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ope教會新堂開幕 兩年成千人教會

「教會要建立在神的異象上,而不是人的野心。」The Hope教會主任牧師萬力豪(Peter Wan)說。短短兩年,The Hope教會會眾從400人一路成長到今天逾千人。教會為要完成神的異象,就是帶領台北、台中和高雄百分之一的人認識主耶穌基督,得著在耶穌基督裡的盼望。

The Hope教會是於2019年1月從台北靈糧堂英語區開始,後於台北東區開拓教會。過去兩年,教會每週日租借外面的場地。2020年,經歷了神不可思議的作為,聚會人數從400多人一路成長到2021年1月已逾千人。為了服事更多弟兄姊妹,教會租下4,000多尺的場地供全天候使用。教會於1月17日舉辦開幕感恩禮拜,並邀請即將接任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周巽正牧師和師母蕭雅文到場祝福,感謝神在兩年中的作為。

「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現在我已選擇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代下7:15-16)周巽正牧師以此經文為 The Hope教會進入新季節祝福禱告:「神對The Hope有全新的心意,不論教會到世界何處,都是接待神榮耀同在的地方,並接待一切失喪、心靈破碎的人,使他們得以認識獨一真神,並且翻轉土地,帶下神的國度。」

萬力豪牧師引用約書亞記3章12-18節經文,以「接住人生變化球」(Tips for transition)為題分享信息。他說,約旦河代表一種轉化,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要從遊牧民族身分轉變成為耕作的農民。進入新季節,轉化的選擇是困難的,卻是很重要的,神要我們用不同眼光看待以前錯誤的選擇和思維。過去我們往往只看自己想看的東西,而不是神要我們看的東西。以前讀神學院時,他總覺得建立一間千人教會遙不可及,如今,倚靠神的大能,The Hope在兩年內就成為千人教會,把一切榮耀都歸給神。

當時神呼召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跨越約旦河時,是水流最湍急,水位最深的時候,神卻選擇這個時機要以色列人過約旦河。神沒有說進入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不會遭遇任何困難,但祂的恩典夠用。「沒有令人頭痛的問題,就沒有豐收。」當以色列人跟著約櫃跨越約旦河,進入迦南地,約旦河不再是阻擋去路的攔阻,反而祝福以色列人,隔絕敵人的攻擊。

萬帶領弟兄姊妹思想,我被指示要扛起什麼?我要選擇帶什麼進入新季節?進入新季節,我該放下什麼?他指出,是要帶著感恩的態度進入新季節,而不是把苦毒仇恨帶到新季節;是要放下焦慮及身上的勞苦重擔,然後再扛起新責任。特別是因著福音的緣故,耶穌基督要帶領我們,脫離罪和死亡權勢,擺脫人生的舊故事,進入永生盼望的新故事當中。最後,Peter牧師帶領與會的新朋友決志禱告,接受耶穌基督為生命的救主。

萬又坦言,搬遷新堂的工程浩大,但能看見神的供應。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同工努力一起建造這個家、在募款過程中雖遇到困難,去年年終卻收到弟兄姊妹1,000萬元的奉獻,讓教會得以向廠商支付費用。然而他強調,教會既非建立在人的野心上,也不單單是在神的供應上,而是建立在神的異象上。「我們的異象是,城市有百分之一的人要透過The Hope相信耶穌!」他鼓勵弟兄姊妹,不要專注在硬體設備和建築物,而是專注在這棟建築所要建造的永生神的教會。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關鳳珊報導)

 

 

台中首屆青年城市論壇 後疫時代 跨進新領域

「面對疫情帶來的生活與經濟型態劇變,基督徒要走出教會,在世界上拿回治理權,恢復基督在地上全面掌權。」台中首屆青年城市論壇於1月9-10日在台中美福教會舉辦,探討後疫情時代的趨勢,明白基督徒在地上的使命,發揮影響力。聚會共有18間教會,逾250位牧者和青年同工參加。

聚會開始由美福教會楊中生牧師致歡迎詞。他提到,神要祂的子民生養眾多、治理全地。而屬天的治理權應該在教會內,也需要在教會外。教會一定要認識新趨勢和新媒體,用時代的新方法得著萬民,掌管神所賜的這地,盼望這場青年論壇成為祝福台中眾教會下個世代的開始。

對於未來趨勢,商周集團朱紀中總經理分析:一、遠距工作大潮來襲。工作虛擬化、組織平台化,繼而出現斜槓職場、共享員工和自由工作者。二、外送和租賃時代來臨。三、遠距銷售變顯學。人人都在手機裡,遠距離貿易與銷售都可在線上完成。Z世代大軍會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一代,他們不重視權威,重視有趣的過程、體驗、互動及自我價值的追尋。而面對未來的挑戰,年輕人需具備三個競爭力:一、快速回應市場需求的能力。二、數位領導力。透過解讀數據找到商機。三、學習與對手合作。面對Z世代和後疫情時代的趨勢,教會必須得著網絡上的話語權。誰懂未來年輕世代的樣貌、跟上潮流和資訊,就能贏得這世代。

「城市新聞」共同創辦人趙荻瑗和吳韻萱分享說,後新冠疫情新商機產生,她們從自身經驗鼓勵教會,可以從傳統媒體做起,因為她們所創立的城市新聞是公民記者新聞平台,使用素人記者,訓練超過1,000位公民記者,關心公益、文創、科技、教育、娛樂和新聞等議題,目前有超過900則報導,累積800萬觀看人次,有6萬粉絲。

席思人工智能學院總經理許旭安分享,面對數位轉型科技,人的出路在那裡呢?他認為未來有5類重要的職業:一、有創意的人。二、培育人才的人。三、願意扛起責任的人。四、斜槓跨界的通才。五、可與AI協作的人。未來需具備的5大軟實力包含:批判思維、溝通協調、通力合作、創意解決、跨業專業。這也是神賜與人的特質,面對新科技不要恐慌,我們要懂得使用,然後服事這世代的需要。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張雅茜報導)

 

 

台灣教會接住在台港人  從關懷生活需要開始

近幾年,香港處在政治動盪不安的環境下,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少港人考慮移民來台。據台灣內政部移民署統計,港人移民來台人數刷新5年來的最高紀錄,來台領取居留證的港人,相比2018年也高出兩倍。從2020年9月開始,不少教會開始為在台港人發展粵語崇拜、團契,甚至線上聚會等事工,期盼能「接住」剛來台生活的香港人,幫助他們度過適應期。

幫助港人適應生活

「台港同行團契」負責人李牧權傳道分享,「我們要做的不是建立教會,而是幫助港人融入台灣的教會。」台港同行團契只運作了三個月,但目前固定參與的香港人就有近百位。他說,其實在真實相處後,我們才能更加了解港人實際面對的需要。他舉例,在當中有許多「太空家庭」,就是父母只有一人帶著孩子移民來台,另一半仍在香港工作,以後才會移民台灣。「香港到台灣只需兩個小時,然而因疫情關係,許多香港家庭被迫相隔。」李說,這些情況對移民來台的港人而言,非常無助。

李又提及,台灣教會與香港教會之間存在文化差異,香港教會大多以「釋經」方式講道;台灣教會多用經文引導信徒,在生活上實踐信仰的方式講道;許多剛來台的進入台灣教會的香港基督徒感到「水土不服」。因此,台港同行團契前期是邀請在台香港牧者分享信息,明年開始會陸續邀請台灣牧者分享,讓港人先習慣差異並慢慢融入,讓他們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會穩定聚會,甚至可以在教會內服事。

移民來台港人是教會需關心族群。

教會設立廣東話崇拜

早在2019年就成立「粵語團契」的濟南長老教會,在2020年9月也正式在主日下午設立了「廣東話崇拜」,讓香港弟兄姊妹可以參與。濟南長老教會主任牧師黃春生指出,長老教會不只講台語,也鼓勵全台灣個別族群用自己的母語敬拜神。目前全台長老教會共使用18種語言進行主日講道。當初看到粵語團契的人數逐步增加,所以他決定邀請香港牧師來台灣牧養,才正式成立廣東話崇拜;另外也設立不同的粵語團契,像是基要真理班、藝術靈修班等。

他說,耶穌還是嬰孩的時候,約瑟和馬利亞帶著他逃避希律王的追殺,耶穌也曾當過「難民」;同樣,現今許多港民移民來台寄居,台灣教會需要做的是接待及關心他們的需要,耶穌也教導我們「接待旅居的,就是接待我。」(太25:35-40)

線上牧養在台港人

黃也特別提及,我們要去理解在台港人的處境,特別是來台讀書的香港學生愈來愈多,其實教會不需要一味地追問他們政治傾向或想法,只需單純關心他們在台生活,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從香港來台灣宣教的呂謙牧師發起了「出香港EXODUS」事工,每年都在台灣接待香港短宣隊,並分享對台灣宣教的看見。他受訪時說,當得知愈來愈多港人移民來台,他決定結合台灣及香港的教牧同工組成聯禱會,在網上發起關心香港人的事工。不過他坦言,因人力有限,很難聚集分散居住在台灣各地的港人,於是他們發起線上聚會,以「個別關懷」來服事港人。

呂說,他們主要是從網路發起粵語線上直播、短片及文章分享,運用MEWE網絡平台進行群組互動,不只是單方面傳遞訊息,而是可以更進一步聯繫,甚至與對方見面,結合虛實整合的功能,以港人個別的需要進行關懷。這樣的關懷方式主要期望能把相同背景的人聯繫一起,甚至建立小組團契,讓他們來到台灣不會覺得孤單或格格不入,而是可以找到同路人,甚至是合適的教會,逐漸適應台灣生活。

他又指出,這種關懷模式也是一種名為DRM(Diaspora Returnee Ministry)的宣教方向。目標是幫助在台灣的旅者,使他們有一天能將這份祝福帶回自己的國家,或在當地展開新的宣教服事。相信這種關懷模式幫助在台港人站穩腳步後,他們同樣也能去幫助其他的香港人。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台北靈糧堂跨年禱告會 啟動21天禁食禱告

「迎接2021年,用21天禁食禱告與神對齊,讓神帶領教會跨越以前沒走過的路。」即將於2月1日接任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周巽正,在以「對齊跨越」為題的跨年禱告會上宣告,藉由21天禁食禱告(1月4-24日),啟動弟兄姊妹建立禱告生活,更多對準神的心意,走入命定。跨年禱告會從2020年12月31日晚上9點開始,受到寒流來襲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實體參與聚會人數不如往年,但線上聚會人數反倒激增,實體線上逾2,000人同步參與。

與會者同心合意禱告。

打開天門的禱告

對於2021年的先知性看見,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謝宏忠院長以「打開天門的禱告」為題傳講信息,他說,兩天前他跟神學生禱告時,看到「十字架掛著兩條帶子」的異象。2020年是灰色帶子,2021年則是黑色帶子,表示2021年是更艱難的一年。他的領受是十字架象徵天父的愛,承擔了全人類的苦,人類歷史發展方向必朝十字架救贖道路前進,且耶穌的名被高舉在各國各民當中,十字架救恩必會成就。雖然2021年的挑戰比2020更艱困,經濟更糟,然而他看到「王冠」(神掌權)、「魚」(神興起教會,得人如得魚)及「燈」(神興起教會發光,轉化國家社會)等代表盼望的異象。

謝以「RUN」來分享何為打開天門的禱告。R(Repent)是認罪悔改。罪會攔阻我們跟神的關係,如約珥書所寫,當百姓撕裂心腸,認罪悔改,天門就打開,降下春雨秋雨的祝福;凡求告主名就必得救。U(Unity)是同心合意。聖靈降臨前,120個門徒聚在馬可樓上同心合意恆切禱告,就帶下聖靈的大澆灌(徒1:14-15)。 N(Nonstop)是不間斷的禱告。即使是先知以利亞,為呼求神的憐憫降雨解除旱象,不間斷懇切禱告7次後,看見遠方巴掌大的雲彩出現,就知天門已打開,降下大雨,解除地上3年半的乾旱。雖然我們不是先知,但我們要持續不間斷地禱告,直到天上恩雨降到地上為止。

他又提及2年前恰克‧皮爾斯博士(Chuck Pierce)宣告神要在台灣興起「守望者運動」,神的名在台灣被高舉,看到事情的成就。盧安格(Lou Engle)更在2020年發起「從逾越節到五旬節」50天禁食禱告,呼求神的百姓對齊天父的心意,帶動全球屬靈的大崛起。因此,2021年1月教會推動4到24日的21天禁食禱告,為要更多對準神的心意,在正確的時間跟地點,進入RUN的禱告,帶來聖靈更大的澆灌,帶來物質界與屬靈的祝福。

求告耶和華的名

「對齊是我們的責任,神會帶領我們跨越。」周巽正解釋教會為2021年命名為「對齊跨越」的異象,他引用約書亞記3章3-4節經文表示,「對齊」就是跟著神的約櫃走,而「跨越」則是在神的帶領下,走一條從來沒走過的路。然而,對齊是要付代價的,是不容易的,神呼召亞伯拉罕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就應許他成為大國且蒙福(創12);亞伯拉罕之所以被稱為「信心之父」,在於他領受從神來的話語,就用信心的行動回應,照耶和華的吩咐去做。

敬拜讚美神。

周提醒弟兄姊妹說,對齊需要「離開」,因為走一條從沒走過的路,眼前的挑戰必然更大更艱難,弟兄姊妹需要思想,什麼是自己生命中根深柢固的軟弱(看法、觀點、態度、脾氣),形塑成罪、捆綁和轄制,唯有挪去捆綁和轄制,才得自由,才有辦法走新的路。

對於推動21天禁食禱告,周說,與神對齊的關鍵在於「求告耶和華的名」,而「築壇」就是與神對齊的行動。因看見復興禱告的火已降臨台灣,也臨到台北靈糧堂,為了讓這熊熊的禱告烈焰持續燃燒,直到與神的心意對齊,盼望透過全教會21天禁食禱告,弟兄姊妹的禱告生活更新,教會整體產生質變。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艋舺愛無限慶聖誕 轉化萬華宮廟文化

第3屆「艋舺愛無限」於12月19日在台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萬華眾教會藉由國台語詩歌、歌舞戲劇、樂器演奏、歌仔戲、長輩舞蹈及年輕人勁歌熱舞,歡慶耶穌基督的降生,主責的游澤民牧師(萬華靈糧福音中心)說,福音早在150年由馬偕博士傳到萬華,萬華不應只有宮廟文化,耶穌也是萬華的好厝邊(閩南方言,意指鄰居),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游受訪時表示,剝皮寮是萬華歷史文化地標,也是在地宮廟兵家必爭之地,3年前神給萬華靈糧福音中心開路,連結眾教會在剝皮寮舉辦「艋舺愛無限」聖誕活動。萬華福音中心已建立13年半,不只是傳福音,更要轉化萬華的庶民文化。游說,馬偕博士在150年前把福音傳到萬華,所以萬華不只是有宮廟文化而已,這麼多年來耶穌一直是萬華的好厝邊。教會期望透過聖誕節、復活節等節日傳遞「耶穌是我們的好厝邊」觀念,甚至從去年開始,教會在元宵節也傳遞「耶穌是世界的光」的信息,讓民眾在傳統節日也能聽見耶穌的福音。

在地宮廟的不同群體之所以會爭奪剝皮寮這個地方,游說,關鍵在於搶奪下一代的心,剝皮寮有很多年輕人出入,年輕人有幫助弱勢的熱情,盼望神透過教會、福音機構所做濟弱扶貧的慈惠事工,讓年輕人看見教會所呈現的好價值,逐漸參與其中,關懷並挖掘街友的故事,未來更要借重年輕人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展現教會所傳遞的美好價值。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首創行動慶典貨櫃屋 光明節啟動點燈儀式

「2020囍遊季」行動慶典貨櫃屋A2Z ARK,由卓越藝術傳播基金會與「一件美事」共同主辦,於12月12日(修殿節期間)啟動點燈儀式,邀請猶太裔英國籍藝術家Leon Fenster、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Omer Caspi)與妻子一同擔任點燈嘉賓,現場也有來自美國和新加坡等地的弟兄姊妹參加,以舉手、舞蹈和禱告來祝福東方海島——台灣。

以色列駐台代表柯思畢致詞表示,每年這時刻他都會帶著家人回到以色列過修殿節,但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無法回去,但他非常感恩,在台灣可以和許多愛以色列的台灣人一起過修殿節,一起點燃燭光和享用聖餐,這真的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卓越藝術傳播基金會創辦人、執行長錢胡家琪向主獻上感恩。2020年對全球來說是難忘的一年,但在年尾的時刻,適逢猶太文化中象徵「奇蹟」的光明節,他們期許透過藝術、音樂慶典點亮台灣、點亮奇蹟精神,用一件美事為世界祈禱、守望。

A2Z ARK設計靈感來自聖經中的「約櫃」與「一件美事」,置入音樂、藝術和創意的元素,打造一座全新的行動戶外舞台。「A2Z」的含意是從起初神創造天地,是一個充滿創作、藝術與美的過程,最後的宴席更是一場充滿美與歡慶的婚宴,世界從起初到末了都是「一件美事」。錢胡家琪期許基督徒將最好的才華與慶典之美向主獻上,透過這種戶外獻上感恩祭的方式,接觸更多各方各族文化,猶如聖經中所描寫的東方海島。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報導)

 

 

大馬孩子拍攝詩歌MV 為全球認罪悔改

「神啊神啊,求你憐憫,求你赦免,我們願意謙卑悔改在你面前……」近日,大馬古晉蒙福教會主任牧師兼福音歌手林義忠在社交媒體上傳了兒童版的《讓平安降臨人間》詩歌MV,影片中數十名6歲的孩子在校園跪下呼求神,影片公開不到一個月,已吸引近12.5 萬次點擊率。

年幼孩子為全球認罪悔改

今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馬來西亞可說是亞洲疫情重災區之一,目前仍在爆發第三波病毒感染;這一整年大馬人民都在行動管制令下(MCO)度日。此時卻有一群年僅六歲的幼兒班孩子透過《讓平安降臨人間》詩歌,帶領百姓同心為這世代認罪悔改。

孩子們的禱告(截圖/YouTube@林義忠GT Lim)

林義忠受訪時說,「這些孩子都是即將從教會的幼稚園畢業,升上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這則影片是他們的畢業紀念影像。」每年畢業季,本該在舞台上呈現表演的孩子們,今年因防疫規定,畢業典禮被迫取消。於是,幼稚園決定以線上方式為孩子留下難忘的畢業紀念作。

創作焦點是禱告

林分享,當初新冠肺炎在武漢蔓延時,許多明星為武漢創作加油歌;身為福音歌手的他,當時並沒有打算寫歌,只是在思考如何帶領教會弟兄姊妹為武漢的疫情來禱告。然而就在開車時,神把這首歌的旋律放在他的心中。「當時,馬來西亞還未出現任何新冠肺炎病例。」當下他被神提醒,不要只是把焦點放在「武漢」,而是讓這首詩歌成為每一個人的「禱告」。

當時僅錄製歌聲並配上圖片,就將影片上傳網路,沒想到視頻有近17萬次點擊率;不少人在下方留言,寫下自己向神禱告的內容。後來,學校讓幼稚園這群即將畢業的學童拍攝MV,讓這首詩歌再度被廣傳分享,甚至有國外牧者傳道親自發訊息給林,表示很受感動及鼓勵。

孩子邊唱歌邊哭泣。(截圖/ YouTube@林義忠GT Lim)

孩子們的心聲感動萬人

在拍攝過程中,當時全校老師動員構思呈現方式,幫助監督及指導孩子等;而教會敬拜團音樂總監也參與其中,幫助每一個孩子錄音及剪輯。當林義忠第一次看到完整視頻時,感到非常驚訝,他問學校老師說:「對白是你們寫的嗎?」他們回答,只是問了孩子:「這段時間最想念什麼?希望看到怎麼樣的未來?」所有MV的對白都是孩子內心的想法,在拍攝過程他們也被孩子的單純感動。

「孩子們純潔的心,神必垂聽禱告,打動更多的人回轉尋求神的憐憫。」他坦言,錄製過程確實很艱辛,教會音樂總監花了很長時間個別錄製孩子的歌聲,同工們竭盡心力讓孩子們的歌聲呈現出最佳音效。當父母看到完整作品時,也十分震撼,甚至有親友邊落淚邊把視頻看完。林說,「詩歌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字一句歌詞都是我們向神呼求得來的。」他期盼這首詩歌也能成為更多基督徒的禱告,帶領百姓回轉向神。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環球聖經公會講座 尊主為王 認識真智慧

環球聖經公會於11月21日舉行線上聖經專題講座,鮑維均博士(美國三一神學院新約系主任)以「生命樹與知善惡樹:顛覆常理的箴言」為題,向與會者講解神的話語和心意。

鮑維均表示,世界是由神所創造,但因著人類吃了善惡樹的果實而犯罪後,所做的許多事都與神創造的心意背道而馳。據此前提來看箴言,就會明白這些智慧的話語不是要歌頌人憑一己之力而得到的知識或成就,而是要講述:「唯有認識神,知道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只有愚妄人會藐視智慧和教訓。」要擁有真實且有益的智慧,前提是要能服在神的權柄下,知道被造物即使能斷定是非,終究無法與主相比。

當我們認識神、尊主為王後,箴言中各樣看似給人的生活忠告,都能化作回應神權柄的行動指引。我們知道任何的智慧、聰明、謀略都不能抵擋耶和華,與其自以為是的挑戰神,不如以合神心意的方式,謙卑服在神的王權之下。以「財富」為例,擁有大量的錢財將是多數人一生不斷追求的目標,然而從神的創造來看,地上所擁有的財富,到肉體死亡的那刻都將歸於無有,惟有信靠神,依照神的教導行公義、好憐憫,在末後的賞賜與恩惠將是人所無法想像的豐盛。

最後,箴言藉著才德婦人的見證,提醒人如何用屬神的智慧來對抗屬世的各種誘惑與爭戰。每個人單靠自己的所知所能都是很有限的,惟有仰賴神才能得著最後勝利。鮑維均勉勵說,在世局動盪不安的今日,要相信神仍掌權,靠著神,我們在苦難中仍有極大盼望,也因此不論得時或不得時,都還是要選擇從神而來的智慧,而非倚賴屬世的權力和狂傲。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林稚雯報導)

 

 

教會復興增長激勵會 以愛委身基督 竭力傳揚福音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幸福聯盟於12月5日在岡山基督長老教會舉辦「2020年教會復興增長激勵會南部大會」,邀請了福氣教會主任牧師楊錫儒,從新約聖經看如何愛耶穌,以及教會的存在意義,激勵會眾謹守遵行大使命。

「你愛耶穌嗎?」楊挑戰會眾,並詳細解釋約翰福音21章15-19節,勸勉基督徒莫要口號式的喊愛主,而要真正懂得那個「愛」是什麼:「血氣的愛是有條件的,不願意付代價;真正的愛是在比較過後,耶穌仍然超過你生命中的一切。」在19節耶穌給彼得的預言中,楊認為是因為彼得終於聽懂那個「愛的委身」,憂愁自己做不到愛耶穌勝過一切,於是耶穌指出他終將能做到為福音榮耀神,才再一次向他呼召:「你跟從我。」楊牧師說:「我們不是知道自己能做到,再跟從主,而是知道自己的軟弱,並且倚靠神。」

楊又用以弗所書3章9-10節說明教會的存在,他說:「『藉著教會』就代表教會要做些什麼,指的不只是要讓眾人明白福音,還要教會要以福音得勝,羞辱魔鬼、使神得榮耀!」因此,教會要回復神當初設立教會的心意,「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太16:18-19)。教會被賦予帶領他人得永生的權柄,隨之而來的就是傳福音的責任。楊勸勉教會,要為著福音的原故,聆聽世界的心跳、看社會的脈絡、了解慕道友的心思,常向福音對焦。

對於信主很久的基督徒來說,傳福音的難題是社交圈子已經移到基督徒團體了;初信者則有人脈上的優勢,能號召很多人來聆聽福音。教育牧師葉恆序認為,長老教會的崇拜禮儀比較傳統,年輕一代較難習慣,而以台語講道,對較常使用華語的慕道友也是艱深的,她說:「小組比較活潑,可以分享、代禱和互相關心,所以大部分人都落戶在小組裡面被餵養與教導,但在主日崇拜相對的就少了一些,教會應如何回應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是需要再思考突破的。」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韻邢報導)

 

 

2020花蓮幸福聖誕城 迎光尋星幸福開城

花蓮美崙浸信會與花蓮縣政府合辦「2020花蓮幸福聖誕城」,今年以「幸福聖誕迎光尋星」為題,活動從12月5日點燈至24日平安夜結束,花蓮縣長徐榛蔚於12月4日率領縣府團隊北上召開記者會,歡迎北部地區民眾到花蓮享受聖誕的平安喜樂。

主辦單位還邀請了外交部歐洲司、教廷駐華大使館、台灣法國人協會、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等代表出席記者會,而參與展出的英國在台插畫家Tom Rook、藝術家吳秀梅(Siku Sawmah)均有到場。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今年是第3年跟美崙浸信會合辦「幸福耶誕城」,今年不僅有吳秀梅在「吉林路」打造一條聖誕裝飾大道,運用花蓮六族原住民族的圖騰特色,重新設計成為具有摩登時代感的大塊圖案。在外交部歐洲司協助下,把歐洲市集原汁原味地搬到花蓮展出,期待把耶穌降生的平安喜樂帶到每一個人的家裡。

「盼望聖誕節形塑成影響城市的慶典文化!」蔡志堅牧師(花蓮美崙浸信會主任牧師)說,聖誕活動是在寒冬中向一般民眾傳遞溫暖與愛,他期盼聖誕活動不只是活動,更可以形塑成影響城市的慶典文化,跟其他城市聖誕節活動不同,花蓮仍保留聖誕核心信仰內涵,讓參與的民眾跟不同策展主題互動,有更多的心靈體驗。

對於「2020花蓮幸福聖誕城」的特色,策展人黃志靖長老指出,羅馬梵諦岡教廷特別為活動贈送了3組耶穌降臨的裝置藝術;10個駐台辦事處及歐洲企業在12月23-24日兩天也會到花蓮參與歐洲市集的擺攤。這不僅讓今年的「花蓮幸福聖誕城」充滿文化內涵,也是一次成功的外交與跨宗教的交流。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明光社週年研討會 逆境中重建關係 復原心靈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11月6日舉行「逆境.重建.復原」週年研討會。大會邀請了余達心牧師、何志滌牧師、李耀基醫生、郭志英博士及雷競業教授與會眾一起探討如何在逆境中用正面及積極的態度面對人和事,期盼牧者、長執,以及不同年齡層的信徒,可以在逆境中重建關係,復原心靈。

大會在研討會早上時段發佈名為「香港基督徒心理狀態、信仰生命及社會參與」的研究結果。是項研究由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與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合作,主要探索信徒心理健康、社會參與及靈命三者之間的關係。調查以量性研究方法,於2020年6至9月採取網上問卷形式進行。研究對象多為五高人士,即年歲高、信主年日高、學歷高、教會參與頻率高和教會服事頻率高。在1,002位的受訪者中,77%為31-60歲;72%具大學或以上程度;24%信主11-20年,31%信主21-30年,26%信主31-40年;73%經常參與教會活動。

研究中心從調查中得出以下結果:受訪者愈發參與自己政治立場一致的行動,愈發自我感覺良好。當受訪者有既定的政治取態,在積極參與符合自己立場的行動時,他們的同情關懷(情緒)會增加,然後會感到與神與人有更好的連繫,愈發感到來自家人、重要他人及朋友等社會支援,抑鬱焦慮壓力會進而下降,生活滿意度提高。因此,社會要達致真正的復和,除了各方都應避免新刺激外,最重要的不是單單關懷對方,表示同情,而是要懂得易地而處,即是個人認知方面,並不會受到政治取態或是政治參與度影響。易地而處同樣會影響社會的支援,抑鬱焦慮壓力和生活滿意度等方面,所以懂得易地而處非常重要。

隨後,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余達心牧師和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何志滌以「重建牧者心」為題分享。余認為,這場衝擊對教會或許是一種祝福,讓教會領悟到不能再因循地守在安全的四面圍牆內,繼續如常運作,而是需要檢視教會屬靈的實況,重建牧者的心。如以基督的心為心,以服事為本的領導,孕育信徒的人格生命;坦誠透明地與信徒分享掙扎、得勝與挫敗的經驗,以致教牧能與信徒同行天路。

何指出,牧者的使命理應是「餵養」(講道與教導)、「帶領」(異象與使命)、「保護」(牧養與醫治)信徒,而後兩者很多時候容易出現問題,尤其近代興起大型教會(mega church),教會容易變成一間「機構」,主任牧師亦成為了教會的「總裁」。人與人要交心愈來愈困難,信任的程度也相對降低。加上對社會事件的回應,以及疫情帶來的疏離,教會和牧者應該怎樣面對?牧者面對世界的轉變不能故步自封,不能把自己關在象牙塔內,對社會事件不聞不問。「重建牧者心」必須要以神的眼光看世界,回歸「以基督的心為心」的胸懷。

精神科醫生李耀基醫生提出,「從創傷到復原」的過程中,我們要學習如何從正面處理壓力引起的情緒問題,以及建立抗疫力,了解我們情緒變化的「三角地帶」:核心情緒(core emotions),壓抑性情緒(inhibitory emotions)以及不良防禦機制(maladaptive defense),作出適當宣洩及處理。

就「如何修補破裂關係」,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董事會委員及家庭治療臨床督導郭志英博士指出,教會在修補社會中的破裂關係,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幫助修補破裂關係的教牧同工及專業助人者,也需要具備平靜安穩、同理心、明晰、耐性、持平、一致和關聯等特質,以幫助社會修補破裂。

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雷競業提到,在「逆境下的重建與復和」,實在要放下騎馬奔走的心態——不再以計謀,以一己之力嘗試強行扭轉歷史,或是自我建造一個牢不可破的安全個人空間——「平靜安穩」不是要坐以待斃,而是不以勝負得失為生命中心,以跟隨上主的心意為我們的滿足。

(新聞來源:主辦單位提供)

 

疫情擊垮三萬間中小企 教會連結機構伸出援手

馬來西亞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爆發,原本在7月解禁的「行動管制令(MCO)」,不到三個月又於11月再次恢復到「有條件行動管制令(CMCO)」。據馬來西亞公司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疫情使馬來西亞近三萬家中小企業倒閉,失業率更創30年新高。

沙巴州是馬來西亞疫情最嚴竣的州屬,截至11月10日,馬來西亞疫情確診人數已達41,181人。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會中文大會黃建平牧師受訪時表示,僅是沙巴州就有將近2萬人確診新冠肺炎。他坦言,當地除了隔離中心人數暴增,確實也有許多人失業的現象,情況不樂觀。

疫情提醒教會「社區關懷」

黃相信神在疫情中給予馬來西亞教會最好的提醒,就是要「社區關懷」。過去教會較多全心全意地在牧養自己的弟兄姊妹,即便社區事工能做的也非常有限。但是,眼看疫情下人們真實面對生活艱困時,教會不能再等對方把需要帶到我們面前才給予幫助,而是要主動向他們伸出援手。

教會慰問關心社區中有需要的人(圖由受訪者提供)

他分享,巴色會在這段時間以不同方式幫助有需要的人,第一波疫情時透過奉獻經費支持相關機構,間接幫助有需要的人;到第二波疫情爆發時,教會選擇主動走到第一線,到各個有需要的地方派送物資,並結合網路在社團發起不同的救助金及嗎哪包等,教會弟兄姊妹也參與其中,將這份關心和愛一同傳遞出去。「我們把床鋪和地舖送到隔離中心。」黃說,雖然到了隔離中心只能在門口把物資放下,無法進入隔離中心與患者及醫護人員見面,但有醫護人員特別打電話給他們道謝,表達深刻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虛實結合資源找到有需要的人

黃表示,這段時間,教會一直在摸索還能用什麼方式找到角落中等待幫助的人。許多人面臨失業、公司倒閉,巴色會與其他宗派教會,及多個社團平台合作,把資源及援助金以不同方式分配,讓有需要的人只要藉著身分證號碼、名字和地址等就能獲取資源。黃又提及,,社團會安排一個「小組長」帶著成功獲取援助金的家庭到便利店購買指定商品,確保他們不是拿到錢後就隨意花費,而是真的把資源使用在「刀口」上。

當地教會將資源送到醫院及隔離中心,並向醫護人員致敬(圖由受訪者提供)

今年疫情讓教會真的「走出去」關懷社區。雖然許多作法與以往不同,但卻讓教會看到「他人到底需要什麼」,而不是「我想要給他什麼」。黃說,這次疫情讓教會關閉,卻帶給教會與社會有了更多連結的機會。他透露大馬巴色會正在為明年打造「夢想中心」計劃,專注以實體方式關懷社區,進而把神救贖的福音帶入看不見盼望的地方。

黃呼籲,在疫情下,馬來西亞教會一定要善用網路散播信仰信息;在實體生活上更應該盡能力伸出援手幫助每一個有需要的人。他也邀請所有海外弟兄姊妹為馬來西亞的疫情禱告,特別在大馬實施CMCO期間,不少規定帶有雙重標準,許多人對疫情失去了警惕性,以致疫情沒辦法被完全歇止。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第三屆家庭教育事工博覽會 堂會與機構攜手推動家庭事工

第三屆家庭教育事工博覽會於10月30日在台中慕義堂舉行,大會約有40間教會及50間機構參加。台灣家庭教育推展協會(I-family)理事長李瑋國致詞表示,「一個人的成功無法彌補家庭的失敗。」家庭是一個人生命的根基,深深影響人的一生,並代代相傳,唯有穩固健康的家庭關係,人才能向上發展開枝散葉。

I-family多年來連結機構和專業人員,關注和陪伴家庭各項預防性工作和創傷後陪伴關懷,事工涵蓋全人發展的面向。

I-family在最近幾年面臨兩個挑戰,第一是專業化及專業人員的培育。面對整個社會的需要,專業人員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第二是專業人員產業化。當堂會願意投入家庭預防性工作,所帶來的改變和影響就會有不同。因為家庭出現問題,就需要花10倍以上的力氣去挽回和重整,預防工作幫助人在原生家庭中先被建造和預備,使成長的過程減少一些問題和挑戰。除了堂會努力推動外,也盼望台灣政府關注預防的工作,帶來更有效能的影響力。

宜蘭禮拜堂莊承翰牧師提到,家庭教育事工不是從堂會和機構的思維出發,是從家庭的思維來思想,要去了解家庭的問題和困難。他將自己堂會的傳道人送出去裝備,完成家庭教育推展專業人員認證,在暑假舉辦兒童家事達人營,週間舉辦婚姻美滿、我家生命樹、親子教養講座等課程。在5月母親節和8月父親節與宜蘭眾教會一起舉辦愛家嘉年華會,吸引許多未信者參加。

教會舉辦的課程受到政府機構的肯定,目前與宜蘭縣家庭教育中心合作推出許多方案。「教會要成為社區的家庭教育中心,教會有做家庭教育的實力。」莊說,機構相當專業,但社區不認識機構,當教會開始與機構連結,教會的課程有專業有水準,要讓社區知道。當家庭有問題就來找教會,教會就成為社區的祝福。

「法律不保護,家庭要自顧,教會是你隨時的幫助。」台中傳動教會劉建宏傳道引用杜明達牧師曾說的一段話:「如果附近要蓋購物中心或是教會,居民會選擇購物中心,因為教會跟居民沒有關係。而如果主再來,基督徒被提了,這世界沒有覺得少了一群可愛的人,那表示我們都活在教會裡。」劉說,從那時候起,他就有感動作婚姻事工,依照弟兄姊妹的負擔來建造他們,讓他們發展屬於各年齡層的教育事工。目前教會有婚前輔導、夫妻成長團體、幸福9堂課、真愛教育及兩性教育等課程,近期更開始了婚前輔導師資培訓。

「教會若搬走了,社區卻無感,那是我們的虧欠。」台中烈火教會冠群牧師說,目前所開設的家庭教育事工都是與機構合作,有親子溝通、育兒教養等,同時也有為社青舉辦交友、交往和分手課程,婚前、婚姻和婚後課程、婆媳料理班及暑期兒童營,主要是以未信者為對象。「機構是堂會的膀臂,堂會是機構的平台。」盼望未來與機構之間的配搭不只合作,更能雙贏,將影響力極大化。

台灣教育推展協會秘書長林煜捷受訪時說,過去20年來因為看見不同的家庭需要,有許多家庭教育相關機構成立並分散在台灣各地,關懷不同的對象,處理不同的家庭議題,提供不同的家庭服務。2015年他領受從神來的感動,開始連結相關家庭教育機構,2016年組成「家庭事奉者聯盟 Ministers of Family, MF」,2017年正式成立「台灣教育推展協會」,目前約有50間機構參加。

協會目前逐步在各城建立「創啟家庭資源中心」,希望成為家庭事工專業化的關鍵資源,透過這個平台整合機構,並開始積極與各堂會攜手合作,提供專業課程、活動和專門講師來幫助推展家庭教育事工。他盼望透過家庭教育事工博覽會,促進中小型堂會與中小型機構有更多的交流、運結與合作,一同深入社區,陪伴有需要的家庭,維護健康幸福的家庭價值觀。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張雅茜報導)

 

2020國家祭壇 千人築壇合一獻祭

「2020國家祭壇」由全國禱告網絡主辦,於10月24日在中壢中原大學舉行,主題為「Let My People Go(容我的百姓去)」,現場有來自全台18個城市,222間教會,約1500人同心築起禱告祭壇,以心靈和誠實一齊敬拜讚美神,為國家禱告、認罪悔改,宣告台灣要走在神的命定中。

禱告會分五個階段進行,第一段:獻上感恩讚美祭。由桃園市府靈糧堂團隊帶領敬拜。第二段:悔改贖罪祭。由苗栗/花蓮轉化團隊,點燃認罪悔改的祭壇,呼求神的憐憫臨到台灣。第三段:獻上燔祭,由新城市敬拜團帶領會眾獻上初熟的果子。第四段:出埃及。由全國禱告網絡敬拜團帶領,並結合戲劇呈現。第五段:容我的兒子去,好事奉我(進迦南)。由領會牧者及服事團隊帶領眾人築起2020國家祭壇。

韓慧蕙牧師(桃園市府靈糧堂主任牧師)表示,2020年全球發生極大的災難,回顧台灣過去在防疫工作、經濟和外交等方面都有神極大的恩典與作為。台灣在2至4月份爆發疫情後,並未造成極大的染疫人數,除有賴於良好的健保制度與全民良好的衛生意識外,更看見從神而來真實的憐憫,使台灣得蒙神的保守。韓又以台積電為例表示,全球疫情使半導體需求增加,今年台積電市值超過12兆元,成為全球市值排名第10的公司。

韓又指出,身為祭司要有所突破,聚會聽完信息後,要渴望尋求神,持續地了解神的心意,使自己成為「祭壇、祭司、祭物」。對屬神領袖來說,最重要的是尋求神的同在,明白屬靈爭戰的原則,貫徹祭司的提升,所以她鼓勵領袖們每天讀經40章,一個月完成讀經一遍。每週至少禁食一天,每天一小時的讚美與方言禱告,每個月進行各階段的操練,使自我成為有真實禱告與敬拜的祭司,承擔轉化國家的重責大任。

周神助牧師(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說,「感恩」非常重要,今年看見全球各個國家疫情的險峻,回顧台灣,我們在一個極大的恩典中,這段時間台灣也幾乎沒有颱風帶來的災難。「我們在感恩中要悔改,在悔改中要感恩,要在感恩悔改中把自己獻上,也獻上教會及台灣,當作活祭。」周說,要為台灣的平安與眾教會有許多聚會仍然可以舉辦,向神獻上最大的感謝。

周又勉勵在場所有與會者,更多合一的禱告,呼求神使台灣轉離惡行,並赦免醫治這地。當我們悔改、合一禱告、過聖潔的生活,神必會伸出祂大能的手幫助我們。周提醒,「審判從神的家開始。」基督徒需要常常反省,使祭司的敬拜與禱告有更深的突破,與神對齊,讓這股敬拜的火直上到神寶座前。「身為神的兒女,我們怕的不是戰爭和疫情,我們怕的是不禱告、不悔改、不合一!」周說,現在眾教會的合一還是不夠,期盼未來有更深的合一,廣度更廣、強度更強,族群和族群合一、兩代之間合一,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本次大會特別在3個城市進行街頭隨機民調,題目為「在這塊土地上你最想突破的問題」,約有1,000多人參與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第一是「意識形態的對立」、第二是「低自我認同感」、第三是「自卑感」,由此可見,台灣面對的問題更多來自對內的不安定感。潘劉玉霞牧師(全國禱告網絡總幹事)表示,問題的根源在於「價值觀」,從意識形態與風俗習慣,可能使百姓認為:我們是小,不能做什麼。以色列這個國家不大,人數也不是最多,但它卻被神揀選,並在國際上展現卓越的能力。

「小,不等於弱、不代表無能。」潘呼籲代禱者持續為台灣現在的景況守望禱告,這是神的祭司實踐天國使命的時刻,努力推動台灣踏入神給的命定,願神幫助眾教會,將國家祭壇建立在神的面前,打破政治權謀、化解意識形態,宣告:「撒但,鬆開你的手!」期盼神的手翻轉這地。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謝承翰報導)

 

 

馬偕與農業發展特展揭幕 願執政團隊剛強壯膽 迎接挑戰

成立148年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於10月18日下午在滬尾偕醫館為「馬偕與農業發展特展」揭幕,賴清德副總統受邀參加活動,淡水教會鄭浚豪牧師帶領長執和弟兄姊妹,為其祝福禱告。

與會者一起為賴副總統祝福禱告

「有路就沿路唱歌,無路就翻山過嶺,因為有神的同在,什麼都不怕!」鄭浚豪致歡迎詞說,淡水人文歷史和農業發展,與馬偕宣教士息息相關,特別是馬偕博士把他人生最精華的30年歲月奉獻給台灣,淡水教會再過2年就成立150週年,也是馬偕博士來台宣教150週年。他邀請賴副總統屆時一起參與淡水教會150週年慶典,並獲賴副總統答應。

賴清德在致詞中尊榮148年前來台宣教的馬偕博士,不僅設立北台灣開基的淡水教會,還廣設教會、醫院和學校。他又感謝長老教會不管在日治時代或國民黨執政時期,跟台灣社會一起打拚,走過那段被壓迫的時期,讓台灣逐步走向自由民主,長老教會功不可沒。

賴副總統致詞

賴清德致詞後,淡水教會鄭浚豪和長執分別贈禮,也由賴清德贈送重陽禮金給5位淡水教會近百歲人瑞。隨後鄭浚豪與教會長執、弟兄姊妹,一起舉手為賴清德祝福禱告,鄭浚豪禱告說:「感謝天父,讓副總統來到主祢的聖殿淡水教會,求祢紀念副總統為國家社會日以繼夜打拚的辛勞,堅固他手所做的工。雖然台灣面臨內政外交諸多危機和挑戰,願主祢來帶領,讓總統、副總統及執政團隊剛強壯膽,成為百姓的祝福,讓台灣民眾安居樂業。」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魏麒原報導)

 

 

首屆桃園青年美好城市節 展現兩代合一的美好盼望

2020桃園青年美好城市節,由桃園生命樹領袖協會主辦,為促進青年交流及提升青年人競爭力、看重兩代合一、青年就業創業議題,於10月10日在中壢區中正公園舉行,現場有音樂展演區、企業博覽區、籃球比賽區、青創市集區及親子樂園區,活動共有約6千人次參與。

活動現場有跨代與全世界15個國家弟兄姊妹連線互道「Shalom!平安!」,彼此以禱告來問候遠在各地的弟兄姊妹。桃基盟主席黃烱榕牧師代表台灣作祝福禱告,在線上則由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亞洲禱告殿負責人張清泉牧師用希伯來語,引用民數記6章22-27節祝福以色列及列國。「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他說,深信聖靈此刻在當中運行,並使用小小的台灣,尤其在這次疫情當中有美好的成果,一切都是耶和華的恩寵,願神的靈透過台灣持續祝福列國。

牧者現場同步與各國連線一同為全球疫情求平安禱告

「一切榮耀歸給神,這是桃園教會的父老與眾青年牧者一起同工及禱告,才能夠舉辦的首屆青年美好城市節!」桃青盟、桃園生命樹領袖協會理事長黃祈翰牧師(平鎮浸信會)表示,盼望此刻與市長鄭文燦及市府團隊,以及超過30位牧者傳道,一同發出平安的祈禱時,真實的平安就臨到這地。當初籌辦活動,若不是以禱告倚靠神,真的很難一步一步經歷與看到神恩手的帶領,如今看到每一間教會、機構和企業同心合一,真的很感恩。

大軍牧師(左)與祈翰牧師 (右)

黃祈翰表示,今次活動超過40間機構一起籌辦,以及許多企業以物資和經費支持,更重要是許多教會牧者、同工的禱告,使得活動圓滿成功,也贏來許多政府長官的肯定。面對未來下一代的青年發展,他相信從他們開始給青年資源與平台,在其中持續訓練、支持及成全,盼望2030可以建立3,000個有國際視野、擁有專業能力的職場青年世代領袖,連結產業、引領潮流、影響與改變每一個城市,成為這地祝福。

「我們用禱告托住今天這場聚會!」黃烱榕牧師說,因為這個外展,一定要先以禱告「上展」來到主的寶座前,今日若要豐收,就是必須要有流淚的禱告,因此,不僅在教會、在場地上都以禱告開始與結束。就像聖經中摩西與約書亞,山上有摩西禱告,山下有約書亞打仗,所以兩代合一就帶下天父的國度,讓我們以禱告來實踐神的大使命。

桃青盟青年牧者之一、桃園葡萄樹教會大軍(本名李秉軍)牧師率領年輕團隊參與,「昨天有一群年輕人睡在這裡,為的是守護器材,守望場地,擺上禱告!」他受訪時感恩地說,這麼多年輕人,因著禱告與領受,每一個人自動的就位,完全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彷彿進到整全軍隊的行列。他們散發的是喜樂、願意的行動力,好像在主辦一場又大又美的婚宴,迎接耶穌來到桃園。大軍又見證說,真實地彼此相愛與連結帶出兩代合一的美好,上一代成全下一代,下一代尊榮上一代,過去到現在這些年見證了兩代合一、彼此相愛與和好。青年牧者之間,從聊天、打球開始了建立關係,在服事及同工過程帶出信任與守望代禱的生命。」

約6千人次湧入中正公園,市長與眾教會為全球疫情線上互道「Shalom」。

特別到場支持的iM行動教會松慕強牧師接受記者訪問時分享,看見年輕人一起敬拜,那股感動特別真實與強烈。兩代合一,年輕人興起,桃園真的不一樣!「我看見桃園眾教會真實的連結,看見在地教會復興的崛起!」他說,過去的思維是台北的教會比較興旺,但這情況要突破,桃園的教會就可以為桃園的復興負責,各地的教會也可以為當地的復興,來落實神國降臨的責任。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劉以琳、謝承翰報導)

 

 

美國休士頓華人教會 舉辦「免下車代禱會」

因疫情關係,美國從三月關閉至今,已有七個月時間。眼看目前疫情緩和,美國德州休士頓華人教會(Houston Chinese Church,縮寫HCC)於10月17日舉辦了一場「免下車代禱會」,運用與過往不同的方式與弟兄姊妹見面,持續為彼此禱告。

事隔七個月,HCC教會以「免下車代禱會」的方式與弟兄姊妹再次見面。(圖/HCC教會臉書)

在教會醫療委員會的評估下,HCC教會採取了戶外活動方式與弟兄姊妹再次見面。當天一大早,HCC就打開教會大門,預備好為會眾送上熱騰騰的咖啡和甜甜圈。教會亦把停車場改為禱告站,邀請弟兄姊妹把車開往教會後方的停車場,坐在車內享受早餐的同時,牧者為大家祝福禱告。

休士頓華人教會華語主任牧師鄭忠禎受訪時表示,自從教會關閉以來,時隔七個月,這是教會牧者與肢體第一次再有機會面對面彼此關心,雖然大家只能坐在自己的車上,但不少弟兄姊妹連同一家大小都帶出門,只為能與大家見上一面。鄭分享,當天教會大約送出了150顆甜甜圈,還有一些弟兄姊妹沒有領甜甜圈,但特別前來接受牧師的禱告。教會也出動牧者團隊,分別有中文、英文及粵語共十一位牧者到現場,了解每一台車上家庭的需要,並個別為他們禱告,在疫情蔓延的恐懼下,持續鼓勵他們。

事隔七個月,HCC教會以「免下車代禱會」的方式與弟兄姊妹再次見面。(圖/HCC教會臉書)

鄭說,在疫情爆發後,教會只能用線上方式與弟兄姊妹互動,此次有機會真實面對面,關心每一個家庭的情況及需要,真的是非常值得感恩的事。對HCC教會來說,這次發起的「免下車代禱會」也是新的嘗試。鄭坦言,以目前局勢來看,恐怕今年年底都沒辦法恢復實體聚會,為了持續與弟兄姊妹保持聯繫,牧者在會議中也不斷討論,如何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運用不同的方式與弟兄姊妹有實際見面的機會。「教會不該是被動式的牧養弟兄姊妹。」鄭說,這段時間很多家庭確實面臨困境,當「家」同時成為了教會、學校和工作的場所,自然會產生許多的家庭問題。教會一直想盡辦法追蹤及掌握弟兄姊妹的處境及需要,希望不僅是線上牧養而已,也能夠給予弟兄姊妹實際上的幫助。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周巽正明年接主任牧師 台北靈糧堂進入新世代

台北靈糧堂執事會主席曾國生及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區永亮於9月20日在教會官方臉書共同宣布,經教會大執事會全數投票通過,2021年2月1日起,由現任周巽正執行牧師接任下任主任牧師,現任主任牧師區永亮牧師則轉任顧問牧師。

本次台北靈糧堂新任主任牧師推選過程按靈糧堂章程及辦事細則,由常務執事會提名,經9月12日第十屆第五次大執事會採不記名投票,開票結果以全數82張同意票,通過由周巽正牧師接任主任牧師。對於與父親周神助牧師一樣,在不到50歲的年紀就接任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說,主任牧師的職位不但象徵榮譽,更是承擔協同教會團隊合一開創新局的責任。

台北靈糧堂是我的家

周巽正在文中表示:「兩歲時跟著爸媽來到台北靈糧堂,從有記憶以來,這裡就是我的家!」那天在大執事會,準備分享對教會未來的願景與異象時,他望著近八十位執事,彷彿看見從小到大的家人,心裡充滿了感謝。「看到世世代代持續火熱愛神愛教會的我們齊聚一堂,原本的緊張都離開了。我再次被提醒,這些都是我的家人!」

周巽正牧師

周巽正說:「很多人用接力賽比喻傳承:一棒傳給下一棒,但是那樣似乎意味著下一個世代興起取代上一個世代。我更喜歡的比喻是『雁行理論』,野雁用V字隊形一起飛,在最前面領隊的野雁飛翔中承受最大的阻力。當領隊的野雁累了,它們會輪流退到側翼,換手飛在最前端。讓我最開心的是,當我明年開始這個全新的角色時,我所敬重的長輩們仍然繼續在團隊中一起飛翔。在接下來的季節裡,我雖然是這野雁的領隊,但不要忘記,這是個三代同行的野雁團隊。我們世世代代要見證神的榮耀。」

父親請大家舉手代禱

周巽正的父親、靈糧全球使徒性網路主席周神助牧師受訪時,以「感恩中有相當的惶恐」來形容自己知道小兒子獲推舉為主任牧師的心境。周神助感謝主,讓他和師母過去45年陪伴周巽正成長、成熟,到獨當一面。他深知主任牧師不是一個職位,而是一個沉重且神聖的託付。面對這樣託付需要的不是很多的恭賀,而是很多的禱告;不是需要很多的拍手,而是需要更多的舉手代禱。

周神助說,過去九年,他卸下主任牧師的工作後,他和師母歡喜快樂全心投入全球靈糧網絡以及國度事工,對於台北靈糧堂的接班,完全尊重現在領導階層的尋求、更看重天父的心意與託付。

周神助又說,看到自己兩個兒子多年來,透過Asia for JESUS的平台,不單連結了海內外靈糧堂系統的教會,也跟不同宗派的青年牧師相互連結同工,合而為一為主得人。每當他看到兩代甚至三代合一,看見教會能夠接力傳承下去,唯有將榮耀感謝愛戴全歸給天父。

現在是交棒年輕人的時刻

區永亮說,在他看過的年輕牧者中,他看到神的恩膏確實彰顯在周巽正牧師的身上。教會也預備好現在是交班交棒的時候,是新一代起來傳承和繼續完成神託付給台北靈糧堂使命的時刻,相信周巽正牧師會在歷任主任牧師與團隊所建造的基礎上,承先啟後,和團隊共同事奉,開創榮耀的教會。

周巽正牧師去年擔任台北靈糧堂65週年堂慶籌備會主席與堂慶義工們開心自拍

去年台北靈糧堂65週年堂慶,現任主任牧師區永亮牧師公開宣告,台北靈糧堂未來五年的方向及目標包括:持續開拓福音中心作為教會和社會的接觸點;不單要做宣教工作,而是成為宣教的教會;不單是在職場作鹽作光,而是要成為職場教會;要在台北靈糧堂內先開始職場七山的人才培訓等重點事工。

對於即將履新的周巽正來說,如何承先啟後、開創新局,相信是他接任這個目前台灣單一堂會最多主日聚會人數的教會主任牧師的挑戰。台北靈糧堂也在對外界發布的新聞稿中提到:董/執事會深信即將上任的周巽正主任牧師,倚靠神的恩典、保守與帶領,繼續在歷任主任牧師與團隊所建造的基礎上,與本堂弟兄姊妹與牧者同工們的支持下,團隊事奉、兩代同行、承先啟後、共創新局,共同建造榮耀的教會。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露營帳篷歡慶住棚節 信徒齊聚棚下享家庭樂

今年住棚節,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以台灣最流行的家庭露營方式,結合以色列元素迎接住棚節。10月3日,在鳳山活泉靈糧堂草場大會幕舉行的「5781住棚節讓家偉大慶中秋聯歡晚會」,集結了五十多頂露營帳篷,透過DIY水果棚還原以色列習俗,信徒齊聚棚下歡慶節日。

活動現場共集結五十多頂露營帳篷。(圖/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提供)

活動在戰鼓聲與吹角聲中揭開序幕,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陳安誠主任牧師表示,住棚節主要的意義是紀念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漂流曠野,曾經住在帳棚內,神與他們同在,供應他們一切所需。住棚節也是一種預表,預表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住在人的中間;亦預表將來神的帳幕會降臨人間,永遠與人同住,到那時神的心願就會得到滿足。

陳安誠指出,猶太人會在節期內建造一個帳棚,棚頂放樹枝,在棚內用飯、睡覺,回憶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的日子。他們會非常歡樂,因為住棚節亦叫收藏節,是慶賀秋天的收成,所以棚內會放有不同的水果、蔬菜和農作物,是感恩歡慶的日子。為了營造出以色列人歡慶豐收的樣式,鳳山活泉的弟兄姊妹一同布置帳篷外觀,以各式水果掛在棚下。除了露營帳篷,還有客廳帳與炊事帳,弟兄姊妹各自準備了許多美食,讓整個活動充滿家庭的歡樂和溫馨。

9月適逢高雄鳳山活泉靈糧堂17週年堂慶,教會經大規模增建和翻新後,於9月6日舉行17週年慶典,象徵為黃金十年打下堅實的基礎。陳安誠表示,17週年慶後,鳳山活泉靈糧堂領受了神所賜的方向,立七根柱子為未來黃金十年努力的目標:

一、「邁向合一」:當眾人同心合意禱告時,就能看見神的大榮耀降臨,帶下神國的權能。二、「五重職事的使徒性教會」:教會要與神連結、與人連結,在合一中得到天國的鑰匙,成為有五重職份的使徒性教會。三、「轉化職場七山」:教會要擴張職場影響力,使職場七山在神的掌權下,釋放屬靈氛圍和影響力!四、「南地復興」 :不斷透過禱告帶來屬靈的影響力,彰顯屬天的國度,讓台灣南地復興。

五、「天父的心」:由於下一個世代是破碎的無父世代,人們在沒有正確價值觀的依循下成為無父世代,下一個世代的青年更需要天父的愛,以天父的心為心。六、「讓家偉大」: 透過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一,讓每個家庭中屬靈的愛流動,從社會的最小單位家庭開始復興。七、「兩代同心同行」:由於現今世代與上一代的價值觀脫勾,如何讓兩代同心,是教會努力的方向,讓家偉大的下一步,便是兩代同心同行,讓屬靈恩膏傳承世世代代。

此次「5781住棚節 讓家偉大慶中秋聯歡晚會」除了露營活動,還有各牧區的精彩表演與頒獎。陳安誠表示,此次全教會的住棚節歡慶活動,是活泉靈糧堂建堂17年來的第一次,全教會信徒都出動了。4日主日,鳳山活泉靈糧堂還會動員全教會演出戲劇《豐之谷》,創意發想來自聖經約伯記,以現代時裝劇的手法詮釋約伯記,為住棚節畫下完美句點。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台中吹角節聚集 齊聲宣告 迎接新年

「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由城市合一祭壇和台中市一件美事合一促進協會主辦的5781年吹角節聚集,於9月18日晚上在台中東海靈糧堂舉行。7點一到,號角隊齊聲吹響號角,用約珥書2章1節和以賽亞書2章2節宣告猶太新年到來。

會中眾牧者領受啟示,輪流宣告。林進泰牧師(東海靈糧堂主任牧師)首先宣告:「新的一年,神要恩膏祂的子民,受差到各地,帶著神的能力、權柄和愛去釋放醫治,將人從黑暗權勢中奪回。」李家忠牧師(城市之光教會主任牧師)宣告:「5781是全新的一年,西海岸要充滿神的榮耀和讚美的聲音,所有黑暗的權勢完全離開,西海岸興起成為台灣的祝福。」李健寶牧師(梧棲敬拜中心)宣告:「5781是得地為業的一年,神的光要照在沿海之地,西海岸進入主榮耀的命定,台灣翻轉成為神榮耀的海島。」林進吉牧師(生命之道靈糧堂主任牧師)宣告:「5781我們要透過使徒性中心啟動七大山頭,並在敬拜、禱告與關係中與神與人更深合而為一。」

林進泰牧師以「不住禱告到突破為止」為題短講,分享了突破更新的3個關鍵。第一,人要經歷神才會突破,因為人是自私,自以為義,習慣自我承擔。第二,要不住禱告,直到遇見神才會改變。第三,真實悔改的行動帶來神的祝福。林進泰帶領會眾禱告,求神賜下啟示、幫助我們能夠不住禱告,經歷神的能力,並願意改變,帶來神的祝福。他亦求神幫助每個基督徒生命更新突破,並作美好見證,改變親友、改變台灣。

李健寶帶領西海岸的牧者們一起站在台上禱告,宣告全世界似乎仍在疫情籠罩下,但耶和華仍坐著為王,神的掌權與計劃沒有停擺,我們要與天父的心意對齊,與聖靈的腳蹤對齊。這是一個得地為業的時刻,我們要一起進到神的心意裡面,看見家庭和婚姻的合一、教會與宗派的合一、城市與國家的合一、世代關係的合一,歡迎神居首位掌王權。

城市合一主責劉怡芳傳道受訪時表示,這次主題是「神的帳幕在人間」,當列國仍在疫情影響中,台灣是極少數可以用大型聚會歡慶吹角節、過住棚節的地方,代表台灣確實是被神恩寵的。台中是台灣的心臟,台灣是亞洲的心臟,台灣要站在一個祝福列國的位置,在新的一年來到神的面前認同性地自潔悔改,對準神的心意,一起為列國列邦守望禱告,呼求神的憐憫與醫治。

(台灣國度復興報記者張雅茜報導)