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加丹石」首次公開展示 重現早期基督徒與猶太人歷史

被認為是以色列最重要的考古發現的「馬加丹石」(Magdala Stone),將在梵蒂岡首次公開展出。馬加丹中心認為,該石頭側面刻劃了第二聖殿的拱道,背面刻劃至聖所。

以色列古物管理局(IAA)的考古學家在加利利海岸邊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一世紀猶太會堂和一個被認為是抹大拉馬利亞的故鄉城鎮。有人甚至推測耶穌曾經拜訪該猶太會堂或參加崇拜。2009年,「馬加丹石」就在這個遺址出土。它被認為是現代以色列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重塑對主後一世紀猶太人生活、早期基督教和耶路撒冷第二聖殿的學術認識。這塊石頭被稱為「基督徒與猶太人的交匯點」。

石頭上描繪了金燈台,令考古學家非常激動興奮。他們認為這是第二聖殿金燈台最古老的雕刻形象,也是第一個在猶太宗教環境中發現的金燈台圖像。

石頭上描繪了金燈台
石頭上描繪了金燈台(相片來源:以色列古物管理局(IAA))

「馬加丹石」由現時至7月底在梵蒂岡博物館與羅馬猶太人博物館的「金燈台:崇拜、歷史和傳奇」聯合展覽中展出。展覽透過約130件展品描述金燈台的故事。世界各地的20多個博物館將他們的作品借給是次展覽,包括巴黎羅浮宮,倫敦的國家美術館和維也納的阿爾貝蒂娜博物館。

該展覽還會展示關於羅馬將軍提多在公元七十年圍困耶路撒冷期間,從第二聖殿奪走的實體黃金燈臺的位置研究。

magdala2
背面刻劃至聖所

(來源:猶大通訊社(JNS),2017年5月22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更多關於第二聖殿的文物被發現,以助考證聖經歷史。

美國基督教大學引進藝術課程 近十年成為趨勢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視覺資訊飽和的世界。廣告和電影淹沒了人的視覺,並已經成為社會溝通的方式。美國一些基督教學院開始明白畢業生的就業、事工和社交都需要視覺素養和能力。根據美國大學協會的資料顯示,近十年來,超過85所基督教大學增加了新的藝術學位課程。

自2012年以來,至少有10間大學開辦了視覺藝術學位。有些還聘請了新的視覺藝術講師,擴大了工作室,增加畫廊或開設博物館。例如:加州的阿蘇撒太平洋大學,今年秋天開辦新的藝術教育碩士學位。

然而,這不表示這改變會產生宗教色彩濃厚的藝術。這些課程主要讓學生探索自己是誰,自己的信念,他們如何自處於美國多樣化宗教的社會,或任何對他們有意義的事。

以往視覺藝術在基督教校園並未受到好評。基督徒視覺藝術家協會的Cameron Anderson表示,保守的新教學校以前擔心視覺藝術可能會令人腐化,但是這正在改變。「他們在重新思考與文化的關係以及是否參與。」

實際上,視覺藝術培訓在就業市場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在平面設計方面。奧羅爾羅伯茨大學每年視覺藝術畢業生大約有一半會找到商業工作,其餘的在教會工作。其藝術副教授Jason Howell認為:「影片有助在網站和會眾中創造美學體驗,讓人們聯合起來。視覺藝術可以幫助推動大使命。當人們質疑信仰,藝術成為提供真實感的途徑。」

(來源:Religion News Service,2017年5月17日,Vasco Lam編譯報道)

禱告:更多的藝術人材投入基督的大使命。

相信耶穌的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都被稱為基督徒嗎? -【請教拉比】專欄

相信耶穌的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都被稱為基督徒嗎?

拉比回答:

聖經中通常將所有相信耶穌的信徒定義為基督徒,而通過對希臘語和希伯來語的研究就能清楚「基督徒」一詞的適用範圍。

使徒行傳11:26:「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使徒保羅和巴拿巴二人到安提阿去傳福音,培養門徒。世界上外邦人中的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曾有過像安提阿這樣的復興。在新約中,相信耶穌的這個問題一直在猶太社區和整個以色列國家中被嚴格看守。現在聖靈在安提阿大顯作為,外邦人都來相信猶太人的彌賽亞耶穌。這對猶太人來說絕對是件新鮮事。

「外邦人」這個詞的意思是「在當時歷史背景下,代表那些與神沒有契約關係的國民」。然而,現在我們看到有大量的外邦人來信猶太人的彌賽亞。使徒保羅和巴拿巴也很清楚,這些人已經被真正的重生了。顯然地,他們不再需要通過受割禮進入亞伯拉罕之約來獲得重生,因為他們已經被重生了並被聖靈所充滿。所以問題是:他們重生之後被稱作什麼?對新信徒使用的希臘詞語“mathetes”,意味著「門徒」或「學生」。他們就是被使徒保羅和巴拿巴正在訓練的新的信徒。

記住,此時的保羅和巴拿巴是使徒,不是門徒,而外邦的這些新信徒則是門徒和學生。使徒們需要有一個術語來正確地定義外邦的新信徒(包括門徒和”mathetes”)所以稱他們為基督徒,意思是耶穌的,或者「猶太彌賽亞」的追隨者,以此來區別於其他不信猶太彌賽亞耶穌的外邦人。這個詞從來沒有用於確定保羅和巴拿巴,或任何其他的猶太人信徒。這顯然是指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的外邦新信徒。

猶太人一直被稱為猶太人,不管他們是否相信耶穌。在當時的猶太社區,用「神的道的追隨者」這一術語來區分那些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人和不信耶穌的猶太人。所以,從最開始進入新約時並沒有改變你的性別或你的國籍、男性或者女性、猶太人或者外邦人。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18中明確表示「有人已受割禮蒙召呢,就不要廢割禮;有人未受割禮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禮。」「基督徒」一詞被親切地給了外邦的新信徒,就是現在那些在新約下接受耶穌是彌賽亞的人們。

使徒行傳26:28:「亞基帕對保羅說:你想稍微一勸,便叫我作基督徒啊!」亞基帕王是一個繼承混合傳統的人,被認為是一個外邦人,因此他正在承認如果他作為外邦人,可以被說服相信耶穌基督,他也會因此被稱為「基督徒」,一個相信耶穌的外邦人。

另外,當彼得遊歷歐亞大陸跟一群混合的群眾講話時,這其中既有信徒又有非信徒,他說重生的猶太人會因信仰而遭受迫害,並在聖經中彼得前書4章16節告訴他們說,作為非猶太人的基督徒,不要因此而羞恥,並有可能為耶穌基督之名而受苦。彼得前書4:16:「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

所有的這三處經文清楚地說明,將相信耶穌的外邦信徒定義為基督徒,意思是在新約中「猶太彌賽亞耶穌的追隨者」,並成為眾信徒身體中的一部分  。


文@Ari Sorko-Ram (作者是以色列彌賽亞猶太人運動的重要領袖,也是Maoz Israel Ministries創辦人,精於教導聖經)

反應與回應 -【愛有道】專欄

思考與身手敏捷的人反應快,在日常的生活中,好像佔有效率的優勢,予人競爭力強的感覺。相對來說,喜歡深思熟慮才回應的人,會予人猶豫不決,甚至後知後覺的印象。兩者除了性格氣質不同,前者或較多是年輕人,而後者或許是人生閱歷較豐富。

有人喜歡與反應快,滿有活力的年輕人共事;亦有人認為他們太虛浮,不夠踏實,當遇上重大事故,憑直覺反應,沒有確實的理據,容易判斷錯誤。至於按兵不動,細察形勢才作出回應的穩重派,應變與應急欠衝勁,還事後孔明,作出「早知如此」的解說,叫人難以信服。

請勿誤會我在批評反應快與回應慢都不適合與人共事,反而健康的團體或機構,應該能同時容納這兩類人。當領導的,更需要廣納不同類型的意見,才作出更合宜的決策。有時候,領導本身是個成熟穩重型,思前想後,沒法突破框框,他需要沒有思想包袱的年輕人給予天馬行空的點子。而年輕衝動的領導,則需要聽取感覺拖後腿的諫言,停駐看清形勢,再踏出平穩的一步。

舉個簡單的家庭互動例子,中年的爸爸為轉換工作而躊躇,更害怕影響家人的安穩生活;初出茅廬的兒子卻為著實追逐夢想,不願安守於一份朝九晩五的工作。兩父子坐下來交談,爸爸苦勸孩子三思,不要頻頻轉工;孩子卻請爸爸明白他的夢想是推動他向前,他需要尋找有意義的工作,而不僅為了糊口。

交流過後,大家的選擇或許有所調整,又或沒有改變,但大家都會對彼此多一分諒解,不會只是批評論斷,找對方的不是之處,堅持個人的觀點,硬要對方順從。


文@徐惠儀

文人大話多 -【文化守望者】專欄

最近有人給我「文人大話多」的評語,因為我一個月前「承諾」要做的事情,至今還沒有去做。我的確沒有做,但我認為自己沒講大話,我相信當時的情況是,我分享了一個自己認為很棒的意念,然後在下意識裡,自動地將這意念存放在大腦裡的「夢想」檔案夾,自此被封存。

話說回來,「文人大話多」是外人難以理解的正常現象。為什麼一個性格有嚴重缺陷的人寫出悲天憫人的偉大作品?為什麼一個對伴侶不忠的人寫出讓人感動流淚的情詩?首先我要清楚表示,在本文的討論中,我沒有包括刻意欺騙、故意表裡不一的偽君子,而是用真心真情寫作,但寫出來的東西給人的印象,跟其本人的真性情好像有大的差異。當然,自欺是很難說的,也可能是常有的原因。但對於真誠又沒有跌入自欺陷阱的文人,我只想到,他們不過是寫出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而不是在寫自己。我們都生活在一個不太美的世界,甚至醜陋的世界,但有少數的人離奇地看到隱藏的美,也許是醜陋的人性突然閃出一道明亮的光輝,其他人沒看到,但這些少數的人可能因為善於觀察,或心靈感官特別敏銳,總之就捕捉到大多數人沒看到美好事情,而且有能力用文字描寫。

視角是大家的差異所在,而基督徒應有超越性的屬靈視角,因為在聖靈的光照下,會看到其他人沒看到的美,那不是屬於這世界的,如果只是寫自己,就沒有超越性了。有兩方面的能力要加以培育,一是「看見」的視力,二是將內在的意象或異象轉換成傳播符號的能力。寫作、繪畫等的能力,我們都明白重要,但心靈視力是很少獲得重視,卻是每時每刻都會運作,這就是我們的想像力。但因為沒加以培育,很多人隨著成長,想像力日漸衰退,或一直處於荒蕪狀態,任其生任其死,而沒有將其潛力發展出來。每個人都有想像力,但基督徒的想像力是會被聖靈更新的,以致我們可以看見神的榮耀,並「歌頌祂名的榮耀,用讚美的言語將他的榮耀發明。」(詩66:2)


文@黃少芬

屬魂的夢 -【夢解碼】專欄

靈魂是人類的生命、感覺、思想及行動的依歸,人的結構可分成肉體和靈魂。聖經怎樣解釋靈魂?詩篇84章2節:「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 神呼籲。」

如果我們與聖靈親密同行,在夜裡我們的靈魂也會切切尋求神的靈,這是屬靈生命的健康狀況。人的靈魂能認識神的真理,當真理向靈魂啟示,就會有全面的認識。我們的靈魂在夜間游走各處,尋找神的光,並傾聽祂的聲音。夢與異象的出現是要引導我們的靈魂去到神面前,因祂就是那位賜予生命與命定的。從神而來的異夢帶給我們智慧及知識,使我們的靈魂啟發。

假如我們的靈魂沒有紥根在神的真理裡,平日不是行在聖靈裡,那會如何呢?我們會被慾望掌控。那就是為何有時候人會有「屬魂的夢」(Soul Dream),這是指個人的慾望凌駕於對神的渴望。

屬魂的夢通常反映你最深的渴望,或是你屬世俗的欲望。我們的解夢中心最常見的屬魂的夢,是與愛情有關的(即是你渴望嫁娶的男人或女人)。例如,你視為偶像的電影明星出現在你的夢中,並且有些淫亂的感覺或是身體接觸;又或是與一些未解決的問題有關,而那些問題在你的意識中一直糾纏,以致反映在夢境之中。

通常透過聖靈的分辨,我們可以識別出那夢是否主要揭示你的屬魂的夢。我們還要解讀這些夢境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即使那是個屬魂的夢,解釋仍是重要?因為在解釋後,我們可以明白自己屬靈生命中有哪些領域需要潔淨,並調整自己心思回到神的真理。我們又會知道如何深化正確的禱告,去移除我們裡面不屬神的渴望與根源問題。

當我們選擇在神的真理和聖靈裡與祂同行,我們必須在靈裡向仇敵關門,不容許對方進來誤導及欺騙我們。了解你的夢可以幫助你根據神的渴望來行動,也容讓你看清楚仇敵是從哪裡來的。

詩篇25章5節:「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因為你是救我的 神,我終日等候你。」約翰福音8章23節:「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真實解夢個案﹕男朋友愛上別人

當我坐在男朋友的車裡,我問他是否愛上別人。幾秒鐘之後,他回答說﹕「是的,這在最近發生。」他解釋,有一段短時間,他只是迷戀一位他並不認識的女子,現在已經完結了。

夢的解釋﹕你感到不安全,而且疑惑神對你的愛。神是愛,祂愛你,或者你對神的愛有不同看法,因祂不是以你認為應當的方式去愛你。神愛我們的方式是透過塑造我們、清除我們生命中阻礙,帶領我們進入祂的祝福與豐盛。

以賽亞書64:8「耶和華阿,現在你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你是窯匠,我們都是你手的工作。」

教導﹕解讀夢境時,發現作夢者對於她與男朋友的關係感到不安全。但我們的解讀是集中於使用神的話語鼓勵對方,分辨真正的原因,在這個案中,她有不安全或恐懼或擔憂的靈。


文@Mary Chu(火石7解夢中心負責人)
譯@Ann Chan

奪回所失 -【Joyce Meyer】專欄

我被劫了! 當我開始認真研讀聖經,並發現自己沒有活出基督藉捨身賜我的新生命時,這啟示對我猶如當頭棒喝。起初我真的接受不了,但我真的需要認識這真理,才能開始經歷那奇妙的改變,活出今天真正享受的生命。

作了信徒多年,昔日的我對與神同行並不著緊,終日只有愁眉苦臉,沒有經歷真正的平安和喜樂,且常有罪疚的感覺。感恩的是,透過約翰福音十章10節,神指示了我不用活得苦澀,並能靠基督得著豐盛的生命,但我必須作出改變! 於是,我求神指示我該作甚麼,才能成為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所說的「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當然,要成為從裡到外的「新人」是個漫長的過程,當我們接受基督作個人的救主,並重生之時,我們就有份於神的本性,像種子一樣,約翰一書三章9節:「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因神的道(原文作「種」)存在他心裡…..」種子需經澆水,往下扎根,才能開花結果。扎根於基督的生命,就能結出這些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加五22-23),靠著神的恩典,我們能以面對人生的挑戰,並克服困難,讓別人見到基督活在我們心裡,並渴望得著我們所得著的。

要經歷這樣的人生,關鍵在於識別那到來「要偷竊、殺害、毀壞」的盜賊。(約十10)在約翰福音十章10節中,耶穌指出我們的敵人魔鬼,旨在叫我們離開神,但當你讀畢整章聖經,你會發現耶穌指責的其實是被魔鬼操控的宗教制度,因為牠最想攔阻你認識到神有多愛你,並你能透過與基督的關係,奪回魔鬼從你身上所偷去的一切。

當我認識到神對我無條件的愛,並祂為我的人生有美好的計劃時,我便明白到祂渴望與我建立深入、親密和個人的關係,而且基督徒的人生並不在乎宗教,而是與基督的關係,因為宗教就是那盗賊,攔阻我們變成基督的樣式。

當然,我說的「宗教」並不是指出席教會聚會。到教會去學習神的說話,幫助我們靈命成長,這固然重要,但我們要小心那靠行為表現的思維,它會誤導我們,以為神是否悅納我們,取決於我們的行為。

擁抱宗教態度的人會說:「我只要多禱告、多讀經、多作善事,或穩定出席教會聚會,神就會喜悅我了。」這樣,我們就像踏上跑步機一樣,疲於奔命的幹著各樣事情,為討神的喜悅。

事實上,與神的關係只建基於祂愛我們這個真理,它指出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我們認識到神有多愛我們,那是因為耶穌為我們死在十架上,透過祂的犧牲,我們能擁有所需的一切,成就神在我們身上的心意。

我們禱告、讀經、到教會聚會,幫助別人解決困難,這一切都是美事,但重點是我們所作的,只是我們對神的回應,而非為博取祂對我們的愛。我們要知道救恩是神給我們的禮物,我們為主而活是為了表達對祂的愛,這是關係,不是宗教。

在基督裡的新生命是十分美妙的,因為我們能因此成為神的殿,祂的靈也會住在我們心裡,與我們同工,在我們生命的每個範疇帶來修復和完全。當我們學習跟從聖靈的帶領,我們就能得著神為我們所預備的,並奪回本是屬於我們的一切!


文@Joyce Meyer
譯@Shirley Cheng

妥拉天地(六):神的帳幕在人間(出埃及記)

在西奈山,神吩咐摩西說: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出 25:8-9)由神在這裡的吩咐開始,到出埃及記的結束,經文幾乎都是圍繞著這帳幕(或譯會幕)的製造。

神的帳幕有院子、聖所和至聖所,院子內有個祭壇,祭壇當然是給以色列人獻祭用的。以色列人要獻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要解決罪的問題,所以利未記一開始,就講到神對各種祭的要求。除了素祭,其他的祭都會有祭牲,聖經叫它作供物(利 1:2)。

供物的希伯來文是(‬korban),字根是(‬karav),意思是親近。保羅在以弗所書說:「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kerovim)了。」(弗 2:13)保羅的意思是,耶穌基督擔當了我們的罪,成為我們的贖罪祭牲,使我們這些外邦人得以來到神的面前。

會幕的希伯來文是(‬mishkan),字根是(‬shakhan),意思是住,所以會幕就是神居住的地方。神一直住在這個會幕,直至所羅門建造了聖殿為止。所羅門在獻殿的時候說:「神果真住在地上麼?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況我所建的這殿呢!」(王上 8:27)

如果輝煌的聖殿也不足為神居住,簡陋的會幕豈不更糟糕!但神並不在乎這些,祂要的是以色列人的心。所以無論是摩西立起的帳幕,還是所羅門奉獻的聖殿,神都以祂的榮光來彰顯祂的同在,表達祂的滿足。(出 40:34-35;王上 8:10-11)

可惜的是,在第一聖殿被毀前,神的榮光離開了耶路撒冷(結 10)。然而,在第二聖殿期間,神的榮光又回來了。約翰說:「道成了肉身,住(shakhan)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 1:14)

耶穌升天後,第二聖殿也於公元 70 年被毀了。但聖經告訴我們,神有一天要再回到我們中間。(徒 1:10-11)約翰在啟示錄說:「看哪!神的帳幕(mishkan)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yishkon),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神。」(啟 21:3)

今天很多教會領受了異象,要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摩 9:11),建立 24/7 的禱告殿,我深信神很喜悅。然而,帳幕的希伯來文是(sukkah),意思是簡陋的棚子。神不在乎帳幕的外表,祂在乎的,是參與的人需要有大衛的心,這對我們是個重要的提醒。

夏子強,寫於耶路撒冷

版權屬夏子強所有,不得複印或轉載。

妥拉天地(五):跨越兩約定婚娶(出埃及記)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神跟亞伯拉罕立約的事件,因著亞伯拉罕對這約的忠誠,願意按神的要求,把以撒獻為燔祭,這事跟耶穌上十字架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在神跟亞伯拉罕立約的過程中,神向亞伯拉罕預告了一件事,他的後裔將要寄居別人的地,又要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創 15:13)這預言在雅各一家七十人來到埃及展開了序幕。(創 46:8-27)

出埃及記開始時,是以色列人在埃及被苦待,他們因著做苦工,就歎息哀求,他們的哀聲達於神。神怎樣回應呢?經文告訴我們:「神聽見他們的哀聲,就記念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神看顧以色列人,也知道他們的苦情。」(出 2:24-25)從出埃及記開始,神似乎是沉默的,但聽見(shama)、記念(zakhar)、看顧(ra’ah)、知道(yada)四個字,卻反映神出對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情況並非莫不關心。相反,神其實已經部署好,祂將要有所行動。

「聽見」跟以色列人的 ‫ ְׁשמַ ע/ shema(申 6:4)是同一個動詞,表示神聽了會有所行動。「記念」同樣是個有跟進行動的字,正如神吩咐以色列人要記念安息日一樣(出 20:8)。「看顧」是個很常用的希伯來字,意思是看見,但如果我們回到創世記 22 章亞伯拉罕獻以撒的那一幕,譯作預備的那個字(創 22:8, 14),原文就是看見,那神在這裡的看見,是否意味神同樣有所預備呢!至於「知道」,它的意思也遠比中文的知道更深更廣,舉例說,創世記 4:1 譯作同房的,原文就是知道。

神的行動在出埃及記第三章正式展開。首先,祂在何烈山呼召摩西,要他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神吩咐摩西對以色列人說:「我是耶和華,我要把你們從埃及人的重擔底下救出來;我要拯救你們脫離他們的奴役;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並藉著嚴厲的刑罰來救贖你們。我要以你們作我的人民,我也要作你們的神。」(出 6:6-7 新譯本)

「把你們…救出來;拯救你們;救贖你們;以你們作我的人民」這四句話,後來成了逾越節家宴(猶太人記念逾越節的家庭活動)中的四個杯,分別是成聖之杯、拯救之杯、救贖之杯和稱頌之杯。神說「我要以你們作我的人民」,以(‫ לָ קַ ח/ lakach)在聖經會用來表達婚娶(創 4:19; 6:2 等),所以神實際上是說,祂要娶以色列人為妻。

耶穌與門徒的最後晚餐,就是猶太人的逾越節家宴。耶穌與門徒用來立約的杯,就是救贖之杯(太 26:27-28)。祂說祂不再喝的杯,就是稱頌之杯(太 26:29),因為耶穌迎娶祂新婦的時候還未到。

夏子強,寫於耶路撒冷

版權屬夏子強所有,不得複印或轉載。

妥拉天地(四):十架從守約而來(創世記)

上一期我們講到,創世記 3:15 是神的第一個救贖計劃。從亞當開始,輾轉過了十代,神從亞當的後裔中揀選了挪亞,在洪水的毀滅中拯救了他一家八口。輾轉又過了十代,神從挪亞的後裔中揀選了亞伯蘭,進一步開展祂的救贖計劃。根據猶太人的記錄,亞伯蘭出生於猶太曆 1948 年[1](以色列在公元 1948 年復國是巧合,還是神的精心設計,讀者可以自行判斷)。

蒙神呼召,亞伯蘭來到迦南地。神應許亞伯蘭的子孫多如天上的星,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 15:1-6)當然,神的應許不止於後裔,還有土地,但亞伯蘭這刻有點拿不準,他向神要個印證,神回應說:「你為我取一隻三年的母牛,一隻三年的母山羊,一隻三年的公綿羊,一隻斑鳩,一隻雛鴿。」(創 15:9)

作為現代人,我們其實不知道神要這些動物飛鳥幹什麼,但亞伯蘭很聰明,他知道神要跟他立約,便把這些動物劈開,分成兩半,一半對著一半的擺列。神讓亞伯蘭沉睡著,以「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完成了立約的程序。

對聖經時代的人來說,立約是很嚴肅的事。一經立約,雙方的財富會共享,雙方的敵人要共禦。約是終身有效,不能反悔的,違約的後果必然是死。神又把自己的名字(Adonai)賜了給亞伯蘭,亞伯蘭(Abram)變成了亞伯拉罕(Abraham)。(創 17:5)

立約後,神的試驗來到。神對亞伯拉罕說:「你帶著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你所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獻為燔祭。(創 22:1-2)神要試驗亞伯拉罕什麼呢?是信心嗎?我認為不是,因為他早就「因信稱義」了(創15:6)。亞伯拉罕的信心(faith)沒問題,但神要試驗他對這約的忠誠(faithfulness),而這極大的試驗亞伯拉罕也通過了。

因著亞伯拉罕對這約的忠誠,願意把他獨生的兒子,所愛的以撒獻為燔祭,兩千年後,在同一個地點,神也把祂獨生的兒子(約 3:16),所愛的耶穌(路 3:22)釘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祂這個普世的救贖計劃。

我們的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 4:22),今天很多猶太人仍在福音的門外,但正如保羅所說,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 11:25-26)這日子可能離我們已經不遠了。

夏子強,寫於耶路撒冷

版權屬夏子強所有,不得複印或轉載。

[1] http://seder-olam.info/seder-olam-g17-abrah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