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先知性藝術 為神發出聲音

創造萬有的主賦予每個人審美眼光及創作恩賜,藉不同形式去敬拜祂、表達祂的聲音,而現在正是恢復先知性藝術的時刻!

6月17星期四晚上,來自美國休斯頓敬拜中心的Pastor Randy Needham(藍迪尼達漢牧師)在國度事奉中心的一個Art Jamming活動上,向參加者解釋「先知性藝術」的意思,鼓勵他們抓緊神的心,以不同形式為祂向世界發聲,反映祂的榮耀。各人即席將領受繪出,創造了多幅富有喻意的畫作。

神要透過人說話

去年,尼達漢牧師曾為香港帶來多幅先知性藝術作品,在沙田偉華商場展示,藉畫作宣告「亞洲的時刻」已經到了﹗今年他再度來港,在Art Jamming活動中述說自己如何開啟先知性藝術之門。「當你有不分散的心,神的微聲細語就可以改變你生命的方向。」他指出,世界各地的神國子民裡面有神給他們的寶物,只是世人沒有看見,而先知性話語就是向他們的心說話,也是說出神的心。

過去,尼達漢牧師不敢拿起畫筆,直至幾年前,他有一個異象,就是關於耶穌以及他的冠冕,而那冠冕非常之大。於是他把異象繪畫下,但卻自覺畫得不好,沒有勇氣拿給任何人看。他一直不敢自稱為「藝術家」,直到別人鼓勵他要擁抱自己在做的事,又問他是哪類型。他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藝術,便說那是「先知性藝術」。「我想告訴你們,其實你們每一個都是『先知性』的,正如使徒行傳二章說,神會將祂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祂的兒女會說預言。神會透過異象、異夢跟他們說話。」

「神很想透過你,向你身邊的人說話﹗」尼達漢牧師告訴參加者,他們都有恩寵,可以自由地進出神的同在。當人打開自己的心,拿著禮物來到神面前,用心靈及真理去敬拜祂,就得到恩寵。第二個恩寵的顯明,就是可以在世上可以發出先知性的聲音。「神將會給你影響力,給你偉大的聲音,因為祂很愛你身邊的人,希望透過你去接觸他們。」

神創造的能力

尼達漢牧師說,每個人都有創意,因為我們的天父是創造者。他發現創意非常重要,因為創意可以更新自己。「美麗的定義是什麼呢?神就是美麗的定義﹗」受造的萬物就是為了彰顯神的榮耀,因此人所創造的藝術、媒體等等,都有「一把聲音」,是為了反映及述說神的榮耀。最偉大的創造者,也都是聖靈,就是最偉大的音樂家、導演、作家,而聖靈正在人的裡面釋放創意,反映出神的榮耀。

他強調,無論做些什麼、創造什麼,都是由神開始,正像創世記中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在世界還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時,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而水的形態總是用來形容人的事。神說,在末後的日子,祂的知識要像水一樣覆蓋全地。神的創造能力、先知性、恩膏、復興、行走,就在自然之中運行。在自然之中會有黑暗,但在先知性的層面,神的靈卻在運行。即使我們的生命很多失望、混亂,但神將會向我們的生命說話、發出預言及應許,聖靈會按著這些說話在你生命中創造。神的靈親自向香港吹氣,而當人按神心意宣告時,聖靈就會按此創造。在神說話之前,什麼都不會發生,而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釋放神的心意、神的說話。

(記者陳淑安報道)

尼達漢牧師分享信息之後,各參加者按聖靈感動創作繪畫,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如此創作,都能畫出極具意思的圖畫,部份作品如下﹕

986-2_292_PHOTO-15

【Kingdom LIFE】善用媒體與音樂 青年要為神建立教會

全球的教會都在面對年青人流失的問題,特別是文化、藝術和媒體領域的年青人。國度復興報5月底走訪台灣多間年青人的教會,學習台灣的宣教策略。我們拜訪了iM 行動教會的松慕強牧師、新生命小組教會顧其芸牧師及音樂創作歌手陳威全。他們除了分享網絡、文化和音樂的經驗外,也不約而同地挑戰香港的年青人要建立教會。

陳威全

984-1_292_PHOTO-16

陳威全,來自馬來西亞的創作歌手,曾經創作許多歌曲給不同的歌手;他自己也創作了不少歌曲來敬拜神,包括《成全》、《全然相信》。他幾年前來到台灣,從藝人變成製作人,到現在更有自己的公司,也是教會的敬拜牧師和區長。他相信,神祝福他有這麼多的角色,也是一份使命。

「以前唱情歌就是愁眉苦臉」他說,「來到教會才學習到,唱歌是要讓人感到溫暖,心裡得著力量。唱歌的焦點不是觀眾,而是敬拜神。」作為基督徒歌手,他的使命是透過音樂讓人對生命有新的看法。正如他之前發表的《傾聽》,談到人固然需要聆聽身邊的人,但我們也有耶穌去傾聽我們。對於他音樂的才華,他說:「上帝給你一個恩賜,是為了建立祂的教會。」他將神所賜的禮物,影響身邊的人,吸引他們到神面前。現在他在教會擔任區長,牧養年青人。他鼓勵香港的年青人,不管在甚麼領域,都可以把祂的愛傳出去,讓更多人認識祂。

「不要害怕,不要以福音為恥,大膽讓人認識耶穌﹗」陳威全深信,唯有上帝能改變人的心。

 

顧其芸牧師

984-2_292_PHOTO-17

稍有留意互聯網上的教會,你也會看過「新生命小組教會」。他們每年舉辦「青年國是論壇」,致力探討教會的未來。他們的主任牧師顧其芸牧師曾為周杰倫證婚,致力於新媒體的宣教。他指出,教會的宣教概念要大大改變。

「一個教會如果不完成大使命,她何必存在呢?」顧牧師的問題一針見血。他指出,教會要走入人群,了解他們的需要,又發出重要的問題:「教會的禾場在哪?」

說著拿起手中的電話,用力指著它說:「最大的國家、最大的禾場在這裡!」為了網絡上這麼多的靈魂,今天的教會要想想網絡世界的宣教進路。「這是虛擬卻是真實的禾場。」

新生命小組教會的多媒體創作很吸引人,那我們能學習到甚麼呢?顧牧師認為,更重要的是經營人,不是經營媒體。「如果只是傳遞消息,那已經落伍了。」現在是「素人」的年代,不是「藝人」的年代:「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媒體,而且比教會做得好」他表示,信仰越準確越好,但表達信仰的方式越自由越好。當他們花了幾年的時間學習新媒體,他們已經跨進了「經營網上社群」的一步。

「你有沒有建立教會的屬靈企圖心?」他鼓勵香港教會起來傳福音,「你們有能力建立教會。上帝把香港託付給你,不是我。」

 

松慕強牧師

984-3_292_PHOTO-06

iM 行動教會是一家非常時尚的教會,他們用現代的語言和文化分享基督的愛。

他們的主任牧師松慕強說:「iM 就是Inspiring Moment,我們企圖在每一次聚會,用各樣的方法,創造Inspiring Moment,讓人可以與神相遇。」他們的異象是不斷探索這個世界,前往一般人、一般教會所不願去、不敢去也不想去的地方、領域及族群,拓展神的國度。「No limit!」松牧師說,「我們不設限所用的方法和工具,又有很多創新的行動。」所謂多媒體,就是用聽得懂的方式跟現代人說話,讓他們遇見神。

「神一定要使用你!」他說,「這是一個沒有父親的時代,沒有信心、沒有盼望、沒有真愛。但神會使用你改變環境,把神的國度帶下來。」松牧師24歲的時候,聽到神的呼召,辭去當時的工作去建立教會。曾經有一段時間,他並沒有收入,要住在教會裡。「過了15年,現在我還活著。」言談間滲出一種勝過困難而來的熱情。

他挑戰香港的年青人參與在大使命之中,不要只留在教會內,做一些基督徒本來就會做的事。相反,只要在不犯罪的情況下,做出全新的行動,創造Inspiring Moments。不要錯過任何一個機會,也不要害怕,自由地被神使用。教會應該是充滿創意、行動力和影響力的。 

「祝福你成為一個開拓教會的人,這是最有趣的事情,生命中最正確、最捧的投資!」


(記者林暐皓報道)

[國度觀點] 仇恨言語審查 恐被利用打壓保守言論

人與人之間不應存著仇恨,而仇恨化成暴力行為或言語,便會帶來傷害。暴力行為可依刑事法入罪,對暴力行為的界定亦甚少有爭議,但仇恨語言卻不同,因為所造成的傷害不容易量度,動機也難以判斷,立法禁止仇恨語言有相當大的困難。一些國家已經或蘊釀制定仇恨法,懲罰發表仇恨言語的人士。然而,如何判定仇恨成分?如何界定仇恨言論與意見表達?如何執法才不會妨礙言論自由?最近歐盟委員會和全球四大網絡公司宣布共同合力制止仇恨言語的傳播,但被視為打壓言論自由的舉動,特別是對付所謂「政治不正確」的保守派意見。

今年5月底,歐盟委員會與面書、推特、谷歌、微軟宣布,共同發出道德操守,內容包括打擊在歐洲散播的網上仇恨言論。此行動亦鼓勵關注團體成為「記者」,報告仇恨言語訊息,而社交媒體會在24小時內刪除內容。當今恐怖組織使用社交網絡影響青少年,引起仇恨和暴力,故此提高對網絡仇恨言語的監管的關注。

然而「仇恨」的界定有主觀因素,過度管制會壓制言論自由,被利用作為打壓異見人士的工具。歐盟委員會針對的仇恨言語,包括被認為有恐同傾向的言語表達。保守立場人士警告,反對同性戀運動、墮胎及穆斯林移民的意見,將被視為「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很有可能被壓制,在社交媒體被消滅。

如此下去,將來只有「政治正確」的言論充斥網絡世界,於是被視為社會的主流意見,這便會對政策條例的修訂有重要影響。「政治正確」已經成為自由派人士壓制異見人士的言論,在學術界損害學術自由。「政治正確」也是藉詞爭取平權的自由派人士,以此混入歧視之罪名,消滅道德立場保守的言論。

鼓勵自律比立法往往產生更好的效果,而節制作為一種愛的品格的培育,才是真正能止息仇恨、建造和諧社會的途徑。

台灣2016教會青年國是論壇 顧其芸:要牧養的萬民正在手機裡

「全世界最大的禾場在新媒體,教會要牧養的萬民正在手機裡!」

2016教會青年國是論壇於7月18至20日在台北舉行,主辦單位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顧其芸受訪時表示,今年的大會主題為「迎向新世代未來的教會」,是看到現今的新媒體已經從互聯網、物聯網發展到「智慧生態圈」,為數眾多的福音未得之民都在網路社群及APP裡面,教會和基督徒要進到他們當中傳福音,帶他們認識耶穌!

顧牧師表示,2012年起,教會開始舉辦「新媒體營」時,當時社會上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穿戴式裝置(VR,虛擬實境)的概念還不普遍,但到了2016年,已經出現日新月異的突破性發展及應用,台灣的眾教會必須要覺察這個世代已經產生「跨空間」的變化。去年首屆的教會青年國是論壇共接觸到211間教會、2244位牧者領袖,在三天的聚集後,眾人凝聚出「沒有今日的青少年,就沒有明日的教會」的共識,身處這個「萬民都在手機裏」的世代,善用新媒體建立無牆的教會佈道及宣教,已是時勢所趨

大會提出「迎向智慧生態圈」、「迎接教會互聯網 的時代」、「翻轉世代」以及「迎向新世代未來教會」的訴求,主要就是想要提醒眾教會:「新媒體的發展太快了!」從傳播開始,到內容、社群、大數據、雲端、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智慧型生態圈,未來的福音工作,已經不能像過去用舊有思維去經營。至於什麼是「智慧生態圈」?顧牧師說,就是從傳播到社群,從社群到互聯網,再進到物聯網,所有人類的生活需要都在新媒體及雲端上,形成一個生態圈

今年教會青年國是論壇希望把「教會」、「信仰」和「救恩」一起整合來談,並且和大家分享關懷年輕人與得著年輕領袖的策略。他強調,最近幾年,「善用流行文化來佈道及傳福音」已經很自然被愈來愈多的台灣教會所接受。教會的改變有四個階段,

  1. 第一階段是「建造有牆的教會」;
  2. 第二階段是「建造無牆的教會」;
  3. 第三階段是「進入轉化的教會」;
  4. 第四個階段「虛擬實境的教會」。

教會必須先建立紮實的有牆教會,接著小組化教會的運動是「拿掉四牆」,裝備門徒進到家庭、職場、學校及社區,建造無牆教進入世界,作光作鹽帶出轉化。

「而虛擬實境的教會就是新媒體時代的為主得人策略。」顧牧師說,現在全球用手機上網的總人數已經突破45億人,手機就是最大的國家及禾場,「雖然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手機上有好多APP和網路社群,那背後都是「人」,社群就在手機的平台上,有了社群就有可能建立教會,天天在手機的社群中佈道

「神已經把一塊比台灣的面積及人口還大的禾場,量給眾教會,我們要不要接下這個Mission?」

顧牧師盼望藉著教會青年國是論壇的舉辦,可以連結更多的跨宗派及地域的教會,透過新媒體的幫助,建立教會的互聯網、物聯網進而成為教會的「智慧生態圈」。他認為,教會智慧生態圈及教會互聯網,成功的關鍵就在「創意」。


(台灣基督教論壇報記者梁敬彥專訪報道)

五旬節演〈恰巧〉恢復節期 七千人觀看神對人奇妙帶領

今年五旬節恰巧是6月11日傍晚至6月12日傍晚,611靈糧堂選定在這聖靈降臨的節期,於6月9日至6月12日,首次在教會施恩座上演聖經《路得記》大型音樂劇,以敬拜神的心和讀神話語來恢復神所定的節期。六場公演共7000人進場,觀看由神精心編排的「恰巧」故事。

因路得記出現了兩次「恰巧」,故音樂劇命名為〈恰巧〉。故事由拿俄米在摩押地聽到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予他們開始揭開序幕。昔日拿俄米離棄了猶大地和耶和華神,到外邦摩押地寄居,丈夫以利米勒和兒子先後離世,她生命走到谷底,徬徨無助;但當她願意回轉向神和屬於她的地,在歸回伯利恆之時,就正好遇上大麥收割的日子。拿俄米的人生就開始由苦變甜——摩押女子路得,因著願意跟隨婆婆和耶和華神,她往田間拾取麥穗供養婆婆時,「恰巧」到了公公本族近親的那塊田,遇上愛惜她、向她施恩的波阿斯,從此她由一個外邦寡婦,變成大財主的妻子,且成為大衛家族的先祖,成就神的國。

原來許多的「恰巧」,背後都有神巧妙的安排,讓凡願意跟隨祂的人,脫離困苦進入豐盛。611靈糧堂主任張恩年牧師說,只要我們好像路得聽從拿俄米一樣,跟從聖靈的聲音,神也會帶領我們的一生,進入豐盛之中

由2004年起,611靈糧堂領受要恢復神節期的原有意義,相信神會喜悅並賜下祝福。首個恢復的節期為普珥節,以簡單音樂劇形式表達,帶領弟兄姊妹更深認識神反敗為勝的大能。從2007年開始,先後在大學會堂、荃灣大會堂、馬灣挪亞方舟、馬來西亞吉隆坡、古晉公演不同劇目,包括〈以斯帖記〉、〈你是彼得〉、埃及宰相約瑟的〈大器〉等聖經音樂劇。

(新聞稿由主辦單位提供)

恢復聖殿音樂 為彌賽亞回來作準備

聖殿仍在時,音樂是用來事奉神的重要元素。但隨著聖殿被毀及猶太人被擄,聖殿音樂已遺失了二千年。今天,有人正在努力要恢復聖殿音樂,而一位18世紀的猶太教領袖曾宣稱,這將是彌賽亞回來前最後一步。

聖殿是昔日以色列的心臟,音樂是聖殿的核心。聖殿中的敬拜者是從利未支派中選出的。有說「利未」的意思是「陪伴」,所以他們的音樂能帶人更親近神。利未歌者需在25至30歲接受培訓,並通常在30至50歲時參與聖殿事奉。

拉比兼音樂家大衛.路易斯(David Louis)是聖殿研究所(Temple Institute)的編曲家,他正努力恢復聖殿音樂。他認為昔日聖殿音樂的遺失不是一個錯誤,而是有目的。這樣,聖殿音樂便不會被用作世俗用途了。

「我們已有些工具,只是仍未充分發揮其果效。其中最有能力的工具就是有關誦唱經文的規則,它告訴我們關於聖經的音樂學。」路易斯認為預言將隨著聖殿音樂復現,這過程已開始了。

當他描述聖殿音樂的獨特性時,他說:「聖殿音樂可同時有個人及群體的表達。猶太人是非常個人主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完整的世界。然而,猶太人同時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在音樂角度來說,這意味著我們能夠融合兩種相反的音樂技巧和編曲,並加上自由的即興創作。

「如果我們想實現這預言,我們應該開始排練。當一班人因著這神聖目的一起奏樂,它就會實現。」至於怎知道這出來的音樂將是真正的聖殿音樂?路易斯不擔心。他相信這樣的配搭就能呈現出聖殿原本的音樂,雖然沒有人能夠預測這音樂是怎樣的。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6年5月31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帶領恢復聖殿音樂的過程。

靈恩運動領袖與教宗會面 確定「耶穌是唯一拯救」

靈恩運動的數位知名領袖與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6月10日在梵蒂岡會面。當中參與的牧者包括:畢邁可(Mike Bickle)、克里斯‧韋羅頓(Kris Vallotton)、祈安(Che Ahn)、Stacey Campbell及其他來自北美和歐洲的新教領袖。

國際禱告殿(IHOPKC)總監畢邁可牧師說,這次會面的目的是與教宗對耶穌和基督教的觀點展開對話。「這次會議持續了幾小時,他們給我們機會提問,這次會議是很親切的。我問教宗對普世宗教的看法,即所有宗教都能通往神,不必通過耶穌才能得救這說法。教宗回應說,他認為耶穌是救贖的唯一途徑。」當畢邁可再次尖銳地問:「耶穌是拯救的唯一途徑嗎?」教宗強烈地表示,基督是世界的救主,並強調他愛耶穌和聖經

對於教宗曾發表具爭議性言論,指「穆斯林及所有宗教的信徒都是神的兒女」,教宗回應說那是指所有人類都是創造主及亞當的兒女,不是「已得救的兒女」。他並以馬太福音五章45節「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作回應。教宗亦不滿一些天主教領袖不尊重或重視新教徒對信仰的看法,他相信與耶穌有密切關係是世界的唯一希望。

克里斯‧韋羅頓6月11日在面書上表示:「今天我有幸與教宗方濟各及其他牧者會面。他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很愛他!」

(來源:Charisma News,2016年6月11日,陳細細編譯報導)

禱告:求神讓天主教及基督教領袖明白真理,穩守信仰。

日本掘出著名宣教士骸骨

18世紀初,意大利宣教士喬瓦尼.巴蒂斯塔(Giovanni Battista Sidotti)偽裝成武士潛入日本宣教,後來殉道,骸骨最近被發現。

喬瓦尼的骸骨由一班建築工人發現,所在地是300年前為基督徒而設的監獄的舊址。不過,他被埋葬的方式與一般人不同,有可能是基督教形式。

這位宣教士對當時日本文化影響很大。他對西方的知識,如地理、語言和全球事務等等,對當時與外地隔絕的日本學者來說是相當珍貴的。然而,因著他拒絕放棄基督教信仰,當地的領導人便攻擊他,並把他關進出名對基督徒施酷刑的監獄

(來源:CBN News,2016年6月3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使用這位宣教士的見證鼓勵更多宣教士敢於為主作見證。

近代詩歌內容研究 多講「恩典」 少講「罪」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網絡ESPN的網絡雜誌FiveThirtyEight所搜集的數據顯示,當今流行的基督教詩歌內容較多是積極正面的。

分析員研究過往五年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詩歌,分析歌詞中提到的對比詞(例如生與死,恩典和罪等),並計算正面與負面詞語的比例。結果,他們發現歌詞中用「恩典」比「罪」多2.5倍,用「生命」比「死亡」多8倍,用「愛」比「恐懼」多7倍。 

研究還發現,相對於19世紀的詩歌,現今的詩歌內容正面積極得多。雖然早期的讚美詩和基督教歌曲整體來說也是積極和樂觀的,但相比現今的詩歌,它們較多提及「罪」、「審判」、「悲傷」和「黑暗」。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6年6月3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使用詩歌帶人認識神及明白真理。

歐洲人權法院否決同性婚姻是人權

歐洲人權法院於6月9日判決一案時表示,歐洲人權公約所提出的人權不包括同性婚姻權,即同性戀人士結婚或建立家庭不是基本人權。

有關案件事緣於2004年一對法國同性伴侶在一市內登記婚姻後,被法國政府檢控官告上法庭,當時同性婚姻在國內仍未合法。在法院宣判有關婚姻無效後,事主告上歐洲人權法院。

判詞表示,歐洲人權法承認的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歐盟會員國不能被強制給予同性戀人士婚姻權。又稱,現時歐洲對同性婚姻議題沒有共識,受歐洲人權公約約束的47國中,只有10國接納同性婚姻。

(2016年6月,王妍編譯報道)

 禱告:為歐洲人權法院的宣判感恩

男人肯悔改系列之:作真兒子 -【國度角度】專欄

前文提過,男人有三個不可缺失的「天職」﹕先學會作「好兒子」,再學會作「好丈夫」,最後要學會作「好爸爸」。女人的「天職」作好女兒、好妻子、好媽媽亦然。男女這三個「天職」是否稱職,直接影響家庭制度能否健康地被維䕶。這也是天父完美設計的人生成長三部曲,不同階段賦與不同的學習體驗,順序成長、成熟以至能承擔。若每階段都能順序學好,就算家境不一定富裕,也必能在愛中享受一個溫暖歡愉美滿的家庭,叫人欽㵪!

父慈子孝原是堅實的傳統中國文化,令人費解的是,現今教育雖如此普及,社會及家庭的問題卻比任何一個世代來得更複雜辣手,尤以年青的一代,更是重災區。何解?皆因現今社會對男、女的三個「神聖的天職」日漸忽略,没有像謀生專業技能般給予重點培訓,家庭關係血濃於水的觀念日漸淡薄疏離,以至倫常悲劇時有發生。再者,父母望子成龍,不惜代價積極去培養兒女的學業,以增強其競爭力,迷信擁有優厚入息,就能享受富裕的生活及過美滿的人生,結果很可能美夢變成惡夢,後悔莫及!社會棘手的問題,教會又能否成為問題的答案?

耶穌基督 —「好兒子」的最完美榜樣

主耶穌不單在眾子中作長子,更是「好兒子」的完美榜樣!年僅十二歲的主耶穌已經向約瑟及瑪利亞表明祂來世的目的:「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麼?」可見小小年紀的祂,心中所想念的事與其他孩子所想望的事截然不同,天父的事及旨意永遠是祂心中的第一優先。然而,祂同時學習順從地上的父母,侍奉在側,直到三十而立之年,才離開父母出來服事。耶穌的智慧及身量也日漸成長、成熟,叫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齊齊增長(路2:52)。試試回想,你十二歲時最上心的又是什麼?

耶穌來到這世上,並非馬上就去開工,而是首先去學會如何作「好兒子」,及後父神才提升祂去學習作教會的「好丈夫」。不懂得作好兒子就很難成為好爸爸,而耶穌為了學習從一顆「愛父的心」到「愛妻(教會)的心」,過程歷盡無數的拒絕、凌辱、唾罵、逼迫、患難、追殺,經歷極大撕裂與痛苦。這讓我聯想到,浪漫的愛情,只是為滿足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真愛而投射出來虛幻的麻醉劑,然而「真愛」卻絕不浪漫。耶穌心靈深處每次經歷掙扎與破碎,都隱含極大的痛苦。神將祂推向極限,以至祂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阿爸父救祂免於死亡的痛苦。祂雖為兒子,父卻沒有寬容祂,而祂卻因苦難學會了順從父旨意而得以完全,成為我們得救的根源及「真兒子」的最佳榜樣(來5:7-9)。

我們都擁有神兒女的名份,也以身為天父寶貝兒女而深感榮幸,但你是否願意忍受苦難的煎熬,以受苦的心志學效耶穌基督順服的榜樣,成為一個「真兒子」? 我會義無反顧地說﹕「我願意」,因我深知這是通往成為「好丈夫」和「好父親」的必經之路。


文@何寶生

童年的味道記憶 -【好食有道】專欄

馬西莫.波圖拉(Masimmo Bottura)是國際享負盛名的意大利廚師,他揉合傳統與現代手法,神乎其技,創作出別具一格的新派意大利菜。在《主廚的餐桌》訪問節目中,他憶述童年往事,每當被三個哥哥欺負時,便會躲到廚房的工作桌下面,而祖母就會用手中的麵棍趕走可惡的哥哥們。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波圖拉享受著桌上麵粉的氣味,還偷偷地抓一把祖母剛剛親手做好的意大利餃子。他表示,這就是自己在廚藝上受啟蒙的源頭,而他畢生所做的,不過是透過食物烹調將人們帶到他兒時的記憶去,特別是那個躲在工作桌下面的快樂時刻。

波圖拉的故事再次印證童年的感官經驗對終生志趣往往帶來極深遠的影響。味道的記憶可以深深存於腦海裡,無論你走到天涯海角,吃盡山珍海錯,但還是要重遇上童年故鄉的味道,才有一種厚實的幸福感。在這地球上,我沒聽聞過有一個民族在移居他方後,會自願地完全改變口味,不再思念家鄉菜。

我跟自己年齡相仿的朋友吃飯時,一旦發現餐廳有鮮茄紅衫魚,就會莫名地高興起來,不約而同點了這家庭菜,很多時候發生這樣的事。我記不起消失的經過,昔日香港家家戶戶都愛煮鮮茄紅衫魚,不知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少出現在尋常百姓家。

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只有清淡的飲食。在飄流歲月中出生的一代,沒吃過埃及的肉鍋,童年的味道大概就只有被形容為「如同攙蜜的薄餅」(出十六31)和「好像新油」(民十一8)的嗎哪。曠野日子完結了,但有嗎哪給封存在金罐裡,連帶著味道的集體回憶。後來聖殿被毁,約櫃消失了,嗎哪卻停留在記憶之中,呼喚心靈的回歸。

有些猶太教拉比認為,彌賽亞來到時,那罐嗎哪會重現。但啟示錄二章17節只預告,有隱藏的嗎哪賜給得勝者。那是什麼?詩篇一零五篇40節說,神「用天上的糧食叫他們飽足」,在基督裡的完全滿足就是給得勝者的賞賜。曠野時代的嗎哪,以色列人嚐過了,而我們在基督裡的,那隱藏嗎哪似乎就是天上家鄉的味道回憶


文@黃少芬

最抓狂的小事 -【愛有道】專欄

電影〈Wild Tales〉(台灣譯作「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一齣定位為喜劇的阿根廷電影,內容由六個小故事組成,尋常的生活場景,不尋常的巧合,莫名的情緒,眨眼間演變成難以收拾的殘局。令觀眾在狂笑中,隱隱觸動自己的生命經驗深處,也曾遇過類似的事情。

談婚論嫁的情侶,看見情人與異性言談甚歡,氣上心頭,把定婚戒還給對方;乖乖囡因為不能外出與朋友約會,痛罵媽媽一頓,還把最心愛的擺設摔碎了。義結金蘭的好姊妹,在生日慶祝會上,無意把對方的小秘密公告,歡樂宴變成絕交宴。更常見的,在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兩個乘客忽然大吵起來,甚至動武,只為一方無意輕輕推撞了對方,或觸碰了他身邊的女伴。

小事一樁何以會觸發一場人際大戰?有人歸究於生活太緊張,大家都受著太高的壓力,一旦有個破口,自然把內在的不安宣洩出來。也有人說這是個自我膨漲的時代,一丁點令「我」不舒暢的事,都不會忍受,誰擋「我」路,誰就遭殃。

還有一個不易覺察到的原因,其實這個外表強悍的「我」,內裏卻是不堪一擊,軟弱的「我」缺乏安全感,對自己沒有信心,會給別人比下去,怕被遺棄,怕失去權威……於是為自已建立無形的防衛,有時還以和藹可親的外表裝飾著,可是某時某人誤闖了防線,就是最小的事,也可能啟動了「我」的保安系統,令「我」抓狂,無法自控。

抓狂發飈之後,不要錯過發現真我的機會,懇求那位深知我們軟弱的上帝,給我們重塑這個破碎的自我,學會分辨無心之失與惡意的攻擊,能以智慧與理性回應突如其來的挑釁。


文@徐惠儀

建立個人禱告敬拜祭壇(四) -【藝術•敬拜•宣教】專欄

愛你的鄰舍

這是一位愛慕神話語的敬虔姊妹,她想祝福一對往外國宣教的宣教士夫婦,於是來跟我學習設計旌旗,主題為「宣教的心」。她說,禱告時領受路加福音二章14節﹕「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她看見從高天之上,打開的天門,發出閃爍耀目的金光,照遍全地,明亮如白晝,祝福地上神所愛的人,得到平安。她又看見神差遣光明的使者,將福音、光明、溫暖和愛帶到黑暗冰冷的角落,帶領失喪絕望的靈魂,走出黑暗,進入奇妙光明。於是,她設計的旌旗由兩層組成,一層是聖潔的白色,而底層是金色。白色代表神的真光驅走黑暗,金色代表神的榮光。

在潔白的旌旗中間有顆心,外面的心代表天父的心,裡面的心代表宣教士的心,喻意與神同心同行,以基督的心為心,學效基督的樣式。彩虹七色代表神的應許和印證;最上端的天藍色喻意神的同在;黑色代表人所犯的罪,以及在宣教路上所遇到的種種挑戰及攻擊,亦代表靠主得勝,光明所到之處,黑暗便要退去,罪及污穢無所隱藏;最末端的紅色代表聖靈的烈火,也喻意宣教的路,不是孤單的。宣教士不但跟隨聖靈的帶領,與神同行,還有代禱團隊熱切禱告的承托、呼求、守望和爭戰,禱告祭壇上的火,永不熄滅。白色的十字架代表一切皆以耶穌的十架為中心,傳揚基督的福音和愛。

最後,她高舉旌旗宣告耶和華尼西,將一切榮耀頌讚歸於全能的天父,並且祝福神所差遣的宣教士,成為榮耀主名的神蹟器皿,阿們。


文@Esther Praise,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