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尋求真實 -【無限商機】專欄

當我還是年輕小夥子的時候,便夢想三十歲之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如今這個夢想已經成真。我在廿九歲時成為是一間公司的總經理。這家公司頗有名氣,董事會成員皆是來自瑞典各地德高望重的人士,而董事長更是皇室家族的成員。神不斷地祝福我的生命。我不僅達成了職業的目標,同時雅思特與我也奇蹟似地能夠生兒育女。然而儘管擁有這一切,我仍無法心滿意足。我知道生命不止於此,仍感到若有所失。那會是什麼呢?

我極渴望經歷神同在的真實,但同時我生命中也有一些領域是我向來所掩藏而且試圖忘卻的、一些我無法向人坦承的事。它們像沈重的包袱壓得我喘不過起氣來,並且似乎攔阻了我進入神的豐盛裡。我在絕望中禱告著,卻沒有釋放臨到。我愈是呼求神,我靈魂的仇敵愈是企圖阻撓我。失眠症在夜間折磨我,我只好在客廳的地板上焦躁地來回踱步,向主呼求祂的幫助。最後,我才在凌晨時分疲憊地入睡,而我的夢境總是惡夢連連,總是以這個合理的決定作結:除了坐下來等死解脫之外,我無計可施。

疲憊和憂鬱沮喪引起了失眠症,當我試圖堅持下去時,卻只是愈來愈糟糕罷了。睡眠不足導致了其他問題,我的情形每況愈下,體力透支,精疲力竭。終於,我經不住絕望逐步地啃蝕我的生命,無可避免的事終究發生了。我企圖自殺了斷。在這時候,祖父的命運沈重地籠罩著我。凌晨時分我溜下床,走進小會客室,不由自主地嚎啕大哭,我跪下來禱告著:「神啊,讓我回家吧。我再也無法承受了!」

就在我人生最幽暗的時刻,整個房間頓時間湧進一股溫暖的同在。愛環繞著我,幾乎可以觸摸得到。我正在全能神的同在之中,簡直無法用言語確切地描述當時所發生的事,但當我正要開口表達感激之心時,一種奇怪的語言從我裡面深處不斷地湧上來。我向神獻上我的感謝和讚美,那未知的言語竟從我口中冒出來。終於,我明白神是愛我的了。過沒多久,我突然覺悟到自己正在「說方言」。

我持續全然地沈浸在神的愛中。現在我確信神愛我。這並非由於我是基督徒,所以才相信或接受的事。不!我明白神確實愛我是因我感受到了!那情形宛如父神從天而降,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一般。就是那樣程度的愛和親密湧流在那房間裡。神已恢復並釋放了我。祂給了我期盼已久的真實。


文@剛納‧歐森

(節錄自《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作者是國際基督徒商會(ICCC)的創辦人及主席,也是一位企業家。他以神國原則在職場中服侍,並經歷神在生活中的超自然帶領。)

按此購買《無限商機——將臨國度回憶錄》

坎特伯里大主教透露有抑鬱症狀 「感到不可名狀的絕望」

英國聖公會現任坎特伯里大主教賈斯汀.威爾比(Justin Welby)最近向傳媒透露,自己近年出現抑鬱症狀。

威爾比透露他在過去的一年裡,多次感到絕望。他說:「我有那些時刻,就是當客觀上一切都很好,但卻感到不可名狀的絕望。」然而,他並未被正式診斷為患上抑鬱症。

威爾比和妻子卡羅琳在1983年的車禍中失去了七個月大的女兒,他後來形容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

2002至2007年間,威爾比在肯尼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尼日利亞工作,在這些衝突地區工作之後,接受過關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輔導。

此外,威爾比的身世亦出人意表。他60年來一直以為自己的親生父親是加文.威爾比(Gavin Welby)。直到2016年,英國電訊報調查後發現,基因測試證實其生父是前首相丘吉爾的最後一位私人秘書安東尼.蒙塔古.布朗爵士。威爾比的母親在與加文.威爾比結婚前的一個月內,曾在酒醉中與該男子發生關係,而生下威爾比。

威爾比小時候,父母都是酗酒的,他記得童年一些「非常糟糕的時刻」。他說:「要和酗酒者生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混亂、可怕和令人不安,非常嚇人。同時,我內心在交戰,因為愛他們,但又希望他們不是那樣的人。」數年後他的父母離異,母親戒除酗酒,改嫁他人。

大主教的女兒凱瑟琳(Katharine Welby-Roberts)19歲時被診斷患上抑鬱症,及慢性疲勞綜合症。她寫過關於自己與精神病、焦慮和自殺邊緣的掙扎。今年初,她說當自己有自殺的念頭時,不能再向父親求助。「在那個階段,我和父母的關係並不是很好。當女兒不和父母說話的時候,父母能做的有限。他們沒有意識到我的精神健康已經有多糟。」

威爾比大主教說:「目前抑鬱症似乎已經過去了。」他補充說,他仍然認為加文.威爾比是他的父親。

(來源:英國電訊報,2017年10月11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施恩幫助威爾比大主教和家人完全勝過抑鬱。

特殊的現象 -【蹤跡】專欄

「禱告醫治室」每星期六早上10時至12時向外界開放兩小時。從9時開始,尋求醫治禱告的訪客陸續從港九新界前來登記輪候,有住在國內的訪客長途拔涉過境而來。同時間,由各處接進來的Skype和長途電話也都準備就緒。我們的禱告團隊有三十多人,是香港超自然侍奉學校訓練出來的精英部隊。再加上服務臺的工作人員,數十人總動員忙個團團轉,活像醫院裡的急診室!大大不同的是,醫治室裡籠罩著神榮耀的同在,空氣裡彌漫著愛心和希望。我們是越忙越興奮,因為醫治服侍過程中有太多的驚喜和意想不到的收獲。我們都異口同聲説這是一星期之最﹕最有意義、最輕鬆愉快、情緒最高漲、士氣最高昂的一天。

教我們鼓舞的是,得醫治的朋友經常特地回來分享好消息。他們帶來醫學報告證實體內癌細胞全消失了,不能根治的青光眼得以根治;這人不再失眠,那人不再抑鬱。小平雙手劇痛了兩年多,醫生說是指骨退化,除了止痛藥沒其他辦法,苦惱萬分,接受禱告的當晚痛就停止了。八十三歲的呂伯伯雙腿乏力,不能站立,初來時是坐在輪椅被推進來的,如今不用拐杖也行動自如,身體明顯好轉,醫生給減了很多藥。

過去半年,我觀察到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有些病症特別迅速得醫治,特別是弱聽和抑鬱。一連串的事例,由於篇幅有限,先舉出數段。小雪七年前從高處墮下受傷致右耳失聰,醫生配給的助聽器引起嚴重頭痛,故她一直不肯用。她從加拿大來港渡假,那天趕到醫治室時快要關門了。但聖靈不為時空所限,不到十五分鐘,她右耳的聽覺得以復完。我們邀請同來的女兒和兒子親自為媽媽作聽力測試,從背後十五尺距離互相交談,她都聽到了!以往她在手機只聽到嘈雜音,現在卻聽得一清二楚,一家三口興高采烈地起程回加拿大。

十八歲大學生幼年曾患癌,雙耳的聽覺遭化療藥物破壞了。醫生說沒有康復的機會,因為內耳觸角細胞都全死掉了。聰明的他從小靠讀唇去應付。那天他來到醫治室,神在廿分鐘裡恢復了他的聽覺,年青人驚奇萬分,媽媽感動得難以形容。十七年沒聽過的輔音如’s’、’h’、’p’現在都收到了!他對媽媽說:你講話怪怪的和以前不一樣!事實是他自己的聽覺被修復了!爸爸也察覺兒子的發音準確清晰了許多。

安姿今年40歲,出生不久發高燒導致右耳膜破損,完全失聰了。禱告前的聽力測試顯示在耳機和手機都聽不到任何聲音。按手禱告後再行測試,聽覺恢復了過來,接著她通過手機與我們交談,聽得清楚非常。主耶穌把困擾了她40年的聽障在20分鐘內挪走了。

60歳的郭太三年前腦部長了腫瘤,壓著聽覺神經,致左耳完全收聽不到聲音。經手術切除腫瘤後,聽覺仍沒有改善。醫治室為她按手禱告時熱流走遍全身,跟著再作聽力測試,距離五尺、十尺、十五尺、廿尺,她信心十足地把每一句話都復述了出來!在場的數十人齊齊鼓掌為她打氣。她説:我得回了一百分的聽力﹗

這特殊的現象實在令人振奮﹗我們要繼續奉主的名叫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痲瘋病人得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聽到福音,因為神的國不在於話語,而在於權能。(路7﹕22;林前4﹕20)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ICA Office: Tel: 2527 2270 (Monday to Friday, 9am to 5:30pm)
The Healing Rooms: Tel: 2102 0964 (Saturdays 10am to 12pm)
Email Address: healing.rooms@icahk.org

抑鬱的背後 -【蹤跡】專欄

好朋友十萬火急找我,他上司的妻子被抑鬱症苦纏八年, 四處向心理專家和精神科醫生求診,卻都束手無策。近月病情惡化,一天到晚鬧著要跳樓,家人心急如焚,教會為她禁食禱告。

那天莉莉第一次來見我,她衣著時尚,挽着粉紅色的名牌手袋踏進我的辨公室, 很漂亮的年青太太。可是,她臉上長了一層又一層的膿瘡,遍訪了最有名的皮膚專科甚至是美容院,試盡各類治療方法,中西藥都沒法子根治,原因是五年來沒睡過一覺,再重量的安眠藥也不能換來一小時的安睡。

莉莉服用抗抑鬱藥八年,心情極度鬱結,加上失眠的折磨,疲累得頭也抬不起來。我問:「聽說你每天都嚷著要死?」她更正說:「不是每一天,我是每一分鐘都想死!」她懇求說:「請你們不要再阻止我!」這時候,她丈夫開口了:「多少次她站到窗前求我開窗讓她往下跳,我不止一次心軟,幾乎要開窗去成全她! 」這時莉莉說:「你看我﹗滿面膿瘡,終日尋死,丈夫都沒跑掉,不離不棄。」這話她重覆了三遍。

我強烈感到莉莉問題的癥結繫於她和父親的過去。丈夫點頭同意,莉莉卻堅持與爸爸絕無關連。她申辯說,自己從小就是爸爸的掌上名珠,萬千寵愛都落在她這獨生女兒身上。可是, 經我的旁敲側擊,埋藏了20多年的心結終於浮現上來。莉莉六歲那年發現父親在外面另有一個兒子。從此,她竭盡心思要把父親留住,使盡辦法去證明爸爸只愛她一個。可是八歲那年爸爸仍是離開了她和媽媽,在男孩那邊建立了新家庭。

莉莉說從沒為這件事介意過,我當然不相信。我帶她做了一個簡單的禱告:「主耶穌,我饒恕爸爸的背叛,我饒恕他拋棄我和媽媽。不但原諒他,而且 從今天開始,我不再懲罰他,也不再懲罰愛我的人。」這是莉莉頭一次肯去承認和處理這一直壓抑在心底的童年創傷。禱告服侍後,她作了一個深呼吸說﹕「壓在心頭的石塊挪開了,有說不出的舒暢﹗」

莉莉過去並不真的想康復起來,因為在潛意識裡,她要藉著這病使丈夫留在身邊證明他的愛。我著她親自向耶穌清楚表示很想痊癒:「主耶穌,我要得醫治,我要得蒙福,我要得長壽。」

一星期後,莉莉回來見我,與之前判若兩人。她悄聲說:「我不再失眠,停服了安眠藥呢﹗最奇怪的是,我再沒有自殺念頭﹗為什麼我以前總吵著要死?幸好沒死掉﹗」

再過一星期,莉莉踏進我公司那一刻,同事們都呱呱叫哄動起來,我過去湊熱鬧,差點沒把她認出來。她剪了個輕盈的短髮, 臉上皮膚白裡透紅, 纏繞了五年的膿瘡竟沒留下半點兒痕跡,簡直是新造的人﹗她的改變,連精神科和心理科醫生都嘖嘖稱奇。

事隔數年,我和莉莉在一個婚宴酒會上再碰面,花枝招展的她舉起雙指給我來個勝利手勢,表示一切仍然安好。

以弗所書6:2說:「你們為子女的,要按主的旨意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就是,要孝敬父母,使你在世上蒙祝福、享長壽。」聖經共四次提到孝敬父母,可見神是認真的。 作兒女的必須敬愛、尊重父母,並饒恕父母所犯的過錯,神自會使得你在世上順暢亨通,不但活得好,並活得長久。這是我在醫治事奉十八個年頭所得來的一個重大啟示。


文@Pastor Lindy Heung (香港超自然事奉學校校長, 禱告醫治室負責人)

救救孩子 正視學童情緒

近期社會發生多宗學童跳樓自殺事件,而且年齡越趨年輕化,引起社會各界的巨大迴響及憂慮。學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似乎日趨嚴重,為了回應社會對學童的關注,香港基督教輔導學院於2月26日舉辦了「救救孩子——認識青少年抑鬱及自殺防治」專題講座,由專業精神科醫生廖廣申分享青少年抑鬱症和自殺的成因與治療方法,期望幫助更多青少年走出自殺的陰鬱,重獲生命的盼望。

青少年抑鬱及自殺成因

廖廣申醫生指出,很多人嘗試去歸納青少年自殺的原因,會歸咎於社會制度或學業等單一因素,但其實有很多因素影響青少年的自殺行為。首先要考慮的是青少年的個人問題,包括過分完美主義,不能接受改變等。其次,是父母及家庭因素,有些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很多家庭的負面對待,傷痛沒有適當處理。而有些父母,則太過被動去遷就孩子,令孩子的生命在溫室環境下,欠缺推動力。另外,就是學校及教育的因素。現在孩子學業壓力太大及教育制度不理想,令家長非常擔心孩子將來的出路,對孩子催逼過緊。所有這些都是會令青少年壓力過大,以致出現抑鬱的情況。

當青少年出現抑鬱,會失去自信及思想悲觀,再嚴重些就會可能因明明與自己無關的事而內疚自責,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有時身邊人不經意說了類似的說話,都會無形中灌輸了他們沒有價值的想法。最後,抑鬱最嚴重的境況就是絕望,唯一會想到的就是死。廖醫生團隊曾在香港的中學做過調查,大概有10%的青少年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數字驚人。今時今日,媒體報道了幾十宗自殺死亡個案,很多人覺得很擔心,覺得情況很嚴峻。但廖醫生指出,其實有很多的自殺個案是媒體沒有報道的,有些人是自殺被救回,有些人還在浮浮沈沈,生命處於最低處。我們不單單去幫助最需要,或者最明顯的那群青少年,有很多人是隱形,而且就在我們身邊,沒有被留意到。

媒體的影響及家長的回應

廖醫生又指出,現時值得注意的是,媒體的影響及家長如何回應。很多媒體在報道自殺新聞時,很詳細的講述當事人的自殺經過,甚至畫出圖畫。例如,兩年前發生的一連串自殺個案,非常值得我們關注。一個屋邨上午有人跳樓,接著下午及第二日都出現其他跳樓個案,自殺行為是會傳染及潛移默化的。如青少年身邊有同學跳樓,不經意間可能會影響他,尤其當他覺得自己和自殺者背景相似,感到自己和他面對同樣的問題。他看見同學離開了世界,很多人會懷念追思這個同學,就會錯誤認為自殺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選擇。

所以,我們要思考,如何避免這些不健康想法及文化對青少年產生影響。究竟我們是否從小給孩子灌輸,無論怎樣都不能拿走自己的生命,這永遠是錯的,絕對不能做的?有時我們要反思自己是否講得清楚及強調。如果有一宗自殺新聞出現,家長應該學習如何回應孩子的困惑,不應該避而不談,這是父母的最好機會去做生命教育,讓孩子意識到生命好寶貴,是不能回頭的,這才是正確的回應態度。

如何對待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

廖醫生提出,有自殺傾向的人是有跡可尋的,例如會問很多關於生死的問題。而我們關心青少年,其實可以主動問他們,你是否想過不做人了呢?有些人會覺得這樣問,是否會提醒了他自殺的想法?但研究發現,主動發問反而會減少自殺風險。原因是當別人嘗試去問,他就會發現原來不是只有自己這樣想,就會主動講出心聲。如果不問,他們反而會害怕嚇到別人,因為不知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而直接問,很多時候他們會誠實講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大部分人產生自殺的衝動,通常都是一兩日之間的事。例如,警察多數都可以勸那些想跳樓自殺的人下來。如果企圖自殺者在想跳樓的那一刻被勸下來,再有適當的輔導介入,很多都會成功康復。很多自殺成功的人都是很可惜的,因為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和關心,他們以為自己的問題很難解決,在那個最難的關口未能過去。廖醫生說,他見過很多自殺未遂被救回的人,康復之後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正常人,甚至會覺得當時的自己很愚蠢。

如果我們想幫助這些青少年,需要足夠的時間及信任,在舒適的環境中讓他們慢慢講,令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包容與接納,不要太快判斷及給答案,他們才會講出自己想法。因為他們現在可能很亂很矛盾,只想到死,我們嘗試去給他們一個選擇,勸他先好好想想,讓他冷靜下來,提醒他有些問題未解決,給他一些挑戰,希望他暫時擱置自殺想法。如果他答應你,通常都會做到守諾言。因為大部分自殺的人都是矛盾的,所以令他冷靜想一想,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我們需要令想自殺的人保持一個動力和信心自己去找答案,繼續行下去。

培育孩子的正確心態

父母應該從小教導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要自己去努力,從小讓他看見,讀不讀書應該是自己決定和選擇,理想狀態應該是孩子比家長更緊張自己的事情。雖然這樣的教育過程很難而漫長,但當孩子繼續成長,讀到大學、博士,其實都是要靠父母小時候的教育,如他們沒有自我追求及自律,就會很容易放棄,因為他們完全不覺得是自己的責任。讓孩子懂得自己想要的,就要努力追求,這樣才是成功的教育。當然這些教育及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需要父母鍥而不捨及互相配合,從小持之以恆的灌輸,運用父母的權柄去教育及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真正順服。聖經裡有提到,應該從小教導孩子做人,而不是長大才慢慢改變。如果小時候只注重學業特長的學習,而不是品格的發展,正正就是沒有給予他們最需要的培育。

(記者莫嵐報道)

科學研究: 教會生活穩定 死亡率偏低

過去的研究表明,大多數基督徒承認他們在參與每周的崇拜後都會感覺更好。但根據哈佛大學的Tyler J. VanderWeele教授研究團隊進行的一項為期20年的研究,證明穩定教會生活也能同時改善身體健康。

研究結果顯示,每周穩定參與教會生活的人士,在開始教會生活後的10年半,死亡率顯著較低,尤其是基督教及猶太教信徒的自殺率也較低。科學家歸因於這些信徒在聚會期間常聽到有關盼望的信息。

而宗教活動也常常與較低的自殺率、自殺傾向及自殺想法有關。因為研究同時發現,那些擁有強烈宗教身份認定的人,抑鬱症發作機率降低57%;而每周至少祈禱一次的人,也較低機會患上抑鬱。除此之外,還有證據顯示,成人若每周參加崇拜,有助於改善血壓、心血管功能、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甚至婚姻關係及幸福感等方面問題。

(來源:CBN,2016年10月30日,莫嵐編譯)

禱告:感謝神祝福人的身心靈健康

愛情輕喜劇 打破戀愛困局

與丈夫結婚四年,一手創辦時裝品牌AMENPAPA,別人眼中愛情事業兩得意的Salina Yam任嘉雯,原來也曾在愛情的路上遇到惡性循環,剩下一堆無法解答的問題和嚴重的情緒病。今天,她希望以最真實的情感,透過音樂劇帶給大眾共鳴。

求婚引發抑鬱

和現今很多人一樣,Salina所經歷的戀愛模式都離不開4個階段:

  1. 對對方有感覺
  2. 相愛一段時間後對方有第三者
  3. 原諒對方
  4. 「騎牛搵馬」:尋找新對象。

享受著男人帶來的滿足感,她以「從15歲起十多年沒有一天是單身」為榮,卻從未意識到自己正身處「惡性戀愛循環」。 漸漸地,她發現不管是和英俊的、沉實的、風趣的還是有成就的男人一起,都離不開這個循環。直到十年前其中一位向她求婚,潛藏的問題更一次過爆發。

「如果我嫁人以後遇到更好的怎辦,還是這一位已經最好?」成為Salina心中的夢魘,徹夜清醒的她卻被失眠和抑鬱症折騰著。 遍尋名醫,大量服藥都無法排解這些焦慮。 直到一天,她讀聖經希望藉此入睡,讀到撒瑪利亞女人的故事。神跟她說:

「沒有一個地上的男人能夠滿足你。唯一能使你的心靈滿足、永遠不渴的是我」

Salina一直享受被人愛慕,卻從未感到滿足。到後來神親自介入,讓那個男人跟她分手,她終於脫離了戀愛困局,回復單身。 長期的失眠也因為神醫治了她的內心而不藥而癒。

戀愛讓所有人有共鳴

之後兩年的時間,神顛覆了她的愛情觀。神帶領她審視過去的經歷,更改了她對自身價值的看法。她不再需要尋求被男性追求和愛慕去證明自己的價值,也不再需要持續投入戀愛關係以獲得安全感。明白了什麼是愛,就會懂得愛惜自己。另一方面,她的突破來自用最純粹的情感面對神:向神坦白自己對被愛的渴望,也坦誠面對自己的恐懼或懷疑。她說:「對孤獨的恐懼和等待的焦躁,是每人都會有共鳴的情感。」

Salina 在之前的「神啊,説好的那個人呢?」座談會上,毫不避諱地討論了眾信徒的心底話。信徒們雖然相信「上帝早已預備」,卻很擔心那人會否錯過了自己、會否被他人搶走、自己會否選錯了、是否代表自己不能選自己喜歡的……。更甚者會懷疑究竟這個「真命天子」是否存在。除了恐懼,還有等候的迷思。等候的時候是否什麼都不能做?眼見教會中有質素的弟兄供不應求,姊妹真的不能主動尋求?Salina分享了等候的3個時期:

  1. 滿有盼望:上帝早已預備
  2. 降低要求:尋求朋友介紹
  3. 心灰意冷:內心對神抱怨。

講員們沒有提供「標準答案」,但現場多人感動落淚。有參加者表示:「終於有人把我潛藏心底的話講出來了、釋放了。因為我真的很害怕孤身一人。」

吃出戀愛的真正味道

7月中旬,AMENPAPA將聯同電視劇《老表你好hea》編劇十仔、網絡紅人杜小喬、音樂總監陳雋良及一眾演員炮製《愛情部隊鍋》音樂輕喜劇。 故事講述時尚達人Diana(任嘉雯飾)深信自己已經找到真命天子(The One),但在婚宴上竟被年輕記者Chloe(杜小喬飾)追訪並挑戰對命中註定的見解。因此觸發兩人回憶過去:由尋覓真愛到「收兵」、「食快餐」,再到「兩頭唔到岸」的戀愛關係。原來不同年代的人都陷入同樣的戀愛困局!愛情只能像部隊鍋,每次都一樣,即使沉悶卻不能自拔?以喜劇的元素,抒情的輕音樂,帶你坐上情感過山車。 網絡紅人杜小喬首次演出,使虛擬的世界帶來舞台的震撼。 原來每個人吃膩了的戀愛感覺,有人能夠共鳴,更可以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801f-KRT-289-11
+按圖放大

想獲得免費門票,請留意下一期國度復興報及
Facebook專頁

(記者林暐皓報導)

不帶批判的聆聽 -【愛有道】專欄

一個星期有四宗學生自殺,這學年還有幾個月才完結,累積的人數已達20,全城震驚。

記憶中,學生自殺的高峰期通常都在剛剛開學或公開試放榜的日子,但現在隨時都可能發生,引起更大關注的是大學生輕生的人數增加。為何過五關斬六將,身經百戰,已進身最高學府,最炙手可熱學系的年輕人,竟然抵不住壓力,要選擇走上絕路?原因千絲萬縷,但尋死的致命傷是抑鬱。

墮入抑鬱幽谷中的人,軟弱無力,旁人不了解,初時可能會嘗試鼓勵,為他打氣,但眼見他好像不為所動,交情淺的朋友,會漸漸遠離,關係密切的也會束手無策,感到無能為力,甚至怒惱他不愛惜自己。

對抑鬱症的徵狀有正確的認知,才能接納患者不能自控的情緒低落,不是一句「加油」就可以即時提升他的心情,反倒是不離不棄的陪伴,願意隨時聆聽,不帶批判的態度可以讓患者感到溫暖,重燃生命的動力。好像基督耶穌在以馬忤斯的路上遇見兩個人,他們因耶穌被殺害和傳言衪已復活的事,帶著迷惘的心情離開耶路撒冷–那個充滿凶險的地方。他們自顧自說話,耶穌只是隨行聆聽,到合適的時間才給他們指出事情的重點,解開他們心中的疑惑。然而他們只感到需要這個人相伴,留他同住,直到主耶穌為晚餐祝謝,他們的心眼才打開,認出主和回想到他在路上同行時的教導,並即時起行回耶路撒冷去(路二十四:13-34)。

面對嚴重的情緒困擾,是一場硬仗,照顧者同樣需要支援關顧。不要因為「家醜不外傳」的觀念而放棄求助,帶孩子見輔導或自己尋求協助才是正確的處理途徑。


文@徐惠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