢講座的人。他有一定程度的屬靈成熟度,並且參與許多事工。他請我們解釋他的夢,夢中有不同情節背景、環境或是情況,也是指向相同的解釋。他在兩個月內寄來超過60個夢。我們分析所有來自不同團隊成員的解釋,發現神不斷向他重複一個信息。那重複的信息是那人需要屬靈的潔淨及釋放,但這人有屬靈驕傲的問題,不願意把思想從舊變新。很明顯地,這些是改正的夢,是每天晚上神在他生命中重複而大聲地發出的聲音。

為什麼此人很難接受夢的解釋?唯一的原因是當你的基督徒生命老化,尤其那些在事工中運用屬靈恩賜的人,會生出屬靈驕傲。他們會有更多屬靈知識去挑戰夢的解釋。

一個謙卑的靈不只會打破仇敵放在我們生命中的陷阱,亦會幫助我們去學習,並且願意被神改正。現在,如果你選擇謙卑,把那夢看為屬靈的改正,就是神想要你接受的,那麼勝利就在神手中,而不是在仇敵手中。請記住,你要去選擇是否要在屬靈生命中作出改正。究竟是要榮耀神,還是仇敵。

以賽亞書66章2節:「耶和華說,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所以就都有了,但我所看顧的就是虛心痛悔因我話而戰兢的人。」我經常提醒自己及我的團隊要謙卑,我們既在這解夢事工中服侍,就必須作正直且單純的屬靈人。我們的渴望必須合乎神的渴望。與神的思想對齊,而不是我們自己的心意。

改正的夢出現,就是當神想向你啟示,你的想法或渴望可能不是神的計劃。例如在約瑟的夢中,天使叫他迎娶馬利亞,因她是受聖靈而孕。但在約瑟那屬世的期望中,因著血氣,以及羞恥感,他打算休了馬利亞。約瑟應否選擇跟隨從神而來的改正想法呢?那對我們今天有何影響?你認為耶穌有為我們死,以致救恩臨到我們嗎?

請緊記,神的計劃是賜平安的。祂給我們改正的夢,是要向我們顯明許多情況,或是在我們生命中需要調整的地方,以致我們可以進入祂的豐盛與祝福。請把它看成從神而來的正面而帶有愛的言語。


文@Mary Chu(火石7解夢中心負責人)
譯@Ann Chan

人工智慧不能創造文化 -【文化守望者】專欄

人工智慧是今日媒體很熱門的話題,早前我才突然注意到家裡電飯煲上的「AI」標誌,原來不知不覺間,人工智慧科技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自從AlphaGo擊敗世界棋王後,人們開始認真想一想,人工智慧可能真的會有「無所不能」的一天。也許不像科幻小說那種劇情,人類創造出來的電腦反過來管轄人類,但迫在眉睫的危機是飯碗被搶,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人的飯碗被搶去最多。在我看來,也不用擔心因失業而沒錢生活,為防社會過於動盪,更多國家將會考慮實施全民基本收入。

然而,我不認為全民基本收入是最好的方案,但若然失業問題太嚴重,我當然不會反對。我只想說,社會不應只著眼於工作的收入,卻忽略工作的意義。今天媒體講述種種人工智慧威脅論,往往轉述富豪們的解決方案建議:全民基本收入,好像就只有這條生路可行。當然,為生活而工作,本身是屬靈的,聖經說,人人都應享受勞苦的結果,所以為供應生活需要,而辛勞工作,是人的責任。但有些人可以超越責任的意義,而將工作的價值昇華,成為夢想的實踐,使命的達成,最高層次是神聖的呼召,到了這境界,工作就是一種幸福。

你可能會這樣想,可以去做人工智慧不能做的事情,不如搞藝術創作吧。但有人已研發了寫詩、繪畫的電腦程式,甚至分析當代著名藝術家的技巧和風格,而進行天衣無縫的模仿。人類和電腦真的再沒有大分別嗎?

電腦的確可以更快、更準確、更完美,進步程度是人類的千倍、萬倍,而且不會喊辛苦,不會鬧情緒。但電腦本身無法創造文化,因它不尋求意義,也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而意義是人的獨特追求,是按照神形象的人才有的特質。因對意義的追求,人類社會發展各式各樣的文化。

普天下的生物,就只有人類會追求意義,而且是一生的追求。終極的意義是關乎我們為何活著,而這與神聖的召命有關。神呼召的是人,而不是人工智慧,當某些工作漸漸被取替時,這更迫使我們清楚看出自己的身分和位置,在變化莫測的世界裡尋回不變的使命。


文@黃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