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阿富汗家庭和海地宣教士 「神使用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

大都會國際兒童事工(Metro World Child)創辦人比爾.威爾森(Bill Wilson)牧師在社交媒體總結阿富汗救援行動及海地人質案兩項佳音,足見神使用平凡人做不平凡的事。

阿富汗基督徒逃生

比爾牧師在貼文中表示,他上次與阿富汗軍隊合作已經是2019年的事,從沒想到阿富汗會發展到如此地步。他於8月展開阿富汗拯救行動,營救大都會阿富汗分會同工及當地基督徒家庭,直至12月18日為止,已經拯救了356人,代表著97個家庭和104名兒童。他們搭乘巴士,偷渡過境,途經14個塔利班據點,最後到達巴基斯坦首都奎達巿(Quetta),入住由大都會安排的安全屋。比爾牧師把一切頌讚歸於主耶穌,也歸功於大家付上的代價,禁食、禱告和捐獻。「如果沒有大都會美國和英國分會在背後一手策劃,巴基斯坦分會鼎力相助,這次行動不可能成功,完全見證了團結的力量。」

與海地綁匪談判

2021年10月16日,17名宣教士遭綁架,包括一名8個月大的嬰兒。黑幫綁匪控制首都太子港東部一帶,索求每人100萬美元贖金。10月21日,比爾牧師收到從西岸來的一通電話,問他能否去海地一趟,確定人質安全。比爾牧師前往太子港,在兩個海地朋友和一名中情局情報員陪同下,去到Morne a Cabrit與匪徒談判。其中一名綁匪在手機上展示人質的相片和拍攝時間,但相中只有5名人質,比爾牧師感到相當不悅。綁匪隨後進到一所茅屋,拖出一名海地女子,虐待她。比爾牧師不受他們的威脅,大喊說:「殺死我吧,殺死所有人質吧,但如果你這樣做,明天美軍會全副武裝上陣。」另一名綁匪用槍柄襲擊比爾牧師的頭,此時中情局情報員拉牧師離開。

11月21日,綁匪釋放了兩名人質,在12月6日再釋放多3名。比爾牧師說:「我知道世界各地有許多人禁食禱告,相信神會繼續行另一個神蹟,就好像阿富汗一樣。」12月16日,比爾牧師收到消息,餘下所有的人質都被救出。同一晚上,他收到來電,對方流著淚說:「感謝你把我的太太安全帶回家,讓我和孩子可以與她重逢,一聲感謝遠遠不夠表達我對你的感激。」比爾牧師跟他說:「這是因為神的百姓不斷祈求,而主耶穌聽見後介入。」

比爾牧師感謝每一位參與救援行動的人,透過教會或自己的公司募款。這再一次證明,平凡人一踏出,就成為耶穌延伸的手。

禱告:願神的子民興起,認同配合神的作為,倚靠聖靈行事,叫被擄的得釋放,受壓制的得自由。

(來源:Pastor Bill Wilson Facebook,台灣國度復興報編譯報導。)

 

 

耶穌生平劇集首度於電視播放 為法國復興預備土壤

講述耶穌生平的劇集The Chosen將首次在國際電視頻道播放,此劇的法語版本在12月下旬開始於法國最受歡迎的電視頻道Canal+播出。當地教會起來配合跟進,為復興預備土壤。

The Chosen是第一部關於耶穌生平的多季度劇集,也是目前娛樂史上最龐大的眾籌電視節目,共籌得4千萬元製作費。劇集自2017年12月首播,現時兩季共16集節目已翻譯成50種語言,透過應用程式讓觀眾免費收看,點擊率已超過3億2千1百萬人次。

12月14日,劇中演員與500名觀眾於巴黎一間電影院出席國際首映活動。一名觀眾受訪時表示:「我喜歡門徒與耶穌之間的親密關係。」另一名觀眾說:「這與其他講述耶穌的電影不一樣,太棒了!」首次在大型電視網絡播放,劇集製作人之一Katherine Warnock表示:「能夠得到法國電視台Canal +接納,實在是我們的榮幸。」

劇中飾演耶穌的Jonathan Roumie接受訪問時表示,此劇帶領人得著新生命。「有不少我不認識的人告訴我,他們本來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在看過劇集後,他們發現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決定要認識耶穌。」Roumie還透露在拍攝過程曾經歷屬靈爭戰。當時在拍攝第六集,場景是耶穌治好西庇太家中的癱子,150名臨時演員穿著整齊,專心地看著他。那是他第一次拍攝直接根據聖經話語來講道。「我心中突然閃過一絲恐慌,心想:『我在做什麼?我不應該這樣做,這是褻瀆神的。』」Roumie覺得自己不配說出耶穌所說的話,導演Dallas Jenkins跟他說:「我們當中沒有人配得這樣做,但我們講這故事是為了讓人們知道耶穌是誰,以及祂為什麼來。」Roumie因此更確定演出的使命。

法國福音派領袖Éric Célérier為劇集播放禱告,求神打開國民的心思,盼望人能透過劇中的角色與耶穌連結。Célérier已動員數百位牧師和天主教領袖,在劇集播放期間安排跟進事工及門訓課程。另有3,500名基督徒義工將在家中或其他地點開小組分享討論。「我們在預備土壤,希望劇集能預備人心,有更多的人與耶穌連結。」這也是Roumie的禱告,他相信「神正為大復興翻鬆土壤和撒種,能夠參與其中是我的榮幸。」負責發行的Angel Studios計劃為劇集配音,配上世上最多人使用的25種語言,期望能觸及10億人。

禱告:求神大大使用這劇,吸引人認識耶穌,賜下福音大收割。

(來源:CBN NewsChristianity Today,2021年12月20日,Joshua Chung和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以色列基督徒人口增長 逾八成受訪者對生活感滿意

以色列中央統計局於聖誕節前發表調查報告,指以色列基督徒人口較去年增長,逾八成受訪者表示對生活感滿意。研究發現與當地教會領袖較早前指激進組織正將基督徒逐出聖地的論述大相逕庭。

調查報告於12月21日公佈,數據顯示以色列基督徒人數約18萬2千,佔以色列人口1.9%,較2020年增長了1.4%。超過七成(76.7%)以色列的基督徒是阿拉伯人,他們集中居於拿撒勒(21,400)、海法(16,500)和耶路撒冷(12,900),非阿拉伯基督徒則大多數居住在特拉維夫地區。調查顯示基督徒社區發展興盛,與其餘人口相比,基督徒接受高等教育的百分比也特別高。84%受訪基督徒表示對生活感到滿意。報告還指出,2019年以色列共有803對基督徒結合,新郎和新娘平均婚齡分別為30.3歲和26.7歲。2020年共有2,497名嬰兒出生於基督徒家庭,平均為每家庭2名孩子。

較早之前,以色列基督徒領袖曾發表聲明,指基督徒社群正面臨被當地極端主義群體驅逐出該地區的威脅,並呼籲展開保障他們在聖地安全的對話。天主教會的聖地保管人方濟各巴頓(Fr. Francesco Patton)在12 月18日於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評論文章,指近年來許多基督徒活在奉行極端主義的激進組織侵擾的陰霾下,日子非常難過。他在文中寫道:「激進分子褻瀆和破壞教堂等地,神職人員和禮拜者也遭到侵擾。他們的目標是將基督徒完全逐出耶路撒冷舊城,甚至連基督徒區也不放過,我們的存在岌岌可危。」巴頓指耶路撒冷的基督徒人數曾佔當地兩成人口,但如今下跌至不足2%。他呼籲世界給予支持,讓聖地豐富的多樣性得以保存。

耶路撒冷的主教和教會領袖在12月中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同樣指出激進團體正在「削弱基督徒的勢力」。因應耶路撒冷教會的聲明,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與耶路撒冷聖公會大主教納鴻(Hosam Naoum)在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聯合發文,表示有人正在合謀恐嚇和驅逐基督徒。隨著以色列猶太殖民區日益增多,加上當地為抵禦西岸地區的恐怖襲擊而興建的隔離牆限制了人員流動,令基督徒村落進一步被孤立。因此陸續有巴勒斯坦基督徒被迫離開聖地到別處謀生。文章引起英國猶太人代表委員會的抗議,委員會主席Marie van der Zyl致函韋爾比,對他的言論表示「非常遺憾」,並提出召開會議商討。

禱告:萬軍之耶和華必保護和堅固耶路撒冷的信徒與教會,降下恩典,成就耶路撒冷的命定。

(來源:Times of Israel,2021年12月20 日,Richard Chau編譯報導。)

 

 

還原基本步 家多一點愛

近年LGBT群體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對年青人更帶來不少衝擊和影響,教會應該如何回應這個群體的需要?精神科康貴華醫生(康爸)服事LGBT群體多年,他指出,LGBT群體需要一個屬靈的家,以致他們的創傷得到醫治,關係得到修復,生命從而改變。LGBT群體正是新的未得之民。

全球性運動

受到社會運動及疫情影響,香港同志遊行已連續停辦3年,今年11月中改以市集方式舉行。針對LGBT運動在全球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康醫指出有兩個方面因素,一是全球性解放運動興起:性別由自己決定,不是由身體決定。有些人認為,未試過怎麼知道自己不可以,和異性拍拖不開心,可以試下同性。過去或許很多LGBT的形成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受到創傷,而現在則越來越多人受到社會風氣和潮流的影響,透過性開放和性嘗試,去擴闊他們的界線,從而衍生出另外的LGBT群體。二是婚姻破碎的影響:某程度上婚姻破壞得越厲害,LGBT群體就越多出現。婚姻需要認真專注,一生一世,穩定愛的環境,孩子的成長和心性發展就會健康。

從個人服事到教育

康醫初時以醫生身分去幫助LGBT群體,後來他發現,這種專業的一對一關係,不是他們最需要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家的關係。」2004年,康醫與一群有心人一同建立「新造的人」協會,服事LGBT群體和家長。2019年,他們創立了心性教育協會,致力推動孩童的早期教育。

康醫指出,LGBT群體的形成,與生命的早期經驗有關。有些孩童在幾歲時發現有跨性別問題,例如男孩子想穿女孩子衣服,父母只是責罵和制止他們,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家庭造成的創傷,或者失衡,早期朋輩的傷害和影響,都很可能會引致LGBT問題出現,因此孩童早期的教育很重要。

「我們會幫助父母去改善與孩子的關係,而不是針對跨性別的問題。例如,一名有性別認同障礙的男孩子,經過我與他的父母深入探討後,發現孩子與爸爸的關係比較疏離。透過用一年的時間去改善父子關係,孩子的跨性別表現就開始減退,甚至消失。同時,媽媽也要學習放手和退後,讓孩子多些與爸爸相處。最終父母關係進步了,與孩子關係也進步了。孩童早期跨性別表現,可以因為改善關係而改變。」心性教育協會亦進入學校,為學生提供建立性別自信,以及心性教育等課程,包括認識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的形成,帶出正面信息。

新的未得之民

康醫亦指出,神透過LGBT群體讓我們學習反省,我們是否懂得牧養一些生命有困擾和創傷的人。王永信牧師曾於2005年在多倫多「走出埃及」會議上說,同性戀者是現代新的未得之民,而現在更可擴展至LGBT群體。其實神也愛LGBT群體,我們應該祈禱,願神差派工人去到他們當中,為基督得著他們。「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觀點,對於這類宣教對象,首先我們要去了解他們的文化和思維方式,與他們建立關係。這是教會的一個典範轉移,原來是要去宣教,進入他們的世界,了解他們的文化,將信仰本色化,當帶他們回到神面前,也要預備好家去盛載這班人。」

康醫又強調興起屬靈父母和同行者的重要。LGBT群體需要多重的愛,垂直的愛是屬靈父母,牧者和師父,他們也需要朋輩的同心和支持。「我發現以夫婦的形式去接待和關心這個群體很有果效。例如我和太太一同牧養一個女同性戀小組,定期與她們吃飯,聊天查經。其中一人說,在她的人生中,從未試過有一對夫婦去關心她。對於婚姻,可能在他們經歷中已經沒有信心,教會應該活出神原本設計的美善,讓他們不只是聽見,還能看見和經歷。」

 回應年青人需要

對香港年青人來說,有些人從小在教會長大,發現自己有這個傾向後,他們只有對著很信任的人,才會將自己的問題說出來。如果他們感受不到教會的愛,就會失望,有些人會離開教會,有些人會繼續做雙面人,隱藏自己。而其他年青人看到教會不懂愛他們,信仰會受到衝擊,產生危機。教會不懂如何牧養LGBT群體,就需要去學,這個問題對很多下一代的年青人造成影響。

「新造的人」曾幫助一個女後同(脫離同性戀生活的群體),她有心讀神學,畢業後去一間教會實習,而那間教會最終聘請她做實習傳道人。「她成為傳道人,自然能接觸年輕人,更能分享自己的經歷,神如何愛她,幫助她離開那個群體。我希望幫助香港更多教會成為對LGBT群體友善、懂得接待和牧養他們的教會。」

LGBT同行的呼召

康醫回憶,1983年,在心理輔導課程的實習中,他選擇了一名患有抑鬱症的同性戀男士作為輔導對象。經過30多次,每次一個多小時的見面輔導,成為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神讓他看到同性戀者的困擾。在體會他們的困難中,神將愛他們的心放在康醫裡面。這幾年,神告訴康醫要離開安舒區,成為別人的父親。「做醫生是舒服的,有問題解決了就算完成了,不用看顧人的生命,而要做爸爸的負擔就很大,要與哀哭的人同哀哭,喜樂的人同喜樂,這是神給我的指示和提醒。」

「我們建立了一套修復創傷關係的治療和同行方法,幫助他們重建自己的形象和價值,也修復與家人,甚至與神的關係。」他們原生家庭的缺乏可能仍然存在,但屬靈的家,屬靈的父母,生命師父,主內弟兄姊妹是他們最需要的,這也是他們失去的。「我們這些組織就好像一個中途站,是教會延伸的一部分。我們摸索出一個可行的路,讓他們成長改變,迴轉歸向神。如果我們能將他們帶回教會,那才是他們真正成長的屬靈的家。」

(記者何雲深報導)

 

 

葡萄牙國會通過安樂死合法化 基督徒醫護捍衛醫學使命

2021整年,葡萄牙落入安樂死合法化的議案討論。 11 月 5 日,葡萄牙議會第二次投票通過安樂死法案。總統德索薩於11月29日否決了該法案,指允許安樂死的條件過於模糊和激進。

法案遭總統否決,意味著議會將要重新討論和進行投票,明年1月20日舉行的議會選舉將有機會改變大多數支持安樂死的局面。葡萄牙生物倫理學博士Jorge Cruz表示:「雖然社會黨和激進左翼聯盟積極推動法案,但左右派就議題存在分歧。葡萄牙共產黨反對安樂死合法化,自由倡議黨則投了贊成票。最大的兩個政黨讓立法議員自由投票,少數社會黨的人投了反對票,而中右翼反對黨領袖則投了贊成票。法案最後以 138票對84票,及5票棄權獲得通過。明年初議會選舉過後,目前贊成合法化的大多數是否繼續存留仍是未知數。」

國家生命科學倫理委員會、葡萄牙護士協會和葡萄牙醫學會等許多反對安樂死合法化的組織對通過安樂死合法化表示擔憂。葡萄牙基督徒護士和醫生協會(葡萄牙文簡稱AEMC)和葡萄牙福音派聯盟更多次於公開場合表達立場。AEMC早前發表聲明,表示安樂死合法化與葡萄牙憲法第24條列明「人的生命不可侵犯」的條例相衝突。「我國作為廢除死刑的先驅之一,遺憾地將成為世上少數合法允許安樂死的國家。作為基督徒,我們相信並捍衛生命是神所賜的禮物,無論在任何情況,每個生命從受孕到自然死亡,都擁有其價值和尊嚴。」

AEMC更指出,為病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包括心理、社會和精神層面,不應只考慮身體的需要。實施安樂死似乎是解決病人難以忍受的痛苦最簡單的方法,但看顧病患者直至生命的終結是全球性的醫療守則,安樂死法案將削弱國家和衛生服務部門終身照顧病患者的責任,任何可能允許醫生和護士刻意結束病者生命的法案,即使是在病者自願和反覆要求下,都是違背醫學、醫療科學,以及倫理和道義的,不但損害醫療專業的使命,更會破壞醫護人員與病者之間的關係。

Cruz表示:「我們禱告,希望大多數立法者會在下一屆議會中反對安樂死合法化,或至少能夠在有關議題上作公投。」

禱告:求主感動總統、政界和醫療界的人民作合神心意的決定,存敬畏的心宣告生命的主權屬神。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1年12月9日,Irene Sung編譯報導。)

 

 

英擬立法禁迴轉治療 逾千牧者批用詞含糊促停諮詢

英國1400多名教會牧者聯署,批評政府提出立法禁止迴轉治療(或稱「拗直治療」)的諮詢文件用詞含糊,可能影響信仰自由,促請政府停止就立法進行諮詢,並揚言「若充滿慈愛和憐憫的正統基督教事工(包括有關性和婚姻的基督教教導)因法案而成為刑事罪行,我們雖然深感遺憾,但仍會繼續在此事上向主盡忠」。

外相兼婦女及平等事務部長卓慧思(Elizabeth Truss)今年10月底向國會提交諮詢文件並展開公眾諮詢,諮詢期延長至明年2月4日。根據諮詢文件,立法的範圍包括確保以迴轉治療之名向人動粗施暴者將受到嚴懲,以及禁止以交談方式向18歲以下人士或未同意接受迴轉療法的成人進行有關治療。政府亦會推出其他打擊迴轉治療的措施,例如限制宣傳和取消有關人士出任慈善機構高層的資格。文件強調,只要並非以言詞壓迫某人轉變性取向,日常和出於支援關心的對話不會受規管,家長仍可以按照自己的信仰價值教養子女,單純表達信仰教導和私下禱告也不構成迴轉治療。

不過,教會領袖在聯署信中表示,「迴轉治療」的涵蓋範圍太廣,意指不明,擔心如果立法,基本上是將叫人迴轉歸向基督與以往邪惡和不光彩的做法劃上等號,明顯侵犯他們宣講信仰的合法權利。聯署信又指政府雖然澄清今次諮詢並非旨在立法打擊信仰,但諮詢文件所簡介的立法進路正正朝著打擊信仰的方向前進,令宣講基督主權的牧者和以愛教養子女的父母有機會負上刑責。

約克三一教會牧師Matthew Roberts博士表示:「『迴轉』對基督徒來說是美好的事,代表生命不再單純聚焦在自己身上,而是在創造我們的神。這條草案暗示迴轉歸向基督堪與暴力或虐待比較,非常錯誤。」英國基督教學院(Christian Institute)的Simon Calvert上月到下議院婦女及平等機會委員會作證時表示,國會議員必須釐清立法所禁的是什麼,並警告現時的爭議可能導致英國立下數百年來最嚴苛打壓宗教的法例。他又認為,要訂立一條禁止迴轉治療,同時不會使教會日常行為(例如祈禱)變成刑事化的法例,根本不可能,並表示:「如果有人請你與他一同禱告,如此禱告卻犯了刑事罪,這並不合理。」

按照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定義,迴轉治療是意圖改變或壓抑某人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事實上,迴轉治療是同志運動倡議團體對基督教輔導或治療的貶稱,這些倡議組織認為部分性小眾人士可能因為接受有關服務而傷害自己,甚至自殺。

祈禱:願主感動英國政客審慎行事,以免危害信仰自由,並保守勇於衛道的信徒。又求主幫助尋求真自由的性小眾人士,讓他們尋找就得尋見。

(來源:CBN News聯署信網站英國政府網站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文奴綜合編譯報導。)

 

 

大屠殺中倖存的樹 移植紐約傳承歷史

11月17日,紐約市砲台公園城(Battery Park City)學校的學生在猶太遺產博物館前迎接一棵充滿歷史故事的樹,該樹是二戰時期猶太孩子於集中營種植的樹的後代。

1943 年 1 月,在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的泰雷津 (Theresienstadt) 集中營, Irma Lauscher老師將一棵樹偷運到營中,讓一些被納粹黨監禁的猶太孩子可以秘密慶祝猶太樹木新年(Tu B’Shevat)。當時孩子們用他們配給得來的飲用水來灌溉培育樹苗。15,000名被關押的兒童最後只有不到200人倖存下來,而這樹在1945年集中營解放時仍屹立不倒。樹下放了一個標誌,寫著「這棵樹的分枝代表著我們的人民!」倖存者將樹命名為「生命之樹」。

1980年代期間,人們從生命之樹上折下樹枝,移植至耶路撒冷、三瀋市、芝加哥和費城。現在,以色列以外最多大屠殺倖存者及其後裔居住的紐約,也將培育生命之樹的後代。樹木由猶太慈善家Roger Pomerantz博士捐贈,又他在賓夕法尼亞州農場種植了7棵從生命之樹折枝種植出來的樹,他把其中一棵捐贈予位於砲台公園城的猶太遺產博物館。這棵被稱為「兒童之樹」的銀楓樹目前高15尺,將在砲台公園城的猶太遺產博物館前永久安家。猶太遺產博物館主席並執行長Jack Kliger表示:「我們希望每個走過的人都看到這段歷史。不僅要記起,更能明白何謂面對巨大困難的抗逆力。」

98歲的倖存者Fred Terna在奉獻禮上給兒童之樹澆水

12月2日,猶太遺產博物館與砲台公園城的市政府聯合舉行奉獻禮。曾被關押在泰雷津集中營98歲的倖存者Fred Terna在奉獻禮上給兒童之樹澆水。被問到是什麼驅使他們能堅持並存活下來,Terna說:「即使在集中營裡,被囚者依然持守著他們活著的道德價值。這就是讓我能繼續前進,繼續堅持下去的原因,這些都在這樹上體現出來,感謝你們的記念。」

大屠殺歷史學家Michael Berenbaum表示:「當時被囚的孩子在種植一棵樹,而它將活在他們不會存活的世界裡,這表達了他們對未來的信念和精神上的抗禦。如今,那些孩子的精神得以延續。」與泰雷津集中營的生命之樹一樣,兒童之樹會由孩子們照顧,並成為砲台公園城學校大屠殺教育課程的一部分。

禱告:願先人堅韌和願意奉獻的精神得以傳承,孩子在栽種的過程看見神創造的奇妙,為神所賜的生命而感恩。

(來源: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紐約時報,2021年12月2日,許文頴編譯報導。)

 

 

贈送千本禱告冊子行動 教會教師連結 祝福教育界

移民潮,學業壓力,社會問題等種種情況,令現今香港教育界面對極大挑戰,慈黃區更有21位校長離職。眼見教育界經歷低潮,一群基督徒老師連結教會,發起向DSE學生贈送為考試祈禱手冊的行動,期望為學生,老師以及家長帶來鼓勵,無論在學業、身心靈和家庭中都能經歷神的祝福,興起教育山頭的轉化。

 牧師教師家庭

黃兆偉牧師夫婦現為自由傳道人,他們過去都曾是老師,後因著回應神呼召而成為牧者。神一直將服事學生,牧養教育界的負擔放在他們夫婦心中。他們的兩個兒女曾就讀慈黃區的音樂學校,女兒現在更成為該校的老師。神興起他們的兒女承接父母的棒,成為老師,走在教育最前線。黃分享:「我們很欣賞校長的辦學理念,主常常感動我們為學校祈禱。今日香港的學校面對政治、經濟和疫情的衝擊,士氣低落,我仍然相信神在興起很多基督徒校長以愛心去持守,很值得我們去支持,為他們禱告。」

禱告冊子帶來祝福

2022年文憑試(DSE)臨近,黃兆偉牧師的女兒想起自己還是學生時,曾收到一本《為考試祈禱手冊》,其中的禱告令她大受鼓勵和祝福。現時她作為老師,看見教育界的需要,就有心發起向DSE學生贈送禱告手冊的運動。她與爸爸分享這個想法,得到爸爸的支持,並且連結了幾位有心祝福學生的老師,同心推動是次行動。來自恩悦堂的James Hui就是其中一名老師,他信主才兩年,但因著願意順服神和服事學生的心,神就使用他帶領許多學生認識耶穌。

James本是老撾華僑,在70年代,因老撾國內政治動盪,James一家三代人舉家遷居香港。由於曾目睹許多的同胞成為難民,James於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就有心服務難民和少數族裔,後來他受到中學老師邀請,成為地利亞日校的中文老師。

老師James Hui與黃兆偉牧師

兩年多前,James的太太信了耶穌,生命發生極大改變。以前她每晚都會發惡夢,但信主之後就再沒有發過。其次,她本來患有情緒病,每年到9月秋風起,情緒就開始低落,但她7月信主後,到了9月竟然一點事都沒有。James看見太太經歷的種種轉變,令他的心開始變得柔軟,不久後也決志相信耶穌。對James來說,作這個決定其實不容易,James出生於一個佛教國家,而且非常理性,但他說:「信主,是因為我看到神在太太身上所作的工作。」

神沒有離開我

James在未信主之前就一直有心去關心學生。「我的學生多數是基層,很需要老師關心,我會將自己的手機號碼給學生,有時半夜3、4點會接到學生的求助電話。我一直有關心學生,但不懂得用神的方法去關心。」

2020年3月,有報社舉辦「漫長的疫假」徵文比賽,邀請了James做高中組的評判。「在評審的過程中,我看到一個名叫朱韵呈的學生所寫的作文,覺得她寫得很好,有情有理,我認為她應得冠軍。」在頒獎典禮中,James收到了一筆車馬費。James與太太商議後,就決定奉獻給一個基督教機構。正當James認為這件事已經結束,有一晚,James在沖涼時突然想起頒獎典禮的畫面。「在無任何前兆底下,我的腦中閃過朱韵呈這個名字。於是我明白之前我搞錯了,原來神想我奉獻那筆錢給這個學生。」後來經多方詢問,James知道了她所讀的學校,但仍然沒有途徑接觸她,James將這件事放在心裡,等待神開路。

直到去年11月,James與黃兆偉牧師吃飯,席中偶然得知他與韵呈所讀的學校有聯繫。「神一直在背後做串聯的工作,神為了尋回一隻羊,花了多少心思。」經過牧師的引薦,James去到學校與韵呈見面,當時韵呈第一句說話是:「原來神沒有離開我。」

與年青人同行

韵呈曾經決志,但家庭問題令她很多懷疑,覺得神不聽她的禱告。James與太太的舉動令她非常感動,因著James太太持續跟進和關心,韵呈開始重新認識神。神在她身上做了很多奇妙的工作,尤其釋放她對家庭的仇恨,還有幾次她出來分享見證。今年10月30日,她在恩悦堂接受洗禮。

韵呈受洗禮中與James合照

因著James夫婦的順服,從他們信主的第一年開始,神就不斷將學生加給他們。James開放自己的家為學生補習,過程中與他們同行。學生有生命的問題,James就會與他們分享福音和見證。補習之後,James和太太還會與他們一同食飯,看福音電影。最近神帶領他與黃兆偉牧師,還有他的女兒等幾位老師連結,發起祝福DSE學生行動,期望連結更多教會與老師,為教育界帶來轉化。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127) 倍增原則的運作

+按圖放大

在聖經中,「倍增」的這個觀念意味著取小量的資源,然後得到增長、複製,直到充滿所有空間,滿足所有需要。倍增和興盛的屬靈法則就像物理定律,是以同樣的方式運作。如果我們違反這些法則,資源就不會得到增長,而會保持原狀,分裂,甚至萎縮。

一、應用法則:開發資源以解決債務

認出權柄能為我們帶來遮蓋,確保我們得到保護。在列王紀下四章中,兩位婦人認出先知以利沙的權柄和能力,知道他能帶來啟示,使用她們的生命使資源得到加增。

初熟果子法則:最好的帶來其餘的

獻上我們的第一,是我們尊榮神的重要方式。(申命記26章)

初熟果子的意義:1. 尊榮神為我們的供應源頭;2. 使我們的其他收入分別為聖;3. 釋放神全備的祝福(結44:30);4. 使我們敞開自己去領受神滿溢的的供應。

門徒的法則:學習成為愛的門徒

在馬太福音14章12-21節中,施洗約翰的死象徵著先驅者的季節結束,新皮囊的時機成熟。主教導門徒的第一個功課,是倍增的功課。門徒希望耶穌能讓五千個跟隨者吃飽,但耶穌說:「你們給他們食物吧!」然後,祂運用所教導的法則,使手中的食物倍增,餵飽了在場所有人。耶穌教導他們,對百姓的愛可讓手邊的資源倍增。

四,堅持的法則:要堅持才能得著

耶穌以切求的寡婦的比喻,教導人常常禱告,不可灰心。那寡婦堅持不懈地迫切請求法官為其申冤,直到她得到所需的幫助。耶穌亦教導,要祈求再祈求,尋找再尋找,叩門直到門開啟。(路11:9-13;18:1-8)

五,付出的法則:在委身中傾倒自己

在約翰福音12章1-8節中,馬利亞傾倒她的積蓄和養生所需,以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這看似很浪費,但她卻得到了耶穌的稱讚,並成為門徒的榜樣。有時候,當你傾倒你所擁有的,主就以倍增的恩典報償你。

六,奉獻的法則:出於愛而奉獻

在約翰福音3章16節中,神賞賜給我們,好讓我們能在恩典中倍增。耶穌教導奉獻;使徒教導奉獻。奉獻能破除竊奪神資源的咒詛,使天堂的門為我們敞開。

七,敬拜的法則:憑信心敬拜,使生命進入更高層次

在創世記22章1-19節中,亞伯拉罕憑信心獻上自己獨生的兒子為祭,他以順服的心向神作出敬拜,這使神的啟示強烈地臨到,神為他預備所需的供應,並指著自己起誓,要使所應許的祝福臨到亞伯拉罕世世代代的子孫。

 

運用倍增原則的步驟
五餅二魚和以利沙使寡婦的油加增這兩個神蹟,向我們啟示:

1. 認清自己的需要:我有所不足,需要神的幫助,問問自己:「我需要什麼?」

2. 看見自己所擁有的:我所擁有的不夠,但可以倍增,問問自己:「我有什麼?」

3. 把所擁有的交託在神的手中,向神禱告:「主,這是我的資源,我要怎麼做?」

4. 領受神的策略,因為神總是有計劃的。

5. 憑信心而行,接受突破,進入更高層次。

參考資料:《進入興盛時刻》,恰克﹒皮爾斯(Chuck Pierce)、羅柏特﹒海德勒(Robert Heidler)著,以琳書房出版

 

 

烏干達警方搜捕恐怖組織基地 救出逾80名兒童

烏干達警方最近突擊搜捕當地恐怖組織,於他們的招攬基地救出超過80名兒童,拘捕逾100名疑匪。

11月22日,烏干達警方在位於Naguru的警察總部舉行新聞發佈會,警方發言人Fred Enanga在會上表示,反恐部隊與軍事情報局在11月17和18日展開聯合營救行動,分別於Ntoroko和Kasengeje-Wakiso救出50和22名被恐怖分子擄走的兒童。警方還於剛果邊境救出15名少年,他們在烏干達遭政府武裝分子民主同盟軍(Allied Democratic Forces,簡稱ADF)拐走,後被偷運到鄰國剛果。

被救出的兒童現在情況安全,他們有些已經跟家人團聚,有些則入住了庇護中心。兒童向警方透露,他們在被困期間受訓操作武器,還學習如何設置和引爆炸彈。據警方紀錄顯示,行動中共有106名人士被捕,他們涉嫌協助丶資助或動員支持ADF招攬新成員。Enanga表示,主腦Sheikh Rwangabo現正在逃,但他的兩名同謀Ibrahim Kaija和Muhammad Ssewakiryang已落網。

警方搜捕恐怖組織_警方發言人Fred Enanga在新聞發佈會上講述行動經過

ADF是伊斯蘭國(ISIS)附屬組織,最初在烏干達西部冒起,目前在剛果東部活動,他們殺害、綁架和驅逐當地的基督徒,主要目標是在中非建立一個伊斯蘭哈里發國。ADF最近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發動了四次炸彈襲擊。

禱告:奉主的名粉碎欺哄人心的黑暗勢力,願主保護當地兒童免受傷害,醫治他們的創傷。

(來源:CBN NewsThe Independent,2021年11月24和22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五名被擄宣教士獲釋 教會憂人民生活安全

基督教援助服務(Christian Aid Ministries,簡稱CAM)早前傳來消息,10月在海地遭綁架的17名宣教士中再有3人獲釋,截至12月6日,共有5人獲釋放,CAM呼籲全球基督徒繼續為仍然被困的12人禱告。

10月16日,CAM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宣教士到訪太子港孤兒院途中被海地黑幫400Mawozo擄走,事件引起全球關注,海地的基督徒和教會領袖,以及美國宣教士均對綁架事件和當地情況表示擔憂。國際希愛會(Compassion International)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主任Edouard Lassegue表示:「雖然我不會寬容這些暴力行為,但不想視之為個別事件。這些黑幫成員曾經是由海地社會經濟和政治部門的關鍵人物資助,但現在這些人已經背叛了他們的資助者。」事實上,事件為當地許多未被報導的暴力和綁架事件之升級。

太子港福音派神學院 (STEP) 一年前因不同幫派佔領其全新大樓而被迫關閉。今年9月,一名太子港第一浸信會的執事在教會門外被殺,他的妻子被綁架。兩週前,STEP學生聯絡主任開車回家途中遭黑幫成員開槍襲擊,在他車上的7歲兒子被殺。上星期,一個幫派劫持一輛載有50人的巴士,向每位乘客索取50萬美元贖金。

前中情局人員David Shedd指,當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於2019年撤離後,海地的安全局勢開始崩潰。不久之後,大量海地國家警察(HNP)叛逃,富有的海地人開始勾結黑幫,僱用幫員作保鑣。現時,太子港地區的不同幫派非正式地劃定地盤,還協助成員避開警察的檢查站。他們在城市中暢行無阻,並在無人監管的地方綁架人民。「人們對這些幫派所擁有的邪惡和巨大權力並沒有足夠的認識。」

除了顛覆國家安全,黑幫還引發燃料危機。黑幫領袖Barbecue要求總理阿里爾亨利辭職,幾個星期以來,武裝人員阻截運送柴油到油站的卡車。城裡沒有穩定的輸電網絡,電力供應主要依賴發電機,醫院被迫拒收病人,銀行關門,學校每週只開放數天,互聯網服務和自來水供應亦受到威脅。

STEP神學教授Andrikson Descollines指出:「警察未能有效對付黑幫活動,不僅減低宣教士獲釋的機會,更使海地人民生命受威脅。如果政府無法守住邊境和海關,阻止槍械和彈藥入境,並為警察提供適當裝備,這裡任何社會團體的困境只會越演越烈。」當地持續不穩的局勢已導致許多外籍人士離開,據估計,過去3年已有八成半的宣教士離開,世界宣明會亦已讓所有來自各地的員工從海地撤離。

美國機構LiveBeyond致力服事海地人民,執行長David Vanderpool表示,美國國務院於上週的電話會議上強烈敦促美國公民離開海地。「國務院擁有的情報比我們多,如果他們如此說,那麼情況應該會變得更差。事工現在要由當地同工來繼續,外國人在那裡太危險了。然而對當地的同工而言是否安全,也不確定。」

除了當地事工所面對的壓力,許多當地人正面對日常生活中的重擔,他們要抉擇如何使用燃料,是要出去買日常所需,還是上教會。長期在阿富汗和中亞地區服事的Anna Hampton表示:「當日常生活受到威脅時,你開始沒有長遠的世界觀,因為任何一天都可能是你最後的一天。可怕的是,如果人們感到孤立無援,沒有盼望,他們可能會放棄生命,或採取『我想做什麼都可以』的心態。」Lassegue說:「因政府長期敵視福音派人士,海地教會並不積極回應社會和政治事件,但自2010年地震後,海地基督更多的反思他們的社會責任,以及如何作世上的鹽和光。」

禱告:求神讓海地教會和信徒認出他們當前的機會和責任,領受聖靈的能力,活出剛強壯膽的生命,見證基督。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11月21日,Joshua Chung編譯報導。)

 

 

壓力和倦怠感上升 美近四成牧師考慮轉職

美國研究組織巴納(Barna Group)於11月16日公佈一項調查報告,發現近四成(38%)牧師正考慮離開全職服事,較今年初上升9個百分點。這情況在主流新教教會中尤為嚴重,五成牧師表示正認真考慮辭職,在福音派和非主流新教教會,考慮離開的牧師佔三成。

巴納副總裁Joe Jensen 說:「過去18個月的急速轉變令很多牧師暈頭轉向,頓失方寸。疫情 、政治等因素,加上媒體的誇大報導,這一切所帶來的混亂與壓力,不難想像有那麼多牧師問:『 這是我被呼召的服事嗎?』」

壓力上升和整體精神健康轉差是越來越多牧師考慮轉職的主要原因。2016年,巴納的調查顯示,85%的牧師表示自己的精神幸福感為良好或非常好,而在今年10月的調查中,這數字下降至60%。調查還發現,那些表示正在考慮離開講壇的牧師當中,只有一半稱自己在人際關係上感到滿足,而在情感上感到滿意則只有三分之一人。

來自德州的Nic Burleson牧師在11月初舉辦了三日的牧師退修會,聽到一個又一個牧師坦承分享他們的挑戰。 Burleson 說:「每次退修會都有很多牧師表示不知道應否繼續當牧師,他們感到在許多方面都被困住,壓力和倦怠感都在加贈。」牧者兼輔導教練Dan White牧師指出:「倦怠的癥兆開始按我們的個性以不同方式表現。對於某些人來說,是向家人發怒;對我來說,是在關係上躲藏;有些人則會為了逃避而過度沉迷社交媒體、電視或飲酒等。」

隨着疫情持續,牧師更感孤單和不勝負荷。教會取消實體聚會,牧師失去了賦予他們服事生命力的重要部分──與會眾一起敬拜,崇拜後彼此擁抱,與會友面對面傾談。很多時候,他們只得獨自面對一切挑戰。輔導員Evan Marbury牧師表示,很多牧者都在努力尋找指望,但面對現實的打擊,會眾人數下降、教會預算下跌、同工離職……這一切都加深了牧者自我懷疑、羞愧和不足的感覺。如同保羅在哥林多後書 1 章 8 節所說:「我 們 ……被壓太重,力不能勝,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

Burleson 說:「這促使牧師在基督裡找到自己的身分,而不是在事工裡找,我認為這是件好事。當我面對自己的教會沒有增長時,我以馬太福音25章21節提醒自己,神對僕人的呼召所強調的是忠心,而不是成功。Burleson計劃在2022年再舉辦20次退修會,讓牧者們可以公開分享個人的掙扎,並獲得支持和建議。

由於許多牧師在進入全職服事時都認為這將是一個終身的呼召,因此他們在考慮轉職的過程中,往往承受慢性健康問題,包括焦慮和抑鬱。White 指出 :「牧師在考慮轉職時會問:『我可以做什麼維生?』我們必須幫助他們重新設想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牧者角色。」Jensen敦促牧師在過程中不要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牧師。「大衞王、摩西和其他的聖經人物都曾對自己的呼召存疑慮,現在是一個好機會,進入與耶穌更深的關係,更確切知道自己的身分。」

禱告:願神的愛大大擁抱每個牧者,在與神真實的相遇中重拾身分、方向、信心和力量。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 ,2021年11月16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11 歲女孩發現2000年前銀幣 見證猶太人起義歷史

一名11歲女孩在耶路撒冷發現一枚罕有的古舍客勒銀幣,考古學家相信銀幣在二千年前由一名祭司在聖殿山鑄造,見證了猶太人對羅馬人的抗爭史。發現該枚銀幣的女孩名叫Liel Krutokop,她和家人參加一項由大衛城(City of David)及埃梅克祖里姆國家公園(Emek Tzrim National Park)合辦的考古篩選活動。Krutokop在泥土裡找到這枚銀幣,考古學家查看和清潔處理後,發現該銀幣為罕有的古幣。Krutokop說:「我們把一桶泥土倒進篩子,那時我看到裡面有圓形物體,跟其他石子不太一樣。我相信桶裡應該有一些普通的錢幣,但沒想到自己會找到稀有的純銀幣。」

以色列經常舉辦聖經考古挖寶的親子活動。(圖片截取自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臉書)

銀幣重14克,一面印有杯子圖案,還刻有「以色列國舍客勒」及「第二年」字樣,表明銀幣是在猶太人大起義(The Great Revolt)第二年鑄造的。另一面刻有古希伯來文「耶路撒冷聖城」字樣,刻字旁邊有題詞,專家認為是代表大祭司總部。

銀幣印有杯子圖案及刻有「以色列國舍客勒」及「第二年」字樣

猶太人大起義發生於西元66-73年間,是猶太人反對羅馬帝國的第一場戰爭,地點是當時由羅馬人統治的猶大地。起義者主要為由農民、工匠和奴隸組成的奮銳黨和短劍黨。他們焚毀了聖殿中的帳冊,消滅了耶路撒冷的羅馬駐軍。結果羅馬皇帝尼祿派兵鎮壓,猶大國多個城巿受到摧毀,第二聖殿被焚毀,大批猶太人被俘為奴。

以色列文物局(IAA)古幣部門主管Robert Kool博士表示:「這次發現可說是非比尋常,因為迄今為止,我們雖然在多次考古挖掘中發現了數千枚硬幣,但大起義時期的銀幣則只有約30枚。」Kool博士還推測,該古幣很可能是在第二聖殿銀庫鑄造的,那裡收藏著高品質的銀。

「這枚銀幣很可能是當時某位同情猶太起義分子的祭司所鑄造的。錢幣象徵治權,起義分子鑄造硬幣,最能夠象徵獨立的記號。硬幣上的題字清楚地表達起義者的盼望。雖然當時的人不再使用古希伯來文,但用來題字卻並不意外。因為題字正表達了人民渴求大衛以及所羅門的日子,就是以色列百姓完全獨立管轄國土,猶太國度合而為一的日子。」

通往朝聖之路的地道(圖片截取自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臉書)

銀幣的發現地點位於大衛城內的古代朝聖之路,負責該考古發掘項目的發掘主任Ari Levy表示:「朝聖之路連結大衛城南部西羅亞池(Shiloah Pool)和北邊的聖殿山,是第二聖殿時期耶路撒冷的主要幹道,當時成千上萬的朝聖者就沿著這條路前往聖殿。我們在這裡發現許多法碼和銅幣,證明當時貿易暢通。如今還發現了這枚在起義期間鑄造的銀幣,實在意義非凡。」

該銀幣在今年光明節期間,於埃梅克祖里姆國家公園公開展出。

禱告:求神使用考古發現,引領人更認識祂在人類歷史中的作為。

(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十年華夏聚集成就 「一家人 一夢想」

20211111-12日,因著北美回家父老許宗實牧師(許爸)於111日息勞歸主,北美家人同行團隊發起1111華夏家聚「一家人 一夢想」網上聚集。華夏父老以及年青人都分享了對許爸的感謝與尊榮,並同心宣告華夏的家要與神對齊,兩代同心承接神所分賜的外袍與恩膏,成就神賜給這個家的夢想,讓教會成為家。

願教會成為家

許宗實牧師與美津師母

許宗實牧師於1969年由台來美留學,取得微生物學博士後,因著回應神的呼召,放棄大學教職而全職服事主。他於1998年建立傳福中心,投入宣教事工至今逾40年,在最近十多年裡,他致力在美國和各地華人教會中推動回家聚集,鼓勵和強調教會要回歸「家」的本質。美國時間11月1日,許宗實牧師因感染新冠辭世歸主。10月24日,許宗實牧師在ICU中寫下最後一封題為《教會整修,改變為家》的家書,分享了自己對「教會成為家」的渴望與具體實現的思考。許宗實牧師的離開,激起了華夏家人上下兩代改變教會成為家的決心,並同心宣告要一同完成神透過許爸所釋放的夢想。

周神助牧師

台灣周神助牧師分享,他感覺許爸最後所寫的家書,就好像老約翰寫約翰福音的最後幾章。他的話語所帶來的續航力和爆發力就落在我們裡面。「我感覺許爸不是一位,而是我們每一位。許爸的家鄉在台灣,我們台灣家人願意承接這一棒,我們要看見他所夢想的在他的家鄉能夠成就,就是教會成為家。」中國家人柯潔姊妹分享,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在我們經歷了一波又一波聖靈工作和恩典之後,神藉著許爸的離去重重地說話,祂要教會成為家庭,需要真父親真兒女。過去我們以為做到了,教會已經成為家,但現在她再次感覺還不夠,我們真父親真兒女的心還需要神深深的工作。

 中國家人Irene代表下一代作出回應,在過去的10多年中,我們的屬靈父母早就已經轉向我們,現在是年青一代起來回應的時候,啟動末後大復興的鑰匙就在華人年青人手裡。「我們不需要等到以利亞離開的時候才認出他是我們的父親。今天,華人的戰車馬兵都在這裡,讓我們的心今天完全轉向他們,與他們對齊,跟隨和服事他們。」

分賜外袍

趙仲權牧師帶領家人同領聖餐,承接許爸屬靈產業

回家團隊父老趙仲權牧師分享,最近神差派他和太太回到香港。當他與香港家人相聚,發現他們突然明白許爸家書所寫的是真實的。以前他們是頭腦明白,如今心裡真實知道要如同家人般同行。「我知道主正在向這個世代釋放許爸身上所承載的恩膏和外袍。」從今天開始,為父為子的靈會降在願意委身的每一位身上。他相信許爸已經看見教會要成為家的這個嬰孩,但還沒有完全,但讓我們今天立約,讓這個嬰孩能成長成熟。趙仲權牧師又帶領家人一同領受聖餐,承接許爸留給我們的產業。為了神末後的心意和計劃,委身彼此立約,讓教會成為家。他最後宣告,神已經釋放許爸的外袍給我們每個人。

 

十年1111回家聚集摘錄

「第11個時辰」這個詞源自馬太福音206-9節,因此「11」有對齊和最後一刻之寓意。1111日回家聚集,代表神的餘民願意放下自己的計劃和夢想,來順服神的旨意同心聚集,宣告與神的心對齊,等候神揭示祂的計劃和步驟,使祂的國度在地上建立。

2011 加拿大

主藉著先知伊梅爾預言:「現在是第十一個時辰,從十一到十二,從屬天的對齊到屬天的政權。現在是關鍵的時刻,我要召集東西方的教會,預備他們領受將要發生的事。」戴冕恩以10個童女的比喻分享,我們的身分不是10位睡着的童女,乃是清醒未睡着的守望者,我們要如同預備整齊的新婦迎接新郎到臨,喚醒列國一同迎接神的榮耀降臨。

2014 以色列

822回家聚會

「822回家聚會」,出自撒迦利亞書8章22節,列國的信徒一起聚集呼求神。其中一天早上的聚集中,會眾在禱告中經歷生產的陣痛,許多華人在哭號。主從亞洲招聚華人信徒在耶路撒冷生出神的國度,猶太人將與外邦人同心同行,實現上一個世代的渴望,聚集見證「一個新人」的成就。

2016 以色列

2016年耶路撒冷全球回家聚集

來自世界各地37個國家4千多名基督徒一同宣告彌賽亞的降臨,見證以色列與以實瑪利後裔的復和。戴冕恩分享:「神招聚東方人和西方人的相會,必然會發生在以賽亞書19章所提到的大道上。」參加者中有大約1500名華人,以色列猶太牧師亞設•因崔特說,來自華人教會的這股禱告浪潮和愛的精神,不僅帶來屬靈的能力,也協助西方教會、阿拉伯與猶太信徒興起,並且幫助阿拉伯與猶太人和平共處,促成雙方的和好。聚會中,猶太牧者在台上請求阿拉伯信徒的原諒,並且祝福以實瑪利的後裔也活在神的命定中。他們共同宣告﹕「聽啊,以實瑪利,主我們的神是一!聽啊,以色列,主我們的神是一!」

 2017 北美

「華人以斯帖,醒起興起!」聚集強調,海內外華人的身分與命定的對齊。聖靈感動他們再次使用1995年加拿大首次聚集的經文,祂要再次從溫哥華「發嘶聲」聚集「播散在列國中」的海外華人身體(亞10:8-9)。主還感動海外華人與中國家人於中國時間11月11日11時在網上見面,華人以斯帖和華人末底改彼此祝福,宣告對齊,海內外華人都願意站在破口中來成就主的心意。

2018 台灣

列國的華人家人在台灣台南立約同行,與主對齊也彼此對齊,爲主預備安息之所。參與聚會的家人都感受到聖靈正在催促台灣及亞洲的教會進入合一的水流,盟約中同行的新約教會正在產生,他們宣告合一的基督身體正在台灣和亞洲成形,台灣及亞洲的屬靈母腹要產出神的夢想。

(記者莫嵐報導)

 

 

兩代對講 (5) 教會領袖團隊的同工與分工

為探討年青人與上一代的想法差異,促進兩代間的理解和溝通,我們透過不同年齡信徒對同一議題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不同世代的心聲得以向信徒群體傳遞。

1. 曾有教會領袖或執事在會議中表示,教會的傳道同工只是教會聘用的員工,不是「自己人」。對於這個說法,你怎麽看?

上一代

下一代

我們不會視傳道同工單單為員工,我們希望同工能擁抱相同的異象,最理想是能夠興起堂會裡的年輕人成為同工。他們比較能明白教會的理念和想法,更能同心服事。我認為教會之間應該建立事奉網絡,讓教會能夠根據年青人的異象和恩賜,差派他們到不同的教會服事,這是我對教會的長遠願景。

 

傳道人是我們的牧者和老師,我不會因為傳道人是受薪同工,就認為他們不是教會一份子。他們受過專門訓練,在教會教導和造就會眾,但這不是一個職位或工作,不應該因為他們是受聘就界定為不是自己人,這樣對教會並不健康。
我不同意這個看法,牧師和傳道人這稱呼已代表著他們牧羊人的身分,是在教會帶領群眾的,因此他們必定是領袖團隊的其中一員。 我認為同工確實是教會的員工。對我來說,我從一年多前開始在自己成長的堂會全職服事,相比以前作為普通會友,我成為同工後經歷了身分的轉變。我的媽媽與我在同一間教會,但現在我會更謹慎,站在同工的立場,不會與媽媽談論某些關於教會的事情,好保護教會和弟兄姊妹 。
雖然牧者或傳道人的聘任是由執事決定,但在屬靈層面,牧者是執事的領袖,是教會群體的一份子。因此不應該再分「你」和「我」,應該只有「我們」。 即使牧師或傳道人是受聘的,他們當初也是因著認同教會的異象和使命而來到教會服事,因此不能說他們不是自己人。他們日常在前線服事,了解教會的情況,我們不該只視他們為執行者,他們的想法和計劃也值得被聆聽和採納。

        2. 對於教會領袖團隊,與牧者同工之間的關係,你有何看法?

上一代

下一代

在現實中,因著牧者和傳道同工是受薪同工,很多工作理所當然都放到他們身上,例如是講道和牧養。教會牧者同工與執事之間應該按恩賜彼此配搭分工,執事若有講道恩賜,可以負責講道。教會是集體帶領和負責的,不該只集中於某個人負責。 牧者同工和執事擁有不同的經驗和視野,可以互補不足,他們應是緊密同行的同工,一同帶領教會的方向和管理教會事務,因此要一起商討,而不是單方面決定,然後詢問對方意見或讓對方跟隨。
牧者同工和執事都是神的僕人和教會的領袖,當中的分別是,牧者是將自己全然獻給神,牧者在教會領取薪金,就如當年祭司吃陳設餅,是應該的,也是神所祝福的。同工團隊需要清楚彼此的身分角色,彼此尊重。我曾遇過教會的牧者和執事彼此之間就如一家人,他們不但有商有量,更能分擔彼此的軟弱,互相代禱。

 

牧者同工和執事的關係是伙伴,是一個團隊,要彼此信任。在決策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要彼此聆聽,而不是由個別人主導和作決定,為著教會的好處大家一起商討。如果教會的領袖不同心,很難帶領教會繼續向前。
牧者同工在教會服事是回應神的呼召,而教會領袖團隊因著知道同工是神所揀選的,就一起跟從。服事團隊之間最重要的是避免讓不滿累積,形成暗湧。若遇到問題,或覺得牧者或領袖不合適或不稱職,我們要禱告,求神賜智慧和帶領,我不贊成用政治的手段處理團隊的關係。 作為年輕同工,我認為團隊之間應該開誠佈公,例如面對團隊間有不同意見,我會如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最後的結果跟我的想法不同,我會選擇順服在上權柄的決定,曾試過在順服後,神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受訪對象:Cyrus、Priscilla、川、Miumiu、Sally、Yee Yee

 

 

以色列考古學家發現堡壘廢墟 為光明節提供實證

今年的光明節於11月28日開始,一連8日紀念馬加比家族帶領猶太人起義,奪回被偶像崇拜褻瀆的耶路撒冷聖殿,重新潔淨及奉獻聖殿,並在殿中點燃燈台的事蹟。公元前約153年,馬加比家族成員被任命為耶路撒冷祭司長,從此成為哈斯摩尼家族的始祖,馬加比家族因而又稱為哈斯摩尼家族。

考古學家在遺址發現的陶器

以色列古物管理局於11月16日公佈,在距離耶路撒冷西南60公里,位處希伯崙西邊的拉吉森林(Lachish Forest) 發現了一座古希臘風格的堡壘廢墟,其歷史可追溯至2,100年前,相信在猶太馬加比家族(Maccabees)起義中被摧毀。堡壘面積15米乘15米、石牆厚3米的防禦結構,有7個房間,相信是連接到二樓的台階保存完好,考古學家估計建築結構約有5米高。

在挖掘的過程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武器、燒焦的木樑、數百陶器和幾枚錢幣。發掘主任在聲明中表示:「出土的遺址提供了光明節(Hanukkah)故事的切實證據。看來我們發現的建築物,是希臘軍隊指揮官為了保護希臘化大城市瑪利沙(Mareshah)免受哈斯摩尼人(Hasmonean)襲擊而豎立的其中一道防禦線。然而,遺址的發現顯示防禦並不成功,堡壘最終被哈斯摩尼人焚毀。」考古學家認為,在遺址發現的錢幣顯示,堡壘約於公元前 112 年,在哈斯摩尼領袖John Hyrcanus攻陷瑪利沙時遭摧毀。

考古學家在遺址掘出一把劍的碎片

發掘主任Ahinoam Montagu說:「我們在該址沒有發現人類骸骨,只掘出幾塊動物骨頭和一把劍的碎片,相信當時堡壘內並沒有發生戰鬥。我們的推測是,塞琉古人(Seleucids)在敵軍逼近時封鎖了堡壘入口,逃往城中,哈斯摩尼人到達後隨即放火燒毀之。」

禱告:願主使用考古發現,引領人更認識神與人同行的歷史。

(來源:Jewish Telegraphic AgencyThe Jerusalem Post,2021年11月18和16日,Amy Fong綜合編譯報導。)

 

 

蘇丹政變期間向穆斯林傳福音 近八百名青年歸主

10月25日早上6點,來自黎巴嫩的John Sagherian和Elie Heneine走進蘇丹東部的一所酒店大堂,從電視直播新聞得知,當地軍隊正在90里以外的首都喀土穆發動政變。

年僅27歲的Youth for Christ (YFC)同工Heneine表示:「剎那間,我們當天的一切計劃都落空了。」YFC區域主任Sagherian年屆74歲,一直渴望能到訪蘇丹。他於兩年前認識了YFC在蘇丹的負責人Sabet,終於有機會到訪當地。縱然簽證和虐疾防禦等要求繁複,過程難關重重,二人內心卻滿有平安。

在政變發生的前兩天,YFC團隊花了3小時才到達Sabet在瓦德邁達尼(Wad Madani)的佈道學校,Sagherian受邀向當地會眾講道,約有30人擠在鐵皮屋裡,聽他分享信息「神為什麼對我們這樣做?」Sagherian回想:「當時我還帶領大家思想,『我們會否變得憤怒和苦毒』,沒想到次日就發生政變。」

後來他們得知瓦德邁達尼的基督徒加入了當地穆斯林人民反對政變的行列。Sabet花了兩個小時了解原定的聚會是否能繼續進行。當地來自三間教會的35位教會領袖準備就緒,要迎接YFC隊伍。Sabet得知大家仍在等候,便叫了一輛三輪車前往。Heneine說:「街上人頭湧湧,我們看見示威者毀壞行人道,在馬路上堆放雜物堵塞交通。我們的車不斷在社區繞圈,嘗試找出路。最後向其中一位示威者請求而獲放行。這裡有別於黎巴嫩,人民之間沒有仇恨和敵意,他們團結一致,單單反對政變領袖。人民響應公民抗命,白天仍會上班但不工作,中午時段聚集街頭,設置路障,焚燒車胎。」

10月25日下午,政府切斷了全國的電話通訊和互聯網絡,希望打斷示威行動,同時也打斷了YFC的計劃。他們於是精簡訓練,放慢腳步,在尼羅河畔享用午餐,打算次日就乘坐飛機回家,殊不知機場於第二天開始關閉。團隊無法離開,Sabet於是與佈道學校的校長召集一個年青人聚會。校長於10年前改信基督,是村內的第一人。信主後他積極傳揚福音,組織團契、建立教會和學校。

次日晚上,他們號召了鎮上九成半穆斯林學生前來,超過1,000人聚集在操場上。Sagherian與他們分享:「試想像你要從紅海游到印度,你們當中或許有些人會比其他人游得更遠,但不會有人可以游到印度。就算你的生命有多好,神不會因此而滿足。試想像,倘若朗拿度的思想控制了我,即使我今年74歲,我仍然可以在球場上奔馳,運球射門。這就是耶穌進入我們生命的景況,我們的生命可以讓神得著滿足。」Sagherian呼召希望接受耶穌的人站起來,一個、兩個……不久全體都站立起來。於是他讓他們都坐下,向他們重申這個決定的重要,最後有八成人舉手決志信主。

有機會傳福音給那麼多穆斯林青年,Sagherian感動哽咽:「我們只是活出神的應許,並不覺得危險,也知道很多人為我們代禱。我們二人完成了使命離開當地,但蘇丹仍在奮戰之中,我們要繼續為他們禱告守望。」Heneine從Sagherian身上學會等候神。「神親自改變環境,把我們放到沒有想到的位置上,就像下了一盤好棋,而神最終贏了。」

禱告:願主在蘇丹國中掌權,在青年人的心裡動工,引領他們出黑暗進入奇妙光明。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2021年11月3日,Asher Chiu編譯報導。)

 

 

老師對抗末期癌症 小學生齊集醫院唱詩祝福

11月3日,威斯康辛州一群小學生為正在對抗末期癌症的老師送上暖心祝福。

Carol Mack老師在沃基肖郡Big Bend鎮上的路德會救主學校(Christ Lutheran School)任教超過45年。即使在接受治療期間,Mack今年依然堅守教學崗位。直至最近病情轉差,她不得不放下教學任務,接受療養護理。

https://www.facebook.com/AuroraHealth/videos/934662400524683

Mack的同事和朋友希望讓她在進療養院前能與學生團聚。在醫院的配合下,26位一至四年級的學生聯同家長和舊生們,齊集醫院探望Mack,更站在醫院門口為老師唱詩。Mack受訪時表示:「那是非常特別的時刻,我希望人們看到這些孩子和他們的老師多麼愛彼此,我們的學校社區怎樣團結在一起。」

其中一位照顧Mack的護士Luiza Campols說:「看到她和孩子們一起歌唱,是最美麗和動人的事,能夠參與其中,我們感到很幸運。」職業治療師Nicole Bartnik說:「Mack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她有的孩子多不勝數。能夠見證這樣滿滿的愛回到如此無私付出的Mack身上,這是我們的福氣。」

禱告:願天父不止息的愛藉著祂的眾兒女在地上彰顯。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21年11月10日,Amy Fong編譯報導。)

 

 

聖經應用程式下載量達5 億次 「人們正在轉向神的話」

11月10日,聖經應用程式YouVersion迎來重要的里程碑,慶祝全球下載量超越5億次。

YouVersion創辦人Gruenewald 在接受訪問時分享了一個YouVersion使用者的故事。來自加拿大的無神論者Scott想要指出父親信基督是錯誤的,於是決定下載聖經應用程式。「他基本上想說:『看,我讀了聖經,我要讓你知道為什麼你所信的是錯的。』」但出乎意料地,Scott開始以一個嶄新的眼光來看待聖經。「他開始從經文中聽到神的聲音。」他不但沒有以聖經反駁父親,反而發現自己被所讀的經文吸引,不久之後更成為了基督徒。在他試圖以閱讀聖經來反駁父親的時候,神使用他所讀的經文來引導他與耶穌建立關係。「 這正正表明了聖經的話語帶有轉化的力量。這不是憑我們自己的力量可以做到的,而是神要成就的事,我們非常蒙福,能夠參與其中。」

Gruenewald還談到美國現時的信仰辯論,人們指聖經信仰正在消亡。他表示,他的團隊所看到的剛好是相反。他們看到,對聖經感興趣的人數在急劇增長。2021年的聖經閱讀量較2020年增長了21%,相比2019年,增長是56%,而這個增長趨勢並沒有放緩的跡象。「聖經是活的,我們看到很多人正在轉向神的話語。」Gruenewald尤其提到新冠疫情期間,YouVersion的使用量大增。

這個受歡迎的聖經應用程式不僅提供經文閱讀功能,使用者還可以參與讀經計劃,並透過應用程式與朋友和親人聯繫。Gruenewald 認為,現今有太多的人過分注視負面的事情。「人們喜歡談論消極的事,但卻不都基於事實。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現實。有人說,人們不再讀聖經了,這並非事實,我們有不同世代的人,為著神的話語而激動和興奮 。」

禱告:願更多的人轉向神的話語,得著安慰、引導、力量和新生命。

(來源:Faithwire,2021年11月11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華人】華夏家聚同心尊榮 已故父老許宗實牧師

由北美回家團契發起的華夏家聚「一家人 一夢想」於11月11-12日在網上舉行。列國華夏家人,尤其是父老們分享了對11月1日息勞歸主的回家團隊父老——許宗實牧師(許爸)的感謝與尊榮,並同心宣告華夏的家要與神對齊,多代同行,在家的恩膏之下,同心成就神賜給這個家的夢想。

許宗實牧師在1969年由台灣來美留學,許宗實牧師取得微生物學博士,曾任教中原大學,後因著回應神的呼召,放棄生化教授教職而全職服事主。許宗實牧師於1998年建立傳福中心,投入宣教事工至今逾40年,同時近十多年來在美國和各地華人教會中參與與推動回家聚集,鼓勵和強調教會要回歸到「家」的本質。美國時間11月1日,許宗實牧師因感染新冠辭世歸主。

10月24日,許宗實牧師在ICU中寫下最後一封題為「教會整修,改變為家」的家書,分享了自己對「教會成為家」的渴望與具體實現的思考,其中凝聚了他服事多年的沉澱和經驗。

第二場聚集將於11月12日上午9點(香港時間)開始,歡迎家人一同參與。Youtube實時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wdm16t59Q

(KRT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