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堂回魂夜培靈會 復活生命彰顯神榮耀

8月17日,由陳韋安主講的Flow Church(流堂)首個公開聚會——回魂夜培靈會於佐敦突破中心地庫禮堂舉行。陳當晚以約翰福音11章拉撒路的復活為信息主題,勉勵現場會眾,真正活著的生命在於彰顯神的榮耀。

陳分享,「拉撒路復活」是一段很有趣的經文。你會發現耶穌好像玩遊戲過關一樣。耶穌從遠處的約旦河來到伯大尼,然後到達故事的核心——拉撒路的墳墓。所以,今日的講道有三幕:第一幕是馬大,第二幕是馬利亞,第三幕是撒拉路。

第一幕馬大,主題是神學討論。耶穌與馬大的對話,其實是神學對話。雖然他們兩個在交談,但彼此沒有真正溝通。馬大在耶穌面前說了4句在神學和信仰上都無可指責的說話,卻是沒有回應耶穌的意思。其實耶穌來到馬大面前,只是說一句簡單清楚的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可以說,這句話是我們常常在安息禮拜誤用的。耶穌這句說話的意思,不是說拉撒路死了,將來會復活,而是說,現在他不會死。正正是與安息禮拜意思相反的經文。

第二幕馬利亞,主題是哭。而耶穌哭了,是這段經文的焦點。為何耶穌會哭?我們不能忘記耶穌來的目的——就是要叫拉撒路復活。耶穌知道拉撒路是不會死的,所以沒有理由會為拉撒路而哭。約翰福音11章33節:「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在希臘原文中,耶穌不是傷心這麼簡單,而是「心裡憤慨,又甚難受」。那是因為馬利亞和一群猶太人的哭,是接受了拉撒路的死。其實,耶穌看見這個情景覺得非常激動,耶穌不是為了死了的人哭,而是為了活著的你們而哭。今日想和大家說,死亡並不可怕。死人復活對神來說,是很簡單的事。神從來不擔心這種的死亡,最令神擔心的死亡,是活著的死:明明活著,卻將生命看作沉重的重擔,失去生命力。真正可怕的死亡,是將生命看作負資產一直沉重地背負下去。而你的復活生命是否埋葬在教會裡面呢?

第三幕拉撒路,主題是彰顯神的榮耀。在拉撒路復活前,耶穌對人說的一句話是:「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榮耀是神的光輝,光是世界上最直接的東西,世上沒有東西比光更加直接,當人遇上神,必然看見神的榮耀。當神的光照到人時,一切都得以改變。約翰福音有7個神蹟,每一個神蹟都是回到一個主題——神的榮耀,是每個神蹟出現的原因,也是每個難題改變的答案。我們生命的故事回到最簡單的主題——神的榮耀。如果你仍然相信,這是天父的世界,那麼請你相信任何故事,最終仍然是神的故事。事實上,出路未必是直接解決問題,很多生命的傷口並不需要完全醫治,不過,不要緊,神的榮耀叫我們仍然走下去,這就是神蹟的意思。

 

(記者莫嵐報導)

培靈奮興會2018 信靠耶穌 行出使命門徒人生

一年一度的「港九培靈研經會」於今年8月1至10日舉行,主題是「榮耀的人生」,一連十晚的奮興會由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陳世欽牧師主講「使命門徒的人生」,指出信徒在信仰、生活及使命這三方面應如何結合及落實,行出真正使命門徒的生命。

重思信靠耶穌的意義

在信仰方面,陳世欽牧師指出,第一個重要信仰意義:「信靠耶穌」是一個有要求的選擇。保羅在歌羅西書2章6節說:「你們既然接受耶穌基督就當遵祂而行。」基督徒的信仰是有要求的,要放下自我,接受耶穌,認識耶穌是我們的拯救,認識祂是絕對獨一,是全能的,是有王權的。其次,基督徒的信仰是有規則的。信徒生命要生根於神,然後用祂的話建造,與祂建立堅固的信心與關係,無論生活順逆都要感恩。另外,基督徒的信仰是有考驗的,在信仰的路上要持續分辨及持守真理。

活出不再一樣的生命

在生命方面,陳指出,信靠耶穌的人,就是新造的人,「新」強調的就是要把基督裡不一樣的生命呈現出來。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3節刻意強調「你們已經死了」,就是說信徒要實現不一樣的生命,首先是走出昨天的捆鎖,放棄過去的生活方式,從罪中得著釋放。接著,陳強調信徒的生命當「求」和「思念」上面的事。意思是,得著基督好像得著至寶,天天思念祂,每一個生命的時刻都需要主,這樣的生活就是履行今天的責任。最後,信徒的生命要擁抱明天的盼望。就是仰望耶穌基督的第二次再來,祂將要施行公義的審判,任何的不公、不義都將要過去。這個盼望讓我們在任何困難中抬起頭仰望耶穌,令我們擁有不再一樣的生活。

門徒的使命人生

使命方面,陳指出將信仰、生命、使命結合並落實的重要性,「信靠耶穌基督就是刻意天天走進人群,把聖經信仰的價值觀在與人建立關係當中將耶穌活現出來,而且是帶著使命,讓人在我們身上聽見、看見、感受並信靠耶穌。信仰強調的是關係。關係必須要在現實生活中呈現,所以信仰涵蓋生活每一個層面。要將耶穌基督帶入我們的信仰、婚姻、家庭、職場、社交生活,走進人群、走向世界,完成耶穌基督交托給我們的大使命。這就是一個榮耀神的人生,不單只停留在教會中讚美、敬拜、團契、服侍神。」

陳引用使徒行傳1章8節及馬太福音28章「大使命」的經文,指出實踐使命的第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必須與基督有個人生命關係。「我們與基督有沒有個人生命的經歷?與耶穌基督的關係一定要從『認罪悔改』開始,從舊約到新約都是如此——承認生命中的軟弱、罪惡與破口,承認我們與人的關係軟弱和破口,最終承認與愛我們的神之間的軟弱與破口,認罪悔改。」認罪會帶來和好與復興。

第二,必須刻意落實跨文化的差傳,因為神的心意是萬國萬民。陳指出,華人在差傳上不要只留意華人的龐大人口,估計到了2020年,印度人口將超越中國,而世上的75億人口中,有17億是穆斯林,有11億是印度教徒,有3億多是少數民族,這30多億的人口都是福音未得之民。他說,「今天神把世界帶到香港。你看見嗎?」他指出弟兄姊妹即使在香港生活,也有不少跨文化的差傳機會,例如港人喜歡外遊,會否在旅程中關注一下其他族群屬靈情況和需要,或是向本地50萬的外藉家傭(菲傭、泰傭、印傭)傳福音等。

第三,亦要必須謙卑大膽依賴聖靈大能,「耶穌從來沒有讓你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傳福音,因為福音和差傳本身就是一場屬靈爭戰,全然不在於我們有多少人才,關鍵在於『當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陳牧師指出「要繼續強調聖靈的能力;至於聖靈能力的彰顯是怎樣的形式,那就在乎聖靈的主權……聖靈能力的彰顯,與我們降服主的主權是成正比的,我們看初期教會的發展便會發現,我們越多放下自己,聖靈越多給我們感動。」在依賴聖靈大能上,定要順從耶穌基督,不可靠自己,將「把自己交在祂手中」,就如彼得,悖聽到耶穌吩咐他下網,即使他理性知道進入「水深之處」根本不可能打到魚,但他順從耶穌基督,因此經歷神的能力,「他(彼得)願意順從,神就使用他。」

最後,在履行使命上,要單純信靠並抓信神的應許。「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徒1:11)。陳指,每個跟隨耶穌的門徒都確定相信耶穌基督必再來,這也是初期教會走出去的動力。因為祂必再來,就對信仰生活產生了迫切感和肯定感,令弟兄姊妹工作的機會不多,搶救人靈魂的時間也不多,要勇敢向前,把握機會。

 

(記者王麗媚報導,部分內容摘自「港九培靈研經會」網頁)

2017年港九培靈研經會 研讀舊約 反思現在

2017年「港九培靈研經會」於8月1至10日於九龍城浸信會舉行,並在香港各區及海外的教會同步直播,主題是「從虛幻到真實」。早上研經會由浸信會神學院院長曹偉彤牧師主講耶利米書。午間講道會由海外基督使團(OMF)戴繼宗牧師(Rev. James H. Taylor IV)講述但以理書。晚堂奮興會由新加坡聖約播道會的曾金發牧師帶領研讀傳道書。

關於耶利米書,曹偉彤牧師指出猶大國被巴比倫侵佔,耶利米呼喚百姓尋求神,才有重生的機會。他說:「耶利米書是生還者手冊:如何從災難走向樂土。」曹認為耶利米書能提供面對現今世界災難的新亮光和意義,讓人看到救贖、把握神的應許。耶利米說出從神而來、危險及不中聽的信息,指出猶大棄絕神,神要懲罰猶大。對於現今,曹指出教會不要做假先知,只說會友喜歡聽的話。假如教會要「栽植生命」,就必須要對質並「拔出」罪惡。

戴繼宗牧師提出但以理的時代跟我們一樣是患難及動盪的時代,要堅定到底,活出信仰。但以理書的信息就是在動盪之中,耶和華仍然坐著為王,在巴比倫的王宮裡透過願意為祂作見證的人建立祂的國度。戴解釋但以理生活在被俘虜巴比倫的時代,但他有七點使他「足能侍立」在耶和華和眾君王面前。首先,但以理有神國的視野,相信神在列國、歷史和生命中彰顯祂的作為。第二,但以理有僕人的心志,戴提醒我們不要「大到神不敢用」。第三,但以理有全人的見證,即使在飲食的小事上也作見證。其次,他追求聖潔、有堅定的決心,更有職場上卓越的見證,這三項都是為主作見證的重要條件。最後,但以理到古列王元年還在,可見他終身忠心。

曾金發牧師以「四個問題,三個呼召,二種人生和一個神性總結」來概述傳道書。曾指出沒有神的生命是充滿矛盾、不結果子,存在是沒意義的。神呼召我們活出以神為中心的生命,在神的話中尋求意義。傳道書回答了四個根本問題:

為何人生充滿無奈和沮喪,生命從何而來,我們要如何渡過人生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傳道書讓人發現工作並非生命的答案,人的心應關心永恆的事,想找到真正的意義,要找到真神耶穌。

(記者林暐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