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複合式搜尋引擎上線

由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所開發的「基督教複合式搜尋引擎」(Christian All-in-one Search)已經正式上線。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搜尋:只要透過一個關鍵字,就可以同時搜尋數十種資料類型,讓使用者可以從全方位的角度,快速認識該議題。

該協會副秘書長蒲正寧表示,目前所有的搜尋引擎,都是針對單一結果的搜尋模式,例如搜尋網站或搜尋圖片。該協會之前所推出的基督教搜尋引擎服務,不管是針對聖經經文、主題或教會等,也只能一次搜尋一種結果,但複合式搜尋引擎只要一次搜尋,就可呈現數十種項目的資料,包括:聖經經文、詩歌、新聞、教會、書籍、神學辭典、靈修教材、聖經主題、基督教英文、得救見證,甚至維基百科,整合所有相關資料。

此搜尋概念的優點,在於可讓使用者從不同的面向,來了解單一議題。例如:搜尋「五餅二魚」,會出現聖經哪裡有五餅二魚的記載,哪些靈修教材提到五餅二魚,哪些詩歌談到此主題,又或者有哪些基督教圖書討論到相關的故事等。

此外,還支援中、英文模式的搜尋。除了中英文聖經外,神學辭典、基督教英漢辭典、基督教圖書、詩歌、靈修材料等都可以直接使用英文搜尋,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

該搜尋引擎目前已包含了24種的項目結果,將來仍會持續擴充。蒲正寧說,期望有更多基督教資源中心一起加入,使搜尋的結果可以更多元、更豐富。

網址: www.biblesearch.tw

(台灣國度復興報)

牛津大學摒棄800年傳統 神學不再是必修科

牛津大學宣布,將允許其神學生於首年入讀後,可選修其他科目代替基督教神學,如女權主義、佛教、伊斯蘭教、神秘主義等,而基督教科目只作為選修科,而非必修科。

牛津大學神學教職人員委員會主席在接受訪問時說:「我們了解到,來牛津大學讀書的人來自不同背景及有不同興趣。作出這改變是跟隨宗教在英國的改變。英國教會的統治地位已經消退,但宗教並沒有消失。我們希望提供給學生他們所感興趣的,而在過去30年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攝政大學(Regent University)神學系院長貝克博士對CBN表示,牛津大學這決定是對基督教教育的打擊。「牛津一直保持著一個偉大的理念,就是神學是科學的皇后。」貝克續說:「我們的世界變得不單是唯物主義,亦是相對主義。認為所有宗教都是平等,沒有絕對真理,這理解是非常大的錯誤。」

基督教關注(Christian Concern)發言人表示失望:「我認為這是可悲的。牛津大學的創始者認為真理是崇高的,而真理只能在基督教神學中找到。」

牛津大學發言人卻反駁,基督教研究仍是首年的必讀科目,而在次年及第三年也是重要課程,相信學生不會不以此為選修科。

(來源:CBN News,2016年4月4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讓學院重視及教導真理

以色列積極擴展同性戀旅遊業

繼特拉維夫每年的同志大遊行「自豪周」(Pride Week)成功後,以色列旅遊局正計劃發展一個活動,吸引更多LGBT(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遊客來以色列。

以色列旅遊局正準備投資一千一百萬新克爾(相等約二千二百萬港元)去促進LGBT來以色列旅遊。他們想針對一些國家(包括許多歐洲國家)計劃一項活動,旨在提倡以色列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吸引LGBT群眾到訪。由大約十年前開始推廣特拉維夫為一個自由城市,旅遊業已經有幾倍增長。整年都有LGBT遊客,主要來自歐洲。

旅遊局局長Yariv Levin證實,他們正與其他外部組織及特拉維夫市合作,審查對LGBT的宣傳計劃。這計劃會擴展至6月的自豪周之後。該計劃的內容和性質還未確定,但其首要目的是促進以色列的LGBT旅遊業。

Yariv Levin表示:「我們正在計劃一個長期策略。我們與幾個合作組織認同LGBT是最具潛力增長的群體,我當然想突破比現在更大的數字。」他還指出,近年來,成千上萬的LGBT青年人湧來特拉維夫參與「自豪周」活動,而他們的目標是發展更多創新的宣傳活動。

(來源:Ynet News,2016年4月2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主挪開蒙蔽,讓以色列停止宣傳有關同性戀運動的活動

英美「巴力廟」計劃取消

早前美國媒體報道,今年4月巴力廟拱門建築物將出現在紐約時代廣場,以及倫敦的萊斯特廣場,但最新消息指,有關計劃遭取消,取而代之的只有一個古代羅馬人所建造的拱門

《英國電訊報》指,去年12月「數碼考古學院」透露將重建敍利亞巴爾米拉的拱門建築,並設置於紐約時代廣場及倫敦萊斯特廣場,消息受到廣泛報道。但其後原意遭改變,最後落實只有「勝利拱門」(Arch of Triumph),為羅馬人所建造,與巴力崇拜無關。

(2016年4月,時雨編譯報道)

 禱告:為計劃取消感謝神

男人肯悔改 全球脫苦海 -【國度角度】專欄

「為父的心,兒子的靈,二代復和,家庭重建。」這些詞彙皆成為近日的關鍵詞,無論我到世界那一個國家、城市中服事,這都不約而同成為主旋律。剛在洛杉磯舉行的The Call Azusa 110周年特會,在宣傳短片中,Lou Engle 也是以此為題,何解?因如今全世界面臨最大痛苦的根源,就是神所設立最神聖的家庭制度,正受到史無前例的最嚴峻的攻擊,仇敵誓要達到的目標是使「家庭制度」完全被肢解,而「男人」正是仇敵攻擊最關鍵的目標。原因何在?

男人是全世界最大的問題,但也是最大答案。三而一的神,賦予男人一生有三個最重要的「天職」:先是學會做一個「好兒子」,其次是學會做一個「好丈夫」,再次是學會做一個「好父親」。男人小時候先要學會做孝順兒子,成家後要學會做好丈夫,生兒育女後要學會做好父親,這是天父對祂所創造的男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託付!若男人學會做好這三個「天職」,全世界都蒙福,反之全世界都遭殃受咒詛。

無論男人在事業上有多成功,若在神所賦予的這三個天職中任何一個角色有缺失,這將對天國降臨到地上做成極大的破壞,也是對神創世的目的與計劃相違背,這是極其嚴重的事,父神必定向我們男人問責。男人被造的目的,是要代表三一真神,被授予權柄,在這混沌黑暗的世界中「建家立國」,使其重新恢復秩序,並按三一真神合一、彼此相愛的形象與樣式,去治理及管治全地。男人的使命是要在地上建立神國的制度,在家庭、教會、社會中作帶領、作榜樣,成就天國完全掌權在地上的天國大業,並在家庭、城市、國家各領域中向父神負責!

而父子二代的關係是否對齊合一,大大影響了宗族傳承的優劣,成功與失敗,榮耀與恥辱。列王記上下,以大衛王一生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作凖繩藍本比較,其子孫後代誰效法他,那個朝代就蒙福得勝。反之,背叛先祖大衛,行耶和華看為「惡」的事的王,則蒙咒詛,帶領國家人民進入萬劫不復,苦不堪言的悲慘境況之中。歷史是一面無情的鏡子,同時反映出最美及最醜的一面。

先建家後建國,先學會建家,才懂得建國。世上的國家如是,天國的系統也如是,毫不例外。順者昌,逆者亡,這是不能逆轉的天國法則。舊約最後一卷書,最後一章最後二節,即瑪拉基書四章5-6節,早在2,400年前,預言了極其嚴重的警告,「男人」在家庭中這三個天職上有缺失,不單做成二代之間的破裂,更造成全地受咒詛!

然而,父神已經差遣末後的以利亞來,他要使為父為子的心互相回轉,「真父親、真兒子」的興起,二代彼此復和,彼此對齊,神家得以重建,已從神的家開始,兩岸四地華人教會的突破,已成為日本、韓國的突破!聖父、聖子、聖靈,正大大地運行。結束無父無子的世代,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列國家人同行的旅程之中,我們是何等榮幸能親眼目睹,成為這大時代的見證人!然而一切都從男人的回轉作開始 !


文@何寶生

背自己的擔子 -【愛有道】專欄

孩子遇到困難時,向父母求助,父母伸出援手,這是人之常情吧!

全城傳得火熱的新聞,行政長官為已進入機場禁區的女兒,涉嫌運用特權把孩子留在外面的行李送入禁區。事情鬧大了,不只是父母幫孩子解決一個問題那麼簡單,當事人受壓不在話下,還牽連了整個政府的公信力。

父母替孩子強出頭的事件,時有所聞,例如:孩子犯校規被老師記過,父母為孩子討回公道,要求撤銷記錄;孩子求職,父母陪同面試,用盡人事關係為孩子開路獲得聘用;孩子遲遲沒有戀愛對象,父母不停安排「相睇」,給孩子做媒人。

也想起聖經中雅各的故事。母親利百加為小兒子雅各奪取長子的祝福,不惜損害丈夫以撒與孩子的關係,破壞雅各與以掃的兄弟之情,還狂言:「我兒,你招的咒詛歸到我身上,你只管聽我的話……」(創二十七)結果,家庭被分散了,雅各帶著欺騙得來的長子名分與祝福遠走天涯,逃避兄長的追殺,離開父母的庇蔭,嘗盡被騙的滋味,亦學會了自己解決困難和依靠上帝。

父母都願意陪孩子多走一程,替他們化解危機,分擔重擔。然而,願意放手,承受著膽顫心驚的壓力,靜靜等候孩子一步一步,慢慢地背著自己的擔子,掙扎著朝目標進發,最終為孩子的成功而歡呼的父母,他們和孩子都是更有福的一群。

從小就教導孩子背自己的擔子吧!我們可以減輕他書包的重量,但背書包是學生的標記;讀書做功課也是孩子的責任,父母總不能代替他學習;面對工作、戀愛、婚姻、養兒育女等人生大事,父母只要給孩子從旁打氣,勉勵他做最好的抉擇


文@徐惠儀

福爾摩斯飲食研究 -【好食有道】專欄

怎樣閱讀一本書?方式可以很多,可以很有趣味,可以稍稍遠離一下書的中心思想,跑到外圍注視本來看為微不足道的事件。這非無聊,也非低級趣味,只要用心去讀,用腦思考,花時間追蹤,一個細節也可以讓讀者對世界、歷史、文化有更大的發現。

福爾摩斯是偵探小說的經典,作者在情節中暗藏線索,讓讀者與福爾摩斯一同破案。日本的福爾摩斯迷関矢悦子,卻將焦點放在故事中出現過的食物上,引伸至歷史文化的研究,最後將成果出版成書–《福爾摩斯的飲食與生活研究》,帶讀者「跟著小說情節破解英國餐桌文化及日常線索」。無論是火腿蛋、小型蘇打水製造瓶等,都可以是線索,追尋的目標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飲食文化。例如在《銀色馬》中,從晚餐的咖喱羊肉(加入鴉片)找到破案的重大線索(魔鬼在細節),但作者的更大興趣是英國人吃咖哩的歷史,她在書中引用古籍,將十八世紀的咖喱羊肉食譜呈現給今日的讀者。日本人對工作的認真和專注令人佩服。

最近我帶人查經,特別點出經文中的細節,看似平凡沒特別意思的一個地名、一個動作、一個詞語,可能隱藏重大意思,一旦發現了,如同抓住一把鎖匙,打開更廣闊的天地,對經文有更深的認識

今年4月的逾越節,大家有沒有吃逾越節餐呢?如有,應該會提到出埃及記十二章以色列漏夜逃出埃及的故事吧。9節說,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要烤羊,不能生吃,這點我們大概明白;但耶和華又吩咐,不能用水煮,到底水煮與火烤有何不同?味道當然不同,但煮食方式與出埃及事件有何關連?真的這麼重要嗎?既然命令清晰下達,一點不含糊,可能隱含特別意思吧。聯合神學院舊約教授Thomas B. Dozeman在釋經書《出埃及記》(Exodus)裡的見解可能有助我們找出線索。

他指,聖經中向神所獻的祭通常是火祭,用烤的方式才產生馨香的氣味去到耶和華面前,而聞香氣表示祂的悅納。用煮的方法處理祭物則有三種情況:一是祭司承接聖職禮(出二十九31),二是贖罪祭(利六28),三是拿細耳人還俗禮(民六19),三種情況都涉及參與者本身的有所改變。但逾越節是「耶和華的逾越節」,是祂對付邪惡的時刻,不涉及人自身任何的改變

讀者們可以自行思考是否同意他的觀點,但我想說的是,當我們以敬畏的好奇心研讀、查考、思想、默想經文,這樣的查經就會成為有趣的探索,而在過程中所獲得的會更深刻。心理學家也指出,學習過程若有難度,又付出努力,學習成果比舒適的學習更大,滿足感也更大。不然,那個福爾摩斯迷怎會在飲食研究上展示巨大的熱情?


文@黃少芬

讓孩子遇見神: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藝術•敬拜•宣教】專欄

美國著名畫家艾奇恩•卡瑪瑞克(Akiane Kramarik)8歲時,畫了世界聞名的「和平之君」主耶穌的畫作,靈感來自她的異夢,她在夢中遇見主耶穌。艾奇恩雖然出生在無宗教信仰的家庭,但神賜給她超凡藝術繪畫的恩膏,她的畫作將神啓示性訊息傳達給她的家人及全世界!這是藝術文化宣教的最佳例子之一。

另外,神透過她帶領她的家人認識神,她的家人因她的神蹟而受益,成為神的真正信徒。從她的例子,我們可以看見神樂意選擇小孩子與衪同工,成為神的「代言人」!從而「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四6)。

敬虔藝術是一種強而有力轉化生命的力量!感恩神給我靈感為聖約教會堅樂小學設計3D福音壁畫「路的抉擇」,並與文化宣教士團隊、堅樂小學的學生攜手一起繪畫創作,以生命影響生命!在導賞工作坊教導他們如何創意地拍攝3D相片與別人建立連繫,透過欣賞壁畫向朋輩、家長和社區居民分享福音壁畫的故事,成為「校園宣教大使」!與神同工,成為神的「代言人」!

奉耶穌基督的名,祝福凡參與福音壁畫事工的孩子們,生命必遇見神,必被轉化!在此更呼籲願意委身以藝術來宣教的年青人,接受培訓成為文化宣教士,將正向價值及聖經的世界觀透過藝術轉化校園,建立敬虔的神國文化。有負擔的弟兄姊妹請於「藝術敬拜宣教Art, Worship, Mission」的facebook登記。


文@Esther Praise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國度1分鐘(4) – 逾越節的羔羊基督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今期的「國度1分鐘」會與大家一起認識「逾越節的羔羊基督」。

…… 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林前 5:7)

逾越節 The Passover

猶太三大節期之一

逾越節:希伯來原文(PESACH)有「越過」的含義

出處:

出埃及記十二章記載,當晚耶和華差派使者擊殺埃及地的長子,救贖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為奴之地。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宰殺羔羊,將羔羊的血塗抹在門楣和門框上作為保護的記號。當使者擊殺長子時,會「越過」有記號的房屋。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每年守逾越節,作為永遠的定例。

你們要守無酵節,因為我正當這日把你們的軍隊從埃及地領出來。所以,你們要守這日,作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出 12:17)

節期在十二章17節稱為無酵節,在七天節期之內要吃無酵餅,不可吃有酵的食物,家中也不可有酵的存在。

聖經 猶太教傳統 2016年
正月14至21日

(出十二18)

猶太曆

尼散月15至22日

4月22日日落至30日傍晚

(對應猶太曆)

守節方式:

聖經吩咐(出十二) 猶太人傳統
1. 首天和最後一天舉行聖會,其他日子不能工作。

2. 每個家庭宰殺一隻無殘疾一歲公羔羊。

3.  晚上吃被宰羔羊的肉(火烤)、無酵餅、苦菜。

4. 七天之內不能吃有酵的餅,只吃無酵餅,家裡不能有酵。

1. 首兩天及最後兩天停止所有工作,中間日子可以進行某些工作。

2. 在聖殿被毁後,猶太人不能獻祭,逾越節餐盤裡放烤羊骨,代表祭物。

3. 逾越節第一天和第二天晚上,猶太人在家裡舉行逾越節宴席,這是節期的高潮。宴席包括15個步驟,其間述說出埃及的歷史故事,分四次在不同時段喝葡萄酒,按照儀式進食具有象徵意義的五種食物。

4.  猶太人在逾越節前清除家中的酵,逾越節宴席上吃無酵餅,節期內不吃有酵的食物。

 

四杯葡萄酒:

四杯葡萄酒代表出埃及記六章6-7節中的四個應許,表達神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賜予自由的應許。

第一杯:成聖之杯

應許:耶和華帶我們離開埃及

第二杯:審判之杯

應許:耶和華拯救我們脫離為奴生活

第三杯:救贖之杯

應許:耶和華用大能救贖我們

(接著倒出「以利亞之杯」,舉行迎接以利亞儀式。)

第四杯:讚美之杯

應許:耶和華要我們作祂的子民

逾越節宴席(SEDER)預表基督救恩:

次序 猶太人傳統15個步驟 預表基督救恩
1 為逾越節的設立感謝神,祝謝後,喝第一杯葡萄酒(成聖之杯)。 耶穌在最後晚餐(逾越節)上喝第一杯葡萄酒:

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神的國來到。」(路二十二17-18

2 吃青菜之前,用水洗手,作為潔淨的禮儀。 耶穌沒有洗手,卻為門徒洗腳,以此取代洗手儀式,樹立謙卑服侍榜樣(約十三2-17)。
3 吃沾鹽水的青菜
4 在三塊無酵餅(matzah)中,取出中間一塊擘開兩半,其中一半稱為「甜點」(afikoman),由父母收藏起來,成為孩子的尋寶遊戲。 步驟12有詳細解說
5 孩子提出問題,然後父親回答,講述出埃及的歷史故事及逾越節的意義。

講及十災時,每一災後,將自己杯中的酒倒出幾滴,表達重獲自由過程中必須受苦,這使歷世歷代猶太人的喜樂受損,因滿溢的酒杯象徵完滿的喜樂。

父親解釋逾越節食物(羊肉、無酵餅與苦菜)的象徵意義。

喝第二杯葡萄汁(審判之杯),唱讚美詩。

6 在吃無酵餅前進行第二次洗手,吟頌辭。
7 為吃無酵餅第一次祝謝,感謝神賜予出產,為晚餐做感恩禱告
8 為吃無酵餅第二次祝謝,然後分吃無酵餅。
9 吃苦菜,紀念以色人在埃及為奴的痛苦。
10 將苦菜、果醬和無酵餅夾在一起同吃。
11 享用正式晚餐,包括盤裡的雞蛋。 聖殿被毁後,獻祭停止,從此以羊烴骨代替整隻公羊羔。

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一節中的「膀臂」與羊烴骨(zeroah)的希伯來原文相同,表示舊約時期基督身分被隱藏,但將會向有信心的人顯露出來。

「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賽五十三1

12 孩子要找到早前被收藏的「甜點」(afikoman),然後大人用「贖金」(通常是禮物)取回。

如果找不到「正式甜點」,逾越節宴席便不能結束。

猶太學者David Daube認為,afikomen源自希臘語afikomenos,意思是「將要來的一位」。

正式甜點在收藏前被擘開,而耶穌在最後晚餐上表示祂的身體為他們的緣故,像手上的餅被擘開,為的是紀念祂。

被收藏的甜點指向彌賽亞,祂的身分原先被隱藏,卻要在末後日子顯露出來。

13 晚餐後,唱讚美詩。

喝第三杯葡萄酒(救贖之杯),並唸頌辭。

特別為「以利亞之杯」倒一杯葡萄酒,表達以利亞將重返人間宣布救贖的來到。家門打開,表示邀請以利亞進來。

在路加福音二十二章20節,耶穌舉起第三杯酒時表示,這是用祂的血所立的約。

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二十二20

 

14 唱讚美詩,感謝神救贖先祖離開埃及,並揀選以色列人為神的子民。

喝第四杯葡萄酒(讚美之杯),同時唸頌辭。

在約翰福音十七章,耶穌讚美父神,為門徒作分離前的禱告。(有學者認為十三至十七章的背景是逾越節)

 

15 唱讚美詩,高舉神是在萬有之上。

禱告祝願彌賽亞時代的來臨,所有人能在耶路撒冷安居。

參考資料:NCSY逾越節資訊圖、以斯拉百科網、Jews for Jesus網站

 

逾越節餐盤解讀:

烤羊烴骨(不進食):象徵古時在聖殿獻上的羔羊

果醬(混合蘋果、核果、棗子):象徵泥磚,紀念以色列人在埃及時被迫做苦工。

苦菜(傳統使用辣根或羅馬生菜):紀念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隸時的痛苦

鹽水沾青菜(通常是香菜或芹菜):紀念以色列人在為奴之地留過的眼淚

雞蛋:三種解讀

  1. 表達失去聖殿的哀傷
  2. 表達經過痛苦後生命更堅強,雞蛋在煮熟後才變硬。
  3. 代表離開為奴生活後的新生命

國度1分鐘(3) – 數算俄梅珥

+按圖放大
+按圖放大

今期的「國度1分鐘」會與大家一起「數算俄梅珥」。

俄梅珥(Omer):一束小麥或大麥禾捆

來自:

『你們要從安息日的次日,獻 禾捆 為搖祭的那日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又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利未記二十三章15-16節

進行時期:

  1. 為期50天
  2. 每年逾越節到五旬節之間
  3. 即2016年的4月23日(黃昏後)至6月10日(黃昏)

意義:

  1. 標記初熟的麥穗
  2. 在50天內細心栽培
  3. 將結出的初熟果子獻給神
  4. 神會超自然地祝福我們有豐富的收成

阿睿拉比金句:

「如果你忽視初熟的果子,神也會忽略你的成長。」

「再也沒有比不好的品格更能偷走你的命定!」

「如果我們每年這樣做,神應許我們會有加倍的豐盛。我們做神要我們做的事,並且經營神給了我們的恩賜,我們就會豐盛。」

以色列人數算俄梅珥:

  1. 逾越節後:到田地裡把長出來的麥穗作標記,這是初熟的果子。
  2. 50天內:每天澆灌、除草、鬆土
  3. 50天後:把有標記的初熟果子帶到聖殿獻給神

耶穌數算俄梅珥:

  1. 耶穌死裡復活後,立即去門徒(初熟果子)當中,開始數祂的俄梅珥(門徒將要成為初熟果子)。
  2. 屬靈澆灌:培育門徒生命
    屬靈除草:祂在提比哩亞海邊,把彼得內心懼怕人、門徒爭論誰為大的野心 及多馬內心懷疑的雜草都拔除。
  3. 五旬節前10天:祂升上天,將初熟的果子獻給父神,神的膏抺便在10日後降在這些初熟果子身上,這就是福音開始遍傳的時刻。(50天)

耶穌就是初熟果子的主,父神是莊稼的主人。

我們數算俄梅珥:

  1. 進到自己內心的禾場,數算自己的尚未開發的才能恩賜(俄梅珥)。
  2. 禱告澆灌:每天用禱告來澆灌,照顧個人的麥穗:神給了我們但尚未開發的才幹、恩賜
    品格除草:除掉內心不好的品格的雜草,例如:不饒恕、憤怒、懼怕、不信、懷疑等。
    努力提升:培養才幹、恩賜,目的是為別人帶來祝福
  3. 50日後,帶著你初熟的果子-即自己和恩賜,獻給神,表明你的順服。

(資料來源:台灣國度復興報及Maoz Israel創辦人阿睿•索爾克•萊姆著作《先是猶太人》)

張蒙恩鼓勵青少年 向天父求禮物

國度事奉中心於3月24日邀得台灣Fight K教會主任牧師、《親愛的公主》作者張蒙恩牧師,主領「得地為業 — 天父的禮物見證分享會」。當天一共兩場,分別為「青少年牧者交流會」及「職場牧者分享會」。

你的天父有多大?

張蒙恩牧師說:「你禱告的內容決定你的天父多大。」他鼓勵信徒奉耶穌的名向天父求禮物,因為我們都是天父的孩子。聖經指出我們得不著,因為不求(雅四2),而求也得不著是因為妄求(雅四3)。他解釋妄求的定義是「浪費」,如經文說不要把珍珠丟給豬(太七6),為證明自己而有的祈求,屬於妄求。他亦特別提醒信徒,撒旦也會給我們東西,所以要小心。

等候是為更美好的結果

他指出,聖經提到能力時,都與等候有關,例如「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賽四十31),信徒得著聖靈前也要等候(使一4)。他說,沒預備好的等是乾等,就像以色列人死在曠野,而預備好的等,是為更美好的結果。

另外,等候是因為相信神有能力。神有時會故意遲到,讓我們在延遲的過程中更認識自己。就像掃羅等不及撒母耳來獻祭,便自己獻祭。對他而言,獻祭只是手段,他要的是贏,並非真心敬畏神。

天國經濟學:「凡有的,還要給他」

張牧師又說,我們可決定人生經歷多少神的應許。他以聖經中好管家的比喻,指出天國經濟學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二十五29)。我們不需覺得不公平,卻應好好運用神所給予的。

信仰核心是關係

張牧師又說,教會通常提到十字架就是受苦,但耶穌來不只是為死,也是示範如何活,神的國如何運行。因此,受苦只是過程,耶穌的死是為成就我們做不到的事情,以致我們能把神的國帶下來。耶穌來是讓我們跟神建立關係,我們信仰的核心是關係,因此教會的核心應該是建立家庭關係。

苦難是曠野 終點是迦南地

談到很多教會認同苦難神學時,他指出苦難只是曠野的過程,不是終點,終點是迦南地。他指出神向人懷的「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耶二十九11)。他鼓勵信徒面對苦難要放心,中間雖然會有波折,但只管放心往前走。曠野的日子是讓我們去經歷,將來能成為別人的光。就像他曾經為情自殺,他明白那種掙扎及傷痛。因著這些經歷,他所寫的愛情書成為暢銷榜第一名,他亦被台灣百多間學校邀請去教導青年人談戀愛。

職場領袖要「主」觀

張牧師有感教會一般太客觀,沒面對現實。教會辦很多活動去吸引人來聚會,卻很少談及職場,沒教導信徒如何在職場上得勝,因此很多青年人進到職場時便離開教會,結果教會失去20至35歲這年齡界別的群體。

他說,工作是屬靈的,神給亞當工作,教會需要教導青年人在職場上發光,特別是領導力及聆聽這兩方面。領袖能帶出信息,唯有跟隨神的領袖能帶出神的信息,而不是人的意見。客觀的人,無法帶人進迦南地,所以要成為「主」觀的人,主說什麼就說什麼。

多結果子就能榮耀神

張牧師說,當我們結果子時便能榮耀神。結果子有三方面:生命、生活及福音。生命指的是聖靈果子;生活是讓人看到的,如智慧。當我們連結與主,就會有供應,而能結果子。耶穌說,父因兒子得榮耀。別人從我們身上看到的,不是信一個宗教,而是進入一個新的家庭,有一個很棒的爸爸。

財務祝福的見證

張牧師的教會現時有900多名年青人,自由參與的禱告會每星期有約390人參加。張牧師說,因為人經歷到神,便想來禱告會。接著,他分享到神超自然地送一塊一萬平方米的地給他們建堂,而且就在捷運站旁。神又感動一位未信主的老闆送演唱會級的音響設備給他們,就像神感動波斯王古列資助猶太人回耶路撒冷建殿般。張牧師說,神能動用萬有,讓我們體驗祂的全能。

居上不居下 創造新的文化

張牧師表示,神要基督徒「居上不居下」,目的是改變政策,創造新的文化,把神國的法則運行出來。張牧師以自己所經營的牙醫診所做例子,他的診所是全高雄第一名,藉此成為模範,帶動全行業要善待員工。他說,當神還未提升我們時,環境一定是很惡劣的,但我們必須預備好,在逆境中不只求生存,還要卓越,以致讓神透過我們彰顯祂的國。


 

十字架的「五個呼召」

張牧師分享到聖靈啟示他如何從彼得前書看到十字架的「五個呼召」。

  1. 活出聖潔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6)

十字架的核心是聖潔。聖潔不是「做」,而是「關係」,我們能夠聖潔因為我們在基督裡,不聖潔就是關係的撕裂。

  1. 透過生命改變見證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

我們被召是為了宣揚耶穌的美德,透過生命改變作見證。

  1. 受苦也要忍耐

「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甚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彼前二20)

在生命當中會遇到不同事情,要堅持做神眼中正確的事。

  1. 彼此相愛

「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彼前三8)

要像神,學習愛人,也要愛不可愛的人。

  1. 今生得百倍 將來得永遠榮耀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五10)

當我們跟從主,不只是將來有榮耀,今生也能得著百倍的祝福。

(記者陳細細報道)

[國度觀點] 巴力廟在基督教國家的隱喻

接近耶穌出生的時期,有一座巴力廟在敍利亞巴爾米拉興建起來,其後的二千年,它沒有隨著其他古老建築物消失在歷史中。在2015年被「伊斯蘭國」拆毁破壞前,它更是遊客的觀光點。文物保育團體對破壞感到惋惜,於是夥拍聯合國組織,將這座巴力廟的入口門戶完整地複製過來,並於今年4月在紐約時代廣場及倫敦萊斯特廣場展示人前。門戶有「通道入口」的含意,巴力廟門戶的重現,不但連接著一個在舊約年代已存在的偶像崇拜的歷史回憶,更是心靈歸向的表述;不僅是媒介,更是隱喻。

古代近東的巴力崇拜是泛神論的宗教,宗教行為涉及嬰孩獻祭、淫亂(異性及同性的性行為),與當代以色列所信奉的獨一真神信仰和跟從的律法,彼此之間有極大的衝突。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前,摩西語重心長發出祝福與咒詛的警告,然而在安居樂業後,心卻隨從迦南人的宗教,一邊敬拜耶和華,一邊拜巴力。

迦南地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沒有提供充裕灌溉的大河道,只能倚賴雨水才有收成,夏天沒有雨,但其他季節如果雨量充足,收成就不會有問題。以色列人需要祈求耶和華賜雨水,但下雨時間不由人來支配,每天的生活都是在挑戰他們對耶和華的信心。巴力是迦南人的風雨神,被視為有掌管自然界的能力,敬拜巴力,為獲得雨水、肥田、豐收的保障。以色人不停止對耶和華的敬拜,卻又要增加「額外的保障」,於是向巴力打開心的門戶。雖然對耶和華有表面的敬虔,實際上心卻遠離了耶和華,結果招致命定的咒詛。

今日西方基督教國家正面臨考驗信心的危機,金融市場隨時崩潰,經濟困局沒有出路,恐怖襲擊防不勝防,而美國和英國現在卻迎接巴力廟的入口門戶。在這個複製建築物出現前,巴力崇拜早已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這兩個曾經爆發最偉大的復興的國家:多元宗教,墮胎,異性戀和同性戀的淫亂,罪行得合法化和制度化。今次巴力廟入口門戶的建造,不是突如其來的序幕,而是真實屬靈光景的具體呈現,也是公開向世界作出宣告,宣告在祝福與咒詛之間作出的抉擇

福音壁畫馬拉松 以藝術燃點校園宣教之火

福音壁畫的異象

多位知名教會領袖在80年代開始推動「七座山」策略,包括學園傳道會創辦人白立德、青年使命團創辦人康寧漢及彼得.魏格納博士,他們主張基督徒必須在七座山佔有具影響力的領導地位,才能改變社會文化。那麼怎樣轉化「藝術和教育」的社會領域呢?

曾帶領過百幅壁畫創作的著名藝術家林旭輝先生,領受了神給他的異象,他說:「神在不同的時代使用不同的方法,如中古的時代,神透過藝術把福音傳遍整個歐洲。今日藝術已成為年青人溝通的語言。當我看到一幅幅座落在高人流地區的學校牆壁時,是否可作復興校園福音宣教的媒介?」

身為神的兒女,讓我們一起以藝術燃點校園宣教之火!帶領這世代的兒童和青少年一起跑進「神的命定」的福音壁畫馬拉松,讓他們與神同工,成為神的「代言人」!

(左起)靈美創意培育基金總幹事林旭輝及助理藝術總監Esther Prasie,堅樂小學校長司徒德志、教師陳彥雯、招珮瑛
(左起)靈美創意培育基金總幹事林旭輝及助理藝術總監Esther Prasie,堅樂小學校長司徒德志、教師陳彥雯、招珮瑛

以藝術轉化校園

「靈美創意培育基金」是一個文化宣教機構,抱負是傳承基督的文化使命,藉著推動全人教育,將正向價值及聖經的世界觀帶到家庭和下一代,轉化社區。使命是到有需要的社區,透過多元藝術創作與孩童及青少年人同行,全面培育他們的靈性、品格、情意及正向價值。創辦人林旭輝先生分享整個機構的異象是要「讓孩子遇見神」,是將神的真理和天國價值觀帶入教育制度。

以今次這幅「路的抉擇」福音壁畫為例,首先由城市宣教學博士何湛亮牧師確定了救贖訊息的「福音六步曲」,由參與文化宣教的藝術家帶著學校的孩子一起繪畫壁畫,生命影響生命,然後舉辦「福音壁畫導賞工作坊」,教導孩子透過福音壁畫來介紹福音訊息,培養他們成為神的「代言人」,與神同工,成為「校園宣教大使」。

堅樂小學點燃「校園宣教之火」

參與校園「福音壁畫馬拉松」運動的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小學,校長司徒德志分享學校稟承聖約教會的優良挪威宣教傳統,本著基督耶穌慈愛與救贖的精神,期望此幅3D福音壁畫能美化校園和引導學生認識基督福音真理,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亦希望與恩臨堂緊密合作,互相配搭,設立導賞事工,邀請區內居民拍照3D相,建立和諧關係,分享福音訊息。

該校的聖經科主任陳彥雯表示要推動全校的參與,將「3D福音壁畫導賞工作坊」編入聖經科校本課程,讓全校學生都可以學習這新時代的福音傳遞策略。另外,計劃透過「家長日」、「開放日」和「校慶日」,讓「校園宣教大使」請嘉賓和家長拍攝3D相留念,並且分享壁畫的福音內容。

視覺藝術科老師招珮瑛指出,壁畫那「半飛的生命冊和天梯」可以讓學生認識超現實主義的風格,表示會在視藝科課堂裡編入相關課題,例如「設計3D福音壁畫導賞指南」等。她表示會結合校內的視覺藝術科老師們一起推動「美化校園」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透過「福音壁畫導賞」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好品格,讓社區更美善更和諧。

 

「路的抉擇」全港首創3D福音壁畫

3D福音壁畫「路的抉擇」

感恩神給我為堅樂小學構思福音壁畫。禱告時,聖靈給我靈感設計三本書及兩條路帶出福音六部曲的訊息。第一本書是我們看到世間的萬物(詩十九1);第二本書是聖經 — 神的真理;第三本書是紀錄人一生的生命冊(啟二十12、15)。第一條路是滅亡之路,指肉身死亡,靈性死亡,永死之路;第二條路是恩典永生之路。

福音六部曲:

步曲1:神創造萬物。以長頸鹿動感地彎下頸吃生命樹的嫩葉,在天書上以「超現實的手法」畫出結滿豐盛果子的生命樹,代表神創造了天地萬物。

步曲2:人離開神。人不聽從神的吩咐,咬了一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枯枝代表罪使人失去了永恆的生命,從此踏上灰色的滅亡之路。

步曲3:神愛世人,讓耶穌到世上。神慈愛的雙手賜下一份以紅色絲帶(預表基督的寶血)繫上的「免費」幻彩色禮物,代表「天堂就是永恒的生命」,不是賺得或配得的。

步曲4:耶穌釘十架。憑 Faith(信心)打開和接受這份禮物(福音)。「救贖十字架」代表單信靠耶穌基督而得永生。

步曲5:生命更新。蠟燭的光代表「基督是世上的光」,巨型的聖經強調人需要明白真理過敬虔的生活得蒙神的祝福。人接受救恩後,開始走色彩繽紛的「恩典永生道路」,踏上經卷的階梯上天國,名字也能被記錄在生命冊上。

步曲6:生命成長。小孩子代表初信的信徒,需要讀經、祈禱,使新生命成長起來。

本作品是一幅3D福音壁畫,參觀人士可選擇在「滅亡之路」上拍照,也可踏著經卷的階梯來拍照,代表願意行在神所喜悅的「恩典永生之路」。

 

結語

「讓孩子遇見神」是「靈美創意培育基金」的核心使命,我將會在本報專欄「藝術•敬拜•宣教」詳細分享怎樣運用藝術成為一種強而有力轉化孩子的生命媒介,讓他們活出神國的身分和命定。在此呼籲願意委身以藝術宣教的年青人,接受培訓成為文化宣教士,將正向價值及聖經的世界觀透過藝術轉化社區,建立敬虔的神國文化。

 

文@Esther Praise(靈美創意培育基金)

作者為文化宣教士,FB: Art, Worship, Mission

靈美創意培育基金: www.abcfoundation.org.hk

巴基斯坦塔利班針對基督徒 自殺式炸彈襲擊兒童遊樂場

巴基斯坦東部城市拉合爾的一個公園於復活節主日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最少70人死亡,逾300人受傷,大部分死傷者為婦孺。巴基斯坦塔利班分支承認是這次襲擊的策劃者,主要針對基督徒。

當日傍晚,一名襲擊者在公園的兒童遊樂區引爆身上炸彈。由於當天是復活節主日,很多人正在遊玩,而該處是市內基督徒家庭的熱門休憩地點。死傷者當中約有29名是基督徒。巴基斯坦軍方到現場戒備,省政府亦下令暫時關閉市內所有公園。總理謝里夫就這次襲擊將召開會議評估市內的安全情況。

「敞開之門」(Open Door)2016年世界觀察名單指出,巴基斯坦是全球排行第6位最難成為基督徒的國家。去年4旬齋期間,拉合爾的兩間教會遭受自殺式炸彈襲擊。這事件引發了基督教徒對政府缺乏保護進行暴力抗議。塔利班揚言會繼續發動更多自殺式襲擊

(來源:Christianity Today及now新聞台,2016年3月27日及3月28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保護巴基斯坦的基督徒

時代廣場出現「巴力廟」

美國媒體報道,今年4月巴力廟將出現在紐約著名景點時代廣場,以及倫敦的萊斯特廣場,為紀念去年在敍利亞境內被伊斯蘭國破壞的古老巴力廟。

消息指,將建造在時代廣場的巴力廟建築是一座約50呎高的拱門,設計參照被毁的巴力廟拱門,此為廟宇的入口門戶。

原本位於敍利亞巴爾米拉的巴力廟有二千年歷史,在被毁後,一班學者和保育人士致力尋求補救方法。今次促成在英美兩地建立仿製品的策劃組織是「數碼考古學院」,而這會是4月底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周的焦點。

巴力的崇拜始於古時巴比倫國,在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當地人民有巴力信仰。

(2016年3月19日,時雨編譯報道)

禱告:在英美出現的巴力廟不能產生靈界的影響力

四名聖經翻譯員在中東被殺 重要檔案沒遭摧毀

聖經翻譯機構威克理夫協會(Wycliffe Associates)公布,四名聖經翻譯員在中東被武裝分子殺害

襲擊發生在翻譯員的辦公室。兩名翻譯員被開槍打死,另外兩名被毆打至死。這兩名翻譯員為了保護他們的領袖而躺在他身上,被武裝分子用武器擊斃。襲擊者還破壞了翻譯設施,包括印刷設備、書和翻譯材料。不過,他們沒有摧毀含八個語言翻譯項目的電腦硬碟

威克里夫發言人呼籲為被殺的翻譯員的家庭禱告,並求主呼召新的翻譯員繼續進行工作。他亦請大家為襲擊者禱告,求神饒恕他們,並打開他們的眼睛認識基督。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2016年3月18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求神保護在中東的聖經翻譯工作

「雅各的羊」回歸以色列 可能是第三聖殿的前兆

回歸以色列的不只有猶太人,還有聖經中的羊。有一批「雅各的羊」正在加拿大等待返回故土。

「雅各的羊」是稀有品種,體型小,有花斑,並有四個角。牠們在沙漠氣候成長,現在只能在北美找到。牠們保留著許多遺傳特徵,證明了聖經中雅各向拉班要求以有點的、有班的和黑色的羊作他的工資的故事是真的。

以色列今天的羊主要是肥尾羊(Awassi),原生在阿拉伯沙漠,是白色的,有棕色或黑色的面孔。雅各的羊卻是有明顯的斑點和條紋,符合創世記第三十章中的描述。以色列有很多肥尾羊,卻都不是以色列的原生。雅各的羊可能才是在聖經時代獻祭的羊。

專家認為,這獨特品種的羊陪同希伯來人作奴隸去了埃及,並在那裡被運送到北非。後來,摩爾人把他們賣到西班牙,並到英國。最後,收藏家把他們帶到北美。

(來源:Breaking Israel News,2016年3月22日,陳細細編譯報道)101

禱告:「雅各的羊」的出現激發猶太人多讀聖經

影音使團為《天堂奇癒記》基督教策動團體

荷里活電影《天堂奇癒記》改編自真人真事,3月16日於美國首映至今,上映僅僅兩周,全美票房已累積達3,700萬美元,更於上周票房排行第三,感動全美觀眾。影音使團表示,他們將成為電影的基督教策動團體。

《天堂》講述女主角安娜患上一種罕見的腸胃病,母親姬絲汀女兒四處尋找醫治方法的過程中,性情變得愈來愈偏激。有一天,安娜在玩耍時,不慎從樹上掉進一個樹洞裡,陷入昏迷,一個非凡的奇蹟便在她的身上發生。她不但沒有受傷,其不治之症也不藥而癒,這令醫學專家感到困惑,她的家人也因此重新振作,向大眾分享他們的奇妙經歷。

學者討論亞洲基督教教育使命

由台北基督學院主辦,「2016基督教教育國際研討會」於3月18至20日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建立基督教教育根基:亞洲基督教教育之使命、異象與發展」。大會邀請國際基督教學校協會助理副會長、韓國中央基督教學校校長及校牧、美國聖約學院教育及社會學系主任等多國講者與會分享。會議期間同時舉行「基督教教育博覽會」,讓相關學校、教會、組織等機構能藉此機會多所交流。

美國聖約學院教育及社會學系主任雅各瑞斯勒(James Drexler)演講的主題為「基督徒教師:何能深具影響、卓越非凡?」從聖經教導出發,以人類學、知識論、倫理道德等三個層面來說明「聖經架構中的教育是什麼」,以及「聖經中對於以基督信仰為辦學理念的期待」。

從現實層面來看,瑞斯勒提到,宣稱具有信仰背景的教師可分為「老師但剛好是基督徒」、「基督徒教師」兩種不同類別,而後者顯然才是有潛力為學生帶來影響和改變的身分。

他說,人的教育觀必然受到其所相信的世界觀影響。身為基督徒教師,他對於世界的認識自然是奠基在聖經之上。聖經教導,人類是依照神的樣式而造,都是獨一無二,也有尊嚴與自尊的需求。聖經也教導人們只能因信稱義,除了擁有神的形象外,也披帶神公義的外袍。教師對待學生時,除了用從神來的愛去關心、理解學生的需要之外,也要曉得對方同樣是神所造的寶貝,要以平等、合理的方式看待學生的過犯與不足。

此外,從聖經中得知,世上的一切都是神所造,每個學科雖然看似各自獨立,但其實彼此有互相依存的關連。同時,各學科所呈現的內容其實都是神創造的奧秘。瑞斯勒提醒,教師在傳授課業時,要明白除了透過教育來增進學生的知識深度外,也不忘帶領學生將腦袋中的學識轉化成言語、行為上的改變。生命透過學習得著建造,知道神創造萬有的奇妙偉大,從中經歷神,不僅知識越發增長,也能和神有日漸親密的關係。

第三,當今有許多學校為辦學成績所苦,會著重學生的升學率及畢業後是否考取名校就讀。瑞斯勒表示,教育的重要層面向來不是這些屬世所追求的量化成果。基督徒教師該要明白,學習的過程是讓人擁有掌管、治理全地所需的技能,每個人都是藉由學習,來裝備自己,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情,以此來完成神所託付的各樣使命。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林稚雯台北報道)

 

以色列為全球第11個最快樂國家

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世界快樂指數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顯示,在156個國家中,以色列排行第11位,比美國領先兩位。

報告指出丹麥是最快樂的國家,其次是瑞士、冰島、挪威、芬蘭、加拿大、荷蘭、新西蘭、澳洲和瑞典。有趣的是,排名頭10位中,有半數是北歐國家,冬季晝短夜長,這種環境通常與抑鬱症掛鉤。

根據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Gallup World Poll),敘利亞、阿富汗和八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為世界上10大最不快樂的居住地。這些國家大多數正面臨戰爭和極度貧困。

該報告的排名準則基於以下因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支持、預期健康壽命、政府和企業的貪污情況、社會不平等程度。另外,也包括受訪者對生活質素的評估。

(來源:Religion News,2016年3月17日,陳細細編譯報道)

禱告:這好消息吸引更多猶太人回歸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