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和應城市脈搏 線上媒介成醫治場所

第一屆「傳承敬拜」新歌發佈會於430日舉行。由去年8月開始,入圍的8個隊伍與導師經歷8個月的同行,與導師一同發佈10首新歌。「傳承敬拜」平台是由香港基督徒音樂創作人合作成立,致力推動本地敬拜創作,興起廣東話敬拜。今屆入圍新歌不少是與醫治有關,反映了神透過音樂和藝術創作等不同媒體,述說對於這個城市的醫治信息,鼓勵上一代與年輕人互相包容,彼此同行。

醫治成為創作主體

入圍歌曲《苦》的創作者陳旭麟分享,當他寫這首歌時,正值香港和世界都面對很大的苦難。因為他職業的緣故,在工作中能接觸到很多生命,看到很多破碎和艱難。他寫這首歌,原本是想呈現那種壓迫和痛。然而經過幾個月與導師同行的創作旅程,他的屬靈生命進行了很多反思,讓他明白,即使在這種痛和苦中,仍然有神的同在;即使有跌碰,神也會將我們扶起。「透過他們的引導,我就在歌中加入這些元素,令整首歌得到蛻變和昇華。」

《縫補有時》創作者V Yim分享,團隊成員都是與精神健康有關的人,其中有精神病康復者、家屬以及職員,音樂讓他們走到一起分享心聲。新歌談及在一個撕裂的世代,我們如何學習與人溝通,看到別人的強項,透過神去縫補關係,不同的人是可以共融的。

傳承敬拜新歌發佈會導師及創作者合照

傳承敬拜導師之一,玻璃海樂團團長Gabby Yeung亦發佈了新歌《患覺》,她談及這首歌是她生命中的一個印記。「它陪伴我度過人生一段很難走的時光。當時我發現自己失去了一個小生命,我很難接受,之後還接二連三收到很多壞消息,如同一浪接一浪向我衝過來,推倒了我。但在創作過程中,感謝與我同行的導師,是我們五個人的創作治癒了我。」

透過新媒介觸摸生命

Pastor Lindy

Pastor Lindy Heung,國際神召會(ICA)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禱告醫治室負責人,接受本報訪問時談及,從疫情爆發直到現在,禱告醫治室從來沒有停止運作。去年初疫情突然爆發之際,Lindy考慮到病人離開家不安全,於是她讓團隊每人都帶電腦來,在辦公室用電話、zoom(線上會議軟件),以及微信等方式接觸那些需要醫治的人。團隊大約有40個人,分成兩人一組去服事,一個星期六能夠服事90人。有一段時間疫情很嚴重,團隊也不能見面的時候,他們就在家操作,每個星期有50-60人在線上服事。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很奇妙地,透過線上禱告服事,同樣得醫治。「神在教我們,祂是沒有限制的神,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止祂工作。我們也告訴那些尋求醫治的人,不用等下星期禱告醫治室的服事時間,是神在醫治你們,繼續接收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與神連結。」

Lindy指出,神是做新事的神,祂在教祂的子民,不要一成不變,就算耶穌做醫治,也沒有一次是相同的。我們常有自己的計劃和喜好,但神打亂了,讓我們跟著祂走。她感受到,zoom是神給我們的一個祝福,例如她最近進行了一次醫治服事,其中一方在香港,另一方在澳洲,透過網上連線,在1小時15分鐘內,就解決了家族幾十年的問題。Lindy又指出,關於醫治服事,其實我們不用挖盡腦汁去想如何為他們禱告,有時只要按手在人身上,說主耶穌祢祝福她,神就會親自工作。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與神連結,神就有祂工作的方法。

神親自在兩代中作工

在今年入讀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的學生中,大約60%為20-30多歲的年輕人,打破了歷來的收生紀錄。Lindy指出,他們的年輕學生生命存在很多破碎,與父母關係不好。她感受到,現時社會上多了很多沮喪和憤怒的年輕人。而教會中父親的形象較弱,世界很注重人的工作能力,但忽略了以父母的愛去愛那些年輕人。很多年輕人能夠非常獨立地工作,卻少了父母的遮蓋。「服事年輕人的牧者,一定要去愛年輕人,關顧他們的切身問題。大部分人的問題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問題。」

Lindy在課堂中常要處理醫治的問題,甚至在面試中,她也要求學生要注意與父母的關係。「因為與爸爸關係不好,我們很難連結天父,看天父也會看得不夠準確。醫治很重要,尤其對於年輕人,如果他們站的位置不對,就很容易出錯。」

Lindy又分享,過去一年他們接觸到一個住在深圳的女孩,她患有甲狀腺癌以及相關的疾病。醫生説這個病只能靠吃藥控制,不能根治。這個女孩每個星期六在zoom上與同工見面,但病情都沒有什麼突破。但是在今年2月,他們終於有機會問起她家裡的情況。原來她和父母的關係很差,童年過得很不開心。「破碎的關係是醫治的最大障礙,於是我們和她進行心靈醫治,身體就有突破發生。」兩個星期前,她去醫院進行常規檢查,醫生看過報告的數字後感到很奇怪,表示她已經沒有這個病了。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120) 19-20世紀華人學生宣教運動

+按圖放大

背景

由於普世學生宣教運動的發展,19-20世紀期間差派到中國的學生宣教士,推動了福音的傳播和中國教會的建立,以及興起中國年青人的福音運動。

1806年 乾草堆禱告會,被視為隨後一個世紀海外傳教差會發展的開創性事件。
1810年 「美國海外佈道會」成立,30年內649位傳教士被差到海外。
1844年 威連斯(George Williams)在倫敦創立基督教青年會(YMCA)。
1885年 著名的「劍橋七傑」獻身中國內地會,來華宣教。
1888年 穆德(John R. Mott)成立「學生志願海外宣道團」,掀起了影響長遠的大學生志願運動。1920年舉辦的宣教大會,有來自949個大學的6890位學生參加。1888-1938的50年內推動2萬5百位學生至海外宣教。

華人青年宣教運動

1876年 基督教青年會在上海成立第一個青年會。
1909年 丁立美牧師在山東廣文書院(後齊魯大學)開奮興佈道會,受感學生組成佈道組織,初命名中華學生義勇佈道團,後改學生立志佈道團。
1927年 男女青年會和學生立志佈道團聯合籌建「中國基督徒學生運動」(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
1945年 中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聯合會(簡稱學聯)成立,重慶南山舉辦全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第一屆夏令會。
1956年 傳教士艾得理抵達香港,擔任第一屆國際學生福音團契(IFES)遠東區總幹事,學生福音團契正式成立。
1962年 全臺灣各地學生工作聯合成立為校園福音團契。各大、中學的團契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校園內的福音工作擴展甚速。
1973年 香港突破機構成立,翌年推出《突破雜誌》,以抗衡文化、逆流而上為使命。兩年後成立輔導中心,以及發展影音工作。
1983年 宇宙光傳播中心成立,以文字視聽、關懷輔導、藝術文化、社會參與、學術研究等方式見證基督。
1994年 香港科技大學舉辦的大專及畢業生使命承擔營,建立了一代信徒,促使一波學生使命醒覺,興起並訓練青年於各行業職場中見證主。

40年代 中國學生福音運動

社會背景 : 1937年日本侵華,為了逃避戰禍,不少華北和華東的大學遷徙至四川重慶、成都、貴州貴陽或雲南昆明等西南省市復辦。

關鍵時刻: 重慶全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夏令會 (1945年)

關鍵議題: 注重靈命復興、強調認罪悔改和傳福音

運動組成及結構:

全國重點大學團契、中國各大學基督徒學生聯合會

運動影響及貢獻

1938年起,趙君影牧師和于力工牧師于昆明和重慶從事學生工作,特別在重慶沙坪壩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推動學生靈性復興。1944年,他們舉辦3天佈道會,每晚約2000餘人參加,悔改決志歸主者每晚約200人;期間早禱會亦有幾百人參加。

50-60年代 香港校園團契的興起

社會背景 : 香港戰後重新定位以及工業化迅速發展

關鍵時刻香港浸聯會少年團夏令營(1951年)、香港大學團契成立(1953年)、

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成立(1957年)、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成立(1961年)

關鍵議題校園佈道,反思唯心的培靈和研經,以及重思考的門訓

運動組成及結構:

非宗派結連,大專及中學校園團契興起

運動影響及貢獻

靈性復興及信仰實踐;福音信仰核心成為香港教會的主流;天國觀的重整成為下一浪學生福音運動的基礎。

70-80年代 面對社會與回應需要   

社會背景: 中國從文革走向改革開放;1974年洛桑會議

關鍵時刻: ISCF中學生議會(1971),香港學園傳道會成立(1972年)

關鍵議題: 大專校園興起「認中關社」的熱潮;基督徒大專生受國粹派的挑戰,開始認真反省信仰對中國及香港社會的意義

運動組成及結構:各大專中學團契網絡、突破運動

運動影響及貢獻:

專業福音機構興起 ,推動信徒關懷社會:

一班先後從海外回歸香港的畢業生成立了突破機構,影音部、輔導部和出版部等亦在其後數年相繼成立。

80-90年代 學生職場使命醒覺

社會背景1997回歸引發移民潮

關鍵時刻: 使命承擔營(1994),大量海外留學信徒(1987-1997)

關鍵議題:  時代使命及九七回歸

運動組成及結構各校園團契、營會、集會、訓練和大型講座

運動影響及貢獻 : 職場使命醒覺,興起並訓練青年信徒在職場中作主門徒。

 

【國度觀點】 音樂同行 釋放醫治

近期,「傳承敬拜」新歌創作發佈會發佈的8首新歌,題材和音樂類型豐富多樣,既反映了當下年青人的心聲,同時也看到藉著他們與上一代的同行,使創作更多與神連結,釋放出神對這片土地的心意。

音樂創作,可以是非常個人化的情緒和想法的表達,也可以是面向大眾的,代表某個群體,甚至是一個世代的心聲。創作的過程,就如同為自己,為城市把脈一樣,理清思緒,找出核心問題,才能對症下藥,進行修補或治療,使醫治和恢復釋放出來。同時,很多人的受傷和破碎未必能直接透過言語表達,音樂創作就成為一個溝通的媒介,讓難以用言語表達的人士, 也能以非言語的方式表達自己,使人的心靈與理性重新接軌,讓人與神連結的管道得以打通。

正如大衛在危難交加的時刻,創作出永垂不朽的詩篇,以誦唱的方式表達他的痛苦和呼求,以及對神的投靠。同時,神亦在他所創作的詩中與他對話,昇華了他的創作,使他的眼界超越環境的限制,並且為世人留下神的話語與預言,使醫治的能力超越時間、語言和空間的限制,繼續在人的生命發生。試問我們當中多少人,在傷心失意中,總能從大衛所創作的詩篇中得到安慰!

因此,音樂的創作不單單是表達感受和想法,更應該是釋放神的醫治和能力的載體。若是受傷的人只顧互舔傷口,是不能從傷害中走向真正的恢復(restoration)。當我們認出那些受傷的人,聽到他們的心聲而與他們同行,就是醫治發生的開始。同行,彷彿在表達「我聽到了,我理解你」,同行的時間就如同治療的康復期一般,能夠引導他們走出受傷的陰霾,使受傷轉化爲對生命的祝福,讓他們得著如同大衛一樣的生命轉化,使其創作能成為神的生命力和醫治的盛載體。

神正在聆聽這個城市發出的呼聲,祂明白年輕人面對的失望與痛苦,同時祂也透過音樂、藝術和文化等各種方式釋放祂的醫治。「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5:4)願神在各個領域中都能興起同行者,與下一代同行同站立,破除仇敵企圖孤立年輕人的詭計。當年輕人的生命得著遮蓋,不再單打獨鬥,他們就能走出迷茫,成為真正的產業繼承者,延續和釋放出屬神的影響力。

 

千年一日豐盛特會 發揮藝人生命影響力

領受牧養藝人的異象,台北佳音教會於5月2日開始新型態的「千年一日豐盛特會」,透過藝人生命翻轉故事及才藝表演,帶領弟兄姊妹及福音朋友,浸泡在神同在的氛圍,更多認識耶穌、相信耶穌,得著福音及永生的盼望。

與會弟兄姊妹與福音朋友敬拜讚美神

灌錄了上千張色士風唱片、享譽中外的蕭東山牧師在訪問中回憶,昔日家中經濟環境差,他勤奮學吹色士風,後到電視台樂團工作,走出自己的路。即使事業經歷一帆風順,人生依舊會遇上風暴,然而因著一個15歲的學生把福音傳給他,改變了他人生下半場。當2000年1月1日台灣電視台樂團解散後,他面臨生計問題,但在神的保守下,在神學院讀書的他,全世界各地教會、監獄和佈道會的邀約不斷,甚至一年有152場邀約,感謝神的恩典。

蕭東山牧師吹薩克斯風

超偶冠軍歌手張芸京回想她如何從人生低谷被神的愛挽回。她記得信主後歌唱事業遭遇不順遂,甚至試過8個月沒有工作,整個人崩潰,兩次吞藥自殺不成,但神挽回她,對她說:「孩子妳很珍貴,不要再糟蹋自己了,該是回家的時候了。」神的話讓她流淚道歉,為自己的行為向神悔改,不再自殘。

吶喊式歌唱是藝人張芸京的風格

神讓她遇到經濟的大困境,讓獨居在外的她萌生回家的念頭。張芸京說,她跟家人相處不好,特別是跟父親關係惡劣。她問神怎麼辦?神回答她:「做個女兒就好了」。於是她順服神的帶領,回家並改變跟家人的相處方式。順服就開始蒙福,她開始受到教會邀約分享生命故事,她鼓起勇氣請父親開車載她前往。在服事過程中,神送她一個大禮物,父親舉手決志。神的心意是讓「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當我們恢復與神的關係,神就修復我們與家人的關係。張芸京的事業也開始蒙福,不僅到各教會作見證分享,而且出席演唱會,擔任主持人及YouTuber。

主持人彭文正、李晶玉夫婦訪問藝人講述生命故事,右一為蕭東山牧師

「因著神的手,讓我可以在30秒、1分鐘內就寫出一首歌!」被譽為「音樂才女」的音樂製作人黃韻玲感恩地說,她流行音樂的生命全是神的安排和旨意。在過去的年日,她有很多演出,在兩岸三地跑來跑去,但在神的安排下,她接下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的新工作。建造一塊音樂淨土,培育新的音樂種子,就成為她的使命。

黃韻玲說,感謝神,從小在教會長大,人生中雖經歷很多跌倒或自以為是,但靠家人的陪伴及禱告,一步一腳印渡過難關。「神要我們活出生命的芬芳,每個人的生命氣味都不一樣!」黃韻玲說,敬虔的祖母總是耳提面命地提醒她,每個人要活出基督的馨香,神永遠都在,不會丟棄我們。人生苦難不會因此而減少,但要用喜樂的心,勇敢地去面對,把「跌倒」的經歷變成下一次做得更好的動力。黃韻玲感謝神沒有放棄她,讓她成為傳福音的器皿。

與會弟兄姊妹與福音朋友敬拜讚美神。

對於發起「千年一日豐盛特會」新型態的聚會,台北佳音教會主任牧師葛揚明說,設教41年的佳音教會長期對牧養藝人有負擔,佳音教會的前身就是「佳音詩歌團」和「藝人之家」,孫越就是在佳音教會信主的。2009年葛揚明連結200位藝人,發起「愛在四月天」佈道會,用音樂領人歸主。

參加主日崇拜的弟兄姊妹及福音朋友

「對於藝人,不只是用他們,而是要牧養他們的需要。」葛說,期盼用新型態的主日聚會形式,透過這些愛主的知名基督徒藝人生命見證,發揮影響力。教會預定每兩個月辦1次特會,每次邀請4位藝人為主作見證。葛說,基督徒藝人在社會是有影響力的,他接觸基督徒藝人這麼久,絕不只是使用他們的才藝,而是更多牧養他們。當神的祝福及能力進入藝人的裡面,他們就開始改變,為主作見證。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華語有聲戲劇聖經上線 牧者藝人齊聚見證祝福

由救世傳播協會與Grace and Mercy Foundation(G&M)合作,集結華人世界近百位知名金獎藝人、專業配樂及聲音導演等專業人士獻聲,呈現整本聖經66卷書的全球首部《華語有聲戲劇聖經》(戲劇聖經)流動應用程式,於4月30日舉行全球發表記者會後正式上線。全世界超過100位來自北美、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香港、韓國等國的牧者及基督徒領袖,也在線上同步觀看,一同為全球首部華語有聲戲劇聖經獻上祝福及分享喜悅。

周神助牧師於台上分享

G&M全球共同主席之一的Andy Mills雖然因疫情緣故無法親自來台,但他透過視頻獻上祝福。Andy Mills引用以賽亞書55章11節表示,如今華人有機會聚集起來用華語來宣讀聖經,他要感謝製作團隊的用心,期盼神使用戲劇聖經,藉由這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安慰、勸勉、造就信徒及遍傳福音。

戲劇聖經製作人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董事長洪善群長老宣布,應用程式先前開放試下載期間,10天就有超過3萬2千次下載,這是好的開始。他指出,戲劇聖經是神給華人最棒的禮物,眾教會和信徒不但要自己善用來靈修親近神,也要更多分享給周遭還未信主的家人和親友,祝福他們「同得福音的好處」。戲劇聖經只要下載App,隨時隨地都可以聆聽神的話。他鼓勵大家,試著使用戲劇聖經,以100個小時讀完一遍聖經,相信會有很大得著。

主辦單位感謝全球線上參與者

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會長謝光哲說:「我們特別邀請到大家熟悉的資深演員演繹聖經人物,搭配經典古典樂及戲劇音效,讓聽的人感受經典的味道和神的聲音。戲劇聖經讓人能直接聽神說話,鼓勵大家透過聽來讀聖經,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與神親密對話。」

而參與戲劇聖經錄製的藝人也表示,演藝工作非常需要心靈的平靜,感謝神讓他們可以藉由參與戲劇聖經的錄製,在過程中更多被神的愛觸摸。本身具有演員及配音員雙重身分的班鐵翔指出,他要用聲音來呈現摩西40歲、80歲及120歲不同的樣貌,這是他的挑戰及突破,他感謝神的帶領。

多位與會的跨宗派的牧者及傳道人也分享他們對戲劇聖經的祝福與看見。新店行道會創會牧師張茂松表示,在世界的歷史中,宗教經典都是可以窺見文化和社會風貌的重要圭臬。而聖經是各宗教經典中唯一可以自由翻譯為各國母語的宗教經典,戲劇聖經的問世,讓讀聖經可以與時俱進,而且容易吸收,這是非常好的創舉。

參與戲劇聖經錄製的藝人合照

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繼宗牧師則指出,1813年宣教士馬禮遜將希伯來文聖經翻成中文,就是讓聖經成為華人之間可以很容易讀懂的鄉談。21世紀的戲劇聖經同樣是用現代人習慣使用的線上閱讀,讓更多人願意給身邊的人使用,這是非常貼近人心的。

戴繼宗院長於台上分享

世界華福中心候任總幹事董家驊牧師表示,華福運動是福音運動,不是人而是神所親自動工成就的,他認為當代的年輕人會對戲劇聖經很有興趣,增加他們集體聆聽神的話,以及領受與宣講的意願。

美國慕主先鋒教會黃國瑞牧師及張瑋牧師伉儷也已經用戲劇聖經來帶領查經及傳福音了。黃國瑞說,由於他同時擔任漢字福音協會副會長,所以他會在帶查經時會適時導入戲劇聖經的內容,而他也會把APP的連結傳給大樓的管理員等福音朋友,這是很好的福音工具。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傲慢與無知使人跌倒 -【國度角度】專欄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何4:6)無知與自我感覺良好,可以釀成極大的災難!這次手術與化療過程,讓我經歴及學習了很多非常深刻的功課,這對我往後的事奉實在有莫大的裨益。在第一循環化療下針後,我胃口奇佳,睡得早也睡得好,體重和體力也在恢復,甚至慢行1萬步而不覺得累,且連一根頭髮都沒有掉,完全沒有不良反應。我深信父神在保守我,治療過程雖如坐過山車般顛簸,但終於回歸平靜與安穏。儘管化療使我雙腳敏感,又痕又腫,但相比其他病友,天父真的是特別眷顧我了。而這奇妙的經歷,讓我自我感覺非常良好,還信心滿滿相約了不同家人「大吃一頓」。

前天回醫院抽血,心想一切指數必然非常亮麗,豈料醫生看了我雙腳的情況,二話不說,馬上安排我入院。後來驗血報告出來,原來我的白血球正處於極低水平。我還無知地跟醫生說因晚上有約,可否申請出院,吃完晚飯才回來。豈料醫生斷然拒絕,還警告我説:「你的白血球數量現今是近乎零,若一旦受感染,後果可能不堪設想!」上次手術後要送我入深切治療部,今次化療後又把我安置在「保護隔離」的個人私家病房,天父給我非常的禮遇,簡直使我「目定口呆」!

我在安靜中反醒:若不是天父巧妙的安排與保守,我差點在無知與自我感覺良好中闖出大禍,將自己送入萬劫不復的險境。我深深覺得,父神在提醒你我,提醒祂的教會,末世必有危險,屬靈爭戰也必更趨激烈,活在無知及自我感覺良好中,不單不能救我們,傲慢與無知更會將自己、家庭、教會,甚至國家帶往萬劫不復之地,絕不能掉以輕心。唯有那些儆醒禱告,並敏銳聖靈的帶領,全心倚靠神的人,才能在眾人都被迷惑跌倒之時,不單能穏步前行,更能扶起旁邊軟弱的肢體!

在今次橫掃全球的疫情之初,我曾為此求問父神,我們當在何事上自卑、尋求你的面,悔改轉離我們的惡行,以致你來醫治這地?我當時領受聖靈説:當列國元首何時願意擲下皇冠,自卑尋求你的面,悔改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就何時除去冠狀病毒。環顧今天疫情最嚴重、感染人數及死亡人數最高的國家,都有一個共通點:不論國家領䄂與國民,都以輕忽態度面對疫情,且傲慢自恃,自我感覺良好,結果將國家人民帶入萬劫不復的光景,至今仍不知如何收科。

弟兄姊妹,在末世種種危難冲擊中,無知及自我感覺良好絕對救不了你,反而會害死你。請謹記主的吩咐:我們不單要禱告,還要儆醒不倦,免得入了迷惑。願這提醒,能助你避過一劫,不但救己,也能救你身邊的人。

文@何寶生

 

成為家人 – 【回家的旅程】專欄

戴冕恩與趙仲權相遇,成為一家人,是他們服事華人的開始。1990年,趙仲權參加了貝牧師召集的年輕牧者禱告會,在20多位牧師中,神讓趙仲權關注到一位年輕人。後來他回家和師母說:「我想介紹你認識一個年輕人,他禱告像摩西一樣!」那個週末他們夫妻倆去吃自助餐,結果看到那位像摩西一樣禱告的年輕人也在那裡喝咖啡。他們就過去同坐,相談甚歡,這位年輕人打開心分享他的故事。突然他停住了,說:「Gideon(趙仲權),你是誰?爲什麼我把秘密都和你講了,我不是這樣的人啊!」神就這樣把他們的心連在一起了。

這個年輕人就是戴冕恩。那天,他恰巧坐在這裡等當醫生的太太下班。無獨有偶,趙仲權一家剛搬到同一區,趙師母要找的女醫生正好就是戴冕恩的太太路得醫生。他們不禁驚嘆天父爸爸的手奇妙的牽引!那時,趙仲權心裡非常想念中國,但中國的門一直沒有打開。這兩位父老在加拿大溫哥華相遇時,一個想回埃及,一個想回中國,但都回不去!但他們和屬靈父親貝牧師兩代同行,彼此相愛、彼此扶持,成爲最親密的朋友和戰友。

神不僅安排了趙仲權與戴冕恩同行,祂也奇妙地感動了趙仲權的母親收養這個埃及兒子!早年,趙婆婆因經濟的緣故曾墮胎,但手術後看見成形的嬰孩,她知道自己殺死了親生骨肉!這件傷心事纏繞她近50年,每當夜深人靜,胎兒的臉便出現腦際,使她不能入睡。雖知滿有憐憫的神必赦免她的罪,她卻無法原諒自己,直到她遇見大衛(戴冕恩)。 以下是她的回憶錄《慈愛的冠冕》的節錄:

我和他只見過幾次面,但每次都很有親切感。有一個晚上,困擾我數十年的被殺胎兒的惡夢又出現,我只有求神憐憫,誰知胎兒不見了,朦朧中浮現另一個面孔向我微笑,就是我曾見過幾次面的大衛。我忽作奇想,難道神憐憫我,讓這青年來填補我失去的孩子?這事我沒有問任何人,我想知道這是出於神還是我的夢想。

第二天主日,我禱告神,若第一個見到他,就是主的美意了。到了教會,我果然第一個就見到大衛!我鼓起勇氣,對他說:「You will my son。」我的英文完全不通,他聽了之後很愕然,隨後像是明白了,說OK。我自己覺得很難爲情,整個聚會都心不在焉。兩天後,仲權告訴我,大衛很願意作我的兒子,他今天才答覆我,是要徵求父母、妻子和一家人的意見。在埃及沒有乾兒子或乾女兒這回事,他們要商量過後才能答應。因他將要遠行,我們隔天晚上就在酒樓訂席,兩大家子人一起吃飯。我送給他一條鷹的項鏈,喻意他要如鷹展翅上騰;他送給我一條心形的項鏈。在歡樂的晚餐後,我們就成了母子。此後,那惡夢再沒有出現,感謝父神奇妙的安排。

第二天,戴冕恩前往西班牙,他請趙婆婆爲他的服事和家庭禱告。直到回天家,趙婆婆都忠心地爲這個埃及兒子禱告。趙婆婆一直以爲這件事是神憐憫她,但神的美意遠超過此。她不知道,她單純回應神的感動,認領戴冕恩作兒子,就服事了神的國。趙婆婆在103歲過世,趙仲權懷念她說:「一個簡單的女子,因為順服神,就能轉化列國。」日後戴冕恩能如此服事華人,就因爲他是華人的兒子。


始於1995年萬國守望者團隊於加拿大的聚集,後因華人信徒的加入,促成了2010年香港全球華人回家聚集,從此回家聚集成為了一個席捲全球的信徒運動,為了聚集同心合意的信徒走上回到天父家的旅程。本專欄節錄自同名書籍《回家的旅程》,透過作者曉林的親身經歷,向讀者展示這個旅程中的幕後故事及神的計劃。

 

 

以色列的救恩(一) 國家層面的救恩(上)-【選民系列】專欄

耶穌說:「因為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4:22)神選擇以色列作為耶穌的出生地,耶穌是猶太人,為了拯救世界而掛在十字架上,因此救恩和以色列被揀選密不可分。

耶穌在耶路撒冷被釘死,成就了得救,但大多數猶太人沒有接受衪的救贖恩典。事實上,把祂送上十字架的正是宗教領袖。使徒約翰提到大祭司該亞法,是他計劃殺害耶穌的。(約11:49-52)該亞法對耶穌懷有敵意,可是他所說的卻是預言。田尼(Merrill C. Tenney)解釋說:「這是一個無意識且非自願的預言,說耶穌的犧牲使國家不致滅亡。有這樣的預言,是由於該亞法擔任大祭司的職位,而不是由於他的個人品格。」布朗(Raymond E. Brown)持相同觀點:「約翰福音中這件事的宣告,其獨特之處在於這關鍵的說話不是出自耶穌的口,而是出自祂的對頭人。在猶太教,無意識預言的原則是可接受的。而特別之處是,預言的恩賜與大祭司的職分有關。」

薩菲爾(Adolph Saphir)指出:「除了猶太民族外,聖經沒有說耶穌為任何國家而死。祂為猶太國而死,也只有為猶太國而死。祂受死,為要將神所有的子民聚集在一起;但當中也有所不同。為國祂只為猶太國而死,為人祂為所有人而死。」這意味著以色列即使在歷史上曾亡國,卻永遠不會消失。「惟有以色列必蒙耶和華的拯救,得永遠的救恩。你們必不蒙羞,也不抱愧,直到永世無盡。」(賽45:17)這也意味著以色列全家將會得救(羅11:26)。以色列整個民族將會得救,是根據預言說耶穌為以色列而死。

儘管以色列有救恩的應許,使徒保羅仍感嘆以色列人的不信。(羅9:1-4;10:1-3;11:23)以色列的不信不是他們否認神,而是不願接受耶穌作為他們的彌賽亞。使徒保羅說:「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羅10:2)保羅用橄欖樹作類比,他相信以色列人「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羅11:23)他相信以色列全家將會得救(羅11:26),「全家」的聖經含義尚不清楚。古思尼(Donald Guthrie)寫道:「保羅在使用這個詞時含糊不清,但至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相信會看到以色列某種大規模對主耶穌的回應,而迄今為止,猶太人對耶穌回應很少。」整個以色列就是一個民族,意味著以色列有集體救恩。

以色列必會得救,因為神沒有棄絕她(羅11:1),並且祂是信實的,信守永恆救恩之約和應許(羅11:27)。此外,神對各民族的應許是以以色列為中心,正如以賽亞所宣布的:「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賽2:2)列國的人民將去以色列,「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賽2:3)彌賽亞將在以色列作王,並統治列國。(賽11:10)


黃濠光牧師博士,現任神召會友愛堂堂主任,曾任國度復興報及國度雜誌總編輯。畢業於美國福樂神學院及新國際大學。曾在以色列海法大學修課,熟悉以色列近代史。

 

 

蘇丹廢除抵制以色列法案

4月19日,蘇丹正式廢除一項實施數十載,抵制以色列的法案,進一步鞏固雙方剛萌芽的邦交關係。

廢除法案的決定由蘇丹最高執政機構主權委員會(Sovereign Council)及內閣成員進行聯合會議通過,被認為是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促成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之成果,使蘇丹成為第三個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化關係的阿拉伯國家。

該項抵制以色列的法案於1958年通過,禁止蘇丹人民與以色列建立外交經貿關係,包括商務往來,與以色列公司或與以色列利益有關的公司進行貿易,直接或簡接入口以色列貨品,違例者將面臨巨額罰款,且最高監禁10年。法案廢除帶來遠超過外交商貿經濟等新機遇,讓蘇丹人民63年以來首次獲准入境以色列,讓長久以來失散的家人得以團聚,現今以色列境內有超過6,000名蘇丹人居住。

蘇丹並非唯一修編反以色列法案的國家,該法案正反映了五、六十年代泛阿拉伯國家政權盛行全面抵制以色列的主張。後來反以色列浪潮稍退,埃及首先於七十年代與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及至九十年代的約旦,到最近阿聯酋、巴林、蘇丹、摩洛哥和阿曼等國與以色列建立正常化關係,這次蘇丹取消抵制意義深遠。然而,蘇丹政府重申對兩國解決方案的立場:「對於兩國解決方案框架下建立巴勒斯坦國,蘇丹的立場堅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蘇丹取消抵制的決議表示支持,但他指出,巴勒斯坦官員發表聲明示意不願來到談判桌,只想接管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的部分地土。

1967年夏天,以色列軍20年內第二次擊退阿拉伯盟軍。「六日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放棄所得的領土,包括猶大和撒馬利亞,以換取與鄰近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和平。當時鄰近阿拉伯國家在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舉行第四屆阿拉伯國家聯盟高峰會,商討如何回應以色列伸出的和平之手,結果提出喀土穆議案及其中的「三不政策」:不和解,不承認以色列,不談判。

50年後的今天,「三不政策」逐漸化為贊同:贊同和解,贊同承認以色列,贊同關係正常化。蘇丹自去年巴希爾總統(Omar al-Bashir)下台後,由軍方及國民政府聯合統治,過渡政府致力推動國家開放與和平民主等改革,並鞏固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

禱告:願神祝福以色列與鄰近阿拉伯國家的關係,在中東地區賜下平安。

(來源:Bridges for Peace,2020年4月20日,Asher Chiu編譯報導。)

 

 

聖文森特島火山爆發 教會援助燃盼望

加勒比海島國聖文森特島(Saint Vincent)的蘇弗里耶爾(La Soufrière)火山於4 月9 日噴發,近2 萬人疏散,當地教會連結事工伙伴提供食水和物資,在災難中以行動見證福音。

火山附近地區的幾座教會建築,包括浸信會和五旬節教堂屋頂因落灰重壓而倒塌。許多教會建築亦關閉,但在南部安全地帶,島上的基督徒週日越過被灰燼覆蓋及空氣惡劣的街道,到教會參與崇拜。面對42 年來第一次的火山爆發,不知噴發何時停止,加上新冠病毒令許多在餐廳和酒店工作的人停業,使人民陷入恐懼和焦慮。

房屋和道路被火山灰覆蓋,房屋屋頂受積灰重壓倒塌

當地宣聖會牧師Kelron Harry 聯繫其他宗派和事工領袖,發起救援工作。當地教會領袖亦與鄰近島國的企業和事工合作,為受災人民提供物資。位於千里達及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的基督教救援組織Is There Not A Cause (ITNAC)派發食水、個人清潔用品、電池、燈和口罩。牧師們表示,儘管家園陷於危難,在基督肢體的幫助下,他們仍看到神的恩典在他們中間。Harry牧師說:「我在人們身上看到良善,許多人正在尋求盼望,他們將會看見。即使火山噴發、新冠疫情臨到我們,神仍在作工。」

OM福音船望道號於年初駛往聖文森特島,在主要港口金斯敦(Kingstown)停留了3個月,因而趕及在火山爆發後折回救援。望道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4 千加侖淡水,分發了數百件衣物、衛生用品、福音單張、玩具、填色畫冊、冷凍食品和新鮮麵包,消防車亦為當地監獄供水。福音船發言人Julie Knox 表示:「我們看到了神的帶領和時機,我們到訪的時間就在人們迫切需要的時刻。因疫情關係,我們往常的外展事工縮減了,能夠如此服侍有需要的人,並與他們禱告,對我們船上的義工是莫大的激勵。」

在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大約四分三人口是新教徒,是次火山災害對當地教會帶來長遠影響。縱然會眾在疫情期間已適應網上崇拜,但他們大多缺乏電子奉獻設備,而當地教堂普遍由義工興建,要在短期內重建受損建築並不容易。過往聖文森特避過了襲擊加勒比海島嶼的颶風和暴雨災害,該地名更有「福地」的意思,Harry 牧師曾擔心信徒會因此變得自滿。他在18日講道時呼籲人們悔改。「現在整個國家都被積灰覆蓋,聖經中灰塵代表死亡,也代表悔改。神正對我們說:『披上麻布,呼求我,我必拯救你們。』災難不能改變神對我們的愛和關懷,祂是帶來恢復的神。」

禱告:求主興起教會,為國家站在破口代求,帶下恢復與盼望。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1年4月19日,Sharon Chow編譯報導。)

 

 

無家者獲善心人關懷 感謝神賜福轉化

來自德州沃思堡(Fort Worth)的史密夫(Kenneth Smith)接受訪問表示,幾個月前,無家可歸的他坐在一家牛排屋外的椅子上,感到饑餓和疲倦,而現在的他是這餐館的員工。

史密夫的轉變始於一個善心人離開餐館時的問候。他憶述:「當時她問我還好嗎。我跟她說:『不好,我現在不好。』然後她給了我一張100美元的禮品卡,讓我可以到牛排屋吃晚飯。」史密夫進去用餐後坐了一會,餐廳的經理Laura Hodges跟史密夫交談說:「我不希望你要到處找食物或挨餓,希望有一個地方讓你可以吃一頓飽飯。」Hodges給史密夫她的名片,告訴他「隨時」都可以來。

素不認識的社交群組成員為史密夫預付6星期的酒店房租

在隨後的5個月,史密夫接受Hodges提供的食物,後來更請Hodges給他介紹工作。Hodges讓史密斯在另一間分店工作,負責清潔餐桌和擺放餐具。找到新工作後,史密夫需要居住的地方,Hodges在當地的社交群組上查問附近有否租金便宜的汽車旅館。群組成員積極伸出援手。許多人不僅提供建議,還為史密夫在一間酒店預訂了房間,並支付了6星期的房租。他們更給史密夫2200美元、一輛單車、衣服、廚具、食品和雜貨。

Hodges表示,她完全沒有想到素不相識的人會如此親切體貼。「他們希望盡可能以任何方式提供幫助和資源。而那位給史密夫100美元禮品卡的女士,她的善意祝福了史密夫,也祝福了我的生命。」

史密夫正積極工作儲蓄,希望買一輛車,更希望有一天能擁有自己的房子和生意。他說:「這是很美好的祝福,有人願意在這些日子為你付出,實在是太美好。這是神的賜福,讓我得以重新開始,因此我正努力按神的心意走上這條正確、美好的道路。」

禱告:願屬神的子民靠祂熱心行善,活出天國價值,讓人得著神的愛和祝福。

(來源:Faithwire,2021年4月22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印度新冠疫情嚴峻 全球動員提供援助

印度新冠疫情嚴峻, 5月1日錄得超過40萬宗確診,創單日新高,累計超過1千9百萬宗病例,僅次於美國。目前累計死亡人數超過20萬,有專家相信實際數字可能更高。當地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全球40個國家正安排為印度運送醫療援助物資,不少國際人道救援組織在當地協助救援。

居於印度新德里的《紐約時報》南亞洲局長Jeffrey Gettleman說:「醫療系統已崩潰,醫院關上閘,醫療氧氣用光了,再沒有可用的呼吸機,藥物也用盡了,很多人迫切希望得到幫助。」孟買的急症室醫生Murtuza Ghiya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的急症病床完全短缺,他呼籲市民待在家中,不要因為恐慌而前來醫院,把餘下的數個床位留給絕對需要的病人。

4月30日,由美國、俄羅斯和英國運送的醫療器材和緊急援助物資抵達印度新德里國際機場,以幫助印度對抗疫情,其中美國政府運送了超過1億美元的醫療物資。此外,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Ned Price透露,美國各州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以​​及來自全國各地數千名人民,已動員向印度醫院提供必需品和醫療氧氣相關設備。

基督教人道救援組織撒馬利亞救援會(Samaritan’s Purse)正聯同當地伙伴援助受苦人民,為超過1千個家庭提供食物,並為當地一間醫院提供緊急醫療物資,以接收更多病人。宣明會印度分部準備撥款約1千9百萬美元,為93間醫院提供病床和氧氣機。宣明會印度人道緊急救援部部長Franklin Jones說:「現時疫情越趨嚴峻,印度人民需要全球的力量和幫助,使疫情受控。」

美國第一批緊急醫療援助物資抵達印度首都新德里

宣明會正與政府建立關係網絡,確保有迫切需要的弱勢社群體獲得緊急援助,並努力在社區確保人民快速獲得安全和同等的疫苗接種,同時與地區政府合作,讓政府的支援能惠及更多人民。在援助人民的同時,機構也面對疫情挑戰,他們有100名員工受病毒感染,其中兩名已經離世。另一慈善組織亞洲福音會(Gospel for Asia)執行長John-Paul Dao指出,比起疫症,印度許多的人民更擔心餓死。在一些困乏的地區,人民賴以生存的,是當地教會提供的膳食。然而他表示:「無論當前的危難如何,人們可以在昔在、今在、永在的神裡找到盼望,而我們很感恩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分子,為我們可以觸及的人帶來盼望。」

禱告:求主救助印度人民,宣告祂的同在、平安和醫治大能臨到印度。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CBN News,2021年4月29和30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