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屆台灣牧者國是論壇 落實愛家公投 興起神的軍隊

第9屆「台灣牧者國是論壇會議」於1月21-23日在高雄義大皇家酒店召開,3天的會議議程包括「教會如何面對這世代的新變局」、「幸福盟如何落實愛家公投」、「家庭主流化」、「青年牧者的話」及「為國禱告會」等,全台眾教會、福音機構上百位牧長同工出席了此次會議。

在22日晚的禱告會上,寇紹恩牧師(台北基督之家主任牧師)分享,愛家公投不是仇恨對立,撕裂的爭戰,在公投之後,全台灣教會都應用愛來挽回人。去年11月24日的大選綁公投,神用765萬張票彰顯祂奇妙大作為,但公投過後,仍有又大又難的關卡要過。2020年是台灣關鍵的一年,不管是總統、立委都是台灣最重要的一群人要被選出,求主在2020年元月選出合神心意的人。

寇紹恩又說,去年一整年,全台灣眾教會發起了三波禱告運動,共180天的禱告,尤其是228啟動禱告運動後,全台眾教會陸續參與其中,並在禱告中看見神榮耀的作為。因此,今年2月28日也會啟動今年第一波的40天為國禁食禱告,盼望在228那天,全台灣的教會都動起來,投入禁食禱告運動中,領受神新鮮的加倍恩膏。

「2019年是榮耀的一年,我們要看見神榮耀的作為!」寇紹恩指出,這是他在禱告中領受到神對他的說話。如同狄更斯小說《雙城記》描寫的,「這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這是黑暗的季節,也是光明的季節。」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站在神這邊,與主同行。他說,去年6月之前,他的教會從來不討論社會議題,但主卻對他說,「你去做這件事(愛家公投)」。如同神要身經百戰的約書亞脫下鞋子,順服神的方法,攻打耶利哥城,約書亞順服神就得勝。「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詩一二七1)神揀選了台灣,即使媒體一面倒,沒人看好愛家公投,因耶和華在人的國中掌權,使台灣成為21世紀華人的榮耀。

過去一年,因著愛家公投,寇紹恩看到教會的甦醒,至少千間教會被動員起來。連他牧會30年的教會,在去年6月底,有小組長作見證,一個小組就連署700份連署書,甚至有一個人連署300多份,讓他驚訝神的大作為,神提醒他,「你這小信的人,為何認為我的教會不會改變?」於是他連續5個星期,帶著超過500人上街頭連署愛家公投,年輕夫婦還推著嬰兒車上街,神真的在教會作奇妙的工作。

教會如何進入神榮耀作為的裡面呢?寇紹恩指出,2019年,教會必須轉換體質,對圍牆外的社會發揮影響力,基督徒要像明光照耀,照亮外面的黑暗,變成新皮袋,否則無法進入神榮耀。寇紹恩舉例說,10年前,他的教會因著所在大樓住戶中一位弱智女孩的衝擊,開始做社區工作。後來,這位女孩不僅信主受洗,還成為教會社區工作的同工,帶領一批孩子做打掃工作。因此,求神賜下恩典,讓教會體質不只是家,還要改變品質,成為耶和華的軍隊,只有耶和華軍隊才能得地為業、得人如魚。

2019年翻轉台灣教會成為耶和華軍隊的關鍵,在於教會傳道人願不願意轉變教會的體質。寇紹恩說,要得地為業,就必須是軍隊,當年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就稱以色列人為「耶和華的軍隊」,因為要進迦南美地得地為業。但進入曠野40年,以色列人雖然每天都活在神蹟中,衣服不破,鞋子不壞,卻是人類最悲哀的一件事,因為這一代都得死在曠野。如今台灣被神揀選,神的榮耀不會只停在愛家公投765萬同意票而已。神的時候己到了,祂要讓台灣教會有極大翻轉,盼望與會的牧長同工,跟隨神的腳步,一起動起來。「求神把盼望放在我們裡面,教會要有不一樣的體質,成為耶和華的軍隊、耶和華精兵的體質。因為教會體質不對的話,用什麼策略都沒有用,只要教會體質健康,相信神要作祂榮耀的工作。」

 

(KRT訊)

「穿梭歷史看領導」研討會 平衡靈性與人性,擁抱多元改變視野

早期的華人信徒如何身兼數職,既是牧師,又是商人和高官,牧養教會的同時,在社會發揮影響力?11月18日,由福音證主協會、宣道會屯門堂及領導力培訓學院合辦的「穿梭歷史看領導」研討會與會眾透過歷史探討今日教會及信徒如何在社區和日常生活中發揮領導力。

從華人牧者歷史看領導力

.陳智衡博士

陳智衡博士從19世紀中香港第一位華人牧師何福堂,以及區鳳墀、黃述芳、彭樂三等華人牧師牧養教會、建立醫院、學校,鄉議局,在商界,政府發揮影響力,甚至積極參與禁鴉片運動等事跡,總結香港早期華人教會領袖在社會中發揮的領導力。這群華人牧者不但在教會,也在社會中發揮信仰影響力,關心有需要的人,愛自己的鄰舍,連結整個社區,處理事宜情理兼備,公正清廉,因此贏取眾人信任。不論在教會、地區組織還是政府,因為信仰和這樣的情操,令很多人願意跟隨,彼此配搭和合作。

呂慶雄博士主要從3個方面就早期教會歷史對今日的教會作出反思。19世紀中後期,當西方傳教士將工作移交華人時,當時的牧者是因應社會的需要而開展各種社區工作。現在香港教會「聖俗二分」的問題頗為嚴重,我們上一代(20世紀初)的教導,受基要主義影響很大,認為賺錢不屬靈。甚或基督徒賺錢多了也有罪疚感。其實做一個會賺錢的基督徒,懂投資的牧師也可以貢獻很大。 另一方面,今日教會要進入社區,了解社區。那段時間的教會,門是打開的,他們與鄰舍建立關係,得到社區信任。而今日我們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基督徒進入社區,需要在靈性和人性間取得平衡。讀經祈禱是很重要,但耶穌同時很強調行道。從耶穌的生平,我們可以看到耶穌的人性,過平凡人一樣的生活。取得平衡的意思,就是一起生活,了解鄰舍需要。

還有就是堅持真理,擁抱多元。現在我們的思考過於單元,常常只用一種途徑去回應。我們要堅持的是信仰的真理,而做事方式可以按照處境去調整,神會興起不同人用不同方式回應教會和社會的需要。有些人認為教會說話離地,但有些時候是應該「離地」,若果不「離地」怎會有盼望?現在很多時事分析的結果都是令人灰心的,「離地」的好處是放下包袱,發揮創意。當時19世紀末那群牧者沒有太多傳統和歷史包袱,以致可以大膽做很多有創意的社區工作。我們既要離地,又要貼地,要有人性進入社區,又需要好的靈性面對現實不失盼望,才能面對今日的處境。

不平凡的影響力

在隨後的互動演習小組中,呂慶雄博士與會眾一起探討基督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不平凡的影響力。聖經中有很多重要的人是連名字都沒有的。例如向法老推薦約瑟解夢的酒政(創41:9-13)。救起在河中漂流的摩西的法老女兒(出2:5-6)。餵養先知以利亞的窮寡婦;及時改變行程的東方博士;無私奉獻五餅二魚的小孩以及把福音帶到非洲的太監。原來無名的小人物,或者你覺得不重要的事情,如果神使用,那分別就非常大。

.呂慶雄博士

基督徒要在平凡生活中活出不平凡,呂慶雄認為首先應該從以下3方面去改變我們的視野:第一、改變視野——看時機。很多時候,神的時間表與我們的時間表不同,神似乎不回應我們的禱告。傳道書3章11節:「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意思就是神會按著最美好的時間讓你得到應有的滿足。例如亞伯拉罕未看到天上繁星的後裔便離世。大衛被膏立為王,仍要逃避掃羅追殺。耶穌面對逼迫,神時間未到,敵人不能傷害他。我們今日很多時候太心急,用自己的角度去看,然後覺得不可能。神是按照祂的心意去成就一切,而不是我們自己的計算。當我們放下自己的時間表,很多不可能都會被挪走。

第二,改變視野——看別人。馬太福音10章42節提到,就是給小子一杯涼水,也能得賞賜。當我們說要發揮影響力,不要只看自己現時的崗位和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多想想我們現在可以做什麼。從身邊微小的事物開始,看看是否有需要你關心的人。第三,改變視野——看自己。路加福音16章10-12節提醒我們是否在已有的事上忠心。在神要求你作出重大調整之前,你是否把握現在的機會,在現在的環境中活出不一樣的生命。羅馬書12章3節提到,要看自己合乎中道。「合乎中道」原文的其中一個解釋是神智清醒,即是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身份,是神所造的,是耶穌寶血買贖的,活著就有意義和價值。

最後,呂慶雄以希伯來書11章32-34節作總結,彼此勉勵。「從軟弱中變為剛強」,是神給我們的福音。今日的社會很透明,要找出我們的軟弱不難,重要的是有主在我們裡面,我們就不一樣。今日人人看社會都覺得沒有希望很軟弱,但神掌管歷史,這就是我們信念,以致我們的視野不一樣,而或許就是這個信念能夠改變我們的社會。

 

(記者何雲深報導)

「信二代」去或留 父母角色最關鍵

根據調查,香港教會年青人流失問題嚴重,當中不少是第二代信徒。是什麼令自小認識信仰的他們離開教會?教會又應如何回應這個難題?就此,教會更新運動早前舉辦「教會信二代的去或留」交流會,請來學者分享加拿大華人教會的狀況,以此作為參考,並討論香港的現象與出路。

教會宜給予群體與空間

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助理教授王健安早前曾訪問一批年齡界乎18至34歲的加拿大本地出生的華人基督徒,了解他們在教會中的信仰經驗,及其選擇去或留的原因。他以四大變數去分析影響信二代返教會與否的因素,包括導師及領袖;歸屬感及群體;爭議性議題,例如對科學、同性戀的看法;生活的轉移。

「所有留在教會並為信仰大發熱心的信二代,在生命中都曾經歷導師指引。」王指,如果導師能夠什麼都不做,只是聆聽年青人的需要,對他們來說已是很大的接納、同情及改變。至於領袖,受訪者反映華人教會的領導很容易令年青人反感,因他們總是將下一代看成是附從者。更有領袖為了維護自己利益,不願培養年青領袖,甚至有「假冒為善」的問題。事實上,加拿大有不少華人教會都沒有主任牧師,皆因兩代之間溝通有極大困難。能令年青人留在教會的領袖,都是有犧牲精神,有同理心及願意聆聽的。「他們渴求的,並不止是從領袖而來的鼓勵,而是對方再行先一步,以身作則一同行動。」

此外,能否讓下一代找到能同心同行的群體,亦非常關鍵的。上一代心目中的群體是華人,而下一代的群體卻是社區的鄰舍。「他們認同多元,但是以福音為中心。」同時,兩代之間的屬靈觀完全不同。對於一些議題,例如對同性戀的看法,因為教會未有好好把握作屬靈教導的角色,導致兩代之間存在分歧。「教會的教導沙啞,退讓給公眾的論壇,而且對這些事情都表現虛假、敵對。」而對科學的反思,也是影響年青人會否繼續留在教會的因素。王認為,每個人都總會有曾經對神懷疑的時候,問題在於教會是否有空間讓年青人討論,接納他們所面對的衝擊。

生活轉移方面,年青人會因升學、就職而在信仰生活上作出改變。有人因為忙於工作賺錢而不再上教會,也有人因搬離父母而改變返教會的習慣,亦有人因戀情破裂而影響教會生活。

 

建立兼容世代差異堂會文化

王就訪問所得作出八項建議,包括﹕

  1. 強調以福音為中心的講道及教導,解決信仰、職業或召命、身份、社群、文化和價值觀
  2. 實施激進但以聖經為基礎,接受冒險並鼓勵終身奉獻的門徒塑造的原則和做法
  3. 建立非正式的導師理念,而且是倡導反向指導及相向交持的
  4. 實施高中生過渡進入大學的準備計劃
  5. 營造安全和尊重的環境,讓疑問及問題可以不被別人論斷而表達
  6. 重新想像屬靈的儀式,如敬拜模式,既合乎聖經原則,又能迎合新一代文化
  7. 再思及重置領導實踐,以致可以使權力距離收窄、分佈決策權、鼓勵領導學徒的設立
  8. 活出一套注重以下特徵的社群規格,就是忠誠、講真話、說真理、好客接納及感恩。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指出,本港教會的年青人有四分一是信二代。他提出堂會牧養信二代的策略,首先必須建立兼容世代差異的堂會文化。他引述《論盡基督徒》一書指,年青一代覺得教會過度保護、信仰經驗膚淺、對科學欠缺理性、對同性戀過度論斷、信仰過度排斥,並對疑惑者極不友善。教會應反省自身是否有以上文化,並提供適切時代與文化的聖經教導,打造空間讓信二代有一手信仰經歷。

 

教會不能代替父親教養子女

胡強調,教會必須裝備信二代父母教育下一代,因家庭內部的信仰承傳是信二代去留的關鍵。父母要重新被肯定靈性教導的職責,而教會的角色是提供平台與資源,裝備父母,並非代替父母教導兒童。教會要促進家庭成員建立信仰與價值,幫助父母建立家庭祭壇及聚會。他又認為,教會不應盲目追求只適用於大型堂會的「分齡牧養」,鼓勵中小型堂會要走「跨代牧養」的模式。

恩光書院校長、前突破總幹事梁永泰回應時指,信二代的問題不止是教會問題,同時亦是家庭、社會的問題。「今天的孩子不是聽你說,而是要看見你做,如果不能『落地』,他們便會反對你。」他認為永恆是神的價值介入於現在,信仰必須與生活、學科結合,進入不同領域之中,包括職場、公共空間,如此才能令年青人星期一至五在教會以外都看見信仰的真實。

(記者袁依寧報道)

台灣牧者會議: 蒙召信徒進入政治領域

由台灣基督教聯盟協會(以下簡稱台基盟)主辦的「第六屆台灣牧者國是論壇會議」,於2月22至24日在新北市舉行。來自不同城市、教會的150多位牧者透過分區討論,在聯合議程中皆達到一致共識。大選後,雖非全部的教會皆支持信心希望聯盟,但確實影響教會思考應如何關心政治,以及對於社會議題應有何思維和反應。

信心希望聯盟輪值主席陳志宏牧師表示,就整體的策略而言,教會可鼓勵有相關呼召的信徒進入政治領域,不一定要加入信心希望聯盟,但最要緊的是教會需為他們禱告,或是創造機會讓大家認識,並以參政者為主發展基層組織,而非以教會為主來發展。

同時,針對外在發展,陳牧師勉勵有心投入者可從現在開始深耕基層,為2018年的縣市議員和村里長選舉作預備。在各地區的教會,可以傳遞為主得地為業的信息,發掘有負擔的年輕人進入政治領域,同時要負責審核其靈命與品格。

2月23日下午,各地區教會透過分組討論的方式,談及城市對國家大事、大選之後的不同看法與建議。

代表台北地區報告的台北靈糧堂趙齊實牧師提出,教會需預備進入新階段的更新,在戰場上有實際的裝備、作戰策略,包含結合眾教會的資源,致力於家庭議題的教育。此外,結合大使命的信念,建立職場教會,並且能更多聆聽、關心年輕人的心聲。

代表台南地區報告的榮主教會張正德牧師指出,台南的歷史、政治生態,對於信心希望聯盟參選有些不同想法非偶然。然而,神不是分裂的神,而是掌管一切的主,所以即使意見不同,仍能在主裡合一,在真理及專業領域層面更多裝備信徒。

台中生命之道靈糧堂林進吉牧師則強調,台灣教會需要有全面性的策略,包括在政治、法律、媒體的領域更多捍衛家庭價值,即使面對現今環境的嚴峻,仍能為主堅持真理。因此,他建議牧者能更多一同溝通,甚至進行跨教派的對話。

此外,也能夠考慮舉辦教會領袖的國是論壇,由各牧者推薦領袖參加,因為若教會領袖興起,更多全面認識社會議題,將有助於各領域的興起。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