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陰謀論:美國用基改黃豆就能攻下中國 -【好食有道】專欄

很多人預計,不出二十年的時間,中國的經濟實力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可是今天中國卻不能在糧食上自給自足,這「破口」的存在,或會導致最終敗給美國 — 這是黃豆陰謀論的推測。

今年2月底,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目前中國糧食生產量約6,214.5億公斤,但消費量達6,400億公斤,即有200億公斤的缺口。原因不是農作物失收,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內地農業生產成本也高,與進口糧食價格相比之下,內地農產品缺乏競爭力。補救方法是進口糧食,2015年度糧食進口量創歷史高位,值得注意的是,黃豆的比率高達七成。中國在短短的六七十年間,從全球最大的黃豆生產國變成最大的黃豆進口國,現時全球六成的黃豆都是供應給中國的。黃豆危機觸動中國人的神經,陰謀論也應運而生。

黃豆陰謀論是什麼呢?黃豆原產於中國,18世紀引入美國種植,兩個世紀後,因著基因科技的應用成果,美國成為黃豆生產的第一大國,逾九成的產量是基改黃豆。有陰謀論就指,美國生產基改黃豆,目的是透過出口到中國,危害中國人的健康。美國卻不會自取其害,為什麼?因為美國人跟中國人不同,儘管黃豆是潮流健康食品,也未作為日常主糧,美國黃豆的主要用途是製造動物飼料和工業用途的黃豆油。除美國外,中國內地的主要黃豆進口國家還有阿根廷、巴西,兩個都是基改黃豆的種植大國,也被美國財雄勢大的種子基因改造企業所控制

信不信由你,我沒有答案。基本上我反對基改食物,基因改造觀念含有人類以創造主之態控制生命繁殖的意識,而不少研究也顯示基改食物對人體健康構成危機。基改黃豆也攻陷香港,今天不容易吃到豆味香濃的豆腐,但還有一線希望,加拿大還在生產非基改黃豆,所以本港一些黃豆成品廠家會在包裝上表明原材料是加拿大黃豆,以示高品質。但壞消息是,加拿大近年成為基改農作品增長最高的第二大國家。

內地對黃豆進口的高度依賴,引起國民的危機感,也產生壓力要求放寬基因種植的限制。雖然內地容許進口基改食品,但政府一直以來對國內基改食品生產採取嚴密防守,現時只對棉花和木瓜種植鬆綁。若然對基改黃豆種植開綠燈,中國不但會失去堅持生產非基改黃豆的名望,還導致難以估計的健康危機。很不幸,有內地傳媒指,政府已將基改的研究和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只是還未到完全落實的階段。

黃豆大戰不只是中美經濟戰,也關乎中國人的未來 — 國民健康及對生命的創造觀念。喜愛豆腐花的代禱者,這是為非基因黃豆爭戰的時刻啊!


文@黃少芬

2016年預言「但以理」及「約瑟」將步入七山重要位置

 

自1999年起,先知性長老使徒會(Apostolic Council of Prophetic Elders)每年於新年前聚集,一起禱告尋求神的心意。在會議中,各人分別領受來自神的話語,在團隊一致共識下把預言整合起來。以下是有關2016年的部分內容:

國度連結的季節

 這是一個全球性國度連結的季節,各國的領袖將開始在幕後一起合作。被神預備了多年的「但以理」及「約瑟」將步入七山中蒙恩寵及受觸目的位置。此外,國家將會步入改革,以聖經為基礎的經濟體系將會被推行,而非洲會在此領域作領導者。

神也特別提到「國度性教會」,新的聯盟要形成,取代舊有獨立行事的方式,代表神的國度對抗不屬神的勢力。

延伸閱讀:  國度一分鐘 – 七山策略

財富轉移

 先知與職場領袖將會策略性地連結起來,而這些連結將會產生新的經濟模式,並會影響世界市場和體系。多年來,我們一直預言未來的「獅子市場」,就是在基督肢體內形成的新體系。整體經濟的走勢將會持續動盪。

 

中東衝突惡化

 神要使用埃及作為打擊恐怖主義和暴力的聲音,它要為那些遭受宗教迫害的人提供避難所。此外,伊斯蘭派別之間會因著中東主權爭奪而爆發更大的衝突。ISIS亦會成為對世界更大的威脅,包括對於沙地阿拉伯。

 

環太平洋地區宣教起飛

 環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將開展宣教事工,影響力遍及全地。神的力量將在環太平洋地區顯明,像一個屬靈海嘯般要擊破佛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據點。

 

石油生產國形勢改變

 當中有領受關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未來的解散,神要藉此動搖中東地區。石油生產國存在著分裂問題,過往的合作關係將惡化,甚至瓦解。另外,我們首次領受到北美的油礦會有新的開拓,這將會大大影響全球形勢。

 

戰爭危機提升

撒旦一直想把區域性戰爭升級為世界戰爭。ISIS已經成為對全球的威脅,它宣布要與所有背道的國家爭戰。我們亦領受到它將會顯著地滲透沙地阿拉伯。然而,神要向穆斯林顯示祂的愛,靈魂大豐收將會在中東地區發生。此外,中國人會在未來的日子裡成為對抗伊斯蘭勢力的偉大力量。

 

文藝復興將來臨

 文藝復興的時期將來臨,不單在藝術層面,更包括其他層面的革新,影響到信徒如何在社會中發揮功能。

ACPE還有對其他國家,包括西班牙、日本、印度、歐洲、俄羅斯及以色列發預言。全篇內容請參閱國際代禱將領(Generals International)之網頁(www.generals.org),內容由翟辛蒂(Cindy Jacobs)撰寫。
(2016年2月,陳細細翻譯報道)

禱告:神的工作在地上暢通無阻

 

 

台灣牧者會議: 蒙召信徒進入政治領域

由台灣基督教聯盟協會(以下簡稱台基盟)主辦的「第六屆台灣牧者國是論壇會議」,於2月22至24日在新北市舉行。來自不同城市、教會的150多位牧者透過分區討論,在聯合議程中皆達到一致共識。大選後,雖非全部的教會皆支持信心希望聯盟,但確實影響教會思考應如何關心政治,以及對於社會議題應有何思維和反應。

信心希望聯盟輪值主席陳志宏牧師表示,就整體的策略而言,教會可鼓勵有相關呼召的信徒進入政治領域,不一定要加入信心希望聯盟,但最要緊的是教會需為他們禱告,或是創造機會讓大家認識,並以參政者為主發展基層組織,而非以教會為主來發展。

同時,針對外在發展,陳牧師勉勵有心投入者可從現在開始深耕基層,為2018年的縣市議員和村里長選舉作預備。在各地區的教會,可以傳遞為主得地為業的信息,發掘有負擔的年輕人進入政治領域,同時要負責審核其靈命與品格。

2月23日下午,各地區教會透過分組討論的方式,談及城市對國家大事、大選之後的不同看法與建議。

代表台北地區報告的台北靈糧堂趙齊實牧師提出,教會需預備進入新階段的更新,在戰場上有實際的裝備、作戰策略,包含結合眾教會的資源,致力於家庭議題的教育。此外,結合大使命的信念,建立職場教會,並且能更多聆聽、關心年輕人的心聲。

代表台南地區報告的榮主教會張正德牧師指出,台南的歷史、政治生態,對於信心希望聯盟參選有些不同想法非偶然。然而,神不是分裂的神,而是掌管一切的主,所以即使意見不同,仍能在主裡合一,在真理及專業領域層面更多裝備信徒。

台中生命之道靈糧堂林進吉牧師則強調,台灣教會需要有全面性的策略,包括在政治、法律、媒體的領域更多捍衛家庭價值,即使面對現今環境的嚴峻,仍能為主堅持真理。因此,他建議牧者能更多一同溝通,甚至進行跨教派的對話。

此外,也能夠考慮舉辦教會領袖的國是論壇,由各牧者推薦領袖參加,因為若教會領袖興起,更多全面認識社會議題,將有助於各領域的興起。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商可瑩報道)

成事在乎耶和華 -【Joyce Meyer】專欄

當我們與耶穌基督建立了個人的關係,奇妙的事就會發生,神開始改變我們的渴求和想望,我們又希望變得更像祂。但有一點我們必須緊記,就是我們不能改變自己。事實上,靠自己的力量改變常帶來沮喪,我就上了這寶貴的一課。

當我在讀經中看到自己生命裡那些需要改變的地方時,我會立時採取行動,我嘗試在說話、思想、行為,及其他未臻完美的各方面作出改變,可惜一切都徒勞無功,經常想要放棄。

當我有所渴求而不得要領時,我常會苦不堪言,並會在憤怒和自憐下操控別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決心要見到轉變。我是個決斷的人,常以為憑自己意志就可變得更好。當然,我沒有變得更好,相反,我糟透了,甚至吩咐孩子把垃圾拿到屋外也像發軍令似的。

最後,我再也不能接受自己苦惱和沮喪下去,我向神呼喊,說:「主啊,我不能再做了,當做的我都做了,但一點用也沒有,如果有甚麼要改變,就由祢做吧!」神隨即在我的內心說:「那太好了,我現在可以動手做了。」祂等待的正是這一刻,等待我停止靠自己所作的努力,並開始信任祂去改變自己。

 

這時候,有兩段經文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

腓立比書二章12節說:「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但下一節說:「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 (不是憑一己之力) 在你們的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13節)

多麼有力的說話!你和我都不能改變自己,但我們要去尋求那能夠改變我們的。當我們經常讀神的說話,並在禱告中與祂對話,我們就讓祂在我們生命裡,成就那些我們靠自己永不能做到的事情。

神只要我們與祂同心,祂願意我們說:「主啊,祢已指示我生命中需要改變的地方,但我無能為力,如你不動手做,事情就不會成就。」

這就是所謂「作成」我們得救的工夫,我們要與聖靈合作,讓祂除去我們當中不敬虔的性情,又在我們裡面建立基督的品格。

另外,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說:「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

神要我們變得「榮上加榮」,到底是甚麼意思?原來祂要使我們按部就班脫胎換骨,用祂的話語教導我們,使我們的思想更新變化,而這不是一步登天的過程。

在早年的日子裡,我的問題多的是。我尋求神,求祂改變自己。我閱讀聖經、仔細研究個別經文,又誠心祈禱,但在開始的階段,仍見不到絲毫的改變。

可喜的是,隨著時間過去,改變開始積少成多,不久,我看見自己的行為有了明顯的轉變,雖然仍未達理想,但我已有進步了。主又鼓勵我去宣告我的進步,我可以說:「我雖未入佳境,但感謝神,我已不再是原地踏步,正穩步前行呢!」

撒旦只想我們經常聚焦自己的不足,看著前面迢迢長路,心裡迷茫。但神絕不想我們這樣,祂期望我們知道自己已走過了千山萬水,並因此歡喜快樂。

不論你的人生旅程到了那裡,有一點是肯定的,神就在你的身旁。祂是那位領你進入與祂的個人關係中,祂要改變你、助你漸入佳境、使你榮上加榮,伴你走過人生的每個季節。

文@Joyce Meyer

第二重奏:耶穌基督的新婦 – 【藝術•敬拜•宣教】專欄

我一直在思考與耶穌的關係,到底衪對信徒存著怎樣的愛?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所有人的罪 — 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罪,帶來饒恕和救贖。但是,教會了解耶穌那份唯一的真愛嗎?

異象中的耶穌化為一朵代表完美真愛的玫瑰,玫瑰的芬芳發自它內在的本質。耶穌的香氣也象徵衪內在的生命。玫瑰的馨香吸引蝴蝶,好像耶穌的愛吸引新婦(歌一3-4)。怎樣成為基督的新婦呢?新婦擁有雙重的人生異象,就是活出兩條最大的誡命(太二十二37﹣40),以及實踐雙重使命,即是福音使命(太二十八19-20)和文化使命(創一27-28、馬五13﹣16)。教會是耶穌的新婦,先被耶穌的愛吸引,才能愛主、愛人如己和傳揚救贖福音。

七隻蝴蝶代表人心中的七種渴慕:渴慕被神享受的確據,渴慕有驚奇嚮往的對象,渴慕成為美麗,渴慕成為偉大,渴慕無羞恥感的親密,渴慕全心熱切的委身,渴慕深遠的影響力(參畢邁可與底波拉•海伯合著《人心中的七種渴慕》),而只有飛向主耶穌(以玫瑰代表),才能滿足心中的渴慕。

「没有異象,民就放肆。……」(箴二十九18)感謝神給我人生的異象,是為神的榮耀,為美麗的創造而努力,傳揚真善美,建立敬虔的文化。

文@Esther Praise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帶著盼望的堅忍 -【愛有道】專欄

初生嬰兒的母親為了母乳餵哺,又要兼顧一個幼兒,每天只有三四小時的睡眠,承受著巨大的體力與精神的壓力,幾近崩潰。有什麼力量支撐著她繼續堅持這份母職呢?

想到自己的媽媽育養兄弟姊妹四人,一個人頂著家務,照顧孩子,還要跟丈夫一起經營小店。她是怎樣走過來的呢?印象中,媽媽是個硬性子的人,雖然經常嘮叨,甚至責罵孩子不聽話,但絕少發怨言,抱怨生下孩子。現在看著兒孫滿堂,她更是笑逐顏開,數算著昔日孩子兒時的光景,沒有嘆息,只有歡樂。她說一切彷如昨日一般,沒想到一晃眼,孩子都長大了。

面對眼前的難處,好像挪不開的巨石,阻擋了視線,看不到遠處的出路,本能的反應是埋怨,更甚的是放棄。育養孩子的階段漫長,無助無力是父母常有的感覺,支撐著他們肩負重任,勉力前進的除了對孩子的愛與責任之外,還有是存著盼望,讓他們的心靈視野跨越眼前的障礙,看到不可知的未來――孩子長大了,他們可以享受辛勞的成果,再苦的日子都變作甘甜。

盼望源於信念,父母要相信孩子是家庭的一個重要成員,他們將會傳承家庭的系統,社會的建設,父母是橋樑,讓孩子在其上安穩走過,邁向明天。父母要相信今天弱小頑皮的小孩,長大了就不一樣,他們會如蝴蝶蛻變,變得年輕力壯,處事有度。相對於天生天養的觀念,更相信孩子是上主的恩賜,衪更會賜我們教養的智慧。

感激有父母前人留下佳美的腳蹤,讓我們接繼育養下一代的棒時,從自身的成長中,看見孩子將來的影兒,帶著盼望的堅忍,等候孩子從襁褓走向自立。
文@徐惠儀

 歐洲基督徒難民危機 信主伊朗難民被殺

從中東逃往歐洲的基督徒難民發現宗教騷擾依然伴隨著他們。在歐洲,他們仍受到極端穆斯林移民的歧視、騷擾和暴力對待,更有歸信基督教的伊朗難民被謀殺。該現象在歐洲各處都有發生,包括在法國北部格朗德桑特的營地中,歸信基督教的伊朗難民不斷受到伊拉克移民針對。

格朗德桑特營地現在收留了2500至3000名難民,大多來自伊拉克及敘利亞,也有些來自伊朗。營中幾千名伊拉克人大部分是穆斯林,佔少數的伊朗人中有部分是基督徒,他們因害怕營中的穆斯林勢力,只好秘密地參與教會。種族差異令伊拉克與伊朗雙方陣營緊張,當中的伊朗基督徒常受到夜襲、盜竊和暴力的威脅,亦曾發生謀殺案。強大的穆斯林陣營一心想清除營中所有基督徒,所以當中的基督徒都不敢談論自己的信仰。

此外,這些營地生活條件惡劣;數千人,包括婦女和兒童,生活在這樣不衛生的環境下,常有呼吸問題和傳染性疾病。當地教會得知這些難民的情況,便相繼為他們提供食物、衣物,甚至棲身之所。可是,教會在提供援助的過程中感到很疲乏;開始時以為只是緊急情況,後來卻成為一個長期的承諾。

一名率先提供救援的教會牧師說:「這一切由去年年尾開始發生。當時有一群已信主或正在尋索信仰的伊朗人開始參加我們的教會聚會。後來,我們被告知他們兩個人被刺傷而第三個下落不明。此事發生後,這些伊朗難民不再想留在營地,因為他們感到生命受威脅。」

這些難民為逃離在中東的迫害和歧視,越過重重邊界,跨過各樣障礙來到這裡,盼望有更好的生活。最後,竟發現在這裡的生活沒有比在原來的國家好,仍要遭受同樣的歧視。他們設法到達英國,當中厭倦了等待的人已返回伊朗。有些人去了歐洲其他地方,盼望可繞道到英國。

當地教會表明決心幫助這些已信基督或在慕道中的難民,並建議當局應確保難民在營中有信仰自由的權利。另外亦商議建立一個區域性平台,在全國福音派教會網絡的保護下,去幫助他們。

 

(來源:World Watch Monitor,2016年2月17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保護這些難民,讓他們有信仰自由及生活得以改善

彌賽亞猶太人被批評 參與反以色列活動

說阿拉伯語的以色列基督徒對於近日一小群彌賽亞猶太人與福音派巴勒斯坦人簽訂一份涉及反以色列活動的協議,表示強烈不滿。

這協議於2月初在塞浦路斯拉納卡簽訂,藉此解決長久以來雙方對於如何從神學角度詮釋以色列復國之聖經意義所存在的分歧。這協議還包括雙方承諾避免公開彼此批評。參與會議的巴勒斯坦福音派領袖過往曾默默支持反以色列的恐怖主義,並在神學立場上呼籲抵制這國家。

此協議引起其他彌賽亞猶太人和以色列基督徒的反對。其中帶領反對這協議的是以色列阿拉伯語基督教運動的領袖Gabriel Naddaf,他驚訝竟然有以色列彌賽亞領導人愚蠢得與反以色列的基督徒聯手用謊言去荼毒教會。他並且嚴厲批評當中有彌賽亞組織之代表接受邀請到反以色列的教會講道。

Gabriel Naddaf說:「耶穌贊同我們有保衛自己的權利,不只是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亦是對那些扭曲歷史,透過陰險的協議,在神學上及行動上對以色列及猶太人引發暴力的神學恐怖分子。」他發出警告,指一些彌賽亞猶太領袖選擇了成為帶著神學面具的政治家去取悅人。

(來源:Israel Today,2016年2月18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基督徒認識神對以色列的心意

[國度觀點] 沒有敬畏 就只有邪惡的包容

麥當娜的「心叛逆」演唱會在香港舉行前,有禱告呼籲信息在本地信徒圈子中廣傳,有的指演唱會充滿褻瀆神和淫穢的內容,亦有指麥當娜是撒旦教祭司,演唱會實際上是向撒旦的獻祭,目標是屬靈上污染香港。在高舉包容為最高真理的世俗社會,這類信息(即使性質是教內消息分享)自然引來抨擊,主要的反對者卻也是基督徒。

與此同時,有一篇批評政府容許演唱會在港舉行的文章,以建立包容社會和宗教仇恨為論據,卻沒遭受相同的對待。由此可見,符合社會大眾思維的言論較容易被接納。雖然包容是世俗思想的核心價值,但真實的包容並不抵觸基督教信仰,在敬畏神的大前提下,包容是一種道德情操,相反在不敬畏神的社會,包容會造就邪惡的擴張。

「心叛逆」演唱會的一些構思設計有褻瀆基督教的意圖,也有淫穢的強烈意識,這是不爭的事實。基督徒基於信仰理由反對演唱會舉行,合情合理,也有權要求自身信仰獲得應有的尊重,只是在公共空間發言時,不應對沒有根據的事情作出過度揣測。相反,任由別人用惡言惡行攻擊自己的信仰,沒有恰當的表達,卻自以為擁有包容、開明、平等精神,這才是荒謬的事情。容許惡意攻擊的存在,就不會有真正的包容。

有基督徒認為網上的反對信息顯露內心的不安,對黑暗權勢有所恐懼,但神高於撒旦,所以基督徒不必理會演唱會,應該單單專注於神的話語、傳福音等正面的事情。的而且確,有些基督徒可能因恐懼而傳遞有關信息,但批評不代表是來自沒有信心的不安。敬畏神的情感除仁慈、憐憫外,也有對邪惡的恨惡,忌邪的心會對神所恨惡的事情產生不安,敬虔的不安不是沒有信心的恐懼,反而是引領人追求公義的聖潔情感。但在受理性主義和世俗包容思想影響的社會,基督徒也失去對宗教情感的分辨。

以社會包容的角度剖析麥當娜演唱會,說服力很高,也是社會容易接受的做法。但基督徒以宗教信仰為論點,在公共空間對演唱會提出合乎聖經、合情合理的批評,也有建立真正包容社會的作用。

初三教會大巡遊 宣告耶穌在香港掌權

年初二凌晨旺角發生的騷亂,令人心惶惶, 2月10日年初三新曙光事工聯同本港多個教會團體舉行「耶穌愛香港 – 教會大巡遊」,透過敬拜祈禱及行走禱告,宣告耶穌在香港掌權。

年初三早上10時,500多名來自20多個教會群體的信徒聚集在旺角麥花臣室內場館一起敬拜神。聚會開始的時候,教牧團隊帶領全會眾下跪,為香港對神的叛逆認罪禱告,並為香港呼求神的介入,宣告神仍然在香港作王。

接著,「號‧角隊」以吹角的方式為慶典揭幕,宣告神已經得勝。吹角完畢,新曙光教會的菲律賓籍姊妹敬拜隊帶領眾人投入熱烈的敬拜,接下來由三隊敬拜隊帶領會眾持續兩小時的敬拜和禱告。Cantonhym帶領會眾以廣東話詩歌敬拜,國度事奉中心由青年人帶領會眾進入更深的敬拜,期間他們的禱告領袖禱告,求聖靈帶領教會進入禱告爭戰,回應神的心意多於回應社會的期望;又宣告神對香港的命定和祝福,邀請會眾一起呼求神的心意臨到香港,大部分的會眾都熱烈開口回應。最後由真實的敬拜(Authentic Worship)頌唱聖經經文,並有跳舞隊加入。

敬拜期間,多次有牧者及代禱者提及歷代志下七章14節為香港禱告:「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謙卑自己,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他們代表香港認罪悔改,又鼓勵會眾以禁食禱告等方法提升屬靈爭戰的強度。最後他們宣告香港要成為蒙福的城市。

敬拜到下午1時左右結束,其後大會安排「七座山」的領袖為每個界別禱告,包括藝術、家庭及教育等。(本期P.4-5有關於「七座山」的說明)

由於曾發生騷亂,大會在早上獲警方通知,很大可能要取消巡遊。因此,本來在慶典完結後活動就要結束。可是經過大會與警方溝通後,警方最後批准巡遊。

眾人一同領聖餐後,巡遊就在下午2時後出發,由旺角起步,沿著彌敦道前行,經過佐敦道,最後到達尖沙咀鐘樓。多個參與團體帶著中英文標語,穿上不同隊伍、行業或民族的服飾,高舉獅子旗和其他各類的旗幟。巡遊時,他們不時向途人以不同語言高呼「主耶穌愛你」。

眾人最後圍繞「耶穌愛香港,教會大巡遊;行走禱告,祝福臨到」的橫額,一起禱告並由牧師祝福。活動約下午5時結束。

(記者林暐皓報道)

 

宗教迫害促使 天主教與東正教歷史破冰

天主教與東正教決裂一千年後,首次雙方有最高領導人會面,並共同呼籲全球所有基督徒積極回應中東、北非基督徒受打壓的情況。

天主教與東正教的歷史破冰在今年2月12日發生,當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古巴首都機場,與東正教全俄羅斯及莫斯科牧首基里爾會面,其間互相擁抱親吻。事後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國際社會積極面對當前的世界危機,包括中東及北非基督徒受打壓的嚴峻情況。同時呼籲所有基督徒迫切禱告,不容爆發世界大戰。

二千年的教會歷史出現過為數不少的重大分裂,鮮有復和的發生,今次兩大教派最高領導人的會面具有歷史意義。自從東西方教會在1054年因主權問題和神學歧異而決裂後,一千年以來就只有1964年出現過天主教教宗保祿六世與東正教君士坦丁堡普世教牧的一次會面,但基里爾現時領導在全球有二億六千萬信眾的俄羅斯東正教才是最強大的東正教,因此古巴機場的會面有重大歷史意義。

近年中東和北非基督徒的宗教迫害問題,被認為是雙方急切尋求關係復和的主因。俄羅斯東正教發言人Vladimir Legoida表示:「雖然俄羅斯正教與羅馬天主教之間仍有很多未曾解決的問題,但因為中東基督徒面臨屠殺危機,我們需要迫切聯手保護他們。」他指出,中東和北非基督徒大逃亡是全球的災難。不少研究指出,極端伊斯蘭主義是今日教會的最大威脅,單單在2015年,全球有逾7,000基督徒因宗教信仰遇害,數字在近年間急速上升。

方濟各與基里爾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兩個教會因為歷史問題,對信仰的理解和表達,罪的問題,以及人性軟弱,而帶來失去合一的痛苦,盼望今次會面能恢復合一,如基督所禱告(約十七21)的樣式。一方面要共同努力見證基督福音,另一方面回應近代世界的挑戰,而首要注視的是基督徒遭受迫害的問題。在許多的中東和非洲國家,基督徒家園和教堂被毁,家族遭滅絕,因此呼籲關注敍利亞、伊拉克和其他中東國家基督徒的大規模逃亡情況。

今次會面有宗教上的意義,但傳媒揣測也有政治因素,認為俄羅斯政府在背後牽針引線。現時俄羅斯支持敍利亞世俗化政府對抗反政府的極端伊斯蘭教組織,而兩個教會的聯合聲明會有利於俄羅斯的軍事介入。在前蘇聯時代,東正教一直受到共產政權的打壓,在俄羅斯總統普京執政時期,東正教與政府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教會曾表示支持政府派軍介入敍利亞內戰。

聯合聲明的最後一段,以向聖母馬利亞禱告為結束,其中有呼求她的憐憫和保護,又祈求她的代禱,讓敬仰她的人能重新團結。天主教與東正教同樣有向聖母禱告的傳統,認為在天上的聖母在神與人之間有代禱的角色。

[su_table]

聯合聲明內容概要

合一見證 天主教與東正教有共同的傳福音使命,彼此不是競爭者,而是弟兄,呼籲兩教會所有的信徒彼此和睦。
中東及北非基督徒危機 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阻止暴力和恐怖主義擴增,並向受害人口和境外難民提供大規模人道救援。
宗教自由受威脅 關注許多受世俗主義影響的國家,某些政治力量受到世俗主義思潮主導,導致基督徒的宗教自由逐漸受到限制,也迫使基督徒在公共生活領域中被邊緣化。
社會財富不均 發展中國家的消費主義導致地球資源被剝削,造成財富不均。教會有守護受苦人群的公義召命。
婚姻與家庭 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間的忠誠的愛,而另類的結合形式違反聖經傳統教導,卻被提高至婚姻的的層次。
維護生命 關注墮胎問題,以及操控人類生育的生育科技,呼籲尊重生命尊嚴,生育計劃不能違反創造主的心意。

[/su_table]

天主教與東正教分歧與差異

天主教 東正教
聖靈論 聖靈來自聖父和聖子 聖靈只來自聖父
煉獄觀 天堂和地獄之間有「煉獄」 沒有煉獄
聖母論 馬利亞無原罪 沒有原罪觀,相信馬利亞有犯罪的可能,但她選擇不犯罪。
神學特色 理性思辯 神秘主義,強調奧秘
崇拜語言 拉丁語及本地語言 希臘語及本地語言

 

 

(記者王妍綜合媒體報道)

國度1分鐘(1) – 七山策略

+按圖放大

 

常常聽說「轉化七大山頭」,究竟在說什麼,今期的「國度1分鐘」會與大家探討「七山策略」題目。

「七山策略」(7 Mountain Strategy)

「七山策略」(7 Mountain Strategy)是基督徒按照神國的價值觀 帶來社會整體轉化的策略。透過改變影響社會文化最重要的七大領域 去轉化城市國家。當中「七大山頭」就是那七大領域。倡導者相信,當「七大山頭」基督徒能夠興起,發揮影響力,甚至成為領袖,就可以改變社會。

「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賽二2)

這「七大山頭」分別是

  1. Art & Entertainment 娛樂
  2. Business 商界
  3. Church 宗教
  4. Distribution 媒體
  5. Education 教育
  6. Family 家庭
  7. Government 政府

「七山策略」的起源與發展過程

1975年 – 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Bill Bright)與青年使命團(YWAM)創辦人康寧漢(Loren Cunningham)分別從主領受內容相近的「七座山的啓示」。七座山代表社會裡最有影響力的七大領域,而神的應許是「得這眾山就得列國」。

80年代後 – 多位知名教會領袖推動「七座山」策略,最廣為人知的有彼得‧魏格納博士(C. Peter Wagner)的社會轉化策略,主張基督徒必須在七座山佔有具影響力的領導地位,才能改變社會文化。

  • 人要重拾神創造天地萬物時賜給人「管治全地」的命令
  • 大使命是叫「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萬民是all nations,就是列國的意思)

在談論策略以先,我們要知道兩個重點:

  1. 「七山策略」不是神學,而是一種影響社會文化的策略
  2. 聖經中沒有這個字眼,也沒有明確談及這個策略,就好像「以細胞小組作擴展教會策略」一樣

另外「七山策略」不是表示基督徒要統治世界而是基督徒要在愛和憐憫中服侍,活出耶穌的榜樣。聖經指出教會在7山作鹽作光,並要使萬民都作主的門徒。

翟辛蒂(Cindy Jacobs)提及七山的應用策略

Art & Entertainment 藝術及娛樂
透過藝術及娛樂文化向對傳統佈道方式不感興趣的人群傳講天國的福音。

Business 商界
商界領袖要有誠信品格,並使用神給予的財富改變社會。

Church 宗教
教會應該對社會每個領域都有大的影響力,不要只著重帶人返教會。

Distribution & Media媒體
有恩賜和呼召的基督徒媒體人在業界中樹立美好榜樣。

Education 教育
神的真理及天國價值觀要帶入教育制度。

Family 家庭
父母為家庭設立屬神的秩序,醫治婚姻和關係上的破口,為子女建立與世界不同的道德標準。

Government 政府
由公義的政治領袖主管政府各部門,將帶來正面的改變。

國度編輯部制

加爾文的美食主義 -【好食有道】專欄

雖然福音派教會不是改革宗的支流,但追溯歷史源頭,信仰的啟蒙確是離不開16世紀宗教改革的影響。聽聞現時本港有些教會正密鑼緊鼓籌備明年(2017)宗教改革五百周年慶祝,馬丁路德在1517年10月31日將抨擊教會弊端的「95條論綱」釘在威登堡教堂門外,隨即掀動一場激動人心但又充滿血腥的革命。五百年過去了,有了時間的距離,才會更清楚看出真相。明年的慶祝活動相信會反思當年宗教改革家的神學,或帶來新的詮釋,而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加爾文對教會藝術的「真」觀點,除此之外,便是他對飲飲食食的看法。

加爾文面容嚴肅,經常禁食閉門寫作,加上英國清教徒深受他的神學影響,總的來說,給人的印象是一位生活刻板、毫無情趣的神學家。但他在《基督教要義》裡,對基督徒的享樂卻提出過聖經教導。他認為神為人類創造食物,不僅是滿足身體需要,也是為了給我們觀感和味道的歡悅。身為神學家,當然少不了聖經的根據,他以詩篇一零四篇15節支持他的論點:「又得酒能悅人心,得油能潤人面,得糧能養人心。」所以我們不應只重視食物的實用價值,更要懂得享受,這才是屬靈啊。因為所有美物的受造目的是為引導我們認識它們的創造主,對祂產生感恩之情

美國著名長老會牧師凱勒(Tim Keller)曾在其著作中引用加爾文的觀點,提醒人要欣賞受造世界,不要只重視事物的功用價值,有時候要停止工作,全心敬拜讚美神,享受勞碌得來的美物(包括美食),否則不能經驗到生活的意義。可惜西方文化信奉實用主義,追求效率,不會欣賞日常的美好事情。其實,華人教會文化也一樣,太重視效率和功能,在安息日,崇拜過後有一連串的工作會議,學習和服侍都集中在這一天進行,忙得不可開交。這些活動本身不是不好,但若然繁忙使我們錯失了享受神的機會,那就仍然遠離我們受造目的。猶太人在這方面比我們聰明,安息日提早下班,與家人朋友享受豐富晚餐,心裡懷著感恩之情度過愉快的一天


文@黃少芬

更大的勇氣 -【愛有道】專欄

孩提的記憶猶新,每次犯錯,爸爸總不問情由,先來頓「藤條炆豬肉」,之後還一定要他認錯才罷休。漸漸,他對這「刑罰」不再懼怕,皮肉的痛苦感覺也減輕了,性格卻變得更剛烈,口裡認錯,心中的不忿卻日增。

他長大了,沒有痛恨老爸,因為明白了當年爸爸不懂管教之道,以為杖責就是嚴父,這傳統的教子方式是唯一的,好孩子的標準就是「聽教聽話」,父母擁有「藤條」,是「家法」,也代表了無上的權力。「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錯永遠是孩子。

他沒有繼承父親的傳統,以「家法」懲治孩子,但流著父親威嚴的血液,與及倔強的性格,時常跟少年孩子不咬絃,甚至起衝突。父親放不下面子身段,孩子不肯含冤受屈,大家各有堅持,難分難解。誰都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但認錯,說「對不起」是雙方都不願意就範的事。

幸好衝突不過是生活的小插曲,家人之間不會反目成仇,彼此的關愛與尊重依然。他還經常笑稱這孩子最像他,就是「硬性子」,孩子也承認自己的脾性有著父親的遺傳。

多觀察孩子,自然認識自己更多,你的長處弱點都在他的性格行為中展現了。不要說生了個逆子令自己激氣,倒要擁抱這個孩子,他就是你的反照。

如果說寬恕別人需要勇氣,接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氣。接納自己是上一代教導的「成品」,並不完美,下一代在你的手中成長,也總有你的影子。

接納自己與孩子的軟弱,不必偽裝剛強來維持自尊,不需要聽對方一句「對不起」才能肯定自己是對的。如果你已跳出上一代管教的迷思,相信孩子的成長路會不一樣。

文@徐惠儀

第一重奏:最浪漫的耶穌 -【藝術•敬拜•宣教】專欄

人為愛而活,有誰能滿足人類靈魂深處被愛的渴求?熱戀中的男女,情意綿綿,情人節精心為愛人表達濃情厚意。但大家是否知道情人節(Valentine’s Day)的由來嗎?公元3世紀,古羅馬帝國由暴君哥迪斯二世(Claudius II)統治,戰事不斷,由於要徵召大批國民前往戰場,而頒令宣告結婚違法!主教華倫泰(Valentine)為了捍衛所有人的愛情,暗地裡為情侣舉行婚禮,卻在2月14日被行刑賜死。因此Valentine’s Day是紀念一位捍衛國民愛情的英雄,他的死是一種犧牲的愛。

身為神的兒女,你曾否禱告問神「世間上最浪漫的愛情是怎樣的」?神給我一個異象,在靈裡「看見」主耶穌用十字架流下的寶血染紅了玫瑰花,並化身為一朵代表完美愛情、真愛的玫瑰,為犧牲的愛而綻放。眾水不能熄滅愛情(雅八7),愛情的玫瑰在風浪中屹立不動搖。馨香的愛吸引萬千蝴蝶,翩翩起舞,在愛的旋轉中。我「聽見」主耶穌說,祂是最懂我們、愛我們、珍惜我們的主。愛情的玫瑰,為犧牲的愛而綻放。

神希望祂的孩子在經歷世間的愛情前,先經歷主耶穌的愛情。「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雅歌一2)世界的愛情反射主的愛情,好像月亮反射太陽的光。


文@Esther Praise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讓「愛與和平」重新佔領香港人的心 -【國度角度】專欄

沒有改革,就沒有進步,這是永恆不變的定律。改革需要無比的勇氣,去撇棄過往的落後與迂腐,更需要堅毅的決心擁抱更崇高的理想,創建美好的將來。但歷史一再告訴我們,改革若只是空有崇高的理想及形式主義,人心卻沒有相應改革,沒有更加高尚的品格,改革即使成功,也必因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以失敗告終。

自從「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一個以非常崇高的理想作為號召的民主運動開始至今,「愛與和平」的前提及目標一直成為空話,被學生及激進民主派所否定與唾棄。民主運動發展至今,不但背離了最初「愛與和平」的崇高理想,而且反諷地不斷被學生、激進民主派、本士派等一波又一波所「騎刧」。「變革」變成激進暴力的「本土民主前線」下,年初一晚策動旺角發生的所謂「魚蛋革命」。「愛與和平」變革成「仇恨、敵對、侮罵、血腥暴力」的反政府港獨暴亂,暴力鏡頭在新聞媒體中不停地反覆報道,無奈地也佔據了香港人的心靈,使原本春節祥和之氣氛盡失。無論你站在哪一方,「戾氣」始終佔領了香港人的心,久久不能揮去。

自九七回歸以後,整個民主運動的發展,不論民主派、激進民主派及本士派,都打著相同的旗號:「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及本土文化」,究竟過去160多年,歷代香港人艱苦經營出來的「香港核心價值及本土文化」,是一直「被維護」或是「被摧毀」呢?真值得我們深思。耶穌教導我們辨證最好的方法:憑果子認樹,因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太七17)。

因著信,我本是一個對天國要降臨在地上的超級樂觀者,但眼見香港政府面對年青一代歇斯底里式的反動,似乎一籌莫展,我們的下一代,更朝向日趨激烈以暴易暴的方向發展,政府必然也會以暴制暴的方式制衡,可預計終必以流血收場,以雙輸的結局告終,屆時誰將會是坐收漁人之利的贏家?值得我們深思。我的心真是焦急萬分!在這十字路口,危急關頭,教會在此又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猶太人一直等候一位強而有力的彌賽亞的來到,去推翻羅馬強大的政權,幫助以色列復國,然而主耶穌的柔和謙卑的進路,不但使法利賽人完全失望,更面對這羅馬政府及宗教系統的雙重迫害,主耶穌卻一錘定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暴易暴,絕非可取的進路,因為這進路最終只會是雙輸。以暴易暴的方式,他朝有日必然也會被更強大的暴力所反制,落入無止境的鬥爭之中!

主耶穌卻向門徒、天父的兒女們,提出一個革命性的觀念: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43-45)。

「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十二35)建立神的國不單是一個崇高的理想,天父同時要求祂的兒女,要讓愛與和平永遠佔領我們的心,因為天國不在乎外面的政治制度,乃在乎人心的取向,神的國就在你們心中(路十七21)。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革命!


文@何寶生

印度基督徒賤民起革命 爭取平等公民權

印度天主教、新教及正教教會正聯合策劃大型遊行,為賤民爭取平等公民權利。是次遊行將於3月10日在新德里進行,預計會有20,000人參與,主要為基督徒賤民。

「賤民」(Dalit)是指在印度社會中「被踐踏」及「不可接觸」的一群。他們在社會上受嚴重歧視,許多職業受到限制,沒有政治權利及經濟地位。印度約2,500萬名基督徒中,至少有一半是賤民出身。

印度法例限制賤民接受教育及參與政府工作的權利,因此這次遊行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爭取平等公民權利。發起單位宣言「我們有道德責任去對抗不公義。這將會是由印度基督徒賤民發起,有史以來其中一個最大的革命。」

印度全國有29個州政府,其中12個州政府贊成聯邦政府於福利及社會權利上平等對待不同宗教的公民。可是,聯邦政府擔心若給予基督徒賤民同等權利,將會導致大量印度教賤民改變信仰。

(來源:Union of Catholic Asian News,2016年2月,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基督徒賤民能成功爭取同等公民權利

古巴撰寫世界公禱日崇拜禮文

全球逾170個國家參與的世界公禱日崇拜,今年將於3月5日舉行,本港亦於當日下午3時在九龍白布街11號聖公會諸聖座堂有崇拜聚會,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和世界公禱日(香港)籌委會主辦。今年的主題為「接待一個小孩就是接待我」,由陳謳明主教講道,而古巴負責撰寫是次崇拜的禮文。

 

古巴近來成為基督教新聞的焦點。今年2月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就是在古巴首都機場,與東正教全俄羅斯及莫斯科牧首基里爾有歷史性的會面。古巴禁制聖經自由出版40多年後,去年終於解除禁令,復興的盼望似乎不遠,然而教會遭受逼迫的情況卻沒停止。

 

國際無聲者之友消息指,古巴教會自本年年頭不斷遭到逼迫。位於東古巴的以馬內利教會(Emanuel Church),於2月5日被政府強行清拆,當中約200名領袖及會友被拘捕,其間受到暴力對待。另外,主任牧師Alain Toledano的個人住宅也被清拆。事實上,這不是古巴近日首宗教會被清拆事件。在1月8日,兩間分別位於Camaguey及Las Tunas省的教會也被清拆。Alain Toledano牧師表示,他以前的堂會於2007年亦被清拆,當時會友人數約700人。

 

(陳細細綜合報道)

 

 

二千信徒聯署 關注顧約瑟牧師事件

前杭州市基督教崇一堂主任顧約瑟牧師被免職一事,本港有50多名教會領袖發起聯署,表達對事件的憂心與關注。現時有逾二千人參與聯署。

該聯署聲明表示,有關事件相信是與浙江省強拆十架事件有關,因顧牧師曾向當局表達反對意見,認為做法嚴重破壞政教關係。自此之後,當局開始對崇一堂帳目作全面審查,認為有藉經濟罪行之名打壓異己之嫌。

今年1月29日,杭州市兩會及浙江省兩會發表通告,指顧牧師涉嫌挪用資金,故對他進行刑事偵查。聯署聲明,呼籲當局按公正司法程序,保障顧牧師及其代表律師基本權利。

顧牧師曾任杭州基督教協會會長、浙江省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自2005年出任杭州崇一堂主任牧師,該教堂是杭州市內最大的教堂。

 

 

聯合國發行同性戀及跨性別郵票

聯合國於2月4日發行了一套以「同性戀」和「跨性別」為主題的郵票,六枚郵票的主題包括:女同性戀者親吻、男同性戀者親吻、同性戀家庭(兩個同性戀者和幼童)、同性戀者「出櫃」、象徵變性的人形蝴蝶,以及表達普及化的一群不同性別的人。

不同組織正發起聯署,反對聯合國藉發行這套郵票向世界推動它的性議程。有批評指,聯合國單方面決定推動同性戀者及跨性別者的「性權」,冒犯了很多國家,亦抵觸了大多數成員國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法律。

是次郵票發行由聯合國人權事務辦公室的「自由及平等」項目所資助,此項目是聯合國全球性的公眾教育活動,積極提倡保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LGBT)的權利。

(2016年2月,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聯合國停止印製這批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