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殺中倖存的樹 移植紐約傳承歷史

11月17日,紐約市砲台公園城(Battery Park City)學校的學生在猶太遺產博物館前迎接一棵充滿歷史故事的樹,該樹是二戰時期猶太孩子於集中營種植的樹的後代。

1943 年 1 月,在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的泰雷津 (Theresienstadt) 集中營, Irma Lauscher老師將一棵樹偷運到營中,讓一些被納粹黨監禁的猶太孩子可以秘密慶祝猶太樹木新年(Tu B’Shevat)。當時孩子們用他們配給得來的飲用水來灌溉培育樹苗。15,000名被關押的兒童最後只有不到200人倖存下來,而這樹在1945年集中營解放時仍屹立不倒。樹下放了一個標誌,寫著「這棵樹的分枝代表著我們的人民!」倖存者將樹命名為「生命之樹」。

1980年代期間,人們從生命之樹上折下樹枝,移植至耶路撒冷、三瀋市、芝加哥和費城。現在,以色列以外最多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裔居住的紐約,也將培育生命之樹的後代。樹木由猶太慈善家Roger Pomerantz博士捐贈,又他在賓夕法尼亞州農場種植了7棵從生命之樹折枝種植出來的樹,他把其中一棵捐贈予位於砲台公園城的猶太遺產博物館。這棵被稱為「兒童之樹」的銀楓樹目前高15尺,將在砲台公園城的猶太遺產博物館前永久安家。猶太遺產博物館主席並執行長Jack Kliger表示:「我們希望每個走過的人都看到這段歷史。不僅要記起,更能明白何謂面對巨大困難的抗逆力。」

98歲的倖存者Fred Terna在奉獻禮上給兒童之樹澆水

12月2日,猶太遺產博物館與砲台公園城的市政府聯合舉行奉獻禮。曾被關押在泰雷津集中營98歲的倖存者Fred Terna在奉獻禮上給兒童之樹澆水。被問到是什麼驅使他們能堅持並存活下來,Terna說:「即使在集中營裡,被囚者依然持守著他們活著的道德價值。這就是讓我能繼續前進,繼續堅持下去的原因,這些都在這樹上體現出來,感謝你們的記念。」

大屠殺歷史學家Michael Berenbaum表示:「當時被囚的孩子在種植一棵樹,而它將活在他們不會存活的世界裡,這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的信念和精神上的抗禦。如今,那些孩子的精神得以延續。」與泰雷津集中營的生命之樹一樣,兒童之樹會由孩子們照顧,並成為砲台公園城學校大屠殺教育課程的一部分。

禱告:願先人堅韌和願意奉獻的精神得以傳承,孩子在栽種的過程看見神創造的奇妙,為神所賜的生命而感恩。

(來源: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紐約時報,2021年12月2日,許文頴編譯報導。)

 

 

美全新播客節目 發掘聖誕歌背後故事

美國媒體(America Media)製作全新播客節目,發掘聖誕歌的起源、創作背景,以及宗教和文化意義。 節目由11 月 24 日開播,於聖誕節前夕每週介紹剖釋一首聖誕歌。

「聽 ! 聖誕歌背後的故事」(Hark! The Stories Behind Our Favourite Christmas Carols)節目主持人Maggi Van Dorn受訪時表示,節目的靈感源於她最喜歡聆聽的播客節目,不同音樂人受邀分享歌曲的創作過程和背景。Van Dorn於是想到把此概念放於認識聖詩和其他教會歌曲上,但這些歌曲大多於幾十年前、甚至幾個世紀前寫成,作者早已不在人世。因此,她請教了當代研究或演奏這些歌曲的音樂家、作曲家、音樂學者、聖經學者、神學家和文化評論家。

Van Dorn認為,隨著聖誕節臨近,以聖誕歌曲為節目主題最適合不過。「相比其他教會歌曲和聖詩,聖誕歌曲是最受歡迎和最廣為流傳的。即使你不是信徒,不上教堂,依然可能是唱著聖誕歌長大的。而聖誕歌背後所充滿的神學和歷史,經常去教會的人也可能不知曉。以現時最經典的聖誕歌曲《聽啊!天使高聲唱》(Hark! The Herald Angel Sing)為例,其曲調和歌詞實際上是分開創作的。這首歌曲始於衛理宗創始人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的兄弟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所寫的一首詩。後來,這首詩配上了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遜(Felix Mendelssohn)為慶祝古騰堡(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400週年而譜寫的曲調。「如果這首歌沒有孟德爾遜的配樂,可能不會成為現今家傳戶曉的歌曲。」

在節目中,主持人會與嘉賓探討聖誕歌為何深受大眾喜愛及廣傳,並能歷久不衰地引起迴響,更會討論什麼音樂能以歸類為聖誕歌,以及何時適合唱聖誕歌。對於聖誕歌能深入民心的原因,嘉賓普遍認為是基於懷舊情懷,很多人都是與家人一起聽著這些歌曲長大的,歌曲帶給他們許多的共同快樂回憶。聖誕歌曲更滲進流行文化,經常被主流藝人翻唱,在電影原聲音樂中出現,並於節日期間在商店和廣播電台不斷循環播放。

禱告: 願神的靈大大運行在各個報佳音的媒體平台,在聖誕節釋放敬拜的靈,全地都來敬拜,頌揚祂的救恩。

(來源:Religion News Service,2021年12月8日,Steffanie Lai 編譯報導。)

 

 

烏干達警方搜捕恐怖組織基地 救出逾80名兒童

烏干達警方最近突擊搜捕當地恐怖組織,於他們的招攬基地救出超過80名兒童,拘捕逾100名疑匪。

11月22日,烏干達警方在位於Naguru的警察總部舉行新聞發佈會,警方發言人Fred Enanga在會上表示,反恐部隊與軍事情報局在11月17和18日展開聯合營救行動,分別於Ntoroko和Kasengeje-Wakiso救出50和22名被恐怖分子擄走的兒童。警方還於剛果邊境救出15名少年,他們在烏干達遭政府武裝分子民主同盟軍(Allied Democratic Forces,簡稱ADF)拐走,後被偷運到鄰國剛果。

被救出的兒童現在情況安全,他們有些已經跟家人團聚,有些則入住了庇護中心。兒童向警方透露,他們在被困期間受訓操作武器,還學習如何設置和引爆炸彈。據警方紀錄顯示,行動中共有106名人士被捕,他們涉嫌協助丶資助或動員支持ADF招攬新成員。Enanga表示,主腦Sheikh Rwangabo現正在逃,但他的兩名同謀Ibrahim Kaija和Muhammad Ssewakiryang已落網。

警方搜捕恐怖組織_警方發言人Fred Enanga在新聞發佈會上講述行動經過

ADF是伊斯蘭國(ISIS)附屬組織,最初在烏干達西部冒起,目前在剛果東部活動,他們殺害、綁架和驅逐當地的基督徒,主要目標是在中非建立一個伊斯蘭哈里發國。ADF最近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發動了四次炸彈襲擊。

禱告:奉主的名粉碎欺哄人心的黑暗勢力,願主保護當地兒童免受傷害,醫治他們的創傷。

(來源:CBN NewsThe Independent,2021年11月24和22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五名被擄宣教士獲釋 教會憂人民生活安全

基督教援助服務(Christian Aid Ministries,簡稱CAM)早前傳來消息,10月在海地遭綁架的17名宣教士中再有3人獲釋,截至12月6日,共有5人獲釋放,CAM呼籲全球基督徒繼續為仍然被困的12人禱告。

10月16日,CAM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宣教士到訪太子港孤兒院途中被海地黑幫400Mawozo擄走,事件引起全球關注,海地的基督徒和教會領袖,以及美國宣教士均對綁架事件和當地情況表示擔憂。國際希愛會(Compassion International)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主任Edouard Lassegue表示:「雖然我不會寬容這些暴力行為,但不想視之為個別事件。這些黑幫成員曾經是由海地社會經濟和政治部門的關鍵人物資助,但現在這些人已經背叛了他們的資助者。」事實上,事件為當地許多未被報導的暴力和綁架事件之升級。

太子港福音派神學院 (STEP) 一年前因不同幫派佔領其全新大樓而被迫關閉。今年9月,一名太子港第一浸信會的執事在教會門外被殺,他的妻子被綁架。兩週前,STEP學生聯絡主任開車回家途中遭黑幫成員開槍襲擊,在他車上的7歲兒子被殺。上星期,一個幫派劫持一輛載有50人的巴士,向每位乘客索取50萬美元贖金。

前中情局人員David Shedd指,當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於2019年撤離後,海地的安全局勢開始崩潰。不久之後,大量海地國家警察(HNP)叛逃,富有的海地人開始勾結黑幫,僱用幫員作保鑣。現時,太子港地區的不同幫派非正式地劃定地盤,還協助成員避開警察的檢查站。他們在城市中暢行無阻,並在無人監管的地方綁架人民。「人們對這些幫派所擁有的邪惡和巨大權力並沒有足夠的認識。」

除了顛覆國家安全,黑幫還引發燃料危機。黑幫領袖Barbecue要求總理阿里爾亨利辭職,幾個星期以來,武裝人員阻截運送柴油到油站的卡車。城裡沒有穩定的輸電網絡,電力供應主要依賴發電機,醫院被迫拒收病人,銀行關門,學校每週只開放數天,互聯網服務和自來水供應亦受到威脅。

STEP神學教授Andrikson Descollines指出:「警察未能有效對付黑幫活動,不僅減低宣教士獲釋的機會,更使海地人民生命受威脅。如果政府無法守住邊境和海關,阻止槍械和彈藥入境,並為警察提供適當裝備,這裡任何社會團體的困境只會越演越烈。」當地持續不穩的局勢已導致許多外籍人士離開,據估計,過去3年已有八成半的宣教士離開,世界宣明會亦已讓所有來自各地的員工從海地撤離。

美國機構LiveBeyond致力服事海地人民,執行長David Vanderpool表示,美國國務院於上週的電話會議上強烈敦促美國公民離開海地。「國務院擁有的情報比我們多,如果他們如此說,那麼情況應該會變得更差。事工現在要由當地同工來繼續,外國人在那裡太危險了。然而對當地的同工而言是否安全,也不確定。」

除了當地事工所面對的壓力,許多當地人正面對日常生活中的重擔,他們要抉擇如何使用燃料,是要出去買日常所需,還是上教會。長期在阿富汗和中亞地區服事的Anna Hampton表示:「當日常生活受到威脅時,你開始沒有長遠的世界觀,因為任何一天都可能是你最後的一天。可怕的是,如果人們感到孤立無援,沒有盼望,他們可能會放棄生命,或採取『我想做什麼都可以』的心態。」Lassegue說:「因政府長期敵視福音派人士,海地教會並不積極回應社會和政治事件,但自2010年地震後,海地基督更多的反思他們的社會責任,以及如何作世上的鹽和光。」

禱告:求神讓海地教會和信徒認出他們當前的機會和責任,領受聖靈的能力,活出剛強壯膽的生命,見證基督。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11月21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壓力和倦怠感上升 美近四成牧師考慮轉職

美國研究組織巴納(Barna Group)於11月16日公佈一項調查報告,發現近四成(38%)牧師正考慮離開全職服事,較今年初上升9個百分點。這情況在主流新教教會中尤為嚴重,五成牧師表示正認真考慮辭職,在福音派和非主流新教教會,考慮離開的牧師佔三成。

巴納副總裁Joe Jensen 說:「過去18個月的急速轉變令很多牧師暈頭轉向,頓失方寸。疫情 、政治等因素,加上媒體的誇大報導,這一切所帶來的混亂與壓力,不難想像有那麼多牧師問:『 這是我被呼召的服事嗎?』」

壓力上升和整體精神健康轉差是越來越多牧師考慮轉職的主要原因。2016年,巴納的調查顯示,85%的牧師表示自己的精神幸福感為良好或非常好,而在今年10月的調查中,這數字下降至60%。調查還發現,那些表示正在考慮離開講壇的牧師當中,只有一半稱自己在人際關係上感到滿足,而在情感上感到滿意則只有三分之一人。

來自德州的Nic Burleson牧師在11月初舉辦了三日的牧師退修會,聽到一個又一個牧師坦承分享他們的挑戰。 Burleson 說:「每次退修會都有很多牧師表示不知道應否繼續當牧師,他們感到在許多方面都被困住,壓力和倦怠感都在加贈。」牧者兼輔導教練Dan White牧師指出:「倦怠的癥兆開始按我們的個性以不同方式表現。對於某些人來說,是向家人發怒;對我來說,是在關係上躲藏;有些人則會為了逃避而過度沉迷社交媒體、電視或飲酒等。」

隨着疫情持續,牧師更感孤單和不勝負荷。教會取消實體聚會,牧師失去了賦予他們服事生命力的重要部分──與會眾一起敬拜,崇拜後彼此擁抱,與會友面對面傾談。很多時候,他們只得獨自面對一切挑戰。輔導員Evan Marbury牧師表示,很多牧者都在努力尋找指望,但面對現實的打擊,會眾人數下降、教會預算下跌、同工離職……這一切都加深了牧者自我懷疑、羞愧和不足的感覺。如同保羅在哥林多後書 1 章 8 節所說:「我 們 ……被壓太重,力不能勝,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

Burleson 說:「這促使牧師在基督裡找到自己的身分,而不是在事工裡找,我認為這是件好事。當我面對自己的教會沒有增長時,我以馬太福音25章21節提醒自己,神對僕人的呼召所強調的是忠心,而不是成功。Burleson計劃在2022年再舉辦20次退修會,讓牧者們可以公開分享個人的掙扎,並獲得支持和建議。

由於許多牧師在進入全職服事時都認為這將是一個終身的呼召,因此他們在考慮轉職的過程中,往往承受慢性健康問題,包括焦慮和抑鬱。White 指出 :「牧師在考慮轉職時會問:『我可以做什麼維生?』我們必須幫助他們重新設想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牧者角色。」Jensen敦促牧師在過程中不要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牧師。「大衞王、摩西和其他的聖經人物都曾對自己的呼召存疑慮,現在是一個好機會,進入與耶穌更深的關係,更確切知道自己的身分。」

禱告:願神的愛大大擁抱每個牧者,在與神真實的相遇中重拾身分、方向、信心和力量。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 ,2021年11月16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封閉國家本地宣教士 成傳福音新力量

宣教組織亞洲福音會(Gospel For Asia,簡稱GFA)一份最新報告顯示,越來越多「土生土長」的同工投身本地宣教,他們比外國宣教士更了解自己的文化、語言和鄰舍,是21世紀的「新先驅者」。

GFA創辦人K.P.Yohannan指出,越來越多本地宣教士在自己的國家帶領事工項目,改變自己的社區。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共有43萬外國宣教士在海外宣教,而在本地服事的宣教士則有1,320萬。

GFA表示,本地宣教士在自己國家服事的費用比外籍宣教士低得多,受到的約束也更少。外籍宣教士往往需要支付緊急醫療保險、安全保險、移民等相關費用,活動自由也受限制。在發展中國家服事的美國家庭,每年可能需要花費5至12萬美元,這費用足以支持50名本地宣教士。Yohannan說:「本地宣教同工與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致,在村莊和貧民窟一起生活與同行,穿同樣的衣服,說同樣的語言,吃同樣的食物,飲同一口井。」

南亞的宣教同工Rainer希望有一輛單車,好服事和幫助離他家14公里的村莊,他為此禱告了兩年。現在,他的單車成為了當地的「救護車」,把生病的村民送到最近的診所。有女宣教團隊專門服事痳瘋病人,她們替痳瘋病人清潔雙腳和護理傷口。她們說:「我們做這一切都是因著神的愛。」

本地宣教同工了解自己的文化,與當地人民一起生活與同行

Yohannan指出,現今世上八成的國家要麼完全封閉,要麼嚴格限制外國人從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動,阿富汗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儘管遇上關閉的門、各種限制或成本,神仍然呼召祂的子民,並差遣宣教士出去傳揚福音,完成大使命。」GFA的本地宣教士在亞洲一萬二千多個教區開展事工,機構的服事也正擴展至非洲。

禱告:求主在各地興起本地宣教大軍,傳揚天國的福音,轉化社區、城市和國家。

(來源:Assist News,2021年11月22日,Sharon Chow編譯報導。)

 

 

蘇丹政變期間向穆斯林傳福音 近八百名青年歸主

10月25日早上6點,來自黎巴嫩的John Sagherian和Elie Heneine走進蘇丹東部的一所酒店大堂,從電視直播新聞得知,當地軍隊正在90里以外的首都喀土穆發動政變。

年僅27歲的Youth for Christ (YFC)同工Heneine表示:「剎那間,我們當天的一切計劃都落空了。」YFC區域主任Sagherian年屆74歲,一直渴望能到訪蘇丹。他於兩年前認識了YFC在蘇丹的負責人Sabet,終於有機會到訪當地。縱然簽證和虐疾防禦等要求繁複,過程難關重重,二人內心卻滿有平安。

在政變發生的前兩天,YFC團隊花了3小時才到達Sabet在瓦德邁達尼(Wad Madani)的佈道學校,Sagherian受邀向當地會眾講道,約有30人擠在鐵皮屋裡,聽他分享信息「神為什麼對我們這樣做?」Sagherian回想:「當時我還帶領大家思想,『我們會否變得憤怒和苦毒』,沒想到次日就發生政變。」

後來他們得知瓦德邁達尼的基督徒加入了當地穆斯林人民反對政變的行列。Sabet花了兩個小時了解原定的聚會是否能繼續進行。當地來自三間教會的35位教會領袖準備就緒,要迎接YFC隊伍。Sabet得知大家仍在等候,便叫了一輛三輪車前往。Heneine說:「街上人頭湧湧,我們看見示威者毀壞行人道,在馬路上堆放雜物堵塞交通。我們的車不斷在社區繞圈,嘗試找出路。最後向其中一位示威者請求而獲放行。這裡有別於黎巴嫩,人民之間沒有仇恨和敵意,他們團結一致,單單反對政變領袖。人民響應公民抗命,白天仍會上班但不工作,中午時段聚集街頭,設置路障,焚燒車胎。」

10月25日下午,政府切斷了全國的電話通訊和互聯網絡,希望打斷示威行動,同時也打斷了YFC的計劃。他們於是精簡訓練,放慢腳步,在尼羅河畔享用午餐,打算次日就乘坐飛機回家,殊不知機場於第二天開始關閉。團隊無法離開,Sabet於是與佈道學校的校長召集一個年青人聚會。校長於10年前改信基督,是村內的第一人。信主後他積極傳揚福音,組織團契、建立教會和學校。

次日晚上,他們號召了鎮上九成半穆斯林學生前來,超過1,000人聚集在操場上。Sagherian與他們分享:「試想像你要從紅海游到印度,你們當中或許有些人會比其他人游得更遠,但不會有人可以游到印度。就算你的生命有多好,神不會因此而滿足。試想像,倘若朗拿度的思想控制了我,即使我今年74歲,我仍然可以在球場上奔馳,運球射門。這就是耶穌進入我們生命的景況,我們的生命可以讓神得著滿足。」Sagherian呼召希望接受耶穌的人站起來,一個、兩個……不久全體都站立起來。於是他讓他們都坐下,向他們重申這個決定的重要,最後有八成人舉手決志信主。

有機會傳福音給那麼多穆斯林青年,Sagherian感動哽咽:「我們只是活出神的應許,並不覺得危險,也知道很多人為我們代禱。我們二人完成了使命離開當地,但蘇丹仍在奮戰之中,我們要繼續為他們禱告守望。」Heneine從Sagherian身上學會等候神。「神親自改變環境,把我們放到沒有想到的位置上,就像下了一盤好棋,而神最終贏了。」

禱告:願主在蘇丹國中掌權,在青年人的心裡動工,引領他們出黑暗進入奇妙光明。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1年11月3日,Asher Chiu編譯報導。)

 

 

葛福臨接受心臟手術 期待來年繼續巡迴佈道

佈道家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早前入院接受心臟手術,術後透過社交平台感謝各方代禱,表示在手術過程中感受到神的同在。

葛福臨因患上收縮性心包炎,導致心臟囊硬化,無法正常運作。他在11月8日於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進行手術,次日他在社交平台貼文表示:「感謝大家的禱告,我知道禱告的力量,因此我並不害怕。我感受到神於整個過程中與我同在,願榮耀歸給祂!」

他還表示期待繼續到世界各地傳講福音。「非常感激我的主診醫生和護理團隊,感謝他們優秀且專業的照料。醫生說我復原得很好,待我完全康復後,就能夠恢復日常活動和服事。我期待2022年在世界各地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於不同地方邀請人們接受和信靠耶穌。我期待天氣回暖時,能夠再次騎上電單車。感謝大家的代禱!」

葛福臨在英國夥拍2,600 間教會,分享基督十架救恩的好消息。受疫情影響,原定今年於當地的巡迴佈道要延期舉行,但他曾發佈視頻,表示將福音信息帶到英國至關重要。「這國家曾差出如此多的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傳講福音。在過去的 20 和 30 年間,這國家經歷很多的變化,但人心的需要並沒有改變。人心裡的那個洞,內心的空虛,只有神能夠填補。」

禱告:求神醫治保守葛福臨身心靈健康,也在英國當地興起佈道家,傳揚神的福音。

(來源:CBN News,2021年11月18日,Amy Fong編譯報導。)

 

 

老師對抗末期癌症 小學生齊集醫院唱詩祝福

11月3日,威斯康辛州一群小學生為正在對抗末期癌症的老師送上暖心祝福。

Carol Mack老師在沃基肖郡Big Bend鎮上的路德會救主學校(Christ Lutheran School)任教超過45年。即使在接受治療期間,Mack今年依然堅守教學崗位。直至最近病情轉差,她不得不放下教學任務,接受療養護理。

https://www.facebook.com/AuroraHealth/videos/934662400524683

Mack的同事和朋友希望讓她在進療養院前能與學生團聚。在醫院的配合下,26位一至四年級的學生聯同家長和舊生們,齊集醫院探望Mack,更站在醫院門口為老師唱詩。Mack受訪時表示:「那是非常特別的時刻,我希望人們看到這些孩子和他們的老師多麼愛彼此,我們的學校社區怎樣團結在一起。」

其中一位照顧Mack的護士Luiza Campols說:「看到她和孩子們一起歌唱,是最美麗和動人的事,能夠參與其中,我們感到很幸運。」職業治療師Nicole Bartnik說:「Mack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有的孩子多不勝數。能夠見證這樣滿滿的愛回到如此無私付出的Mack身上,這是我們的福氣。」

禱告:願天父不止息的愛藉著祂的眾兒女在地上彰顯。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1年11月10日,Amy Fong編譯報導。)

 

 

聖經應用程式下載量達5 億次 「人們正在轉向神的話」

11月10日,聖經應用程式YouVersion迎來重要的里程碑,慶祝全球下載量超越5億次。

YouVersion創辦人Gruenewald 在接受訪問時分享了一個YouVersion使用者的故事。來自加拿大的無神論者Scott想要指出父親信基督是錯誤的,於是決定下載聖經應用程式。「他基本上想說:『看,我讀了聖經,我要讓你知道為什麼你所信的是錯的。』」但出乎意料地,Scott開始以一個嶄新的眼光來看待聖經。「他開始從經文中聽到神的聲音。」他不但沒有以聖經反駁父親,反而發現自己被所讀的經文吸引,不久之後更成為了基督徒。在他試圖以閱讀聖經來反駁父親的時候,神使用他所讀的經文來引導他與耶穌建立關係。「 這正正表明了聖經的話語帶有轉化的力量。這不是憑我們自己的力量可以做到的,而是神要成就的事,我們非常蒙福,能夠參與其中。」

Gruenewald還談到美國現時的信仰辯論,人們指聖經信仰正在消亡。他表示,他的團隊所看到的剛好是相反。他們看到,對聖經感興趣的人數在急劇增長。2021年的聖經閱讀量較2020年增長了21%,相比2019年,增長是56%,而這個增長趨勢並沒有放緩的跡象。「聖經是活的,我們看到很多人正在轉向神的話語。」Gruenewald尤其提到新冠疫情期間,YouVersion的使用量大增。

這個受歡迎的聖經應用程式不僅提供經文閱讀功能,使用者還可以參與讀經計劃,並透過應用程式與朋友和親人聯繫。Gruenewald 認為,現今有太多的人過分注視負面的事情。「人們喜歡談論消極的事,但卻不都基於事實。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現實。有人說,人們不再讀聖經了,這並非事實,我們有不同世代的人,為著神的話語而激動和興奮 。」

禱告:願更多的人轉向神的話語,得著安慰、引導、力量和新生命。

(來源:Faithwire,2021年11月1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穆斯林改信基督 生命走出空虛和黑暗

穆斯林歸主者Aisha出生於約旦,最近她接受電台訪問,述說自己改信基督的故事,並談到她第一次向耶穌祈禱,便馬上感到極大的平安。

就讀天主教學校的Aisha從小對耶穌充滿好奇,同時對伊斯蘭教和救恩充滿疑問,但保守的穆斯林家人一直勸勉她只能談論阿拉,不要談論別的信仰。「每天起床,我感到必須要做這做那,以賺取阿拉的愛,心裡卻一直忐忑不安,感覺這一切是迫於無奈,並不是由心而發。我會問祖母、姑母和爸爸,他們總是說,除了阿拉,沒有人知道。」Aisha每週上兩課伊斯蘭課,但卻感到這信仰向自己是隱藏的。「我們不可以發問,這是我們一直所受的教導,從小我們就知道,不可以問太多信仰的問題,而這就是我們的一生。」

Aisha的父母在2000年離異,她和3兄弟姊妹跟隨母親移居美國。「我習慣約旦的生活和文化,從約旦搬到明尼蘇達州的轉變和挑戰很大。那段時間非常艱難,是我生命中黑暗的時期,我非常迷茫,並感到抑鬱和焦慮,想過了結生命。有一天,我在房間裡呼求阿拉說:『我不知道你是否存在,多年來我向你祈禱,卻一直意識不到,也感受不到你。』」

那一刻,Aisha體會到或許耶穌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答案。「我也不知道從那裡傳來『耶穌』兩個字,在一瞬間我的思緒停頓了,頓悟到要是耶穌就是我一生所追尋的,那我怎麼辦?要是耶穌就是那位可以填滿我從小就感覺到的空虛,我該怎麼辦?那一刻,我感到需要向耶穌禱告,於是我望著天空說:『耶穌,我不知道你是誰,但如果你就是你自己所說的那位,請向我啟示你自己,因為我不想再如此活下去了。』當時我18歲,而那是我第一次在禱告後感受到平安,就是在我第一次向耶穌祈禱的時候。」Aisha後來認識到其他的基督徒,並開始讀聖經。「我平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生命有意義,因為耶穌自己。於是我一頭栽進聖經,為主的愛神魂顛倒。」

禱告:求主繼續施行神蹟,向穆斯林啟示祂自己,澆灌祂的大愛。

(來源:CBN News,2021年10月27日,Asher Chiu編譯報導。)

 

 

三地歌手聯合演唱 以音樂凝聚人心

來自以色列、非洲和美國三地的著名歌手合作以希伯來語和英語演唱《The Blessing》,歌曲由致力帶領美國年輕基督徒了解現代以色列社會的志願機構Passages和以色列教育倡導組織StandWithUs聯合發佈,旨在讓人們意識到世界各地的反猶主義正日漸增長。

格林美獎得主、知名鄉村音樂歌手Ricky Skaggs與格林美得獎福音歌手Jacky Clark-Chisholm,以及以色列流行音樂界知名歌手Avraham Tal、Dudu Aharon、Narkis、Eden Meiri和Gali Atari等一起演唱,還有非洲歌手Rahel Getu、T.Y. Bello、Mynah Rams和Passages學生和聲合唱團參與其中。Skaggs表示:「這樣的合作很美好,看到歌手們傾出自己的心獻唱,以及他們臉上的笑容,實在是太美妙了。」

參與的歌手們相信音樂具有強大的力量,能抵抗反猶主義等仇恨意識形態。以色列歌手Dudu Aharon 說:「以色列可以發放很多反猶太主義的影片,但我相信音樂能帶來凝聚和團結。」Passages的執行長Scott Phillips相信音樂能夠超越文化界限,向每個聽眾的心說話。「我們的禱告是,這個項目能提高人們對反猶主義威脅的關注,加強基督徒和猶太人之間的聯繫,讓他們對聖經所記述的以色列和現代的以色列有更深的理解。」

歌曲《The Blessing》於2020年由基督教敬拜歌手Kari Jobe和Cody Carnes演唱和發行,後來被不同歌手以不同的語言翻唱。歌曲內容以民數記6章24至26節為基礎,是猶太祭司和父母在安息日對他們孩子的祝福:「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

這是首次以希伯來語和英語翻唱,項目由美國以色列裔商人Daniel Berkove牽頭。Berkove在底特律郊區長大和接受教育,現居於以色列,他的工作遠及非洲。Berkove表示:「從本質上來說,這個項目關乎我個人的經歷。我是一個來自祭司家庭並遵守律法的猶太人,每天背誦祭司祝福,合唱影片的主題正反映了我自身的經歷和信念。同時,這項目關乎團結,推動人們頌揚彼此共同擁有的價值,不要專注於讓我們分裂的事情。感謝Passages支持這個項目,使之得以實現。」

禱告:願神興起更多國家,對齊神對以色列的心意,同得神藉以色列所釋放的福氣。

(來源: CBN News,2021年10月28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中東基督徒於困境中堅持援助難民

在過去10年,中東是世上其中一個接待最多流離失所的人的地區,他們有許多是來自從2011年起飽受戰火摧殘的敘利亞,也有不少從遠方的阿富汗而來。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雖然伊朗和巴基斯坦收容了九成的阿富汗難民,超過220萬人,但隨著他們難以接收更多難民,加上難民希望移居歐洲,使得中東地區成為許多移民的必經之路。今年夏天,美軍撤退和塔利班奪權引發阿富汗移民潮,中東地區因而開始計劃接納更多的移民人口。

約旦福音委員會主席David Rihani說:「難民徒步離開國家並不容易,他們要跨越陌生而崎嶇的地勢,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逃亡的弱勢族群,尤其是基督徒,皆活在恐懼之中,並面臨邊境人口販賣和虐待的威脅,我們正為他們的人身安全禱告。」

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數字顯示,單單在約旦境內,就有超過75萬名尋求庇護或定居的難民,他們大部分來自敘利亞。Rihani表示:「約旦收留了數萬名從阿富汗撤離的難民,成為他們前往其他收容國家前的臨時棲身地。我們一直站在接收難民的最前線,但我們國家的經濟也受到影響,需要國際援助。福音教會在其中擔當關鍵的角色,許多教會都敞開大門歡迎難民,為他們提供食物、衣物和庇護。基督徒更開放自己的家,收留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難民家庭。我們為婦女開設職業訓練中心,教授她們能以養家的一技之長。如果阿富汗難民獲准在約旦定居,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同樣的援助。」

Rihani又指出,在阿富汗基督徒難民逃離國家之前,教會已經開始接觸和救助他們。「我們一直跟一些正在逃命,但仍被困在阿富汗的家庭保持聯絡,約有70個家庭,共約400人,大部分都是婦女和兒童。」Rihani強調,福音教會的行動是為了提高全球對此議題的關注,進而為這些難民尋得棲身之所。他們期望阿富汗鄰國,尤其是巴基斯坦和伊朗,能收留身處險境的基督徒,為他們提供庇護,直等到他們獲得其他收容國家的簽證。

黎巴嫩縱然面對內憂,仍然是世上收容最多難民的國家之一,人數超過87萬。福音派組織,黎巴嫩教育及社會發展協會營運總監Wissam Nasrallah說:「因著持續多年的危機,社會大眾早已感到疲憊。因為所遭遇的各種災難,當地人民也感到脆弱。不少基督徒持續忠心服事難民,同時關顧當地人民身心靈的需要。」

今年8月,伊斯蘭國組織在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發動自殺式爆炸,引發國際關注該地區的聖戰行動。Rihani說:「我認為伊斯蘭國會趁阿富汗政局不穩乘機奪權。我們需要從過去幾年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情況中汲取教訓。」Nasrallah指出,數百年來,穆斯林和基督徒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共存,基督徒透過教育、醫療、科學和文學等為中東地區文化建構作出積極貢獻。然而到了20世紀,因著低生育率、移民、宗教迫害和暴力事件,中東的基督徒社群人數不斷下降。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都出現基督徒外流。

「每個基督社群均盛載著一部分的基督教歷史和中東歷史,隨著基督徒人口流失,中東地區正在失去其部分的靈魂和多元性,教會也正在失去人力和資源,於區內見證基督的力量都將受到限制。現在是關鍵的時刻,倘若今天我們不採取任何行動,古老的教堂將不會再是社群敬拜的地方,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將都變成博物館。」Nasrallah補充說:「如今不少基督徒都掙扎於去留的問題,到底該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而選擇離開,還是該留下,積極為主作見證。」

禱告:求主祝福和保護中東教會,在困境中堅定信靠,為孤兒寡婦和寄居的帶來盼望。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1年10月15日,Amy Fong編譯報導。)

 

 

美國家長自發值班 校園暴力事件不再

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群父親看到孩子就讀的學校暴力事件日漸上升,決定以特別的行動來應對。

接近40位父親加入了「值班爸爸」(Dads on Duty)行動,在什里夫波特(Shreveport)的南木(Southwood)中學校園輪流值班,協助監察學生活動,努力防止騷亂發生。行動發起人Michael LaFitte表示:「身為孩子的父親,我們認為能夠照顧和保護我們孩子的最佳人選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數月前,三天內就有23名學生因為在校內打架而被捕,但自從值班爸爸來到後,再沒有同類事件發生。值班爸爸早上來到學校歡迎學生回校,然後一整天在校園維持和平。一名學生指校園的打架事件馬上止住了,「學生開始回來上課,學校現在充滿快樂的氣氛,使我感到安全。」爸爸們以幽默的方式跟學生說話。「他們會跟我們開玩笑,例如說我們的鞋帶沒有繫好,但其實是已經繫好了。」

「值班爸爸」表示,他們打算一直繼續這個行動,並希望在整個路易斯安那州,甚至全國成立分會。「不是每個學生的生命中都有一個父親的形象,我們希望能夠在這裡為他們帶來改變。」校長Kim Pendleton說,學生喜歡父親們在身邊,他們都是在居住的社區或教會見過的熟悉面孔。她希望將來有更多的家長參與這個行動 。

禱告:願天父藉爸爸們釋放的愛大大擁抱每個孩子,除去一切恐懼和不安。

(來源:CBN News,2021年10月24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女子同時罹患血癌及新冠肺炎 家人動員祈禱奇蹟痊癒

來自巴西,51歲的Geane Prado 在去年8月證實患上血癌,需要接受化療及骨髓移植。在接受第二輪化療時,醫生發現她染上了新冠肺炎。神賜Geane堅固的信心,家人動員禱告,最終靠主戰勝病患。

Geane進醫院後病情急速惡化,醫生第二次診斷之後,她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神。在醫生為她插管之前,Geane給家人寫了告別信,然後寄給一位朋友,囑咐朋友在她死後送出。 在其中一封信裡,她給孩子寫下:「無論遇到什麼景況,你們都不要分離,總要團結,為彼此而活。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屬靈生命,教養你們的孩子敬畏神,要剛強,繼續成為品格良好、美善和有愛心的孩子。  我無法以話語來表達,我多麼為你們感到驕傲。永遠不要離棄你們的父親,要愛他、照顧他。 」

在插管之後,Geane病情持續惡化,出現肺栓塞、心臟驟停、腎衰竭和細菌性肺炎等狀況,並持續高燒不退,醫生告訴Geane的家人,她只能存活48小時。她的兒女獲悉此消息後,發起大規模的連鎖禱告。他們與朋友在醫院門口禱告,並透過社交網絡呼籲別人代禱。來自巴西各地的人紛紛加入這次信心的行動,他們在禱告時都加上鼓勵Geane的話:「起來,Geane。」

神垂聽了他們的呼求,應允他們的禱告,Geane的高燒很快就消退了,病況也逐漸好轉。醫生形容這是「 一個奇蹟」。「醫生說,我的家人可以為我準備後事,因為藥物已沒有作用了,但是神站在我們身邊。一位醫生對我的女兒說:『你的母親已經勝過了。』我仍然活著,真的是極大的奇蹟。」

在昏迷期間,Geane有超自然的經歷。「我站在病床的另一邊,看到自己的心臟驟停,醫生在搶救我……事後我記得有一位醫生對我說:『堅持,不要放棄。』而神希望我留在這裡。 」治療近40天後,Geane康復出院,新冠肺炎治愈之外,醫生發現她體內已再沒有癌細胞。「我不知道神要我做什麼,但不論祂要什麼,我都會去做。神讓我活下去,為要高舉祂的名。 」

在戰勝癌症和新冠肺炎的過程中,Geane學會了信靠神。她總結說:「我學會活在當下,作不斷進步的人,不要心懷積怨,不要留下未解決的事,要活好每一天,為神活好每一天 。」

禱告:感謝神施行神蹟拯救,願神的子民堅定信靠,以生命見證傳揚祂的奇妙和美善。

(來源:God Reports,2021年10月6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美國南加州佈道會領六千人歸主

南加州豐收佈道事工(SoCal Harvest)於10月3日在加州安那翰(Anaheim)天使球場舉行大型佈道會。當晚場內擠滿4萬參與者,另有世界各地共20萬人透過網上參與,共6千人決志跟隨耶穌,將生命獻予基督。

佈道會去年因新冠疫情而取消,今年的主題為「你真正在尋找什麼?」當晚由南加州豐收佈道事工發起人之一,豐收基督徒團契(Harvest Christian Fellowship)主任牧師Greg Laurie牧師分享信息,還有For King & Country、Phil Wickham、Kirk Franklin 和 Tori Kelly 等音樂演出。全國600多家電台在 超過100個臉書專頁上直播,並有來自南加州170多家教會的義工參與協助。

Laurie在社交平台貼文寫道:「為到神在天使球場所做的一切而歡慶,球場內擠滿了敬拜神的人,4萬人在場內,20萬人在線上,最重要的是,6千人在現場和在線上決志信主!願榮耀歸予神!感謝大家的禱告!」Laurie在接受訪問時強調,只有福音能改變人心。「因著疫情,人們都隔離了很長時間,人人都受到影響。人們的情緒低落,吸毒、酗酒、離婚率都上升了。耶穌說:『當你看到這些事情開始發生,抬頭看看,你的救贖即將臨到。』」

Laurie還指出,現今世上有許多人都感到孤單,唯有在基督裡能填滿這孤單的感覺。而佈道會的信息,是他對最近一個關於年輕人的民意調查的回應。「我最近讀到《今日美國》(USA Today)進行的民意調查,問年輕人最想要什麼,絕大多數受訪者的回應是想變得富有和成名。我認為透過社交媒體,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某方面的名氣。然而如果有錢有名氣就能令你滿足,為甚麼會有這麼多悲哀的有錢人和名人呢?我給人們的信息是,答案不在於社交媒體上有更多的追隨者,也不在於財富和名氣。答案在耶穌裡,你受造是要來認識神,你真正要尋找的是基督。」

Laurie在佈道會上分享信息後,邀請與會者決志時說:「你是神所看顧何所愛的,你的生活可以有意義。無論你犯了什麼罪,如果你祈求神饒恕,神都會寬恕你。」從大會收集的回應中,有參與者寫道:「從沒想過今晚我會在這個球場上。我一直認為神是我無法理解的,但是今晚,我是用心,而不是用耳朵來聆聽,一切都變得清晰了。我的生命需要耶穌,不是明天,不是五分鐘後,而是『現在』!」

禱告:感謝神在各地賜下大收割,求神天天賜下新鮮嗎哪,讓初信者靈命健康成長。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Christian PostSoCal Harvest網站,2021年10月6和9日,Joshua Chung和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蘇丹沒收哈馬斯財產  遵從《亞伯拉罕協議》

 9月下旬,有消息指蘇丹政府沒收了恐怖組織哈馬斯在當地的物業和資產,包括酒店、房地產、公司股份、農田和一家電視台,總值約 12 億美元。

哈馬斯現在迦沙一帶駐軍,仍然是以色列的大患。蘇丹前總統巴希爾在位期間,蘇丹曾被哈馬斯用作轉運武器、儲存資金和成員匿藏的地方,蘇丹此次決定令哈馬斯頓失財務資助。以色列軍事情報局前局長Yossi Kupperwasser表示:「蘇丹過去是哈馬斯主要的經濟活動中心,是該組織主要的收入來源。由恐怖主義國家贊助者,搖身一變成為西方國家盟友,蘇丹正在釋放重要的信息,嘗試擺脫以往作為哈馬斯活動中心和經濟活動樞紐的形象,此舉將對哈馬斯的財政能力造成重大打擊。」

蘇丹此舉同時也象徵當地政府立場改轅易轍。蘇丹一度是穆斯林激進份子匯聚的地方,並曾向拉登提供庇護。2019年,蘇丹人民推翻獨裁總統巴希爾後,國家自始改變。去年,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從支援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剔除蘇丹,並為蘇丹和以色列協商和約鋪路。在蘇丹沒收哈馬斯資產的決定上,Kupperwasser認為《亞伯拉罕協議》發揮重要作用。「當蘇丹開始著手參與《亞伯拉罕協議》,早就知道要付上什麼代價,美以兩國向蘇丹傳遞一個信息,就是不能一方面加入《亞伯拉罕協議》,另一方面卻繼續支援哈馬斯。」

哈馬斯發言人卡西姆(Hazem Qassem)否認該組織在蘇丹有任何資產和物業,並聲稱與蘇丹政府關係良好。哈馬斯政治高級官員馬佐克(Moussa Abu Marzouk)譴責蘇丹在耍手段,他在推特貼文表示:「在蘇丹發生的是人民和哈姆杜克(Hamdok)政府軍方之間的衝突,企圖贏得美國支持……是以運動之名中傷的低劣手段。」

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政府要求蘇丹將從哈馬斯沒收的資產交給巴勒斯坦,原因是這些款項是以巴勒斯坦人民之名募集的,理應歸還給他們。巴勒斯坦公民事務部長侯賽因(Hussein al-Sheikh)在推特貼文說:「我們希望,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及政府的姊妹國蘇丹,將從哈馬斯沒收的動產和不動產交給巴勒斯坦國及政府。巴勒斯坦人民需要這筆錢,尤其是我們在加沙被圍困的人民。」

禱告:求主掌管以色列與中東國家之間的關係,化解衝突,祝福列國。

(來源:CBN NewsAll Arab News,2021年10月4和9月27日,Asher Chiu和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美國十八世紀黑人教會遺址出土

考古學家在10月7日公佈,美國維珍尼亞州發現本國其中一個最古老黑人教會的遺址。

這個位於威廉斯堡的遺跡,相信是有245年歷史的第一浸信會的首個永久會址。遺址面積約16乘20英尺,是由磚塊堆砌而成的地基,所在的土層可上溯至十九世紀初。

考古監督Jack Gary期望更深入了解建築遺址

根據稅務紀錄,第一浸信會早於1818年已在該處敬拜,當年的教會建築名為浸信會聚會所(Baptist Meeting House)。教堂其後被龍捲風吹倒,會眾於1856年在原建築之上再以磚塊興建教堂。會址用地在1956年被殖民威廉斯堡基金會(Colonial Williamsburg Foundation)收購,該基金會出資為教會買下另一塊地(即該會現址)興建教堂。教會原址則被填平,後來用作停車場。

第一浸信會始於1776年,當年法例禁止非裔美國人聚會,黑奴和自由身黑人只好秘密在露天地方聚會。他們在威廉斯堡種植場的林木中開闢一片土地,周圍以木柱環繞遮擋,並以樹枝搭蓋頂部,成為聚會地點,在其中唱歌禱告。教會其後遷往威廉斯堡以外另一個鄉郊地點聚會,之後才在今次發現的遺址所在地興建會址。第一浸信會牧師Reginald F. Davis表示,該會的早期歷史一直是他們群體身分的一部分:「如今親眼看到遺址出土,看到原地基的磚塊和我們先祖敬拜之處的輪廓,令歷史活現眼前,也使我們該部分的身分變得實在。」

教會於1856年興建的教堂,後被Colonial Williamsburg基金會收購

發掘遺址的行動由去年9月開始,考古人員在教堂遺址又發現最少25個人類墓穴的證據。負責考古工作的殖民威廉斯堡基金會考古監督Jack Gary認為,今次的發現只是開始:「我們如今可以更深入了解這個建築物的遺址:這幢教堂是否單一建築物?附近還有些什麼?教堂的外貌是怎樣的?用途是什麼?」

禱告:感謝神讓後代能從歷史中認識先賢對神的尊崇,接上先祖傳承的產業。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1年10月7日,文奴編譯報導。)

 

 

聯合國紀念德班宣言 34國稱涉反猶杯葛會議

9月22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舉行紀念《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20周年高級別會議,英、美、法、德、澳等34個國家公開杯葛紀念會議,因會議當年標誌反猶太人和反以色列的言行。

世界反種族主義大會第一次會議於2001年8 月 31 日至 9 月 8 日在南非城市德班(Durban)舉行,目標為解決種族主義問題,議題包括革除大西洋彼岸的奴隸制度以及以巴衝突,但很快演變成一場由巴勒斯坦和抵制團體領導的反以色列活動,會上有草案把錫安主義等同種族歧視,美國和以色列代表團退出會議以表反對。此後,聯合國大會每5年舉行一次後續會議,在2009年的會議上,伊朗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應邀作主賓發言,呼籲消滅以色列。

今年初,美國和以色列投票反對批准聯合國 2021 年預算案,以抗議其決定在今年的大會上舉行《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20周年紀念會議,至今有 34個國家公開杯葛大會,反對名單以西方民主國家為主,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加拿大、澳洲、奧地利、新西蘭、荷蘭、波蘭、希臘、匈牙利及哥倫比亞等。

以色列外交部長拉皮德在推特貼文感激這些國家支持,「感謝每一位,投進這目標清晰和成功的外交任務,很久沒見証過如此有力的政治力量,也証明了『所有人都反對以色列』這推測是錯的。」外交部發聲明表示,「原本在德班舉行的會議成了自二戰以來國際上最惡劣的排猶舞台,當中充滿煽動的言論和歧視的措詞,門外還有支持希特拉的遊行。反種族主義會議最終變成鼓吹種族歧視,論壇上發放諷刺猶太人的漫畫,把猶太人描繪成鷹鉤鼻、尖牙滴著鮮血、手握鈔票的形象。抵制猶太人和妖魔化以色列的運動時有發生,以色列都一一克服過來,我們積極與鄰國合作,並會繼續如此行。」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推行民主政制的國家,卻屢遭聯合國譴責,次數遠超過其他涉嫌系統性違反人權的國家,如伊朗、敍利亞、也門、巴基斯坦、北韓和中國。2020年,聯合國共譴責以色列17次,上述六國則共6 次。2006至2016年間,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出批評各國的135項決議中,有超過一半(68項)指向以色列。1975年,聯合國通過決議指錫安主義等同種族主義,雖然該決議於1991年正式撤銷,但反猶主義情緒延續至今。

禱告:願列國對齊神所愛慕的,除去爭競,求神堅固以色列,抓緊祂的應許。

(來源:All Israel NewsBridges for Peace,2021年9月23和22日,Asher Chiu編譯報導。)

 

 

緬甸軍方砲擊民居 牧師往救火途中遭槍殺

9 月18日,緬甸軍方在西部欽邦(Chin)的特朗鎮(Thantlang)與反軍政府民兵爆發衝突,期間當地民居遭砲彈攻擊起火,青年牧師Cung Biak Hum在趕往協助教會會友滅火途中,在街上遭軍兵槍殺。

當日Cung得知民居遭到砲擊,會友的房子起火,馬上組織一班青年前往救火。據Cung的朋友透露,他們騎電單車出去,在一個路口遇上軍隊,當時衝突已平息,但軍兵仍向Cung開火。他起初以為Cung能成功逃脫,未料他遭射殺身亡。「因軍兵繼續留守該區,任意向人們開槍,我們在兩個小時後才能從街上取回Cung的屍體。」Cung的胸部和頸部兩處中槍,而那場火最終焚毀約20座建築物,包括不少民居及一棟政府建築。

31歲的Cung是鎮上浸信會教會(Centennial Baptist Church)牧師,他的祖父是教會的第一任牧師。Cung和妻子育有兩個兒子,還有一名孩子預計將於11月出生。Cung深受鎮上居民愛戴,人們稱他為鎮上的驕傲,是一位充滿熱情、積極服務社區的年青領袖。在19日的安息禮拜上,7歲的小兒子看著父親的遺體哭說:「爸爸沒有犯罪,他們為什麼要開槍,為什麼要殺死他?」

Cung Biak Hum牧師是一位熱情和積極服務社區的年青領袖

世界浸信會聯盟(Baptist World Alliance)於20日發表聲明,Cung 牧師遭軍兵射殺身亡,軍兵還拿走了他的手機和手錶,並為奪取他的結婚戒指而切斷了他的手指,呼籲為Cung 牧師之死伸張公義,追究法律責任。欽邦和克欽邦(Kachin)浸信會聯會強烈譴責事件,更指當地的暴力事件,向民居以及教堂發動襲擊和爆炸的事件激增。在特朗鎮,軍政府自 8 月下旬開始襲擊平民,造成3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 10 歲男孩,許多平民受傷。鎮上約 1萬人口幾乎全都逃到鄰近村莊或印度的密索藍邦,現只剩下30 名居民,主要為老人和新冠肺炎患者。一名協助居民逃離的年青人說:「對於牧師遭殘殺和城鎮受襲,我們感到無比痛苦和憤慨,必須盡快將他們驅逐出境。」

軍方砲擊特朗鎮民居,燒毀19座房屋

聯合國緬甸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安德魯斯(Tom Andrews)在推特貼文寫道:「一名浸信會牧師被殺害,欽邦特朗鎮民居被炸毁,這些都是軍政府使緬甸人民每天處於活地獄的最新實例。」他表示,世界要更密切關注緬甸的情況,並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自軍方罷免昂山素姬的民選政府以來,緬甸一直飽受動盪之苦,最初反對執政將領的和平示威,在安全部隊使用武力鎮壓後,於許多地區演變成暴動。據政治犯援助協會(Assistance Association for Political Prisoners)資料顯示,自軍政府於2月奪權後,截至10月4日,全國共有1,158名人民遭軍方殺害。協調抵抗缅甸軍政府的地下組織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代理主席Duwa Lashi La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呼籲全國每個村莊、城鎮和城市同時起義。該組織在許多地區設立了「人民防衞隊」,但通常進行小規模的游擊行動。緬甸軍隊是東南亞最大的軍隊之一,以強硬和殘暴見稱。緬甸在「敞開的門 」2021年《全球守望名單》中排名第18。

禱告:求主保護緬甸百姓,作他們的拯救與盾牌,願祂的公義在緬甸彰顯。

(來源:CBN NewsThe Irawwady,2021年9 月22和23日,林國祥和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