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假期十周年分享會 剖釋猶太人信耶穌障礙

以航假期十年來帶領近五千人踏足聖地。為慶祝成立十周年,以航假期於12月19日在黃埔宣道小學舉行感恩分享會,邀請資深導遊王清儀女士及猶太人牧師撒母耳分享。撒母耳指出以色列的重要及猶太人接受耶穌的四大障礙,值得大家反思。

撒母耳提到亞伯拉罕的約,是無條件的。在以色列亡國以先,神已經應許說:「我必從各國收取你們,從列邦聚集你們,引導你們歸回本地。」(結 36:24)因此現在以色列復國,猶太人歸回就是亞伯拉罕之約的實現。撒母耳邀請大家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詩 122:6),又要安慰以色列的子民(賽 40:1-2),因為兩者都是神要求其他人為以色列做的。

以色列現在有一萬五千至二萬名彌賽亞信徒,但普遍的猶太人仍未接受耶穌基督是彌賽亞,撒母耳認為他們面對四大障礙。第一個障礙是猶太人與教會的歷史。猶太人歷史上多次受苦,不少更是出於基督教名義。他們會問,若耶穌是彌賽亞,和平在哪裡?其次,猶太人很難接受一個「受苦的彌賽亞」。聖經中的拉比、門徒和施洗約翰都認為彌賽亞要作王,將猶太人從羅馬統治中解救出來。猶太教拉比認為彌賽亞會在聖殿被毀前來到,但現在聖殿已被毀,令他們很疑惑。撒母耳指出:「受苦的彌賽亞已在舊約出現,要以舊約解答猶太人的疑問。」創世記提到,細羅(就是賜平安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創 49:10)細羅就是彌賽亞的另一個稱呼。以賽亞書53章也提到彌賽亞會受苦,成為完美的祭物。

另外第三個障礙,也是最大的,就是他們不能理解神的道如何成為肉身。撒母耳說:「神的話成為人,不是新約的概念!」舊約中每一次神的使者與人相遇,都是稱為遇到「神的話」。最後一個障礙是「蒙恩得救」。猶太人要爬「公義的梯」,才可得神的喜悅。他們會問:「為何你什麼都不用做,神竟然要為你做事?」撒母耳說:「沒有人能夠做到神的公義標準。反倒因神赦免我,我願意走在神的路上。」

(記者林暐皓報道)

以色列大火摧毀大片森林 30年才能完全恢復

以色列專家哀嘆,在11月中發生並持續兩個星期的火災,樹林遭嚴重蹂躪,可能需要長達30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

火焰燒燬了數以百計的房屋(主要在海法和耶路撒冷地區),也摧毀了大片森林,包括整個自然保護區。目前估計,超過35,000英畝的森林被摧毀,許多野生動物也遭殃。耶路撒冷區自然和公園管理局的負責人Uri Naveh說:「雖然一些狐狸、鬣狗和其他動物設法逃避火災,其他動物沒有這麼幸運。例如蛇和龜都被燒死了。」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2016年12月,Israel Today)

禱告: 為以色列再植樹代禱。(賽41:19)

[國度觀點] 奧巴馬中東政策可望逆轉

自奧巴馬上任美國總統後,中東政策一直向巴勒斯坦傾斜,又對伊朗核計劃採取放寬態度,引致與以色列的關係出現緊張。特朗普在參選總統時,曾公開表示反對奧巴馬政府處理以巴事務的方針,外界預期他會成為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總統。最近有傳聞指,分割以色列土地的聯合國議程,有可能在奧巴馬離任前,在安全理事會上進行投票,無容置疑,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支持是急速推動聯合國對分地開綠燈的重要因素。

特朗普並非在競選時,才表現對猶太人的友善,他與猶太社群的良好關係,都是有跡可尋。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他獲猶太人全國基金會頒發生命樹獎項,嘉許他對美以友誼的貢獻。特朗普在競選時,多次強調自己對以色列的支持,曾揚言在當選後,美國不會再視以色列為二等公民,並對伊朗核問題採取強硬態度。其中一個具體的承諾是將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移至耶路撒冷,以示認同以色列與耶路撒冷土地的歷史聯繫。所以在當選後,以色列官員敦促他遵守承諾。特朗普的顧問最近也向傳媒確認,在特朗普正式上任後,會很快實現有關承諾。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祝賀特朗普勝出大選時,稱他為「以色列的好朋友」,對他過去對以色列的持續支持表示讚賞,也表示願意在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和平進程方面與他的新政府緊密合作。

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是競選活動的真正幕後功臣,而庫什納的猶太裔身分對未來以巴事務的影響,也成為媒體焦點。庫什納是正統派猶太教徒,而特朗普女兒下嫁他時,也改信猶太教。庫什納向來有強烈支持以色列的立場,外界預計他在特朗普的新政府中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特朗普給人口出狂言的印象,他曾說:愛以色列,百分百為以色列而戰,永遠是這樣。他上任後,有望扭轉奧巴馬制定的中東政策,但是否會成為傳言中的「最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總統」,則有待觀察,內閣任命的人選將反映他的真實意向,不能以他一兩句豪語而有所定斷。

拉比敦促特朗普、普京 助建耶路撒冷聖殿

以色列一群拉比領袖把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看作2,500年前的波斯王古列,可幫助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的聖殿。

致力恢復古代猶太宗教法庭的猶太公會(Sanhedrin)發言人Hillel Weiss拉比教授說:「當今的政治條件是世界上兩個最重要的領袖都支持猶太人對耶路撒冷有屬靈遺產的權利,是史無前例的。」

猶太公會寫信給特朗普和普京,敦促他們共同努力去完成一項造福全人類的工程項目,在耶路撒冷有爭議性的聖殿山重建聖殿。兩位領袖都曾表示支持猶太人對耶路撒冷的要求,而特朗普當然是兩人中最高調的一位。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2016年11月)

禱告:猶太拉比在凡事上都仰望神

耶路撒冷市長呼籲特朗普守承諾 大使館遷移耶路撒冷

特朗普在總統大選獲勝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恭賀他,並讚揚他是「以色列國真正的朋友」,期待與他合作,促進中東地區的安全、穩定與和平。

內塔尼亞胡說:「美以之間根深蒂固的關係植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利益和命定。」又說:「我相信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和我將會繼續鞏固兩國獨特的同盟關係,甚至讓這關係邁向更高的高度。」

耶路撒冷市長尼爾巴卡特(NirBarkat)也向特朗普致敬,並稱他是「耶路撒冷的忠心支持者」。尼爾巴卡特在正式的恭賀函中,同時呼籲特朗普信守競選承諾,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Tel Aviv)遷移到耶路撒冷。「我滿心盼望你支持我們為所有居民建立及開發耶路撒冷的各項活動;並邀請你造訪這個以色列首都。」

(取材自Bridges for Peace,2016年11月15日,台灣國度復興報Asenath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使美以官方、民間為共同的價值觀和命定邁開更大的合作。

[國度觀點] 佩雷斯提倡的和平是一種妥協

以色列最後一位開國元勳、前總統佩雷斯,因中風留醫,等不及猶太曆5777年的來臨,在9月28日與世長辭。他在以色列建國歷史和中東和平進程上,皆佔重要位置,他的過身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因此多位國家元首出席在耶路撒冷舉行的葬禮。

傳媒報道葬禮時,將焦點放於第一排坐席的阿巴斯身上。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像是宿敵,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統卻接受佩雷斯家人的邀請,出席以色列開國元勳的葬禮,還跟以色列總理和總統握手示好。阿巴斯的舉動當然觸怒很多巴勒斯坦人,又給對敵哈馬斯抨擊的把柄。阿巴斯的政治表態,明顯是向外界表達爭取和平的意願,然而與以色列有和平條約的埃及、約旦和一些中東國家,卻沒有元首出席佩雷斯的葬禮。

在2014年,佩雷斯接受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邀請,在梵蒂岡與阿巴斯共同參與和平祈禱會。當時他表示對以巴兩個民族締造和平的渴想。教宗致電以色列總統表達對佩雷斯的哀悼時,說「他的遺志將真正實現」。佩雷斯所推動的「和平」對於以色列是否帶來真正的和平?

佩雷斯是政壇的「常青樹」,曾任以色列總理、總統、國防部長、外交部長、財政部長等重要職務。在1994年,他與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後來遇刺身亡的以色列總理拉賓,一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對和平的畢生貢獻主要是促成1993年的奧斯陸和平協定。

雖然他曾主張西岸拓展殖民區,後來卻對以色列領土問題的立場有變,主張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妥協。曾向時任總理的沙龍獻計,推展迦薩和西岸的撤軍計劃,導致以色列處於危險形勢。他與現任總理內塔利亞胡,在以巴談判和土地問題上也時有爭拗。內塔利亞胡領導的政黨反對割地,而佩雷斯則認為以色列必須堅持以巴兩國方案,為保留猶太人國家的身分,就要讓巴勒斯坦立國,免得國內爆發民族衝突。他認為「以色列必將決定」,他的政見有待歷史證明,但決定權肯定不是在以色列上,只有以色列的神才是歷史的主宰。

阿巴斯上次到訪耶路撒冷是2010年,而以巴和平對談在2014年進入停滯階段,現今未有復原的跡象。阿巴斯在社交網站表示,佩雷斯的過身是對所有人類和中東和平的一個嚴重損失,這個說法確實誇張。唯有耶穌基督才是所有人類和人間實踐和平的唯一盼望。

按立大祭司 預備隨時恢復獻祭

猶太教正迫切要恢復聖殿儀式。最近以色列新生公會(Nascent Sanhedrin)按立了巴魯克拉比 (Rabbi Baruch Kahane) 為下一任大祭司,這任命是為將要來的贖罪日作準備。如果政局突然改變,允許猶太人進入聖殿山,他們將會依照律法恢復獻祭。拉比巴魯克認為,只要政局改變,聖殿禮儀可在一周之內恢復。

拉比巴魯克是一名著名學者,對聖殿事奉方面的複雜律法有豐富認識。他是Halacha Berurah研究所成員,這研究所是由以色列的第一位首席拉比創立,專門解釋猶太律法。巴魯克在恢復聖殿事奉當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今年已經見到多項關於聖殿的進展:聖殿研究所開始了祭司登記名冊;建立了訓練祭司在聖殿事奉的學校;在假期重演獻祭,例如逾越節獻祭。

聖殿研究院創辦人Yisrael Ariel拉比說:「作為虔誠的猶太人,這是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按立一位大祭司及做出準備是律法的吩咐,即使現在還沒有聖殿。」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6年8月29日,陳細細記者編譯)

祈禱:猶太人明白律法只是影兒,基督才是實體。

捷克維持教科書立場 確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耶路撒冷市長巴爾卡特(Nir Barkat)讚揚捷克政府決定維持教科書中有關「耶路撒冷作為以色列首都」的聲稱。

上星期,捷克的報章報道,因為巴勒斯坦大使館的投訴,捷克政府會修改學校教科書地圖,使耶路撒冷不再是以色列首都。然而從後來發表的聲明看來,捷克當局似乎改變了心意。

「我感謝捷克政府做了正確的抉擇,拒絕向巴勒斯坦的控訴與謊言妥協。我很高興我給捷克首相索博特卡的信,及其他外交努力正面地影響了這個決定。」巴爾卡特說。「猶太人及捷克人的友誼有深厚歷史根源。將來的捷克學生會繼續知道真相: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猶太人的心及靈魂。」

今天即使以色列的政府及國會都在耶路撒冷,但大部分國家都拒絕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沒有國家在當地設立大使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認為耶路撒冷首都具有爭議性,所以把大使館設於特拉維夫。而巴勒斯坦人希望瓜分東耶路撒冷,成為他們未來的國都。耶路撒冷在1948至1967年間被分割管治,約旦管轄東部,包括舊城區、哭牆、聖殿山及差不多所有聖經地點。1967年6日戰爭後,以色列把整個城市歸到自己的管治之下,更在1980年正式在法律上訂明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

(來源:CBN,2016年9月9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國際社會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有歷史和法律根據

中以正式開啟十年簽證時代

以色列旅遊部宣佈批准為以商務或旅遊為目的的中國公民發放十年多次往返簽證,中國也將給予以色列公民同等待遇,每次停留期長達90天。

以色列旅遊部稱,近年來中國遊客數量的增長速度驚人,2015年訪以遊客人數與2014年比增長了43%,與2013年比增長了86%。這一趨勢在今年上半年得到延續,中國遊客數量與去年同期比增長了45%,與2014年比增長了82%。在今年6月,中國遊客數量與去年同期比增長高達93%。以色列旅遊部希望到2018年中國遊客人數增加至十萬。

一份年度入境遊調查顯示,在訪以遊客中,中國遊客的平均消費最高。平均每位中國遊客在訪以期間的消費額為1947美元,而全球遊客的消費額為1600美元。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2016年8月)

祈禱:中國旅客在以色列觀光時認識真神

聯合國有意定聖殿山為伊斯蘭聖地

隸屬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由21名成員組成的世界遺產委員會計劃,有意將聖殿山列為伊斯蘭聖地。他們認為聖殿山的名稱應該回歸到歷史上的正確理解,其議案偏袒伊斯蘭教。

今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所有官方文件須以穆斯林所命名的「阿克薩清真寺」來取代「聖殿山」這名稱。這決議竟然得到歐盟的祝福,有熟識政治的人士認為此舉很可能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歐盟關係持續緊張而演變出來的行動。

以色列外交部說:「以色列非常關注歐盟有意提出這項決議,這將是巴勒斯坦草案的一個替代方案。儘管法國在4月為曾認同教科文組織把聖殿山稱為阿克薩清真寺而道歉,歐盟的提議繼續否定猶太民族與聖殿山的歷史聯繫。

(來源:猶大通訊社(JNS),2016年7月17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攔阻聯合國這項決議,保護猶太人與聖殿山的聯繫。

猶太拉比預言:彌賽亞時代以色列邊界擴至全世界

以色列的邊界是國際爭議的話題,有猶太拉比文獻的預言指,彌賽亞時代的以色列邊界將擴至整個世界,這意味著全球的合一。

以色列的邊界經常改變,因此很難絕對地描述。錫安運動的其中一位領袖指出,聖經中有三處關於以色列邊界的描述,後來歷史發展中也有另一個描述:

一、神在創世記中應許給亞伯拉罕的邊界由埃及河延伸至幼發拉底河(創十五18-21);

二、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前的邊界(民三十四6);

三、約書亞進入應許之地後,經過六年戰爭所奪得的邊界(書十三);

四、從巴比倫歸回的猶太人所建立的邊界,比被擄前面積小很多。

一間律法研究所的拉比表示,以色列的邊界並不是透過政治或軍事而定,而是從屬靈角度而定。「以色列的邊界是在乎我們與神的關係。在過去68年,以色列的邊界已變了很多次,反映我們與神的關係在發展中。」

於第九世紀編纂而成的拉比文獻中,預言了以色列的最終邊界。在彌賽亞時代,以色列的地域將涵蓋全世界,整個世界將成為以色列。這個預言很容易被誤解為種族主義,好像猶太人想要征服世界。實際上它是指世界的合一,整個世界將成為聖潔,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將連合起來侍奉神。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6年6月8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恢復祂所應許給以色列的領土。

以色列和土耳其達成和解協議 恢復關係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於6月28日訪問以色列,為其卸任前最後一次到訪,他批評以色列對迦薩地帶自2007年哈馬斯掌權後的封鎖。一天前,以色列和土耳其達成了廣泛的和解協定,看起來緩和,但未能消除迦薩地帶的隔離。

以色列和土耳其同時正式結束六年來的敵意,同意恢復一度親密盟友之間的全面的外交關係。在安卡拉,外交部副部長Feridun Sinirlioglu簽署了協議,為在議會獲得批准鋪好道路。簽署儀式的主要是程序不對媒體開放。另一個相同的儀式,以色列外交部主任Dore Gold在耶路撒冷簽署協議。協議將包括兩國交換大使,以色列要為2010年活躍分子救援船試圖突破迦薩封鎖,遭到以色列海軍突襲而死亡的10名土耳其公民作出二千一百萬美元的補償。土耳其也獲允許將救援物資帶進迦薩,並進行新的開發項目。

以色列和土耳其的關係在埃爾多安於2003年出任總理時開始惡化,埃爾多安的政黨有伊斯蘭根源,關係急轉直下是2008年12月底到2009年1月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為期三周的迦薩戰爭。埃爾多安就巴勒斯坦的高死亡人數批評以色列。

兩國關係陷入谷底,是在2010年以色列突擊隊衝進試圖突破迦薩封鎖的土耳其船。九名土耳其人死亡,包括其中一位擁有雙重國籍的美國公民,後來又有一位死於槍傷。在以色列方面,7名士兵被活躍分子用棍棒、刀和鋼管攻擊而受傷。

事件發生後,土耳其撤回駐以色列大使,並縮減軍事和經濟關係,關係未至完全中斷。達致這次和解費時,直至周一才正式宣布協議。

土耳其主要反對黨領導人表示,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協議等於土耳其承認迦薩封鎖,接受以色列控制迦薩。

在以色列,該協議廣泛受到批評,部分原因是它沒有將兩名以色列士兵的遺骸取回,可能還有兩個以色列平民被哈馬斯拘留。三名以色列內閣部長,包括新的國防部長利伯曼紛紛表示,他們會投票反對該協議,但該協議最後獲得內閣通過。

以色列妥協賠償,忍辱負重。為以土兩國有真正和解祈禱。

(來源:以色列新聞祈禱會,2016年6月)

禱告:兩國順利恢復外交關係,祝福兩國的人民建立和好關係。

恢復聖殿音樂 為彌賽亞回來作準備

聖殿仍在時,音樂是用來事奉神的重要元素。但隨著聖殿被毀及猶太人被擄,聖殿音樂已遺失了二千年。今天,有人正在努力要恢復聖殿音樂,而一位18世紀的猶太教領袖曾宣稱,這將是彌賽亞回來前最後一步。

聖殿是昔日以色列的心臟,音樂是聖殿的核心。聖殿中的敬拜者是從利未支派中選出的。有說「利未」的意思是「陪伴」,所以他們的音樂能帶人更親近神。利未歌者需在25至30歲接受培訓,並通常在30至50歲時參與聖殿事奉。

拉比兼音樂家大衛.路易斯(David Louis)是聖殿研究所(Temple Institute)的編曲家,他正努力恢復聖殿音樂。他認為昔日聖殿音樂的遺失不是一個錯誤,而是有目的。這樣,聖殿音樂便不會被用作世俗用途了。

「我們已有些工具,只是仍未充分發揮其果效。其中最有能力的工具就是有關誦唱經文的規則,它告訴我們關於聖經的音樂學。」路易斯認為預言將隨著聖殿音樂復現,這過程已開始了。

當他描述聖殿音樂的獨特性時,他說:「聖殿音樂可同時有個人及群體的表達。猶太人是非常個人主義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完整的世界。然而,猶太人同時有著強烈的民族主義。在音樂角度來說,這意味著我們能夠融合兩種相反的音樂技巧和編曲,並加上自由的即興創作。

「如果我們想實現這預言,我們應該開始排練。當一班人因著這神聖目的一起奏樂,它就會實現。」至於怎知道這出來的音樂將是真正的聖殿音樂?路易斯不擔心。他相信這樣的配搭就能呈現出聖殿原本的音樂,雖然沒有人能夠預測這音樂是怎樣的。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6年5月31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帶領恢復聖殿音樂的過程。

以色列媒體學校 拍電影激勵受逼迫信徒

格雷格·威廉斯(Greg Williams)是耶路撒冷君王媒體學院(KSM)的總監。他們的學生來自不同背景,由說阿拉伯語的正教基督徒至彌賽亞猶太人,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一起學習如何製作視頻。

格雷格說:「我們提供營銷、設計、寫作和電影製作的訓練,但我們的盼望是學生能得到啟發,藉著製作視頻帶來重大影響力。」

獲獎紀錄片《基督裡的勝利》(Victory in Christ,暫譯)是在幾年前聽到20名科普特基督徒在海灘上被斬首的消息後開始製作的。格雷格說:「我們希望用媒體這有力工具,製作一部以在大患難中得勝的人為焦點的電影,以激勵中東信徒。」

該影片目前正廣播到阿拉伯世界,並透過社交媒體發放到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基督教團體,以及在伊拉克難民的教會播放。另外,該影片也在西方產生影響。God TV整年在全球播放這電影,美國眾教會亦藉播放這電影喚起關注及籌款。這部影片贏得洛杉磯「168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並獲國際基督教電影節三項提名

Victory in Christ影片https://vimeo.com/134556152

(來源:Kehila News Israel Staff,2016年4月11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興起媒體宣教士為祂作見證。

以色列積極擴展同性戀旅遊業

繼特拉維夫每年的同志大遊行「自豪周」(Pride Week)成功後,以色列旅遊局正計劃發展一個活動,吸引更多LGBT(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遊客來以色列。

以色列旅遊局正準備投資一千一百萬新克爾(相等約二千二百萬港元)去促進LGBT來以色列旅遊。他們想針對一些國家(包括許多歐洲國家)計劃一項活動,旨在提倡以色列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吸引LGBT群眾到訪。由大約十年前開始推廣特拉維夫為一個自由城市,旅遊業已經有幾倍增長。整年都有LGBT遊客,主要來自歐洲。

旅遊局局長Yariv Levin證實,他們正與其他外部組織及特拉維夫市合作,審查對LGBT的宣傳計劃。這計劃會擴展至6月的自豪周之後。該計劃的內容和性質還未確定,但其首要目的是促進以色列的LGBT旅遊業。

Yariv Levin表示:「我們正在計劃一個長期策略。我們與幾個合作組織認同LGBT是最具潛力增長的群體,我當然想突破比現在更大的數字。」他還指出,近年來,成千上萬的LGBT青年人湧來特拉維夫參與「自豪周」活動,而他們的目標是發展更多創新的宣傳活動。

(來源:Ynet News,2016年4月2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挪開蒙蔽,讓以色列停止宣傳有關同性戀運動的活動

「雅各的羊」回歸以色列 可能是第三聖殿的前兆

回歸以色列的不只有猶太人,還有聖經中的羊。有一批「雅各的羊」正在加拿大等待返回故土。

「雅各的羊」是稀有品種,體型小,有花斑,並有四個角。牠們在沙漠氣候成長,現在只能在北美找到。牠們保留著許多遺傳特徵,證明了聖經中雅各向拉班要求以有點的、有班的和黑色的羊作他的工資的故事是真的。

以色列今天的羊主要是肥尾羊(Awassi),原生在阿拉伯沙漠,是白色的,有棕色或黑色的面孔。雅各的羊卻是有明顯的斑點和條紋,符合創世記第三十章中的描述。以色列有很多肥尾羊,卻都不是以色列的原生。雅各的羊可能才是在聖經時代獻祭的羊。

專家認為,這獨特品種的羊陪同希伯來人作奴隸去了埃及,並在那裡被運送到北非。後來,摩爾人把他們賣到西班牙,並到英國。最後,收藏家把他們帶到北美。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6年3月22日,陳細細編譯報道)101

禱告:「雅各的羊」的出現激發猶太人多讀聖經

以色列為全球第11個最快樂國家

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世界快樂指數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顯示,在156個國家中,以色列排行第11位,比美國領先兩位。

報告指出丹麥是最快樂的國家,其次是瑞士、冰島、挪威、芬蘭、加拿大、荷蘭、新西蘭、澳洲和瑞典。有趣的是,排名頭10位中,有半數是北歐國家,冬季晝短夜長,這種環境通常與抑鬱症掛鉤。

根據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Gallup World Poll),敘利亞、阿富汗和八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為世界上10大最不快樂的居住地。這些國家大多數正面臨戰爭和極度貧困。

該報告的排名準則基於以下因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支持、預期健康壽命、政府和企業的貪污情況、社會不平等程度。另外,也包括受訪者對生活質素的評估。

(來源:Religion News,2016年3月17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這好消息吸引更多猶太人回歸以色列

美國雕塑家建祈禱花園 促人神相遇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西部,一個可以俯瞰克爾維爾的高處,座立著一座77尺高的十字架。在十字架的腳下,就是「將臨的王雕塑祈禱花園」(Coming King Sculpture Prayer Garden)。這裡集合了捐贈的藝術品和雕塑,作品描繪耶穌的一生。

藝術家和雕塑家馬克斯格雷納(Max Greiner)是這花園的創立人。他說:「我們建立這花園,讓人可以在此與神相遇,而無需經過一堆宗教儀式。」他續說,神在2002年已給他這個花園的異象,但他花了13年時間禱告和計劃才看到這異象實現。至今已有數千名來自30多個國家的人到訪這花園,並透過有創意的方式遇見耶穌。

馬克斯說:「它吸引了那些只是想觀賞藝術或體驗戶外花園的人。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找到了神。」

當參觀者走石板路通向十字架的路上,可以閱讀以西班牙語、英語和德語所寫的聖經經文,明白神的愛。訪客還可以與幾位義工牧師交談,或在石頭上寫上祈禱請求,並放到十字架附近。當中發生過一些神蹟。

馬克斯說:「毒癮被破除,酗酒者及吸毒者也來這裡。另外,19名想自殺的人來到這裡,神把他們從自殺的念頭中拯救出來,他們更信了主。」

馬克斯認為,這花園的地形近似聖地並非巧合。這花園與以色列處於同一緯度。這裡的植物、山丘、石灰岩,一切看起來都像以色列。

他們還舉行一次特別的復活節崇拜,讓人慶祝基督的復活。他亦盼望在全球各地複製這祈禱花園,讓更多人能體驗到耶穌的愛。

(來源:CBN NEWS,2016年3月22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使用祈禱花園,讓更多人經歷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