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度1分鐘 (114) 懶惰——邁向聖潔生活的敵人

當我們重生後,我們裡面的新生命願意努力每天更愛神和事奉神,但是存留的舊我卻想誘導我們過安逸又自私的生活。懶惰是必須透過成聖的過程才能除去的一種惡,它也是屬靈的不潔淨,所以我們要與懶惰爭戰,用聖靈的能力和聖潔恩典的影響力將它連根拔除。

+按圖放大

屬靈的懶惰——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

  • 雖然每天生活忙碌,卻是在固定的行程中過著毫無思考的生活。
  • 被動地生活的人,總為自己的需要才求告神,與神缺乏相交和愛的關係。
  • 越是沒有清晰及正確目標的人,越會以忙碌為藉口,在神面前過懶惰的日子。
  • 屬靈生活只剩下形式,卻沒有內容,最後信仰成為「富有歷史與傳統」的宗教生活。

 

懶惰的本質和根源——偏差的自愛

  • 為了使自己的懶惰正當化而不斷找藉口。
  • 不肯承認自己錯誤的生活態度,認為自己只是忠實地過著想要的生活。
  • 以自我為中心而行動,即使整天忙碌地生活,卻無法帶給自己或別人任何益處。
  • 為自己著想超過為神著想,放棄選擇「達到聖潔生活目標而榮耀神」所帶來的滿足,而選擇屬於自己肉體要求的「就是現在要過更舒適的生活」。
  • 致力於滿足自己肉體需要,沒有餘力到神面前得到充電,得不到屬靈的需求。

 

懶惰的發展

第一階段:不全力以赴

這個階段出現的懶惰是由自愛形成,對任何義務都不會全力以赴,因為不喜歡辛苦和勞累。這是以自己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模式。

第二階段:放棄義務

懶惰繼續發展的原因在於,愛自己的心驅使我們繼續要求更多,自愛的根源實際上是想要與神有同等地位,成為自己的主人。

當信徒放棄自己的義務,雖然能夠過上舒適的生活,但與神之間的關係會被破壞,屬靈的喜樂會煙消雲散。

第三階段:情慾

舒適生活只是懶惰的消極目標,當得到滿足後,懶惰就會追求積極的目標——享樂。

懶惰會破壞信徒內在形成的恩典秩序,懶惰最終使是我們照著肉體的情慾而生活。

 

懶惰的結果

肉體的懶惰:

  • 多吃少運動,身體開始肥胖,產生各種異常

屬靈的懶惰:破壞知、情、意

  • 人的意志力變得異常薄弱,做任何事都無法堅持。
  • 情緒開始腐敗,陷入只為自己著想的罪的慾望中。
  • 知性也被破壞,使人放棄邏輯,一味追求安逸舒適的生活。

資料來源:《懶惰——隱藏在聖潔生活中的敵人》,金南俊著,三一音樂出版社

 

 

 

考古發現公元五世紀銘文 刻有「耶穌,馬利亞所生」

以色列文物局 (IAA) 在耶斯列谷(Jezreel Valley)的泰貝(et-Taiyiba)發現石刻銘文,以希臘文字寫著「耶穌,馬利亞所生」。

石刻銘文在一幢宏偉建築的門框上發現,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紀末拜占庭或伊斯蘭早期。泰貝村將要鋪設新道路,根據以色列法律,在任何建築項目開展前必須先進行挖掘工作。挖掘項目由考古主任Tzachi Lang和Kojan Haku帶領,邀請了當地社區的學生和居民參與,藉此提高人們對考古和國家遺產的興趣。

發現石刻銘文的建築鋪有幾何設計的馬賽克地板。

文物局考古學家Yardenna Alexandre受訪時說:「開始挖掘工作之前,我們不知道該抱有什麼期待,但我們知道這曾是遺跡出土的地方。當我們挖出銘文時,我們知道我們發現了一座教堂。」考古主任從該建築物發掘出兩個房間,均鋪有幾何設計的馬賽克地板。

在耶斯列谷掘出的銘文,以希臘文字寫著「耶穌,馬利亞所生」。

希伯來大學考古學部研究員Leah Di-Segni博士解讀銘文時指出,銘文是在教會立下基石時刻上,全文為:「基督,馬利亞所生。此為最敬畏神和虔誠的狄奧多西(Theodosius) 主教及困苦的多馬(Thomas)從根基所建立……任何進入此殿的人都應為他們禱告。」他亦指出,「基督,馬利亞所生」一語為當時各式石刻與文件中常用之問候語,而當時教會也會在殿門刻上此語以歡迎和祝福進殿的人,因此可以推斷這座建築原是一座教堂。文物局的Walid Atrash博士表示,「這是泰貝村建有拜占庭教堂的第一個實證,證實當地曾有基督教活動。」

至於銘文中提及的建造者狄奧多西,是第一批基督教主教之一。作為區域大主教,他的管轄中心位處當時的重心城市貝特謝安(Bet She’an),正是泰貝所屬之城市。

禱告:願考古發現引領人更認識神與人同行的歷史。

(來源:Bridges For Peace,2021年1月22日,Eason Pun編譯報導。)

 

 

內在生活周金海牧師 榮歸天家 享耆壽90歲

JMI(Jesus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國際事工負責人周金海牧師於1月30日凌晨在美國馬利蘭州安息主懷,享耆壽90歲。周金海於2006年成立的JMI,多年來在台灣與海外許多國家,如美國、東南亞等地,透過內在生活專題講座或研習會,培訓基督徒與教會有深度的屬靈生活和與神親密的關係。

周金海1931年生,河北東光人,早期留學美國,專攻廣播電視新聞,曾在台灣、香港、華府等地的中外媒體擔任要職,於1985年奉獻全職事主,在美牧會30餘年,全憑信心生活,宣講聖靈的工作與基督徒內在生活的重要。JMI網絡學校在華人地區設立網絡教室,目前在各地已有數以百計課室地點,學員超過2000人。周金海著作有《基督的新婦》、《扎根於神》、《基督徒的內在生活》、《安靜等候神》等。

周金海在生病期間依然為主服事,他在離世前一週仍透過網路直播,引用詩篇23篇以「是愛的神作我牧人」為題作教導。

周金海牧師回天家前一週,仍持續為主傳講真理(網路截圖)

台灣區主責牧者林志彬牧師(願景教會)受訪時表示,在安靜沉澱之後,他順服神為周牧師安排的一切,篤定他已在那榮耀中與親愛的主相會。他又特別鼓勵JMI團隊同工與學員,要彼此相愛守望,向前邁進,持守聖靈內住的水流,以內在生命見證主道不停止。

JMI團隊將於2月13日透過雲端會議(ZOOM)舉行周金海牧師追思會,主內肢體皆可透過網路平台參與。JMI團隊也表示,未來所有的事工將照常進行,延續周傳承後代的信心與榜樣,持續致力於提升基督徒的內在生活。

(KRT訊)

國度1分鐘 (113) 中國屬靈三巨人

20世紀20年代是中國教會復興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神興起新一代的華人教會領袖,對身處革命時代的中國教會產生微妙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國內乃至海外華人教會自立的基礎,使復興之火延續至今

+按圖放大

 

王明道(1900-1991)

剛正不阿的一代神僕

生於北京,正值庚子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內憂外患的時代,父母皆是基督徒,但他少年時對信仰不感興趣,後因朋友影響而改變。王明道原本一心想成為政治家,救國救民。1920年夏,王明道放棄政治野心,順服神的呼召,決心以「明道新民」為己任,做一個「人心改革家」,拯救人的靈魂,此後改名為「明道」。抗日戰爭期間,王明道堅守真理,拒絕向惡勢力屈服,基督徒會堂雖然經歷許多危險與磨難,但皆化險為夷。

 

策略

1. 1937年,成立「基督徒會堂」,是20-30年代中國教會自立運動的一個典范,其教會事工樣式完全本土化模式,在行政上與任何西方差會無關,一切經費全靠信徒自由奉獻。

2. 王明道並不採用牧師頭銜,自視為執事之一,與神其他管家共同治理教會。

3. 王明道採取「寧缺勿濫」的原則,唯有確實悔改,有重生經歷,並在生活和 行為上有徹底改變者,才能受洗。

4. 1927年,王明道創辦《靈食季刊》,除聖經基本要道信息,還特別抨擊教會中的「不信派」,為真理竭力爭辯,刊物遍銷全國二十八省,在信徒中頗有影響。

 

貢獻及榜樣

以耶利米先知的使命為己任,認為神要使他成為「堅城、鐵柱、銅墻」。

嚴厲斥責世界的罪惡,抨擊教會中背道之事,呼籲世人速速悔改。

不僅主張讀經,也主張「讀書、讀事、讀人」,注重現實生活問題,以效法耶穌基督為最終目標。

堅持每個信徒必須過聖潔的生活。

毫不留情的斥責基督徒的罪過與不一致的言行,甚至抨擊中國的傳統禮節。

 

 

倪柝聲(1903-1972)

中國教會運動屬靈領袖

倪柝聲是家中第三代基督徒。其祖父倪玉成是美國公理會(American Board Mission)牧師,可說是中國最早的華人牧師之一。倪柝聲在余慈度的佈道會中接受救恩,即改名爲「柝聲」,即喚人警醒的「更梆之聲」。他以此明志,要做一個時代的晨更守望者,以喚醒世人沉睡的靈魂。

 

策略

對於教會路線和宣教事工,倪柝聲歸納爲四方面工作:

1. 文字工作,向各地信徒傳遞屬靈信息和生命之道。

2. 定期舉辦得勝者聚會,培養和造就信徒靈命,提高信仰素質。

3. 建立地方教會,脫離教會宗派,強調本地教會自立的重要,堅持建立不屬任何宗派,一地一方的教會。

4. 青年訓練工作,培訓新一代教會領袖。

 

貢獻及榜樣

倪柝聲主張以三元論為基礎,屬靈生命的主要關鍵是靈、魂、體各有其功能。罪惡的本性是人墮落後,魂拒絕靈的掌權,而成為了體的奴隸;重生的意義是將神賜人生命的靈、魂、體的次序恢復。

1927年,倪柝聲建立「基督徒聚會處」,他根據聖經原則,設立不受薪,完全「過信心生活」的使徒。使徒的責任是宣道和建立教會,而各地方教會則由長老來治理。1938年,他差遣128使徒出去,到全國各地去傳福音、建立教會。

1949年,全國基督徒聚會處總共建立了700多處,信徒人數超過7萬人,占全國總基督徒人數的十分之一,這些教會全部由中國牧者領導,並在財政上完全獨立。

 

 

宋尚節(1901-1944)

中國最偉大的佈道家

出生於福建興化府,父親宋學連曾擔任美以美會的牧師達44年之久。宋尚節年少時經常跟隨父親去佈道,甚至代領聚會或講道,頗受信徒歡迎。宋尚節於1926年在美國獲得化學博士學位,後領受呼召入讀神學院。期間生命經歷聖靈更新,學校以爲他患了精神病,遂強行將他送進瘋人院。他在瘋人院度過193天,把聖經讀過四十遍。後被釋放回國,他在途中將所有學位證書及榮譽獎章抛入海中,以示其決意效法使徒保羅,輕看世界名利地位,獻身傳道的決心。

 

策略

1. 1928年,宋尚節開始全職傳道生涯。宋尚節的講道內容緊扣「十字架」、「重生」和「耶穌寶血」等基本要道,佈道風格非常強烈,在台上又喊又跳,言語中帶著熱情與力量。

2. 1931年5月,宋尚節應邀參加伯特利佈道團,巡遊全國各地,舉行奮興佈道會。他們按照恩賜分工合作,配搭事奉,在三年時間裡,足跡遍及全國,行程約五萬多哩,帶領十萬人歸主。

 

貢獻及榜樣

1. 在講道中常叫人認罪悔改,而他自己也是認真追求聖潔的生活,敏銳對付罪,勇於悔改。

2. 重視禱告,在每天瘋狂的佈道工作後,就是夜間雷打不動的長時間禱告。

3. 他認為,傳道人未被聖靈充滿之前,只能抬人進天國,步步唯艱,亦抬不進;聖靈充滿後,有從主來無限能力,神親自送人進天國。

4. 具有施洗約翰的先鋒心志,不畏艱辛的傳道精神。他講道時可以完全忘我,不顧自己的病患,有時講至流血流膿也在所不惜。

 

 

 

權能彰顯使無變有 令超自然成為自然

由禧福神學院主辦的「枯骨成大軍網上醫治釋放特會,於18-9日舉行。大衛會幕禱告中心(TOD)於1月9日透過實體及網上直播舉行今年首次「權能之夜」聚會。兩場聚會的講員分別領受信息,宣告神要在2021年彰顯祂的權柄,使人得以經歷祂的超自然大能和醫治。

所有權柄的彰顯

禧福協會會長劉達芳博士以「全能神與我們同在」為題,向與會者分享馬太福音28章大使命經文。頒佈這個大使命的神,是擁有天上地下所有權柄的主。神可以按己意行事,沒有任何天上地下的勢力能夠抵擋。因此,在我們的心思和態度中,最重要的是承認神的王權。如果我們有55%的心態承認祂的主權,神的同在就有55%,另外那45%不是承認神的主權,神就不能參與那些部分的工作。

劉指出,我們常常得罪主,因為我們心裡認為,我做得到的事情,神就做得到,我就願意去做;我做不到的事情,神也做不到,所以我不要做。例如我們要發展一個新事工,馬上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恩賜和資源去做。這樣的態度就是在否定擁有天上地下所有權柄的主耶穌,不給神機會證明祂可以,而是自己決定了神不可能做到。我們很多時候用不信的惡心否定了神的全能。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20節)這句說話常在舊約出現,基督徒的生活可以很簡單,我只要顧好神要我作的事,神就會顧好我們其餘的事情。同時,我們還可以將神的同在帶給那些在黑暗中的人。所有這些同在和祝福都在實踐大使命時經歷的。現在香港很多信徒躲在家中呼求神同在,然而神的法則不是這樣,所以你們要去,我就與你們同在,然後天上地下所有權柄就作我們的後盾,直到世界的末了。

成為神國的勇士

國度事奉中心總幹事何寶生傳道分享,當我們說要成為神國的勇士,我們就要預備去打仗,神要我們活在一個高度警醒的狀態。今日我們打的不是地上的爭戰,而是屬靈的爭戰,我們期盼一個公平公義的國臨到這個世界,但這個國不是世上的系統可以達成的,所以我們作為天國的子民,盼望不在地上的系統。神光明國度的降臨,為要釋放一切被黑暗靈界國度捆綁的人。我們受洗是脫離黑暗的國,遷入神愛子光明的國。這是兩個國度之間的衝撞,我們作為神的兒女,在世上就是要除滅魔鬼的作為;我們作為耶和華的戰士,就是要出去向黑暗國度宣戰。

天國的勇士不會為短暫的事物擺上生命,而是為永恆的國度獻上所有。神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你們在這個世界有苦難,然而我已經勝過了這個世界,並將出人意外的平安賜給你們。天國的勇士是憑著這些說話而活的,所有打仗的根基都在神裡面。末世的震動和災難都是逼我們面對自己的真實。天國將承受猛烈的攻擊,唯有勇將奮力抓住才能奪取,猶如奮力去奪取金牌的運動員一樣。天國的勇士必需具備非常狂熱與激情的心志,且會不惜一切代價,竭盡所能,為的是要得著天國。

現場工作人員經歷聖靈充滿

在分享過程中,何帶領與會者宣告耶和華是戰士,神的子民要起來爭戰。現場有幾位與會者亦公開祈禱,有一位工作人員更經歷聖靈的大大充滿。以下是其領受及分享:

「當寶生按手在我頭上,我雙腳無力站立,跪在地上不斷方言禱告,後站起來,全身仍在顫抖。然後他用手按我胸口,說:『充滿!』我感到被聖靈完全充滿,神對我說:『我要加給你信心,挪開疑惑恐懼,賜你勇氣,你要全然相信接受嗎?』當我對神說接受時,寶生大叫一聲,我就接受聖靈,安然躺在地上,手腳在震動,心中充滿喜悅及滿足。神醫治了我內心對宣教的猶疑及不安,祂需要我全然相信,祂能令無可能成為可能。

以超自然信心勝過環境

大衛會幕禱告中心章啟明長老分享,在2020年全球經過逾越節之後,我們進入到2021年,是出埃及記的一年,世界將會有新的模式和新的型態發生。在權能之夜的聚會中,神就是要讓我們初嚐這樣的經歷。神的造訪將會來到眾人中間,很多神蹟奇事將會發生。2021年是一個新的開始,將會有新的系統,新的浪潮和結構性的改變臨到我們。

國度生命力權能事奉團隊鍾采靈牧師在聚會中分享馬可福音5章25-34節——血漏婦人得醫治的故事。婦人聽見耶穌的事蹟,心中便產生「我只摸衪的衣裳,就必痊癒」的超自然信心,這就是我們勝過自然環境和問題的關鍵。鍾指出,我們要認識神的本質,當人帶著信心去行動,到神面前時,神必回應人的禱告。

過去血漏婦人因血漏病被標籤為「不潔淨」,又因散盡家財被看為「不蒙福」。在馬可福音5章34節,耶穌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你的災病痊癒了。」仇敵往往會對我們的生命進行偷竊殺害毀壞,而它首先會來偷竊的,是我們神兒女的身份,我們的核心價值。而耶穌首先恢復的,就是昔日被許多人標籤的血漏婦人的尊貴身分,之後就能從神那裡領受平安的確據。在2021年,神要使無變有,使超自然成為我們的自然。我們要在信心中成長、在恩膏中運行、在榮耀中成就。神要擴張我們的境界,讓我們的產業不斷的倍增,在我們的信心中,神開的門人不能關。神正在打開機會的門,這是對我們每個人說。

左為鍾采靈牧師,現場有姊妹分享醫治見證

會中,鍾為現場及網上的信徒釋放先知性禱告和祝福,現場有弟兄姊妹在領受禱告後作見證,宣告神的醫治。其中一位患有脊髓側彎的姊妹,感受到有能力進入她的背部。另有一位姊妹的腰椎有骨刺,造成她右邊坐骨神經的疼痛,在被服侍的過程中,她突然感受被喜樂的靈充滿,起來跳躍讚美神。還有一位姊妹的右眼曾受傷,完全看不到東西,但禱告後,她看見了光。

(記者莫嵐、鍾浩然報導)

 

 

陳恩藩因簽證問題離港 鼓勵信徒靠聖靈大能行事

1月5日,資深牧師和暢銷書作家陳恩藩(Francis Chan),在給朋友和同事的視頻中分享,他的香港居留簽證被拒絕,但他鼓勵教會效法初代教會,靠聖靈大能而行。

「上週,我們的香港簽證不獲批准。因此,我們不得不離開香港,返回美國。我們對這一決定提出了上訴,希望我們能夠回到香港。神帶領我們開始了三間教會,在家中聚會,每個聚會大約有15-20人。」

陳表示,他最關心的是將新教會的領袖和成員留在「可持續的地方」。陳鼓勵並提醒他們,使徒保羅經常會用幾週拜訪一個地方,去服事「從未聽過耶穌名字」的人,然後他離開剛信主的信徒。他們沒有聖經,沒有資源。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們只有聖靈,但他們建立了滿有能力的教會。陳問:「你們真的沒有準備好嗎,有些人已經信主多年,有聖經,也曾接受門訓。這是關於資源不足嗎,還是你沒有足夠的信心?」

陳對留下的信徒表示信心,他心裡也有平安,因為他知道聖靈正在那裡動工。他說:「我相信是神帶領我回美國。現在是一個向前推進和擴展的季節,我會帶著聖靈的大能而離開,我已經有比初代教會多得多的裝備和資源,我有巨大的優勢,只需要憑著信心而行。」

禱告:願聖靈親自引導祂僕人的道路,所到之處都要彰顯神工作的大能。

(記者鍾浩然,莫嵐編譯報導)

 

 

七歲男童進火場 拯救嬰孩妹妹

美國田納西州新塔兹韋爾市(New Tazewell)一名7歲男孩冒性命危險在發生火災的家救出小妹妹,英勇行為獲讚揚。

男孩Eli的寄養父母戴維森夫婦(Chris, Nicole Davidson)曾任職消防員,他們接受訪問述説火災經歷。 2020年12月8日晚上8時多 ,Nicole哄了三個孩子入睡 ,幾個小時後她醒來,當時煙霧和火焰已包圍他們的居所。「大約在晚上11時30分 ,有人喚醒了我,我知道是神喚醒我 。我丈夫拿起滅火器,想為我爭取時間去救孩子。我抓住了兩個兒子,因為他們最接近火焰。」

當2歲的Elijah和7歲的Eli被帶到室外安全的地方時,22個月大的女兒Erin卻被困在嬰兒床裡,當時火勢已經不受控制。Chris受訪時表示,當時屋内的火勢和濃煙太大,他沒法接近女兒。「我們嘗試從外面窗口進去救她,但那裡沒有任何東西讓我可以站立爬上去。」Nicole說:「這是我人生中最害怕的時刻,我以為我們救不了她。」

Chris最終打破了Erin房間的窗,但Eli是唯一能攀進去的人。雖然Eli當時感到害怕,但他認為必須鼓起勇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救出妹妹。「爸爸打碎了窗户, 然後我説:『我做不到 ,説了兩次』。之後我就向爸爸喊叫:『我找到她了!』 當時我很害怕,但我不想妹妹死。」

戴維森一家的家園被大火燒毀

Chris和Nicole為Eli感到自豪,他做了一個成年人做不到的事情。Eli事後分享 :「我們可以感到害怕,但其實我們裡面有英勇之心,只要想做就能做到。」

據報導,戴維森夫婦曾照顧34個寄養孩子,包括Eli、Elijah和Erin。大火燒毀了他們的家園,他們一家暫時於親戚家中居住。有人為戴維森一家發起募捐活動,截至1月18日,已有逾7千名捐款者,籌得近37萬美元。

禱告:求神興起更多小孩子為神國剛強行事,從小孩而出的見證越發倍增。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 2020年12月29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約旦河岸教堂戰後重開 五十四年後第一次禮拜

位於約旦河岸,耶利哥以東10公里的聖方濟會聖施洗約翰教堂(St. John the Baptist Chapel),經過多年清除六日戰爭遺留的數千枚地雷,於1月10日重新開放,舉行了54年來首次主日禮拜。

受新冠疫情的限制,當天只有50名神父、嘉賓、士兵和新聞記者可以參與由聖地監管人Francesco Patton神父帶領舉行的彌撒,慶祝耶穌受洗節,梵蒂岡駐以色列大使Leopoldo Girelli大主教也出席其中。耶利哥的Mario Hadchity神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很高興,因為在半個多世紀後,在神的幫助下,聖地的監管權終於回到拉丁聖施洗約翰教會。願這個地方成為眾人與神相遇的地方。」

主日禮拜由聖地監管人Francesco Patton神父帶領舉行

教堂位於Qasr al Yahud,一個在約旦河沿岸著名的洗禮處,有着豐富的聖經歷史,既是以色列民橫渡並進入應許之地的地方,也是先知以利亞被接升天的地方,許多人也相信那裡是耶穌受洗的地方。方濟各會的修士在十七世紀開始遷到Qasr al Yahud,在那裡買土地建立教堂和修道院,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修士被迫棄置教堂離開。從此Qasr al Yahud由敬拜的地方變成了戰場,教堂被約6,500枚地雷包圍。當以色列在戰爭中從約旦收回該地時,政府將其納入封閉軍事區,並因安全理由限制公眾和遊客進入。

2016年,以色列開始在英國掃雷組織HALO信託基金的協助下清理地雷。最終在2020年10月,聖方濟各會修道院 (Franciscan Custody of the Holy Land)重得當地教堂和修道院的監管權。聖地監管人Francesco Patton神父感謝以色列總統里夫林(Reuven Rivlin)的幫助,確保清除Qasr al Yahud的所有地雷,並恢復該地為基督徒敬拜的地方。「我們特別感激總統里夫林,他推動把聖地歸還教會,並為朝聖者開展該地區。今年由於新冠疫情,我們不能與當地的基督徒和朝聖者一起慶祝,但這是一個每年有成千上萬人到訪的地方,因此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新季節的開始。」

禱告:願神使用教會,在以色列高舉神的名字,帶下屬天的平安和祝福。

(來源:CBN NewsTimes of Israel,2021年1月11日,Ida Kwok綜合編譯報導。)

疫情下首辦「禱告旅程」 以信心跨越2020

香港禱告匯2020-21跨年禱告會,於2020年12月25日正式啟動。在疫情的衝擊下,部份守望敬拜隊伍以直播方式進行,使更多人能參與敬拜禱告。 

除了24•7的敬拜禱告,今年大會更以「跨越」為主題增設「禱告之旅」區域,供信徒個人認領禱告。參與者透過參觀不同的禱告站,以神的眼光回顧2020年香港與世界發生的重大事件;放下重擔,經歷醫治;並靠著聖靈,為香港與列國代求,宣告神的心意。

屬靈體驗旅程

主辦單位禱告匯表示,神是做新事的神,眼前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正是神在搖動和拆毀老舊僵化的體系,更新祂的器皿,以及重建靈活的生命。神喜歡向人個別顯現,說話的途徑、介入點、觸摸及帶領的方式也不同。我們只是提供一個機會和平台,讓人來到其中,透過特定主題的空間和先知性行動,與神相遇,讓神親自向人的心說話和動工。

禱告之旅是由一群年青人設計和預備的,過程中他們運用創意、聽覺、視覺、觸覺和行動的配合,以先知性話語、禱文、藝術裝置、畫畫和錄影等媒介,帶給人全新的經歷。雖然人們在疫情中不能外出旅行,這個禱告之旅正是為參與者提供了一次屬靈的體驗旅程。

創作團隊年青人David Lui表示:「剛開始製作時,我其實不確定是否行得通,純粹是將想到的東西做出來,例如將屬靈偉人講過的說話製作成卡片掛起來。但當我完成之後,發現若神成就這些話語,影響力是大得不敢相信。而且每個參與者所看到的焦點都會不同,因為是聖靈貼合每個人的需要,自由地引導他們行走觀看。例如祝福卡在空中飄動,參與者不一定能看完每張卡,但剛好聖靈引導他看見,那個影響力就非常不同。」Carrie Cheung分享:「在製作過程中,我從個人得著醫治到看見神的國將會如何向2021年開展,自己的眼界也被改變和提升了。」

禱告旅程導覽

第一站 起步

參觀者背起木質十字架,以先知性的行動去表達和思想耶穌的十字架在我們的生命中代表的意義。

 

 

第二站 回顧

參觀者進入房間,回顧過去一年在香港及列國發生的大事,天災、社運、疫症、示威和大選……透過回顧2020年,重整心情和感受,更深求問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

 

第三站 選擇

在隱秘處的空間,參觀者可以將回想起的感受和事情寫下放下,交託給神。透過領聖餐,思想神的愛與救贖,在隱秘處與神面對面,領受神對我們生命的計劃。透過瀏覽牆上的先知性語言和過去的復興記載,領受神對香港的命定,以及我們參與其中的屬天異象。

第四站 跨越

參與者進入象徵軍營的區域,領取立志卡,透過展望2021年,與主立約,領受行動計劃,加入成為耶和華軍隊的一員。

 

 

年青參加者領受

Christine:「看見神給香港不同的先知性話語,我感到充滿盼望。神曉得人的軟弱,但仍然與我們同行同在。面對現時教會或社會兩代之間產生的分裂,我們需要彼此復和。我們作為下一代,要承接上一代給我們的祝福,才能走得更遠,如同一根火柴快要燒盡時,它的火光傳給下一代,才能燃燒下去。當下一代有上一代遮蓋,才可以走得更遠,有更豐富的收穫。我希望年青人可以發出聲音,活出聖經所說的,不要叫人小看我們年輕,為神做夢。」

曉彤:「當我回顧過去一年世界各地與香港發生的事情時,我覺得2020年是我人生中最差的一年。然而當我寫下心中的情感放到交托箱時,即使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行動,但它告訴我,我可以選擇去拋開一些負面情感。在最後一站中,我選擇了一幅畫,後面的經文提到:「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他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賽60:2)即使這一年是黑暗的,但往往是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見到光。即使這是最差的一年,但神卻給了我最好的東西。」

(記者何雲深、鍾浩然報導)

「跨越」禱告之旅將開放至2月15日,報名詳情請瀏覽禱告匯網站

 

國度1分鐘 (112) 詳細察看經文的七個結構律

「詳細察看」是讀經重要的一步,也是蒙福的第一步(1:25)。聖經作者常常以某些法則表達思想,運用結構律來觀察經文,有助我們敏銳和理解經文的意思和啟示。

+按圖放大

 

重複律——觀察經文中相同或相似的字、詞、句子或記載

重複表示重要。

約翰福音17章6-12節和20-23節這兩段經文中,「合而為一」、「在主裡面」、「像三一神一樣」和「叫人知道主」等字眼重複出現。合一的重要,是叫人知道主;合一的秘訣,是向主祈求、在主裡面和學主的樣式。

 

比較律──比較相關的字、詞或事件

聖經常常特意把不同的生命和道路放在一起。

馬太福音2章1-12節比較了不同人對耶穌降生作王的不同反應:「不願意」讓耶穌作王的希律;耶路撒冷城「不願意付代價」的人;「知道卻沒有行動」的祭司長和文士;「付代價」讓耶穌作王的東方博士。

 

相對律──觀察和比較「彼此相對」的人、事和物

聖經常常擺出「兩條路」,讓我們去思想哪條是「正確」的道路,哪條是「錯誤」的道路,從而作出選擇。

馬可福音7章6-9節以相對的事提出了兩種敬拜:「嘴唇」還是「心靈」;「人的吩咐」還是「神的道理」;拘守「人的遺傳」還是遵守「神的誡命」?

 

因果律──留意經文的「因果」和「邏輯」關係

注意「因為」、「所以」、「就」等詞,特別是在讀新約書信時。

約翰福音13章3-4節:當耶穌知道自己即將離開門徒時,祂起來為門徒洗腳。神對領袖的看法跟世界很不同,「彼此洗腳,彼此謙卑的服事」是耶穌離世前最重要的教導。

 

列舉律──經文的主題在前面,後面是主題的舉例

詩篇23篇一開始就點出了經文的主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後來的經文都是舉例說明祂是永遠的牧者,使我們勝過「貧窮」、「罪惡」、「苦難」和「仇敵」。

  

總括律──經文結構是先舉例,後提出結論

雅各書1章19節至2章17節的主題和結論:「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前面的經文是舉例說明一個真正有信心的人必定「不僅聽道而會行道」,會「勒住自己的舌頭」,會「看顧孤兒寡婦」,不會「按外貌待人」,也不會「看見弟兄姐妹有需要卻不願意幫助」。

 

平行律──從對稱的形式理解句子的意義

同義平行──上下兩句的含意「相同」。

詩篇19章1節:「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諸天」對稱「穹蒼」;「述說」對稱「傳揚」;「神的榮耀」對稱「祂的手段」。從這樣對稱的結構,我們可以明白,「神的榮耀」就是神的手段和作為,「彰顯神的榮耀」就是彰顯神的作為。

反義平行──上下兩句「相反」。

箴言10章12節:「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要明白「愛能遮蓋一切的過錯」的意思,必須與上一句對稱來解釋。因此,「愛能遮掩一切的過錯」是指只有愛能平息一切的爭端和仇恨。

資料來源:《輕鬆學讀經》,王天佑著,榮益出版

 

 

伊拉克定聖誕節為年度法定假期

2020年12月16日,伊拉克議會在全體通過訂立聖誕節為每年的法定假期。伊拉克政府曾於2018年修例,將聖誕節定為全國假期,讓全國人民可以放假慶祝,但相關法定假期條文其後沒有被每年更新。

巴格達迦勒底天主教堂主教Basilio Yaldo對決議表示歡迎,「這是一個具重大意義和希望的消息。今天的聖誕節對所有伊拉克人來說,是一個真正歡慶的日子。」

宗教領袖雖然為此感到欣喜,但他們仍為當地基督徒身處的景況感憂慮。伊拉克敘利亞人援助協會(Assyrian Aid Society—Iraq)會長Ashur Esktya說:「這是一個十分美好的宣言,但是它來得太遲。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假期,而是人們所面對的景況。」

專家估計,伊拉克目前僅剩25萬名基督徒。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和伊斯蘭國崛起之前,當地有近140萬基督徒居住。2014年6月,伊斯蘭恐怖分子和伊拉克軍隊展開戰爭6日後,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落入伊斯蘭國掌控,數以萬計的居民和基督徒被迫逃離家園。雖然這城市於3年後被解放,但仍被視為對基督徒不安全的地方。

11歲的 Fakhri 和家人是當時逃離摩蘇爾的其中一個家庭。今年是他們離開家鄉、自己的教會和朋友後的第七個聖誕節。雖然Fakhri對摩蘇爾的家沒什麼印象,但他們仍然珍惜現時擁有一個溫暖丶安全和寶貴的家。Fakhri說:「我禱告希望這個世界不會有恐怖分子,那麼我們就可以和平地生活。」10歲的Mark說:「我希望能夠回到摩蘇爾的教會。」8歲的Marina亦說道:「我想跟世界上其他的孩子一樣,在和平與愛中生活。」

11歲的Fakhri希望可以和平地生活

據為受迫害基督徒發聲的組織「敞開的門」資料顯示,至今只有約10個家庭或60人回到摩蘇爾居住,大多數為長者,兒童只佔少數。有報導指一些基督徒孩子在學校遭受言語欺凌,被穆斯林同學稱為Al Kufar,意即「離經叛道者」,還被迫改信伊斯蘭教。

巴格達全國浸信會教會牧師Ara Badalian相信,新的聖誕節法案會為當地基督徒帶來希望和復還。「我希望隨之而來的是對少數留在伊拉克的基督徒更多的幫助。政府必須重建他們被毀壞的房屋,並為他們提供保護。」

新任總理卡迪米(Mustafa al-Kadhimi)也為伊拉克的基督徒帶來希望,他向薩科樞機(Louis Raphael Sako)保證會讓基督徒難民平安歸回伊拉克。教宗方濟各在12 月亦宣佈他打算到訪伊拉克的烏爾,一個與亞伯拉罕息息相關的地方。方濟各於2019年6月說道:「當我想起伊拉克時,有一個想法不斷出現,就是我想去伊拉克,希望透過和平合作來創見未來。」

禱告:求主醫治和修復伊拉克土地,賜患難中的百姓平安與盼望,保守基督徒難民平安回歸。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Assist News,2020年12月23日和21日,Ida Kwok綜合編譯報導。)

 

 

脫離紛爭苦毒 職場合一見證神大能

啟發職場事工於2020年12月12日在網上舉辦了「From Spark to Flame」職場特會,邀請了美國華裔牧者陳恩藩牧師(Francis Chan)分享主題信息,以及啟發教練Dilys Chau以初代教會模式鼓勵職場信徒傳揚福音。最後在工作坊中,Flow Church潘傳道分享了教會得著職場年青人的策略。

合一中彼此相愛

陳恩藩牧師

陳恩藩牧師以腓立比書1章27-28節鼓勵與會者,神應許我們,當我們合一並且剛強地外出傳福音,我們會成為不信的世界的一個記號。同時,仇敵不會放過我們,所以要留心和警醒仇敵的計謀,快快地脫去任何的苦毒,並且追求愛。陳指出,他不相信分裂是由神學立場所引起的,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不是真正的愛對方。

陳又分享,昨晚他為了27年前所作的一個決定在神面前悔改。當時他所在的教會出現分裂,人們爭吵,分黨分派,甚至離開教會。「那時候我對於所發生的事情感到很困擾,我決定離開並且建立自己的教會。這個決定很容易做,因為我並不是真的愛教會,我並不是真的愛人,他們只是一群我傳講信息的聽眾,所以我便尋找另一群人去傳講信息。」當人之間沒有愛,分開就變得很容易,但如果我們相愛,分開讓我們失去一切,因為愛能讓我們捨棄生命,捨棄所有事物。

然而耶穌已經向我們指明出路,他說,當你們彼此相愛,人就會看見;當你們同歸於一,他們就知道我是唯一的彌賽亞。當我們追求這目標時,就有一股力量隨我們的合一而來。

照明我們的心眼

陳又分享保羅在以弗所書1章15-21節中,求神賜以弗所教會智慧和啟示的靈,並照明他們的心眼。這不只是讓腦袋吸收信息,而是我們的心像是突然亮起燈,然後看得見神恩召裡的指望。然後我們會發現,過去很多所謂有價值的事都是沒有意義的,不明白以前為何這麼看重自己的房屋、工作、戶口的錢和社會地位。

有些人一直活得很淒慘,問題的癥結並非如他們所想,而是他們的心眼需要被光照,不然他們的一生只會不斷重複那些痛苦的處境。保羅又接著禱告,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這裡不是指你的基業,是祂的基業,那基業就是你,就是我。我們需要一個奇蹟,才能相信神很想擁有我們。這信只能從聖靈而來,祂將信心賜給那些從未被接納的人。當我們看著自己時,很容易覺得自己弱小,與比自己優秀的人作比較,然後感到自卑。聖靈說,不要與人比較,不要只看著自己,要看神的話語,它告訴我們有股浩大的能力向我們顯明。這是一個神蹟,這向我們顯明的能力能令死人復活,並高舉神,高於一切權柄,而神說要向我們施展這樣的大能。

最後陳向會眾呼籲:「我為你們禱告,不要讓任何事令你們分心和撕裂,這是我們的呼召,這是個美好的時刻,世界從未如此瘋狂,同時從未如此準備好去接受福音,特別在香港,若我們合一地面對,我相信就能向世界作美好的見證。」

職場中的天天模式

資深啟發教練Dilys Chau

資深啟發教練Dilys Chau指出,疫情顛覆了我們如何傳福音和建立教會的思維,以及做事方法,但職場的機遇是史無前例的。使徒行傳2章46-47節提到一種「天天模式」:初代信徒天天聚集,天天祈禱,天天經歷神蹟,神就天天將得救的人加給他們。

今日我們在職場也可以實踐這個模式,因為職場是一個「247」的地方,我們可以天天邀請未信者一起聚集,也可以在每天的工作中實踐信仰。初代教會信徒用3個世紀將福音傳遍歐洲和小亞細亞,今日我們同樣也可以有這個爆炸性,就好像是耶穌這位大策略家將我們放在職場中,讓我們滲透其中,去改變他們。

神往往用世人看來最愚拙的方法,來彰顯祂的智慧。當我們現在不能出席教會的聚會,是否覺得神在挑戰我們去想什麼是教會?今天我們是否也面對初代教會那種被逼迫四散的情景?神的心意是為了分散而聚集,兩樣都是有目的的。今日我們是否因為不能回教會聚集,而不知道分散時要做什麼?Dilys鼓勵大家去實踐初代教會的理想,而職場正是末後大收割最重要的環節。

O2O接觸年青人

Flow Church牧養統籌潘傳道

在工作坊「如何得著職場年青一代」中,Flow Church牧養統籌潘傳道分享他們教會在接觸年青人所用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O2O」的概念是很普遍的市場推廣手法,例如線上(online)購物,線下(offline)送貨。網上有一群弟兄姊妹,離開了實體教會,沒有參與聚集崇拜,但會在網上收看不同的講道,偶然參加一些聚會,在不同基督教網站留言等。「我們希望在網上認識他們,與他們互動建立關係,然後鼓勵他們出席實體聚會,我們就能面對面認識他們。慢慢地,有些人從線上聚會(online)變成線下聚會(offline)。由於我們沒有固定堂址,星期一至五我們又是在網上見面,所以『O2O』的概念一直在我們教會運作。」

關於上一代與年青人的關係,潘認為,上一代的表達方法比較有規範性,例如習慣一步步地做,或者注重上呈下達的階級流程等;新生代很著重經驗學習,情感表達和理據分析。這3個方面的特性對於教會兩代之間溝通,製造了一定的困難。華人社會及教會都不是很喜歡討論,在討論過程中上一代容易以自己的身分和經驗向下一代施壓,例如「這些我試過」,「你年輕不知道」等。兩代之間沒有聆聽,以及按需要的回應,討論就容易變成爭拗。

(記者莫嵐、鍾浩然報導)

 

 

國度1分鐘 (111) 興起底波拉一族

在士師時代,底波拉被描述為以色列的先知、士師、妻子、母親、戰士和敬拜者,是屬神女性的極佳典範,同樣也描繪出今日神所呼召之女性的特徵。神正興起現今的「底波拉一族」,恢復她們的位分和權柄,來回應神對她們生命的先知性呼召。(士4-5

+按圖放大

 

先知——有異象的女性

底波拉從神領受啟示和洞察力,有效地治國並且釋出作戰計劃。

底波拉一族將接受從聖靈而來的新使命,不再受限於傳統文化、社會和宗教系統的壓迫,離開自我設限,完成神對她們生命的最高目標。

底波拉一族的眼界能跨越所面臨的不可能情況,將盼望堅立在神的應許之上,真實看見靈界可能發生的事,在異象中得著屬天的策略和計劃。

底波拉一族以宣講神的話語來對抗黑暗勢力,在面對不可能的事時,以宣告釋放神的能力和突破的恩膏。(徒2:18)

 

 

士師——有智慧和權柄的女性

底波拉坐在棕樹下,以色列的兒女到她那裡聽判斷。在以色列的十二位士師中,底波拉是第一位被稱為先知的士師。

底波拉一族擁有屬靈的分辨力,有能力分辨善惡,判斷人內心的動機,甚至能看穿魔鬼和天使的工作。(林前12:10)

底波拉一族將會在地上帶出完全的審判,也有能力以神這位最高法官的權能震動天界。她們的生命必經火的潔淨,除去天然人的智慧或私慾,單單按著從神寶座所宣告的話語來判斷。

底波拉一族能說出造就、勸勉和安慰的言語,向人釋放出神的性情和恩膏(箴18:21;林前14:3)。

 

 

妻子——平衡的女性

底波拉不僅是受人敬重的先知及士師,也是一位妻子和母親。(士4:45:7

底波拉一族不僅在事業、職場、政府和事奉等領域發揮影響力,同時也能堅守最重要的影響範圍——家庭。

無論婚姻或家庭狀況如何,女性都可以成為底波拉一族,合宜地管理時間和機會,使工作、家庭和服事更有效率,並且取得平衡。

神時常把祂的性情和本質放在婚姻裡,創造夫妻雙方之間的平衡,使啟示和見解完整。當夫婦成為一,同心合意地合作時,就能承接美好、榮美的生命之恩。

 

 

戰士——勇敢的女性

底波拉以戰士般的勇氣帶領軍隊得勝,使以色列進入一個祝福的季節,這安息持續了40年。(士5:31

「底波拉」名字的意思是「蜜蜂」,蜜蜂是有秩序和堅持不懈的,這正是底波拉努力迎向逆境的寫照。底波拉一族有堅定的決心,不容許環境攔阻她們在邁向命定。

勇氣是在面對危險時不向恐懼讓步,來自於因認識神的屬性和自己的身分而有的安全感。因聖靈的內住,底波拉一族得以在主裡剛強壯膽,得著安息。

神正興起新婦戰士,透過勇敢爭戰,釋放出主耶穌為全人類而死所帶來的自由,擴展神的國。

 

 

敬拜者——熱情的女性

「那時底波拉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作歌說:我要歌頌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士5:1-3

神正打破女性心中被動的詛咒,激發熱情,成為全然敬拜至高神的底波拉一族,以富有創造力的表達方式,向神發出敬拜。

底波拉一族活出敬拜的生命,以敬拜打開神的恩膏之流,釋放權能,調整她們的內心、態度和行動的焦點,對齊主耶穌的心意。

神國的每一場成功的爭戰都必須依靠敬拜和禱告。當我們大聲讚美,就激發神的熱心,並釋放出祂爭戰的吶喊聲,神正在尋找敬拜的戰士,與祂一同站立。

 

資料來源:《興起吧!底波拉一族》,珍.漢蒙著,以琳書房出版

 

 

美國教會收集逾五千張禮品卡 送贈寄養青少年

在聖誕節期間,許多教會為孤兒發起募捐行動,俄亥俄州一家教會發起了收集禮品卡行動,希望送給當地的寄養青少年。

教會One Church 在11 月7 日開始禮品卡募捐行動,以幫助俄亥俄州5,300名寄養青少年,行動的目標是給每一個寄養青少年送贈一張25美元的快餐店或零售店禮品卡。募捐行動於12月13 日結束,共籌得超過30萬美元,足以購買12,130張禮品卡。教會在社交平台表示:「非常感謝大家,因著你們的付出,我們不只可以送出一張禮品卡給每個俄亥俄州的寄養青少年,而是兩張!」

One Church主任牧師格雷格·福特(Greg Ford)接受訪問時說,是次行動的想法源自去年探訪富蘭克林縣兒童服務中心。「中心的職員跟我們分享,在假期期間有許多捐贈者希望送贈玩具和禮物給小孩子,當中的青少年往往被忽略,因為他們對玩具已經不感興趣了。中心職員說,如果我們能提供快餐店或零售店的禮品卡,將有助青少年建立獨立感。當他們跟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可以一起吃飯,盡情享受。」

教會在2019 年曾為富蘭克林縣的寄養青少年發起了類似的行動。福特回憶說:「我們得到社區大力支持,為775 名青少年提供了三張25 美元的禮品卡,這經歷激勵我們在全州發起外展行動。今年,我們聯繫了全州的寄養機構,以確定每個縣的寄養青少年人數。」

福特相信,這是「為下一代付出的機會」,即使是送出一張25 美元禮品卡的簡單舉動,也能為這個脆弱的群體帶來大的影響。「他們許多都在追尋自己身分的路上掙扎,希望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這些壓力加上在寄養系統下的困難,可能對他們帶來不少的傷害。我們希望這些年青人能感受到社區的愛和支持,尤其在這聖誕節期間,再次跟他們說,你是獨特和被愛的。」

禱告:願各地教會興起,擁抱年輕一代,並在社區帶下屬天的祝福和生命。

(來源:God TV,2020年12月4日,Sharon Chow編譯報導。)

 

西班牙教會要求政府制訂長遠措施 解決人道危機

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氣候宜人,本為歐洲度假勝地,但近日卻成為來自非洲的偷渡者落腳之地。數以千計難民擠在港口無法離開,被迫在戶外餐風飲露。協助難民的基督教組織批評政府只懂見招拆招,欠缺長遠措施解決人道危機。

在群島其中一個市鎮阿爾基內金碼頭,有超過2 ,500人被迫在室外聚集。據當地致力協助新移民的現代基督教差會富埃特文圖拉教會(Iglesia Misión Cristiana Moderna de Fuerteventura)牧師Ángel Manuel Hernández表示,按規定他們必須被扣留72小時,但事實上他們已經滯留超過72小時,情況已經失控。「當局在11月中旬開始將難民200個一組放行到街上露宿,但因為島上居民抗議而煞停。」

西班牙內政部表示,加那利群島於2020年1月至11月間接收了19,566名偷渡難民,佔全國接收總數一半以上,比去年同期暴增881.7%。據大加那利島拉斯帕爾馬斯大學(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建築系主任Enrique Solana表示,由於其他偷渡路線,如利比亞和東南歐的地中海等受到密切監察,加那利群島成為偷渡登陸歐洲的唯一港口,前往該島的船隻數目據報較去年大增近500%。

事實上,許多難民以加那利群島為通往歐洲大陸的跳板,但由於獲得安置的機會低,加上單單前往加那利群島的一程已經非常難熬,因此,難民要成功到歐洲大陸生活,可謂相當艱難。Hernández表示:「許多人來到的時候已經非常可憐,途中受了許多的苦。大部分人要花兩年才能到達摩洛哥,他們徒步離開國家穿州過省,婦女沿途受盡苦難,被強姦、苦待或被迫懷孕,許多人帶著在逃難中途出生的小孩。他們在摩洛哥工作一整天才賺得一個魚頭,但要登上最便宜的偷渡船,每人需要1,500歐元。」

Hernández的教會向多名難民提供基本日用所需,包括衣服、衛生用品、藥物和住處。他們又與衛生部門攜手,照顧在檢疫中心內的新冠肺炎患者。他說:「我們需要有永久收容所,好讓我們能夠有秩序地安排轉送難民和識別難民的需要,為他們提供最適切的協助。現在情況完全超出負荷,政府安排的律師沒有出現,許多難民其實需要申請庇護,特別是來自馬里的難民。他們應該獲得法律援助,我們亦正尋求方法提供他們所需的協助。」

Hernández又批評中央政府以臨時湊合的方式應付目前的情況:「我覺得政府以為這個問題很快會解決,但難民問題是不會完結的,這個問題與整個非洲的赤貧問題有關。這問題一天不解決,難民問題也不會得到解決。」

禱告:願主救拔在水深火熱的貧窮人,給歐洲國家領袖智慧與愛心處理難民問題。

(來源:Evangelical Focus,2020年12月8日,文奴編譯報導。)

 

 

聖經應用程式公佈 2020年搜尋次數最多經文

聖經應用程式和聖經網站年度回顧發現,在2020動蕩的一年中,人們需要信心對抗恐懼,轉向神的話語的人數創下新紀錄。

聖經應用程式 YouVersion和聖經網站Bible Gateway於12月初分別公佈年度回顧,顯示今年聖經搜尋的次數大幅增加,尤其是搜尋害怕、醫治和平安等詞語。

僅在2020年,YouVersion 的整體搜尋量上升了80%,全球搜尋總量近6億次。以賽亞書41章10節成為該應用程式最多人搜尋、閱讀和收藏的經文。「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YouVersion創辦人Bobby Gruenewald說:「在每個困難中,人們繼續尋求神,轉向聖經尋求力量、平安和盼望。雖然2020年是很多人希望忘記的一年,然而我們看到這是想起神如何使用聖經應用程式來幫助許多正在尋找答案的人的一年。」

聖經搜尋的情況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變化。在今年初,「害怕」是搜尋次數最多的關鍵詞。在5月下旬,「正義 」一詞開始成為熱門搜尋,這趨勢在8月下旬和9月持續。此外,「醫治」、「平安」和「愛」等詞在全年搜尋趨勢中始終如一。

整體來看,YouVersion 2020年全球讀經參與度創歷來最高的紀錄。聖經總閱讀量達436億章,聽讀聖經播放量達75億章,每日讀經計劃完成次數達14億,而經文分享則高達5億節。

聖經網站Bible Gateway的年度回顧顯示相似的趨勢。美國因新冠疫情於3月開始封城,當時網站收到關於大流行病和神醫治疾病的經文搜尋次數比平均水平高出90倍。而在佐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死後的一星期內,種族主義、公義和壓迫等關鍵字搜尋次數較平均增加了100倍。同時,在總統選舉日,搜尋與政府權力有關的經文最少上升了50倍。

2020年最受歡迎的經文是約翰福音3 章16節,第二位是耶利米書29章11節。歷代志下7章14節則升至第三位。「害怕」和「不要怕 」兩詞的搜尋次數在2020年都有所上升,其中「害怕」一詞在最熱門搜尋關鍵詞中排名第六,「愛」字在英語和西班牙語熱門搜尋榜中皆居首位。

禱告:願人從聖經話語覓得生命之道,認識並歸向永恆不變的獨一真神。

(來源:Christian Headlines, 2020年12月3日,林國祥編譯報導。)

 

 

恢復父母天職 家是孕育下一代最好的地方

因第四波疫情爆發,全港幼稚園及中小學自122日起再次停止面授課堂。對於學生在家上堂的日子,尤其是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父母及學校應該如何教導及幫助他們繼續學習?努力試課程訓練中心總幹事李華坤及播道書院盧偉成校長,分別從課程訓練及家長經驗等方面分享,父母與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在成長路上同行的關鍵。

疫情中的雙重壓力

李華坤

努力試課程訓練中心總幹事李華坤分享,疫情期間,小朋友被困在家中,令他們日常生活作息完全被打亂,特別是自閉症的孩子,這樣的轉變會挑動他們,令他們感到煩躁不安。另一方面,父母有時在家工作,孩子沒有了學校生活,這個困難加在父母身上,成為他們雙重的壓力。

那麼,孩子整天在家對著父母,不是有很多親子時間嗎?李指出,訓練孩子需要備課,尤其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量身制定訓練計劃和教材,因此更需要心思和心力。在這個困難時期,「努力試」將為部分短期課程的教材製作指引,教具,以及教學短片等,整合成訓練的資料包,寄給有需要的家庭,希望藉此讓他們在疫情中也能得到一些支援和幫助。

連結天父 親子同行

對於如何在家訓練孩子,李從以下三個方面向家長提供實際建議:一是重視親子親職。香港父母很習慣去賺錢,然後花費巨資聘請專家訓練孩子,這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以及整個家庭的維繫產生一定困難。然而當我們關心孩子,願意花時間在親子關係中,雖然未必有整全的計劃,但總能在孩子身上找到可愛的地方,去擁抱他們;總能想到一些方法去幫助他們。

二是同心同行。單打獨鬥很容易氣餒,沒有同路人的聆聽和扶持,這條路是很難走下去的。「努力試」除了將方法教給家長,也致力建立與家長同行的網絡平台,讓家長們彼此聯繫,分享經驗,關顧同行。最怕的是,很多自閉症孩子的父母因為羞恥,不願告訴別人自己孩子的問題,把孩子藏在家中,又無法訓練他們,問題就會越發越大。

三是與天父接連。即使有同路人互相扶持,家長也會有低谷和辛苦的時候,我們鼓勵家長與天父對話,將自己真實的情緒、感受和困難向天父傾訴。不少家長反應,當他們這樣祈禱,又好像能重拾力量,繼續往前走。

還給孩子時間

資深家長義工馮太分享,過往不少家長很想自己教孩子,但孩子要上學,參加很多治療課程和課外活動等,如同一個「勞動者」,有工作的人一樣,從早忙到晚。當現在孩子的全部活動都停止,父母就發現原來孩子要有時間,自己才可以教他。不少家長反映,掌握方法後,在疫情中,他們能教導孩子,令孩子有很大進步,親子的關係也變好了。

讀寫障礙也是祝福

盧偉成校長除了是教育工作者,本身也是學習障礙孩子的家長:他有一位患有嚴重讀寫障礙的女兒。他談及,近年香港的教育越來越發達,多了些教育心理學家去為孩子做各種測試,診斷他們是否資優或者有讀寫障礙。香港一般的家長都很愛惜兒女,當他們的兒女被檢測到有讀寫障礙,他們會極力去為孩子爭取各樣治療方法。這些是比較反應式的解決問題方法。只要外面的環境改變,我的孩子就會改變。「沒錯的,這些都需要做,但是我的經驗告訴我,最重要的是,孩子們信不信自己。其實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遇到不同的障礙。障礙,我們可能覺得是負面的,但某程度它也是一個祝福。」

關於老師或家長如何幫助有讀寫障礙的孩子,盧就以自己的親身經驗作出分享:第一,你如何看自己的孩子,因為神造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恩賜,而我們要用對的方法引導他們去發揮。例如當學生對他説,「我覺得自己很蠢」。他就會這樣回答他:「幸好你認識我,我會向你證明,其實你很聰明。」我們的焦點放在哪裡,就很影響我們怎麼看每個學生。

第二,我們總能找到方法幫助孩子,更重要是提升他的自信。盧分享,他的女兒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很多,也教會了他很多事情,結果最後她相信自己是可以的。「最初她不肯來我的學校讀書,她覺得自己會令爸爸沒面子。我說不會的,神把你創造成為我的女兒,我們一定可以一起面對的。」

結果女兒在中一時,真的是全校最後一名,但是她憑著努力一步步往上爬,後來直接考入大學,攻讀化學,現在更繼承父親衣缽,從事教育工作。當女兒站在台上與家長們分享時,她說,我感謝神,如果我重新能夠選擇,我仍然會選擇有讀寫障礙。因爲這障礙,神帶給我很多的祝福。「然後我也對家長說,如果我可以重新選擇,就算她有更嚴重的讀寫障礙,她還是我女兒。因為神實在透過她教會了我很多事情。」

轉化教學模式

盧偉成校長

盧分享,過去一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學校因時度勢需要轉變教學方法,開始使用很多網上學習的工具。例如,老師會鼓勵學生將他們感興趣的課題拍成短片,在網上與老師及同學分享。很多學生以前沒有機會發揮的能力,現在反而有機會讓他們自由發揮。盧又分享,他聽到不少過去成績有困難的孩子,透過網上教學而重複聽課,成績反而進步了。「疫情產生了很多機會,如果不是因為停課,我們的教學模式很難轉化。現在學校就好像學生中心一般,讓學生得到更多發揮空間。」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 (110) 聖經中有關恢復的異象與象徵

按圖放大+

撒拉弗──謙卑及完全的事奉

以賽亞書6章1-8節

撒拉弗

「其上有撒拉弗侍立……」(賽6:2)

撒拉弗是「火」的意思,代表在神面前滿有火熱的事奉。撒拉弗有「兩個翅膀遮臉」,表示在聖潔和滿有榮光的神面前,需要的是謙卑的事奉;「兩個翅膀遮腳」,表示要隱藏自己,因我們的事奉是被主的愛激勵而盡本份;「飛翔」,表示執行神的命令時,是迅速和沒有耽延的。

祭壇的火炭

「以賽亞說:『我是嘴唇不潔的人。』撒拉弗就用祭壇的火炭來沾他的嘴唇。」

壇代表耶穌基督把自己獻上當作贖罪祭,使我們的罪得赦免。火炭對付的痛苦,幫助我們以後更加小心,不隨便犯罪。以賽亞最後對神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他在壇上將自己完全奉獻,被主使用。

四活物──恢復耶穌的形象

以西結書1章

「又從其中顯出四個活物的形像來……前面各有人的臉,右面各有獅子的臉,左面各有牛的臉,後面各有鷹的臉。」

 

四活物代表「得救贖的人性」,預表了四福音所表現的耶穌的四個面:

獅面──馬太福音──君王

牛面──馬可福音──僕人

人面──路加福音──智慧

鷹面──約翰福音──神性

 

人類犯罪以後,神的形像受到破壞,神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恢復我們裡面神的形像,以及「得救贖的人性」。得救的人有獅子的面──剛強,也有牛的面──溫良、順服;有真正人性的表現,還有隱藏的鷹面,代表我們需要有與神接連的內室生活。

枯骨復生──靈性的復活

以西結書37章1-10節

骸骨

「誰知在平原的骸骨甚多,而且極其枯乾。」

枯骨代表失去指望、靈性上死亡的百姓。

筋、肉、皮

「我觀看,見骸骨上有筋,也長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

長出筋肉表示恢復支持和活潑運動的能力,重新得著豐滿和完美的生命。

氣息、軍隊

「氣息就進入骸骨⋯⋯成為極大的軍隊。」

神將自己的靈澆灌,有了氣息,整個生命架構就活過來,並成為生命勝利的大群體。

枯骨復活的意義

1.  預言當時被擄的以色列人將從巴比倫之地歸回(結37:11-14)。

2.  預言五旬節聖靈降臨。這異象與五旬節聖靈降臨之間的相似之處:響聲、風、舌、軍隊 (結37:7-10、徒2:1-40)。

3.  以色列在末世復國,人從「各國」歸回本地 (結37:21)。這預言在1948年發生了,逐步帶領以色列人走進最後的復興和得救。

4.  屬神的人透過聖靈獲得靈性的復興,成為基督的精兵和軍隊。

殿門流出江河──豐盛的生命

以西結書47章

聖殿流出的河

「他帶我回到殿門,見殿的門檻下有水往東流出……水到踝子骨,膝,腰。」

從聖殿裡流出來的河,代表豐盛和賜福的生命;殿是神人相會的地方,當人與神有正確的關係,就能流出「豐盛的生命」。這河將帶我們到聖靈的深處,在神的同在中,顯出神大能的作為。

新果子

「每月必結新果子……樹上的果子必作食物。」

有豐盛生命的人,雖然在逆境中,仍然能夠結果子,因為所靠的不是環境,而是湧流不息的生命河水。這果子不但成為自己的食物,還能供應許多人的需要。

橄欖樹與金燈台──興起發光

撒迦利亞書4章

金燈台

「我看見了一個純金的燈臺⋯⋯燈臺上有七盞燈,每盞有七個管子。」

七燈代表神完全的光,神的旨意是要以色列人為祂發光,但是以色列人失敗了,因此失去了燈台(但1)。時候到了,神要復興以色列,使他們按照異象的指示,重建物質的和屬靈的金燈台。神復興教會也是從重建燈台開始,使教會能為主發光。

橄欖樹和橄欖枝

「旁邊有兩棵橄欖樹,一棵在燈盞的右邊,一棵在燈盞的左邊。」

橄欖樹內的橄欖油代表聖靈的能力。神藉著先知撒迦利亞宣告:聖靈的能力勝過人一切的勢力和才能,復興和重建聖殿的唯一能源是聖靈。

 

「兩根枝子」是指當時以色列的兩位領袖,神通常藉著合用的領袖,發出聖靈的作為和能力。枝子必須與樹保持密切連繫,領袖必須與主有密切而活潑的生命關係,才能成為聖靈能力的出口。

參考資料:《聖經中的十大異象》,滕近輝著,宣道出版社。

 

 

培靈奮興大會 乘上聖靈的風 為主興起發光

第26屆培靈奮興大會於11月1-7日舉行,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李思敬牧師一連7晚透過以賽亞書40-66章的內容向香港信徒分享,唯有透過聖靈的風,使我們能如鷹展翅上騰,懂得分辨神的工作,成為興起發光的子民,將神的救恩傳到萬邦。

如鷹展翅

李思敬牧師在首場聚會中以「如鷹展翅」為題向與會者分享。以賽亞書40章27節:「雅各啊,你為何說,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以色列啊,你為何言,我的冤屈神並不查問?」這兩句可以說亦是我們的心聲。「神在哪裡?」以色列百姓在神不斷透過先知向他們說話後,在27節中仍然不滿地質問。然而在31節,神對他們說,疲乏困倦的,必如鷹展翅上騰。以色列人很清楚,鷹不是靠著自己努力拍打翅膀飛的,而是靠著地面上升的熱氣而在空中滑翔。先知到最後指出,不是靠我們的堅硬、努力和團結,而是因著神的風,神的靈而起飛。當我們知道神的靈如何工作,就能如鷹展翅上騰。

若我們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很理直氣壯的,就會產生衝突和撕裂。使徒行傳記載,福音如何傳到地極?就是因著逼迫臨到,門徒四散,分散的人就到各處傳道。福音如何從亞洲傳到歐洲?保羅和巴拿巴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之後保羅去到哪裡,聖靈就禁止,直到聽到馬其頓的呼聲,他們就順服聖靈,馬上下船。李強調,以賽亞書40章沒有叫我們去改變現實,今天我們懂得留心聖靈的工作,聖靈的風如何吹動,我們就能很輕省地如鷹展翅上騰。

尚為小事

李以「尚為小事」為主題,向與會者分享以賽亞書49章的信息。在第6節,神説以色列的復興尚為小事。意思是指,亡國被擄的百姓能回到耶路撒冷重建是天大的事,不過與另一件事相比,就是小事了,並不是說復興這件事不重要。「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李指出,這一句說話其實就是使徒行傳1章8節中,耶穌臨升天之前的最後吩咐。「光,就是救恩。」唐朝時,景教傳入中國,景就是光的意思。光在聖經中代表救恩,地極是指不認識神的外邦。在路加福音24章,耶穌臨升天之前,說要等候聖靈,傳福音給萬邦,就是指身邊未認識神的外邦人。這件事比起教會復興,孰大孰小,我們分得清楚嗎?

在耶穌的12個門徒中,有奮銳當的西門,主張不釋任何手段將羅馬駐軍趕出耶路撒冷;還有稅吏馬太,是支持帝國統治,為羅馬政府收稅的。然耶穌臨升天之前,使徒還在辯論:「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在這時候嗎?」耶穌說,這是小事,但聖靈降臨,才是大事,不是要去到南極北極,而是向未認識神的外邦人傳福音。在五旬節,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來高聲說,為基督作見證。李強調,神的作為就是如此,都是教會,都是使徒,都是傳福音,不是按著自己的理解指責哪個是假,哪個是真,耶穌不是這樣揀選人的。馬太和西門都是12使徒,復興以色列國是天大的事,然而還有更大的事。神的作為是超過我們的立場政見的。

興起發光

李以「興起發光」為主題向與會者分享時指出,「光」,在以賽亞書58-62章的這幾章聖經中不斷出現。「光」是一個比喻,不是光本身就是神性,不見得光本身一定是好的。神説,我造光,又造暗。詩篇139篇,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躲避你的面。詩人的結論是,原來在祢看來,黑暗與光明都是一樣。以賽亞書的光,是比喻神的子民,他們的生命。神教導我們行在真理中,不是一條走不下去的路。興起發光的比喻,不是説信了耶穌之後,人就會發光,但是身邊的人能看見你真的有所不同。在社會和群體中,作為神的兒女,不是沒有衝突,而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神就這樣教導我們,成為光。

李又指出,以賽亞書19章24-25節談及,以色列必與埃及、亞述三國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在以賽亞年間,這怎麼有可能發生?以色列是小國,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及兩河流域的亞述帝國與以色列有深仇大恨,怎麼會三國一律稱為神的百姓?

在苦難的試煉中,神有其奇妙的旨意,三國一律都要得福,這是神的主權和拯救。今天我們看到,中東的基督徒不再各自為政,埃及的教會,破天荒為伊拉克的教會禱告;敘利亞有5個教會網絡在國內進行人道救援事工;黎巴嫩收容了150萬難民,其中40萬是學童,當地教會設法為他們提供醫療食物教育等資源。戰爭迫使教會正視穆斯林難民的需要。有黎巴嫩和敘利亞的牧者分享,過去2、3年目睹穆斯林信主人數,比他們過去一生中所見的更多。有些信徒來自伊斯蘭國控制的地區,是兩千年來福音進不到的鄉村,今日他們的人走難出來,信了耶穌。日後他們回去重建家園,就已經是基督徒了。

作主的見證

在信息的應用部分,李強調,今日香港的環境好像越來越惡劣,但作為神的僕人,不是看環境,而是看神在作什麼。雖有不少人計劃移民離開香港,然而神可以叫「分散的人就往各處傳道」。一切都是神的作為,或許神認為國外的華人教會需要生力軍,就揀選他們去了,教會一定會有新人起來,教會定會得著更新,神或能令兩地的教會都能復興。

今日香港教會不是在危機之中,而是要見證神的同在,聖靈的工作。關鍵是我們是否願意祈禱不要照我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我們是神所尊為寶的暗器。神將我們藏在他手蔭之下,是要興起發光,成就外邦人得救恩。讓我們按照聖經看待與你立場不同的人,他們都是神所看重,耶穌所揀選拯救的。神認識和愛我們,每一個信徒都是神今天放在這裡,是要按著他最好的心意來使用的。

(記者莫嵐報導)

 

 

國度1分鐘 (109) 迎向新舊季節的過渡

+按圖放大

 

過渡(Transition是我們內心為適應外部變化而漸進改變的過程。

過渡的3個特點:

•     在人們成功地從舊方式轉變為新方式之前,過渡不會發生。

•     過渡需要你有取勝的決心,成功的渴望,以及充分發揮潛力的衝動。

•     過渡就是放棄過去的事物,使自己適應當前的事物。

 

 

聖靈的分賜

在過渡時期,透過聖靈的分賜,使我們能獲得聖靈的能力,恩賜,恩膏或洗禮。

(來6:1-3

•     在過渡中,我們需要新的恩典、智慧或能力來進入新季節,以致我們能得著重生和重建的能力,以不再被過去束縛的方式前進。

•     在過渡中,除了聖靈的分賜,我們還需要他人的傳授,讓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經驗,知識和智慧中學習。

「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羅1:11)

 

聖靈分賜的四個條件

. 認識自己的需要和屬靈的缺乏

我們必須認識到自己屬靈生命中的不足。我們可能已經接受良好的訓練來從事講道,教導或管理教會的工作,但是這與醫病趕鬼,使死人復活,傳福音的恩膏,以致將人帶到耶穌面前的能力並不相同。我們無法獨自作工影響神國。這些恩賜只能通過聖靈的分賜,恩膏和恩典來實現。

二. 渴望改變自己的屬靈狀況

我們必須容讓聖靈提升我們裡面深層的渴望,以致成為得勝的信徒,而不是活在失敗中。

「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他,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他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太8:2-3)

. 渴望過榮耀神的生活

我們不尋求屬靈上的良好感覺,鼓吹屬靈驕傲的經歷。相反,我們要尋求的能力和恩賜,與擺在我們面前的使命相稱,就是彰顯福音的大能,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

. 尊榮和承繼上一代

為了邁向下一階段,我們應從歷史中學習,並經由繼承上一代來繼續推進我們的使命。當我們尊榮神的過去的工作以及屬神的領袖時,神將會釋放我們的夢想和異象。

 

為未來作預備

一. 準備行動:設立特定目標

•  在你設定目標之前,祈禱尋求方向。

唯有神能引導我們進入未來的。在設定目標時,求神給我們異象,然後求神賦予我們制定目標以實現異象的能力。

「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19:21)

•     過程可能會變,但目標保持不變。

當我們設定目標時,求問神對我們生命的旨意,然後相信並跟隨神的帶領。無論我們是否理解,在所做的每件事和所到之處都聆聽神的聲音,因為神能使我們走在正軌。(箴3:5)

. 為別人的反對作預備

當我們邁向那超越所有計劃,以及最瘋狂的想像力的未來做準備時,我們要面對兩個挑戰:反對者以及失敗。

如果你下定決心要大膽思考,就會遇到反對者。沒有人比摩西和保羅遭受更大的反對。他們是聖經上那些最有遠見,並以神的目標為導向的偉大人物。

失敗會教給你一些成功可能永遠不能教你的事情,而對成功的渴望應該大於對失敗的恐懼。失敗能教會你如何信靠神,使你堅韌。

 

. 努力提升屬靈生命

無論我們處於什麼層次,若我們還沒有達到神希望我們到達的位置,我們都無法滿足。我們應該努力提升自己,超越人們對我們的看法,不要讓任何人和事情控制我們的未來,因為我們是神的兒女。

資料來源:Guy Peh, “Transition-Triumph or Tragedy”, Reconciliation Ministries,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