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走進人群 榮耀君王在掌權

神的國在來臨中
「免於被擄的恐懼,同為這城求平安」祈禱運動,由香港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教牧關懷團和香港基督徒社關團契發起,動員基督徒由6月10至12日一連三天為香港禱告守望。

領會者以敬拜禱告開始聚會

12日的早禱會在金鐘政府總部門外舉行,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以啟示錄1章4-6節分享信息,在看似是非顛倒、價值扭曲、惡人亨通之時,我們容易質疑神,懷疑真理和正直是否仍然存在,但使徒約翰的經歷可以作為借鑑。約翰和第一世紀教會所身處的,正是所謂的「羅馬太平」盛世,是以軍事力量、謊言、權謀勾結的造神世代,當權者要求所有人包括信徒向其下跪,妥協似乎是識時務的選擇。但約翰提醒信徒:「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

邢福增指出,「以後永在」也可譯為「在來臨中」。在黑暗世代中,我們所信的神和祂的國度「在來臨中」,信徒要讓世人看見,在這個世界以外有另一套價值,另一個更真實、以神為中心的國度。外在環境難以改變,但我們的內心不能被改變。活於極權世代,仍要相信神同在。最後,他呼籲信徒要尋問以什麼東西來界定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基督信仰一直拒絕與黑暗為伍,參與謊言。我們的盼望不在現世,而在主裡。沒有一個政權能夠長久,面對強權我們可能會脆弱,但我們要保守己心,脆弱者仍有打不倒的意志與堅持,榮耀歸主。早禱會以會眾同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作結。

維護和尊重生命
12日晚禱會由於金鐘遭到封鎖,改於循道衛理香港堂舉辦,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龔立人博士以「生命的上主」為題分享,基督徒應該追隨生命的神,去維護生命,尊重生命,並且活出生命的尊嚴。

許多年青人參與晚禱會,為香港禱告
龔立人博士

龔立人以使徒行傳13章12-16節指出,當時彼得嘗試回答很多人對於一個瘸腿的人可以行走的質疑。彼得說出,我們相信的主是一位生命的主。復活的耶穌不止見證他的無辜,更宣告那些以暴力和死亡去威脅踐行公義的人的做法,最終是會失敗的。龔立人又指出,當基督徒認信,必須信從神勝於信從人,就是要跟隨祂,維護生命,尊重生命,並且活出生命的尊嚴。要求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可能是基於面臨誣告的恐懼,但基督徒更應該基於追隨生命的神,活出對他人的承擔,表現於非暴力的對抗,並在暴力可能發生的地方盡可能減少暴力的發生。在衝突發生的地方,愛和平勝於暴力的教會要在這裡,不能退出,因為生命的神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沒有不站出來的選擇,也沒有不委身於維護生命和尊重生命的選擇。

12日當日,有不少位於示威區的教會和機構,例如循道衛理教會香港堂,開放給予遊行示威人士入內休息,以及為傷者提供醫療和急救。

教會開放給予遊行示威人士入內休息,以及為傷者提供醫療及急救

宣告耶穌在這裡
相關主辦單位亦於6月16日下午4-5點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同為這城求平安、黑夜盡頭主發光」公禱會。陳恩明牧師首先指出,今日我們希望能讓人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因為人需要見到耶穌。

參與公禱會的信徒坐滿了遮打花園

陳提到,在使徒行傳4章2-4節,使徒在五旬節之後繼續傳講耶穌基督,吸引了5千男丁信主。面對城裡長官文士的質問。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今日殘疾人怎麼得痊愈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的名。陳指出,被欺壓的人,有殘疾的人能夠再次站立,這不是教會和跟從耶穌基督的人一向所作的嗎?當我們所作的有美好的成果時,我們只能說是因為耶穌。「有人叫嚷:『叫你們的耶穌來見我』,耶穌就在這裡。若不是我們的耶穌來了,一個未悔改的人可能會以暴制暴。因為耶穌在這裡,今日面對暴力,我們也毫無懼怕,也沒有仇恨,只希望執法者心裡有良善,合法合理去行事。」

陳恩明牧師帶領會眾宣告:「耶穌就在這裡。」

接著,在4章13節提到:「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陳強調,讓我們的教會成為一個讓人看見就知道我們是跟過耶穌的,有耶穌香氣和樣式的群體。「我希望從今天開始,因著我們生活的見證,人會看見我們不是獨善其身的,只為自己某些道德信仰議題發聲,而是凡有受欺壓的人,都見到有基督徒站在他們當中。」

陳又談到,當他得知,那些抗爭中的年青人需要有人陪伴,於是他去到示威現場關心年青人。他們見到牧師來到,都覺得很開心。「我看見一個中四的學生用粗口罵警察,我叫他停止,他竟然聽話收口了。我們要求主保存和更新我們,從我們生命看見流露出來的憐憫和醫治,讓他們無話可說。」

陳最後指出門徒在4章24-30節的禱告,是今日我們教會需要學習的,讓聖靈藉著這個禱告對我們說話。讓香港信徒成為大放膽量講神的道,一面伸出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耶穌的名行出來的神的僕人。

(記者文奴、莫嵐報導)

 

 

英國教堂數目超酒吧但仍下降 五旬宗成抗跌主力

在酒吧林立的英國,教堂的數目已經超越酒吧數目,但主要是由於酒吧數目下降所致。

國家教堂信託基金(National Churches Trust)本年4月委託顧問Brierley Consultancy進行的研究顯示,英國教堂數目有4.03萬座,較3.9萬家酒吧多。酒吧與教堂向來是英國社區中不可或缺的建築物,但由於飲酒的人減少,英國每日有約3家酒吧結業,過去十年來有超過1.1萬家結業,酒吧數目已減少近四分之一。

英國教堂數目其實亦正在減少,只是酒吧消失的速度更快而已。英國的教會會眾人口,由1930年的1 060萬銳減一半至2013年的540萬。其中英國聖公會、羅馬天主教和長老會的會眾人數,在過去短短5年內大減16%,3個宗派的信徒人數佔所有教會會眾6成。

不過,部分五旬宗色彩濃厚的教會(包括黑人教會、Hillsong等)的崇拜出席人數急升,稍為緩和整體教堂數目的跌勢。Brierley Consultancy的負責人Peter Brierley表示,新移民是英國教會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倫敦是增長的重地。在2005至2012年間,倫敦教會的崇拜人數增長16%至72萬人次,教會以每周兩所的速度增長,而該市人口則在過去10年內增長100萬至800萬,市內教會以50多種語言進行崇拜,非英語崇拜佔所有崇拜數目14%。

許多以非英語進行崇拜的教會均屬天主教,也有一些以黑人為主的教會。這些黑人會友的家族在上世紀中由加勒比海遠渡而來,受當時的白人主流教會所摒棄,並在過去四分之一世紀與其他來自西非的宗派結合。以尼日利亞為基地的基督教救贖會,是英國最大的五旬宗教會,在當地有超過800所堂會,他們在倫敦布蘭特的Jesus House for All the Nations教會有4千名會眾,並以建立「10分鐘步程教會」為口號。

另一個增長迅速的五旬宗教會是來自澳洲的Hillsong教會,他們每個星期日在劇院林立的倫敦西區租用自治領劇院(Dominion Theatre)作聚會點,5千名會眾中有7成為25歲以下,會眾人數之多令教會需要租用第二個劇院。Hillsong亦開始在其他城市聚會。

Peter Brierley表示,除了五旬宗,其他宗派亦有發展迅速或聚會人數較多的教會,包括聚會人數數以千計的聖公會布朗普頓聖三一堂、朗豪坊諸聖堂和聖海倫主教門教堂。此外,一些由未受訓練的平信徒在鄉村會堂或學校開辦的「散亂式」教會,也嶄露頭角,有調查顯示這些教會在英國有超過3千所,在本年的聚會人數有約10.3萬,佔所有上教會的人口的2.4%。他認為,雖然教會佔整體人口數字正在萎縮,目前只有5%人口上教會,到2030年將進一步降至4%,但教會增長確然正在發生。

(資料來源:Christianity TodayMetro,2019年5月28日及4月16日,文奴編譯報道)

禱告:願主興起英國的教會,在異教徒和無神論者日益增加之際能夠逆流發光,成為失喪心靈尋着真理的地方。

 

 

「同為這城求平安」公禱會 陳恩明牧師:「耶穌就在這裡」

參與公禱會的信徒坐滿了遮打花園

「同為這城求平安、黑夜盡頭主發光」公禱會於6月16日下午4-5點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陳恩明牧師首先指出,今日我們希望能讓人從我們身上看見耶穌,因為人需要見到耶穌。

陳以使徒行傳4章向與會者分享,使徒在五旬節之後所行的事蹟。在使徒行傳4章2-4節,使徒在五旬節之後繼續傳講耶穌基督,吸引了5千男丁信主。面對城裡長官文士的質問。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今日殘疾人怎麼得痊愈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的名。陳指出,被欺壓的人,有殘疾的人能夠再次站立,這不是教會和跟從耶穌基督的人一向所作的嗎?當我們所作的有美好的成果時,我們只能說是因為耶穌。「有人叫嚷:『叫你們的耶穌來見我』,耶穌就在這裡。若不是我們的耶穌來了,一個未悔改的人可能會以暴制暴。因為耶穌在這裡,今日面對暴力,我們也毫無懼怕,也沒有仇恨,只希望執法者心裡有良善,合法合理去行事。」

陳恩明牧師帶領會眾宣告:「耶穌就在這裡。」

接著,在4章13節提到:「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陳強調,讓我們的教會成為一個讓人看見就知道我們是跟過耶穌的,有耶穌香氣和樣式的群體。「我希望從今天開始,因著我們生活的見證,人會看見我們不是獨善其身的,只為自己某些道德信仰議題發聲,而是凡有受欺壓的人,都見到有基督徒站在他們當中。」

陳又談到,當他得知,那些抗爭中的年青人需要有人陪伴,於是他去到示威現場關心年青人。他們見到牧師來到,都覺得很開心。「我看見一個中四的學生用粗口罵警察,我叫他停止,他竟然聽話收口了。我們要求主保存和更新我們,從我們生命看見流露出來的憐憫和醫治,讓他們無話可說。」

陳最後指出門徒在4章24-30節的禱告,是今日我們教會需要學習的,讓聖靈藉著這個禱告對我們說話。讓香港信徒成為大放膽量講神的道,一面伸出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耶穌的名行出來的神的僕人。「唯有耶穌基督能為一個破碎的社會帶來悔改的恩典,沒有悔改沒有和睦,讓我們在神的愛裡,按著真理彼此相愛彼此赦免,香港仍然要成為一個基督馨香之氣傳揚全世界的美麗港口。」

(記者莫嵐報導)

 

 

612循道衛理晚禱會 「跟隨耶穌,維護和尊重生命」

6月12日,香港民眾發起大規模遊行示威,位於示威區的循道衛理教會香港堂等教會,開放給予遊行示威人士入內休息,以及為傷者提供醫療和急救。

教會開放給予遊行示威人士入內休息,以及為傷者提供醫療及急救
龔立人博士

香港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教牧關懷團和香港基督徒社關團契發起「免於被擄的恐懼,同為這城求平安」祈禱運動,亦於循道衛理香港堂舉辦晚禱會,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龔立人博士以「生命的上主」為題,向參與者分享,基督徒應該追隨生命的神,去維護生命,尊重生命,並且活出生命的尊嚴。

龔立人以使徒行傳13章12-16節分享,當時彼得嘗試回答很多人對於一個瘸腿的人可以行走的質疑。彼得說出,我們相信的主是一位生命的主。雖然耶穌遭暴力殺害,但神叫他從死人中復活,因為神的主不容許生命被侵犯。復活的耶穌不止見證他的無辜,更宣告那些以暴力和死亡去威脅踐行公義的人的做法,最終是會失敗的。生命的主以耶穌復活,向眾生宣告,祂是生命的神,並且以行動使生來瘸腿的人可以行走。

許多年青人參與晚禱會,為香港禱告
讓香港可見神的光

龔立人又指出,當基督徒認信必須信從神勝於信從人,就是要跟隨祂,維護生命,尊重生命,並且活出生命的尊嚴。要求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可能是基於面臨誣告的恐懼,但基督徒更應該基於追隨生命的神,活出對他人的承擔,愛和平勝於武力,表現於非暴力的對抗,並在暴力可能發生的地方去減少暴力會發生的可能性。在衝突可能發生的地方,愛和平勝於暴力的教會要在這裡,不能退出,因為生命的神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沒有不站出來的選擇,也沒有不委身於維護生命和尊重生命的選擇。

眾多信徒湧入循道衛理香港堂參與晚禱會,坐滿所有座位

(記者何雲深報導)

 

 

「為這城求平安」金鐘祈禱會 邢福增:「神的國度在來臨中」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呼籲信徒,效法使徒約翰在亂世中持守靈性獨立,追求昔在今在永在的神。

香港基督教教牧聯署籌委會、教牧關懷團和香港基督徒社關團契發起「免於被擄的恐懼,同為這城求平安」祈禱運動,並於添馬政府總部外舉行集會,動員基督徒由6月10至12日一連三天為香港禱告。

領會者以敬拜禱告開始聚會

在12日早上舉行的早禱會中,數以百計參與的市民聚集於政府總部門外,領會者以敬拜禱告開始聚會,邢福增以啟示錄1章4-6節分享信息,在看似城市沉淪、是非顛倒、價值扭曲、惡人亨通、義人受害之時,我們容易質疑神,懷疑真理、正直和公義是否仍然存在,但使徒約翰的經歷可以作為借鑑。

邢福增提醒,約翰和第一世紀教會所身處的,正是所謂「羅馬太平」的盛世,是以軍事力量、謊言、權謀勾結的造神世代,當權者要求所有人包括信徒向其下跪,妥協似乎是識時務的選擇。但約翰提醒信徒:「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今在的神與昔在的神不能割裂,即使當下對神的信心動搖,我們仍要緊記自己昔日經歷過神的實在。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

邢福增指出,「以後永在」也可譯為「在來臨中」。在黑暗世代中,我們所信的神和祂的國度「在來臨中」,信徒要讓世人看見,在這個世界以外有另一套價值,另一個更真實、以神為中心的國度。外在環境難以改變,但我們的內心不能被改變。活於極權世代,仍要相信神同在。最後,他在結尾呼籲我們要問自己生活的方向為何,以什麼東西來界定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基督信仰一直拒絕「裝睡」,拒絕與黑暗為伍,參與謊言。我們的盼望不在現世,而在主裡。沒有一個政權能夠長久,面對強權我們可能會脆弱,但我們要保守己心,脆弱者仍有打不倒的意志與堅持,榮耀歸主。早禱會以會眾同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作結。
(記者文奴報導)

 

 

國度1分鐘(77) – 破除影響基督徒的12大謊言

+按圖放大

破除影響基督徒的12大謊言

處理謊言的5個步驟
  1. 認出謊言
    大聲讀出謊言,並且笑出聲音,當謊言被帶進光中,神的大能就發生了
  2. 找出謊言背後的錯誤假設,是這些假設在欺哄你
  3. 以神的真理徹底取代和反駁謊言和假設
  4. 為戰勝謊言定下策略,使真理深植你的生命
  5. 作出心意更新的宣告,使自己聽見
    正如耶穌不是靠著思想脫離曠野,而是「說出真理」來反擊仇敵對他的挑戰。

影響基督徒的12大謊言

一個人不可能改變世界 我已經太忙,沒辦法把事情做好
真理: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有潛力改變世界,做比耶穌更大的事。(雅 5:17)

戰勝謊言策略:信心能帶出不可思議的大能;閱讀人們改變世界的故事;從小事開始改變。

真理:帶來長期效益的是有力的優先順序,而不是過分忙碌。(該1:3-11)

戰勝謊言策略:要勝過各種事情帶來的迫切感;建立不妥協的信念;在屬靈的安息中努力工作。

我不可能改變自己 我不夠屬靈,神不會使用我
真理:任何人都可以作出正向改變。(徒9:1-13)

戰勝謊言策略:刻意地心意更新,就會帶來行為的轉變;給自己時間改變,不要停止開始(加6:9)。

真理:神使用普通人成就超自然的事。(林前 12:4-7)

戰勝謊言策略:透過耶穌的寶血,使我們夠資格被神使用;神已經賜給我們獨特的呼召與恩膏,毋須與人比較;期待生命中更多與神相遇。

喜樂不是我的個性 我不配得到祝福
真理:我們都可以也需要行在滿溢的喜樂中。(詩16:11)

戰勝謊言策略:神吩咐我們要做的事,必賜下恩典使我們完成;要回轉像小孩子追求喜樂,憑信心領受。

真理:耶穌已經使信徒配得祝福了。(加3:13-14)

戰勝謊言策略:確認我們是神兒女的身分;焦點在神身上,而不是我們有多好,因我們是因信稱義的;開始期待「祝福要跟隨你」。

的期待不會影響我的經歷 我外貌太普通,所以一點也不重要
真理:期待是信心的同義詞,我們的信心會改變我們的經歷。(可9:23)

戰勝謊言策略:以真理、神的應許和見證去擁抱和餵養盼望;我們的經歷會跟上我們所相信的。

真理:生命的品質比外在都更重要。(撒上16:7)

戰勝謊言策略:聚焦內在美,使你更加吸引;讓接納和愛自己成為你的第一優先;空有外表而無品格,只會增加試探。

我作錯決定,毀了我的一生 我沒有行神蹟的恩賜
真理:神能拯救一切,收拾所有爛攤子。(士16章)

戰勝謊言策略:在你失敗之處尋求突破;記住耶穌寶血的大能,宣告並預見未來的得勝。

真理:我們都有醫治和行神蹟的工作。(可1:17-18)

戰勝謊言策略:全心相信屬靈恩賜是為每一個人預備的;宣告我現在已擁有屬靈恩賜,並開始行在其中醫治與神蹟中。

不要進入屬靈更高層次,會引致更大的魔鬼攻擊 女人不會像男人一樣有能力
真理:神以超自然能力保護那些在屬靈前線的人。(但6章)

戰勝謊言策略:耶穌的生命就是穩行在高處的示範;天國的擴展將會使我們更蒙福,當我們在屬靈裡前進,要更多談論及期待神的保護。

真理:大能的婦女在歷史中比比皆是。(帖4:16)

戰勝謊言策略:建立穩固的聖經根基,提升能力,成為大能的女子;留意勝過苦毒的根。

資料來源:《嘲笑謊言》蒂夫.貝克藍(Steve Backlund)等著,汪麗娟譯,台北真道教會出版。

 

「結網共協作」之旅 合一完成共同異象

全城轉化起動日(Movement Day HK)於5月27-28日舉行了「結網共協作」工作坊,主講者為國際基督教機構 「visionSynergy」的行政總裁Kärin Butler Primuth,是次工作坊介紹了建立事工網絡的過程和主要原則,同時透過分享及小組討論,與參與者探討協作的聖經基礎、網絡在擴張神的使命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建立網絡的具體步驟等內容。

過去100年的宣教果效Kärin 以統計數據指出,過去100年教會和宣教的工作,比過去2000年增長更多。在不同的教會增長地區,最快的是俄羅斯、中國及非洲的一些國家。在40至50年前,差派最多宣教士的國家是美國,而很多他們所去的地方,就是現在差派宣教士增長最快的地方。另外,在100年前,66%基督徒在歐洲,現在超過60%的基督徒在中南半球國家。這些地方的教會及差傳機構正在學習怎麼協作和合一。

 

 

 

Kärin強調,在過去,宣教士被差派出去,只會專注做自己的工作,並不知道同地區其他機構的宣教士在做什麼。例如,40年前,宣教士被差派去北非,不同機構之間沒有任何溝通,不知道當地其他人的工作,是否已經在翻譯聖經等。北非已經有很多代的宣教士致力要將福音傳給穆斯林,然而卻一直未有本地人建立的教會出現。當時有13個宣教機構聚集一起尋求,為何宣教工作沒有突破,如何可以一同協作?於是他們列出清單,決心要一同協作,這是北非第一個網絡的誕生。後來在聖經翻譯、青年工作等方面,均出現突破性的發展。「合一,這是耶穌想我們做的。神在不同城市的教會都要合一。香港也是一樣,神將宣教異象放在很多人心中,我們需要一起去尋找和聚集這些人,去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異象。」

「visionSynergy」的行政總裁Kärin Butler Primuth

探索階段
關於如何建立有效的網絡,Kärin總結出三個關鍵階段,分別是探索、組隊、運作。在探索階段中,我們需要花時間考察這網絡是否可行,並與潛在的參與者會面,分享異象,評估他們有否加入協作的興趣。在此階段中,如果我們在開展考察、建立關係以及傾聽他人想法方面投入時間太少,探索階段就很可能會失敗。例如在探索階段匆匆了事,沒有充分準備就召集潛在感興趣的人開會。

在此階段中,我們首先要組織考察,從而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機構的事工領域及其挑戰,認識已經開展的工作,確認潛在的參與者,並且在與其他領導者的關係中提高自己的信譽。其次是與有影響力,以及真正有興趣的人發展關係網絡、建立信任。最後是不斷地透過禱告聆聽神的聲音,領受每個潛在同工的呼召如何能連接到一個讓人無可抗拒、共同完成的異象之中。

組隊階段
在組隊階段中,我們需要召集潛在的網絡參與者進行會議,一同探討異象、關鍵問題以及可能的行動步驟並且達成共識,然後作出決定——是否建立網絡。在此階段中,如果潛在的參與者不能互相信任,就無法達至理解和共識,組隊階段就很可能會失敗。例如簡單地認定能夠建立網絡,並展示事先決定好的異象,而不是通過討論和共識來發展異象。

在此階段中,我們首先要達成共識去開展工作,共同決定是否作為一個網絡向前邁進,以及就大異象、主要挑戰以及目標達成一致意見。其次是對網絡的委身,在各自的機構或教會中分享網絡異象,推動我們影響範圍內的其他人委身,為的是向網絡貢獻知識、才能和其他資源。另外,良好的會議管理和小組協調對於網絡的成功推出和發展至關重要,能有效促進小組的發展和決策的制定。

參與者按照事工類別進行分組討論

運作階段
在運作階段中,網絡要開始展開活動,例如建立工作小組、設定目標、確定不同角色,並就時間表以及後續行動進行計劃,鼓勵網絡參與者開放溝通、廣泛參與以及建立歸屬感。在此階段中,若我們不能激勵網絡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完成實際工作,運作階段就很可能失敗。例如受組織結構、預算以及會議等管理事務干擾而看不到主要的異象。

在此階段中,我們首先要在參與者和網絡外感興趣的人之間建立頻繁的互動溝通,確保所有參與者都知道任務的進展,擴大委身的廣度和深度。其次,亦要落實執行活動計劃,有效地組織及激勵各方工作小組在具體目標上合作。最後,要常常評估網絡,撰寫定期報告,並鼓勵所有參與者。

(記者莫嵐報導)

 

 

置換生命的屬靈系統

很多人曾有這樣的經歷:在週日崇拜中備受鼓勵,但一到週一就覺得沮喪、灰心;經歷醫治釋放,決心原諒某人,但每次有衝突出現就感到怒不可竭;每到深夜,就陷入情慾的網絡……每每出現一次次同樣的失敗,我們開始對自己很失望,認為自己不能改變,甚至開始懷疑神是否真實……這是一個仇敵謊言所製造的循環系統!

當我們接受救恩,本應是生命重生,靈人甦醒的時刻,然而很多人雖已信主多年,卻仍未經歷心思意念的徹底更新,所想所行仍套用過去的世界觀和思維模式。仇敵透過我們過往的教育和經歷,使我們將不屬於神的思想、世界價值都吃進去餵養我們的靈魂,也使謊言在生命不斷生根和堅固,塑造成我們思想系統,來處理所有遇到的試煉、困境和悲劇。我們回應問題的反應、方式與說話,反映了我們裡面是否有不屬神的思想模式。當這個舊有的思想系統在我們生命裡運行,神的愛和真理就被阻擋不能進入靈的深處。這就好比不同系統的軟件無法在電腦裡兼容一樣。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4-5)「攻破一切的堅固營壘」,就如同在你生命中,去打破舊有的思想系統,使它無法再以謊言、負面思想、情緒作為燃料繼續運作。這樣的破碎須要有意志力的參與,選擇拔走謊言、捨棄舊我,改變常常伴隨著疼痛,然而神的愛將會親自包裹。「將心意奪回,順服基督」,就是在生命裡重新建立一個屬神的系統,以神的話語、應許和信心為原動力。當「新系統完成安裝」,過去只看到自然界事物的眼目,現在擁有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困難和挑戰;過去不斷從生命流走的神的話語,現在成為靈裡得飽足的糧食;過去生活中感覺不到神的同在,現在神的愛與應許常常在生命中彰顯。

耶穌曾說:「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就都保全了。」是的,新酒不能裝在舊皮袋,唯有一個更新的屬靈生命才能盛載神的祝福,以致活在一個越來越豐盛的生命循環,並且彰顯出「在我裏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性騷擾行為導致 一成青年信徒離開教會

因 「#MeToo」及「 #ChurchToo」 反性騷擾行動發起,美國年輕基督徒紛紛認清性騷擾行為並表示不能容忍。

根據一項由LifeWay Christian Resources 發起的研究顯示,美國有10% 35歲以下的青年信徒曾離開教會,原因是覺得行為不檢點在教會中沒有被認真看待;9%青年信徒表示,他們已經不再去教會,因為他們對於教會處理不當的手法感到不安。

根據GRACE (Godly Response to Abuse in the Christian Environment)組織成員、性虐待研究專家,賈斯丁·霍爾寇姆(Justin Holcomb)指出,另一引起青年信徒離開教會的因素,是他們的年齡最接近性騷擾個案最多發生的年齡——12至34歲,最容易受害年齡是16至19歲。

14%年齡介乎18-34歲的受訪者表示,因教會人士曾作出不檢行為,令他們漸漸退出教會活動,只有1% 超過65歲受訪者意見相同。另外,年輕一輩受到色情讚賞、笑話及訊息,或長時間凝視等形式的性騷擾的機率,比年長人士高出兩至三倍。兩者之間的差距反映,教會需為受害者增加牧養資源和恰當的處理程序。「我相信兩代都有經歷性騷擾,只是年輕信徒傾向分享出來。」兒童性虐待生還者瑪莉·捷米斯說。

另外,研究還顯示,大部分信徒已經看到他們的教會群體有所改善,尤其在主日學及事工項目中有確保兒童安全的政策,69%的人認為他們的教會比10年前更有意識去保護兒童(「非常有意識」占46%;「較有意識」占23%)。

儘管有部分人擔心教會的性騷擾危機將會繼續發生——只有不到1/3的受訪者認為有性騷擾行為的牧師,比公眾所聽到的「多得多」;大多數受訪者對自己的教會表現出高度的信心。

退任牧師及性虐待生還者約書亞•皮爾斯(Joshua Pease)形容,當性虐待發生於基督徒視為安全的處境中,認知失調便發生。他說:「教會成員不能結合現實與自己的身份——教會是健康的地方、有好人。因此,這常常導致人把事情看輕(發生的事都不是那麼大問題);其次導致受害者責怪旁人(如果你曾經做過____,或許事情便不會發生);以及導致否定心理(我認識那人,他絕不會這樣做)。」

他告知基督教時報(Christianity Today)說:「我認為未來五至十年會是至關重要的。而當務之急要說的是:『好,我們已吸取教訓,是時候改進了。』只要我們一日還未為在教會中所犯下的性罪行憂傷痛悔及悔改,教會仍然危險。」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19年5月21日,鐘浩然編譯報導)

禱告:求主顯出祂極大的恩慈憐憫,讓教會、眾人悔改,穿上新人樣式過聖潔生活。

【特稿】二十年「神蹟般的堅持」 —— 一段關乎你我的先知性歷史

1982 – 1999 – 2019
20年來,是神親自持守了這個殿(國際禱告殿,IHOP),這不是靠任何有智慧的策略、有能力的機構或有魅力的領袖所能成就的。整本聖經中神對我們最常發出的勸戒就是「回想」和「記得」,我們太容易遺忘,失去焦點。如今我們要再一次回想和紀念神在我們當中所做的,以及將來祂仍要成就的。

「我們並非將我們的生命和事工建立在先知性預言的根基上,而是在神的話語和與耶穌的親密關係之上,神會賜下先知性的話語來剛強我們,特別在那些很有挑戰性、不容易堅持到底的使命上。」IHOP總監畢邁可牧師(Mike Bickle)不斷強調。論到如今我們所熟知的24/7國際禱告室,要從1982年畢邁可一次遇見神的經歷說起。

全球禱告運動的先知性根基

搬家的時間到了
1982年夏天,一位來自亞利桑那州的先知性僕人奧古斯丁(現已歸主),從神得著了一個可聽見的聲音,他開車來到聖路易斯,當時畢邁可牧會7年的地方,告訴畢邁可說:「神要將你搬去堪薩斯城。」接下來他講了主告訴他的四件事:「第一,在神的時間,你所去的堪薩斯城將有聖靈恩賜的充分彰顯;第二,將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聚集在那裡;第三,要警醒,會有假先知混入你們當中;第四,逼迫和爭議也會時常臨到你們,但不可自己回應,神會親自看顧,一切都有祂的心意。」

起初畢邁可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但此後不久,神又向畢邁可和太太黛安確認了,祂要將他們搬來堪薩斯城的旨意,於是他們順服而行,並在歐弗蘭帕克市(堪薩斯城的富人區)開始牧養一個500人的青年人教會。那時的畢邁可只有27歲。他們每晚聚集禱告,為城市的復興呼求。

如今我們所熟知的24/7國際禱告室,要從1982年遇見神的一次經歷說起

假先知真先知
1983年春天,有位年長的弟兄向畢邁可說,有一位名叫鮑勃瓊斯(Bob Jones)的先知,此前多年已有關於他和他所建立的年輕人事工,以及即將興起的敬拜禱告運動的預言。經這位弟兄介紹,1983年3月7日,60歲的先知鮑勃瓊斯第一次前來與畢邁可見面。那時的堪薩斯城已進入早春,在20多度的天氣下,白髮蒼蒼的先知鮑勃穿著冬天的大棉衣走進了畢邁可的辦公室。他並沒有去握畢邁可伸出的手,而是四下打量著那地方,並不斷念著:「是的,是的,就是這裡。」接下來的話更讓邁可摸不著頭腦:「春分之日,你必會親口承認接受我,而且神要用天象做印證,春天來時必要下雪。」鮑勃繼續用使徒行傳2章17-19節向畢邁可預言兩週後即將發生的事。

鮑勃對邁可預言道:「你將開始一個24/7的敬拜禱告事工,有歌者和樂者從世界各地聚集而來;你將帶領這個青年人的運動,你將離開歐弗蘭帕克市你正牧養的這個教會,搬去格蘭德維尤市(堪薩斯城的工薪階層地區)的杜魯門總統之地。杜魯門是神在政治界為以色列設立的守望者,對以色列1948年復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神要設立你和你的事工為以色列在末世代禱守望。我還看見整個亞洲地區,都有人在稻田中拿著不插電的小電視,觀看杜魯門之地的歌者樂者,並加入一同向神敬拜禱告。」

當年的畢邁可起初完全不相信先知鮑勃所說的話,甚至以為他是假先知。那時他不會唱歌也不愛禱告;對亞洲全然沒有負擔;更不了解以色列的身分和命定。連鮑勃都驚訝神選中了這樣一個「遲鈍」的器皿。殊不知,神實在藉先知的口預言了祂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所要做的事,並且這歷史至今仍繼續發生在堪薩斯城。

IHOPKC國際禱告殿的先知性歷史\

果然,兩週之後,當時頗為有名的神的僕人卡亞瑟(Art Katz)來到畢邁可的教會主日,再次向畢邁可確認,鮑勃是神所差來的先知。當晚,亞瑟與畢邁可前往鮑勃家中拜訪,結果聚會持續到凌晨四點。7小時的相談中神的同在如此強烈,在場幾人多次停下靜默哭泣在主面前。不可思議的是,先知鮑勃將畢邁可18歲時對將離世的父親在主面前所立下的誓言,一字不差地覆述了出來,終於震驚不已的邁可脫口而出:「你實在是個先知!」因邁可一生從未向任何人提及他與父親約定的誓言。而那一天,正是3月21日春季的第一天(春分),突如其來的大雪落在堪薩斯城還未融化。一切正如兩週前神藉著鮑勃的口所預言的一樣。

改變一切的但以理禁食
1983年4月13日,在一次禱告會中,神用但以理9章向畢邁可說話,關乎末世祂將要興起的禱告運動,並要呼召城市的眾教會進入21天的但以理禁食。這對於剛來到堪薩斯城才不到半年,年紀輕輕的畢邁可來說並不簡單。當他打電話給先知鮑勃想要尋求幫助時,神又給了他一個驚喜。「你不用告訴我,昨晚神已經讓我看見了。天使加百列向我顯現,對我說:『告訴他(畢邁可)但以理書9章,他就知道該做什麼了。』神對我說,你要在5月7日開始一個21天的但以理禁食,那一日天上將有一顆彗星,甚至科學家都無法預測,是為要印證,這話乃是出於神。」

幾週後,由堪薩斯城中幾間教會共同舉辦的但以理禁食於5月7日開始,約有一千多人參與其中。鮑勃拿著當日的報紙來到台前,給畢邁可看上面的頭條新聞:「科學家未曾預測到的彗星經過美國」。他不斷向畢邁可確認,這實在是出於神的工作。此後的21天,每天從早到晚18小時的禱告會,大部分時間都在枯燥乏味中度過。然而當神要藉著祂的百姓在地上生出一波新的工作時,往往不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驚心動魄,而在這樣「平常無奇」日復一日的與神同工中,新的突破和復興被孕育了出來。

在禁食的結束,5月28日,先知鮑勃走到台上拿著麥克風說:「神說復興不是現在降臨。祂要在堪薩斯城釋放三個月的乾旱季節作徵兆,因為這地在屬靈裡也是乾旱無水的。然而在8月23日,大雨會降下。神說,雖然這國是乾旱無水的,但我有所立定的時候,復興將要到來。」果然在8月23日的禱告會之前,神用一場瓢潑大雨結束了為期三個月,堪薩斯城數十年來最為乾旱的夏天。

畢邁可在1983年創立了堪薩斯城團契,在這個教會中每天舉行的禱告會,為如今IHOPKC國際禱告殿的24/7禱告室栽下了起初的種子。

 

別再懷疑!
1983年11月7日,先知鮑勃再次鼓勵搖擺不定的畢邁可,向他確認神在這半年來所不斷釋放的先知性話語。他再次發預言:「神說一個禮拜之後,祂將直接賜給你一個從天上而來的啟示,你從此將再也不會懷疑。」

11月15日,邁可充滿了期待,但一整天都沒發生什麼。直到晚上的禱告會,其實也與平日一樣「索然無味」。10點結束時,還是什麼都沒有,於是邁可決定在辦公室留到午夜12點。

晚上11點15分,已經準備放棄的畢邁可坐在辦公桌前,看到一本其貌不揚的小冊子,是一位名叫賀沃·波特曼(Howard Pittman)的牧師所著的書《安慰劑》 (Placebo)。他便拿起來翻看,準備消磨最後的45分鐘。這本書紀錄了作者在1979年8月,一次瀕臨死亡卻被主救回的經歷,以及他看見神的寶座和三層天,和神叫他向世界分享的信息。再一次讓畢邁可震驚不已的是,這本3年前的書上竟然赫然寫著:「當我站在神面前時,祂對我說,祂將要釋放末世的復興。神很清楚地對我說,1983年5月7日,將有一群年輕人聚集禱告,神要發出天象的預兆。神興起這一群人成為祂末世的基甸大軍,這預言是神對他們的鼓勵。」邁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一字一句正是指這他所說的一毫不差!他抬起頭看向時鐘,正是11點59分。

畢邁可馬上拿起電話打給鮑勃,鮑勃接起電話便說:「我已經等你一整天了!」

自此,畢邁可牧師再也沒有懷疑過,這一切,都是神親自開始並策劃的。

「我的一生被IHOPKC國際禱告殿深切地影響著。這些年,這裡實在改變了我對神和自己一切的認識。」—— 哈艾德(Ed Hackett)
艾德是國際禱告殿IHOPKC寶貴的元老級成員,1999年當神向畢邁可確認「是時候開始禱告殿」的時候,他也在場為見證人。20年後的今天,艾德仍在國際禱告殿教會肢體中,任職牧師領袖。

你我仍在鑄造歷史
「神在不同的時節,將祂的百姓擺在不同的位置上,賜給他們不同的使命。神所呼召的人多,回應神的也不乏,然而數十年持守到底的卻少之又少。我們每一個人不論在哪裡,職場或教會,都當為全然釋放神的旨意盡心竭力,為末世神所應許的大復興不斷呼求,忠心到底。」畢邁可40年來不斷地強調著。

「耶穌再來時所找尋的是禱告的教會。我想將來在全地的每一個地區,都將興起24/7晝夜不息的敬拜與禱告。」——畢邁可

如今國際禱告殿(IHOPKC)的建立已有20年,而這也只是聖靈在全地所興起的千萬個禱告殿其中之一。歷史雖已過去,但故事尚未結束。如今神的手仍在全地描繪祂的藍圖。國際禱告殿的興起,是神對祂末世教會心意的一抹伏筆。祂正不斷呼召和興起敬拜禱告的大軍,明白祂的心意和對以色列及列國的命定,預備一個施洗約翰的世代,為主耶穌的再來鋪平道路。

如今年近七旬的畢邁可牧師

今天,我們正看見神不斷實現著祂藉先知鮑勃瓊斯對國際禱告殿的預言:「最重要的將是與亞洲的連結。」2018年9月IHOPKC國際禱告殿與「回家」運動的匯集,以及12月最後一次的Onething(一件事)特會,正式帶領國際禱告殿進入了一個全新「重置(RESET)」的季節。而這一切,也正是神藉華人的手所推動而成就的。我們相信,這是一段與你我都密切相關的先知性歷史。而其中還有許多話語,於我們的世代仍在不斷成就中。何等榮幸成為末世先鋒的世代;何等榮幸見證並參與神在全地榮耀的工作!時候將到,華人的先鋒者,願你興起!

華人家人們更與國際禱告殿(IHOPKC)立約一同站立成為家人,為領袖們禱告甚至伏身用擦眼淚的紙巾為他們擦鞋代表「洗腳」。

(資料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IHOPU中文先鋒事奉學校資訊】
官網:www.ihopuchinese.org
聯絡方式:fsmchinese@ihopu.org

 

創意與突破是信仰本質 與神一同向世界釋放盼望

很多人對基督教信仰的印象是刻板而沉悶;教會過於著重傳統,以舊為美。然而,基督信仰的本質創意有衝突嗎?5月11,建道神學院助理教授陳韋安博士於恩光書院的信仰視角研討日「新世代的創意」為主題神學角度思考基督教信仰與創意的關係。他認為,神所賜予的自由、空間和盼望是創意的基本條件。

創意與順服都出於人的自由

陳韋安首先談到基督教常常從神的創造去理解創意。他指出,神的創造是「從無到有」,是一種轉化,而不是從已有的東西去建構。神所創造的人有神的形象,有靈魂,能夠理性思考;人有自主性,可自行作出選擇;人與神有本體類比性,而且能與神建立關係。神給予人的自由是「順服神的自由」,在舊約的時代服從律法,在新約時代回應救恩。因此在舊約猶太神學中,對律法絕對跟隨就成為自由的根基。在新約中,服從聖靈的律,卻需要人有一種比律法更高的創意。陳指出:「神不單是口述和書上所記的神,更是人類和整體歷史的主。因此我們要更加宏觀,明白耶穌今天仍然面對我們的處境。而跟隨耶穌往往需要冒險,打破舊的方式,是充滿可能性的。」創造和突破既是神的本質,服從與創新當中就必然存在張力。陳總結:「我們既有自由去服從,也需要創意去跟從神的『新』。」

.陳韋安博士

想像是一種美德

另一方面,陳韋安亦引述德國神學家Dorothee Sölle的看法——「想像是一種美德」。Dorothee Sölle曾著書《想像與順服》(Creative Disobedience),論到順服與自主性的關係,更批判教會對順服僵化的觀念。陳指出,想像力不是天賦,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自由的一種呈現。想像力是我們與世界互動的結果,是從教育和經驗中培養出來的。陳說:「耶穌也有很多想像,他打破很多框架,挑戰律法的傳統。耶穌是有『自我』的,卻同時願意放下自己;教會傳統卻喜歡打壓自我。」雖然人會濫用自由,以致充滿創意去犯罪,但陳建議教會可嘗試理解想像是一種美德,是需要教導栽培的品格。「教會過往文化覺得順服為好,但屬靈文化已經轉變。家長式的信仰,要求人必須服從,會叫下一代流失。年青一代主張獨立思考,著重對自主性的栽培,想像力需要在神裡面好好栽培。」自主帶出創意,並非否定律法。律法背後的精神,能夠由創意展現得更好。

盼望叫人看到生命的可能

創意亦牽涉世界與個人的關係,是一個「生命空間」的議題。生命空間不單是在物理上的空間,而是全人靈性發展的空間,彰顯神在空間層面的作為,包括聖靈運行、生命成長、生命的潛力等等,代表著生命的可能性。因此,發現問題是創意的起點,代表現狀有改善的空間。我們要有盼望,才不會被問題擊倒。神就是那位開創空間的神,祂在沙漠中開江河(賽43:19),是做新事的神。因此,創意的源頭是盼望。陳說:「神的空間超越人眼見僅有的空間,盼望使人能夠在僅有的空間中發現神的空間。沒有盼望的人,不能發現神的空間,就不能想像或創新。另一方面,若覺得我們活著的世界已經很好,安於現狀,也是沒盼望的表現。絕望與過於樂觀都是創新的敵人。」

當德國柏林圍牆將東西德分隔的時期,很多人用創意的方法從東柏林到西柏林,可見人為了追求自由,會顯出許多的創意。陳韋安提到,當時有人從東柏林踏鋼線到西柏林、有人飛索、建造氫氣球、用火車偷運人、掘隧道、用假證件、假冒蘇聯軍人等等,各出奇謀,是因為他們有逃離現實的盼望。陳說:「人為得到自由是充滿創意的。自由是神創造人的本性,空間是充滿神的空間,使人是面對世界會有盼望。自由、空間和盼望三者成為創意基本條件。」

信仰視角研討日另設有多個環節,包括基督教藝術家黃喜蓮女士(「喜蓮創作坊」創辦人、前突破機構美術設計師)分享「恩情連繫馬賽克」;劉澤光博士(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及方家煌先生(唯獨舞台有限公司聯合藝術總監)透過書法和舞台藝術主講「創意的時空與文化」,從多角度呈現創意在信仰中自由展現的美妙景象。

 

(記者林暐皓報導)

面對同婚專法強行通過 教會要行公義 也要好憐憫

「民主已死,這是台灣民主最黑暗的一天!」面對立法院院會於5月17日上午10時逐條審議同性專法,民進黨團強勢表決通過關鍵的政院版同婚專法第4條,同志可到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下一代幸福聯盟(簡稱幸福盟)理事長曾獻瑩、以及公民行動總召游信義表明,執政黨強行表決法案,嚴重違背公投民意,幸福盟會公佈違背公投民意的立委名單,呼籲全民讓這些立委在2020大選全面下台。

立法院院會於17日審議同婚專法的三個版本包括:一、行政院版本,「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草案;二、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提案的幸福盟版本,「公投第12案施行法」草案;三、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所提信望愛版本,「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暨公投第12案施行法」草案。審議過程中,立院民進黨團祭出黨紀,強力動員,靠著絕對優勢,排除其餘兩版本條文,逐條表決政院版同性專法。

曾獻瑩表示,政院版同婚專法的爭議點,在於民進黨立院黨團雖在16日協商拿掉第一、第二的同性婚姻字義,卻在第四條條文,明列相同性別之二人可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其餘包括法案第20條的「收養」準用《民法》收養規定及第26條宗教自由。曾獻瑩又指出,不管是公投第10案、第12案主文,都載明為保障同志朋友,不以婚姻名義為前提,而是以婚姻以外的其他形式保障,但政院版本同性專法全面準用《民法》,等同是同婚法案。

對於執政黨強行通過政院版本同婚專法第四條,曾獻瑩回應說,這是多數暴力,正式宣告「15位大法官高過於公投民意」,台灣人民應永遠記住5月17日下午1點歷史時刻,看見執政黨用如坦克車壓境,用極短時間通過高度爭議的法案。因著公投法規定,相同議題2年內不得再提公投,幸福盟將推動讓違反公投民意的立委,在2020年大選中下台,同時推動複決公投,廢止違反公投民意的法案。

面對此狀況,教會該如何回應?楊寧亞牧師(台基盟理事長)透過網絡直播分享:「不是我們要做什麼,重點是神要教會做什麼!」彌迦書6章8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楊牧師表示,教會有責任行出公義,讓國家與土地了解何謂公義。即使立法院通過了行政院版本的同婚專法,台灣的教會可從以下3個方面行使公民權柄:1、申請大法官釋憲。針對愛家三公投以及行政院、立法院的同婚專法,再次請大法官作出解釋。2、對立法院通過的同婚專法作複決。再次由人民來複決,真正落實民主的民意。3、透過明年(2020年)選舉把公義彰顯出來,選出符合聖經真理和國家法律的人。

此外,除了行公義,也要好憐憫。楊寧亞強調,人裡面最深的需要是「真愛」,因此,教會要有充分表達真愛的行動,即使在我們身旁有支持同婚的人,也要彼此相愛、給予關心,而不是憤怒與指責。

在此同婚法案中,真正的弱勢是我們的下一代,特別是正在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們處在承受霸凌的環境裡,倘若法案成立,他們就更模糊於自己或周圍的人的性別身分。教會應當主動站出來把真正的愛,給予弱勢中的人群。台灣最真實的問題在於「家庭問題」。教會應當好好地謙卑悔改,婚姻家庭要活出見證。若我們的婚姻家庭出了問題,社會問題也就會層出不窮。因此要正本清源,好好地經營婚姻家庭,讓幸福家庭的氛圍自然從你我的生活中流露出來。活出好的婚姻、好的兩地關係,就會在社會中產生極大的影響力,是真愛的影響力。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