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精神健康調查 逾一成受訪者曾生自殺念頭

過去一年,教會牧者在新冠疫情和政治動盪下面對新的挑戰和困難,「2021年牧者精神健康報告」發現,10個牧師中有1人(12%)指自己去年曾想過自殺,顯示教會領袖需要更多的支援。

此項調查由致力以科技裝備教會的Faithlife和協助教會提升溝通和通訊的Church Communications合作進行,訪問了345位來自27個國家的牧師,涵蓋不同年齡、年資、教會宗派和規模。超過七成受訪者來自美國,9%來自加拿大,來自澳洲和紐西蘭的佔5%,12%來自其他不同國家。

Faithlife聯合創辦人及執行長Bob Pritchett表示:「我們知道疫情加上社會和政治動盪給教會牧者增添不少壓力,這項調查讓我們能更深入了解牧師的需求,以及在他們牧養我們的同時,我們可以如何幫助他們。」

調查發現,35%受訪牧師表示感到疲憊耗盡,其中四成25歲至40歲的牧者表示他們同意或非常同意自己經常感到筋疲力盡,比率為60歲以上牧師的兩倍。在會眾少於100人的教會,不少牧師身兼數職,從牧師到行政管理,至技術團隊。

在牧養關懷和支援會眾精神與情感需要方面,超過一半受訪牧師(55%)感到滿足和激勵,不少受訪者指出實際過程有高有低,45%認為牧養關懷使之消耗枯竭。另外,近四分之三受訪牧師感到整體服事受會眾欣賞和感激,四份之一感到受批評。一些受訪牧師對兩者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顯示他們同時感到被欣賞和批評。

當被問及未被滿足的需要時,接近兩成(19%)受訪牧師表示最大的需要是與長老和同工分工,17%表示友誼是他們最大的需要。許多回應指出他們需要有不帶任何偏見與批判,能讓他們放心交談的人。好消息是,超過一半受訪牧師(62%)表示他們有可以尋求建議或支持的牧師網絡,超過八成受訪者(82%)表示在困難時,他們身邊有可以傾訴的朋友。

總體而言,絕大多數受訪牧師對明年的事工感到樂觀。然而,29%的人表示擔憂,其中14%正在考慮離開他們服事的教會,7%正在考慮完全離開教牧事工,8%對來年普遍持悲觀態度。

禱告:求主賜牧者身心靈健康,興起肢體彼此關顧支援,同心建立和守望屬神的家。

(來源:Assist News,2021年7月28日,Amy Fong編譯報導。)

 

 

印度新冠疫情嚴峻 全球動員提供援助

印度新冠疫情嚴峻, 5月1日錄得超過40萬宗確診,創單日新高,累計超過1千9百萬宗病例,僅次於美國。目前累計死亡人數超過20萬,有專家相信實際數字可能更高。當地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全球40個國家正安排為印度運送醫療援助物資,不少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在當地協助救援。

居於印度新德里的《紐約時報》南亞洲局長Jeffrey Gettleman說:「醫療系統已崩潰,醫院關上閘,醫療氧氣用光了,再沒有可用的呼吸機,藥物也用盡了,很多人迫切希望得到幫助。」孟買的急症室醫生Murtuza Ghiya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的急症病床完全短缺,他呼籲市民待在家中,不要因為恐慌而前來醫院,把餘下的數個床位留給絕對需要的病人。

4月30日,由美國、俄羅斯和英國運送的醫療器材和緊急援助物資抵達印度新德里國際機場,以幫助印度對抗疫情,其中美國政府運送了超過1億美元的醫療物資。此外,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Ned Price透露,美國各州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以​​及來自全國各地數千名人民,已動員向印度醫院提供必需品和醫療氧氣相關設備。

基督教人道救援組織撒馬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正聯同當地伙伴援助受苦人民,為超過1千個家庭提供食物,並為當地一間醫院提供緊急醫療物資,以接收更多病人。宣明會印度分部準備撥款約1千9百萬美元,為93間醫院提供病床和氧氣機。宣明會印度人道緊急救援部部長Franklin Jones說:「現時疫情越趨嚴峻,印度人民需要全球的力量和幫助,使疫情受控。」

美國第一批緊急醫療援助物資抵達印度首都新德里

宣明會正與政府建立關係網絡,確保有迫切需要的弱勢社群體獲得緊急援助,並努力在社區確保人民快速獲得安全和同等的疫苗接種,同時與地區政府合作,讓政府的支援能惠及更多人民。在援助人民的同時,機構也面對疫情挑戰,他們有100名員工受病毒感染,其中兩名已經離世。另一慈善組織亞洲福音會(Gospel for Asia)執行長John-Paul Dao指出,比起疫症,印度許多的人民更擔心餓死。在一些困乏的地區,人民賴以生存的,是當地教會提供的膳食。然而他表示:「無論當前的危難如何,人們可以在昔在、今在、永在的神裡找到盼望,而我們很感恩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分子,為我們可以觸及的人帶來盼望。」

禱告:求主救助印度人民,宣告祂的同在、平安和醫治大能臨到印度。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CBN News,2021年4月29和30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疫情擊垮三萬間中小企 教會連結機構伸出援手

馬來西亞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爆發,原本在7月解禁的「行動管制令(MCO)」,不到三個月又於11月再次恢復到「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MCO)」。據馬來西亞公司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疫情使馬來西亞近三萬家中小企業倒閉,失業率更創30年新高。

沙巴州是馬來西亞疫情最嚴竣的州屬,截至11月10日,馬來西亞疫情確診人數已達41,181人。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會中文大會黃建平牧師受訪時表示,僅是沙巴州就有將近2萬人確診新冠肺炎。他坦言,當地除了隔離中心人數暴增,確實也有許多人失業的現象,情況不樂觀。

疫情提醒教會「社區關懷」

黃相信神在疫情中給予馬來西亞教會最好的提醒,就是要「社區關懷」。過去教會較多全心全意地在牧養自己的弟兄姊妹,即便社區事工能做的也非常有限。但是,眼看疫情下人們真實面對生活艱困時,教會不能再等對方把需要帶到我們面前才給予幫助,而是要主動向他們伸出援手。

教會慰問關心社區中有需要的人(圖由受訪者提供)

他分享,巴色會在這段時間以不同方式幫助有需要的人,第一波疫情時透過奉獻經費支持相關機構,間接幫助有需要的人;到第二波疫情爆發時,教會選擇主動走到第一線,到各個有需要的地方派送物資,並結合網路在社團發起不同的救助金及嗎哪包等,教會弟兄姊妹也參與其中,將這份關心和愛一同傳遞出去。「我們把床鋪和地舖送到隔離中心。」黃說,雖然到了隔離中心只能在門口把物資放下,無法進入隔離中心與患者及醫護人員見面,但有醫護人員特別打電話給他們道謝,表達深刻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虛實結合資源找到有需要的人

黃表示,這段時間,教會一直在摸索還能用什麼方式找到角落中等待幫助的人。許多人面臨失業、公司倒閉,巴色會與其他宗派教會,及多個社團平台合作,把資源及援助金以不同方式分配,讓有需要的人只要藉著身分證號碼、名字和地址等就能獲取資源。黃又提及,,社團會安排一個「小組長」帶著成功獲取援助金的家庭到便利店購買指定商品,確保他們不是拿到錢後就隨意花費,而是真的把資源使用在「刀口」上。

當地教會將資源送到醫院及隔離中心,並向醫護人員致敬(圖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疫情讓教會真的「走出去」關懷社區。雖然許多作法與以往不同,但卻讓教會看到「他人到底需要什麼」,而不是「我想要給他什麼」。黃說,這次疫情讓教會關閉,卻帶給教會與社會有了更多連結的機會。他透露大馬巴色會正在為明年打造「夢想中心」計劃,專注以實體方式關懷社區,進而把神救贖的福音帶入看不見盼望的地方。

黃呼籲,在疫情下,馬來西亞教會一定要善用網路散播信仰信息;在實體生活上更應該盡能力伸出援手幫助每一個有需要的人。他也邀請所有海外弟兄姊妹為馬來西亞的疫情禱告,特別在大馬實施CMCO期間,不少規定帶有雙重標準,許多人對疫情失去了警惕性,以致疫情沒辦法被完全歇止。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美國休士頓華人教會 舉辦「免下車代禱會」

因疫情關係,美國從三月關閉至今,已有七個月時間。眼看目前疫情緩和,美國德州休士頓華人教會(Houston Chinese Church,縮寫HCC)於10月17日舉辦了一場「免下車代禱會」,運用與過往不同的方式與弟兄姊妹見面,持續為彼此禱告。

事隔七個月,HCC教會以「免下車代禱會」的方式與弟兄姊妹再次見面。(圖/HCC教會臉書)

在教會醫療委員會的評估下,HCC教會採取了戶外活動方式與弟兄姊妹再次見面。當天一大早,HCC就打開教會大門,預備好為會眾送上熱騰騰的咖啡和甜甜圈。教會亦把停車場改為禱告站,邀請弟兄姊妹把車開往教會後方的停車場,坐在車內享受早餐的同時,牧者為大家祝福禱告。

休士頓華人教會華語主任牧師鄭忠禎受訪時表示,自從教會關閉以來,時隔七個月,這是教會牧者與肢體第一次再有機會面對面彼此關心,雖然大家只能坐在自己的車上,但不少弟兄姊妹連同一家大小都帶出門,只為能與大家見上一面。鄭分享,當天教會大約送出了150顆甜甜圈,還有一些弟兄姊妹沒有領甜甜圈,但特別前來接受牧師的禱告。教會也出動牧者團隊,分別有中文、英文及粵語共十一位牧者到現場,了解每一台車上家庭的需要,並個別為他們禱告,在疫情蔓延的恐懼下,持續鼓勵他們。

事隔七個月,HCC教會以「免下車代禱會」的方式與弟兄姊妹再次見面。(圖/HCC教會臉書)

鄭說,在疫情爆發後,教會只能用線上方式與弟兄姊妹互動,此次有機會真實面對面,關心每一個家庭的情況及需要,真的是非常值得感恩的事。對HCC教會來說,這次發起的「免下車代禱會」也是新的嘗試。鄭坦言,以目前局勢來看,恐怕今年年底都沒辦法恢復實體聚會,為了持續與弟兄姊妹保持聯繫,牧者在會議中也不斷討論,如何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運用不同的方式與弟兄姊妹有實際見面的機會。「教會不該是被動式的牧養弟兄姊妹。」鄭說,這段時間很多家庭確實面臨困境,當「家」同時成為了教會、學校和工作的場所,自然會產生許多的家庭問題。教會一直想盡辦法追蹤及掌握弟兄姊妹的處境及需要,希望不僅是線上牧養而已,也能夠給予弟兄姊妹實際上的幫助。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以色列駐香港總領事館 猶太新年前向長者致送禮物

猶太新年前夕,以色列駐香港總領事館特別依猶太傳統向香港長者送上甜食,並附上在以色列製造的可重用口罩。

以色列總領事詩愛華(Ahuva Spieler)談及,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仍然嚴峻,他們在香港亦有繼續分享的責任。上星期她向幾位來自榮耀事工和SST背包事工的長者朋友送上可重用口罩,瞭解他們的抗疫情況。她亦感謝這兩個一直協助以色列弱勢社群對抗疫情的香港基督教團體。

9月18日(星期五)傍晚開始是猶太新年,接着是猶太人每年最神聖的贖罪日,而之後的住棚節是紀念以色列人在逃出埃及後在曠野中的生活。正如中國人在農曆新年拜年時送上禮物一樣,猶太人在猶太新年會送蜂蜜、蘋果、椰棗、紅石榴等給親友,象徵有一個甜蜜的新年。

猶太人在慶祝團結、重獲自由的同時,亦會緊記在困難的時候保持希望。今天,以色列將分別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巴林簽署歷史性的和平協議,令我們對中東和平、關係正常化所帶來的繁榮懷有盼望。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海外宣教工作因疫情停擺 機構憂非洲國家受創

美國和西班牙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兩個國家,抗疫限制措施改變了眾人的生活,宣教工作也深受影響,不少計劃因出入境限制而取消。

過往美國每年差派160萬人參與短宣,差遣最多宣教士的學園傳道會和美南浸信會都已經取消所有短宣團,並呼籲所有在海外參與宣教計劃的信徒盡快回家。

而在疫情僅次美國的西班牙,多個機構的對外宣教工作亦受影響,短宣團同樣完全取消,駐外工場同工須應付多種艱難情況。

主力在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進行醫療服事的Emsimision是其中一個取消所有行程的機構,該會秘書兼醫療及人道援助宣教服侍統籌David Armadà表示,當地醫療中心的員工需要採取保安措施,不得不取消所有宣教服侍團。另外,原定於秋天動工興建的住院和手術室大樓,工程看來也難以如期進行。

相比歐洲,新冠疫情對非洲多國的影響較為輕微,但非洲的醫療系統脆弱,很多國家無法實施隔離政策。Armadà表示,布基納法索這類國家正面臨新冠病毒與纏擾已久的問題夾擊:「許多家庭缺水缺電,沒法儲存糧食。他們手停口停,必須每天出去工作謀生;住處窄小,卻兒女成群。」他形容,對當地人民而言受,相比病毒的威脅,面臨餓死的危機更真實。

然而,有危也有機,開荒同工Aida Banyuls得到西班牙浸信福音聯會(Unión Evangélica Bautista de España,簡稱UEBE)與另一組職Grupos Bíblicos Unidos的協助,在赤道幾內亞首都馬拉博的大學建立基督徒學生組職,趁停課期間在網上接觸更多學生,並預備查經教材,待疫情過去復課時使用。但她坦言更擔心的是疫情過去後的情況和經濟:「如果物價上騰,將導致更多暴力、搶劫和社會問題。」赤道幾內亞目前正加緊措施以防止病毒在當地蔓延,尤其在大陸地區。

UEBE在赤道幾內亞和莫桑比克均有宣教活動,包括傳道、植堂工作、領袖培訓、門徒訓練,以及學校、融合中心和其他社福計劃等事工,但未來數月的宣教行程均已取消。雖然如此,該組織的國際事工總監Jorge Pérez表示:「所有在工場的同工決定繼續留守,與當地教會和不同事工的同工一同服事。」他又表示:「我們明白,面對這世界級危機,在挑戰和苦難之時,教會和宣教事工更應在最有需要的國家和地方,與病困者同行。」

西班牙另一組織Agape的事工亦受影響,他們在天主教聖地聖雅各之路打理的一所旅舍La Fuente Del Peregrino因疫情而延遲開放,無法像以往一樣向數以千計前來朝聖的人提供服事和傳講見證。但組織認為,現在是時機反省宣教的工作,在這個安息時期評估一直以來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進與更新的地方。

禱告:求主賜下智慧和資源,在疫情下引領全球各地宣教工作。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0年4月6日,文奴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