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LIFE】年少失足 身陷囹圄 超自然經歷神成Rapper牧師

Bosco現在是溫哥華一間教會的牧師,同時他有另一個特別身份——Rapper(說唱歌手)。從監獄中經歷神超自然的呼召,Bosco現在立志要用音樂服事年青人。近期Bosco再次踏足香港,他感嘆,神要使香港人從屬靈的監牢中得釋放,得著豐盛生命。

夢想走上演藝之路

Bosco在香港出生,12歲隨家人移民溫哥華,中學時《古惑仔》這套電影在華人中很流行,Bosco學校中的黑社會勢力開始成長。「我被這些人影響,在高中開始玩樂的生活態度,食煙飲酒吸大麻『啪丸仔』去rave party(狂野派對),走一條不正經的路。」

在生活無方向的時候,Bosco認識了一些香港藝人的子女,其實他從小就對唱歌演戲很有興趣,他們建議他試下走演藝的道路。「當我開始學習唱歌,鍛煉身體,我的生命是改變了的。那時我還未信主,但有一個很強的信念,我的房間有支『咪』,當我不想去鍛煉身體時,我看著那支『咪』,就記得自己有夢想,於是就算下大雨都會出去跑步。」2002年,在溫哥華舉辦的一個hip hop(嘻哈)大格鬥中,Bosco以一首原創歌曲贏得冠軍。後來他組成了自己的樂隊,由於當時在華人中沒有太多hip hop音樂,他們的樂隊在亞洲市場是很新鮮的嘗試,更有台灣的唱片公司想與他們簽約。然而就在這段時間,Bosco做了人生一個很錯的決定。

.Bosco以一首原創歌曲贏得冠軍
.Bosco以一首原創歌曲贏得冠軍

失足面臨牢獄之災

Bosco將父母的房子借給以前的黑社會朋友使用,而他們利用這間屋製造了一單綁架案。那時候Bosco全心想著做音樂的事,並沒有太注意這些朋友用他的房子做什麼,但萬萬沒有料到後來演變成涉及人命的罪案。「我開始並不知道這件事很嚴重,直到我被警察拘捕,受到起訴,才知道我做了一個這麼錯的決定,將我的整個人生都改變了。」

Bosco經歷了2年9個月的官司,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最後結果卻是敗訴。「我非常清楚記得當日情形,法官敲錘宣布,你未必是主謀,但因為你不為正義站出來以及向犯罪說不,將房子借給人,讓整件事得以發生,所以你要擔當與他們同樣甚至是更高的懲罰。」法官宣判Bosco的刑期是12年,而同犯是6年。「那一刻我是呆掉了,如同拍戲一樣,敲錘之後我周圍空間都變成慢動作,接著我不斷出冷汗,我的頭慢動作地轉向後面,看到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在驚呼。那一刻,我知道我將要進入一個不同的世界」。

監獄生活非常辛苦,充斥著負能量、怒氣、憎恨、打架,甚至毒品,Bosco在這樣的環境覺得很不平安。監獄中有一間很小的教會,Bosco開始嘗試在教會中尋求信仰,讀聖經。然而他在監獄度過的第一個生日,卻發現了當時的女朋友有外遇。「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我事業,自由,金錢和朋友都沒有了,我當時唯一抓住的就是與這個女朋友的關係。」Bosco的內心世界崩潰了,他進入了一個抑鬱狀態,不吃飯不出房門。

獄中與神超自然相遇

在Bosco人生最低潮時,一個夏天的夜晚,發生了一件事,完全改變他的生命。當時天氣很熱,在監獄操場周圍很多蚊子和青蛙在叫,很多人在講粗口,Bosco心情很煩躁。他的獄中朋友來探望他,邀請他一起坐在操場旁邊的木凳閉眼禱告。開始時Bosco都是心不在焉,但5-10分鐘後,Bosco突然有感動在心中對神說,好,我順服,我知道人生中想控制的事情都沒有成功的,我交給你。

「突然之間,我聽到身邊所有聲音都消失了,青蛙,蚊子的叫聲,人聲全都靜了。我覺得很奇怪,一睜開眼就看見天上有一道光,那道光越來越近,『砰』一聲落在我面前。那一刻我想尖叫,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是UFO嗎?但我不能叫不能動,那道光又『砰』一下進入了我的身體,我有少少觸電的感覺。然後我閉上了眼,我感覺自己漂浮在太空,身後有人抱著我。然後我聽到一把聲音對我說:『Do not be afraid, I am your Lord, and I will rescue you.』 聲音很安詳,當時我立刻就相信了他,突然心中有種平安湧出,散發到全身,我一生從未試過這樣的平安。我感覺身體慢慢飄下來,就睜開眼,全部東西都變回正常,所有聲音重新出現。」Bosco的朋友這時剛好結束禱告。在Bosco開口之前,他說:「嘩,Bos, 你感覺到剛剛發生什麼事嗎?耶穌好像就在我們面前。」Bosco聽到後很震驚,原來不是自己瘋了,剛剛發生的事情是真實的!「我的生命從那一刻開始改變了。」Bosco說。

.Bosco Poon(B.O.Z)
.Bosco Poon(B.O.Z)

獄中成為神的僕人

雖然監獄的環境還是一樣,Bosco開始慢慢放下執著,真實地尋求與神的關係,他還成為了監獄教會中的員工。「我的工作從洗廁所掃地開始,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轉變,我原本是要做歌手的,我開始在這些經歷中學懂耶穌的教導,他來到世界是為了服事我們。」Bosco又開始讀一個心理輔導課程,為其他囚犯做心理輔導。他發現原來不止自己,很多年輕人進到監獄後,女朋友老婆都曾經背叛他們。因為自身的經歷,Bosco可以幫助他們。慢慢地,Bosco得到監獄中工作人員、獄警對他的信任,他甚至可以去『獄中獄』探訪犯人。(註:「獄中獄」是為監獄中犯事的犯人而設的,其中的犯人基本上全日被鎖住。)「每次去探訪,我都要除盡身上的衣服,被人搜身,這是一個有些羞辱的過程,沒有人喜歡。之後獄警還會問長問短,例如問我是否帶毒品進去。」Bosco回憶,有幾次去見囚犯,他們都用懷疑的眼光看他,以為他是警察假扮的,想去盤問他們拿證供。「有個囚犯曾問我,你做這件事得到什麼好處?為何要為我禱告?你一定是內鬼。我怎麼解釋都沒有用,後來他還趕我走。當門關上一刻,我火氣就上來了,我經過這麼多屈辱來見你,你竟然這麼對我,後面兩個獄警也拿著槍對著我。那一刻,我明白了原來這就是耶穌的感受。他來到世界是為了拯救世人,怎知所有人不喜歡他,指責他,釘他十字架。我開始明白,原來跟隨耶穌走的路是這樣的。當晚回到我的房間,我問自己,我能否每日背起十架跟隨耶穌?掙扎了一晚後,我回應神說,我要跟從祂。」

.Bosco為年青人施洗
.Bosco為年青人施洗

走入更深的呼召

經歷了4年的監獄生活,Bosco因為表現良好,得到了日間假釋,可以在外面繼續完成餘下8年的刑期。「我剛出來時很有抱負,我有4年的鍛煉,現在可以出來闖天下了。神就用接下來的4年繼續打磨我。」Bosco嘗試去不同夜總會和酒吧服事人,但他發覺自己未夠強壯,其中有很多誘惑,於是他停止服事,神就叫他回到教會做傳道、管理教會的工作。他相信神的訓練是有原因的,從小他對樂壇和演藝都有很強烈的熱忱。在這個領域,一定有不少黑暗力量和引誘,神就訓練他,預備將來可以在藝人的競技場將祂的光散發出來。「我對年青人特別有負擔,尤其是亞洲人。神呼召我用音樂和創意的方式去將神的話語和文化帶給更多人。最近神也不斷催促我創作更多中文音樂,我相信是神在一步步帶領我走這方向。」

.Bosco最新廣東作品《飛》
.Bosco最新廣東作品《飛》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觀點] 宣教新路向:匯聚與合一

羅恩·博漢謨(Ron Boehme)所撰寫的《第四波宣教浪潮》(THE FOURTH WAVE),提出近代的宣教浪潮已經到達第四個階段,其中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信徒的高度參與——所有信徒都是宣教士。在今日網絡科技高度滲透的年代,不但人類的溝通方式被改變,人生價值觀也遭受巨大的翻轉,「打卡」、KOL(網絡紅人紅)、Youtuber、電競等網絡用詞已成為日常化詞彙,每個人似乎都有機會成為「名人」,甚至迅速致富。這種屬世的網絡潮流是否也在悄悄影響著屬靈事工的運作?網絡時代既驅動信徒看見媒體宣教的新形態,也令「我能夠」的心態在信徒群體蔓延,尤其使年青人的心分散,機構各自為政,致使大量花費人物財力製作的新媒體資料未能達到應有效果,就淹沒在資訊的汪洋大海之中。

「新媒體興起令宣教變得輕鬆容易了」的思維模式,令眾信徒群體誤以為掌握新媒體,就是掌握了強大的傳福音「武器」。然而這只不過是仇敵施行的又一分離計謀。科技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大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在不斷拉大。個體之間愈加明顯的獨立,令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往往也使心門更難以攻破。博漢謨在提出第四波宣教浪潮時,也提到創新科技與關係佈道等方式同等重要。人心真正需要的,仍然是群體中經歷真實的關係與愛,無論是為未信者,還是主內服事者,預備合一的群體和屬靈的「家」同樣重要。

「我另外有羊……我必須領他們來……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十16)今日人人都能成為宣教士,意味著人人都能參與宣教,建立關係,合成一群,同心聆聽大牧人的聲音,共同成就神的工作。近期,匯聚(Convergence)的呼聲開始在各處的信徒群體中湧現。去年9月,「國際禱告殿」(IHOPKC)及「回家」聚會的歷史性匯聚,彼此成就了神的預言,並誕生新的運動異象。今年1月,禧福協會接手「八福匯」大樓,在佐敦匯聚眾多服事不同群體的機構及教會,為要成就神的「屬靈超級市場」。「EKKLESIA」及職場教會小組的興起,就如同神要聚集一群群的基甸團隊,因著耶和華沙瑪的同在及非凡合一的靈,擊打米甸人如同一人。信徒的合一與匯聚,才能在今日瞬息萬變的時代,發揮協同效應,成就天國事業。

連續14年糖果屋創意比賽 鬆動台西福音硬土

台西靈糧之家,雖然地處廟宇林立的雲林縣台西鄉,卻連續14年舉辦糖果屋創意比賽。今年比賽於12月16日在台西國中禮堂舉行,數百名的家長帶同孩子報名參與,用餅乾、糖果建造糖果屋,享受家庭之樂,主責的吳宏泰牧師說:「用糖果、餅乾蓋房子很好玩,家人感情更融洽,現已成全鄉文化活動,更是傳福音的管道。」

今年的比賽是以家庭為單位報名,因為參加的人數比以往更多。家長跟孩子逐一拆開桌上的餅乾、糖果,發揮創意組裝糖果屋。對於糖果屋創意比賽活動內容,吳宏泰說,他們是偏鄉小教會,當初一開始就是設定營造家庭文化。用糖果、餅乾蓋房子其實很好玩,因著是全鄉活動,5所國小、2所幼稚園及1所國中的學生都參加,很多父母平日忙於工作,難得有機會跟孩子同樂,第1年就來了500多人,如今得借用可容納700人的國中學生活動中心才夠用,並且共動用約100位工作人員,其中有一半是教會外的志工朋友。

台西鄉公所登記在案的廟宇數破百,鄉內文化活動幾乎全跟廟宇相關,廟宇透過八軍將、遶境活動加強信念,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教會被邊緣化,有必要營造一種跟家連結的新文化活動。創意糖果屋比賽把教會文化包裝進去,有詩歌敬拜,有年輕人街舞,也有信息短講,透過聖經真理述說家庭問題的解答。因著每次糖果屋活動都要招募許多志工,教會更能跟這些未信主的志工建立關係,跟進關懷。台北、新竹、嘉義等地多個教會都派員來台西學習糖果屋創意比賽佈道模式。

「以前去村民家探訪,都會特別交待別說我是牧師或教會的人,但現在關係打開了,遠遠看到我就說牧師來了。」吳宏泰說,因為當地很多人打漁、養蚵,很容易發生意外。過去的人對教會很畏懼,當他去探訪,若有人跟教會接觸,長輩就會罵,「若不拜拜,難道不怕家裡會發生什麼惡事麼?」但當糖果屋創意比賽舉辦了8、9年後,如今他去探訪,村民不再害怕,一走到家門口,就高喊「牧師他們來了」,氣氛大不同,顯示教會跟村民的關係打開了。

除了糖果屋創意比賽,為營造家庭氛圍,教會每年還會舉辦母親節做蛋糕活動,把做好的蛋糕原型及彩色鮮奶油,給學生著色送給自己母親;父親節則辦親子闖關活動,親子透過好玩闖關遊戲同樂,親子關係更親密。吳宏泰強調,台西以前是未成年媽媽最多的地方,很多人在家庭中受了傷害,教會進來這裡就是要恢復人對家庭的情感,經營家的關係。為營造教會如同一個大家庭的氛圍,當同工從學校畢業,他就會帶著同工跟全家人一起去渡假,感受家人關懷與愛的溫暖,讓教會真實地成為一個家,成為祝福台西這塊土地的管道。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中東基督徒用詩詞接觸阿拉伯人

阿拉伯海灣的中東基督徒正在使用創意文化,如詩詞,向人介紹耶穌。詩詞在阿拉伯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義。

「中東傳媒」新一系列短片「雙膝跪下」中,拍攝來自穆斯林背景的當地信徒寫作詩詞,用他們的目標對象所尊重和理解的媒介,去傳遞耶穌改變生命的力量。該系列將由阿拉伯語海灣區方言的365部短片,以及散文和祈禱組成。這些都是當地信徒撰寫和製作的,並將阿拉伯的傳統詩詞與現代網絡媒體的力量結合在一起,將神的愛的信息傳遞給該地區的數百萬人。

這個系列的製作人之一巴斯馬是當地信徒,他指出:「歷史上,阿拉伯人生活在不同的土地之中,他們不知道一個人是否一個真正的阿拉伯人。當有懷疑的時候,他們就是要求對方背誦詩詞,藉以測試對方的真偽。如果他的詩很好,他們就知道他是真正的阿拉伯人!」

許多阿拉伯穆斯林對基督徒有一定的看法,通常會將他們與西方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聯繫起來。但當中東基督徒通過詩詞談到他們新的信仰,就能破除刻板印象,表明有可能成為耶穌的追隨者而不放棄自己的文化遺產。巴斯馬說:「詩詞是觸動人心的語言。」

(來源:Inspire Magazine,2017年7月3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讓藝術和媒體向人心啟示真正的創造之主。

男人肯悔改系列之:男人,你的名字是弱者? -【國度角度】專欄

一統天下,是天父創世以來的終極宏願,而男人的被造,正是為了完成這終極的目的。

將天國拓殖在地上

天父的終極心願是要將那看不見的國度 Kingdom,拓殖於可見的地上,所以天父在地上藉塵土創造了男人(Man),並授予男人權柄去執行這天國拓殖於地上的統治(Dominion)大業。然而,首先被造的男人亞當失敗了,天父再從天上差派「末後的亞當」主耶穌來作挽回。藉主耶穌寶血的救贖,我們得以回歸天國大家庭,一同完成天父起初的宏願:將天父的基因(DNA)、天國的價值觀及文化充滿全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11:9),彰顯天國的權柄及榮耀。祂應許所有屬神的後嗣都可在地上一同承受神的國,作為我們的產業(inheritance)(加4:7)。

宗教總是誤導我們是要離開地上往天國去,但主的教導卻是要將天國拓展到地上來﹗當門徒問主耶穌我們該禱告什麼?當如何禱告?主耶穌的回答很簡單:「我們在天上的父」,不是在地上,乃是在那裡?就是在「天上的王國」(kingdom)。對象是誰?就是「天上的父」,那位將「地上兒女」相連成為一家人的。主又說:「願祢的王國降臨於地上,願祢天國君王的御旨通行於地上如同通行於天上。」主並沒有為我們禱告,保守我們都能進天國,卻教導我們要世世代代接力去這樣禱告:「願天國降臨,完全拓殖於地上。」

3K的啟示:A King, A Kingdom, A Kingdom Family

主禱文帶出了貫徹整本聖經的最關鍵啟示,就是關乎「天國的福音」的核心3個K:A King(國王)、A Kingdom Family(王國大家庭),A Kingdom(王國)。屬神的兒女在地上是要建立的不是一個宗教,更不是一個宗派,乃是在地上要執行這「屬天的命定」。藉基督十架得蒙救贖的天國兒女,不是等著去天堂,而是先在地上建立一個天國的大家庭,繼而與主一同在地上拓殖一個屬天的王國 (Kingdom),這才是天國福音的核心,而這天國的福音,必需傳遍天下,以預備好人心迎接主的再來,在地上作王、掌權,直到永遠﹗

Kingdom(王國)乃由King(國王)和Domain(領土、領域)二字合併所組成,意即君王所統治的領土。王國最高的權柄是君王,而君王不是民選產生,手握權柄,有權揀選自己的人民。王國、帝國(Kingdom)會「殖民」,就像英國是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曾自稱是日不落的國家,因其殖民地遍及全球。所有英國殖民地不分種族文化都要「去本土化」,一律改變成英國化,直到完全與英國「對齊」,英女王被尊為大,頭像被高高掛起,大英帝國的文化、價值觀被拓殖於所有殖民地,英王御旨在全球英屬殖民地中通行。香港、星加坡正是華人地區的例子,我們雖然都是華人,但思想卻是西化,這就正是被殖民後的結果。

現今教會所面對最大的危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篡改了神創世的目的與計劃。牧者將神的兒女培養成為一種出世、離世的心態,毫無戰鬥意欲、不問世事,只懂得躲藏在教會四面牆裡唱「哈利路亞」,全心等候主再來迎接我們到天上永恆國度,卻完全違背了主的囑咐:要藉聖靈所賜上頭來的能力,將「天國的福音」從耶路撒冷一直傳到地極,以天國的文化及價值觀去充滿、攻佔及統治全地,預備主的再來

男人,你被造是要征服世界

「男人!你的名字是弱者!」這話不單是對神所創造的男人的莫大羞辱,更是在羞辱創造男人的神。作為男人,我們因自身的失敗而被羞辱,還無話可說,但我爸爸的名被羞辱,那還得了?

我要在此奉主的名宣告:男人,你被造不是要作失敗者,乃是要作征服世界的得勝者,這是你被造的目的與命定。男人,你要悔改,你被造不是要作這金錢世界的奴隸,一生去建造那即將全然崩潰的巴比倫系統。男人,你要悔改、回轉,像基督耶穌一樣,一生以天父的事為念,在世為父建家立國,將天國拓展到地上,完成天父一統天下的宏願


文@何寶生

一張二十年前的證書-【文化守望者】專欄

最近我在家裡找一份文件時,無意間翻到一張發黃的「聽講證書」,才想起我報讀過這電影欣賞及評論課程,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依稀記得,主辦機構是由擁抱文化使命的基督徒所創辦的,目標是以基督教價值為本的行動影響社會文化。課堂內容我完全記不起了,但一幕又一幕的回憶陸續浮現出來,二十多年前對文化使命有一腔熱誠、卻不知應作何事的我,以及……

從過去到現在,尋尋覓覓,兜兜轉轉,香港和我自己的處境也有很多的改變,而剛才提到的那個具文化使命的機構,應該已經消失了。在這二十年的大部分日子,我沒有全心全力投身在文化工作上,但可能因為內心仍有點微弱的火,總是特別留意基督徒的文化工作。現實是殘酷的,很多有偉大理想的文化事工消失了,很宏亮的使命口號再聽不見了,而過去從事基督教媒體的工作中,所遇見過的雄心大志的文化工作者,所推動的事情很多似乎都煙消雲散。反而不碰社會文化的傳統事工卻有很穩定的發展。我心裡就說,那些做文化傳播的基督徒,大概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選擇了高風險的路。

我不是想撥冷水。我知道有文化使命的基督徒是不會停止出現的,不斷有人會跑出來喊著說:我要改變這世界!我要改變文化!我要將天國文化帶到地上!真的,我不是在撥冷水,卻是感到這使命太重要,所以必須有恐懼戰競的心,反思「到底出現什麼問題」。口號不能改變世界,熱情只是讓我們有堅忍力量繼續艱苦奮鬥,而智慧卻是必須求得到的,在謙卑中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

信徒對文化可以有三種極端的態度,一是完全漠視,二是完全融合,三是完全敵視。無論是哪一種,我們都會因為不了解文化背後的屬靈權勢,而未能在地上作主的見證。除了聖經知識,還要運用屬靈恩賜(包括辨別諸靈的恩賜),以及形成先知的視角,並理解文化符號,所以需要神學、文化和傳播學的整合。

有些人呼召基督徒成為「文化戰士」,雖然確實涉及屬靈爭戰,但我個人較喜歡「文化守望者」作為隱喻。從亞當開始,有神的形象的人從沒被撤除「修理看守」(cultivate and guard)的天職。「Culture」(文化)源於「cultivate」(耕種),在這專欄中,我會以守望土地的角度寫文化。


文@黃少芬

21世紀宗教改革 人人都是媒體宣教士

網絡媒體的普及帶來了神國擴展的重大契機。禧福學院、國度事奉中心及網絡媒體宣教基地同心領受媒體宣教的異象,在6月24日合辦了「網絡媒體宣教裝備」課程簡介會,透過興起媒體宣教士,接觸教會圈子以外的人,進入全新的宣教時代。

「下一波的宣教運動將會涉及所有年齡層及國家,會以創意和科技接觸世界上每一個界別的人。每一個人都是宣教士。」國度事奉中心副總幹事戴美寶引述Bon Boehme的看法,認為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人人都是宣教士」的年代,鼓勵在場每一位準備迎上這個復興浪潮。接著,國度事奉中心的一名90後媒體宣教士分享他透過媒體宣教的經驗。他發現當福音被「翻譯」成切合時代的信息,以短片形式發表,會在網上獲得熱烈的回應。

媒體的運用要隨著世代轉變

網絡媒體宣教基地負責人之一歐建樑亦分享他對世代轉變和有效傳播的看法。「現在是網絡媒體年代,每人都是發放者。」歐建樑出身傳媒界,近年他漸漸發現傳媒和傳福音有著很多的共通點,也面對同樣的改變。他帶領大家反思一個簡單的問題:現在大家看新聞,是等待6點半新聞,看報紙,還是網上互動新聞?現場的結果發現,超過7成的人都是看互動新聞。他指出:「互動新聞可以留言,互動就是網絡的趨勢」他又提到「有效傳播」會帶來行動、消費和轉化正如以往的傳播的模式已經不再有效,教會也要反思今天傳福音的方式是否能夠帶來行動和轉化。同時,歐建樑服事年青人時發現,用媒體的方法建立年青人,他們特別投入。

「若我們想用媒體、用網絡傳福音,就要先做到有趣、有質素,吸引所有人來加入,才有機會向他們傳播神的好消息。」

宗教改革的契機再次出現

接著由禧福協會的劉達芳博士分享媒體宣教的機遇、信念及果效。她首先指出16世紀時,因著發明了印刷機,聖經可以大量印製,信徒可以藉著讀經明白真理。於是,馬丁路德帶動的宗教改革說「信徒皆祭司」,突然成為可行。21世紀網絡的普及,呈現同樣的改革契機。美國一位教會領袖曾聽到神說:「我要在一個世代改變教會的面貌」,她相信很多無牆教會、職場教會、網絡教會的出現代表這個改變正在發生。調查發現,香港每人平均有2.7部智能上網裝置。媒體可以越過社交障礙,將正面的信息傳到從來不接觸教會的人群中。「與其分享你昨晚吃了什麼,不如和人深交。」她說,「人人手上都有網絡這兵器,我們怎樣傳達好消息?」

她認為媒體宣教的改革背後有4大信念。首先,信徒皆傳訊者,能夠將信仰真理翻譯成為不同對象能明白的語言。其次,信徒皆記者,只要將重要、感人的故事傳達出來,可以感動許多人。第三,信徒皆先知。她引述越戰時期,一張相片令美國人心逆轉的例子,說明教會是社會的良心,可以揭露不公義的真相,改變社會。最後,信徒皆藝術家,透過美麗的表達,讓好信息觸動人。

「你們每一個都是改革家,是轉化社會的人,不要忽視自己的威力。」

另一方面,她認為若教會要擁抱媒體宣教,領導層在心態及神學上要有範式轉變(paradigm shift)。「教會不是一個組織,而是一個有生機的個體」:教會必須回應環境,並影響週遭。當日正值淘大工業村火災,劉博士寫了一篇文章,發佈到Facebook,一天內已經有一萬人參與互動,接觸到六萬人。「我們不只是叫人來,亦要去邀請未信者與教會群體接觸,亦要進入未信的群體中與他們同行。」她指出領導層要放棄操控會眾,只承傳從神而來核心價值。在實踐上卻要放手,讓有異象的肢體進入從神而來的命定。這些亦是「拓展媒宣的教會﹕教牧及領袖進修課程」背後的理念。他們希望幫助教會成立媒體宣教隊,以網絡接觸教會未能接觸到的人。

三個機構合辦了「媒體宣教證書課程」,希望訓練信徒以媒體接觸未信世界。課程將提昇信徒的內在生命,建構以聖經為基礎的價值觀及靈性。同時會訓練參加者的藝術及媒體觸覺,增加審美的能力;更有專業的技能訓練,使他們能善用媒體表達所要傳遞的訊息。「這課程會釋放平信徒進入媒體宣教」劉博士這樣相信。

(記者林暐皓報道)

台灣2016教會青年國是論壇 顧其芸:要牧養的萬民正在手機裡

「全世界最大的禾場在新媒體,教會要牧養的萬民正在手機裡!」

2016教會青年國是論壇於7月18至20日在台北舉行,主辦單位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顧其芸受訪時表示,今年的大會主題為「迎向新世代未來的教會」,是看到現今的新媒體已經從互聯網、物聯網發展到「智慧生態圈」,為數眾多的福音未得之民都在網路社群及APP裡面,教會和基督徒要進到他們當中傳福音,帶他們認識耶穌!

顧牧師表示,2012年起,教會開始舉辦「新媒體營」時,當時社會上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穿戴式裝置(VR,虛擬實境)的概念還不普遍,但到了2016年,已經出現日新月異的突破性發展及應用,台灣的眾教會必須要覺察這個世代已經產生「跨空間」的變化。去年首屆的教會青年國是論壇共接觸到211間教會、2244位牧者領袖,在三天的聚集後,眾人凝聚出「沒有今日的青少年,就沒有明日的教會」的共識,身處這個「萬民都在手機裏」的世代,善用新媒體建立無牆的教會佈道及宣教,已是時勢所趨

大會提出「迎向智慧生態圈」、「迎接教會互聯網 的時代」、「翻轉世代」以及「迎向新世代未來教會」的訴求,主要就是想要提醒眾教會:「新媒體的發展太快了!」從傳播開始,到內容、社群、大數據、雲端、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智慧型生態圈,未來的福音工作,已經不能像過去用舊有思維去經營。至於什麼是「智慧生態圈」?顧牧師說,就是從傳播到社群,從社群到互聯網,再進到物聯網,所有人類的生活需要都在新媒體及雲端上,形成一個生態圈

今年教會青年國是論壇希望把「教會」、「信仰」和「救恩」一起整合來談,並且和大家分享關懷年輕人與得著年輕領袖的策略。他強調,最近幾年,「善用流行文化來佈道及傳福音」已經很自然被愈來愈多的台灣教會所接受。教會的改變有四個階段,

  1. 第一階段是「建造有牆的教會」;
  2. 第二階段是「建造無牆的教會」;
  3. 第三階段是「進入轉化的教會」;
  4. 第四個階段「虛擬實境的教會」。

教會必須先建立紮實的有牆教會,接著小組化教會的運動是「拿掉四牆」,裝備門徒進到家庭、職場、學校及社區,建造無牆教進入世界,作光作鹽帶出轉化。

「而虛擬實境的教會就是新媒體時代的為主得人策略。」顧牧師說,現在全球用手機上網的總人數已經突破45億人,手機就是最大的國家及禾場,「雖然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手機上有好多APP和網路社群,那背後都是「人」,社群就在手機的平台上,有了社群就有可能建立教會,天天在手機的社群中佈道

「神已經把一塊比台灣的面積及人口還大的禾場,量給眾教會,我們要不要接下這個Mission?」

顧牧師盼望藉著教會青年國是論壇的舉辦,可以連結更多的跨宗派及地域的教會,透過新媒體的幫助,建立教會的互聯網、物聯網進而成為教會的「智慧生態圈」。他認為,教會智慧生態圈及教會互聯網,成功的關鍵就在「創意」。


(台灣基督教論壇報記者梁敬彥專訪報道)

第三重奏:藝術職場敬拜 -【藝術•敬拜•宣教】專欄

著名神學家薛華(Francis A. Schaeffer )在「基督徒的藝術觀」中表示,真正的屬靈就是全人活在基督主權之下,包括理性和創作力,而基督的主權也覆蓋文化。基督徒對藝術的興趣在基督的主權內,因此運用藝術榮耀神和敬拜神是一種在聖經的規範中,並在聖靈引導下心靈誠實的敬拜

既然基督徒可以以藝術敬拜神,那麼近年所興起的「先知性藝術敬拜」,怎樣以專業的角度欣賞呢?

薛華指出欣賞藝術畫作有「四個評估準則」:

  1. 技術的卓越性。在構圖上要考慮到構成「美」的基本要素。以〈愛情玫瑰〉作品為例子,整體造形是以超現實的手法將玫瑰、蝴蝶和海浪平衡(balance)地鋪排在鋼琴不同的空間(space)上。透過統一(unity)的紫紅色調子(tone),帶出耶穌尊榮和浪漫的愛。畫面的主體(theme)血紅色的玫瑰花,隱喻主基督完美的愛,再透過三種不同的紋理(texture)讓澎湃的海浪、飛舞的蝴蝶及盛放的玫瑰,營造出一個動感(movement)的畫面。
  2. 忠實性,指藝術家是忠於自己的世界觀,還是為金錢或博取別人接納而創作。本人為社群藝術項目創作彩繪鋼琴時,曾經自問:「先知性藝術敬拜是否只停留在教會的敬拜台上?」「怎樣可以在社區藝術或商業作品上,都能呈現對信仰的忠誠?」感恩聖靈提醒我:「無論在教會、在社區或是職場,都是基督徒敬拜的地方。」
  3. 理性內涵,即所流露的世界觀。〈愛情玫瑰〉為例,其世界觀是以聖經為基礎:「眾水不能息滅愛情(基督愛教會)!」
  4. 內容與形式的融匯結合。〈愛情玫瑰〉賞試透過畫面及詩詞,以超現實的浪漫情懷來表達耶穌對人犧牲的愛。

在教會、社區或職場,無論得時不得時,基督徒藝術創作人的「敬拜生命」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是為神的榮耀,為美麗的創造而努力,傳揚真善美,建立敬虔的文化。


文@Esther Praise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第二重奏:耶穌基督的新婦 – 【藝術•敬拜•宣教】專欄

我一直在思考與耶穌的關係,到底衪對信徒存著怎樣的愛?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所有人的罪 — 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罪,帶來饒恕和救贖。但是,教會了解耶穌那份唯一的真愛嗎?

異象中的耶穌化為一朵代表完美真愛的玫瑰,玫瑰的芬芳發自它內在的本質。耶穌的香氣也象徵衪內在的生命。玫瑰的馨香吸引蝴蝶,好像耶穌的愛吸引新婦(歌一3-4)。怎樣成為基督的新婦呢?新婦擁有雙重的人生異象,就是活出兩條最大的誡命(太二十二37﹣40),以及實踐雙重使命,即是福音使命(太二十八19-20)和文化使命(創一27-28、馬五13﹣16)。教會是耶穌的新婦,先被耶穌的愛吸引,才能愛主、愛人如己和傳揚救贖福音。

七隻蝴蝶代表人心中的七種渴慕:渴慕被神享受的確據,渴慕有驚奇嚮往的對象,渴慕成為美麗,渴慕成為偉大,渴慕無羞恥感的親密,渴慕全心熱切的委身,渴慕深遠的影響力(參畢邁可與底波拉•海伯合著《人心中的七種渴慕》),而只有飛向主耶穌(以玫瑰代表),才能滿足心中的渴慕。

「没有異象,民就放肆。……」(箴二十九18)感謝神給我人生的異象,是為神的榮耀,為美麗的創造而努力,傳揚真善美,建立敬虔的文化。

文@Esther Praise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