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1分鐘(1) – 七山策略

+按圖放大

 

常常聽說「轉化七大山頭」,究竟在說什麼,今期的「國度1分鐘」會與大家探討「七山策略」題目。

「七山策略」(7 Mountain Strategy)

「七山策略」(7 Mountain Strategy)是基督徒按照神國的價值觀 帶來社會整體轉化的策略。透過改變影響社會文化最重要的七大領域 去轉化城市國家。當中「七大山頭」就是那七大領域。倡導者相信,當「七大山頭」基督徒能夠興起,發揮影響力,甚至成為領袖,就可以改變社會。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賽二2)

這「七大山頭」分別是

  1. Art & Entertainment 娛樂
  2. Business 商界
  3. Church 宗教
  4. Distribution 媒體
  5. Education 教育
  6. Family 家庭
  7. Government 政府

「七山策略」的起源與發展過程

1975年 – 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Bill Bright)與青年使命團(YWAM)創辦人康寧漢(Loren Cunningham)分別從主領受內容相近的「七座山的啓示」。七座山代表社會裡最有影響力的七大領域,而神的應許是「得這眾山就得列國」。

80年代後 – 多位知名教會領袖推動「七座山」策略,最廣為人知的有彼得‧魏格納博士(C. Peter Wagner)的社會轉化策略,主張基督徒必須在七座山佔有具影響力的領導地位,才能改變社會文化。

  • 人要重拾神創造天地萬物時賜給人「管治全地」的命令
  • 大使命是叫「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萬民是all nations,就是列國的意思)

在談論策略以先,我們要知道兩個重點:

  1. 「七山策略」不是神學,而是一種影響社會文化的策略
  2. 聖經中沒有這個字眼,也沒有明確談及這個策略,就好像「以細胞小組作擴展教會策略」一樣

另外「七山策略」不是表示基督徒要統治世界而是基督徒要在愛和憐憫中服侍,活出耶穌的榜樣。聖經指出教會在7山作鹽作光,並要使萬民都作主的門徒。

翟辛蒂(Cindy Jacobs)提及七山的應用策略

Art & Entertainment 藝術及娛樂
透過藝術及娛樂文化向對傳統佈道方式不感興趣的人群傳講天國的福音。

Business 商界
商界領袖要有誠信品格,並使用神給予的財富改變社會。

Church 宗教
教會應該對社會每個領域都有大的影響力,不要只著重帶人返教會。

Distribution & Media媒體
有恩賜和呼召的基督徒媒體人在業界中樹立美好榜樣。

Education 教育
神的真理及天國價值觀要帶入教育制度。

Family 家庭
父母為家庭設立屬神的秩序,醫治婚姻和關係上的破口,為子女建立與世界不同的道德標準。

Government 政府
由公義的政治領袖主管政府各部門,將帶來正面的改變。

國度編輯部制

加爾文的美食主義 -【好食有道】專欄

雖然福音派教會不是改革宗的支流,但追溯歷史源頭,信仰的啟蒙確是離不開16世紀宗教改革的影響。聽聞現時本港有些教會正密鑼緊鼓籌備明年(2017)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慶祝,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將抨擊教會弊端的「95條論綱」釘在威登堡教堂門外,隨即掀動一場激動人心但又充滿血腥的革命。五百年過去了,有了時間的距離,才會更清楚看出真相。明年的慶祝活動相信會反思當年宗教改革家的神學,或帶來新的詮釋,而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加爾文對教會藝術的「真」觀點,除此之外,便是他對飲飲食食的看法。

加爾文面容嚴肅,經常禁食閉門寫作,加上英國清教徒深受他的神學影響,總的來說,給人的印象是一位生活刻板、毫無情趣的神學家。但他在《基督教要義》裡,對基督徒的享樂卻提出過聖經教導。他認為神為人類創造食物,不僅是滿足身體需要,也是為了給我們觀感和味道的歡悅。身為神學家,當然少不了聖經的根據,他以詩篇一零四篇15節支持他的論點:「又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所以我們不應只重視食物的實用價值,更要懂得享受,這才是屬靈啊。因為所有美物的受造目的是為引導我們認識它們的創造主,對祂產生感恩之情

美國著名長老會牧師凱勒(Tim Keller)曾在其著作中引用加爾文的觀點,提醒人要欣賞受造世界,不要只重視事物的功用價值,有時候要停止工作,全心敬拜讚美神,享受勞碌得來的美物(包括美食),否則不能經驗到生活的意義。可惜西方文化信奉實用主義,追求效率,不會欣賞日常的美好事情。其實,華人教會文化也一樣,太重視效率和功能,在安息日,崇拜過後有一連串的工作會議,學習和服侍都集中在這一天進行,忙得不可開交。這些活動本身不是不好,但若然繁忙使我們錯失了享受神的機會,那就仍然遠離我們受造目的。猶太人在這方面比我們聰明,安息日提早下班,與家人朋友享受豐富晚餐,心裡懷著感恩之情度過愉快的一天


文@黃少芬

更大的勇氣 -【愛有道】專欄

孩提的記憶猶新,每次犯錯,爸爸總不問情由,先來頓「藤條炆豬肉」,之後還一定要他認錯才罷休。漸漸,他對這「刑罰」不再懼怕,皮肉的痛苦感覺也減輕了,性格卻變得更剛烈,口裡認錯,心中的不忿卻日增。

他長大了,沒有痛恨老爸,因為明白了當年爸爸不懂管教之道,以為杖責就是嚴父,這傳統的教子方式是唯一的,好孩子的標準就是「聽教聽話」,父母擁有「藤條」,是「家法」,也代表了無上的權力。「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錯永遠是孩子。

他沒有繼承父親的傳統,以「家法」懲治孩子,但流著父親威嚴的血液,與及倔強的性格,時常跟少年孩子不咬絃,甚至起衝突。父親放不下面子身段,孩子不肯含冤受屈,大家各有堅持,難分難解。誰都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但認錯,說「對不起」是雙方都不願意就範的事。

幸好衝突不過是生活的小插曲,家人之間不會反目成仇,彼此的關愛與尊重依然。他還經常笑稱這孩子最像他,就是「硬性子」,孩子也承認自己的脾性有著父親的遺傳。

多觀察孩子,自然認識自己更多,你的長處弱點都在他的性格行為中展現了。不要說生了個逆子令自己激氣,倒要擁抱這個孩子,他就是你的反照。

如果說寬恕別人需要勇氣,接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氣。接納自己是上一代教導的「成品」,並不完美,下一代在你的手中成長,也總有你的影子。

接納自己與孩子的軟弱,不必偽裝剛強來維持自尊,不需要聽對方一句「對不起」才能肯定自己是對的。如果你已跳出上一代管教的迷思,相信孩子的成長路會不一樣。

文@徐惠儀

第一重奏:最浪漫的耶穌 -【藝術•敬拜•宣教】專欄

人為愛而活,有誰能滿足人類靈魂深處被愛的渴求?熱戀中的男女,情意綿綿,情人節精心為愛人表達濃情厚意。但大家是否知道情人節(Valentine’s Day)的由來嗎?公元3世紀,古羅馬帝國由暴君哥迪斯二世(Claudius II)統治,戰事不斷,由於要徵召大批國民前往戰場,而頒令宣告結婚違法!主教華倫泰(Valentine)為了捍衛所有人的愛情,暗地裡為情侣舉行婚禮,卻在2月14日被行刑賜死。因此Valentine’s Day是紀念一位捍衛國民愛情的英雄,他的死是一種犧牲的愛。

身為神的兒女,你曾否禱告問神「世間上最浪漫的愛情是怎樣的」?神給我一個異象,在靈裡「看見」主耶穌用十字架流下的寶血染紅了玫瑰花,並化身為一朵代表完美愛情、真愛的玫瑰,為犧牲的愛而綻放。眾水不能熄滅愛情(雅八7),愛情的玫瑰在風浪中屹立不動搖。馨香的愛吸引萬千蝴蝶,翩翩起舞,在愛的旋轉中。我「聽見」主耶穌說,祂是最懂我們、愛我們、珍惜我們的主。愛情的玫瑰,為犧牲的愛而綻放。

神希望祂的孩子在經歷世間的愛情前,先經歷主耶穌的愛情。「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雅歌一2)世界的愛情反射主的愛情,好像月亮反射太陽的光。


文@Esther Praise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讓「愛與和平」重新佔領香港人的心 -【國度角度】專欄

沒有改革,就沒有進步,這是永恆不變的定律。改革需要無比的勇氣,去撇棄過往的落後與迂腐,更需要堅毅的決心擁抱更崇高的理想,創建美好的將來。但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改革若只是空有崇高的理想及形式主義,人心卻沒有相應改革,沒有更加高尚的品格,改革即使成功,也必因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以失敗告終。

自從「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一個以非常崇高的理想作為號召的民主運動開始至今,「愛與和平」的前提及目標一直成為空話,被學生及激進民主派所否定與唾棄。民主運動發展至今,不但背離了最初「愛與和平」的崇高理想,而且反諷地不斷被學生、激進民主派、本士派等一波又一波所「騎刧」。「變革」變成激進暴力的「本土民主前線」下,年初一晚策動旺角發生的所謂「魚蛋革命」。「愛與和平」變革成「仇恨、敵對、侮罵、血腥暴力」的反政府港獨暴亂,暴力鏡頭在新聞媒體中不停地反覆報道,無奈地也佔據了香港人的心靈,使原本春節祥和之氣氛盡失。無論你站在哪一方,「戾氣」始終佔領了香港人的心,久久不能揮去。

自九七回歸以後,整個民主運動的發展,不論民主派、激進民主派及本士派,都打著相同的旗號:「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及本土文化」,究竟過去160多年,歷代香港人艱苦經營出來的「香港核心價值及本土文化」,是一直「被維護」或是「被摧毀」呢?真值得我們深思。耶穌教導我們辨證最好的方法:憑果子認樹,因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太七17)。

因著信,我本是一個對天國要降臨在地上的超級樂觀者,但眼見香港政府面對年青一代歇斯底里式的反動,似乎一籌莫展,我們的下一代,更朝向日趨激烈以暴易暴的方向發展,政府必然也會以暴制暴的方式制衡,可預計終必以流血收場,以雙輸的結局告終,屆時誰將會是坐收漁人之利的贏家?值得我們深思。我的心真是焦急萬分!在這十字路口,危急關頭,教會在此又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猶太人一直等候一位強而有力的彌賽亞的來到,去推翻羅馬強大的政權,幫助以色列復國,然而主耶穌的柔和謙卑的進路,不但使法利賽人完全失望,更面對這羅馬政府及宗教系統的雙重迫害,主耶穌卻一錘定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暴易暴,絕非可取的進路,因為這進路最終只會是雙輸。以暴易暴的方式,他朝有日必然也會被更強大的暴力所反制,落入無止境的鬥爭之中!

主耶穌卻向門徒、天父的兒女們,提出一個革命性的觀念: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43-45)。

「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十二35)建立神的國不單是一個崇高的理想,天父同時要求祂的兒女,要讓愛與和平永遠佔領我們的心,因為天國不在乎外面的政治制度,乃在乎人心的取向,神的國就在你們心中(路十七21)。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革命!


文@何寶生

印度基督徒賤民起革命 爭取平等公民權

印度天主教、新教及正教教會正聯合策劃大型遊行,為賤民爭取平等公民權利。是次遊行將於3月10日在新德里進行,預計會有20,000人參與,主要為基督徒賤民。

「賤民」(Dalit)是指在印度社會中「被踐踏」及「不可接觸」的一群。他們在社會上受嚴重歧視,許多職業受到限制,沒有政治權利及經濟地位。印度約2,500萬名基督徒中,至少有一半是賤民出身。

印度法例限制賤民接受教育及參與政府工作的權利,因此這次遊行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爭取平等公民權利。發起單位宣言「我們有道德責任去對抗不公義。這將會是由印度基督徒賤民發起,有史以來其中一個最大的革命。」

印度全國有29個州政府,其中12個州政府贊成聯邦政府於福利及社會權利上平等對待不同宗教的公民。可是,聯邦政府擔心若給予基督徒賤民同等權利,將會導致大量印度教賤民改變信仰。

(來源: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2016年2月,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基督徒賤民能成功爭取同等公民權利

古巴撰寫世界公禱日崇拜禮文

全球逾170個國家參與的世界公禱日崇拜,今年將於3月5日舉行,本港亦於當日下午3時在九龍白布街11號聖公會諸聖座堂有崇拜聚會,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和世界公禱日(香港)籌委會主辦。今年的主題為「接待一個小孩就是接待我」,由陳謳明主教講道,而古巴負責撰寫是次崇拜的禮文。

 

古巴近來成為基督教新聞的焦點。今年2月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就是在古巴首都機場,與東正教全俄羅斯及莫斯科牧首基里爾有歷史性的會面。古巴禁制聖經自由出版40多年後,去年終於解除禁令,復興的盼望似乎不遠,然而教會遭受逼迫的情況卻沒停止。

 

國際無聲者之友消息指,古巴教會自本年年頭不斷遭到逼迫。位於東古巴的以馬內利教會(Emanuel Church),於2月5日被政府強行清拆,當中約200名領袖及會友被拘捕,其間受到暴力對待。另外,主任牧師Alain Toledano的個人住宅也被清拆。事實上,這不是古巴近日首宗教會被清拆事件。在1月8日,兩間分別位於Camaguey及Las Tunas省的教會也被清拆。Alain Toledano牧師表示,他以前的堂會於2007年亦被清拆,當時會友人數約700人。

 

(陳細細綜合報道)

 

 

二千信徒聯署 關注顧約瑟牧師事件

前杭州市基督教崇一堂主任顧約瑟牧師被免職一事,本港有50多名教會領袖發起聯署,表達對事件的憂心與關注。現時有逾二千人參與聯署。

該聯署聲明表示,有關事件相信是與浙江省強拆十架事件有關,因顧牧師曾向當局表達反對意見,認為做法嚴重破壞政教關係。自此之後,當局開始對崇一堂帳目作全面審查,認為有藉經濟罪行之名打壓異己之嫌。

今年1月29日,杭州市兩會及浙江省兩會發表通告,指顧牧師涉嫌挪用資金,故對他進行刑事偵查。聯署聲明,呼籲當局按公正司法程序,保障顧牧師及其代表律師基本權利。

顧牧師曾任杭州基督教協會會長、浙江省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自2005年出任杭州崇一堂主任牧師,該教堂是杭州市內最大的教堂。

 

 

聯合國發行同性戀及跨性別郵票

聯合國於2月4日發行了一套以「同性戀」和「跨性別」為主題的郵票,六枚郵票的主題包括:女同性戀者親吻、男同性戀者親吻、同性戀家庭(兩個同性戀者和幼童)、同性戀者「出櫃」、象徵變性的人形蝴蝶,以及表達普及化的一群不同性別的人。

不同組織正發起聯署,反對聯合國藉發行這套郵票向世界推動它的性議程。有批評指,聯合國單方面決定推動同性戀者及跨性別者的「性權」,冒犯了很多國家,亦抵觸了大多數成員國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法律。

是次郵票發行由聯合國人權事務辦公室的「自由及平等」項目所資助,此項目是聯合國全球性的公眾教育活動,積極提倡保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LGBT)的權利。

(2016年2月,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聯合國停止印製這批郵票

香港首次反墮胎40天守望行動

為維護未出生的生命,及向教會及大眾宣揚反墮胎的信息,「維護生命40天」首次在香港及亞洲區舉行。該運動於2月10日至3月20日這40天內,招聚基督徒、天主教徒及任何重視生命的人為墮胎問題守望。參加者通過禁食禱告,求神制止墮胎情況,並在墮胎中心門外和平守望,以及向社會大眾傳播正確的生命訊息。

 

運動已開展兩周,已經有十多間教會表示支持,並有約30名基督徒和天主教徒加入。行動發起人祖華安(Joe Woodard))每天早上8時至晚上8時,帶領參加者在灣仔修頓中心家庭計劃指導會門外安靜地進行守望。他們禁食禱告,並提供禱告默想資料給參加者閱讀。他們相信當信徒撕裂心腸禱告,加上禁食親近神,可以搖動神的手,醫治這片土地。

 

守望期間,他們不會叫口號,也不會阻礙任何人進入灣仔修頓中心。參加者需要簽署和平約章,承諾不以暴力的方式去回應墮胎問題。公開的靜默守望表達腹中胎兒的無聲呼喚。

 

2月20日,大會在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舉行分享會,與參加者分享外國的經驗。到目前為止,已有32個國家、607個社區參與過這個運動,共拯救了一萬多個胎兒的性命。本次運動聯同全球23國家、273城市一同進行。在會中,「喜樂生命」及「基督徒維護生命聯盟」分享香港的墮胎問題的嚴重性,並鼓勵教會參與回應。

 

「喜樂生命」的發言人分享近期有一些商業機構,雖然沒有宗教背景,卻願意運用他們的專業去提倡社會關注墮胎問題,這已經顯示神正在社會中作工。另一名參加者表示,數年前他們發現很難去推動社會去關注和回應墮胎問題,特別是當中涉及醫療、社會政策和法律的部分,在無可奈何下只好禱告仰望神。2012年,神奇蹟地讓當時每年提供數千宗墮胎手術的港中醫院結業。她相信這次40天的禱告,將同樣帶來超過人所能達到的突破。

 

(記者林暐皓報道)

波蘭教會呼籲信仰回歸猶太根源

二次大戰時,波蘭是最多猶太人葬身集中營的國家,幾十年來國民對歷史污點保持沈默,但奇妙的轉變開始發生,今年1月教會在華沙舉行遊行支持以色列,呼籲信仰回歸猶太根源。

1月10日,數百名來自波蘭各地的基督徒,到達華沙參與「支持以色列大巡遊」。事後主辦單位發現Facebook專頁和YouTube頻道被反猶言論洗版,但沒有被嚇阻,現正準備今年7月再次舉行支持以色列大遊行,將邀請以色列和德國的友好參與。

波蘭牧者Edward Ćwierz對Breaking Israel News表示,十年前沒聽聞有過這類的集會,他對波蘭基督徒與猶太人的關係改善有樂觀的看法。「過去的25年,我們見到很大的改變,尤其是福音派基督徒,他們的信仰正回歸猶太根源。這是一個過程,而效果明顯可見。」

Ćwierz相信神在重建以色列,為彌賽亞的再來作預備,而現今神給波蘭第二次機會與以色列並肩站立。

(2016年2月19日,王妍編譯報道)

 禱告:更多波蘭教會認識神對以色列子民的盟約

「新哭牆」迎合非正統派猶太人禱告需要

以色列政府決定設立新的哭牆,作為非正統派猶太人的禱告區域。

耶路撒冷舊城區的哭牆(Western Wall)是猶太教的重要聖地,長期由正統派拉比管治,保守的禱告規條,例如男女分隔,一直以來遭到改革派和思想開放的猶太人抨擊。為此,自1980年起,他們不斷爭取要用自己的形式在哭牆前禱告。經過多年的商議,以色列政府終允許這項要求,把聖殿山南面的部分牆壁劃分給非正統派猶太人作禱告之用。

新的哭牆名為「Azarat Yisrael」,位於聖殿山南邊山腳的考古公園內。政府亦將會在該處興建廣場,並設獨立入口,讓非正統派猶太人有屬於他們的禱告空間。

正統派猶太拉比當然對此決定十分不滿,但無奈妥協,形容這是邪惡程度較輕的選擇,若然爭執惡化,恐怕會破壞哭牆的聖潔。

(來源:Israel Today,2016年2月9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新的禱告區域成為猶太人蒙福的地方

惠頓前教授與校方達成和解 分道揚鑣

 

《USA Today》報道,較早前在社交網站表示「基督徒與穆斯林所信的是同一位神」之美國基督教學府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前歷史系教授Larycia Hawkins已與校方達成和解,同意離職,但雙方協議內容保密。

延伸閱讀:  主張「基督徒與穆斯林信同一位神」 美基督教大學教授被開除

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引述惠頓學院院長對Hawkins的教學工作和社區服務表示感謝,以及Hawkins對學院的讚賞。

 

Hawkins自去年12月發表有關言論後,已被校方安排休假。Hawkins表示她對自己的言論並無後悔,因她相信基督教與穆斯林都有同一根源,都是信同一位神。

LifeWay Research做了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的福音派信徒認為穆斯林與基督教所信的不是同一位神,但仍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人相信兩個宗教所信的是同一位神。

(2016年2月9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面對後現代思潮的挑戰,基督教學校持守正確的神觀。

 

 

為香港求平安獻祭和行區祈禱

每年一次的初三教會大巡遊,今年是第三屆,過往人數約七八百人,今年參加巡遊人數超過千人,一切都是出於神的安排和計劃。

一如過往兩年,我們在半年前已向警方申請,起點定於旺角麥花臣場館,我們要預早訂場,亦花上不少費用(過去用長沙灣球場則不用花費),原意是希望在出發巡遊之先可以有四小時,獻上琴與爐新年敬拜讚美祭給我們的主。想不到,在出發前旺角發生了騷亂,促使及催化更多教會弟兄姊妹參加聚會和巡遊,哈利路亞!

在2016年2月8日晚上,旺角開始有騷亂,有些警察被參與騷亂的市民圍攻,事件到年初二天亮才平息。年初二早上,我正前往祈禱中心祈禱,行經旺角一些街道,滿目瘡痍,其中一條街道亂石橫飛,甚至有鋪地磚頭及交通路牌被掘起,有些地方及公物被人縱火燒焦,數條街道被封,許多警察仍在戒備。心想,大件事,後來才知道旺角事件。

那時,我正思考為何在我們的初三大巡遊前夕發生這樣的事,跟我們的聚會有何關係?警方封路戒備會不會影響翌日的大巡遊?心裡立時有了答案,這豈不更需要呼籲人一起為旺角、香港祈禱嗎?我們租用旺角麥花臣場館,豈不是為了所發生的事來聚集禱告嗎?

為了這負擔,我跟一班在過去數年同心推動香港復興的教牧聯絡,將原來的琴與爐敬拜讚美祭改為「為城市求平安」,並立即向眾教會、信徒作緊急呼籲,呼籲人來到城市的中心地帶認罪、禱告,尋求主的面。

年初三當日,打從10時許開始,我們有不住的敬拜和禱告,並邀得七山代表一起禱告。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我們認罪、禱告、獻上嘴唇的祭;第二,我們用聖餐與地立約,將旺角主權交給萬軍之耶和華我們的神;第三,我們用耶利哥式行區爭戰禱告,由旺角巡遊至尖沙咀鐘樓,每行經油尖旺各點,我們用角聲、歌聲和祈禱聲為各區發聲。

當天我們經歷了兩大神蹟。首先,當日早上,在警方勸告下,我們並不確定能否進行巡遊,但當眾教牧、信徒在麥花臣場館同心跪下認罪禱告,即得到警方協調,可以照原定路線進行,哈利路亞!其次就是天氣,早上曾有一場頗大的雨,但當我們開始獻祭時,天朗氣清。到出隊巡遊時,陽光不猛烈,也沒下雨,剛剛適合兩小時的巡遊,都是天父的眷顧。

在當天早上我們一群代禱者祈禱、讀經,領受了香港有押沙龍的靈,因他的反叛、僭越皇位、淫亂和刀劍,正是旺角的十足寫照;深信神是使用我們這次巡遊和獻祭的禱告,針對旺角所發生的事,並敗壞那惡者在旺角所播下的邪惡種子。阿們。

文◎石建華 新曙光教會主任牧師

[國度觀點]神學教育改革需有國度觀的復原

神學教育諮詢會議「塑造新一代傳道人的神學教育」1月中旬在香港舉行,中港台逾百位神學教育工作者赴會,會議不但檢討過去,更提出未來的路線。因應現代華人社會的急劇改變,教內的改革呼聲不絕於耳,議題包括教會發展、敬拜、青少年工作等,神學教育的目標是栽培未來領袖帶領以上事工,故此神學教育的改革能為一切改革建立穩固根基。

任何的改革都必須仍然環繞著恆久不變的使命,既然教會在地上有彰顯神國的使命,隨著國度觀在近代神學界中逐漸受到注視,那麼未來的神學教育必須有國度觀的復原,以致所有的改革都不會離開這重要軸心而各自發展,否則神學教育只會被社會需要一直牽著轉圈子。

神學教育迫切需要改革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人材培育成果未能配合教會發展和需要,二是教會與社會出現嚴重脫節,因此教會未能回應社會需要;後者往往是前者的背後因素,因為會眾也是社會的群眾,他們的需要也反映社會的現況,與時代脫節的事工在教內也就不能產生良好效果。所以神學教育改革實際上是回應時代的需要,真理不變,但如何適切地表達、應用和實踐,則是改革的內容。

社會不斷改變,而未來才圓滿實現的神國卻有永恆性的,沒有國度觀的神學教育,在一波又一波的改革浪潮中,只會是繞著世界而轉。國度觀在神學教育上的復原,不是單指增加一兩個闡述國度觀的聖經或神學科目,不可或缺的是培育有國度視野的神學生,以致未來的牧者眼中不只有自己的堂會,更有牧養城市、國家、全地的心志。國度超越堂會和宗派,國度原則適用於個人生活和社會上所有層面,以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系統,而實踐需要理論基礎和策略,因此各類學科與國度神學的整合也很重要。

全球化發展導致反基督教的勢力更加團結,教會面對末世的挑戰,合一已成為其中一個重要議題。但沒有家的概念,就沒有合一的可能,而國度就是屬靈的家的宏大描述。有國度視野的基督教會,不會因信仰表達的差異而分裂,因此神學教育改革若有國度觀的復原,這將產生持久的合一果效。

正統猶太教徒讀以賽亞書 經歷耶穌救恩

在前蘇聯出生的猶太人Neriyah Arabov接受「God Reports」網站的訪問,分享他的神蹟見證。

Neriyah因其猶太人的身分、外表和生活習慣,自小受到同學的排斥。在他17歲時舉家移民以色列,自此不再被人歧視。他加入以色列自衞隊並認識了一位俄羅斯人,從他身上聽聞了耶穌就是彌賽亞這個令他震驚的信息。他形容自己是正統猶太教徒,「我會到會堂去、穿猶太人服飾及跟隨猶太教的禱告,但心底並不真的相信有神。」

為了向他的俄羅斯朋友證明耶穌並非彌賽亞,他開始勤讀聖經。但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卻讓他清楚知道,彌賽亞就是耶穌。後來他與會堂的拉比分享他的領受,拉比把事情通知他的家人,親戚們的壓力開始出現。他向神祈求避開家庭爭執,不久他便有機會到美國修讀聖經課程。

Neriyah在2001年被診斷患上腎病,他的哥哥在多年前也因腎病離世。他不斷為病情祈禱,神蹟終於發生了!一位不認識Neriyah的50歲女士Cynthia Barnett,領受感動要向他捐出一個腎臟。手術後,他更把新生女兒取名為Cynthia。六年後他的腎臟失去功能,需要再次洗腎,但他仍為擁有六年的健康而感恩,並堅持他的彌賽亞猶太人福音工作。去年一位韓國牧師表示願意捐出腎臟,但當時的身體狀況不適合進行手術。他表示,7月便會知道能否再次進行手術。

(2016年1月15日,陳芝華編譯報道)

禱告:Neriyah得醫治,更多的正統猶太教徒得聞福音

德國第二大宗派批准牧師主持「同性婚禮」

德國第二大宗派「萊茵福音教會」(Evangelical Church in the Rhineland)投票贊成牧師可主持「同性婚禮」,並視之為正統婚禮。該宗派宣佈相關決定的時間,剛好與全球聖公宗宣布制裁美聖公會的時間相若。

在投票會議上,有主教清楚指出新規定與聖經對同性戀的教導不符。新措施生效後,該會的牧者仍然有權拒絕主持「同性婚禮」。

報道指,該教會自1975年起流失會眾達100萬,情況與美國教會相似,即認受同性戀的教會持續流失會眾,持守聖經真理的教會則有所增長。

(來源:Charisma,2016年1月21日,陳芝華編譯報道)

禱告:萊茵福音教會悔改,回歸聖經真理

 

 

全球基督徒受迫害情況 持續惡化

+按圖放大

去年1月,美國敞開之門(Open Doors USA)預言,儘管2014年基督徒面臨近代史上最嚴重的迫害,但最嚴重的迫害還在後頭。如今該機構發佈的世界觀察名單(World Watch List)證實上述預言,2015年世界各地基督徒遭到的迫害有增無減。基督徒仍是全球最受逼迫的信仰族群之一,包括遭下獄、刑囚、斬首、強姦、強占房屋與財產,甚至殺害。

世界觀察名單列舉全球前50個針對基督徒的最危險國家。伊斯蘭教極端主義依舊是基督徒不斷受迫害的背後主要因素,上述50國就有35國存在此因素。尤其是中東和非洲下撒哈拉,這種迫害已形同種族屠殺。

「基督徒受到的排擠、歧視和暴力,史無前例且不斷擴散、強化。」美國敞開之門總裁庫利(David Curry)說:「渴望待在祖國的基督徒被迫逃亡。今年的世界觀察名單顯示,迫害不只是基督徒遇到的問題,且是全球的問題。」全年有7,000多名基督徒因信仰相關因素遇害,比之前一年增加近3,000人(這還不包括北韓、若干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人數)。另有2,400多間教堂遭攻擊或破壞,數量也增加超過兩倍。

2015年,中東的衝突與迫害持續造成1,250萬人變成難民。上百萬難民從非洲和中東湧向歐洲。曾是敘利亞最大基督教城市的阿勒波(Aleppo),基督徒人數從40萬下降到6萬人。

東北非國家厄利垂亞(Eritrea)與巴基斯坦則是名次躍進最多的兩國,分別是第三名和第六名。利比亞首次進入前十名,這十國依次是:北韓、伊拉克、厄利垂亞、阿富汗、敘利亞、巴基斯坦、索馬利亞、蘇丹、伊朗和利比亞。尼日和巴基斯坦則是2015年以暴力對待基督徒最嚴重的國家,其他國家尚包括伊拉克、敘利亞、緬甸、中非、埃及、墨西哥、蘇丹和印度。中亞各國的信仰自由則強烈惡化,尤其是塔吉克(從45名升到31名)和亞塞拜然(從46名升到34名)。

媒體常只報導暴力迫害的消息,但非暴力式迫害也持續攀升,包括被家人排斥、喪失工作,甚至被社區拒絕。

(取材自MNN Online,2016年1月9日,台灣國度復興報Asenath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拯救受迫害的基督徒,並堅固他們的信心

十年後以色列人口接近一千萬

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CBS)2015年12月底公佈的人口數據,以色列踏入2016年時有8,462,000名公民,75%以色列人(6,335,000)是猶太人,21%(1,757,000)是阿拉伯人,另外4%是「其他」(包括非阿拉伯裔的基督徒或沒有宗教分類的人)。

據估計,到2025年,以色列將有980萬居民,而到2035年該數字將達到1,140萬。

人口數據顯示,以色列在2015年有176,700名嬰兒出生,74%是猶太人,32%是阿拉伯人。2015年只有44,000名以色列人去世,入境事務處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有2.8萬人移民到以色列,當中25%來自法國,24%來自烏克蘭,而來自俄羅斯的有23%。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2016年1月)

禱告:為海外猶太人回歸祈禱

以土即將簽新和約 結束多年敵對

以色列財經媒體《環球報》(Globes)引述土耳其報紙《自由報》(Huriyet)報道,以色列與土耳其即將簽署和約,一旦簽署,兩國將再度交換大使。

以土關係2010年惡化,當時土耳其人參與一支船隊,想突破以色列在迦薩走廊設置的法律封鎖線。另幾艘船固然和平地回應以色列海軍對那支船隊的攔截,但在馬爾馬拉號(Mavi Marmara)船上的活躍份子卻暴烈反抗,導致九名土耳其人死在以色列突擊員手裡。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立下和解的三個條件:
(1)以色列為馬爾馬拉號船事件道歉;
(2)賠償遇害者家屬;
(3)以色列結束在迦薩走廊設置封鎖線。
2013年3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利亞胡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敦促下,已完成第一個條件,另兩個條件則自那時起,一直在進行中。

該協議也會包括從以色列出口天然氣到土耳其的生效日期,這有助於以色列與能源探勘公司開發以色列最大的利維坦石油礦區(Leviathan)。隨著土俄關係惡化,土耳其也正在尋找替代能源。

(取材自Breaking Israel News,2016年1月,台灣國度復興報Icula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祝福以土關係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