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觀點] 擊退中年危機,尋求更高呼召

有外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根據80個國家200萬人進行的問卷調查研究,提出「U型曲線幸福理論」­­­——人在生命的初始和臨終階段感覺最幸福;而中年恰好處在U型曲線的底部,大部分人感覺最不幸福。或許換個說法,大家會熟悉些,也就是「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不是一個新冒出的現象,但近年漸趨受人關注。當都市人生活穩定,溫飽和生命安全不再成為問題,人在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時,人生的幸福感卻是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而變得不再受自我掌控。「中年危機」的現象,並非信徒就能免疫,作為主的門徒,即使已領受異象,在為主奔跑的過程中,也會有迷失和疑惑的「心靈黑夜」。當我們變得目標導向(Target-oriented),忽略了那給我們使命的主,即使有朝一日達至人生目標的巔峰,反覺是高處不勝寒。又或者,很多事奉者年少立志回應神,經歷多年的事奉,得到牧師傳道的職分,「教會工作」平穩安定,卻早已失去那團單純的使命之火。

聖經中有一個陷入「中年危機」的典型人物——以色列的大衛王。這位神所揀選的王,從東躲西藏逃避追殺,到登上以色列國王的寶座,經歷了九死一生的艱難險阻。在最黑暗的處境中,他寫下無數讚美尋求神的詩篇,然而卻在功成名就之時,過起懶散奢糜的生活,因一時之快犯下姦淫,引發了一系列的犯罪行為,並且為此付上慘痛的代價。然而大衛在臨終之言中提到,「神卻與我立永遠的約。這約凡事堅穩,關乎我的一切救恩和我一切所想望的,他豈不為我成就嗎?」(撒下23:5)經歷了中年危機後的大衛,在臨終之時,看到了神與他所立的是永遠的約,這不是大衛已經突破自己生命的所限,看到神要藉著大衛家和以色列成就的更高呼召嗎?

正如保羅所說,我並不是得著了,乃是竭力追求。只要還在這個客居的世界逗留一天,神給予我們的使命就不會有終結之時,但關鍵是我們是停滯在過去的異象中,還是留心神時刻的作工而調整自己跟上神的步伐?放下過去一切,無論是失敗與成功都會成為你前進的纏累,進入更深之處求問我們的主,讓那不滿足成為尋求生命更高呼召的渴慕,所謂「中年危機」的詛咒自會不攻自破了!

(六)抉擇時刻 -【聆聽的藝術】專欄

你的抉擇反映你將會成為怎樣的人。屬魂的抉擇會增加你魂的「厚度」,但屬靈的抉擇才會令你更活現出基督的樣式。

事實上,我們在心靈的黑夜中所面對的許多挑戰,將持續向我們展示不同的選擇,從而試驗出什麼在主導我們:是靈還是魂。被魂主導的決定更像是本能反應——那些你不經思考便做出來的行為。這與醫生測試你身體反射動作的回應相似。你的想法依循的模式「帶領」你作出某個屬魂的決定,你甚至未必察覺有另一種不同的反應(屬靈回應)存在。

當魂主導了決策過程,通往屬靈回應的道路就會被隱藏或隔絕。這就是長久以來容許在我們生命中建立的見解和態度。由於道路堵塞了,我們不得不另闢蹊徑,走那阻力最小的道路,這就是屬魂反應。由於我們的許多抉擇都在瞬間發生,因此以魂作決定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也就不足為奇了。心靈的黑夜為我們提供了機會,重新選擇將踏上的道路:我們可作屬靈的決定,這會引領我們更趨向成熟和縮短在曠野中流離的時間;我們也可以作屬魂的決定並維持現狀。

我們品格的建立往往取決於是否願意打破不健康的思維模式並重新建立。每次選擇都由一些刺激驅動的,即任何能引起反應的事。品格只能通過特定的刺激來培養,這些刺激需包含有意識的,價值觀為本的選擇。這可以是任何事情,從我們早上起床時對配偶的反應,到上班途中有人導致交通受阻時我們的回應。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無數培養品格的機會。許多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剛才已作出了有意識的選擇。想想你與陌生人搭電梯時低頭望地而不是和他攀談——這便是一個有意識的決定。緊隨刺激之後的是對個人命運具驚人影響力的一瞬間——也被稱為抉擇時刻。這短暫的時刻內,我們要選擇是否由靈主導,並按聖靈的果子作出回應。

這三個部分——刺激、抉擇時刻和我們的回應,能驗證我們的生命是否由靈主導。我們要對自己的選擇負上責任,同時也要對導引我們選擇的思維模式負上責任。這就是抉擇時刻如此舉足輕重的原因。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領略到推卸責任是很容易的,但神卻不能接受。祂知道我們心中的想法和意圖,並不認為我們的過犯是出於我們的父母、老師、兄弟姐妹或其他人的錯。祂要求我們每個人為自己的屬魂選擇負責。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棄絕受害者心態。持受害者心態的人會不斷做出同樣的抉擇。他們常常覺得自己被「盯上」了,每個人都反對他們,並且他們永遠找不到合適的地方融入,因為沒有人理解他們。當我們把自己的困難歸咎於別人的決定時,那些只有通過毅力和克服難關才能成就的品格,就難以在我們身上培養。

受害者心態是一個難以攻破的思想營壘和行為循環。然而,我們一旦開始為自己的選擇及其後果承擔責任,神就可透過祂的恩慈和恩典醫治及更新我們。抉擇時刻是我們站在生命樹(靈)和分辨善惡樹(魂)中間的那一剎那。兩棵樹都已在我們面前矗立及等待,我們要決定從哪棵樹上摘下果子。我們可以回應神的話語,也可以順從自己的肉體。

我們作出選擇,然後選擇塑造我們。請緊記,我們的選擇反映我們會變成怎樣的人。屬靈的選擇使我們更新成基督的樣式,而屬魂的選擇使我們更像世界的樣式。我們越多選擇生命樹,選擇的時刻就越會延長,並越發明顯,而我們對魂的反應會逐漸減少,並逐漸更多地跟從基督的處事方式。


文@約翰.保羅.傑克遜(John Paul Jackson),國際基督教先知性領袖,國際溪水事工(Stream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創辦人

(五)心靈的黑夜 -【聆聽的藝術】專欄

你是否曾經歷過這樣一段時期,你與神的關係好像很緊張、冷淡及有點疏遠,而且你覺得你的禱告沒有被應允?不要擔心,你不是唯一一個有這些感覺的基督徒。這也是許多基督徒在其信仰的旅程中經歷過的曠野季節—或心靈的黑夜。

心靈的黑夜的出現並不是因為犯罪而被懲罰。神在這時候是想除去我們用魂和外在方法與祂相交的能力。我們很容易會跌入一些宗教模式,令我們的生命得不到餵養。譬如,你用聽敬拜CD或看電視講道代替與主相交的時間,或發現自己好像是在追求一個經歷而不是一段關係。

心靈的黑夜可以是一個折磨人的季節,但它對於我們品格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在預備我們屬靈的提升,叫我們渴求祂的同在並與祂更親近。這個時候我們會伸手觸摸祂,同時祂也向我們顯明對我們的渴望及愛。我們有多願意與聖靈合作或被神改變,決定我們停留在心靈黑夜的時間長短。在黑夜中我們學習如何使我們的魂順服。神會透過聖靈向我們釋放超自然的生命和力量,因祂是生命的源頭和供應,沒有祂,我們不能作什麼。我們的信心也會慢慢成長,若我們學習「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5:7)

曠野的季節出現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神透過你的破碎,來成就祂的旨意。記得撒種的比喻嗎?一顆剛硬的心(當我們的魂仍然很強並掌管我們的心),是不能讓神的種子(神的話)在我們裡面生根結果。我們的心田需要被悉心照料,來準備讓神的種子成長。每一個心靈的黑夜都能讓我們的靈命愈趨成熟,以及讓神開始在我們的生命動工,結出屬靈的果子。

當然不是每個人在心靈的黑夜都會經歷到同樣的破碎。有些人被呼召到更高層次的服侍而需要一個更徹底的轉化。這種轉化是容讓神的光,大能及權柄更多地透過我們運行,因為我們變得更少依靠肉體而活。再次重申,這不是懲罰,而是煉淨,是神在調整我們的生命。這是神向你發出的邀請,邀請你與神的計劃對齊,並預備屬靈生命的提升。我們可能會不只一次經歷這些黑暗的季節,因為神會不斷地煉淨我們。(賽48:10-11)

心靈的黑夜是一個機會讓我們除去生命中能取代耶穌的每件事物,這驅使你去追求一個人(耶穌)而不是一個經歷。心靈的黑夜在我們裡面製造出肆無忌憚的絕望,為要使我們面對面地認識我們的造物主。除了創造我們的主,誰能完全明白我們心中的熱情並為我們帶來最大的喜樂滿足?在寂靜中,我們與耶穌的心靠近並享受彼此的陪伴,神會與你分享祂國度的法則,與你分享隱秘的事。現在,你已經準備好去聆聽這些事!神會向你啟示祂是誰,祂的渴望,以及你可以怎樣在世界中作祂的光。你已經被鍛煉及提升,以致能盛載祂放在你裡面的榮耀。


文@約翰.保羅.傑克遜(John Paul Jackson),國際基督教先知性領袖,國際溪水事工(Stream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創辦人

德蘭修女的屬靈爭戰 -【文化守望者】專欄

德蘭修女將大半生的時間獻給印度最貧窮的人,在世人眼中早已有聖人的地位,但按照梵蒂岡的規舉,還需要有兩宗神蹟事件的確認,才能被冊封為聖人。今年9月初,她的封聖儀式終於舉行,同時一部根據傳記及私密信件而改編的電影也乘勢上映。

電影《聖德蘭修女》(The Letters)講述德蘭修女在加爾各答開展仁愛傳道會的故事,以她在信件中自述的心靈黑夜鋪展劇情。她生前曾要求毀掉這批信件,但在死後十年被公開,也許在冊封聖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可保守秘密,包括這批寫給靈修導師的私密信件,即使當中對自己的心靈掙扎有毫無隱藏的披露。

在別人眼中,她是聖人的典範,慈愛無私,一生效忠基督。她在信中卻多次提及自己被孤單感所折磨,渴慕尋見主,卻經歷不到祂的同在。在剛開始進入貧民窟工作時,就感受到自己被神遺棄,孤單感伴隨她的大半生。天主教靈修大師十架約翰也提出心靈黑夜之說,信徒在某些時期感到靈裡枯乾,與神遠離,卻不是因罪的緣故,這心靈黑夜其實是預備他們進入與神更親密的關係裡。然而,德蘭修女的黑夜經歷卻離奇地漫長,長達60年,直到過世前,似乎不是十架約翰所指的心靈黑夜。她一直沒有離開印度的貧窮人,而黑夜也沒有離開過她。當然她並非不信神,但感受神的同在是另一件事。

德蘭修女有這句名言:「最可怕的貧窮,是孤獨與沒有人愛的感覺。」一個奉獻自己一生,希望幫助別人消除被遺棄感受的人,卻被同樣的感受所折磨。她的靈修導師認為這是神的工作,使她對服侍受眾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而她不能解釋自己的痛苦經歷,最後也接納了,視之為與耶穌認同的靈性之路,忍受超過半世紀。但除這個解釋之外,還有別的嗎?我相信也有屬靈爭戰的可能。當神國在擴展時,黑暗國度便會反抗,往往是以對敵的方式進行。德蘭修女服侍被遺棄的貧窮人,讓他們感到被愛,而仇敵可能就刻意用那種被遺棄的痛苦煎熬來展開攻擊。

電影中有一幕是仁愛傳道會在市政府的批准下,將一座荒廢的印度古廟改裝為臨終護理院,德蘭修女為這安排表現雀躍。但後來一批印度教徒在門外示威恐嚇,進行暴力攻擊,認為屍體會沾染他們的神聖地方。德蘭修女聲稱不改變印度人的信仰,只是真心服侍貧窮人,才得到社區的接納,但做在基督身上的,從來都沒有「純粹的扶貧工作」。屬靈爭戰不需要人的同意或明白才會發生,它在外面發生,也在人的內心發生。

蒙召轉化社會文化的信徒,也有機會遇上類同的屬靈爭戰,你致力讓世界不被悲觀情緒支配,悲觀思想卻悄悄潛入你的心思裡。所以有文化使命的信徒要看清楚「具體戰場」在哪裡,不能輕敵。最激烈的屬靈爭戰是在人的心思裡。


文@黃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