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號風球下的崇拜直播 -【文化守望者】專欄

直至8月底,今年香港已有四次八號颱風掠過,之前有兩次八號風球都是在當月第四個主日出現的,崇拜被迫取消。今年有少數的教會多了應變措施,不只是通知會友取消崇拜,卻利用臉書直播功能,將崇拜移至網上舉行,直播內容通常是講道。我知道有教會將講道錄音和程序表透過Whatsapp、電郵傳送給會友,雖然不能面對面,但各自仍可按相同程序在家裡舉行崇拜。

二三十年前,可有想過任何人都可以做直播?小教會的崇拜做直播,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成本十分高昂,誰會想到今天是免費服務。有一位網絡生意的朋友曾說,這一兩年大家都不敢妄動,因為還沒掌握到科技趨勢,只知道世界將進入一個沒有人能預計到的時代。科技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尤其是人工智慧的發展,難以預計!教會未來的形態,一樣難以預計!八號風球逼使崇拜暫停,威脅和困難卻促使一些人進行創新,利用科技在網上建立崇拜的空間。如果未來的教會走向分散式的細胞形態,科技可以如何派上用場呢?來想像一下吧,以下是我的狂想曲。

崇拜聚集的時間和地點每次都不同,由電腦分析大數據,計算出最安全的時間和地點,而且是最多人能夠參加的時間,又是所有人花最短交通時間的地點。身體缺席的人會以虛擬的立體視像出現,但有座位是給他們的,而且和真人現身的人自由交流。奉獻時,只需輸入密碼,金錢支付就立刻在專為基督徒設計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進行,一部分是支付給教會傳道人的薪金,可以在基督徒交易網上平台消費或投資。今天的崇拜,老信徒發現只有他和兩個弟兄姊妹不是虛擬的,他感到困惑,他似乎不能適應時代的改變,開始在想:什麼是教會?當所有外在的東西消失,什麼都沒有時,而那看不見的世界卻沒有被消失,而且比看得見的更真實。這一天,他感謝神,他似乎觸摸到真實。


文@黃少芬

台灣2017教會青年國是論壇 運用人工智慧傳福音

2017台灣教會青年國是論壇於8月9日至11日在新店美河堂舉辦,吸引台灣內外191間、逾3,000位弟兄姊妹共襄盛舉,以「建造教會,完成大使命」為基礎,探討教會建造、青少年、新媒體三大關鍵議題。

主辦的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顧其芸說,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新媒體,相信萬民都在手機裡,要贏得最大禾場、建立使徒性教會,勢必要進入新媒體的領域。新媒體教會勢在必行,這是當代不可或缺的競爭力。網路能建立無遠弗屆的人際網絡,不僅能大量接觸人,也能形成意見領導,這些都會變成傳福音的契機,讓人進入之前未能接觸的新禾場。

從過去實體教會、一對一的傳福音模式,新媒體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讓人能夠多對多分享。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在極低的門檻下,所有人都能擁有平台來發表意見,展現個人觀點。據此,新生命小組教會呼籲,教會應該鼓勵所有的弟兄姊妹都成為新媒體策展人,並做好「官網」、「週報」、「粉絲團」三項基礎新媒體工程,先是從實到虛的營造傳福音環境,同時傳達異象,接著再從虛到實的把人帶進教會。

當代是人工智慧無所不在的世代,各種機器人、語音助理、自動駕駛、決策分析等人工智慧技術大量的運用在生活當中,衝擊我們對於過去的生活習慣和認知。新生命小組教會講員團隊提到,人工智慧是比照大腦接收訊息、處理和發送的功能設計;人工智慧技術能更精確的解決問題、完成重複性工作,減少人類在工作上的負擔。然而這樣的智慧都還是源於神的創造,人工智慧能做很多事情,但是這樣的技術並無法帶給人生命所需要的牧養。基督徒該做的是,從中看見人的有限,並且明白只有神才是無限的。但我們也不能忘記,神的心意是要人管理地上的一切,基督徒與教會仍應搭上這波智能科技新浪潮,讓福音可以無遠弗屆的傳到各個領域當中。

閉幕式復興特會從約書亞記一章1至18節,來看約書亞如何成為時代性的領袖。從埃及為奴時期、曠野漂流時期、迦南得地時期,看到神給約書亞夠用的信心,知道要遵行神的旨意和律法,走在神的心意中,就會經歷神的祝福與同在。大會據此勉勵與會青少年該要擁有的裝備和胸襟,期望他們如約書亞般,知道神對自己的歷練都不是白費的。大會最後以主禱文同聲禱告,圓滿落幕。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林稚雯報導)

人工智慧不能創造文化 -【文化守望者】專欄

人工智慧是今日媒體很熱門的話題,早前我才突然注意到家裡電飯煲上的「AI」標誌,原來不知不覺間,人工智慧科技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自從AlphaGo擊敗世界棋王後,人們開始認真想一想,人工智慧可能真的會有「無所不能」的一天。也許不像科幻小說那種劇情,人類創造出來的電腦反過來管轄人類,但迫在眉睫的危機是飯碗被搶,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人的飯碗被搶去最多。在我看來,也不用擔心因失業而沒錢生活,為防社會過於動盪,更多國家將會考慮實施全民基本收入。

然而,我不認為全民基本收入是最好的方案,但若然失業問題太嚴重,我當然不會反對。我只想說,社會不應只著眼於工作的收入,卻忽略工作的意義。今天媒體講述種種人工智慧威脅論,往往轉述富豪們的解決方案建議:全民基本收入,好像就只有這條生路可行。當然,為生活而工作,本身是屬靈的,聖經說,人人都應享受勞苦的結果,所以為供應生活需要,而辛勞工作,是人的責任。但有些人可以超越責任的意義,而將工作的價值昇華,成為夢想的實踐,使命的達成,最高層次是神聖的呼召,到了這境界,工作就是一種幸福。

你可能會這樣想,可以去做人工智慧不能做的事情,不如搞藝術創作吧。但有人已研發了寫詩、繪畫的電腦程式,甚至分析當代著名藝術家的技巧和風格,而進行天衣無縫的模仿。人類和電腦真的再沒有大分別嗎?

電腦的確可以更快、更準確、更完美,進步程度是人類的千倍、萬倍,而且不會喊辛苦,不會鬧情緒。但電腦本身無法創造文化,因它不尋求意義,也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而意義是人的獨特追求,是按照神形象的人才有的特質。因對意義的追求,人類社會發展各式各樣的文化。

普天下的生物,就只有人類會追求意義,而且是一生的追求。終極的意義是關乎我們為何活著,而這與神聖的召命有關。神呼召的是人,而不是人工智慧,當某些工作漸漸被取替時,這更迫使我們清楚看出自己的身分和位置,在變化莫測的世界裡尋回不變的使命。


文@黃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